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安妮日記,在線等答案。急~
她描寫孩子們思考的一切:關於上帝、宗教;關於自然、性;關於與父母的關系;關於反猶太人主義、戰爭等等。無論這些內容多麼重要,如果安妮不是天才的作家,我們將無從得知曾發生過的這一切。安妮麗絲·瑪麗·弗蘭克是一個普通的猶太少女,她有漂亮的黑色卷發和一雙很藍很亮的眼睛,她喜歡寫作,喜歡把自己的心情記錄在一本被她稱為凱蒂的日記本上。或許她會像每個普通的少女一樣長大,戀愛,結婚,或許她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作家或者記者…然而在希特勒推行的種族滅絕政策下,一切都改變了。在密室中生活兩年多後,安妮和家人被蓋世太保捕獲。集中營被解放前一個多月,安妮病死了,那時她不到十四歲。她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不管怎樣,我仍然相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本片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少女的故事。
--------------------------------------------------------------------------------
一個十五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這本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
「二戰後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做《密室日記》……」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三歲的安妮和家人為逃離納粹恐怖統治,躲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倉庫里,從此展開兩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里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與浪漫情事,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安妮在日記里寫道:「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安妮的日記從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寫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初,她這日記是純為自己而寫。後來,荷蘭流亡政府的成員傑瑞特·波克斯坦從倫敦廣播電台宣布說,他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能搜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公諸大眾。他特別以信件與日記做為例子。安妮收聽到這段話,為之動心,於是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要依據她的日記出版一本書。她開始將她的日記加以改寫、編輯、潤飾,刪去她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並且靠回憶增加一些內容。同時,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記。
安妮死於德國一個集中營,死因是那裡爆發斑疹傷寒,於3月死亡。她的親人中,只有父親奧圖·弗蘭克活著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後移居瑞士。他在以後的日子裡,一直在傳揚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共享。他於1980年8月19日過世。
② 求《安妮日記》中的人物性格(有加分)
安妮·弗蘭克一點變態搞GL
③ 高一英語教科書安妮的日記翻譯
原文:Anne's best friend
翻譯:安妮最好的朋友
原文:Do you whether be or not want to have one friend who is in each other's confidence being able to be loyal in friendship?
翻譯:你是不是想有一位無話不談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
原文:You whether be or not worry about that your friend may make fun of you or ,may not understand you at present difficult position?
翻譯:或者你是不是擔心你的朋友會嘲笑你,會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
原文:That Anne · Frank wants has been the first kind type friend ,she should become her best friend thereupon right away with the diary.
翻譯:安妮?弗蘭克想要的是第一種類型的朋友,於是她就把日記檔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原文:Anne's Amsterdam living Dutchly in Second World War period.
翻譯: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住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原文:Her one family all is Jew ,hide self therefore they have to they are only capable to do otherwise by Germany Nazi grasp go to.
翻譯:她一家人都是猶太人,所以他們不得不躲藏起來,否則他們就會被德國納粹抓去。
原文:Her and her family has hidden self being found that just now 2 years later.
翻譯: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兩年之後才被發現。
原文:Within this paragraph of time,her unique loyal friend has been her diary.
翻譯:在這段時間里,她唯一的忠實朋友就是她的日記了。
原文:She said "I am unwilling to write down a current account in the diary like most people did.
翻譯:她說,「我不願像大多數人那樣在日記中記流水賬。
原文:I want to regard this diary as my friend ,I want to call my this friend Kitty ".
翻譯:我要把這本日記當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這個朋 友稱作基蒂」。
原文:That state of mind taking a look at Anne ring the past now,after going into hiding getting along having taken shelter from more than 1 year.
翻譯:安妮自從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兒了,現在,來看看她的心情吧。
原文:Thursday on June 15 ,1944
翻譯:1944年6月15日星期四
原文:Beloved Kitty:
翻譯:親愛的基蒂:
原文:I do not know this whether be or not has no way to go out because of I am long reason,I become extremely fanatical to all object relevant to nature.
翻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我長久無法出門的緣故,我變得對一切與大自然有關的事物都無比狂熱。
原文:Before I keep a perfectly cleat in memory,azure the sky ,bird's singing ,moonlight and fresh flower,never have caused my heart fan to yearn for.
翻譯:我記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藍的天空、鳥兒的歌唱、月光和鮮花,從未令我心迷神往過。
原文:Since I arrive in here,all these has all changed.
翻譯:自從我來到這里,這一切都變了。
原文:.......In the evening the weather is very warm for instance ,,having a day ,I enre to not going to bed partly intentionally at 11 o'clock,moon for being to try to be in a fix alone.
翻譯:……比方說,有天晚上天氣很暖和,我熬到11點半故意不睡覺,為的是獨自好好看看月亮。
原文:Because of but moonlight has been very bright,I do not dare open a window.
翻譯:但是因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開窗戶。
原文:Still have an once ,happen to right away in a before evening of five moon ,me upstairs,the window is to be coming untied.
翻譯:還有一次,就在五個月以前的一個晚上,我碰巧在樓上,窗戶是開著的。
原文:I always come downstairs while must close a window going to.
翻譯:我一直等到非關窗不可的時候才下樓去。
原文:A pitch black night,is battered by the wind and the rain,lightning and thunder clove the air,I have been lived entirely by this strength town.
翻譯:漆黑的夜晚,風吹雨打,雷電交加,我全然被這種力量鎮住了。
原文:This is that I am an eyewitness to night since half for the first time for 1 year,...
翻譯:這是我一年半以 來第一次目睹夜晚……
原文:...Sadly... I can only see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curtains hanging in front of sty windows, but it is no longer fun to watch these, because nature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experience first hand.
翻譯:……令人傷心的是……我只能透過臟兮兮的窗簾觀看大自然,窗簾懸掛在沾滿灰塵的窗前,但觀看這些已經不再是樂趣,因為大自然是你必須親身體驗的。
原文:Your Anne
翻譯:你的安妮
(3)安妮日記電影評語英文擴展閱讀:
1、經由其父親編輯,日記以《一個年輕女孩的日記》為名出版(1947年)並成為國際暢銷書,被翻譯成英語(1952年)和其它66種語言。
日記也曾被改編成戲劇(1955年)和電影(1959年)。日記的一個重要的版本出版於1986年。1995年,在安妮去世五十周年時,出版了一個完整的版本,包含近三分之一更多的內容。
她的事跡後來被拍成電影——《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安妮日記》成為流傳最廣的有關猶太大屠殺的文字之一,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2、《安妮日記》充分顯示出了作者的寫作才華,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它不僅是當代青少年閱讀的經典之作,也是學者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它對納粹黨罪惡的揭露,對二戰時期歷史的描寫,使它獨具歷史價值。
3、《安妮日記》發行量超過三千萬冊,此書僅在中國就有多個譯本。此外荷蘭成立了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把那間密室改造成「安妮弗蘭克之家博物館」,此地遂成為一重要旅遊景點。
4、《安妮日記》是德籍猶太人安妮·弗蘭克寫的日記,是其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
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決定完成女兒的夙願,將日記出版問世。
5、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這日記是純為自己而寫。後來,荷蘭流亡政府的成員傑瑞特·波克斯坦從倫敦廣播電台宣布說,他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能收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公諸大眾。
他特別以信件與日記做為例子。安妮收聽到這段話,為之動心,於是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要依據她的日記出版一本書。她開始將她的日記加以改寫、編輯、潤飾,刪去她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並且靠回憶增加一些內容。同時,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記。
安妮在1945年3月死於德國一個集中營,死因是斑疹傷寒。她的親人中,只有父親奧托·弗蘭克活著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後移居瑞士。他在以後的日子裡,一直在傳揚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共享。他於1980年8月19日過世。
④ 安妮日記中安妮個人的英文簡介
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47, it has been read b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t remains a beloved and deeply admired testament to the indestructable nature of the human spirit.
Restore in this Definitive Edition are diary entries that had been omitted from the original edition. These passages, which constitute 30 percent more material, reinforce the fact that Anne was first and foremost a teenage girl, not a remote and flawless symbol. She fretted about, and tried to copie with, her own emerging sexuality. Like many young girls, she often found herself in disagreement with her mother. And like any teenager, she veered between the carefree nature of a child and the full-fledged sorrow of an alt. Anne emerges more human, more vulnerable, and more vital than ever.
安妮的日記的一個年輕女孩之間的,是20世紀最持久的文件。自1947年出版,已閱讀了數千萬人在世界各地。它仍然是一個熱愛和深感欽佩地證明了人類精神indestructable性質。
還原這個通用版的日記已經從原來的版本省略項。這些通道,構成物質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加強這一事實安妮首先是一名十幾歲的女孩,而不是一個遙遠和完美的象徵。她感到焦慮,並試圖與copie,她自己的新興性。像許多年輕女孩,
她常常發現不同意她與她的母親。而像任何十幾歲時,她轉向之間的兒童和充分的成年正式悲痛無憂無慮的性質。安妮出現更人性,更脆弱,比以往更加重要。
⑤ 幫忙翻譯下~ 安妮日記的讀後感,中譯英
Not long ago I just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Diary of Anne Frank." In fact,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I read this book. When I first read it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read the Chinese version. Then still small, still can not read, that means nothing. Now it seems there feeling very deeply.
Anne Frank was a Jewish girl. She could and ordinary girl, living a happy life, but she was not hiding different parents attic. Anne all day hiding in dark little attic to escape the Nazi's killing. She could not get close to nature, can not be friends like before play. In the shadow of the shadow of death, Anne only keep a diary to get through tough every day. For her, the diary as her friends, her only friends can rely on and talk. She wrote in her diary a lot, there are silent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mplaint, more of the outside world, the natural yearning for thinking about life.
From her diary, I can imagine she was helpless, fear, but a more leisurely and calm. This is a great girl.
After reading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my heart is very heavy. Nazi racial discrimination, maiming and killing innocent pretty much the same as Anne's children. War is always nasty, it makes human experience is a market catastrophe.
Thank you "Diary of Anne Frank" and let people see the ugliness of war, to get people to think about and condolences for the unfortunate people.
Do not like history repeating itself, pray for world peace forever.
⑥ 如何評價《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具有強烈的藝術色彩,該日記寫作形式獨特,全篇都是以日記方式來敘述,安妮把她的日記取名為綺蒂,並把它當做是自己的朋友,以書信的方式給綺蒂寫信來記述日記。語言親切易懂,朴實無華,真實的反映了作者的心裡感受。安妮躲藏的時間和在不同時間里的不同的態度也表現在日記的語言使用中。
從一開始對新生活充滿憧憬的態度轉向對納粹黨的行為的憤怒之情,表現為否定的評價;繼而使用大量的否定詞彙來表達她對猶太人的未來充滿絕望;到後期,由於心中的堅定信念和獨立思考的作用,安妮選擇對未來表示肯定的評價。
與此同時,從投射句式和表達「話語行為」的名詞方面分析,安妮從介入極少聲音到介入大量外部聲音,最後又恢復為介入少量的聲音,可以看出安妮在介入的外部聲音方面表現出波動的狀況。態度和介入聲音大小的改變反映了安妮在密室生活中不僅身體日趨成熟,心理方面也在漸漸成熟。
⑦ 安妮日記的內容
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納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安妮從13歲生日(1942年6月12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衛軍查抄前不久。這個不到16歲在納粹集中營中被傷寒病奪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記在戰後成為人們對那場人類夢魘進行深刻反思的珍貴教材。當時距德軍投降僅一個星期。1947年,死裡逃生的安妮父親將女兒遺留的日記付梓出版。這本日記已轉譯成55種文字,共印刷3000萬冊。她避難的房子已被辟為安妮故居博物館,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緬懷那不堪回首的人類悲劇。
⑧ 求安妮日記對安妮弗蘭克的英文介紹
安妮故居發人深省 人民網駐比利時記者 章念生
荷蘭阿姆斯特丹。淅淅瀝瀝的春雨中,一支由不同膚色、不同年齡人群組成的隊伍沿著街角向後蜿蜒。五顏六色的傘下,稚氣未脫的孩子依偎著父母,精神矍鑠的白發老人靜靜佇立,充滿活力的小夥子姑娘們則乾脆在雨中挺立。他們在等著參觀《安妮日記》中的主人公安妮·弗蘭克躲藏了兩年零兩個月的閣樓。
《安妮日記》是荷蘭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中遺留下來的一部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納粹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衛軍查抄後不久。這個不到16歲就被納粹奪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記在戰後成為人們對那場人類夢魘進行深刻反思的珍貴教材。今天,由65種語言出版的《安妮日記》已售出3000萬冊。安妮故居也成為各國遊客訪問阿姆斯特丹時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共有93.6萬人參觀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3個月,參觀人數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1萬人。
5月2 日,記者隨著人群進入安妮小屋,走進那扇書架後的暗門,爬上那狹窄樓梯,來到安妮與3位家人及另外4位猶太人當年蟄居的密室。幽暗的屋子裡沒有傢具,沒有日用品。在一片靜穆的氣氛中,每位參觀者都在仔細地端詳一幅幅相片,觀看一段段電視錄像,閱讀牆上的安妮日記的一個個片斷。記者發現每一個參觀者都神情莊重,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已被深深打動。
安妮的父親奧托當年曾說過,「我們的目的是要教育人們,讓悲劇不再重演。」「沒錯,我們的確是在實現奧托的夙願。設立博物館的長期目標也正是教育」,安妮·弗蘭克故居管理委員會總經理漢斯·威斯特拉先生一語道出了安妮故居的努力目標。他說,40多年前,歐洲到處都是戰爭遺跡和倖存者,倖存者們還可以用親身的經歷向孩子們講述戰爭的故事。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都沒有經歷過戰爭,關於戰爭的記憶正在漸漸淡去,因此關於二戰的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如何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威斯特拉和他的120名同事們不斷研究的課題。「我們時常接到從世界各地打來的電話,要求舉辦安妮·弗蘭克展覽。有一點我們會始終堅持,那就是布展理念一定要由安妮故居的人主導。」威斯特拉說,除了阿姆斯特丹,全世界每年還有150多個城市舉辦為期約4周的安妮·弗蘭克展,以便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安妮與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故事。每一次展出,都會有大量的小學生前往參觀。他們在來之前,已看過了半小時的短片。回校之後,老師還要請他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這種行之有效的做法,正是安妮故居工作人員培訓的結果。他們還結合實際,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有些國家利用文學作品,在另外一些國家則通過精緻的卡通畫來講述安妮以及二戰的故事。又如先培訓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請他們給小學生作展覽向導,這叫做「讓孩子幫助孩子」。
安妮故居還善於利用現代科技。例如,他們充分利用網路,讓孩子們管理網頁,在網上製作節目與游戲,讓安妮以及二戰的故事更加適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的網頁上已有荷、英、德、法、西、意6種語言。5月9日,安妮故居還將在網上開通「安妮導游」欄目,介紹歐洲各國的二戰歷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監事會主席、荷蘭前首相科克向德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和捷克6個國家的元首發去了親筆信,希望他們予以支持。
參觀完畢,記者在安妮博物館的留言簿上讀到了這樣幾句話:「難以想像這種事情真的會發生。我希望不會再有人過這種生活。」「這是一段非常打動人心的經歷,應該永遠銘記,永遠延伸。」記者留心數了一下,在博物館開館4小時內,共有55條用各種文字書寫的留言。就在記者翻看留言簿的幾十秒鍾內,後面又有好幾個年輕人悄無聲息地加入了參觀的隊伍。
Anne Frank,
1929—45, German diarist, b. Frankfurt as Anneliese Marie Frank. In order to escape Nazi persecution, her family emigrated (1933) to Amsterdam, where her father Otto became a business owner. After the Nazis occupied the Netherlands, her family (along with several other Jews) hid for just over two years (1942—44) in a "secret annex" that was part of her father's office and warehouse building. During those years, Anne kept a diary characterized by poignancy, insight, humor, touching naiveté, and sometimes tart observation. The family was betrayed to the Germans in 1944, and at 15 Anne died of typhus in the 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
Anne's diary was discovered by one of the family's helpers and after the war was given to her father, the onl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 to survive the Holocaust. Edited by him,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1947) beca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1952) and 66 other languages. It was also adapted into a play (1955) and a film (1959). A critical edition was published in 1986, and a complete edition, containing almost a third more material, appeared in 1995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her death. Anne Frank also wrote stories, fables, and essays,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1959. The Franks' Amsterdam hiding place is now a museum, there is a foundation established by her father, and institutions devoted to her exist in New York, Berlin, London, and other cities.
See biographies by M. Müller (tr. 1998) and C. A. Lee (1999); M. Gies, Anne Frank Remembered (1988); R. Van Der Rol and R. Verhoeven, Anne Frank, Beyond the Diary: A Photographic Remembrance (1995); C. A. Lee, The Hidden Life of Otto Frank (2003); W. Lindwer, The Last Seven Months of Anne Frank (documentary film, 1988 and book, 1992); J. Blair, dir., Anne Frank Remembered (documentary film, 1995).
⑨ 哪個影片上只有一個小女孩是彩色的,與法西斯殘害猶太人有關的電影叫什麼名字,那裡有下載
辛德勒的名單
經典名片,隨便什麼地方都有下載的。
片 名: Schindler's List
譯 名: 辛德勒的名單 | 舒特拉的名單
導 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
主 演: (利亞姆·尼森 Liam Neeson)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卡洛林·古德爾 Caroline Goodall) ( Jonathan Sagall) (艾伯斯·戴維斯 Embeth Davidtz)
上 映: 1993年11月30日
劇情介紹: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紹夫猶太人居住區中被殺害的猶太人已超過一萬。阿蒙·戈特奉上級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屍體焚化,並把剩下的猶太人運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辛德勒得知這一情況後要求戈特給他的會計師特別待遇。眼看工廠將難以為繼,辛德勒打算回家鄉去,可斯泰恩說可以繼續開廠,當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發自內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淚從前途未卜、生死難料的會計師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喚醒了什麼。當辛德勒帶著滿滿幾皮箱的錢來到戈特的面前,說他要買下他的工人時,戈特疑惑地問:「究竟為什麼?你肯定別有目的,你得對我說實話!」辛德勒說,這樣他不需要再訓練工人,而且對軍隊也有利,他要生產軍火。辛德勒要戈特開價,一個猶太工人多少錢?在工廠的辦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著煙,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著名單,他終於用錢買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兒童,他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生命。他開列的名單越來越長,這時的辛德勒表現出異樣的「貪婪」,他一次次地去見朱利斯,盡量力爭多給一些名額。
斯泰恩捧著他打出的長長的名單,雙手顫抖著……
名單的最後一頁,留著一個空白的名額,那是留給戈特的猶太女僕海倫·凱絲的。戈特當然不肯將她交給辛德勒,他表示永遠不會送她去集中營,而要帶她一起回維也納,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這只是個一廂情願的夢。但戈特說寧可帶海倫·凱絲去樹林,然後朝她的腦袋上開一槍。但最終戈特還是退卻了、妥協了,以一萬四千八百馬克將海倫·凱絲交給辛德勒去勞役營上工。名單上的猶太人到廣場登記後,將用火車分男女兩批送往捷克的茲維陶·布倫利茲——軍火廠所在地。辛德勒告訴先期到達的猶太男人:婦女列車已離開了普拉紹夫,很快將到達軍火工廠。婦女列車在行進著,車廂里一片歡騰。然而。火車卻開到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婦女們被命令脫光衣服進行沐浴消毒,傳說中的可怕事情終於降臨到了她們身上,人們一片驚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趕到奧斯威辛,向集中營頭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軟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賄賂的頭目只得同意用另外300人替換。於是,辛德勒又從奧斯威辛救回了300多名婦女和孩子。他還向德軍士兵訓話,不準他們隨便開槍亂殺軍火工廠的猶太工人。一天,斯泰恩來向辛德勒匯報:工廠生產的炮彈質量全部不合格,恐招軍方起訴。可是辛德勒卻鎮定地表示,他會去向德國人解釋。他告訴斯泰恩,他們生產的炮彈質量不好,他非常高興。整整七個月,他沒有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與此同時,他卻花數百萬馬克以供應他的工人以及用來對德國官員行賄,同時還用錢從軍火市場買來一些炮彈作為軍人工廠的產品,搪塞一下德軍。這樣做,使辛德勒傾家盪產、瀕臨破產。
德國終於無條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廠工人鄭重宣布:他們從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尋找自己的親人了。並回首勸阻守廠的德軍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鄉,不要再充當納粹的劊子手。士兵們垂頭悄然離去。之後,辛德勒提議為紀念無數被殺害的無辜者默哀三分鍾。臨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廠里的東西全部分給工人。工人們從牙齒上取出金子打鑄成一個質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萊文刻了一句經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長老代表全體工人寫了封信交給辛德勒,萬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簽名。
辛德勒激動得熱淚奔流、難以自持。面對語無倫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說:因為他才使1100名猶太人倖免於難,他們的後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澤,永誌不忘。辛德勒說:「如果我的生活不那麼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我太荒唐揮霍了……」辛德勒泣不成聲地伏在他的會計師肩上跪了下來,工人們紛紛圍上前來抱住了他們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們久久地尾隨著,目送著他直到盡頭……。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紀念館宣布他為義人,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
戰爭結束時,波蘭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猶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猶太人的後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的亡靈。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於現捷克境內的摩拉維亞。二戰初期是個國會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當地有名的納粹分子中的堅定分子。他很善於利用與沖鋒隊頭目的關系攫取最大資本。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這位精明的發戰爭財的辛德勒在他新創辦的搪瓷廠只僱用紐倫堡種族法中規定的犧牲者。這些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在他那兒工作的人都受到從事重要戰爭產品工作的保護:搪瓷廠給前線部隊供應餐具和子彈。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破滅了。他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納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比爾肯利時,他破費了一大筆財產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里幹活倖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他,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他們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來的金首飾,把它打製成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鐫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淚。他為自己還有一顆金牙而懊侮,因為這樣一顆如果將它賣掉的話至少可以多救出一個人。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戰爭期間積攢的全部錢財,都用來挽救猶太人的生命......
戰後,辛德勒在瑞士的一個小鎮隱居下來,身無分文,靠他曾經救助過的猶太人的救濟生活。過了幾年,辛德勒在貧困中死去。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被作為"36名正義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前曾經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為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