『壹』 簡述電影的起源和發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
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發展
1888年10月,法國電影發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蘭西約克郡利茲城進行了一項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單鏡頭攝影機和伊士曼柯達公司的紙質膠片接連拍攝了《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茲大橋的街景。
這比他的競爭者——比如盧米埃爾兄弟和托馬斯·愛迪生——要早上幾年。他未能在美國按計劃完成這項新發明的公開演示,因為他於1890年9月16日在一輛火車上神秘地失蹤了。
美國及歐洲的早期電影史是以攝影機專利權之爭為標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種有16個鏡頭的設備在美國被授予雙專利,它是由一個電影攝影機和一個投影器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發明——一種單鏡頭攝影機(即MkI)在美國卻被拒絕授予專利,因為已有同類產品持有專利。不過,幾年後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申請同類產品專利時卻沒有被拒絕。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他在利茲的漢斯萊特區(Hunslet)的惠特利工廠以及惠特利位於朗德海的家——奧克伍德農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這第一部電影。
但他們沒有在更廣的范圍里傳播這一電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時拍攝了電影《利茲大橋》《繞過牆角者》《拉手風琴者》,每部電影的片長為2秒左右。
接下來的幾年,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紐約去,並進一步進行研究,他取得法國-美國雙重國籍。1890年9月,他計劃到紐約的聚美大樓舉辦公開展覽,然而他本人卻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對攝影機的誕生所作的貢獻常被人忽視。
(1)電影的起源英文文章擴展閱讀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其實就是被人稱之為藝術而迂迴戲話的一幕聯想而已。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從此,「第七藝術」就成為了電影藝術的同義詞。
現如今有3D電影,是視覺的「長寬高」;美國拍攝電影有5D拍攝技術。
其中電影最高的獎項為「美國電影奧斯卡金像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貳』 電影的誕生
第一章 電影的誕生
--------------------------------------------------------------------------------
電影誕生於19世紀末,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印刷術的發明對書寫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但是並沒有改變散文與詩歌的性質。新的樂器對音樂的影響比較復雜,但工藝方面的變化並沒有產生關於音樂藝術的全新概念。留聲機讓千百萬聽眾聽到了錄制下來的聲音,但演奏還是老樣子」①。
透視法影g向了繪畫使畫家有可能創造出三維空間的幻像,但仍舊不能表現運動。然而,電影的誕生,作為「自然造物的補充,而不是替代」②,最終,使物質現實的空間形式得以復原。從而,使人類又一次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經驗,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影像思維的方式。
①霍華德·勞遜的《電影的創造過程》,第3頁。
②巴贊的《電影是什麼?》,第14頁。
正如人們意識到的那樣「19世紀和20世紀的交接點是一條巨大斷裂帶。在這條斷裂帶前面,歷史是一種充滿神奇的迷霧,不可捉摸的、令人困惑的、無以名狀的東西;而在這條斷裂帶的後面,歷史卻是親切而透明的、切實可見的、無可爭辯的存在。」
第一節 電影的起源
「電影的史前史幾乎和它的歷史一樣長」②,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在對運動的光學幻覺所進行的科學探索與實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但人類對於「光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便可以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講起。據文字記載公元前5世紀,墨子關於「光至景(影)亡」的學說,則是人類對『『光學理論」的最早、最科學的貢獻。而產生於漢武帝時期,並在唐宋以後廣為流傳的「燈影戲」,則是對「光學理論」的最初、最樸素的應用與實踐。13世紀「燈影戲」傳人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這便產生了以後的「幻燈」、「走馬燈」等形象的、運動的視覺游戲。電影正是起源於這些視覺娛樂游戲之中。至於電影的發明所依據的科學技術、物理學原理,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②《大英網路全書·電影史部分》,開篇第一句話。
一、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①。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對物象滯留的時間,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象,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然而,到了本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同」。
二、攝影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的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然而,人們在活動視盤的機械原理和光學幻覺的意識面前,已經不可能滿足於靜止的、精美的、單幅照片了,而是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將它們相互聯系起來,忠實地復制形象動作和自然空間的物質現實。1872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這位天才的攝影師將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當馬跑過的時候,照相機的快門就被打開,馬蹄、騰空的瞬間姿態便被依次地拍攝下來。為此,愛德華·幕布里奇獲得了「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及裝置」的專利權。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這…時期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遜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三、放映術
1888年,法國人愛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人們開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幾分鍾的活動影戲,比如:《可憐的比埃洛》、《更衣室旁》等等。但是,投影在幕布上的圖象,完全是由雷諾一個人親手一張張繪制而成的,那不過是早期的動畫放映,距離真正的電影相去甚遠。1894年,愛迪生實驗室的「電影視鏡」問世,這是一種長方形立櫃式箱子,裡面有可以連續放映50英尺膠片的影片,外面有個2.5毫米的透鏡。這個「電影視鏡」的特點是僅能供一個人觀賞。愛迪生認為:只有每個好奇的顧客單獨通過看片機來看電影,才有可能掙到更多的錢。因此,他拒絕以投影方式放映電影。這顯然是個錯誤。一年之後,「1895年是放映技術方面取得驚人進步的一年。同年9月,托馬斯·阿馬特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產棉博覽會上放映了活動圖片。l1月,邁克思。斯克拉達諾夫斯基在德國柏林的溫特加登放映電影。」①。「放映術」成為人們這一時期相互競爭的目標。然而,在所有的放映技術中,唯有盧米埃爾兄弟所發明的「活動電影機」獲得成功。其一,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攝又可以放映賽潞潞軟膠片的機器;其二,機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遠遠低於愛迪生和其他發明家們的那些設備;其三,在速度上,愛迪生的「電影視鏡」是l/48秒的畫格,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則是l/16秒的畫格,更為接近於1/24秒畫格的正常速度。就在1895年的最後兩天,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號大咖啡館中,用他的「活動電影機」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這一天不僅僅標志著「放映術」的完成,同時也標志著電影的真正誕生。
①霍華德·勞遜的《電影的創作過程》,第5頁。
電影誕生於19世紀末並非偶然,它與現代科學新觀念的發展息息相關。當「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產生了人們對於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相互作用的新觀念」的時代,電影史前時期的科學家、發明家們執著的追求,創造出了符合這一新的科學觀念的形象的媒介語言,「運動的光學幻覺」。科學作用於藝術,體現了現代人類對於形象思維的全新觀念。這一觀念從一開始,便決定了電影這門藝術無論是媒介屬性,還是語言方式等,都與傳統藝術形式形成了根本上的區別。與此同時,就藝術發展史而言,電影也最終以它的科學性實現了人類藝術對於木乃伊「情節」隊的美學追求,實現了現代藝術對於現實幻象真實的追求。
第二節 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
盧米埃爾兄弟在他們的父親老盧米埃爾所經營的照相館中,學會了照相技術,並在後來幫助他們的父親掌管照相器材廠的同時,研製出了「活動電影機」。作為攝影師出身的盧米埃爾兄弟,對待電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與愛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維觀念。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對於「放映術」的發明、對於電影機器設備的改進,而是更突出地表現在他們的電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時空觀念的差別,根本的美學差異上。
作為發明家的愛迪生曾為電影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他對於電影機器、裝置的研製,為新藝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而他更大的榮耀,則是為這門新藝術起了一個富有魅力、富有詩意、富有幻覺意識的名字——電影。然而,愛迪生對待電影、這門新藝術的觀念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局限。首先,愛迪生提供給他的「電影視鏡」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設置的一個被稱作「黑囚車」的裝置中拍攝出來的。而事實上,他的創造本身並沒有脫離「照相館」的原有模式。在那個只能供一個人觀賞的「窺視鏡」前面,觀賞者的「窺視」不過是一次次地重復著攝影師的「窺視」。其次,由狄克遜最先完成的50部左右的作品:《酒吧閻景象》、《安娜貝拉的舞蹈》、《拔牙》、《理發師》、《布發羅·皮爾》等等,其內容大都是簡單地表現跳舞、拳擊、變戲法、作游戲等等娛樂性場景。影片中的人物則是由愛迪生請來的演員為攝影機表演的,如同一張張「活動的照片」。這不過是套用了舞台劇的模式虛構的一些小節目而已。與此相反,盧米埃爾兄弟採取的是更為現實主義的態度。他們首先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的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比如,由路易·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現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車的旅客、勞動中的婦女、劃船出海的漁民、登岸的攝影師和街頭行進中的警察等等。在這些作品中,盧米埃爾兄弟真實地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即景,使人們看到了自己身邊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從路易·盧米埃爾的影片中人們了解到,電影可以是「一種重現生活的機器」,而不是像愛迪生的「電影視鏡」那樣,僅僅是一種製造動作的機器①。
『叄』 美國電影的起源用英語怎麼說
我所知道的有以下幾部:1.挑戰星期天英文名稱:Any Given Sunday別名:再戰星期天發行時間:1999年12月16日導 演:奧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查爾頓·赫斯頓 Charlton Heston 卡梅倫·迪亞茲 Cameron Diaz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奧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詹姆斯·伍茲 James Woods 安-瑪格麗特 Ann-Margret 勞恩·霍利 Lauren Holly 馬修·摩丁 Matthew Modine 上 映:1999年12月16日 ( 美國 ) 地 區: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英語 評 分:6.4/10 (22,719 votes) 顏 色:彩色 聲 音: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150 分鍾 類 型:劇情托尼·德·阿馬托是達拉斯騎士隊的總經理,克里斯蒂娜·帕格尼亞西是他的合夥人。由於經營原因,俱樂部負債累累,面臨倒閉。面對人心惶惶的球隊,托尼和克里斯蒂娜不得不尋求一種新的途徑使俱樂部走出危機。但他們在經營理念上的差異使得兩人產生嚴重分歧。托尼面臨人生和事業的抉擇,此時老隊員們紛紛提出轉會,唯有隊長傑克·羅尼站在俱樂部這一邊。三人於是意識到,團結是幫助俱樂部度過難關的最有效辦法……幕後花絮: 奧立佛·斯通可謂多面手導演,他執導的影片有反戰題材的《生於七月四日》、《野戰排》到社會題材的《天生殺人狂》、《不準調頭》甚至白宮題材的《尼克松》。這回他的目光又投向了運動題材,我們無法得知他是否還象以前那樣運用鏡頭,使用他純熟的表現手法,不過從預告片來看,本片是一部絕對另類的體育電影。 一個年老的橄欖球隊老闆面對現代愈發激烈的賽事感到無比的壓力。這個劇情斯通已經琢磨了十多年。好萊塢為這位爭議人物開了綠燈,他便吸引來了繁星滿天的演員陣容,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接受了片酬削減以將就5500萬美元的成本。斯通把演員們送到橄欖球訓練營練了10周,要簽約得有點球場經驗,表現好才行。斯通說有數名演員被拒絕,因為他們並不象自己說的那樣身強力壯。2.加油!馬歇爾 (We Are Marshall)IMDB編號:0758794 類型:運動 / 劇情 發行年代:2006 導演:McG 編劇:Jamie Linden / Cory Helms 其他中文片名:後繼有人 其他影片別名:Untitled Marshall University Football Project (USA) (working title) 演員表: 大衛·斯特雷澤恩 .... Donald Dedmon 馬修·麥康納 .... Coach Jack Lengyel Ian McShane .... Paul Griffen Brett Rice .... Lloyd Boone Mike Pniewski .... Bobby Bowden 色彩:彩色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級別:USA:PG 上映日期:美國:2006-11-10 / 巴西:2007-01-05 / 宣傳語:From the ashes we rose MPAA評級:Rated PG for emotional thematic material, a crash scene, and mild language. 官方網站: http://wearemarshall-themovie.warnerbros.com1970年11月14日,一架從北卡羅萊納州飛返西維吉尼亞州的客機在預備降落在三州機場的一分鍾內突然失控撞向阿巴拉契亞山脈,機上全體人員無一生還,其中包括剛結束一季球賽趕回家的37位馬歇爾大學橄欖球隊球員、球隊教練和教職人員,以及25位特意隨行為球隊加油的亨廷頓市民。一夜之間,十八個孩子成了孤兒,許多家庭痛失親友,馬歇爾大學也因此宣布無限期延遲參加比賽的時間,這對視橄欖球為生活一部分的亨廷頓市民來說更是雙重打擊。就在人們仍被意外的陰霾籠罩時候,一個與此事毫無關系的外鄉人Jack Lengyel(馬修�6�1麥康納)主動應聘馬歇爾大學的橄欖球隊教練,他四處奔走、游說學校和市民支持重建球隊以此重振學校乃至整個亨廷頓的士氣,可不願觸碰這道傷疤的人們也發出了
請採納評分一下吧!
『肆』 電影的歷史及由來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人們從這里得到了啟迪,從此以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
『伍』 求一篇600字左右英文的商業電影概念和起源、發展。
中國商業電影一個是品質問題一個是模式問題,我覺的像現在的導演,大陸拍商業片的恐怕只有馮小剛算是個半成功的了,不能說全成功是因為他的風格似乎總是過於局限,而電影受眾也過於局限,像別的導演,多半文藝片出生,要麼現在索性就是文藝片的市場,總是聽見某某在國外拿了獎,拿到內地來同樣沒什麼票房.
中國現在的商業片不成氣候,撐死了那麼幾個導演那麼幾個編劇,而且礙於社會主義好的原則,很多題材都不能拍,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來弄.
像我在大學里開音像店,很多印度留學生,且不說這個國家如何,人的素質如何.人家還就是比我們的國人要愛電影,即使老是操著一口發音奇怪的英語來問某某片子,可是電影儼然成為人家生活的一部分.
像現在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電影基地,而電影的編制原則也太過於僵化,哪裡有哪個編劇就要一直編劇的,一個好的編劇一輩子就吃死了那麼一本好劇本,別的全垃圾還要拿出來拍什麼商業大片,搞到最後都是靠媒體優勢來拿的票房.
中國商業電影的模式如果一直如此單一,恐怕走不長遠.
盼望有好片子誕生,也只怕一直都只能成為一個夢想了.
翻譯:
China's commercial film is a quality problem is to model a problem, I feel like now the director of the mainland will only be a commercial movie to be half the success of Feng Xiaogang, and can not say that the whole success is because of his style always seemed too restrictive, while the Film audiences are too limited, like other directors, most artistic film, was born, or is simply a market that is an artistic film, always heard so and so took a prize in foreign countries, to get the same little box office mainland.
China's current commercial films do not come into vogue several directors Chengsi so just a handful of writer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good principles of socialism, many subjects can not be beat, nor so much money to get.
As I opened video stores in the university, many Indian students, not to mention how this country, people's qualities. People also is to love people than our movies, even if always, speaking in a strang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to ask a of a film, but the film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life people.
As now there is not a unified national film bas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film is also too rigid and, where there is what writers should have been a screenwriter, a good scriptwriter eat dead life so a good script, do not all garbage to film would be set aside large tracts of what the business, got to the last are the advantages of relying on the media to come and collect at the box office.
Chinese commercial films has always been the case if a single model, I am afraid to go a long-ter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irth of good films, but also I'm afraid they have been can only be a dream.
『陸』 比利時電影的起源
比利時1896年在布魯塞爾放映了盧米埃爾,L.的影片,1908年,法國移民A.馬尚在哈勒費爾德創辦了第一家比利時電影製片廠,1904~1914年期間拍攝了一些短故事片,如《德菲特的女兒》(1908)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布魯塞爾附近又建立了新的電影製片廠,試圖發展比利時民族電影,但由於美、德、法等國電影公司的競爭和一些電影工作者遷居法國,有聲電影出現後,比利時既攝製法語影片,也攝制佛拉芒語影片。最初一批較知名的電影有導演G.舒肯斯拍攝的《克林丹斯一家》(1929)和《最美的夢》(1930)。這時,比利時電影導演們在外國電影藝術作品的影響下開始探索新的富有表現力的手段。C.德刻克萊爾和斯篤克,H.兩位導演對比利時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當時,他們主要是拍攝風光片和民俗片。從30年代中期開始,試拍攝故事影片。到30年代末拍攝了一些有關藝術理論的影片。許多影片是分析佛蘭芒古典藝術作品的,如導演斯篤克,H.拍攝的《古老的比利時一瞥》(1936)、導演A.高凡拍攝的《神秘的羊羔》(1939)。C.德刻克萊爾在影片《靈感的源泉》(1938)里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表現佛蘭芒老藝術大師的人物和風景繪畫。
『柒』 用英語介紹電影的起源 跪求!!! 請盡快!!! 好的追加分!! 一定是英語介紹
1893, TA Edison invented the movie mirrors and create a "Black Maria" studio, is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ilm. 1896, Victoria began the launch of the projector is too American film mass screenings.
Late 19th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S. in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lower middle class urban residents increased rapidly, the urban poor need to adapt the film to become a mass entertainment. It at first playground in the dance, and then into the theater, after the show screened in the repertoire.
Appeared in 1905 in Pittsburgh theater nickel (nickel tickets for 5 cents) for all cities and town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soon, to the weekly movie-goers in 1910 as many as 36 million people. At that time one of the film are single, the monthly output of 400, the main proction base in New York, like Edison, Biograph Company, and Victoria too Graf companies. 1903 E. S. Bolt's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and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the film from a novel items can develop into an art. Use of film editing techniques, editing techniques Bolt became cross caused by the first drama director.
『捌』 世界電影的起源英文介紹
The world film "founded in 1952, formerly known as the motion picture arts clump of translation", is China film home association's hosting of the film professional bimonthly for year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reader's love, known as stand up to test of time. Domestic comprehensive introced into the world film culture and the first issue of the study.
以下無視之
我是一條傲嬌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可愛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單純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全能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天然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漂亮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溫柔的小尾巴!
我是一條愛笑的小尾巴!
『玖』 英文電影發展史
這個也太有難度了吧,非得專業人士不行啊,建議你還是直接娶你老師那邊索要得了,呵呵,大不了請吃頓飯完事!
『拾』 電影是誰發明的.
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電影的誕生日。這一天,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幾部他們拍攝的短片,有《工廠的大門》,《拆牆》,《嬰兒喝湯》和《火車到站》。人們看到女工們穿著衣裙,軟邊帽上插著羽毛,三五成群,邊說邊笑地步入廠區的入口;火車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車的到來,列車從遠處馳向月台……
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