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局的電影全局
基本資料
片名:全局
英文片名: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
更多片名:做回自己
想過自己生活的男人
類型:劇情
國家:法國
片長:114分鍾
上映日期:2010-11-03 法國
導演:艾里克-拉緹戈 Eric Lartigau
編劇:
洛朗-德-巴蒂亞 Laurent de Bartillat ....screenplay
艾里克- 拉緹戈 Eric Lartigau ....screenplay
斯蒂芬-凱博 Stéphane Cabel ....participation
Douglas Kennedy ....novel The Big Picture
主演:
凱瑟琳-德納芙 Catherine Deneuve ....Anne
羅曼-達瑞斯 Romain Duris ....Paul Exben
瑪琳娜-佛伊絲 Marina Foïs ....Sarah Exben
Branka Katic ....Ivana
Rachel Berger ....Fiona
尼爾斯-阿萊斯楚普 Niels Arestrup ....Bartholomé
艾瑞克-拉夫 Eric Ruf ....Grégoire Kremer
Enzo Caçote ....Hugo Exben
艾斯特班-卡瓦哈爾-阿萊格里亞 Esteban Carvajal-Alegria ....Valéry Grey (as Esteban Carvajal Alegria)
劇情介紹
保羅-艾斯本擁有值得開心的一切:體面的工作,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但這並不是他夢想中的生活。一時的沖動顛覆了他的存在,迫使他披著一個新的身份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2. 新人教版 新目標 八年級 下 英語 需要掌握的動詞片語 句型 語法
1:take care of=look after(照看)
2:thank for doing(感謝做某事)
3:祈使句:動詞原形開頭
否定形式:don『t
4:movie theater(電影院)
5:redio station=cinema
6:take your seats(坐下)
7:friendliest—friendlier—friendly(友好的)
8:most comfortable—more comfortable—comfortable(舒適的)
9:the+最高級:the best clothing store(最好的服裝店)
10:point(小數點)
11:be busy doing(忘記做某事)
12:hold the sports meeting(開一個運動會)
13:look on as(把。。。。看作)
14:enjoy doing(喜歡做)
15:forget to do\doing
leave(離開,把。。東西忘到。。)left(離開,忘記)
16:be going to do(將要干某事)
17:both:兩個中的都
all:三者或三人以上的都
18:raise money for charity(為慈善機構捐款)
19:I have seen him 2hours before
I saw him 2hours ago
20:taller and taller
warmer and warmer
more and more expensive(越來越貴){比較級+and+比較級}
21:far form(離。。遠)beijing is far from jinan\near to(離..近){北京離濟南遠/近}
22:be certain(確定)certainly(當然啦)
23:the Olympic games(奧運會)
24:far away(遙遠的)
25:European influence(歐洲式的影響)
26:be hard to understand(難以理解)
27:thousand of(上千的)/thousand(一千)
28:mind-discomfort at something(介意)
29:mind doing something(介意做某事)
mind not doing(介意不做某事)
30:turn down the music(把音樂關小)
31:clean the yard(打掃院子)
32:move the car(挪一下車)
33:right away(立刻)
34:in the minute(一會)
35:get out of the barthroom(從浴室里出來)
36:another pair of jeans(另一條牛仔)
37:annoying thing(煩人的事情)
38:complain about(抱怨某事)
39:keep your voice down(控制你的聲音)
40:get annoyed(變得惱怒)
41:a terrible haircut(一個很糟的發型)
42:be at a meeting(在開會)
43:finish these tasks(完成這些任務)
44:make dinner(做飯)
45:help me with homework(幫我做作業)
46:no problem(沒問題)
47:make some posters(製作海報)
48:waiting in line(排隊)
49:has a long telephone conversation(打一個很長的電話)
50:follow me around(到處跟著我)
51:get mad—get annoyed(變得惱怒)
52:these happens to me(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
53:try(not)to be polite[我試著去(不去)禮貌]
I try not to be late(我試著不遲到)
54:cut in line(插隊)
55:even of(即使)
56:cose too much(費用太高)
57:company sb(陪伴某人)=spend with
58:the host for the Olympic(奧運會的東道主)
59:improve their English(提高他的英語)
60:In different ways(以不同的方式)
61:from across/(all over)China(來自全中國)
62:enter a contest(參加一個比賽)
63:sing as well as native speaker(唱的和說本族語的一樣好)
64:moke sb+adj(使某人)
65:courage sb to do sth(鼓勵某人做某事)
66:try to speak English more(試著說更多的英語)
67::make progress(取得進步)
68:have fun with sb(在..中取得樂趣)
69:the Olympic committee(奧委會)
70:Have you ever heard of sth?(你曾經聽說過某事嗎?)
71:take an interest in (doing)
Be interested in (doing){對...感興趣}
72:besides singing English songs(除了唱英語歌外)
73:make friends with(與...交朋友)
74: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 better=A good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better(更好的學習英語的方法)
75:practice doing
76:have been doing(一直做某事)
77:since接時間點:since two days ago/since he was two years old
for接時間段:for nine years
78:in fact(事實上)
79:run out of(用完)
80:on my seventh birthday(在我第七個生日)
81:another one with penguins(另一個帶企鵝的雪球)
82:by the way
83:the most common hobby(最普通的愛好)
84:the first on to start(第一個開始的人)
85:the whole five hours(整整五個小時)
86:three and a half years 或 three hours and a half(三年半)
87:collect stamps(集郵)
88:would like to do(願意做)
89:be-was/were-been
do-did-done
hear-heard-heard
go-went-gone
come-came-come
run-ran-run
speak-spoke-spoken
90:have been to(曾經去過,現在已經回來了)
have gone to(已經去了,現在還沒有回來)
91: ①me neither/neither+助動詞+主語
neither ②neither..nor(既不也不)
neither you nor I am a teacher(你既不是老師我也不是老師)
③neither of us/them(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都不)
92:already,yet,just,recently,ever,never,before,so for(現在完成式的標志)
several time(幾次),these days,all this year,recently,for+時間段,since+時間點(現在完成式的標志)
have/has+done(現在完成式)
93:In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在一個說英語的國家)
94:seem like(彷彿)
95:speak loudly(大聲的談話)
96:It's better to do sth=had better do(最好乾某事)
97:in public (在公共場合下)
98:at first(起初)
99:take care not to do=be careful not to do(當心不要去做某事)
100:breaking the rules of etiquette(違反禮節規則)
101:cut in front of you in a line(在你面前插隊)
102:put out the cigarette(熄滅香煙)
put it out
103:like to be criticized(喜歡被批評)
104:pick it up(把它撿起來)
105:famous Disney character(著名的迪斯尼人物)
106: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
107:a theme park(一個主題公園)
108:all the normal attractions(所有正規吸引人的事物)
109:a roller coaster(一個過山車)
110:see sb walking around(看到某人正在走動)
111:all the time(一直)
112:a Disney cruise(迪斯尼海上巡遊)
113:take a ride on the boat(乘船)
114:on board(在甲板上)
115:many attractions(許多吸引人的事物)
116:the boats take different routes(船隻沿著不同的路線航行)
117:end up in the same place(意外到達同一個地點)
118:be so much fun(如此好玩)
119:the best way to do this(做這件事的最好方法)
120:flight attendant(空中服務員)
121: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最重要的要求)
122:a tour guide(一個導游)
123:such as(比如說)
3. 推薦幾本好看的原版英文原版小說
以下是《時代》評出的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說,都很不錯。
個人推薦AnimalFarm;1984; Gone With the Wind
BOOK WRITER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 Saul Bellow(兩本上榜)
All the King's Men Robert Penn Warren
American Pastoral Philip Roth (兩本)
An American Tragedy Theodore Dreiser
Animal Farm George Orwell (兩本)
Appointment in Samarra John O'Hara
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
Judy Blume
The Assistant Bernard Malamud
At Swim-Two-Birds Flann O'Brien
Atonement Ian McEwan (一定要弄一本來看看)
Beloved Toni Morrison
The Berlin Stories Christopher Isherwood
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The Blind Assassin Margaret Atwood
Blood Meridian Cormac McCarthy
Brideshead Revisited Evelyn Waugh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Thornton Wilder
Call It Sleep Henry Roth
Catch-22 Joseph Hell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 J.D. Salinger
A Clockwork Orange Anthony Burgess
The Confessions of Nat Turner William Styron
The Corrections Jonathan Franzen
The Crying of Lot 49 Thomas Pynchon(兩本)
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 Anthony Powell
The Day of the Locust Nathanael West
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 Willa Cather
A Death in the Family James Agee
The Death of the Heart Elizabeth Bowen
Deliverance James Dickey
Dog Soldiers Robert Stone
Falconer John Cheever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John Fowles
The Golden Notebook Doris Lessing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James Baldwin
Gone With the Wind Margaret Mitchell
The Grapes of Wrath John Steinbeck
Gravity's Rainbow Thomas Pynchon
The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
A Handful of Dust Evelyn Waugh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Carson McCullers (感興趣)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Graham Greene (也是兩本,也感興趣)
Herzog Saul Bellow
Housekeeping Marilynne Robinson
A House for Mr. Biswas V.S. Naipaul
I, Claudius Robert Graves
Infinite Jest David Foster Wallace
Invisible Man Ralph Ellison
Light in August William Faulkner (兩本,估計老郭的課會講他,但沒選)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C.S. Lewis
Lolita Vladimir Nabokov (兩本)
Lord of the Flies William Golding
The Lord of the Rings J.R.R. Tolkien
Loving Henry Green
Lucky Jim Kingsley Amis (這個是本科看過,泛讀?)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Christina Stead
Midnight's Children Salman Rushdie
Money Martin Amis
The Moviegoer Walker Percy
Mrs. Dalloway Virginia Woolf(親愛的Woolf也有兩本,好像是唯一有兩本上榜的女作家?)
Naked Lunch William Burroughs
Native Son Richard Wright
Neuromancer William Gibson
Never Let Me Go Kazuo Ishiguro (不是熟悉的remains of the day)
1984 George Orwell
On the Road Jack Kerouac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Ken Kesey
The Painted Bird Jerzy Kosinski
Pale Fire Vladimir Nabokov
A Passage to India E.M. Forster(載載本來要講的,但因時間原因被刪,個人很喜歡的作家)
Play It As It Lays Joan Didion
Portnoy's Complaint Philip Roth
Possession A.S. Byatt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Graham Greene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Muriel Spark
Rabbit, Run John Updike
Ragtime E.L. Doctorow
The Recognitions William Gaddis
Red Harvest Dashiell Hammett
Revolutionary Road Richard Yates
The Sheltering Sky Paul Bowles
Slaughterhouse-Five Kurt Vonnegut
Snow Crash Neal Stephenson
The Sot-Weed Factor John Barth(課上讀的是他的一個短篇Lost in the Funhouse)
The Sound and the Fury William Faulkner
The Sportswriter Richard Ford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e
The Sun Also Rises Ernest Hemingway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Zora Neale Hurston
Things Fall Apart Chinua Achebe(俺導師好像提過這個人)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To the Lighthouse Virginia Woolf
Tropic of Cancer Henry Miller
Ubik Philip K. Dick
Under the Net Iris Murdoch
Under the Volcano Malcolm Lowry
Watchmen Alan Moore & Dave Gibbons
White Noise Don DeLillo
White Teeth Zadie Smith
Wide Sargasso Sea Jean Rhys(Jane Eyre的續篇,後殖民小說)
4. 有個電影主角是會閃來閃去的那個叫什麼名字類似瞬間轉移那種第一件事就是搶銀行那個 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空間跳躍》(心靈傳輸者) 英文名:《jumper》
中文片名
心靈傳輸者/穿梭者
外文片名
Jumper
更多中文片名
越空行者 .....香港譯名
移動世界 .....台灣譯名
更多外文片名
Jumper - Franchir le temps .....Canada (French title)
影片類型
驚悚 / 冒險 / 劇情 / 科幻
片長
88 min / USA:90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Dolby
評級
Rated PG-13 for sequences of intense action violence, some language and brief sexuality.
級別
Singapore:PG USA:PG-13 Norway:11 UK:12A South Korea:15 Philippines:PG-13 Switzerland:14 Ireland:12A Taiwan:PG-12
拍攝日期
2006年8月28日 - 2006年12月8日
製作日期
2006年8月28日 - 2007年1月12日
攝影機
RED ONE Camera .....(second unit camera)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觀看地址:http://www.cnonlinetv.com/Movie/4453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道格·里曼 Doug Liman
編劇 Writer
斯蒂文·古爾德 Steven Gould .....novel
大衛·S·高耶 David S. Goyer .....screenplay
Simon Kinberg .....screenplay
Jim Uhls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海登·克里斯滕森 Hayden Christensen .....David Rice
塞繆爾·傑克遜 Samuel L. Jackson .....Roland
傑米·貝爾 Jamie Bell .....Griffin
戴安·琳恩 Diane Lane .....Mary Rice
蕾切爾·比爾森 Rachel Bilson .....Millie
安娜索菲亞·羅伯 Annasophia Robb .....Young Millie
邁克爾·魯克 Michael Rooker .....William Rice
馬克斯·塞奧特 Max Thieriot .....Young David
傑斯·詹姆斯 Jesse James .....Young Mark
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 .....Mr. Bowker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Kristen Stewart .....Sophie
Teddy Dunn .....Mark
Meredith Henderson .....Fiona
Nathalie Cox .....Maggie
Barbara Garrick .....Ellen
Brad Borbridge .....Coffee Shop Manager
Adam Chuckryk
Shawn Roberts .....Brit
Michael Winther .....Day Bank Manager
Massimiliano Pazzaglia .....Italian Desk Cop
Damir Andrei .....Psychologist
Tony Nappo .....NYPD Detective
George King .....Owner Of Millie's Old House
Clark Beasley Jr. .....Bank Guard
Simona Lisi .....Italian Woman
Matteo Carlomagno .....Italian Detective
Fabrizio Bucci .....Italian Police Officer #1
Giorgio Santangelo .....Italian Police Officer #2
Marcello Santoni .....Italian Cabbie #1
Franco Salvatore Di Stefano .....Italian Cabbie #2
Angelo Lopez .....Doorman
Roberto Antonelli .....Bellhop
Veronica Visentin .....Italian Ticket Agent
Christian Pikes .....Toby
George Ghali .....Landlord
Ryny Gyto Ouk .....Jungle Jumper
Frantisek Jicha .....Kid #1 in Detroit Airport
Robin Zenker .....Kid #2 in Detroit Airport
Masahiro Kishibata .....Angry Japanese Cook
山田須美子 Sumiko Yamada .....Japanese Chef's Wife
Tamaki Mihara .....Japanese Chef's Daughter
池內萬作 Mansaku Ikeuchi .....Japanese Scientist
Rolando Alvarez Giacoman .....Mexican Truck Driver
Jordan Gatto .....Hoolihan's Bar Patron #1
Nicholas Kusiba .....Hoolihan's Bar Patron #2
Ariel Lukane .....Hoolihan's Bar Patron #3
Vanessa Reid .....Hoolihan's Bar Patron #4
Stephen Whitehead .....Hoolihan's Bar Patron #5
Mahmud Watts .....Surfer #1
Braden Munafo .....Surfer #2
Tamara Buchwald .....Surfer #3
Maia Smith .....Surfer #4
Valentino Visentini .....Police Officer
John Baker .....Lamplighter Clerk
Josie Lau .....Hospital Aid
製作人 Proced by
Marc S. Fischer .....executive procer
Lucas Foster .....procer
Vince Gerardis .....executive procer
Joe Hartwick Jr. .....co-procer
Simon Kinberg .....procer
Giovanni Lovatelli .....line procer: Italy
Stacy Maes .....procer
Jay Sanders .....procer
Ralph Vicinanza .....executive procer
Kim H. Winther .....executive procer
Scott Gardenhour .....executive procer
Jeffrey Harlacker .....associate procer
Philip Waley .....line procer: Prague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約翰·鮑威爾 John Powell
攝影 Cinematography
Barry Peterso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Film Editing
Saar Klein
Dean Zimmerman
Don Zimmerman
選角導演 Casting
Joseph Middleton
John Buchan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Oliver Scholl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Elinor Rose Galbraith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Peter Grundy
Tom Valentine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Tamara Marini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Hilton Rosemarin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Magali Guidasci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Mark O. Forker .....DIVE
Joel Hynek
Gary E. Beach .....Prague
Michael Joyce .....Cinema Proction Services, Inc.
Don Lee .....Pixel Playground
Edson Williams .....Lola Visual Effects
Erik Winquist .....Weta Digital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Adam Bocknek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imon Crane .....second unit director
Aric Dupere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Beau Ferris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Jen Foxton .....assistant director
Jennifer Haufler .....assistant director
Joel Hay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Nick Lopez .....assistant director
Murphy Occhino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New York City
Michael Peleshok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Andrew M. Robinso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Boyana Sutic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dam T. Weisinge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New York
Kim H. Winther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Heather Wusterbarth .....key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New York/key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ome, Italy
Eric Yelli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lessandra Balestra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ome
Darrin Brow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eshoots)
Bonnie Corey .....assistant director
Terry Madde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Jodi A. Tario .....assistant director
Simonetta Valentini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ome
Robert Ballentine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dditional photography)
Patrick Hagarty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reshoot
Patrick Scoffin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Prague
Mark Taylor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Prague
Katey Wheelhouse .....assistant director: additional photography/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Created By
New Regency Pictures
Hypnotic
Regency Enterprises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Netherlands [荷蘭]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Gemini Film [俄羅斯] ..... (2008) (Russi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日本] ..... (2008) (Japan)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新加坡] ..... (2008) (Singapore)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2008) (Argentina) (theatrical)
Kinowelt Filmverleih [德國] ..... (2008) (Germany)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 (2008) (USA)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Cinema Proction Services Inc.
Gentle Giant Studios Inc. [美國]
Hydraulx [美國]
Lola Visual Effects [美國] ..... (visual effects)
Soho VFX [加拿大]
其它公司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cranes/dollies
Postworks New York [美國] ..... HD dailies (NY shoot)
Behind the Scenes Freight [美國] ..... shipping by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 sound post-proction
Egypt Proctions ..... proction services co.
Hand Prop ..... props supplied by
International Proction Company ..... proction services
Internet On Set ..... on-set satellite internet
Jigsaw Music ..... music preparation
Lakeshore Records [美國] ..... score album
Louisiana Media Proctions ..... proction services
Packair Airfreight .....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navision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Rockbottom Rentals ..... cell phone rentals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 [澳大利亞] ..... orchestra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義大利
Italy
2008年2月6日 ..... (Rome) (premiere)
美國
USA
2008年2月11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8年2月13日
加拿大
Canada
2008年2月14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8年2月14日
科威特
Kuwait
2008年2月14日
墨西哥
Mexico
2008年2月14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8年2月14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8年2月14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8年2月14日
英國
UK
2008年2月14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8年2月14日
俄羅斯
Russia
2008年2月14日
香港
Hong Kong
2008年2月14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8年2月14日
美國
USA
2008年2月14日
台灣
Taiwan
2008年2月14日
挪威
Norway
2008年2月15日
西班牙
Spain
2008年2月15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8年2月15日
冰島
Iceland
2008年2月15日
波蘭
Poland
2008年2月15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8年2月20日
埃及
Egypt
2008年2月20日
法國
France
2008年2月20日
丹麥
Denmark
2008年2月22日
瑞典
Sweden
2008年2月22日
日本
Japan
2008年2月26日 ..... (Roppongi, Tokyo) (premiere)
以色列
Israel
2008年2月28日
義大利
Italy
2008年2月29日
斯洛伐克
Slovakia
2008年3月6日
日本
Japan
2008年3月7日
芬蘭
Finland
2008年3月7日
土耳其
Turkey
2008年3月21日
德國
Germany
2008年3月27日
巴西
Brazil
2008年3月28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8年4月3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超能力,往往是檢驗道德走向的底線,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的善惡,就給予他極端的權力,那樣他就會撕去虛偽的面具,露出真正骯臟的面目……如果你能隨意用「心靈傳輸術」跨越時空,一眨眼就把自己送到想像中的地方,那算不算是極端權力的一種體現形式呢?
由於一種不規則甚至可以稱之為異常的遺傳基因,一位名叫戴維的年輕人突然發現自己具備了一種超能力,可以將自己在一秒鍾之內運至任何地方,而他發現自己的能力後,第一件想到的事情,竟然是打劫銀行……戴維擁有一個不甚愉快、甚至可以說是蠻悲慘的童年,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當他獲得能力後,最想做的是改變自己以前的苦難生活,至少他還是一個不甚完善的人,擁有著很大的可塑空間,需要在隨心所欲地掌握能力的同時,面對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慢慢地,戴維發現自己擁有的這種神奇力量,已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幾千年的時間了,而且不是「惟一」。由於剛剛掌握「心靈傳輸術」的人,都會像戴維一樣產生短暫的混亂和興奮,做出一些諸如打劫銀行這種不理智的事情出來,所以另一個神秘的組織「游俠」也就應運而生,冷酷無情的他們只要遇見「心靈傳輸者」就毫不留情面地「斬立決」,存在於他們之間的戰爭,同樣也維持幾千年的時間了--而戴維也不例外,他很快就成了「游俠
5. 海賊王的幾個題目
海賊王惡魔果實介紹~~~~~~~!!!!!!!!
惡魔果實,是onepiece裡面貫穿始終的線索之一。就是因為路飛吃了這顆惡魔果實,才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海賊王的夢想,因此,才有了onepiece這部漫畫。而他在往偉大航路進發的過程中,不停遇到各種強人,因此,惡魔果實這個傳說中的海上秘寶,也逐漸開始顯露它的真面目......
一. 惡魔果實介紹
1. 惡魔果實,被稱為海上秘寶。據說它是海之惡魔的化身。人如果吃了它,就能得到惡魔的力量,但卻會遭到海的厭惡,一生不能游泳。它的出處至今還是個謎。
說到長的樣子:
它第一次出現時候的樣子....看上去有點像人腦?真不愧是魔鬼的果實......
可是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就變成了菠蘿一樣,怎麼看都是一個水果?
真是讓人費解啊......
別看是小小一顆果實,它的市價可是高達一億元喔!(雖然是日元)不過如果是我,就算能賣一億,我也還是自己吃掉...有了惡魔能力以後,再去賺一億元,不是很輕松的事嗎?^o^
所謂惡魔能力者就是體內藏著一隻惡魔
要是吃上兩個惡魔果實的人會變怎樣:
體內的倆估惡魔力量就打起來,直到身體粉碎為止
為什麼果實能力者會怕海樓石:
海樓石只產於神秘海域中的奇特石頭(資料不祥) 只知道石頭能散發跟海一樣的能源
也說是[海]的固定型態海里的化身
所以說能力者掉進海里和碰到海樓石都會失去果實能力
2.口感:
「很難吃。」--這是路飛對它的評價。雖然說這位主角大哥比較少根筋,不大像靠得住的樣子,但是......路飛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個孩子,而且是個看起來相對正常的孩子,所以這句話還是存在一定的可信度。而且在至今為止所有出場了的惡魔果實能力者中,路飛是唯一一個對果實的口感提出了明確評價的人,由於缺少資料,我們只好姑且相信他的結論。(其實,對於習慣了以貌取物的我來說,那種長得像大腦的果子,應該實在沒有什麼好味。)
關於惡魔果實的由來已經有很多說法了,不過這個是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原來惡魔果實是伴隨著神話而出生的
二. 惡魔果實能力者
橡皮果實:路飛
首先當然就是主角,一個有勇無謀,喜歡傻笑,隨時隨地倒頭就睡,吃起飯來比五頭豬吃得還多,發起飆來十頭牛也拉不回,決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而且超好運,超好命的一個男孩子......他的自我簡介是:「我是一個要當上海賊王的男人!」
因為是主角,所以把惡魔果實賦予他的能力交代得詳細一點好了~~
(以下按出場順序排列,厲害程度不分先後)
【招式:橡皮槍】
利用橡皮的彈性,把自己的拳頭像子彈一樣飛快的打出去,並在運動的過程轉化動能,從而獲得極大的擊打力。因此,這一招對於距離比較遠的敵人更有效。
無責任評論:這是路飛第一次出海時小試牛刀所使用的招數,因此應該屬於低級功夫,雖然在以後的冒險生涯中也頻繁使用,但是敵人的皮好像也越來越比水牛皮還厚,因此收效甚微......boss級的敵人,一般來說都不是靠這招打贏的。
【招式:橡膠彈跳】:
隨便抓住一個固定物,然後跑遠把身體拉長,再猛地鬆手,身體就呼的被彈了出去...(小時候玩過彈弓的人應該比較了解)。
無責任評論:這招往往用於路飛自己的遠距離傳送(相當於瞬間移動),以便迅速的到達目的地。不過可能對瞄準的要求比較高...至少我這種人來用這招的話,十之八九會把自己彈到海里去。
ps:路飛曾經嘗試過用它來抓住海上的飛鳥,但結果反而被鳥銜走了,那實在是很出糗的一次經歷。
ps2:相對的還有一個「橡膠彈射」,不同之處彈跳是縱向的,彈射是橫向的吧!反正原理都差不多啦。
【招式:橡膠掃把腳】:
原理同「橡皮槍」,只不過拳頭換成腳而已。只是「橡皮槍」比較適合對付單個的敵人,屬於各個擊破型;「掃把腳」則能掃到一大片,屬於集體攻擊招式。
無責任評論:這招出場率很低,只在營救佐羅那場戲中充分發揮過作用。原因在哪裡?我個人的猜想是,這個招式著眼於集體攻擊,而以後隨著路飛夥伴的增多,小嘍羅基本用不著他親自出手,只要集中對付boss一個人就可以,因此,掃把腳也就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了。
【招式:橡膠氣肚】:
顧名思義,深吸一口氣,把自己的肚皮顧成一個大氣球的樣子...(和七寶變的那個大氣球有點像)。路飛就是用這招,彈回了小丑巴其船長發過來的巴其炮,讓他們自食惡果。
【招式:橡皮鐮刀】:
把伸長的手臂當成銳利的鐮刀來使用,以割斷對方的脖子。沒什麼特點的一個招式。
【招式:橡皮槍亂打】:
Wow! 是橡皮槍的升級版耶!群體攻擊喔~~是「橡皮機關槍」吧!
【招式:鐵頭鍾】:
難得一個不帶「橡皮」兩個字的招式。而且以前路飛的都是軟功,這個可是硬功耶!用他那顆不含太多腦細胞的腦袋,強力地撞擊對方。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居然隔著對手的身體,把地都撞得四分五裂喔!
【招式:橡膠火箭炮】:
應該是接住對方射過來的東西,再扔回去吧!海上餐廳那場戲裡面,路飛就是用這招接住了對手的大鐵球,然後狠狠地回敬了過去。既然叫「火箭炮」,當然運用了橡膠的彈力,把鐵球加速成火箭球了吧!
【招式:橡膠戰斧】:
這次是把手臂化成了戰斧喔!用來劈東西的。還是海上餐廳那裡,居然一下子把甲板劈成了兩半。
無責任評論:看來路飛還真是有用啊!帶著他,好像帶著隨身的工具箱,甚至還可以徒手劈柴。
【招式:橡膠槍彈】:
耶?橡膠搶的另一個加強版?不過好像是在力量上加強了,仍然屬於單個目標進攻型。曾經一拳打穿了刺蝟型的盾牌,不過,那一次,看見路飛難得的流血了。
【招式:橡膠百烈拳】:
拳頭更多了!!滿屏幕亂飛!跟亂打不同,「橡皮搶亂打」是很多個拳頭打很多個人,「百烈拳」則是很多個拳頭打一個人。看來作者在設定方面還真詳細。
【招式:橡膠槌】:
都是這樣變來變去的....不知道哪天會不會變出一把剃須刀來?
刀,鐮刀,戰斧,鞭,槍,槍彈,火箭炮,十八般武器,還有哪些?統統的使出來吧!!
【招式:橡膠風車】:
把手臂輪得像風車一樣,把周圍的人統統打開!
這一招很厲害喔,我想你大概不想把手指伸進旋轉著的電風扇吧?
【招式:橡膠盾牌】:
路飛終於用上他的腦子了!把手指並攏在一起,拉長,就成了一面橡膠盾牌!....防禦自己的要害!很有效!他就這樣擋住了凌厲無匹的鯊魚魚箭攻擊,這是他難得一次聰明的時候啊....
【招式:橡膠魚網】:
這一手也很有創意!變身成魚網的形狀,網住魚人,不讓他們鑽到海里。話說回來...路飛...還真的是什麼都能變耶...不知道尾田老師接下來還能讓他變出什麼新花樣......
四分五裂果實——小丑巴其,能夠任意分裂身體的任何部分,因此作出的攻擊也具有相當的隱蔽性和危險性。比方說,他站在離你500米遠的地方,你卻忽然發現背後冒出一隻拿著刀的手,狠狠捅了你一刀--我們的佐羅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因此負了相當重的傷。
招式方面呢,有「四分五裂旋轉飛鏢」「四分五裂之飛拳攻擊」「四分五裂緊急逃出」等。還有一個終極的「全身爆裂大反擊」,就是全身爆裂成相當多的部分,一起向你發動暴風驟雨般的攻擊,看上去好像很厲害的喔~~不過卻被娜美把手啊腳啊的捆成了一捆,搞得它們不能集合到巴其的身上,害他變成了一個缺東少西的「Q版小巴其」~~還有路飛真的很壞喔,居然拿著一隻腳,去撓撓人家的腳底板......連路飛自己都承認這招實在是很賤的說。
總之,這個果實比較適合個性陰險的人使用。而四分五裂能力者最不可能的死法,想想看是什麼?就是-----五馬分屍。
滑嫩果實——亞爾麗塔,吃了之後讓你的皮膚變得極其滑嫩!任何攻擊,碰到你的時候都會被輕輕的滑開...所以很輕松啊,站在那裡挨打就好了~~反正打不到你。
以上是說防禦能力。實際應用也不錯喔,只要輕輕把鞋子脫掉,利用無比滑嫩的肌膚,就可以在地上飛快滑行...好像隨身滑板一樣!這一招叫做「光滑噴射」!如果我會這招的話,那麼早晨上班就不用苦苦等公交車了吧...哭死...
炸彈果實——暗殺集團巴洛克華克幹部Mr.5所擁有.全身都可以爆炸.
輕飄飄果實——暗殺集團巴洛克華克幹部Mr.5搭擋Miss.情人節擁有的能力.
可以任意控制身體的重量.
煙霧果實——羅格鎮海軍上校斯摩格所擁有.能力是可以使身體變煙霧,可以用煙霧抓人.魯夫第一次遇到也沒有辦法逃脫.受到狂風果實能力者解救,才能逃脫進入偉大航路.
狂風果實——多拉格所擁有的果實能力.
蠟燭果實——暗殺集團巴洛克華克幹部Mr.3擁有的能力身體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狀,可以抓住人.做房子也非常方便.
人人果實——喬巴吃了惡魔果實中的人人果實,變成了人形,擁有人類的能力,鼻子是藍色的。是Dr. 西爾爾克的遺志繼承人,醫術是Dr.古雷娃教他的,他想成為像Dr.西爾爾克一樣偉大的醫生。加入了路飛海賊團後,成為了船醫。
公斤果實——Ms. Valentine。可以任意控制自己的體重。
吞吞果實——瓦爾波,磁鼓王國國王/布里基克海賊團團長。吞噬一切。
牛牛果實——多爾頓,磁鼓王國守備隊隊長。動物系,變身為野牛。
沙之果實——Mr.0。變成沙,製造乾旱、沙暴……
花花果實——Ms. All Sunday妮歌·魯賓。能使任何地方象花朵盛開般長出手來。
模仿果實——Mr.2人妖 彭·格列。可以變成觸摸過的任何人的樣子。
火焰果實——路飛的哥哥艾斯。身體產生火焰!
飛鳥果實——雪花石膏王國最強戰士隼之比爾。動物系,變身為隼。
快斬果實——Mr.1。全身都是刀刃。
荊棘果實——Ms. Double Finger。隨時隨地長出致命的尖刺。
鼴鼠果實——Miss Merry Christmas。動物系,變身為鼴鼠,有尖爪、善挖地洞。
犬犬果實——Mr.4的槍拉薩。變成了狀似臘腸狗的槍,還會感冒哦。偉大航道真是無奇不有呢。
犬犬果實——雪花石膏王國護衛隊副隊長卓加。動物系,變身為胡狼。
監牢果實——海軍總部上校 黑檻 堤娜。穿過身體的任何東西都被鎖鏈鎖住。
彈簧果實——海盜「鬣狗」比拿美。身體的任何部分都能變成彈簧。
馬馬果實——「空之騎士」甘·福爾的搭檔皮耶爾。作為一隻鳥吃了馬馬果實而能變身為「天馬」(不過是斑斑點點,一點氣質也沒有的天馬就是了……)
響雷果實——在Skypiea自稱神的艾涅爾的能力。響雷果實是惡魔果實最強系——「自然果實」的一種
王下七武海跟紅發海賊團還有白鬍子海賊團並稱為偉大航路的三大勢力。
1.名字:砂.鱷魚(克洛克達爾)
日文名:サー・クロコダイル
英文名:Sir.Crocodile
巴洛克工作社社長Mr.0
惡魔果實:砂之果實
武器:左手的鐵鉤(有毒)
賞金:8100W
簡介:陰險狡詐 為了能得到"冥王"建立軍事帝國挑戰世界政府而把阿拉巴斯坦推入崩潰的危機 同時自己又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騙取人民的信任 .作為砂之果實的能力者唯一的弱點就是水 建立了巴洛克工作社 手下也是卧虎藏龍。他奪取了沙漠王國的雨水,又將疑點指向國王,自己扮演拯救民眾的救世主。原本還以為他要建立怎樣的理想王國呢,原來只是覬覦阿拉巴斯坦王國的秘密武器「閻王」,想以此建立自己的軍事帝國,挑戰世界政府。作為自然系「沙之果實」能力者。一般的攻擊對他無效,不過有個致命弱點:如果沾到水的話,那部分的身體就不能變成沙子。左手是個鐵鉤,右手抓住什麼就能吸干起水分總之是很強的傢伙。當然,最後的最後,主角總是會獲勝的啦。
2.名字:喬拉可爾.密佛格
日文名:ジュラキュール・ミホーク
英文名:Mihawk
惡魔果實:不祥
武器:大黑刀(世界最強黑劍)
簡介:密佛格,綽號鷹眼,超級強人,是站在世界劍士界頂峰的人,曾經差一點玩死佐羅,用玩具一樣的小劍打碎了佐羅的兩把刀……
話說,這個人物因為漫畫里沒有說的很多,也沒有明確說他是七武海,不過在世界政府召開七武海會議的時候,他到場了~~~所以假設他是七武海的一個
3.名字:巴索羅米.熊
日文名:バーソロミュー・くま
英文名: Bartholemew Kuma
惡魔果實:??
武器:聖經?
簡介:沉默。手上總抱著一本聖經(Bible),似乎聖經的封面會變。參加過海軍的會議。原賞金2億9600萬。估計是個教會的人
4.名字:唐吉訶德.杜夫拉明高
日文名:ドンキホーテ・ドフラミンゴ
英文名:Donquixote Doflamingo
身份:王下七武海
惡魔果實:人偶果實,可以控制他人的行動,但不能控制思想。被控制的人意識清醒。控制對象為2人或者更多。目前還不知道他的能力發動需要什麼條件。控制他人的時候手指在不停地動。
武器:無
簡介:無視海軍,自視甚高。參加過海軍的會議,原賞金3億4000萬。是比拉美的首領,但因為比拉美被luffy秒而拋棄之(讓薩奇斯用刀子把比拉美殺了)。貌似有點怕佛之戰國。
5、魚人 吉貝爾。就是東海霸佔娜美村子的魚人阿龍的老大。能力與賞金未知。據說在七武海里他算很強的。不過因為漫畫里沒有詳細說明,所以很多人認為它不是七武海的~本人也是這樣懷疑的~~
6、月光 莫利亞。
惡魔果實:影子果實,能力是能奪去別人的影子,製造與影子擁有者相同能力的僵屍。
原賞金3億2000萬。才出場的人物,路飛他們即將要與他戰斗。很恐怖的人,體型很大。座右銘是「靠別人」,最喜歡的話是「你快上」 ,手下豪克巴格醫師將影子植入屍體體內,屍體會在影子的作用下復活,並擁有生前的力量和影子主人的性格和興趣。
7.新加入的
黑鬍子 ,馬沙爾•D•帝其 黑暗果實(能力是把所有惡魔果實能力者的特殊能力吸收掉,讓他們變成普通人),原本是白鬍子底下的一個小工,後來因為無意之中找到了一個惡魔果實,為了得到它殺了一個船員,所以黑鬍子吃了果實,逃了出去,自己成立了黑鬍子海賊團,至於為什麼會被世界政府肯定並收入七武海,漫畫中沒有描寫到,說不定是因為戰勝了路飛的哥哥,白鬍子手下第二分隊隊長---艾斯.不過他的情況很特殊,他的賞金是0,也就是沒賞金.不過這人在還在白鬍子底下做事的時候,就已經很強了,做到了第4分隊的第3把交椅,後來又獲得了那麼強大特殊的惡魔果實能力,(你想想,這個吸收別人能力的果實能力多麼強大啊,能對付多少人啊),被世界政府看中,也不是很驚訝的事
6. 閱讀英語書報雜志,記下你所讀的書名,用英文來談談你最喜歡的一本或一篇(盡量簡單一些)
下面這100本英語小說,是西方人認定的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發表出來的最傑出的英語小說。是絕對具有珍藏價值的小說。學英語專業的人應該讀,沒學英語專業的,也應該有空的時候把相關的漢譯本拿來讀讀。翻閱這樣的小說,可以保證你真正做到「開卷有益」,而不至於將寶貴的生命與時間浪費在茫茫的爛書堆中。
總之,這些小說的名字,對於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那是因為是受到了前輩們的「熏陶」,他們給我們開列的書單,是那一代人視野所能及的范圍。他們也只能開列出19世紀以前的經典小說書單,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離我們更遠些。而下面的這100本英語經典小說的書單,更反映了當代西方人的某種權威角度與視野。誠然,這只是英語世界裡的經典小說,絕對不是世界性的。但現在不是全民一起學英語嗎,這樣的大環境中,好好從這100本英語經典小說中選幾部出來讀,恐怕都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我特意花點時間,把這100部英語經典小說的原名,作者給列在上面,並將書名全部漢譯過來,主要是給沒有機會讀英語原版小說的人提供某種方便。有約定俗成的就按原來的處理。沒有的,就盡量直譯過來。這是網上很多地方報道此消息時所不具備的,也是我的某種特色罷。
此外,看一下自己的書架,看一下下面這100本小說,你一共有幾本,也可以從某種角度上說明了我們對現當代西方文學的認識有多深或有多淺。
原文書名 書名漢譯 作者姓名原文 作者姓名漢譯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奧吉·瑪琪歷險記)Saul Bellow (索爾·貝羅)
All the King』s Men(國王人馬)Robert Penn Warren(R·P·沃倫)
American Pastoral(美國牧師)Philip Roth(菲利普·羅斯)
An American Tragedy(美國悲劇)Theodore Dreiser(狄德羅·德萊塞)
Animal Farm(動物農場)George Orwell(喬治·奧維爾)
Appointment in Samarra(相約薩瑪拉)John O』Hara(約翰·奧哈拉)
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神哪,您在那裡嗎?是我,瑪格麗特)Judy Blume(朱迪·布羅姆)
The Assistant(助手)Bernard Malamud(伯納德·馬拉邁德)
At Swim-Two-Birds(雙鳥嬉戲池塘邊)Flann O』Brien(弗蘭·奧伯蘭)
Atonement(救贖)艾恩·麥克埃文
Beloved(寵兒)Toni Morrison(托尼·莫里遜)
The Berlin Stories(柏林故事集)Christopher Isherwood(克里斯托夫·埃舍伍德)
The Big Sleep(夜長夢多)Raymond Chandler(雷蒙·珊德勒)
The Blind Assassin(盲人殺手)Margaret Atwood(瑪格麗特·埃特伍德)
Blood Meridian(血色子午線)Cormac McCarthy(考麥克·麥卡錫)
Brideshead Revisited (舊地重遊)Evelyn Waugh (埃菲琳·瓦)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聖路易雷橋)Thornton Wilder(桑頓·王爾德)
Call It Sleep(睡眠)Henry Roth(亨利·羅斯)
Catch-22 (第二十二條軍規)Joseph Heller(約瑟·海勒)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麥田守望者)J.D. Salinger(J·D·塞林格)
A Clockwork Orange(發條橙子)Anthony Burgess(安東尼·伯格斯)
The Confessions of Nat Turner(納特·特納的懺悔)William Styron(威廉·斯太龍)
The Corrections(糾正)Jonathan Franzen(約那遜·弗蘭森)
The Crying of Lot 49(拍賣第49號])Thomas Pynchon(托馬斯·品欽)
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隨時間音樂起舞)Anthony Powell(安東尼·鮑威)
The Day of the Locust(蝗蟲肆虐日)Nathanael West(那瑟那爾·威斯特)
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大主教之死)Willa Cather(威拉·凱瑟)
A Death in the Family(家族成員之死)James Agee(詹姆斯·阿吉)
The Death of the Heart(心臟之死)Elizabeth Bowen(伊麗莎白·伯文)
Deliverance(釋放)James Dickey(詹姆斯·迪克)
Dog Soldiers(亡命之徒)Robert Stone(羅伯特·斯通)
Falconer(放鷹者)John Cheever(約翰·契佛)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法國中尉的女人)John Fowles(約翰·弗勒斯)
The Golden Notebook(金色筆記)Doris Lessing(D·萊辛)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山上高呼)James Baldwin(詹姆斯·鮑德溫)
Gone With the Wind(飄)Margaret Mitchell(瑪格麗特·米切爾)
The Grapes of Wrath(憤怒的葡萄)John Steinbeck(約翰·斯坦伯克)
Gravity』s Rainbow(引力彩虹)Thomas Pynchon(托馬斯·品欽)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茨比)F. Scott Fitzgerald(F·斯考特·菲茨傑拉德)
A Handful of Dust(一掬塵土)Evelyn Waugh(埃菲琳·瓦)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心是孤獨的獵手)Carson McCullers(卡爾遜·邁勒斯)
The Heart of the Matter(核心問題)Graham Greene(G·格林)
Herzog(赫爾佐格)Saul Bellow(索爾·貝羅)
Housekeeping(管家)Marilynne Robinson (瑪琳·羅伯遜)
A House for Mr. Biswas(畢斯瓦思先生之屋)V.S. Naipaul (V·S·納保羅)
I, Claudius(我,克勞迪斯)Robert Graves(羅伯特·格里夫斯)
Infinite Jest(無盡的玩笑)David Foster Wallace(戴維·弗斯特·華萊士)
Invisible Man(隱形人)Ralph Ellison(拉爾芙·埃利遜)
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納)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獅子,女巫和魔衣櫥)C.S. Lewis(C·S·Lewis)
Lolita(洛麗塔)Vladimir Naboko 弗拉基米爾·那波克
Lord of the Flies(蠅王)William Golding 威廉·格爾丁
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環王)by J.R.R. Tolkein (J·R·R·托肯)
Loving(愛)Henry Green(亨利·格林)
Lucky Jim(幸運的吉姆)Kingsley Amis(金斯利·埃米斯)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那個喜歡孩子的人)Christina Stead(克里斯蒂·斯太德)
Midnight's Children(午夜之子)Salman Rushdie(薩爾曼·拉什迪)
Money(金錢)Martin Amis(馬丁·埃米斯)
The Moviegoer(電影迷)Walker Percy(沃克·泊西)
Mrs. Dalloway(達羅薇夫人)Virginia Woolf(芙吉妮亞·伍爾夫)
Naked Lunch(裸體午餐)William Burroughs (威廉·伯羅斯)
Native Son(土著之子)Richard Wright(理查·萊特)
Neuromancer(神經漫遊者)William Gibson(威廉·吉普遜)
Never Let Me Go(別讓我走)Kazuo Ishiguro (卡佐·伊什古羅)
1984(一九八四)George Orwell(喬治·奧維爾)
On the Road(在路上)by Jack Kerouac(傑克·克魯亞克)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越瘋人院)Ken Kesey(肯·克西)
The Painted Bird(染色鳥)Jerzy Kosinski(澤西·克金斯基)
Pale Fire(幽冥火)Vladimir Nabokov(弗拉基米爾·那巴克夫)
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E.M. Forster(E·M·弗斯特)
Play It As It Lays(順其自然)Joan Didion(瓊·迪丹)
Portnoy's Complaint (波特諾的抱怨)Philip Roth(菲利普·羅斯)
Possession(佔有)A.S. Byatt(A·S·伯亞特)
The Power and the Glory(權力與榮耀)Graham Greene(G·格林)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讓·布羅迪小姐的巔峰時刻)Muriel Spark(莫里·斯巴克)
Rabbit, Run(兔子,跑吧)John Updike(約翰·厄普代克)
Ragtime(雷格泰姆音樂)E.L. Doctorow(E·L·多克特羅)
The Recognitions(辨識)William Gaddis(威廉·格迪斯)
Red Harvest(紅色收獲)Dashiell Hammett (達斯·哈邁特)
Revolutionary Road(革命之路)Richard Yates(理查·葉茨)
The Sheltering Sky(僻護天空)Paul Bowles(保羅·保爾斯)
Slaughterhouse-Five(第五號屠場)Kurt Vonnegut(克特·馮尼格特)
Snow Crash(雪崩)Neal Stephenson(尼爾·史蒂文森)
The Sot-Weed Factor(因素)John Barth(約翰·伯斯)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嘩與騷動)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納)
The Sportswriter(體育新聞記者)Richard Ford(理查·福特)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柏林諜影)John LeCarre(約翰·勒克)
The Sun Also Rises(太陽照樣升起)Ernest Hemingway(厄內斯特·海明威)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他們仰望上帝)Zora Neale Hurston(佐拉·尼爾·赫斯頓)
Things Fall Apart(瓦解)Chinua Achebe(切努瓦·阿切比)
To Kill a Mockingbird(殺死一隻知更鳥)Harper Lee(哈普·李)
To the Lighthouse(到燈塔去)Virginia Woolf(芙吉妮亞·伍爾夫)
Tropic of Cancer(北回歸線)Henry Miller(亨利·米勒)
Ubik(尤比克)Philip K. Dick (菲·K·迪克)
Under the Net(網下)Iris Murdoch(埃爾斯·莫多克)
Under the Volcano(火山下)Malcolm Lowrey(馬爾孔·羅瑞)
Watchmen by Alan Moore & Dave Gibbons(守夜者)
White Noise(白噪音)Don DeLillo(丹·迪里羅)
White Teeth(白色的牙齒)Zadie Smith(匝迪·史密斯)
Wide Sargasso Sea(野海草之海)Jean Rhys(讓·里斯)
7. 有誰知道一個動畫片
由Gainax出品,根據凡爾納的巨著《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改編的39集動畫片,直譯:《不可思議的海之娜蒂亞》。本作品內涵不僅深厚,而且豐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愛情觀,戰爭與和平,科學的價值等等均一一涵蓋。劇情:褐色的皮膚,閃耀著的藍寶石,少女名叫Nadia。西歷1889年,巴黎的街角,Jean與Nadia相遇了,故事由此展開……在萬國博覽會會場喜歡發明的少年Jean和馬戲團的少女Nadia偶然相遇了。這時以Nadia胸前所佩的謎之藍寶石為目標的格蘭蒂斯一夥登場了。在格蘭蒂斯一夥的追擊中Jean與Nadia出乎意外的冒險旅程開始了。中文名:藍寶石之謎外文名: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其它譯名:Nadia: The Secret of Blue Water出品時間:1990年出品公司:GAINAX製片地區:日本導演:庵野秀明、樋口真嗣編劇:大川久男類型:冒險,科幻片長:平均每集25分30秒上映時間:1990年4月13日主要角色:Jean、Nadia集數:39集主題曲演唱:森川美穗、歐陽菲菲、吳國敬
目錄畫信息劇情簡介創作背景聲優一覽TV目錄作品賞析角色介紹展開畫信息劇情簡介創作背景聲優一覽TV目錄作品賞析角色介紹展開
編輯本段畫信息 導演: 庵野秀明 / 樋口真嗣編劇: L.B. Bartholomee / Hisao Ohkawa / Kaoru Umeno / 儒勒·凡爾納CV:鷹森淑乃 / 日高法子 / 水谷優子 / 櫻井敏治 / 大冢明夫 / 井上喜久子 / 瀧澤久美子 / 堀內賢雄 / 清川元夢類型:劇情 / 愛情 / 科幻 / 動畫 / 家庭 / 戰爭 / 奇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首播日期:1990-04-13(日本)集數: 39單集片長: 25分鍾譯名: 海底兩萬里(中國大陸譯)/藍寶石之謎(台譯)/冒險少女娜汀亞(港譯)/不可思議的海之娜蒂亞(直譯)/Fushigi no umi no Nadia(日文讀音)/Nadia:The Secret of Blue Water(英文名)/Nadia of the Mysterious Seas(英語直譯)[1]各地首播藍寶石之謎 動漫宣傳圖(20張)首播電台:NHK電視台日本動畫收視率排行:1990年第二、1991年第一。newtype女主角排名:1991年 娜蒂亞獲第一日本首次放映時間:每周星期五夜晚7點30分~8點(NHK台,1990年4月13日—1991年4月12日)日本第二次放映時間:2002年1月—2002年11月日本第三次放映時間:2004年4月—2005年1月在第三次放映期間還推出了原聲紀念音樂《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ForeverNADIA)》香港在1991年8月29日首播,TVB翡翠台,粵語配音。中國大陸於1992年左右引進,是由上海教育台和黑龍江衛視播放。製作人員原案: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總監:庵野秀明監督:樋口真嗣腳本:大川久男、梅野かおる(第16話-)人設:貞本義行設定:前田真宏美術監督:菊池正典、佐佐木洋(第1話-第33話)、小倉宏昌(第34話-第39話)色彩設定:高星晴美機器監督:増尾昭一編集:古川雅士→尾形治敏→薩川昭夫藍寶石之謎 動漫劇情圖(30張)音樂:鷺巣詩郎音響監督:清水勝則效果:野口透錄音調整:成清量、西澤規夫(第5話-第39話)錄音助手:武藤雅人錄音工作室:整音工作室ED作畫:本田雄(第39話)製作:久保田弘、丸山健一(第1話-第22話)、吉田圭一郎(第23話-第39話)製作單位:東寶、KORAD動畫製作:東寶、KORAD、Group Tac、GAINAX、世映動畫共同製作:NHK Enterprises、總合Vision企畫製作:NHK編輯本段劇情簡介1889年,世界正處於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時代,國與國之間交往密切,距離一下子被拉近。然而貪婪仍是主流,歐洲列強在亞非地區展開掠奪,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世界的上空。當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酷愛發明的14少年讓(日高のり子 音)結識了來自馬戲團的女孩娜蒂婭(鷹森淑乃 音)。黑色的頭發、褐色的皮膚以及周身散發的神秘氣質另讓倍感好奇,而他很快便和娜蒂婭捲入一場紛爭之中。鍾愛寶石的格蘭蒂斯及其兩個手下湯姆和漢森對娜蒂婭胸前佩戴的藍寶石展開圍追堵截,他們此時還不知道,這塊寶石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讓和娜蒂婭圍繞這顆寶石展開了一連串的大冒險……本片根據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和《神秘之島》改編。[1]編輯本段創作背景GAINAX的藝術巔峰時期作品。《藍寶石之謎》,日文名意譯《不可思議的海之娜蒂亞》。根據儒勒·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和《神秘之島》改編。 初看是基於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的冒險動畫,但完全不拘泥於原本的框架,架空式的流暢的劇情發展,加以深遠的世界觀設定和半架空式的背景,貞本義行的人物設計,鷺巣詩郎絕佳的原創音樂……,動畫界各知名聲優和製作人員早期的藝術結晶,由於故事完美的連續性,導致本片在商業上成為GAINAX的失敗之作,但是藝術上的成就是不可磨滅的,要真正了解日本動畫片,這部為必看作品之一。編輯本段聲優一覽日/英版本讓·洛克·羅狄克:日高のり子(日語)、Meg Bauman(英語)娜蒂亞:鷹森淑乃(日語)、Nathan Parsons(英語)瑪麗:水谷優子(日語)、Margaret Cassidy(英語)小獅王:櫻井敏治格蘭蒂斯·格蘭巴:瀧澤久美子(日語)、Sarah Richardson(英語)山姆:堀內賢雄(日語)、Martin Blacker(英語)漢森:櫻井敏治(日語)、Corey M. Gagne(英語)尼莫船長:大冢明夫(日語)、Ev Lunning Jr.(英語)伊萊克特副船長:井上喜久子(日語)、Jennifer Stuart(英語)卡格依Gargoyle:清川元夢(日語)、David Jones(英語)艾克(信號聲納員): 松本保典鸚鵡螺號上的輪機長:島香裕鸚鵡螺號上的成員:田原アルノ鸚鵡螺號上的領航員:中原茂鸚鵡螺號上的廚師:緒方賢一鸚鵡螺號上的醫生:藤本讓費特(鸚鵡螺號上的技師):關俊彥艾通伯爵:山寺宏一梅維爾艦長(美軍戰艦艦長):大宮悌二哈馬哈馬:山口勝平尼歐皇帝:鹽澤兼人鯨魚 :高木均香港版本譯名以香港版本為准配音員性別公司配演角色配演片集媒體首播日期盧素娟女已故娜汀亞冒險少女娜汀亞有線//2000馮錦堂男TVB約翰冒險少女娜汀亞有線//2000雷碧娜女TVB古拉格斯.格蘭蒂冒險少女娜汀亞有線//2000曾佩儀女TVB旁白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孫明貞女退行娜汀亞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區瑞華女TVB約翰.洛高.拉魯迪高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梁少霞女TVB瑪莉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張炳強男TVB尼摩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雷碧娜女TVB古拉格斯.格蘭蒂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蘇強文男TVB森遜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李智良男自由身韓遜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鄧榮男自由身加哥魯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馮錦堂男TVB尼路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黃麗芳女TVB艾妮渡拉冒險少女翡翠29 /8/1991編輯本段TV目錄第一部-鸚鵡螺號篇:第01~22話TV版 01 埃菲爾鐵塔的少女TV版 02 小小逃亡者TV版 03 迷之大海獸TV版 04 萬能潛水艇 鸚鵡螺號TV版 05 瑪麗之島TV版 06 孤島要塞TV版 07 巴貝爾塔TV版 08 娜蒂亞營救作戰TV版 09 尼莫的秘密TV版 10 格蘭特的活躍TV版 11 鸚鵡螺號的新成員TV版 12 格蘭蒂斯的初戀TV版 13 快跑!瑪麗TV版 14 海底里夫六四谷TV版 15 鸚鵡螺號的最大危機TV版 16 消失的陸地的秘密TV版 17 讓的新發明TV版 18 鸚鵡螺 對 鸚鵡螺號TV版 19 尼莫的至友TV版 20 讓的失敗TV版 21 永別了鸚鵡螺號TV版 22 判逆者伊萊克特第二部-孤島&非洲篇:第23~33集TV版 23 小漂流者TV版 24 林肯島TV版 25 初吻TV版 26 孤獨的小獅王TV版 27 魔女之島TV版 28 漂流的島TV版 29 小獅王 對 小獅王TV版 30 地下迷宮TV版 31 再見,紅諾亞TV版 32 娜蒂亞的初戀TV版 33 拯救小獅王的作戰TV版 34 心愛的娜蒂亞(回顧篇)第三部-新鸚鵡螺號篇:第35~39集TV版 35 藍寶石的秘密TV版 36 萬能戰艦 新鸚鵡螺號TV版 37 尼歐皇帝TV版 38 去太空TV版 39 星球的繼承者其他:OVA版 劇情濃縮預告(約30分鍾)劇場版 《The Secret of Fuzzy》(前5--29分鍾為娜蒂亞寫回憶錄的回憶,後以一封信展開故事)娜蒂婭獎金劇場(1~10集,10×5『)編輯本段作品賞析——回味《不可思議海之娜蒂婭》你是一位冒險家嗎?在尋找隱藏在危險瀑布深處的那些傳說的真像?如果是,請跟我來……風輕雲淡之間,傳來大海的味道,一隻飄逸的白鳥翱翔在蔚藍而寧靜的海天之際,輕盈地穿過層層白雲,瀟灑地滑翔而過,劃出優雅的曲線,同時響起的是森川美穗那天籟般的歌聲,這歌聲與白鳥渾然一體,而讓人心馳神往的不僅是鳥兒的自由自在,更有那歌聲所繪出的悠遠的心靈軌跡……GAINAX早期的傑作——《不可思議海之娜蒂婭》出品於1990年,一晃眼,已經是21年前的事情了,而引進入我國,大約是在1992年的暑假,記得當時我正靠著牆坐在家裡的水泥地板上看漫畫,忽然聽見東視的廣告里說正式引進了一部日本動畫,名字叫《藍寶石之謎》,連簽約的畫面都播放了出來。此時的我壓根不知道庵野秀明、貞本義行、前田真弘、摩砂雪 、鷺巢詩郎是誰,這些人自己也還都沒聲名鵲起,由於那時引進的日本動畫水平基本上都很高,所以不由得關注起這部作品來。該作在上海應該只播放過兩次,第二次是在我的高中時代,那時有線台所用片名已經是《海底兩萬里》。其實在我看來,最初《藍寶石之謎》的譯名過於直白(因為本作的英文名字是「The Secret Of Blue Water」,而故事的關鍵就是名為「Blue Water」的藍寶石),《海底兩萬里》的話實在有盜版儒勒·凡爾納同名作品之嫌,而且故事裡也有不少情節並非發生在海底,貌似不太合適,《不可思議海之娜蒂婭》過於繁瑣,不好記憶,所以我個人還是最喜歡《The Secret Of Blue Water》這個清清爽爽的名字。《不可思議海之娜蒂婭》的片頭由白雲和飛鳥引出,既充滿了優雅和瀟灑,又不失和平、冒險和幻想的味道,再加上那首極為經典的主題曲,讓人對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這部作品跟很多科幻故事一樣,在對科學頗為贊美和憧憬的同時,也充滿著懷疑、憂慮與批判的反科學精神,而這也正是人類永遠會反思的話題。「西元1889年,世界各國的許多船隻紛紛在大西洋中神秘遇難,傳聞是由古代倖存下來的海怪所為,各國因此互相譴責,一個個劍拔弩張,世界局勢動盪不安,而此時也正處於工業革命的進步時代,列強又都埋頭於亞非殖民地的爭奪,於是軍事沖突頻繁發生。這是19世紀的末期,在人類文明蓬勃發展的同時,人們也都生活在即將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之中……」這就是《不可思議海之娜蒂婭》的故事背景,如果沒有記錯,當年中文版的旁白是由瑪麗的配音演員訴說的,也就是用故事中這位最年幼的主要人物的視角和口氣來敘述故事,這樣非常有故事感,很容易把人帶入劇情,尤其是當故事最後,瑪麗以成人姿態登場並訴說最後的故事結局時,她自問自答道:「對了,你問我是誰?我呀……就是當年的瑪麗!」這時鏡頭移向一張張熟悉的照片,讓第一次看的觀眾有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之感,實在是回味無窮,這一點甚至比原作的男聲更合適,因為原作直到後期才開始使用瑪麗的配音來做旁白,未免有些缺憾。原作的故事比較復雜,說來話長,看過的朋友不需要我羅嗦,沒看過的也需要保持新鮮感,所以復述已經沒多大意思,所以本文權且以幾位主要人物為主線來回味這部不可多得佳作。編輯本段角色介紹 Nadia娜蒂婭Nadia Ra Alwar (娜迪亞拉阿爾瓦)娜蒂婭是整個故事的第一主角,生日為5月31日,她是古代亞特蘭蒂斯帝國的公主。古代亞特蘭蒂斯人來自遙遠的宇宙,因為自己的星球受到侵略,便背井離鄉離開了破敗的家鄉,乘坐飛船來到了地球,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出於寂寞和對勞動力的需要,他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奴僕——人類,第一個人類是個軀殼巨大的早期作品,這就是「亞當」。許多年之後,亞特蘭蒂斯人因為內部的利益紛爭而開始了曠日持久、血流成河的廝殺,由於對先進武器的濫用,最終導致了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毀滅,只有極少數愛好和平的人乘坐兩艘分別名為「紅色諾亞」(後來娜蒂婭在這里看到的具體人體就是第一個人類「亞當」)和「藍色諾亞」的飛船離開了是非之地,在一個僻靜之所建立了一個新的王國,娜蒂婭正是這個王國的公主,只因為國家內亂,從小就跟族人失散,淪落為馬戲團老闆的搖錢樹,靠賣藝度日,而自己卻對身世渾然不知。世態炎涼,人情淡薄,在馬戲團這種地方娜蒂婭嘗夠了人間的屈辱和傷痛,更眼看著一個個動物朋友被人類無情的利用和殺戮,因而從此不再吃肉,卻也具有了聽得懂動物說話的能力,但這一切都使她對「人」充滿了敵意和懷疑,更加封閉自己的內心,直到男主角強的出現以及後來種種曲折經歷所給她的感悟,才使得她重新獲得了笑對人生的勇氣。 Jean讓 Jean Roque Lartigue (約翰洛克拉爾蒂克)作為男主角,對娜蒂婭一見鍾情的讓實在是沒什麼太特別的地方,身為一個科學愛好者和小發明家,他理所當然地痴迷於設計發明和科學,為人正直,屬於永遠的樂天派,世界觀和人生觀從來都沒有向陰暗面有過絲毫的傾斜,好在故事中他笑料不斷,而且也有男孩子好色的劣根性,雖然不過分,倒也真實,比起很多「偽君子」的角色好多了,故而此人單純得不討人厭。就是這個傻里傻氣的男孩子,在故事中跟娜蒂婭患難與共,一直相互依靠地共同成長著,兩人一起看夕陽,一起坐讓製造的飛機,一起用望眼鏡看星辰,一起學會如何面對生離死別,如何分辨世界上的善與惡,乃至一起學會如何去愛一個人……仔細想來,這對小夫妻之間的種種,讓人不禁心生羨慕。讓是個重承諾的男孩子,自從第一集里他答應要用自己製造的飛機帶娜蒂婭去她的故鄉尋根開始,就一直堅守著這份承諾並且一直為此不懈努力著。尤其是當最終回中娜蒂婭並非地球人的過去被揭露後,讓依然溫柔地對已經舉目無親的娜蒂婭說:「娜蒂婭,讓我們回家吧,回我們共同生活過的家!」的確,無論是人類,還是亞特蘭蒂斯人,都曾經在地球繁衍生息,何嘗不都是地球的孩子呢?故事的最後,讓如願娶娜蒂婭為妻,生了個大胖兒子,依然和他的叔叔專心於科技發明,他的笑容依然眼光燦爛,對人類的未來充滿著信心……看著他們家桌上的那張結婚照,還是要祝福這對患難小夫妻,願好人一生平安。 Captain Nemo尼莫船長Captain NemoEleusis Ra Alwar(艾勒西斯拉阿爾瓦)曾經是亞特蘭蒂斯帝國皇帝的尼莫船長是一位讓人惋惜的悲劇人物。最初接觸這個人物對他印象不深,只覺得他的外面酷似《MACROSS》里的格列弗船長,不過他要比後者有性格得多,也更值得回味。尼莫本來是高高在上的王者,血統高貴自不必說,還有賢惠的妻子,一兒一女以及知心的朋友。然而,高處不勝寒,宮闈之間暗流洶涌,陰謀之花遍地綻放。因為對帝國前途和人類態度的不同,他最好的朋友卡格依走向了他的對立面,一聲槍響,重傷的尼莫倒在了血泊之中,一場血腥的政變開始了!他被軍隊趕下了台,因為理由是他因為跟王後不和而謀殺了她,如此殘忍之人不配做皇帝,其實這一切都是卡格依的傑作,純屬個人誣蔑,而後被扶植上台的是尼莫還沒幾歲大的兒子——維納西斯(即後來的尼爾皇帝)。小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就這樣被推上前台,成了權臣手中的木偶……卡格依軍權在握,在萬民的歡呼聲中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企圖啟動原本用來跟母星保持聯系的通訊塔——通天塔作為絕殺武器來統治地球,正當他志得意滿,准備朝人類發動第一炮時,作為啟動源泉的Blue Water卻被尼莫在千鈞一發之際盜走了,然而武器已經被啟動,中途的變故使得這台殺人機器雖然沒能荼毒人類,卻由於失去了控制而反過來毀滅了亞特蘭蒂斯帝國,一代文明就此被海嘯吞沒。尼莫是痛苦的,因為他面臨著兩難的抉擇,畢竟他在挽救無辜的人類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子民推向了毀滅的深淵,他們也很無辜,卻落得一個個灰飛煙滅、骨肉橫飛的下場……盡管這是舍小義而存大仁(亦如安史之亂中張巡殺妾和許遠屠奴以做守城口糧的悲劇,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盡管正確,卻讓人深感遺憾),可尼莫自此就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直到最後都也沒有放下來……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遲早要死的人(即「為過去而死」),但是還有事情在等著他做,只有他領導的隊伍有力量抵抗當時擁有最先進武器和全世界三分之一財富的卡格依,所以他不得不忍辱偷生,在內心的煎熬與自責中度日。娜蒂婭最初在不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憤怒地責問他:「為什麼那麼多人死了,你卻還有權力活下去?為什麼你還活著?」尼莫沒有表情,然而我們卻可以聽到一位父親的心在滴血的聲響……為什麼還有臉活著?死了就可以贖罪了嗎?一個人的罪過究竟要如何洗清?究竟什麼是罪什麼是功?一個人究竟該如何面對過去?這個世界有誰能知我心?……這樣的問題是沒有止境的,它們沒有一天不再折磨尼莫,比起不知道真相的女兒的責備,這些更讓他心痛……尼莫是一位好父親,他在當年的全家福中所流露出的笑容是這樣的慈祥,可惜以後就很少再能看見了,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位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救贖自己的中年男子。在這里,要感謝格蘭蒂斯和瑪麗,當格蘭蒂斯瘋狂、搞笑而且直接地追求這位中年帥哥時,一貫持重的尼莫居然顯露出了一種有趣的慌張,這是沒有如此曲折過去的普通男子才會有表情,彷彿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普通人……也感謝可愛的瑪麗,當鸚鵡螺號被卡格依擊沉時,尼莫不得不讓娜蒂婭、強、小獅王以及瑪麗率先逃生,臨別之際的尼莫船長很想抱抱自己分別多年的女兒,而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娜蒂婭因為對尼莫的冷漠和殺敵行為的厭惡而拒絕靠近他,這時是天真無邪的瑪麗主動走上前去要尼莫也抱抱她……我們的船長慈祥地笑了這是久違的笑容……他溫柔地抱起瑪麗,逗她開心,看到這里,我心裡有些酸楚,其實這樣的尼莫也到底還是個父親,然而這樣微薄的權力也被剝奪了,是瑪麗重新讓我們在尼莫身上看到了為人父親的影子和氣息,盡管這一刻極為短暫,但能被這樣的父親擁抱,應該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幸福之一……尼莫最後還是死了,他覺得自己必須死,只有這樣才是他的歸宿,盡管他的內心十分渴望能和自己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很渴望能夠做一個普通的父親,最後的最後,他終於喊出:「娜蒂婭,好好活下去,無論發生了什麼,都要好好活下去!」他實在是一位傑出的船長、悲哀的國王、可憐的父親…… Emperor Neo尼爾皇帝 Emperor NeoVinasis Ra Alwar 維那西斯拉阿爾瓦(本名)Neo Icon Epiphanes尼奧伊根縠匹法內斯(皇帝身分時的全名)如果要說整個故事最大的悲劇人物,那麼絕對非尼爾皇帝莫屬。尼爾皇帝原名維納西斯,是個外表很清秀俊朗的少年,他有著一頭紫色的長發,古銅色的皮膚,寧靜如水而又不失威嚴的雙眸,將來一定是個迷倒無數姑娘的男人。可惜此人命運多舛,小小年紀就被權臣當作傀儡,還沒當皇帝多久,就因為父親阻止卡格依的野心而被通天塔的射線破壞了身體,幾乎喪命,為了自己的野心,卡格依運用亞特蘭蒂斯最高的科學技術讓維納西斯「死而復生」。可實際上,他比死了還痛苦,好端端一個美男子變成了全身都由機械零件構成的傀儡機器人,估計只有大腦是他的,其他如皮膚之類的都是移植的結果,是個徹頭徹尾的披著人皮的機器人。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卡格依在背後操縱著的……什麼感情、感覺、思想、意志、未來,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沒有了,一個無辜的孩子就此成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擺設,成了一具完完全全的行屍走肉……最後一集中,當艾克萊西婭暗中命令新鸚鵡螺號破壞紅色諾亞以拯救即將被射殺的尼莫時,尼爾皇帝的操作系統也被順帶破壞了,他原本應該失去意識的,應該什麼也做不了,然而驚人的是,當他看到了闊別多年、血流如柱的父親時,居然恢復了自我意識!可喜可賀!。滅目標,威力匹敵大型核武器。
8. 海賊王後面的人物形象
海賊王中人物名字背後的文化
路飛。全名:Monkey.D.Luffy.關於Monkey,作者在書中的SBS中曾回答讀者提問,說如果把OP的主人公比喻成動物的話,那麼路飛是猴子,娜美是貓,喬巴是馴鹿等等。Monkey在英語里就是猴子的意思,和作者的意思一樣。至於名字中的「D」,至今還是迷,海吧里也曾開帖熱烈探討過,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我就不做猜測了。關於「Luffy」,也沒定論。在英語中,luff的意思是搶風駛帆,把船航向更接近風里,尤指船帆同時張開。這既符合海賊王的故事發生在大海,也表現出了主人公的性格。Luffy就是永往直前,勢在必得的意思吧。 在漫畫中路飛的懸賞單上明確的寫著是「Luffy",但路飛是個音譯詞。因此有人也分析為Ruffy,英語里「ruff」就是指在打撲克的時候,打出王牌的意思。而路飛的哥哥艾斯,則叫「Ace」,就是王牌的意思。兩個兄弟的名字相互呼應,都是D家族中的精英,的確對得起王牌的稱呼,這樣分析也不無道理
索隆。全名為Roronoa.zoro。Roronoa其實來自於Franois l'Ollonais ,是歷史上真實的加勒比大海盜,l'Ollonais日語風的發音稍微改一下,就是羅羅諾亞。zoro其實正確的翻譯應該為「佐羅」。佐羅是大家家喻戶曉的名字。大概為避免沖突,所以港台兩個版本的翻譯都迴避了「佐羅」,一個翻譯成了索隆,另一個版本是卓洛。但豪無疑問,索隆的原型就是佐羅。區別大概就在幾把劍吧....
娜美。至今不知道其全名,在懸賞單上只有"nami"一個名字。名字的由來也好像沒有定論。這是個地道的日本名,而不是音譯。日本很多女孩的名字就是「ナミ」。儼然是個臨家女孩的名字。而娜美的出場衣著裝扮的確也像個臨家女孩。另外日語「波浪」的讀音和娜美的名字一樣。我武斷地認為有點關系。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娜美的胸圍在整部書里變化很大。剛出場的時候還是可愛少女型,到後來胸圍和羅賓不相上下。羅賓可是比她高大的多的成熟女性(根據我查到的資料羅賓身高188cm,三圍99,59,89,可參照OP 37卷,)。在劇場版機關城裡,娜美的胸部乾脆開始搖動了。扯的貌似有點遠....希望高手補充之。
烏索普。英文名為ussop,音譯過來就是「烏索普」。其實日文寫出來是「ウソップ」,「ウソ」就是說謊、騙人的意思。所以另一個版本意譯 為「騙人布」。音譯意譯都各有好處,看個人的喜好。但個人更欣賞「烏索普」,「騙人布」太過直白,又覺得很別扭。名字的意思當然就一目瞭然,就是表現他喜歡說謊騙人。烏索普的好朋友卡雅,就是那個窗邊聽他吹牛的女孩,我一直懷疑作者是從「火葯」(かやく 讀kayaku)給她起的這個名字,因為烏索普也離不開火葯。建造梅利號的管家梅利,臉長得非常象羊,有首美國民謠的旋律在日本很有名,就是「メリーさんの羊」----「梅利先生的羊」,很難讓人不懷疑這之間的聯系
山治。拉丁字母名為sanji。還有一種譯法是「香吉士」,均為音譯。這個我倒沒研究出什麼來。看到曾有文章討論主角們的國籍,根據他的餐廳風格以及紳士風度判斷他是英國人。按照英國人的性格大概不會見到美女就單膝跪地。而他在出招的時候喊出來的招名使用的是法語,在比較肉麻地稱呼娜美和羅賓的時候,句尾都很像法語。比如娜美桑,他說出來就是「娜美shuang」。我估計配音演員創作的時候也把他當成法國人了。所以sanji究竟是個英文還是法文,本人也不清楚。所以只能說是拉丁名....
喬巴。全名為:TonyTony.chopper。Tony,是常用的男子名。意思為高貴時髦的意思。但感覺怎麼也不可能和喬巴搭上邊。而TonyTony疊字的用 法更是少見。喬巴本來是頭鹿,他的名字是誰取的本就是個謎,也無法追究。後面的名字「チョッパー 」(chopper)在日語里本來是絞肉機,食品粉碎機的意思。比如把大塊的肉弄成包餃子用的肉,就可以用這種東西。大概是他經常要磨碎,打碎葯材,所以取這個名字?喬巴的老師Dr.古蕾哈的名字很有意思,日本的鬼怪傳說里有個「紅葉傳說」,裡面有個女鬼叫「呉葉」,發音就是古蕾哈(くれは),所以大家都喊她「魔女」,她自己也不讓喬巴這么喊她。
羅賓。全名為:Nico.Robin。Nico,上世紀50年代的著名歌手,也是個高大冷艷的美女,眼神很憂郁,此女極其迷人,氣質與羅賓簡直如出一轍 。大家可以查閱詞度詞條http://ke..com/view/1286343.htm。而Robin,事實上,這是個男子名,Robin 英文是知更鳥的意思,會在夜裡唱好聽歌曲的美麗鳥兒。WT 給女孩子取名字常常都是用的鳥名。而取Robin這個名字的歷史人物確實有一個,就是Robin Hood.羅賓漢是英國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相傳他活躍在1160年至1247年間的英國.此時,英國正在被借著獅心王東征而趁機弄權的約翰王子所統治,他的橫征暴斂讓人民苦不堪言。羅賓漢以夏伍德為大本營,聯合小約翰、溫里奧等人,劫富濟貧,整治暴戾的路德曼貴族、官吏,並把得來的錢財用於救助貧苦百姓,體現了中世紀英國人民反抗封建壓迫的精神。既取一個鳥的名字,又取了一個俠盜的人物形象.WT的確用心良苦啊.在英語中有句俚語是sell Robin's pennyworth,意思是廉價賣東西給人。Robin的價值僅僅是廉價而已,也間接表現了羅賓這一生輾轉漂流那種低賤的生活吧。羅賓,你現在已經不在孤單,希望以後快樂起來吧。
海賊王,名字給予我們的啟示2----七武海篇
王下七武海,漫畫畫到目前(503話)為止已經出現了6個,天啊,竟然出現6個了,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自己也很震驚。前面已經說過,每一個七武海的成員都對應一種動物,而他們與動物的聯系不是能力上的,而是性格上的。
。
喬拉可爾.密佛格:日文名:ジュラキュール.ミホーク 英文名:Mihawk 。由於本人對日語並不精通,而英語名又不完整,對於其前面的名字無法作出任何解釋,感覺很像音譯。後段的名字是mihawk。hawk在英語里是鷹的意思,這也就是他外號鷹眼的來源。鷹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敏銳,捕獲獵物乾脆有利,這都符合他世界第一劍豪的名譽。我們對鷹眼印象很深的一個橋段是與ZORO的決斗,鷹眼並沒有殺他(我是這么認為),而是激勵ZORO向第一劍豪的目標不斷努力。這一橋段還有他與紅發的對話,都使我們對鷹眼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簡單的第一感覺就是:鷹眼不壞。這里我同樣再說一個鷹之蛻變的典故: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生命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這時,它的喙變的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的捕捉獵物;它的羽毛長的又濃又厚,翅膀變的十分沉重,使得飛翔十分吃力。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等死,要麼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蛻變。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並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一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後,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
巴索羅米.大熊:日文名:バーソロミュー?くま 英文名: Bartholemew Kuma 。 Bartholemew 基督教十二使徒之一,他曾游覽印度和衣索比亞,在亞美尼亞殉道。說到這,有些朋友已經恍然大悟了。為什麼大熊的手裡會拿一本《聖經》,為什麼他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去旅遊過嗎?」 一切迷團已經解開了吧。大熊的原型便是一個基督教的傳教士。他把佩羅那弄到哪了,估計就是印度或衣索比亞(玩笑...玩笑...)。kuma是日語中的熊。熊的性格是比較溫和的,他只要在被攻擊或餓的時候才主動攻擊。其實我們都知道熊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吃死屍,遇到熊裝死可以避過。這一點大熊真是繼承下來了。在幽靈島上,ZF雖然下達了殲滅草帽海賊團全體的任務。但熊並沒有對已經昏厥的路飛出手,我猜測,即使沒有ZORO的挺身而出,大熊也不會對路飛出手,這是性格決定的,既是熊的性格,又是基督教徒的性格,大熊怎樣都不會對沒有戰斗能力的人出手,而ZORO的挺身而出,不過是為了給雙方都找一個台階下罷了。盡管大家對熊的印象非常好,但很遺憾,大熊註定會成為ZF的犧牲品。宗教本質上就是愚弄群眾,而大熊作為十二使徒的身份註定也會被世界ZF所控制,我們希望看到的大熊幫助路飛的情景必然不會出現了,大熊始終是ZF的工具,他不殺路飛,不代表他不會妨礙路飛,終有一天會成為敵人。 Bartholemew在亞美尼亞傳教中殉道,而被洗腦的大熊註定會在宣揚ZF「正義」中被殲滅。悲劇人物。
唐吉訶德.多弗朗明歌:日文名:ドンキホーテ?ドフラミンゴ 英文名:Donquixote Doflamingo。Donquixote,唐吉訶德,西班牙著名小說家塞萬提斯的經典著作。flamingo,火烈鳥,紅鸛科鳥類。一個是瘦削,憂郁,瘋狂而可笑的的小丑式人物,另一個是性情剛烈,暴躁,冷酷的猛禽。很難想像WT怎麼會把這兩種事物結合在一起。但我前面也說過,人物只是個原型,性格是由動物決定的。其實多弗朗明歌在僅有的幾次鏡頭中也表現出了他那剛烈,暴躁,冷酷的性格,真是一頭完完全全的火烈鳥。我這里主要想說一下唐吉訶德這個人物,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要去游俠,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為他的女恩主,把鄉村客店當做城堡,把老闆當做寨主,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他又把一個理發匠當做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做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等等等等。由此可見,唐吉訶德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這點和多弗朗明歌真的是非常的相似,他的能力是控制別人,控制就是一種唯心的體現,他想讓所有的事情都按他的思想去發展,而他的能力幫他做到了。其實我到現在也不明白他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他的未來又會怎樣。我們只能用唐吉訶德的命運來預測他的命運了,精神分裂的唐吉訶德最終是在惹是生非中被人打殘至死,他在死前才悔悟他的一生。那多弗朗明歌會不會因為他那暴躁的脾氣惹是生非而悔悟他的一生呢。
月關.莫利亞:英文名 Gecko.Moria 。Gecko英語里是壁虎的意思,Gecko與日語里的月光發音很相似,既取諧音,又表達其能力。和克洛克達爾的sir一樣,又一個一語雙關的好名字。WT大神啊。可能很多人都不想像不到莫利亞對應的動物竟然是壁虎。其實比較好理解,壁虎的尾巴是可以自斷的,斷了以後還可以再生,是壁虎逃避天敵的好辦法。僵屍是沒有痛覺的,可以隨便被SM的,只有影子在,就可以再生。莫利亞可能是75海中的一個特例,不是性格與壁虎對應,而是能力與壁虎對應,我想這樣沒辦法,壁虎感覺上是沒什麼性格的動物。硬要說一個就是苟且偷生吧,畢竟莫利亞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斗,一直靠著他的僵屍部隊,靠著他的影法師,靠著他的奧茲,真正到自己戰斗的時候,卻被輕而一舉的幹掉。這就是壁虎吧,本身是非常脆弱的,沒有了尾巴就沒有了一切。寫到這我自己突然恍然大悟了,一直以來大家都詬病莫利亞的實力太弱,被路飛輕松幹掉,都認為這是WT的一個敗筆。我想說,這正是WT構思所在,完全符合了壁虎的特徵。這不是敗筆,這樣的設定再適合不過了。我想因為莫利亞對應的是壁虎,大家又要對幽靈島篇的質量做重新的審核了。
馬歇爾.D.蒂奇:英文名 Marshall.D.Teach 。他是個新人,這里不做討論了,因為他在75海中太過另類了。首先,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他的名字里有任何動物。其次,他的人物原型是個叛徒,我想以後在其他的部分里再慢慢研究他吧.
海賊王,名字給予我們的啟示3----CP9篇
CP9:組織全稱為:Cipher Pol No.9 Cipher是一種密碼系統,Pol=politician,政客的意思,Cipher Pol就是世界ZF的秘密間諜機關的意思。所以其中的人都算做是特務吧
! E6 W8 M) `% Y, k* V8 k
我發現尾田特別喜歡把人物與動物掛鉤,在啟示3中每個七武海都與動物掛鉤,同樣,CP9的特務也都與動物掛鉤,而這次他們與動物的聯系,外貌和性格都兼具了。
我們知道Water Seven的原型是義大利水城威尼斯,不管是建築風格還是人土風情都是義大利口味。
卡莉法:日文名:カリファ 法語名:Kalifa 作為海賊王的OL一姐,黑色的絲襪,誘人的雙唇,性感的身材,加上對應的動物是綿羊,簡直讓無數宅男為之瘋狂,夜深人靜之時會遐想聯翩,我認為是OP以來最具有女人味的形象。卡利法的名字源引自karakul,即卡拉庫耳綿羊。細心的朋友應該能清楚卡利法對應的為什麼是綿羊。在她得到泡泡能力之後,有一個招式叫「肥皂羊雲」,大家可以回顧貓頭鷹:日文名:フクロウ 英語名:Fukurou フクロウ在日語里就是貓頭鷹的意思。貓頭鷹這個形象也是蠻有人氣的,那句經典的「嚓吧吧」已經成為某些人的口頭禪了。圓圓的身子,圓圓的腦袋,外貌與貓頭鷹的確有幾分神似。身上最奇怪的部分就是他的嘴巴了,縫合的雙嘴,平時不打開,一打開就添一句「又說漏嘴了」。這里是有一個典故的。在民間的風俗里,貓頭鷹總在夜晚出現,叫聲陰沉難聽,人們認為貓頭鷹一叫人的靈魂就會丟失,所以貓頭鷹是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大概因為這樣,Fukurou才會封住自己的嘴,盡量少說話吧。
偎取:日文名:クマドリ 英文名:Kumadori 。 偎取這個人從外形上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歌舞伎,而且頗有抄襲千兩狂死郎的嫌疑,他的名字也是有含義的,問了達人才知道「隈取」是歌舞伎特有的一種臉譜。隈是曲窪的意思。這說明了日本的臉譜是根據面部的凸凹關系,以明暗對比關系的繪畫原理創造出來的。歌舞伎的臉譜不同於中國戲曲臉譜按角色分類劃分,而是按人物性格劃分,並加以定型,但是在顏色的使用上,還是參考了中國戲曲臉譜的特點,特別是紅色。這樣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偎取總是羅嗦的唱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原來是《藝伎回憶錄》啊。
偎取對應的動物是雄獅,不錯除了那蓬鬆的頭發,我也找不出他哪裡還像獅子了。我也說了,CP9與動物的對應更多的是從外貌與能力,與名字的聯系不算大。
布魯諾:日文名:ブルーノ 英文名:Bruno 。Bruno,源引自「razza bruna alpina",是阿爾卑斯山區的一種棕牛。布魯諾對應的動物便是牛。頭發上兩個犄角,的確也是牛的特徵。不要小看阿爾卑斯山區的棕牛,它們可是有典故的。早年製作阿爾卑斯山牛鈴時,人們將鐵皮燒紅後手工打制,然後將接縫焊起來即可。牛鈴不僅能讓人「聽鈴識牛」,還是呼喚家人回家吃飯的工具,經常掛在門前當門鈴使用。可以這么說,阿爾卑斯山的牛鈴,是世界上最早的門鈴了。因為與門有如此淵源,WT才會賦予布魯諾門門果實的能力吧。
加布拉:日文名:ジャブラ 英文名:Jyabura。 源引自jabberer,即說話莫名其妙的人, 說話荒唐的人,說話扯淡的人。漫畫中他與卡庫的爭吵,還有對戰SANJI時編的瞎話,真是與名字對應的很好。動物中一提到說謊,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狼。加布拉便與狼對應起來。這頭可愛的狼那句經典的「羅賓是我的妹妹」曾讓我睡覺都咧著嘴笑,扯淡扯的太經典了。
卡庫:日文名:カク 英文名:Kaku。這個長頸鹿真是讓我絞盡腦汁啊,他的名字既無典故,又無確切的含義,更談不上與長頸鹿的半點聯系。個人愚笨,實屬無奈,望達人補充之。
羅布·路奇:日文名:ロブ.ルッチ 拉丁文:Rob Lucci。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名字,前半部分是英語Rob,搶劫掠奪的意思,後半部分Lucci是義大利語,「光」的意思,這真是意味深長,他的名字暗示他的理想是奪去人生命里的陽光。在漫畫里路奇的對話中,他說「奪」的次數也非常多。嗜血與掠奪的本性,這點與豹是極為相似。
斯潘達姆長官:日文名:スパンダム 英文名:Spandam 。 他的名字是Spandom中,span在字典里有腳鐐,足枷的意思,-dom做詞尾有地位,領地的意思。作者給他這個名字的本意是他有束縛人的自由的地位。他老爸的名字是:Spandyne,名字更是可以理解成「強力的腳鐐」的意思。父子倆都是權勢與地位的代名詞。
相比七武海巧妙的構思,CP9明顯粗糙了很多,但WT還是相當用心的,一個優秀的作品,人物的設定不是憑空構造的,那樣會顯的很生澀,OP之所以成為神作,就是因為他能讓我們挖掘的東西太多了,而且不僅僅局限於日本,更是包羅了整個世界。研究OP的人名,如同周遊世界一樣,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通過OP,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了。
四皇:在多如牛毛的海賊中,能夠在「偉大航路」後半段「新世界」的海里如皇帝般君臨天下的四個人,被世上稱為「四皇」。
漫畫截止到503話,四皇已出現3個,「白鬍子」愛德華.紐傑特、「紅發」香克斯、凱多,凱多和最後一位四皇是神秘人物。關於白鬍子和紅發海賊團的成員分析,以及兩位神秘人物的猜測,筆者馬上為你一一奉上。
四皇之一:白鬍子海賊團
白鬍子海賊團船長:「白鬍子」愛德華.紐傑特
日文名:エドワド~ニュゲト 英文名:Edward Newgate。 Edward,愛德華,人名取自英格蘭大名鼎鼎的海盜愛德華·戴維斯。白鬍子的原型就是戴維斯船長,關於他的生平,我簡要概括一下。從1684年起,戴維斯船長常常率領著他的海盜艦隊,多次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屢屢打劫來往的商船。凡是被他看中的獵物都幾乎無法逃脫他的魔掌,尤其是從美洲開來的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自以為他們的船隻造得非常堅固,上面還裝備足夠的武器,所以,根本不把沿途普通的海盜放在眼裡。 海盜戴維斯船長率領著他的艦隊,多次把那些龐大、笨重、行駛緩慢的西班牙商船打得暈頭轉向。當時西班牙的珠寶商船聽到「愛德華·戴維斯」這個名字無不心驚膽戰。 說了這么多,無非想說明,愛德華的確是風光一時,鼎盛時期甚至連西班牙ZF都要怕他三分。這個白鬍子四皇的實力和地位確實相當吻合
然後,我們繼續看下去。愛德華一生雖然作惡多端,但他反對虐待囚犯.這種異乎尋常的善心導致了他的毀滅.晚年,他因釋放了一名被捕的商船船長而被開除出海盜集團,後在馬達加斯加淪為乞丐悲慘死去.看到這,感覺有些震驚。還記得白鬍子與紅發的對話嗎? 「既然上了我的船,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就都像是我的兒子一樣!你讓我怎麼和那被殺的船員的靈魂交待!」白鬍子對待他的船員,同樣是懷有一顆善心,為了為四隊隊長報仇,他不顧紅發反對,派遣ACE追殺黑鬍子。如今ACE被捕入獄,以白鬍子的性格,勢必要挑起與海軍的戰斗,戰爭與傷亡在所難免,戰爭過後世界格局的走向將會發生劇烈的變革。還記得紅發與白鬍子談崩時的那句話嗎「誰都阻止不了,這個暴走時代的來臨了」,我想,白鬍子不僅阻止不了,而他本人就是暴走時代的newgate---開通新時代的大門。愛德華因為他的善心最後悲慘的死去。白鬍子也有可能因為他的善心而犧牲,作為暴走時代的newgate,白鬍子極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愛德華曾有過一次最浩大的搶劫,搶劫之後,他把戰利品運到了偏遠的科科斯島上。據說他在那個雜草叢生、亂石密布的小島深處一共埋藏了733塊金子,但那一筆寶藏,再也沒有重見天日。而作為白鬍子的愛德華,也再也看不到他為之奮斗一生的One Piece了。
白鬍子海賊團一番隊隊長:馬爾高
日文名:マルコ 英文名:Marco。白鬍子海賊團一番隊隊長。marco,人名取自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Marco Polo(馬可波羅)。這個人物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游歷了17年。回國後出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我一直覺得這個人物很不簡單,作為最接近OP海賊團的一隊隊長,戰斗實力應該不可小看,而且還有其他的能力。以馬可波羅為原型,此人極有可能是團中的航海士,根據馬可波羅對後世的影響,我甚至猜測,偉大航路的開辟與新世界的發現,有一部分是他的功勞,OP中的世界地圖,也極有可能出自他手。一個旅行家也算半個大使了吧,看看他與紅發的對話,很悠閑,而且類似於玩笑,這些都是旅行家的氣質吧
白鬍子海賊團二番隊隊長:波特卡斯.D.艾斯
波特卡斯.D.艾斯:英文名:Portgas.D.Ace。路飛的哥哥,但是不姓蒙奇,而是波特卡斯,有人說他們是表兄弟,也有人說他們是同父異母。是什麼我不做猜測,但是波特卡斯這個姓是為艾量身定做的。Portgas,英語里是沒有這個詞的。拆開來看,port是港口,埠,出口的意思,這里可理解為發射口,gas是煤氣。兩個詞連起來,可以理解為發射煤氣,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點火,那將會呈現出火焰噴射而出的景觀,這和火拳的樣子一模一樣。從這個名字引申出來,我們就知道為什麼艾斯的招牌技能是火拳,而他的綽號也叫「火拳」了。Ace,王牌。在最接近OP的男人的船上,有一個叫做「王牌」的名字,由此可見艾斯的實力之強,從白鬍子派遣艾斯去追殺帝奇來看,艾斯極有可能是團里僅次於白鬍子的最高戰力。與黑鬍子一戰,堪稱OP史上最華麗的戰斗,最後的大絕炎帝,讓人熱血沸騰,彷彿感覺一起在燃燒一樣。艾斯雖是王牌,但歷來王牌都不會活的很輕松,包括體育競技也是如此。敵對方的火力總是集中在王牌身上。而那些專門為對付王牌而不惜採用任何骯臟齷齪手段的人,稱為AceKiller王牌殺手。艾斯已經被海軍抓捕,即使被救出,他以後的路也不會平坦。身為王牌,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在此,我只能祝福艾斯保重了。
白鬍子海賊團三番隊隊長:喬茲
日文名:ジョズ 英文名:Josh。Josh是Joshua的簡稱,Joshua(約書亞),聖經人物。介紹約書亞之前,先來說一下摩西,摩西是紀元前十三世紀的猶太人先知,舊約聖經前五本書的執筆者。帶領在埃及過著奴隸生活的以色列人,到達神所預備的流著奶和蜜之地——迦南。而約書亞就是摩西的親密助手與接班人。聖經說他是以色列軍隊的將領,在摩西上山領受神律法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可跟隨摩西到半山上。其他聖經也說明他一直是如影隨形地不離開摩西。他所受的基本訓練是與摩西一起生活,親身體驗領導神子民的甘苦,這種方式最能陶冶他,塑造他。這里的摩西並不能理解為白鬍子,但摩西之於約書亞,猶如白鬍子之於喬茲。喬茲很可能是白鬍子最信任最賴以依靠的得意門生,他教授給喬茲也是最多的。而喬茲對於白鬍子的忠誠與敬仰,也絕對是團中之最。注意一個細節,白鬍子要和紅發單獨談話時,喬茲提出了異議「老大,這樣可以嗎?」我想WT把這句話讓喬茲說出,就為了證明喬茲多麼在意白鬍子的安全。猜測,在白鬍子救ACE的戰役中,喬茲極有可能會替白鬍子擋下致命一擊而替白鬍子死去。
白鬍子海賊團四番隊隊長:薩奇.
日文名:サッチ 英文名:Sachi。作為四隊隊長,他的名字只是在ACE與黑鬍子對話中提起過,龍套角色,本人對他委瑣的相貌毫無愛可言,而且他已經掛了。我也不想去追究他的名字了。
四皇之二:紅發海賊團
紅發海賊團船長:"紅發"香克斯
日文名:赤のシャンクス 英文名:Shanks。首先我想說,香克斯並不是一個偉大的名字,既沒有一個偉大人物的原型,名字本身也沒有偉大的解釋。尾田曾經說過原本OP只是一部短片作品,是後來才繼續畫成連載的,在短片中出場的香克斯,WT並沒有找一個人物原型來塑造他。同時,香克斯又是OP中第一個出場的海賊,所以WT便給了他一個能夠代表海盜的最直觀的名字--shanks,即脛骨。我們知道海盜旗最基本的組成就是頭蓋和十子交叉的脛骨,甚至更簡單點,十子交叉的脛骨就能代表海盜。Shanks,真是一個簡約而不簡單的名字。' O0 {. u! B1 D$ @3 W% G2 I0 ?
另提一點,在早期的OP翻譯中,常把紅發香克斯翻譯成紅發傑克,傑克是毫無根據的翻譯,而之所以這樣翻,本人猜測,也是能給讀者留下海賊的第一印象吧,因為當時《加勒比海盜》正紅極一時,傑克就取自於《加》中的傑克船長,一提到傑克,自然而然的就聯想到海賊了。
( K- i3 \0 I: K- A! g n這個純虛構的人物,是WT推進劇情的重要一環,所以我們無法預測他的一切,那都是由漫畫的劇情決定的。
紅發海賊團副船長:本·貝克曼. }
日文名:ベン~ベックマン 英文名:Benn Beckman。香克斯的名字是在第一話出現的,而紅發團里幹部的名字卻是在後面出現的,WT會為他們量身起名。比起紅發來,他們的名字才更加有含義,更值得推敲。我記得漫畫曾經說過,貝克曼 是紅發海賊團上最聰明的人,一看他的名字,還真是不得了啊。Ben, Benjamin的昵稱,取自於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但人物原型不是本傑明,起個和Ben一樣的名字,是為了表現他的聰明才智。人物原型應該是Beckman,即貝克曼,德國畫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過兵役,擔任護理人員。畫家身份與他不靠邊,典故主要表明此人並不是以戰斗人員的身份加入海賊團,雖然在第一話中他輕松的收拾掉幾個小山賊,但戰斗能力並不稱得上出色。他在團里的職務,應當屬於發明家,船醫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