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革命電影音樂

法國革命電影音樂

發布時間:2022-10-16 05:37:51

『壹』 求關於法國大革命的電影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電影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有關於19世紀法國人民起義的電影,《悲慘世界》(2012)根據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改編的音樂劇。由休·傑克曼(金剛狼!)和安妮·海瑟薇(蝙蝠俠中的貓女!)主演。

『貳』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

電影《烈火中永生》中許雲峰英勇就義時的音樂是國際歌。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鼓舞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徹底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世界而斗爭。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

歐仁鮑狄埃簡介

鮑狄埃出身於巴黎的一個工人家庭,13歲當徒工,後來又當繪制印花布圖樣的技工,一生過著貧困的生活。

1830年巴黎人民起來反對波旁王朝的統治,在斗爭中,法國工人階級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力量這次斗爭也是使鮑狄埃覺醒的第一聲戰鼓。14歲的鮑狄埃,伴隨著革命的槍聲,寫下反應這次斗爭的詩篇,自由萬歲,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他的詩歌創作一開始就同法國革命斗爭聯系在一起。

『叄』 馬賽曲的歷史是什麼都經歷了什麼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之後下令取消《馬賽曲》國歌地位,但是並沒有禁止該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改國歌為《法蘭西王子返回巴黎》;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定《馬賽曲》為國歌。

『肆』 請問誰知道不同時期的外國音樂代表作品謝謝

巴洛克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勃蘭登堡協奏曲

亨德爾:皇家煙火音樂、D大調第五號大協奏曲、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C大調大協奏曲「亞歷山大的盛宴」、水上音樂

古典
海頓:好多交響曲、奏鳴曲(我也不記得多少部了)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樂章最有名)

莫扎特:第20、21、23、27鋼琴協奏曲(20、21的第二樂章優美……唯美)、第40、41交響樂、弦樂小夜曲(共四個樂章,都很熟悉的)、D小調幻想曲、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很好聽)

古典-浪漫
貝多芬:九首交響樂(當然三「英雄」、五「命運」、六「田園」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鳴曲「春天」「克魯采」、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舒伯特:A大調五重奏「鱒魚」(第三樂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

浪漫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四把豎琴絕無僅有)

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有熟悉的婚禮進行曲)、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三個樂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勃拉姆斯:第一(又稱「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第四樂章旋律模仿歡樂頌)、二、三、四交響曲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敘事曲、4首即興曲、多首詼諧曲、多首圓舞曲、多首大圓舞曲(有名波蘭舞曲、波羅乃茲)、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多首練習曲、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柔美至極,唯美)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夢幻曲」最經典,還有「竹馬游戲」、「在火爐邊」等)、狂歡節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較有名)、鍾、愛之夢、獻辭、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很特別,加入詼諧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旅行年代(歐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園的噴泉)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天鵝湖(推薦:圓舞曲、四小天鵝)、胡桃夾子(推薦:花之圓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薦:玫瑰柔板)、第六交響曲「悲愴」(每個樂章都令人難忘)、鋼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經典)、如歌的行板、弦樂小夜曲

民族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很著名、其他三個樂章也很熟悉)、斯拉夫舞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很有名)、被出賣的新娘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培爾·金特組曲(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廟、索爾維格之歌)

西貝柳斯:芬蘭頌、悲傷圓舞曲、小提琴協奏曲

印象
德彪西:夜曲、大海、牧神午後(根據象徵派作家馬拉美同名作改編)

拉威爾:鵝媽媽組曲、波萊羅 、茨岡

拉赫馬尼諾夫:帕格尼尼狂想曲(變奏18較著名)、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很美)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小提琴主題伴隨四個樂章)、西班牙隨想曲

聖桑:動物狂歡節(其中「天鵝」最著名)

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蝙蝠序曲、春之聲圓舞曲、維也納森林故事圓舞曲、埃及進行曲、皇帝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南方的玫瑰圓舞曲、前進波爾卡、安銳波爾卡、撥弦波爾卡(與約瑟夫·施特勞斯共同創作)、吉卜塞男爵、晨報圓舞曲、維也納糖果圓舞曲、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天佑皇帝約瑟夫一世萬歲進行曲(有德國國歌片段)、游覽列車波爾卡、享受生活圓舞曲、爆炸波爾卡、你和你圓舞曲、檸檬樹花開何處圓舞曲、音樂美酒和女人圓舞曲、藝術家生涯圓舞曲、閑聊波爾卡、奧菲歐四對舞

約瑟夫·施特勞斯:奧地利村燕圓舞曲、水彩畫圓舞曲、無憂無慮快速波爾卡、小磨房波爾卡

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茨基進行曲、中國人加洛普

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前奏曲)、羅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

馬勒:第一進行曲、旅行者之歌(聲樂套曲,古斯塔夫·馬勒作詞)

R斯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品30(開頭被選為一電影配樂)、唐璜 作品20 、梯爾·艾倫斯皮格爾的惡作劇 作品28

法雅:愛情魔術師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降E大調「浪漫」)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舞劇選曲)

埃爾加:小提琴小品愛的致意(又稱愛的禮贊)、威儀堂堂進行曲、新穎主題變奏曲「謎語」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樂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現)

『伍』 跪求與 騎兵之歌 類似的拿破崙時代戰爭電影

1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
2滑鐵盧戰役
3戰爭與和平
4別了,波拿巴特
5拿破崙戰爭的號角
6拿破崙王者的榮耀
7拿破崙命運的轉折
8拿破崙滑鐵盧之戰

『陸』 法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戰爭片

1、《光榮的日子》

豆瓣9.1分,可能只有極少數的人對這部老電影有印象。

法國人總喜歡用上些戲謔式的幽默,來諷刺他人反諷自己。真的有點像中國早期一些《舉起手來》這樣的戰爭喜劇。當德軍進駐法國人的小村莊,法國村民們不願幫助納粹德國人,他們藏起食物,並不斷的給德軍添亂,笑料百出……

2、《虎口脫險》

豆瓣8.9分,超11萬人標記。經典的喜劇,越看越好看。

幾個法國小人物幫助三個英國大病虎口脫險,有棍棒、追逐、一分鍾營救等經典套路。小人物生動鮮活、性格鮮明。

3、《法國大革命》

豆瓣8.8分。冷到不能再冷的電影。他的悲劇,在於相信人民的力量,卻不相信人民。

路易十六是一個差勁的國王,但不得不說他還是愛他的人民的,丹東洗的有點過,羅伯斯皮爾黑的也有點過了.

4、《沉靜如海》

豆瓣9.0分,超3萬人標記。戰爭中的愛情,有太多的無奈。

在國仇家恨面前,愛,沉靜如海。最後那盆天竺花或許只是代表她希望這樣可以能夠獲悉有關他的些許消息。

5、《老槍》

豆瓣8.1分,4000人標記,堪稱法國版的地道戰。一個老男人目睹了妻子和女兒慘死後,一個人在古堡里復仇的故事。故事其實並不復雜,貫穿回憶的方式讓它成直線性發展。不過想到火焰噴射器那裡還是有種很可怕的感覺。

『柒』 德奧與法國藝術歌曲的異同

法國藝術歌曲介紹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是法國藝術歌曲從開端、發展到興盛的時期。各國藝術歌曲的名稱不同,風格也不同,德國稱Lied,俄羅斯稱romance,法國稱melodie。但在類型屬性上,均屬藝術歌曲范疇,是一種結構更精緻、更完美的音樂會獨唱歌曲。

概述 早在16世紀中葉,法國就有許多用琉特伴奏的獨唱曲。16世紀末,除民歌和街頭歌曲之外,還流行一種用復調音樂伴奏的舞曲。17世紀初,從義大利傳入主調和聲音樂後,浪漫曲迅速發展,加上吟唱詩人的演唱和傳播,出現了用琉特、吉他或哈普西科德伴奏的獨唱歌曲,伴奏部分也以正規的記譜取代了數字低音。當時的歌曲種類繁多,有精緻的宮廷戀歌;有描寫牧羊人的田園戀歌和抒情歌曲;有淵源於吟唱詩人的浪漫曲和敘事歌曲;有根據城市歌曲改編的通俗歌曲;有舞曲和飲酒歌以及簡朴的輕松愉快歌曲;也有政治性、諷刺性的歌曲。17世紀有名的歌曲作家有P.蓋德龍、A.波埃瑟、G.巴塔耶、S.勒卡米、M.巴爾等。

18世紀,由於 J.-J.盧梭的提倡,歌曲創作傾向於民歌風格。18世紀除了J.P.A.馬蒂尼所作的一首美妙、哀怨的《愛情的喜悅》之外,其他作曲家如P.-A.蒙西尼、F.A.菲利多爾、N.-M.達拉伊拉克、A.-E.-M.格雷特里的作品,已很少為今日聽眾所知。18世紀初,室內清唱劇從義大利傳入法國,J.-P.拉莫以此寫成了著名的用 3首詠嘆調和1首朗誦調組成的《奧爾甫斯》,F.庫普蘭也寫了些獨唱歌曲。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產生了不少優秀革命歌曲,如《就這么辦》和《馬賽曲》等,此外專業音樂家F.-J.戈塞克和E.-N.梅於爾也寫了一些愛國歌曲。

19世紀法國藝術歌曲的主要先驅是瑞士出生的L.尼德邁爾和H.蒙普。他們採用了A.de拉馬丁、V.雨果、A.de繆塞等人的浪漫主義詩篇,突破了浪漫曲的陳舊模式(樂句方整而刻板),創作出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新型歌曲,如前者的《湖》和後者的《安達露斯姑娘》均為傑作。其他作曲家如E.L.阿萊維和A.L.克拉皮鬆等人均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法國藝術歌曲發展時期 法國藝術歌曲的真正開端,應該說始於H.柏遼茲。他是第1個用「melodie」一詞來稱呼他所作的歌曲,並以此來區別於德國藝術歌曲和那種「旋律就是一切」的歌曲。它不同於法國早期的浪漫曲,它的結構不再局限於那種對稱的、分節式的創作規范,鋼琴伴奏更具獨立性和表現力。雖然他的早期歌曲如《牧羊姑娘的煩惱》仍是傳統的浪漫曲形式,但1830年他採用英國詩人T.莫爾的法文譯詩譜成 9首愛爾蘭歌曲時,已全無浪漫曲的痕跡。柏遼茲還創作了一些最佳歌曲,如《勃列泰尼的青年牧人》、《戰俘》、《田野》、《我相信你》等。1841年柏遼茲用T.戈蒂耶的詩譜寫的聲樂套曲《夏夜》是他最重要的歌曲創作,其中以《人去樓空》最為完美,《海邊的淺灘上》中哀傷的疊句感人肺腑,其他4首也各具特色。

繼柏遼茲之後,G.邁耶貝爾於1849年出版了歌集,這40首歌曲基本上是受德國藝術歌曲影響的產物。C.古諾創作了200多首歌曲,大都是浪漫曲式的分節歌。他早期的創作最為優秀,旋律新穎、純朴、優雅,和聲色彩豐富,具有鮮明個性。代表作有《小夜曲》、《啊!我美麗的叛逆者》、《五月的第一天》和《來吧!草地已青綠》。

G.比才寫了48首歌曲,其中以充滿戲劇性的《阿拉伯女主人的訣別》,具有鮮明西西里節奏的《十四行詩》、《六弦琴》、《田園戀歌》、《搖籃曲》等最具特色。

L.德利布的歌曲,色彩明快,富有生氣,略帶異國情調,代表作有《出發》、《桃金娘花》、《四月》和《卡迪斯姑娘》等。

J.馬斯內在創作風格上追隨古諾,但更為精緻,更富於感情。他於1866年創作了由前奏及7首歌曲組成的《四月的詩篇》和分為7段的《田園詩》。他是法國聲樂套曲的創始人。

比利時出生的C.-A.弗朗克的歌曲創作不多,他受到德國藝術歌曲的強烈影響,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缺乏法國氣質。弗朗克的歌曲作品有《玫瑰花的婚禮》、《夜曲》、《迎神》等。表現慶豐收儀式的《迎神》,在伴奏中巧妙地運用了聖詠《贊美天國》的模進式旋律,尤為新穎別致。
C.聖-桑斯是位風格多樣的多產作家,雖然受德國影響較深,然而他的歌曲卻有一種自發的抒情氣質,以及五彩繽紛的想像力和精緻的筆法。他的《蟬》、《螞蟻》、《國王讓的軍隊的行進步伐》都是上乘之作。1872年創作的帶有東方色彩的歌曲也獨具匠心。

弗朗克的學生V.丹第的作品帶有嚴肅的目的性,在音樂色彩上略顯暗淡,對當時的法國作曲家有相當影響。他為他自己的詩譜寫的歌曲《航海之歌》,把海濤澎湃的情景描畫得十分逼真而生動。這 3位大師的表現手法雖各自迥異,然而他們各自獨具的稟賦、個性和風格卻是法國氣派的。他們在法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歷史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G.福雷雖然一直寫作到20世紀,但他的創作仍屬19世紀范疇。他總共寫了 100餘首歌曲,以聲樂曲的成就贏得世界性聲譽。他的歌曲曲調優美流暢,結構簡明勻稱,感情含蓄深遠,想像力豐富,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一種法國人特有的精緻、細膩、瀟灑、飄逸的風度。他早期作品略受古諾影響,然而他迅速表現出獨特、新穎的手法,例如他早期的傑作《莉迪婭》一曲中,運用三連音的模進來發展抑揚起伏的旋律即是一例。他擅長在伴奏中以和聲的細膩變化和節奏的巧妙變換來烘托抒情的旋律,並善於把音樂旋律和歌詞語調的重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如《水邊》。他更善於把常見的素材構成獨具新意的圖畫,例如具有古色古香的人物風情畫似的歌曲《月光》和情景輝映的水彩畫似的《曼多林》等。福雷的音樂氣質和詩人P.魏爾蘭的精美而略帶傷感的抒情詩十分吻合,他以色彩豐富的音樂語言清晰地表達了原詩的美妙意境。還有他的《夢後》、《奈爾》、《我們的愛情》、《伊斯法昂的玫瑰》和套曲《佳歌》都是傑作。到這一時期,法國的藝術歌曲,在創作、手法、體裁、形式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達到了它的成熟時期。

H.迪帕克於1868~1884年間創作了14首歌曲。他的歌曲感情深沉,富於藝術感染力,如懷舊的《憂郁之歌》,充滿怨訴之情的《嘆息》,含蓄而深情的《憧憬》等,後者在和聲上有些仿效R.瓦格納。《羅瑟蒙德的庄園》是首戲劇性強烈的、別具風格的作品;《菲迪蕾》是首仿中世紀歌謠之作,原為女中音而寫,全曲為3個樂段及1個疊歌,疊歌是全曲的主導動機,每次重復出現暗示著城堡女主人為等待意中人又度過了從日落月出到黎明的一整夜。迪帕克最完美的歌曲是用C.波德萊爾的詩作所譜寫的《邀游》和《舊時的生活》,這兩首歌充滿了東方色彩的幻想和對平靜生活的憧憬。

C.德彪西大都採用同代人的詩作歌詞,他的某些歌曲,就旋律而言不如福雷,就情感表現而言,又不如迪帕克那樣充滿激情,但他善於使旋律線條合乎歌詞語調的起伏,使音樂和法語的節奏、重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詩意、樂思和語言成為和諧的統一體。他的歌曲中鋼琴伴奏和人聲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他的早期歌曲有《美麗的傍晚》等名曲。他用魏爾蘭的詩創作了18首歌曲,1882年寫的《曼多林》是他的最佳作品。《曼多林》創作於福雷的同名作品之前,他運用斷音和連音、三連音和二連音、大調和小調、和聲色彩的明暗、音量的強弱等對比手法,完成了這首格調高雅、充滿詩意的小夜曲。聲樂套曲《被遺忘的小詠嘆調》作於1888年,其中有在夏日黃昏懷念情人的《憧憬》;有在窗邊傾聽單調的雨滴淅瀝聲的《心中充滿眼淚》;有描寫一位飢餓的窮漢強顏為歡地騎在游藝場中的轉動木馬上,以忘掉他的孤獨、貧困和煩惱的《木馬》等。他還用P.盧伊斯的著名散文詩作了 3首《比利梯斯之歌》,也是他的成功之作。1910年他創作的《三首弗朗索瓦.維隆的歌謠》不同於其他作品,氣質上更為剛勁,更富戲劇性。德彪西自從1884年用S.馬拉梅的詩創作了《幽靈》後,1913年又用他的詩創作了《馬拉梅的三首詩》。由德彪西自己作詞譜寫的最後1首《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的聖誕曲》,表達了作曲家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流離失所的法國兒童的深切同情。
E.肖松是弗朗克的弟子,他譜寫了近40首歌曲。他的作品常帶有傷感的情調和浪漫曲的影響。其早期作品有《蝴蝶》、《蜜蜂》、《魅力》等。以C.-M.-R.勒孔特.德.李勒的詩譜寫的《南妮》是肖松的最佳作品,該曲的情感表現含蓄而真摯。他的《義大利小夜曲》實際上既不是小夜曲又不是船歌,而是首優美的抒情歌曲。《夜曲》譜上雖然標明□拍,然而鋼琴伴奏部分卻給人以□拍的感覺,因之演唱時必須保持節奏的准確與均勻。《永恆之歌》作於1898年,離去世不到一年,全曲充滿絕望情緒,帶有陰森、騷動不安的氣氛。

M.拉威爾共寫了39首歌曲,其中11首是為民歌或傳統歌曲配和聲伴奏,改編得很有特色。早期作品如《聖徒》、《克萊芒.莫羅的兩首諷刺短詩》和套曲《山魯佐德》都明顯地帶有德彪西的強烈影響。後者由 3首歌曲組成,第1首《亞細亞》的音樂構成11幅不同的圖畫;第 2首《魔笛》最為有名,它描寫一位東方少女和她情人的迷人的笛聲;最後 1首《冷漠的人》描寫一位東方少女極力以自己的美貌去吸引一位青年,青年在一瞬間曾一度動心,然而又冷漠地離去。另 1部套曲《自然界的故事》包括5首歌曲:《孔雀》、《蟋蟀》、《天鵝》、《翠鳥》、《珠鳥》,旋律富於朗誦性,與法語音調變化相吻合。鋼琴伴奏暗示出不同的動物特性。《五首希臘民歌》是真正的民歌,和聲編配巧妙。拉韋爾於1932年應用3種西班牙舞曲的節奏創作了最後1組套曲《堂吉訶德致杜爾西涅》,由5首歌曲組成,原來是為電影《堂吉訶德》配樂而作,演唱時要求保持庄嚴、雄威以符合人物形象。

A.魯塞爾寫過35首風格獨特的歌曲。早期創作帶有印象主義傾向,他善於運用傳統的復調對位手法,並將精練的和聲與復雜的節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的作品的旋律線條常被長長的休止所中斷,用無聲彌補有聲,勝似有聲。他的成功作品有《雨中花園》、《薩拉曼卡的單身漢》、《薩拉班德》、《心在危險中》以及用中國詩的譯詩譜寫的3首歌曲:《致一位年
輕紳士》、《分離的情侶》和《一位賢妻的答復》。

F.普朗克在40年內共創作146首風格多樣的歌曲。由10首歌組成的《如此白晝,如此夜晚》是他最好的套曲。另 1套曲《動物小唱》(又名《奧爾甫斯的隨從》)作於1919年,他採用了G.阿波利奈爾的詩為歌詞,描繪了駱駝、山羊、蚱蜢、海豚、蝦、鯉魚等動物的活潑形象,伴奏既可用鋼琴也可用長笛、單簧管、大管及弦樂器合奏。他又用P.艾呂雅的詩譜寫了《五首詩》、《涼爽和炎熱》和《畫家的工作》,用L.de維爾莫蘭的詩作了兩部套曲《奇想的婚約》和《變化》。普朗克的歌曲節奏平易,旋律常用時值相等的音符組成。他的歌曲中很少有速度變化,力度變化也只是句與句間的對比,演唱時強調用連貫唱法,很少用敘述性方式。

上述迪帕克、德彪西、普朗克等人的立意新穎,筆觸精美,獨具一格而又多樣化的聲樂作品,極大地豐富了法國藝術歌曲的寶庫。

當代作曲家O.梅西昂和達尼埃爾-勒絮爾等人也寫了些歌曲,如前者的《三首歌曲》、《陸地和天空之歌》,後者的《光亮如白晝》,都是很有特色的法國藝術歌曲。

德奧~~~~~~~
前言

托馬斯·庫恩的新編史學理論提出了「範式」的理論概念。他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講道:「科學史家不追求一門舊學科對我們目前優勢地位的永恆貢獻,而且盡力展示出那門學科在它盛行時代的歷史整體性。」我們可以用這種觀點來審視藝術歌曲,這是用一種新編史學的觀點來看歷史問題。本文試從「範式」這個理論來談談藝術歌曲的音樂史發展脈絡,以及它作為一個範式的基本特徵及其更換。
藝術歌曲在19世紀出現有它的社會歷史意義。從社會背景來說,在西方文化傳統中,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突出表達個人主觀情感的認識一直在時隱時現地延續著,這也是19世紀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共通點,它基於對個人價值的肯定,等這種平等、自由的意識擴大到一定的人群的時候,就會為藝術歌曲的形成打下了基礎。浪漫主義音樂強調主觀情感,尤其是對愛情這最強烈和個性化的表述中,自傳性的、偏重心理變化的抒情性特徵十分明顯,同時如何獲得公眾的需求也是作曲家們的追求。他們不再追求大型的作品,而是傾向小型的標題性作品,其構思常常與文學、詩歌、戲劇、繪畫、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藝術有關。細膩的情感、靈活的曲式,都是藝術歌曲這種範式形成的基礎。藝術歌曲主要是為了打破一種大而空洞的、沒有情感的藝術形式。所以有了這種意念,作曲家們急需找到一種能表達他們這種情感的作品形式。
藝術歌曲的範式的核心應該是:音樂與各種姊妹藝術的廣泛結合,情感因素中散發出來的關於音樂家親切、單純、敏感的氣息,容易激動又捎帶由於傷感的色彩,賦予節奏性織體以表情的意味,追求音色的細微差別等等。

一、文學與音樂的結合

德奧藝術歌曲真正成型並開始產生影響是和18世紀後期、19世紀早期的狂飆運動和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密不可分的。這一派作家與詩人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心靈尋求打碎枷鎖,嚮往理想世界;強調主觀感覺與想像的偉大創造力的思想,脫離神學、脫離宗教的羈絆;發揚民族風格,把民族民間素材作為文學創作源泉與基礎。但是帶有狂熱的、傲慢的、脫離民眾的個人主義傾向。這些藝術觀對後來的音樂家都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舒伯特的文學鑒賞力與理解力雖然經常受到後人的質疑,但絲毫不妨礙他將繆勒、莫里克、海涅、席勒、歌德等詩人的詩歌插上音樂的翅膀。舒曼對詩歌的選擇,更滲透出他高雅的文學修養,他的文學趣味是在廣泛閱讀歌德、讓·保爾和拜倫的著作中慢慢積累發展起來的,他不僅進行音樂創作同時也寫詩歌和其他類型文學作品。與文學家一樣寫詩的生活經驗使舒曼比其他音樂家更容易深入到詩人情感敏銳、情緒豐富的世界中。這些都使他的歌曲具有無限的打動人心的力量,雖然這種力量看起來是那麼的平靜,但卻能夠在質朴的音樂進行中撼動最堅強的心。勃拉姆斯最終使自己能夠深入到詩人內心深處,那些對詩作所做出的鞠躬盡瘁的臣服,無疑使得勃拉姆斯的歌曲體現出詩與音樂前所未有的精確完美的結合。使他的藝術歌曲更有一種虔誠的理性觀念。讓·保爾就像Mosco Came書中所說,「我們不必就音樂本身來評價他的歌曲,倒是應該再在創造上,在聲樂與鋼琴的本義上,在詩的語言、詩的情趣和詩意上,獨立地去探討這些歌曲達到了何種程度的成功。」
因此,藝術歌曲範式的本質特點,也是德奧藝術歌曲所傳達的基本創作觀念,即:不僅僅體現於其採用的歌詞大多是文學性較強的詩篇,而更重要的在於作曲家要通過自己的文學鑒賞、音樂創造,營造出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雖然這里的「完美」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准,至浪漫主義後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作曲家力圖將文學性較強的詩篇與音樂創作完美結合的創作初衷是不變的。

二、以鋼琴為主的器樂伴奏

以鋼琴為主的器樂伴奏是德奧藝術歌曲在音樂形式上對藝術歌曲的最大貢獻,這也成為藝術歌曲的典型的範式特點之一。而德奧藝術歌曲在這方面所體現出的較其它藝術歌曲的不同主要在於它與聲樂部分的一體性,也就是說無論在哪個時期,都特別注意與聲樂聲部結合在一起達到完整藝術美的表現方法。德奧藝術歌曲中聲樂與鋼琴伴奏的關系的演變過程也可以作為考察藝術歌曲發展史的重要線索。
舒伯特開創了藝術歌曲的一個時代。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可稱為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代表作。這是一組敘事的抒情音詩、一部音樂配成的戲劇。舒伯特著意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生動地塑造了繆勒的詩中的那個寂寞、孤獨、對現實不滿、追求渺茫的理想又終不可得的苦悶靈魂。他深感到人世間的冷漠和凄涼,自己在這里得不到同情和憐憫,永遠是個陌生人、流浪者。他要避開浮華塵世,在飄忽的旅途中尋找內心的安寧。當最終一切擺脫苦痛命運的企圖都失敗之後,他強打精神,詛咒世界,追隨一個孤苦的行乞老藝人而去了。可以說,這是舒伯特內心的披露,也深刻地代表著作曲家這個階層的、同時代人的思想情緒。
《晚安》是套曲的第一首歌。鋼琴以憂愁、帶有沉重嘆息的下行音調和穩定的行進節奏開始,立刻就預示出整個套曲的基木色調,描繪出剛起程的旅人的陰郁心情。第二首《風信旗》。鋼琴伴奏一方麵塑造出變幻無常的風信旗飛舞飄揚的情狀,一方面以飛速的音型襯托出失戀的旅人那異常激動、忿怨的情緒。《菩提樹》(第五首)是套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歌。安逸、溫和的旋律,用E音上大、小調的陰暗色彩對比出主人公美好的過去和凄涼的現在。到第九首《鬼火》時,旅人激動的情緒逐漸平息,他感到「人間歡樂、人間痛苦都像鬼火難捉摸」,他要像河水終將流入大海一樣,把自己的痛苦埋葬。第二十二首《勇氣》的速度相當快,但調性隨著每個樂句在變(g—G—g—G……)歌曲停止在G大調。鋼琴的結尾卻以g小調結束,這種處理手法對「勇氣」帶有明顯的諷刺意味。《老藝人》是套曲的結尾,旅人在「受盡人世痛苦而無動於衷」的行乞的老藝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八音琴匣的音調自始至終,它伴隨的旋律既像老藝人的吟唱,又像是詩人和作曲家內心的呻吟,完成了整部套曲。這些特性的音符和旋律進行是一種豐富深沉,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音調。

『捌』 有什麼關於路易十六或法國大革命題材的電影

《國王與小鳥》(法國經典電影,電影把安徒生的著名童話《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和法國大革命的故事完美結合起來,描述了牧羊女和掃煙囪的小夥子在一隻鳥的幫助下,摧毀國王的城堡,贏得自由和愛情的故事),《雙城記》(有1935年美國版,1958年版英國版,1980年美國版及1989年英法合作版,原作為英國小說家狄更斯著名同名小說),《亂世冤家》(法國電影,以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中央電視台曾經多次播放),《女貴族與公爵》(法國電影,本片取材自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根據格蕾絲·艾略特的回憶錄改編。描述蘇格蘭貴婦格蕾絲·艾略特與舊情人法王路易十六世的堂兄奧爾良公爵菲利浦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故事),《丹東》(法國電影,又譯《丹頓》,《革命之後》。波蘭導演瓦依達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兩個英雄人物搬上銀幕,他們是丹東與羅伯斯庇爾。這是一部用新的視角探索和評價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片,揭示了革命陣營內部的國民工會與救國委員會、公安委員會之間的矛盾與斗爭),《朱安黨人》(法國電影,原作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著名同名長篇小說。

『玖』 關於法國大革命的電影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2012)

導演:湯姆·霍珀
編劇:威廉姆·尼克爾森/赫伯特·克萊茨莫/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類型:劇情/愛情/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 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3-02-28(中國大陸)/2012-12-24(美國)
片長:157分鍾
又名:孤星淚(港) / 音樂劇《悲慘世界》電影版

『拾』 法蘭西雨夜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Magic boulevard《魔力大道》,又譯作《法蘭西雨夜》。整首歌散發著法國式的淡淡的凄美。描述的是關於一個電影院領座員唯美而憂傷的心情。

歌曲名稱:《Magic boulevard》 原唱歌手:François Feldman (弗朗索瓦·費爾德曼) 首張收錄專輯: Magic' Boul'vard 發行時間: 1991 年 還未用作電影主題曲。

歌詞:

同樣的罪行
同樣的場景
她工作的時候總是一個人
她幫人領位
找最後一把椅子
或是第一排的位置
大銀幕上日日夜夜的愛情對白
就象風一般在她耳邊來去
她就這么看淡了別人的愛情
但有的時候
一個畫面也會讓她感動
她在黑暗中奇怪地生活
在這條魔力大道上
她永遠遮掩著她的絕望
她靜靜地不去打擾那些情人們
他們閉著眼睛
錯過了電影畫面
她把夢想連同冰激淋一起出售
一個微笑不經意地劃過
她的唇邊
拿著手電筒的她
感覺自己很美
可以去做電影明星
有的時候劇場里空無一人
整個電影就是她的演出
她就是英格麗褒曼
她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那些她熟悉的人們
那些冰冷的人們
從來不說一個字
從來沒有人
與她握手
她的眼淚於是流下來
在銀幕上出現「劇終」的時候

閱讀全文

與法國革命電影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鵬大長臉電影作品搞笑 瀏覽:95
古代電影大全恐怖片 瀏覽:708
賈玲最2021年的新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367
二戰日本美國戰爭電影大全集 瀏覽:293
泰國新出恐怖電影 瀏覽:28
韓國色情明星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954
恐怖的電影院 瀏覽:388
電影演員沈丹萍的年齡 瀏覽:432
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中文版 瀏覽:871
黑羽快斗中文配音大電影 瀏覽:396
2010韓國電影票房排行豆瓣 瀏覽:580
粵工會電影票 瀏覽:78
國外電影男孩東西圖片 瀏覽:865
二戰美日電影名字大全 瀏覽:720
電影吻胸吸胸視頻大全 瀏覽:581
進金門愛情的電影 瀏覽:1000
航班吃人電影完整版 瀏覽:925
東北插班生到台灣去上學是什麼電影 瀏覽:759
高清電影標准圖片 瀏覽:918
哆啦a夢大電影粵語西遊記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