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凡達是什麼意思
《阿凡達》是一部電影,字詞的意思是印度教神祇以肉體形式出現時的化身。在這部電影中,這意味著人類未來的技術,可以將一名人類的智力注入遙控的生物身體當中。
1、「阿凡達」釋義
阿凡達可譯為「化身(Incarnation)」,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靈等超自然力量,通過某種方式,以人類或動物的形態,實體化出現在人類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獻中,神佛由其國土來到人間,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現,他的本體仍然在凈土、天堂或靈界,出現在人間的形象並非本體,而是本體的投射或變化。而且本體也可以有無限化身,比如藏傳佛教,同一時代的兩名上師可能是同一名菩薩的化身。
2、《阿凡達》電影概述
《阿凡達》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1)阿凡達是英文電影嗎擴展閱讀:
《阿凡達》創作過程——
《阿凡達》是一場發現自我的動作冒險之旅,其背景是擴張主義與生物多樣性的對抗。卡梅隆說他的靈感來自他「小時候讀的每一本科幻小說」,他借鑒了埃德加·賴斯·伯勒斯的約翰·卡特系列,並努力讓其風格煥然一新。卡梅隆承認《阿凡達》與《在上帝賜予的土地上遊玩》和《翡翠薩姆林》有著共同的主題,亦即自然和文明的沖突;這部電影還和《與狼共舞》有所聯系,後者描述了一名重傷的士兵被敵對陣營的文化所吸引。
在2007年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卡梅隆回答了「阿凡達」一詞的意義:「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體形式出現時的化身,並且象徵著未來」
納威人(潘多拉星當地的類人種族)相貌的靈感,來自卡梅隆的母親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場夢。在這場夢里,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藍膚女人。卡梅隆覺得這一畫面十分絕妙,於是在他的首部劇本(寫於1976年或1977年)中,他就加進了類似的生物,這在後來成為了納威人的原型。在談到選擇藍色作為膚色的特別原因時,卡梅隆說:「我就喜歡藍色,而且這與印度教的神祇有所聯系,我喜歡它的概念。」
B. 有哪些經典的英文電影名
1、 Avatar (2009)《阿凡達》
《阿凡達》是有史以來視覺上最唯美的電影之一。盡管一些人抱怨說,當他們第一次看到電影里的特效的時候很震驚,但是這部電影推動現代電影技術進入到了一個新紀元,開創了3D立體電影時代。影片講述了一個跨物種的愛情故事。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阿凡達是一部必看影片。
C. 電影阿凡達的英文名叫啥
電影阿凡達的英文名叫Avatar
這票房擺在這,不是托能托出來的,在我們這
我想買張票都買不到
《Avatar》推薦觀看地址:
http://www.m6688.com/my678/my67810722.html
D. 阿凡達是哪國的電影
《阿凡達》海報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
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類型: 動作 / 驚悚 / 科幻 / 冒險 片長:162 min 分級: USA:PG-13 對白語言: 英語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官方網站: Fox Japan [jp]
E. 阿凡達屬於什麼類電影
3D 科幻類型 《阿凡達》海報《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片有3D、平面膠片、IMAX膠片三種制式供觀眾選擇。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此外,由卡梅隆監制的全平台同名游戲《阿凡達(James Camerons Avatar: The Game)》於2009年12月1日推出,游戲類型為TPS(第三人稱科幻稱射擊動作游戲),支持3D顯示器。另外,還有一些《阿凡達》周邊產品及同名作品。 中文名:阿凡達/化身/異次元戰神/天神下凡外文名:Avatar出品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製片地區: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編劇:詹姆斯·卡梅隆製片人:詹姆斯·卡梅隆 喬恩·蘭道主演: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西格妮·韋弗類型:動作/驚悚/科幻/冒險片長:163分鍾上映時間:2010年1月4日 中國imdb編碼:tt0499549美國上映時間:2009年12月18日
F. 阿凡達是什麼意思
「阿凡達」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也是電影中男主角所控制的生物「阿凡達」。阿凡達是從納威人的DNF和人類的DNF相結合的。由於是納威人和人類的DNF結合所以取了這個名字「阿凡達」。(這個物種的名稱)阿凡達的英文原名為「Avatar」,詞根本源自梵文
G. 阿凡達 英文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
祝您生活愉快,望採納。
H. 有詳細的阿凡達的介紹嗎
阿凡達(英語:Avatar)是一部2009年12月上映的3-D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影片上映前,各大媒體遙傳製作成本高達3億,甚至5億美元,將一舉成為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但之後福斯表示,實際製作成本僅只2億3千7百萬美元,宣傳成本則是1億5千萬美元,外傳的數字純屬誇大的無稽之談。[2]。
劇情
[編輯] 名句
I see you=oe tse'a nga(納美語)
This is our land
[編輯] 角色
[編輯] 地球人
人類在潘多拉星建立了一個很小的基地,每個在這里的人都在為RDA公司工作。為了保護基地安全,RDA公司特別安排了一支僱傭軍,他們的裝備有戰機、機槍、機甲、頭盔、氧氣面罩等等。邁爾斯·誇奇上校是他們的指揮官。
RDA全名「資源開發管理總署」(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是人類在宇宙中最大的單一非政府組織,主要經營采礦、運輸、葯品、武器和通訊業務。它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股東,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類行政實體。
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飾 傑克·薩利下士(Jake Sully),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人。
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 飾 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Grace Augustine, Ph.D.),生物學家,潘多拉星球生態系統權威學者。
蜜雪兒·羅德里格茲(Michelle Rodriguez) 飾 朱迪·查肯(Trudy Chacon),潘多拉星球據點保安部隊成員,武裝航空器飛行員。
史帝芬·朗(Stephen Lang) 飾 邁爾斯·廓瑞奇上校(Miles Quaritch, COL),潘多拉星球據點保安部隊指揮官。
喬瓦尼·里比斯(Giovanni Ribisi) 飾 帕克·賽爾夫瑞吉(Parker Selfridge),RDA公司在潘多拉星球的業務負責人。
[編輯] 納威人(The Na'vi)
納威人是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他們是一種身高3米的高級智慧生物(文明尚處於約石器時代階段),通體藍色帶有花紋,除此以外,他們的體型、樣貌都幾乎和人類一樣。他們的脖子很長,可以轉向180度,他們的身體都很苗條,但並不瘦弱,肌肉恰到好處。他們的眼睛是人類的兩倍大,有點像貓眼,他們的嘴也很大,牙齒很白。他們還長有長長的尾巴,輕微的彎曲,很像豹子的尾巴。每個納威人身上的花紋都有兩種,一種類似斑馬條紋遍布全身,另一種如繁星點點沿著他們的神經和循環系統分布,能在黑暗處發出美麗的熒光。後者還能充當納威人交流的信號,依據不同的情緒改變發光顏色。納威人全身都沒有毛發,頭上長長的像頭發一樣的東西其實是他們露出體外的神經系統。
柔伊·莎坦娜(Zoe Saldana) 飾 奈蒂莉(Neytiri),奧馬地卡雅(Omaticaya)族靈媒和族長的女兒。
C. C. H. Pounder 飾 Mo'at,奧馬地卡雅族靈媒。
Wes Studi 飾 Eytucan,奧馬地卡雅族族長。
Laz Alonso 飾 Tsu'Tey,奧馬地卡雅族戰士,將會在Eytucan死後繼任族長,是Neytiri的未婚夫。
Peter Mensah 飾 Akwey,一個平原納威人部族的族長。
Tom Youyang 飾 Kesdy。
[編輯] 潘多拉星
潘多拉並不是一個行星,它其實是一個巨型氣體行星Polyphemis的衛星。
Polyphemis位於半人馬座的阿爾法星系,這個星系距離我們4.4光年,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阿爾法星系有3顆恆星,分別是阿爾法A、阿爾法B和阿爾法C,Polyphemis就繞著阿爾法A星運轉。Polyphemis的個頭是木星的兩倍,它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里的獨眼巨人,因為它上面也有一個風暴雲構成的大紅斑,就像一隻眼睛怒視著它的衛星潘多拉一樣。
潘多拉繞著Polyphemis運轉,它和地球差不多大,由於Polyphemis不止潘多拉一個衛星,所以在潘多拉上可以看到一次有兩個甚至三個月亮掛在天上的奇景。潘多拉的空氣充滿氨氣、甲烷、氯氣,人類不依賴設備在這里根本無法生存,然而就是這樣的環境卻孕育出了一群獨特的生物。
[編輯] 製作
[編輯] 拍攝前
[編輯] 主題和靈感
2009年12月23日卡梅隆在北京的試映會上說,片中的「哈里路亞山」創作靈感來自於中國的黃山,只是抬到了空中而已但有網友提出質疑,認為應該來自張家界「南天一柱」。[3][4]。
[編輯] 拍攝和特技
《阿凡達》的拍攝主要使用8台Sony HDC-F950數字電影攝像機及8部Sony CineAlta F23數字電影攝影機組成的3D拍攝系統,此3D攝影系統被命名為:Fusion Camera-3D System(此系統的第一版也被用於3D電影《地心游記》的拍攝),乃是卡梅隆研發的3D拍攝系統據稱卡梅隆花費1400萬美金研究該系統[5]。《阿凡達》的特技由工業光魔(Instrial Light & Magic,導演喬治·盧卡斯為了《星球大戰》的拍攝於1981年創立)、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卡梅隆自己的公司,承擔了《泰坦尼克號》等電影的特效製作)和維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指環王》三部曲、《金剛》都是該公司承擔特效製作)製作完成[6]。
[編輯] 音樂
《阿凡達》電影原聲將於2009年12月15日(全球發售日12月14日)同步發售實體CD和320k Mp3數字版。電影原聲由奧斯卡獎得主、金牌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作曲,原聲中收錄的主打片尾曲《I See You》由英國著名歌手裡歐娜·路易斯(Leona Lewis)獻唱,詹姆斯霍納和Simon Franglen擔任作曲和製作。他們在1997年共同創作了轟動全球的詹姆斯霍納主題曲《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7]
I. 啊凡達是什麼意思
阿凡達是這部電影英文名Avatar的音譯,阿凡達的意思是化身,在印度哲學中,最普遍被認為和眾神在地面上的肉體表現形式有關。在梵文中,化身一詞具有透過深思熟慮,並且由於特殊目的而從較高境界「下降」、「轉世」的涵義。通俗的說,就是天神降臨,或者說是天神附體。是毀滅之神濕婆凡身的化身。或者可以理解成神下降到人世用人的肉體施展神的力量,降世神通、天神下凡等詞比較接近這個單詞的含義。 給你找了這部電影的劇情簡介,希望對你可以有所幫助 http://www.xici.net/u18312201/d109308919.htm
J. 有沒有「阿凡達」的簡介中、英文版的都要!
阿凡達(英語:Avatar)是一部2009年12月上映的3-D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執導,主要演員有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柔伊·沙達納(Zoe Saldana)、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史帝芬·朗(Stephen Lang)、蜜雪兒·羅德里奎茲(Michelle Rodriguez)等;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發行。故事背景設定 地球在二十二世紀擁擠不堪,大部份人都在找出路,而不少太空探險都由一間名為RDA的公司一手包辦。RDA公司全名「資源開發總署」(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是人類在宇宙中最大的單一非政府組織,主要經營采礦、運輸、葯品、武器和通訊業務。它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股東,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類行政實體。人類成功做出跨星際太空旅行,到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位於半人馬座的南門二之後,在該星系中發現了一顆環境類似地球的衛星:潘多拉星,更在其上發現了一種珍貴的礦石難得素(Unobtainium)。RDA公司希望開采難得素,藉此來補充資源已耗盡的地球,但這衛星除了礦物外,還有一班叫納威人(Na'vi)的土著及危險的大型動物,大氣層更是充滿對人體有害的毒氣,人類需靠氧氣面罩才可以生存。RDA最初希望能說服納威人幫助他們采礦,但開始溝通不久,已被納威人驅逐出去。RDA公司最後在潘多拉星上建立了一個小基地,在這里的每個人都是為RDA公司工作,而為了保護基地安全,RDA公司亦特別安排了一支僱傭軍長期駐守這個地方。RDA公司的科學家認為,只有化身為納威人的樣子,才可以得到他們的信任,RDA公司唯有結合人類與納威人的基因,製造出由人類控制的納威人身體出來,他們叫這些化身為阿凡達(Avatar,原出自印度神話,意指化身轉世)。因為製造阿凡達的費用相當昂貴,所以只有科學家才有化身,而這些化身因是根據基因製造,所以不能轉換操控的人。主要情節 西元2154年,傑克·薩利(Jake Sully)下士本屬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戰爭中受傷後雙腿不能再用,唯有退役。他的同卵雙胞胎哥哥湯姆是科學家,剛剛完成去潘多拉星的准備,卻因意外死去,RDA公司不想浪費造價昂貴的阿凡達,只好叫傑克代替與他基因相同的兄弟到潘多拉星。薩利到了潘多拉星後,通過阿凡達能重新行走,極之雀躍,但在第一天跟隨科學家外出做研究時,和科學家失散,更陷入險境,最後被納威人奧馬地卡雅族(Omaticaya)族長的女兒奈蒂莉(Neytiri)所救。薩利利回到基地後,受僱傭軍的指揮官所託,試著融入當地納威人的生活以取得信任,好說服他們搬遷離開礦藏豐富的地方。但薩利與納威人相處下來後,不但愛上了納威人的生活方式,更與奈蒂莉墜入愛河。最後,他必須在人類和納威人之間作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