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中尉的女人電影
[迅雷下載www.2tu.cc]法國中尉的女人.BD1280高清中英雙字.rmvb
『貳』 求分享《法國中尉的女人(1981)》百度網盤資源,主演是梅麗爾·斯特里普
鏈接:
『叄』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劇情簡介
1979年,一個電影攝制組來到英國南部濱海小鎮萊姆,拍攝影片《法國中尉的女人》。
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一位愛好地質考察的年輕紳士查爾斯從倫敦來到萊姆鎮,探訪已與他訂婚的富商之女弗里曼。一天,查爾斯在和未婚妻外出散步之際,突然發現防波堤盡頭站著一個黑衣女人,痴痴地望著大海。查爾斯從未婚妻那裡得知這位女子名叫薩拉。
在片中扮演查爾斯和薩拉的演員分別是邁克和安娜,不知是否處於拍戲的需要,在拍攝之餘,他們過著情侶一般的生活。
薩拉出身貧寒,她受過教育,愛好繪畫,但她的社會地位不允許她施展她的藝術才華,也不允許她有愛和思考的自由。像她這種地位的女人,要麼嫁給農夫生兒育女,要麼流落大城市當妓女。薩拉抗拒命運的安排,愛過一個遭遇海難的法國中尉,但當她發現那個中尉不值得她愛時又毅然斷絕了與他的來往。她隻身來到萊姆鎮,孤傲沉默的她經常一個人獃獃地凝視著大海。然而,在這個封建保守的村鎮里,人們都以為她還在想念那個拋棄了她的風流法國佬,並因此輕蔑地稱她為「法國中尉的女人」。
教區牧師介紹薩拉到波坦尼夫人家擔任伴隨,夫人要求薩拉徹底忘掉那個法國中尉,並且不準再眺望大海。薩拉在夫人家感到更加壓抑和孤獨,她瞞著夫人,還是經常在海濱漫步,她一次又一次地與在海濱採集標本的查爾斯相遇。查爾斯對她的命運充滿同情。
查爾斯很快就要和弗里曼舉行婚禮了,但他已經痴迷於薩拉身上的那種非同一般的氣質,他決心要幫助薩拉擺脫目前的處境。他建議薩拉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小鎮,到倫敦去,但卻遭到薩拉的拒絕。對於薩拉的言行,查爾斯感到迷惑不解,但他已經陷入對薩拉的感情之中,不能自拔。他向格羅根醫生尋求幫助,格羅根認為薩拉患有「隱性憂鬱症」。
性格奇特的薩拉曾經對人世絕望,立意在孤獨中接受厄運的擺弄,在心靈自由中獲得安慰,但查爾斯的出現卻使她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當薩拉因故意藐視波坦尼夫人的教誨而遭辭退時,人們傳聞薩拉失蹤了,只有查爾斯收到薩拉的一張紙條,上面透露了薩拉的隱身之處。
查爾斯沒有聽從格羅根醫生把薩拉送往精神病院治療的建議,反而勸說薩拉前往埃克塞特,並讓他的律師送給她所需的生活費用。查爾斯乘車來到埃克塞特找薩拉,兩人情不自禁地墜入愛河。查爾斯吃驚地發現薩拉原來還是處女,她一直在默默地忍受著人們對她的污衊和誤解。薩拉真摯而奇特的感情使查爾斯很激動,他決心要好好珍惜這份情感。
查爾斯回到萊姆鎮,提出和弗里曼解除婚約。弗里曼的父親讓律師起草了一份侮辱人格的認罪書,要查爾斯在認罪書上簽名,作為解除婚約的條件,而這份東西隨時都會登報。查爾斯毅然在認罪書上簽了名,然後揚長而去。然而當查爾斯回來找薩拉時,她已經離開旅館不知去向了。
查爾斯花了三年時間尋找薩拉,終於收到他的律師發自溫德米爾的電報,得知薩拉已經在一個建築師家裡找到了家庭教師的工作,主人對她很友善,還鼓勵她自由地繪畫。查爾斯和薩拉終於重逢了,查爾斯責備她不該甩下他三年杳無音信,薩拉則請求查爾斯寬恕她的追求給他造成的痛苦。查爾斯終於原諒了薩拉,他們在燦爛的陽光下擁抱在一起。
電影快拍完了,邁克因要和安娜分手而感到痛苦,故設法讓妻子出面邀請攝制組人員吃飯。他乘此機會懇求安娜和他作一次嚴肅的談話,而安娜卻只說了一個字「溫德米爾」,這是影片最後一場外景的地名。
最後一個鏡頭拍完了,攝制組全體人員在花園里舉行聯歡會。邁克匆匆趕往安娜的化妝間,卻發現人去樓空,他只能獨自品嘗激情之後的孤獨。
『肆』 梅特里普主演的電影
梅里爾斯特里普?
977 《茱莉亞》 Julia Anne Marie
1978 《獵鹿人》 The Deer Hunter Linda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 — 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1979 《曼哈頓》 Manhattan Jill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及《克萊默夫婦》入圍
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及《克萊默夫婦》入圍'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及《克萊默夫婦》入圍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喬泰南的誘惑》 The Section of Joe Tynan Karen Traynor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同時亦因《曼哈頓》及《克萊默夫婦》入圍
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曼哈頓》及《克萊默夫婦》入圍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曼哈頓》及《克萊默夫婦》入圍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克萊默夫婦》入圍
《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 Joanna Kramer 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堪薩斯影評人獎最佳女配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及《曼哈頓》入圍
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及《曼哈頓》入圍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及《曼哈頓》入圍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喬泰南的誘惑》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81 《法國中尉的女人》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Sarah/Anna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2 《璧玉驚魂夜》 Still of the Night Brooke Reynolds
《蘇菲亞的抉擇》 Sophie's Choice Sophie Zawistowski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堪薩斯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與朱莉·安德魯斯(因《維克多/維多利亞》)同時獲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NYFCC Award
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83 《金絲楠木》 Silkwood Karen Silkwood 堪薩斯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1984 《墜入情網》 Falling in Love Molly Gilmore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國女演員
1985 《誰為我伴》/《誰可相依》 Plenty Susan Traherne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Karen Blixen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國女演員
堪薩斯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1986 《心火》/《情已逝》 Heartburn Rachel Samstat
1987 《紫苑草》 Ironweed Helen Archer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88 《暗夜哭聲》/《黑暗中的呼號》 A Cry in the Dark Lindy Chamberlain 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1989 《女人心海底針》/《呷醋妙女郎》 She-Devil Mary Fisher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歌舞或喜劇片女主角
1990 《邊緣明信片》/《邊緣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the Edge Suzanne Vale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歌舞或喜劇片女主角
1991 《陰陽界生死戀》 Defending Your Life Julia
1992 《飛越長生》/《飛越長生》 Death Becomes Her Madeline Ashton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歌舞或喜劇片女主角
1993 《金色豪門》/《金色豪門》 The House of the Spirits Clara del Valle Trueba
1994 《驚濤駭浪》/《狂野之河》 The River Wild Gail Hartman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1995 《廊橋遺夢》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Francesca Johnson 提名 — 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1996 《兇殺後》 Before and After Dr. Carolyn Ryan
《馬文的房間》 Marvin's Room Lee 提名 — Chlotrudis Awards最佳女配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1997 《不要傷害我的小孩》 "...First Do No Harm" Lori Reimulle
1998 《盧納莎之舞》 Dancing at Lughnasa Kate 'Kit' Mundy 提名 — 愛爾蘭電影電視獎 — 最佳女主角
《親情無價》/《最愛是誰》 One True Thing Kate Gulden 提名 —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提名 — 衛星獎最佳女演員 - 劇情類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1999 Chrysanthemum 解說員
《弦動我心》 Music of the Heart Roberta Guaspari 提名 — 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2001 《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lue Fairy (客串配音)
2002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Susan Orlean 芝加哥影評人獎最佳女配角
弗洛里達影評人獎最佳女配角
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東南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
提名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 —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 — 倫敦影評人獎最佳女演員
提名 — 在線影評人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 — 鳳凰城影評人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最佳集體表演
提名 — 金衛星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提名 — 演員工會獎最佳集體表演
《時時刻刻》 The Hours Clarissa Vaughan 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女演員 與茱莉安·摩爾及尼科爾·基德曼同時獲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
提名 — 拉斯維加斯影評人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 — 鳳凰城影評人獎最佳集體表演
提名 — 金衛星獎電影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集體表演
2004 《諜網迷魂》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Eleanor Shaw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Aunt Josephine
2005 《春心盪漾》 Prime Lisa Metzger, therapist
2006 《在晴朗的一天收檔》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Yolanda Johnson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穿普拉達的女王》入圍
提名 — 高譚電影獎最佳集體表演
"The Music of Regret" 婦女 (音樂片段)
《穿普拉達的女王》 The Devil Wears Prada Miranda Priestly, 主編 金球獎最佳歌舞或喜劇片女主角
倫敦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亦因《在晴朗的一天收檔》入圍
金衛星獎電影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美國廣播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芝加哥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在線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MTV電影獎最佳反派
《別惹螞蟻》 The Ant Bully Queen Ant (配音)
2007 《暗物質》
《夜戀》
《反恐疑雲》
《獅入羊口》
2008 《媽媽咪呀!》
《虐童疑雲》
2009 《朱莉與朱莉婭》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愛很復雜》
2010 《媽咪與我》
2011 《鐵娘子》
2012 《懷抱希望之春》 Great Hope Springs Kay Soames 提名-第70屆金球獎音樂及喜劇類電影最佳演出女主角
《北極熊心》 "To The Arctic 3D" 旁白
2013 《八月:奧色治郡》 "August: Osage County" Violet Weston 提名 —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第71屆金球獎最佳歌舞或喜劇片女主角
提名 — 第3屆澳洲電影學院獎國際類最佳女主角
提名 — 第18屆衛星獎電影類最佳女主角
2014 《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 "The Giver" 首席長老
"The Homesman" Altha Carter
《魔法黑森林》
『伍』 法國中尉的女人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90A4GO9Z3iDB_DwM4-nT2Q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由卡洛爾·賴茲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傑瑞米·艾恩斯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1年9月18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同名小說,講述安娜和邁克都是演員,兩人在同一部電影中飾演男女主角,二人戲里戲外發展出的愛情故事。
『陸』 <法國中尉的女人》電影觀後感 1400字
一千四百字……把我累死也寫不出來啊……你把下面這篇改改,估計能用……
法國中尉的女人:作者:(英)約翰·福爾斯。類型:言情哲理。本文作者:願咸與恆。這是我看過的印象最深的一本書了。原因,沒太看懂……
記得在書的背面梗概中寫著「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愛情故事」,的確,太費腦子了……好像提到愛情故事,一般會想到的詞語應該是諸如「催人淚下,凄美動人,感人至深」之類的,天底下還會有「發人深省」的愛情故事嗎?
另外,這本書和其他名著不同的是,它沒有序言,我看過的其它書都有。當時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沒有呢。不過還是很喜歡它的這種每一章前面的都有引言的格式。
一個三十二歲的貴族青年查爾斯(其實就是現在的富二代)是書中的主人公(實質上是一個超級大綠葉),雖然書名叫「法國中尉的女人」。當時心裡覺得挺失望的,看過的愛情故事的主角年紀一般都在二十歲左右,這男主角的年齡也太大了吧。不僅如此,查爾斯長得還很一般(也不是帥哥啊),性格也沒有什麼特點,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還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二十一歲的時候偷吃禁果,之後雖然懺悔了很久,但在以後漫長的歲月里,還是偶爾會逛逛窯子,發泄一下生理慾望),另外書中還寫到,查爾斯只要一跟女性有點肢體上的接觸,就往那方面想,然後再譴責自己。覺得這樣寫,真的是……太真實了點吧。
因為一開頭就是這樣,所以對男主角實在沒有什麼好感。雖然倒過來想想,如果查爾斯到了這個年紀還沒有碰過女人,倒是更讓人懷疑他是不是一個正常男人了(難道有心理或者生理問題),尤其是他還很有錢。
查爾斯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了,孤身一人。這樣也好,省得又上演富家子愛上灰姑娘,富家子的父母拚命阻撓的戲碼,都讓人看吐了。
看開頭的時候,以為這就是《簡·愛》加《苔絲》。
女主角就是「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她給人的印象太深了),第一章就寫她一個人孤獨地站在岸邊,眺望地平線……
遠處,從穿著上看很有錢的一男一女在看著她,議論她,男的問那個黑衣女子是誰,女的說她是一個犯過錯誤的女人(男女關系方面,被人誘騙失身)。
那個男的就是查爾斯,女的是他的未婚妻歐內斯蒂娜。
歐內斯蒂娜只有二十三歲而已,典型的老牛吃嫩草,真替她不值。一位標準的大家閨秀,長得比較好看,一位商人的女兒,文化水平不高,很天真單純。就是個子矮點(好像寫她和查爾斯接吻的時候查爾斯得低著頭,她得踮著腳,查爾斯也不高)。
然後就寫他倆談戀愛,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發生……
薩拉不慌不忙地出場。查爾斯是一個古生物學家,每到一個地方喜歡去收集當地的昆蟲標本,他用捕蟲網追逐一隻蝴蝶,追到一片沒有人的森林,發現一個女人藏在一個角落裡睡覺,他覺得她真是夠出格的,但也正是因此,她才在他心裡留下了烙印。
薩拉長得並不好看,也很一般,就是個子比較高,受過很好的教育,但家境貧寒,沒有親人。性格非常有特點,心理素質很好(站在海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表面上看很受氣,但其實比較地……有城府。
與此同時,查爾斯雖然有錢,但他父親並不是家中的長子,沒有能夠繼承世襲的爵位和庄園,然而,查爾斯的伯父偏偏一直沒結婚,所以查爾斯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他伯父的繼承人。
不過,他的伯父突然間結婚了,而他已經67歲了(晚節不保啊)。既然結婚,就有可能生子嗣,查爾斯就失去繼承權了。本來歐內斯蒂娜的父親還覺得高攀了一位貴族,結果此事一出,態度立刻有所怠慢(世態炎涼)。
薩拉對查爾斯訴說了自己當年與瓦格納的經歷,查爾斯原諒了她的不貞(反正查爾斯也不幹凈,不過比起《苔絲》中的安琪,查爾斯已經不錯了)。
隨便說一句,查爾斯看過那個時代很有名的一本「淫書」,叫《包法利夫人》(我也看過,覺得沒有什麼啊)。
查爾斯對她非常有興趣,他的朋友,一位心理醫生覺得薩拉是自虐狂(我也曾經覺得薩拉精神不太正常),查爾斯希望自己可以幫助這個不幸的女人。同情,總是容易發展成為愛情的。
查爾斯還有一位僕人薩姆,他和歐內斯蒂娜的女僕瑪麗有私情(和咱們農村鑽玉米地是一個意思),查爾斯曾經答應過他,等自己一結婚,就給薩姆一筆錢,讓他建立一個自己的小家,然而……
隨著和薩拉一步步地深入交往,查爾斯發現自己越來越渴望見到她(愛上薩拉了),可是他又要壓抑自己的感情,畢竟薩拉已經不清白了,畢竟他已經訂婚了,而且要他放棄自己的名譽地位,和這樣的一個女人結合,又缺乏勇氣。歐內斯蒂娜沒有任何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他們一開始的交往,查爾斯對歐內斯蒂娜只是覺得她是一個很適合結婚的對象,而不是對薩拉那樣愛著她。
他們的地下戀沒有任何人知道,除了薩姆之外。薩姆預感到查爾斯的婚約會出變故,一旦查爾斯和歐內斯蒂娜決裂,那麼他和瑪麗也沒戲了,所以,他只能出賣查爾斯了。
因為薩拉總是干一些不被常人理解的事情,所以最終被她的僱主掃地出門。第二天,查爾斯在一座廢棄的谷倉里找到了她(很可憐)。薩拉看到他,一番對話之後,撲上去就吻(真有激情)。盡管查爾斯內心深愛著她,但還是極其痛苦地把她推開,選擇了逃離,卻撞見了正在偷情的薩姆和瑪麗(真是尷尬)。平靜之後,查爾斯讓薩拉去愛塞特,他會替她安排好一切,因為小鎮的人想把薩拉送進精神病院。
薩拉走了,也把查爾斯的心帶走了。我總覺得查爾斯既然那麼愛她,干嗎當時不把她領回家呢?當然,在那樣一個封建的時代,他不可能這樣做。
因為愛著她,查爾斯很糾結,也不願意再去看歐內斯蒂娜了,而婚期也一天天臨近。
這個時候,查爾斯要去倫敦辦理一些財產上面的事。他就去倫敦了。和一幫有錢的富家子弟逛高級妓院。本來查爾斯就打算這次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找個女人上床。
但他還是離開了,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徘徊。因為那個時代暗娼很多,所以,一個妓女就主動上前搭訕,結果查爾斯就跟她走了(什麼人啊,心裡愛著薩拉還要跟別人女人發生關系)。
到了妓女家中,妓女有一個私生女。查爾斯問妓女,孩子的父親為什麼不跟她結婚呢,妓女搖搖頭,笑他太天真(是夠天真的,查爾斯幾歲了,我很懷疑他的心理年齡恐怕沒有三十二吧),妓女說,他帶她上床的時候已經付過錢了(冰冷的現實)。
然後就……其實查爾斯對她實在沒有什麼慾望,他只是為什麼的痛苦尋找一個發泄的渠道。最後他們還是什麼也沒有發生,因為在關鍵的時候他問了他一句你叫什麼名字,結果那個妓女回答,我叫薩拉。結果,查爾斯吐了……
第二天兩人分別的時候,查爾斯給了她很多錢,並衷心地謝謝她。因為她,查爾斯明白了自己有多麼忘不了那個謎一樣的女人。
薩拉到了愛塞特,在一個小旅館住下,寫了一封信,然後,吃飯,睡覺。
查爾斯看完那封信後就把它扔進了壁爐里,化為了灰燼。
查爾斯最終沒有去找薩拉。薩拉從此再有沒有出現在他的人生中。他和歐內斯蒂娜如期結婚,婚後生了六七個孩子。而查爾斯的伯父在婚後不僅生了兒子,而且還是雙胞胎。查爾斯後來從商,過著平淡乏味的生活。薩姆和瑪麗也如願在一起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失望極了。寫了這么長最後就是這么一個結局,有意思嗎,感覺前面的簡直都白看了,太平庸了,總覺得查爾斯還得跟薩拉有些糾葛。而且後面還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樣子。
這就是第一個結局。這本書有三個結局(很有創意,也是最大的亮點)。
查爾斯在收到薩拉的信以後,飯吃不下,覺睡不著。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她(餡得夠深的)。結果經過了一番內心的掙扎,還是坐上了去愛塞特的火車,第一個結局就是來自他在路上的幻想。
他讓旅館的老闆上樓把薩拉叫下來,但老闆說她的腳扭傷了,只能查爾斯上去見她。查爾斯隱隱約約有種不好的預感(要悲劇),因為當初薩拉和法國中尉就是在這種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的情況下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可是他已經來到了這里,就去見她吧。
一開始兩人還很客氣,但薩拉坐著的身影實在太美麗(比那位妓女對查爾斯的誘惑強過千百倍),很快查爾斯就控制不住了(慾火中燒),碰巧這個時候因為壁爐里飛出了火星,燒到了薩拉的身上,查爾斯就趕緊去當消防員去了,火很快就撲滅了,但兩人心裡的火卻越燒越旺了,對視了很久(其實也就幾秒鍾),然後就抱在一起了,糾纏了一會兒,查爾斯把她抱到了卧室,扔在了床上。然後自己跑到客廳里脫衣服(真三級,用得著寫這么細致嗎),值得注意的是,在查爾斯脫衣服的時候,薩拉給自己枕了個枕頭(我無語了……)。
我想他如果放手的話,他和薩拉這輩子也就沒戲了吧,可能正是想明白了這一點,他才會不顧一切。
完事以後,查爾斯覺得很幸福(真不要臉)。薩拉說自己配不上他,但他執意要解除婚約。於是就准備走,這件事不可以再拖。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了一件讓他覺得五雷轟頂的事情,薩拉從沒有和法國中尉發生過關系,查爾斯不理解她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覺得自己受了欺騙,而且薩拉根本就沒有扭傷腳,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圈套,他不能理解,薩拉簡直就是在對他進行道德綁架(得了便宜還賣乖)。薩拉把他轟走了。
之後,查爾斯去了教堂懺悔,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他還是決定和薩拉在一起,與歐內斯蒂娜解除婚約。不管薩拉有沒有出現,其實他從沒有真正愛過歐內斯蒂娜。更重要的是,他必須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不管是不是受了欺騙,畢竟他愛她。
然後他還給薩拉寫了一封信,就算是情書吧,裡面沒有什麼甜言蜜語(這本書里也沒有),大意就是說讓薩拉等著他,他要和她永遠在一起。只有一句話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就是查爾斯說自己忽然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二十二歲,而是三十二歲(也是,查爾斯的心理年齡給人感覺也就二十二歲)。讓薩姆去送,怎麼可能送得出去呢(當然,送出去也沒用)。
解約的理由不能是自己婚前出軌,只能說我配不上你(薩拉也是這么對他說的,典型的抄襲)。歐內斯蒂娜說我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可以改啊(可憐的孩子,整本書里只有她是最無辜的人,莫名其妙地,自己深愛崇拜的未婚夫就被別的女人搶走了),查爾斯很心痛,但為了另一個人,他不得不如此地傷害她。歐內斯蒂娜終於明白了,她問了一句她是誰(傻子也能猜出來有第三者啊),查爾斯只說,你不認識她(其實認識,一開頭就是她告訴他是誰的,但歐內斯蒂娜做夢也不會想到是她)。
薩姆向查爾斯提出辭職,並向查爾斯索要了一大筆錢(因為他知道他和薩拉的那些事情)。
歐內斯蒂娜的父親要查爾斯錢一份不平等條約,具體內容記不清楚了,反正很侮辱人。但是查爾斯沒有猶豫,簽完就走了(縱觀全書,查爾斯也就這個時候比較帥)。
可是,當他再回到愛塞特的時候,薩拉已經走了,不知去向。
從此,查爾斯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尋找,他登過啟事,但一直沒有消息。他去過那些妓女聚居的地方尋找(即便薩拉為生計當了妓女,他也絕不會嫌棄她),但只有失望,盡管在肉體上還是不檢點(很同情查爾斯,不過還是想批評一下),但在精神上卻始終只有一個人,他覺得自己此生不會再愛上其他人了。後來,他去了美國,一邊旅行,一邊漫無目的的尋找。在他開始流亡生活的第13個月,查爾斯的伯父終於還是有了一個兒子,查爾斯已經對這一切,沒有什麼觸動了(難道已經麻木了?好心痛)。
和當時的英國不同,美國已經很自由開放了。那裡的女子都很開朗活潑。查爾斯不禁幻想,如果有一天他找到薩拉,那麼他一定要帶她來美國生活(這個想法還比較成熟,如果兩人在一起之後還留在英國,那麼肯定會是這樣的結果,薩拉在路上走,旁邊的人說,看見沒有,這就是那個不要臉的狐狸精,先跟野男人睡過,後來又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勾引了別人的未婚夫……),看一看薩拉唱歌跳舞會是什麼樣子,他從來沒有看見她笑過……可是,這只是幻想,想著想著,查爾斯的心又痛了(我的心也痛了),只要能找到她,他不會再讓她受苦,睡在稻草堆上,不會再讓任何人鄙視她,只要能跟她在一起,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太痴情了,現在終於不討厭這個男主角了,不管他最終能不能和薩拉在一起,快點做個了結吧)。
因為成功地實行了自己的計劃,薩姆和瑪麗終於如願地幸福生活在一起,並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瑪麗無意間撞見一個女人。因為在心裡同情查爾斯的遭遇,所以……
查爾斯在美國突然收到他的律師的來信,讓他趕緊回去。
這是一封匿名信,因為查爾斯以前也收到過只寫一個地址的信,所以他以為這封信也是薩拉寫的(其實不是啊……),謹慎起見,他還作了一番調查,在得知了她還是單身以後,他去找她了,於是,真正的結局開始了。
那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的家裡,其中的幾幅裸體畫讓查爾斯不禁想到了薩拉,很吃醋(自己都沒有見過薩拉的裸體,怎麼別的男人可以呢),不過也有可能不是。當他再見到她的時候,他已經不敢相信她是她了。薩拉不僅活得更自信,也更年輕了。因為她蛻變得太華麗,以至於查爾斯都感到自卑了,他之前都以為薩拉一定會在某個火坑裡面受苦受難,自己是拯救她的英雄。
現在才發現,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查爾斯說,只要他愛她,那麼他所擁有的一切再犧牲千百次他也是心甘情願的(悲傷……)。自己只不過薩拉在孤獨無助的時候一個玩偶罷了,現在她不需要他了,就把他忘得乾乾凈凈了(查爾斯這么想的,不過我覺得這么說太重了些,雖然我也不能夠理解女主角,但總覺得她不是一個壞人)。
似乎這一幕,重現了當年他和歐內斯蒂娜解除婚約的一幕,也許這就是輪回。
薩拉追求的是自由,所以她說自己不可能成為任何人的妻子,薩拉說自己現在很幸福,不想改變。查爾斯氣壞了(如果一開始就註定沒有結果,那麼何苦要一次次的誘惑呢),他說,如果老天有眼,那麼總有一天,你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薩拉無言以對。
這是第二個結局和第三個結局的分叉點。
看到這里,我覺得兩人基本上是只能分手了。雖然對女主角實在沒有什麼好感,甚至覺得她人格上有些問題,盡管質疑可能他們在一起查爾斯也不會幸福,但還是衷心地希望他們兩個能在一起,否則,讓人對愛情實在都沒有信心了。付出了那麼多,到頭來還是失落。
查爾斯轉身要離開,他覺得自己真的很多餘。他只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唉~)。但是,薩拉從他後面跑過來,攔住了他(每次都是這樣,在他愛她的時候,她拒絕;在他想要放棄的時候,她又追求),說,我不能讓你帶這樣的想法走掉!查爾斯沖她擺擺手,讓她躲開,但她就是杵在那兒不肯走。查爾斯火了,此生中唯一一次,他想打薩拉,不過還是忍住了(估計還是捨不得吧)。薩拉說,有一個女人,她很想見查爾斯,她可以向查爾說明,自己沒有那麼可恨。他說,我憑什麼還要再聽你的?(憤恨),她說,她比世上任何人,甚至她自己都更了解自己,他說,我又不認識她,即便是女王來了我也懶得見。她說,她非常想見你,你要是不見她,你會後悔一輩子的(厲害!)。結果,查爾斯還是妥協了。
隨後,查爾斯被帶到了一間房子里,應該是兒童房,空無一人。又過了一會兒,一個女僕抱進來一個小女孩兒,放在屋子裡。小女孩大概有一歲多一點,長了一頭黑發(和薩拉的金發迥然不同)。
查爾斯不理解薩拉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反正閑著也沒事兒,就哄小孩唄(也許他心裡也想當父親了,畢竟也三十四了,要是當年沒有薩拉插一杠子,他和歐內斯蒂娜也應該有自己的孩子了吧)。
查爾斯一邊等待著,一邊猜想著,一個女人,還非常了解薩拉,又非常想見他,會是誰呢?不會是……那個人吧,那個人指的是當時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就是薩拉的僱主的妹妹,一個非常進步的女性。不過他還是想岔了。等了很久,還是沒有人來,查爾斯就問一個路過的女僕,結果那個女僕說,她已經在這兒了呀。
這下查爾斯更迷惑了。女孩有些煩了,查爾斯不知該怎麼辦,然後這個時候,孩子的母親進來了,查爾斯都沒用正眼看她。孩子的母親一邊哄孩子,一邊用一種做了虧心事的眼光偷看他。然後就是一段無言的沉默。查爾斯覺得自己怎麼又受到了奚落呢,然而這一次,他千里迢迢地從美國跑來受這次奚落,他心甘情願(怎麼回事,查爾斯怎麼這么賤呢)。
然後,很尷尬。查爾斯沒話找話,問她叫什麼名字,孩子的母親說,叫拉拉治,是那個畫家起的。見查爾斯沒反應(其實他都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她又說,難道你不喜歡這個名字嗎,我知道這個名字很奇怪(是挺奇怪的,看了那麼多外國的小說,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查爾斯忙說,喜歡,喜歡(他還能說些什麼呢)。
後來重新看的時候,覺得自己當時的智商怎麼那麼低呢,看到這兒都沒反應過來這個孩子的母親是誰。
當然查爾斯還是有很多疑惑,不知不覺眼淚就流下來了(五味雜陳)。他問,為什麼,如果我永遠都不……,孩子的母親打斷他說,不得不如此。
好不容易有句台詞,還寫得這么朦朧。後來才明白查爾斯想說的是「為什麼,如果我永遠都不來找你,你怎麼辦呢?」
之後,兩個人相擁而泣。查爾斯覺得他和薩拉之間什麼都沒有了,只有愛(嚇死我了)。他最後問了一句,我到底能不能弄懂你的謎呢,薩拉默默地搖頭(應該是不知道吧)。兩人抱起來沒完沒了,這時,拉拉治為了提醒他們倆,就用手裡的布娃娃打在她父親的臉頰上(總算挑明了,原來她父親就是查爾斯,因為房間里沒有別的男人,害得我都用上推理了,呵呵)。
雖然一夜情之後有孩子的情節有些不合常理,不過畢竟也還是有可能發生的(誰讓那時候沒有什麼避孕措施呢),不過我還是有一點疑問,查爾斯怎麼知道拉拉治就是他的孩子呢,薩拉可不是頭一次欺騙他了,雖然薩拉並不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其實她很自重),不過為生活所迫還是有可能背叛自己,這也是查爾斯所擔憂的地方。直到再看開頭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查爾斯也是黑頭發。而且個人認為以薩拉不走尋常路的性格,有了孩子她是一定會生的。
雖然第二個結局有些牽強,不過還是有很現實的意義:你們兩個人可以不為對方負責,但是逍遙快活之後,必須為這個無辜的生命負責。何況現實中有無數因為孩子而維系的婚姻,誰都希望有完美的愛情,但現實就是有很多無可奈何,苛求只能帶來傷痛,差不多就行了吧。
第三個結局,在查爾斯轉身離去之時,薩拉把一隻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是留戀,還是傷害呢)。查爾斯這個恨啊,只是一隻手而已,卻讓自己停下了腳步,恨自己為什麼這么愛她(痛苦死了)。當他轉身面對她的時候,薩拉的眼睛隱含著一絲笑意(為什麼,我也只能問為什麼了)。薩拉說自己不可能跟他結婚,但可以跟他保持曖昧的關系。但是查爾斯無法接受,他想要的只是一個妻子,又不是一個情人(以他的條件,想找情人的話還會愁找不到嗎)。他最終還是滿含憤恨地離開了她。
查爾斯走在河邊,思索著,也許薩拉的性格的確值得心理學家去研究,但作為他,實在已經厭倦了這種猜謎的游戲(恐怕不是游戲吧),他把她比作斯芬克斯(唉~誰讓你不是俄狄浦斯呢)。是回美國,還是去別的什麼地方,他不知道,只是一個人順著河邊走著,覺得自己三十四年來生活的一點意義也沒有,不過他還是對未來的生活有了一絲信心,盡管眼淚一次次的讓人不敢相信這種信心。生活終究要繼續。
作者說第三個結局更真實一些,我也這么認為,雖然心裡很希望大團圓,不過如果沒有第三個結局,這本書就不發人深省了。當然作者設置了三種結局,就是讓讀者有自己選擇的餘地,讀者希望是哪個結局,它就是哪個結局(我希望是第二種)。
盡管這裡面查爾斯從戲份上來說是真正的主人公,薩拉出現的並不多,但薩拉給人的印象實在太深,我對她有著太多的不解。如果愛,為什麼要殘忍的離開;如果不愛,為什麼又要一次次的追求,並獻身給他呢。也許她知道自己和查爾斯真的不合適,也許是為了要追求她的自由。在我的心裡她應該愛查爾斯,因為她曾經說過,和她在一起他不會幸福。因為他們兩個追求的始終不一樣,一個要生命的自由,一個要婚姻的幸福(為什麼不可以兼得呢)。
關於薩拉的性格實在是太過見仁見智,書里並沒有關於她的心理描寫,查爾斯的倒是很多。也許正像查爾斯最後想的那樣,她正像一個斯芬克斯。一個永遠讓人不解的謎。我始終不願相信,薩拉會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像查爾斯所說「你不僅毀了我的一生,還以此為樂」「不僅把匕首插進我的胸膛,還轉動它取樂」,這樣的結論,或許太過冷酷了一些,薩拉只是在以自己的一種方式活著,然而她的思想卻不能被自己最愛的人理解。她也很矛盾,喜歡孩子,又不願改變單身的現狀。追求愛情,又決絕地拒絕了查爾斯的求婚。只是,薩拉為何不願為查爾斯作一些改變呢,畢竟,他也算是為她付出了一個男人所能給的一切了。幸好,不論是何種結局,他從未後悔過。
如果以最惡意的思想去揣度薩拉的話,那她也夠可恨的。先是勾引,再是拋棄,明明知道查爾斯有多麼痛苦,還刻意逃避。但我卻不願意這樣去想。唯有她拒絕查爾斯,她所追求的自由才得以實現,她的個性才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就連作者都說,他很清楚男主角心裡想要什麼,但不知道女主角心裡想要什麼。
因為心裡不願接受第三個結局,所以我曾經有過一個想法:假如查爾斯出點什麼事情的話……是不是薩拉就願意和他在一塊了?原諒我把《簡·愛》的情節移花接木,果真如此的話那樣就太離奇了,也不因人深思了。
我倒是寧願相信,薩拉明白他們倆不適合在一起,所以只能裝出一幅冷酷的樣子,只有這樣,查爾斯才能死心,才能開始新的生活。
關於男主角,感覺上就是一個普通人,應該是我看過的所有書中感覺最真實的一個了。也曾懦弱,也曾自私。在反反復復的痛苦糾結中,最後還是找到了自己的勇氣,追求了自己以前永遠也不會去想像的愛情。不管他和薩拉能否最終在一起,他都已經把握了自己的命運,反抗了那個虛偽的時代,反抗了原本的「應該如何如何」。第三個結尾,他也變成了開篇的薩拉,不被人理解,一個「法國中尉的女人的男人」。
也許以後他會結婚,也許會單身。但不論如何,他會不再因薩拉而痛苦了嗎?
從某種程度上說,查爾斯是一個讀者的代言人。他對薩拉的疑惑,往往也是讀者心裡的疑惑。盡管他覺得自己比其它的所有人都理解她,但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
雖然薩拉塑造得更成功,但從真實的角度講,無疑查爾斯更出眾一些。一開始對這個人並無好感,後來想想才發現這才是作者優秀的地方,生活中又痴情、又有錢、又英俊、又有才的人,存在嗎?因為看了太多偶像式的男女主角,即便是在《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這樣的世界名著中,男主角也往往是無所不能。有魅力的人往往更吸引讀者,不過這也脫離了生活。男人的缺點,人性當中的陰暗面在查爾斯的身上表露無遺,可他終究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人。讓人有些反感,又同情,感覺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個人覺得書中最精彩的那段是教堂獨白那章,查爾斯的矛盾、痛苦、糾結、懦弱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這畢竟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可以選擇和歐內斯蒂娜結婚,但他沒有這樣做,所有的後果,自然也應該承受,包括那個悲劇的結局。生活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第一個幻想的結局,因為大多數人是沒有勇氣突破種種束縛的。從這個角度上說,不論結果如何,能夠做出選擇,這個決定本身都不會沒有意義。
從寫作技巧上說,這本書可是相當有創意了。看了那麼多書,有開放式結局,從沒有看過三個結局。而且其中作者總是經常出來,評論評論。更是在臨近結尾時「穿越」到了一百年前,與查爾斯同坐一列火車。
至於主題呢,我也思考了很久。這本書很像一本寓言,真實與虛構相互交錯。我想每個人都會從中找到不同的主題,無疑這是一本適合深入探討的書。也許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懈的追求,追求一個永遠都無法解開的謎。又或者生活就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哪怕你真心實意的付出,也不一定可以收獲回報(像查爾斯那樣)。不過,生活總是有希望的。因為它有無限種可能。
生活並不是鋼琴,除了黑白分明,灰色地帶之外,真正帶給人希望的,是那七色彩虹。
『柒』 急求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故事介紹!
故事發生在福爾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居住過的一個英國小鎮:萊姆·里基斯。時間是英國「維多利亞黃金時代」(指1850- 1875年)中的1867年。小說一開卷,讀者就會被濃烈的浪漫、神秘氣氛所吸引: 1867年3月的一個早晨,海邊古老的壁壘狂風呼嘯,查爾斯和他的未婚妻歐雷斯蒂娜正在這里散步。他們看見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女人在海岬的一頭孤獨地站著,眺望大海。風越刮越大,當他們走近這個黑衣女人時,發現她就是那個鎮上居民人人皆知的「法國中尉的女人」。人們說,她被一個法國中尉引誘失身,而當時的法國在極度清新寡慾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看來,是一個「誤入歧途的國家」。法國中尉回國後拋棄了她,而她幾乎每天到海邊來,就是等待法國中尉回到她的身邊。
這位黑衣女郎,她陰沉、帶有悲劇性的面孔雖無絕代佳麗的姿色,也無當時維多利亞女性應有的嫻靜、順從和羞澀,卻以其神秘、深沉、難以捉摸的與眾不同而另具魅力,世俗者唾棄她這樣的離經叛道者,但書中的查爾斯以及二十世紀的人們看待她的則是另外一種目光。
查爾斯時年三十二歲,是一個富家子弟,沒有職業,但是對古生物學和地質學頗有興趣,他受達爾文學說的影響很深,看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保守和虛偽。
黑衣女子薩拉是一個出生於貧苦雇農家庭的獨生女,她的祖先出身高貴,到她父親這一代才衰落下來。父親送女兒到寄宿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十八歲學成歸家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在她當家庭教師謀生期間,一艘法國輪船沉沒,倖存的法國中尉在懂法語的薩拉的照顧下康復,並與她海誓山盟,答應很快從法國返回接她;傳聞她與中尉發生了關系,但中尉並沒有履行諾言,而是拋棄了她。有關她的流言蜚語傳遍了萊姆鎮,她成為聲名狼藉的「法國中尉的女人」。
而查爾斯的未婚妻歐雷斯蒂娜是一個典型的維多利亞女性,一個富商的女兒。她年輕、漂亮、文雅。但是,她的價值觀和感情是膚淺的。查爾斯的叔父羅伯特決定和一個還在生育年齡的女人結婚,一旦他生下男孩,查爾斯就將喪失對叔父的財產和男爵爵位的繼承權。歐雷斯蒂娜對羅伯特的結婚決定反應強烈,與查爾斯成鮮明對比。蒂娜戴著時代的面紗,掩飾自己對肉慾的渴望,獨自一人在卧室里脫掉衣服欣賞自己的肉體美,期待著查爾斯的愛撫。她堅持每天寫的日記是為了將來的一天查爾斯逼著她拿出來給他看,所以,日記中也是戴著面紗的。與薩拉相比,她是一個可以一眼看透的單調女子——一個年輕、美麗,卻如一方清澈見底,擺動身軀數十下就可以游到盡頭的小池,薩拉則身世滄桑,如深不可測的大海,浩瀚無邊。
『捌』 求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劇情解析,沒看懂!
找田老師
『玖』 梅麗爾斯特里普到底在金球、奧斯卡上提過多少次名,又得過多少次獎
梅麗爾憑《穿Prada的女魔頭》獲得本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喜劇/音樂劇類)獎!!!!!!!!!這也是梅麗爾第6次獲得金球獎!!!!!!!!!!
奧斯卡共有14次提名
奧斯卡獲獎記錄:
2003 《改編劇本》(Adaptation)--最佳女配角提名
1998 《一件真實的事情》(One True Thing)--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5 《廊橋遺夢》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0 《寄自邊緣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the Edge)-- 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8 《黑暗中的吶喊》(A Cry in the Dark)--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7 《紫苑草》(Ironweed)--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5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3 《西爾克伍德》(Silkwood)--女主角提名
1982 《蘇菲的選擇》(Sophie's Choice)-- 最佳女主角提名並獲獎
1981 《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最佳女主角提名
1979 《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最佳女主角提名並獲獎
1978 《獵鹿人》(The Deer Hunter)--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3 《改編劇本》(Adaptation)--最佳女配角提名
金球獎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2003年第60屆 The Hours 《此時•此刻》
2000年第57屆 Music of the Heart 《弦動我心》
1999年第56屆 One True Thing 《親情無價》
1997年第54屆 Marvin's Room 《一切從心開始》
1996年第53屆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麥迪遜之橋》
1995年第52屆 The River Wild 《狂野之河》
1989年第46屆 A Cry in the Dark 《黑暗中的呼號》
1986年第43屆 Out of Africa 《非洲之旅》
1984年第41屆 Silkwood 《施活的遭遇》
1983年第40屆 Sophie's Choice 《蘇菲的選擇》 得獎
1982年第39屆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法國中尉的女人》 得獎
最佳女演員(喜劇/音樂類)
1993年第50屆 Death Becomes Her 《飛越長生》
1991年第48屆 Postcards from the Edge 《歲月星塵》
1990年第47屆 She-Devil 《呷醋妙女郎》
最佳女配角
2003年第60屆 Adaptation 《何必偏偏玩謝我》 得獎
1980年第37屆 Kramer vs. Kramer 《克拉瑪對克拉瑪》 得獎
1979年第36屆 TheDeer Hunter 《獵鹿者》
康城影展
最佳女演員
1989年第42屆 A Cry in the Dark 《黑暗中的呼號》
柏林國際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2003年第53屆 The Hours 《此時•此刻》
梅麗•史翠普與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茱莉安•摩亞(Julianne Moore) 共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