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百慕大的電影誰知道
海灘游擊隊。
㈡ 電影《可可西里》大概是說什麼的如題 謝謝了
可可西里》故事背景: 電影《可可西里》根據一下真實故事改編而來,故事發生地可可西里,位於中國版圖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帶。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著大約一百萬只珍貴的高原動物藏羚羊,不過隨著歐洲和美洲市場對莎圖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導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絨價格暴漲,中國境內的可可西里無人區爆發了對藏羚羊的血腥屠殺,各地盜獵分子紛紛湧入可可西里獵殺羚羊。短短幾年間,數百萬藏羚羊幾乎被殺戮殆盡,現在可可西里大約只殘存有不到兩萬只藏羚羊。 從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邊地區的藏族人和漢族人在隊長索南達傑的領導下,組成了一支名為野氂牛隊的巡山保護隊,志願進入可可西里進行反盜獵行動。在前後五年多的時間中,野氂牛隊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盜獵分子進行了無數次浴血奮戰,兩任隊長索南達傑和扎巴多傑先後犧牲 《可可西里》:一部關於掙扎、值得敬重的電影 「我為什麼會拍《可可西里》?因為這個題材充滿了力量。」一個簡短的意圖讓導演陸川用兩年半的時間艱難地完成了一部作品。而《可可西里》的最終面目也如陸川的回答一樣,簡短而樸素。 日前,記者有機會看到了《可可西里》的樣片,由於這部影片剛剛報名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所以劇組又把聲音重新混錄。在膠片拷貝尚未做出的情況下,記者只能看小銀幕的影像,但就是這樣的方寸之間,卻彷彿已經盛滿了人間世界的殘酷與震撼,透過美極了的藏歌,那種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生存中掙扎與焦慮一點一點地降臨心中。 真實得像紀錄片 《可可西里》講述的是可可西里巡山隊的命運,他們從誕生到被解散。但是陸川是從一個行走的路線上去展示他們的命運的,從他們八個人進山,到只有四個人活著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跟盜獵分子作戰,跟環境作戰,跟貧窮作戰…… 整部影片像一則新聞報道,以一個隨隊采訪的記者的角度,講述了這個故事。荒涼的無人區,屠殺藏羚羊的場景,殘酷的自然環境,兇殘的獵殺藏羚羊的殺手……關於屠殺和保護藏羚羊的情節,影片都像一部紀錄片一樣真實而不加修飾地記錄了下來。 陸川告訴記者,由於可可西里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所以他也想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演繹這個故事,在影片中見不到任何熟悉的面孔,80%的演員是非專業的,其中有許多人是從馬背和氂牛背上被「抓」下來的。 在艱苦的拍攝環境中,陸川在拍攝現場往往減鏡頭,完不成計劃,不能拍那麼細致,拍攝過程變成一場戲怎麼能最准確地用最少的鏡頭拍完,就是把它說明白了,夠用就行了。 從樣片效果來看,這樣做反而使得影片感覺很好,影片與我們所看到的任何類型的影片都有些不同,因為在這里沒有蓄意的煽情,沒有刻意的友情和愛情,演員們既不偶像,也不光鮮,個個很邋遢,衣著破舊,臉上都是皺紋和泥。但是它很簡潔,大氣。甚至陸川在剪完之後,覺得它是那種自己曾經覺得不屬於他的一種氣質,樸素的、自然的、天成的。這也是《可可西里》讓陸川悟到的最深刻的東西,電影是怎樣的:「我現在覺得我們是做內容的,不是著重於敘述的語言,你結結巴巴地說一個真理也許更好。」 一部值得敬重的電影 《可可西里》是導演陸川執導的第二部作品,看完影片,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值得人敬重的影片,對於娛樂片當道的電影市場,這種電影的出現對於觀眾來說是一個發現良心的過程。 陸川說,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坐著都會心口疼,而這些演員們卻能夠不惜命地奔跑,毫不猶豫地跳入零下十幾度的水中,是他們保證了影片的真實。高原反應和各種病痛折磨著每一個人。有人臨陣脫逃,有人畏縮不前。當然,更多的人一直承受和堅持著自己當初的選擇。 陸川說,這部戲能讓人心豐盈起來,從此生命變得不同。影片的結尾很悲壯,全片最後的字幕是「獻給我們特別的朋友葛路明」———就是那位在車禍中去世的哥倫比亞公司工作人員。 一部關於掙扎的影片 在影片放映前,陸川很擔心人們會把這部影片想像成一部環保題材的電影。「它是一個完整的寫人的故事,這是一種生存的掙扎和絕望,這兩種東西,對我來說感觸挺深的。我們是從劇本的第一部分開始,邊走邊拍。這種感覺很爽,對我來說是一次完整的生命體驗。現在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很成熟了,很多浮躁的、躍躍欲試、野心勃勃,拍完都沒了,就剩下一口氣了。」 的確,看完電影後,不會有人把它當成環保片,也不會是探險片,它是一部關於人的生存狀態的影片,僅此而已,卻宛若全部。
㈢ 可可西里 電影簡介及讀後感,快!!!
可可西里》講述的是可可西里巡山隊的命運,他們從誕生到被解散。但是陸川是從一個行走的路線上去展示他們的命運的,從他們八個人進山,到只有四個人活著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跟盜獵分子作戰,跟環境作戰,跟貧窮作戰……
整部影片像一則新聞報道,以一個隨隊采訪的記者的角度,講述了這個故事。荒涼的無人區,屠殺藏羚羊的場景,殘酷的自然環境,兇殘的獵殺藏羚羊的殺手……關於屠殺和保護藏羚羊的情節,影片都像一部紀錄片一樣真實而不加修飾地記錄了下來。
觀後感
綿延不絕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原,湛藍的天空,大自然用她獨到的眼光雕塑出了這座無與倫比的聖殿——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最美麗的青山,最美麗的少女。這個海拔近五千米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卻是藏羚羊的天堂。歷經千萬年的自然演變,它們與冰雪為伴,嚴寒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被稱為「羊絨之王」的藏羚羊羊絨卻吸引了那些惟利是圖的偷獵者的目光,從此子彈和鮮血劃破了這里的寧靜,給藏羚羊帶來了滅頂之災。
《可可西里》即向我們講述了日泰和他的巡山隊為了保護藏羚羊與偷獵者的激戰。鏡頭一次次向我們展現了藏羚羊屍橫遍野的慘烈,巡山隊員被困於風雪之中束手無措的無奈……
看後,感觸頗多!為何總要用鮮血和生命,才能換來人與自然的和諧呢?日泰為了保護藏羚羊,追捕偷獵者,不知流了多少血與淚,最終卻死在偷獵者的槍下;劉棟為了援救同伴,卻慢慢地被流沙吞噬。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700米,巡山隊面臨著大自然對生命的威脅:高原反應肺水腫能使一個壯實的小夥子倒下,惡劣的氣候會讓拋錨的車里的人接受大自然對生命的挑戰。
保護法律的人卻不得不觸犯法律,多麼可悲啊!因為日泰他們是沒有編制的巡山隊,一切費用由自己出。日泰等人因缺乏資金,隊員有經常受傷,日常供給都需要錢,他們收繳來的羊皮除大部分上繳外,不得不賣掉剩餘的部分已作為經費。試想,如果有完善的制度,由政府出資出力,他們就不會有這么悲慘。人手不夠,只有讓一個人獨自守山三年,當他看見來送供給的兄弟時,他是多麼的高興,而當他看者遠行的汽車消失在眼前時,揮動的雙手又包含著多少的無奈。他們憑著滿腔的熱情,明知現實的殘酷,離開自己的親人,甚至不惜獻出生命,只為心中一個堅定的信念:正義最終戰勝邪惡。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導演用獨特的視角,將壯麗的景色與慘烈的屍橫遍野做對比:人是渺小的,當站在蒼茫的雪山之中,蔚藍的天空之下,只有那麼小小的一個影子,不經意間即被吞噬於蒼茫之中;但人又是偉大的,他用生命換回了大自然的和諧。除了可可西里的自然風景,朴實而堅毅的巡山隊員,它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發人深省的沉思。
㈣ 電影《可可西里》大概是說什麼的
尕玉(張磊 飾)本來是個警察,為了調查藏羚羊獵殺狀況,他假扮記者身份,隨考察團來到可可西里——那裡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含氧量極低。就在這個人類生存的「禁區」,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貪婪以及人類與環境的狂暴沖突。
首先是藏羚羊保護站的巡山隊員被盜獵人槍殺,接下來他們見到了悲慘的一幕:盜獵者逃走,只留下眾多隻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隊員在惡劣的環境中追捕兇手,最終只奪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另一方面還要與兇殘的盜獵者周旋,巡山隊員和尕玉面臨著生死考驗。
(4)有關環保的英文電影劇本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日泰
日泰是可可西里巡山隊的隊長,他帶領一幫人以堅定的毅力戰斗在可可西里的生命禁區,他有著堅毅不屈的強大內心,即便面對寡不敵眾的局面,依舊神色自若地與不法分子作斗爭。盜獵販子許諾給巡山隊汽車和房子,也遭到日泰的堅決回絕。最後巡山隊長日泰被一群盜獵者殘忍的殺害。
2、尕玉
本來是個警察,為了調查藏羚羊獵殺狀況,他假扮記者身份,隨考察團來到可可西里,那裡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含氧量極低。就在這個人類生存的「禁區」,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貪婪以及人類與環境的狂暴沖突。
3、劉棟
可可西里巡山隊的隊員。在追捕盜獵販子的過程中,日泰命令劉棟帶著傷者下山找醫生。劉棟把傷者送到衛生所後就去找自己的女友借錢,女友哭著離開了他,卻給他留下了一疊錢。劉棟用這些錢買了些補給物資就獨自一人進山了,半路上車輪陷進了沙坑,在搬東西的時候劉棟不幸踩到一處流沙,短短幾分鍾就被流沙吞噬了。
㈤ 電影<可可西里>劇情梗概
劇情簡介 · · · · · ·
《可可西里》是2004年陸川的最新電影,一部關於生命與信仰的電影,也可能是2004年最值得尊敬的中國電影。
到了可可西里,才能體會到什麼是冷酷仙境,到了可可西里,就到了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稱為「人類生存的禁區」。就在這里,志願保護藏冷羚羊的巡山隊員們與失去人性的盜獵者,與險惡的生存環境作著艱苦的斗爭。片中8個人、3輛車開入死亡無人區,只有兩三個人活下來。在途中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然後隊員不斷地失散,不斷地死去,這是一次痛苦的歷險,一次悲壯的行程。
㈥ BBC有哪些好看的紀錄片
BBC好看的紀錄片:
1、《帝企鵝寶寶的生命輪回之旅》:帝企鵝的生命輪回之旅,震撼,不失溫暖:最嚴酷的寒冷,最危急的生存環境,最冷酷的骨肉分離。這是小企鵝的獨立生存之旅,也是大自然的偉大與神秘,令人唏噓。作為一個小小的企鵝要忍受零下60攝氏度的氣溫和可怕的暴風雪,而它的父母就輪流步行50英里的冰海里捕捉食物來保持他們的幼崽。它早期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為了生存而奮斗的,而這正是當它越來越自信並學會靠自己的雙腳站立時,它的生活被父母離開的到來顛倒了過來。
2、《藝術的力量》:八集BBC年度巨獻紀錄片《藝術的力量》,將為您詳細講述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高、畢加索以及羅斯科八位藝術家的生平,重現這八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八位藝術大師擁有自成一派的創作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本片將全面剖析藝術大師們孕育和誕生藝術品時扣人心弦的故事。
3、《美麗中國》:從燈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從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到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從長年積雪的高海撥山區到一望無際的平原;從浩瀚大地到碧海藍天。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種特質的地貌,哺育著各族兒女,也孕育著各類珍奇野獸,奇花異草。這次,通過鏡頭,我們去探訪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美麗奇景。
4、《消失的古文明》:古代部分最偉大的奇跡依舊埋藏在世人的腳底,沒有被發現與探索。傳奇的地方在幾千年前消失。本節目以紀錄片的手法,調查考古與歷史線索的蛛絲馬跡,將古代偉大的失落城市公諸於世。人類文明早起,被世人所知的三大古國統治者中東、歐洲和非洲地區。它們是古埃及、古亞述和巴比倫。
5、《生命的奇跡》:由BBC主導製作的一部紀錄片。講述了生命的起源,發展,延續。並且會由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教授探詢自然定律是如何創造了宇宙中最復雜多樣的現象:生命。演化作為自然界的普適律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粒子物理學家Prof. Brian Cox 道來卻別有一番趣味。他隨時隨地都可以用最簡單的實驗來揭示自然中的物理法則對生命的約束,不疾不徐的解說間或一點小羞澀,配上BBC 一貫大氣卻不失精緻的畫面讓這片看起來還真治癒啊。
㈦ 環保公益微電影劇本徵集,誰會寫劇本
微劇本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編劇:林閩
故事梗概:
蘇羽是一個11歲的四年級學生。父親是私營老闆。母親是一家公司普通行政人員。家裡有兩部汽車。蘇羽上學通常是父親或者母親開車送,返學則都是母親接。自從1月29日,中國出現大面積霧霾天氣之後,蘇羽就決心勸說父母放棄汽車而改乘公交車,為此,他和父親鬧了好幾天的變扭,父親一開始極力反對,但父母最後還是採納了蘇羽的建議,把家裡的出行由兩輛車改成了一輛車。
人物
蘇羽:小學生12歲
蘇勝利:蘇羽的爸爸42歲
韋燕:蘇羽媽媽34歲
薑蓉:蘇羽同桌12歲
班主任老師:女35歲
1、日 家
蘇羽在他的房間寫作業,書桌靠窗。寫作業間隙,他抬起頭,望了一眼窗外。窗外的天空是灰色的,黯淡得連對面的樓房都只能看見一個模糊輪廓。
蘇羽眉毛皺了起來,臉上現出思索的神情。
畫外音(電視新聞播音):北京從1月11日起,連續四天空氣達到重污染級別,使得患呼吸道疾病者增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兒童醫院護士介紹,每天都有超過800個孩子來接受霧化治療,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2日更是達到900人。
畫面:戴上口罩鍛煉的老人們。
小患者在北京兒童醫院接受針對呼吸道疾病的霧化治療。
2、日 外
字幕:1月29日
畫面:清晨的城市,因為霧霾天氣,視線內的一切景物,高樓、馬路、車流、人群,都模糊不清。
3、日 家
蘇羽背上書包,套上圍脖,正准備開門。
媽媽拉了他一下。
蘇羽轉身。
媽媽遞給蘇羽一個小口罩:戴上這個。
蘇羽:我不想戴,
媽媽:你不戴,空氣中的小顆粒會被你吸進肺里的。
蘇羽:口罩也會讓我呼吸困難。
媽媽:呼吸困難比吸進顆粒強。來,戴上。
蘇羽:不戴。
媽媽取下包,穿上外套:這孩子。老蘇,管管你兒子。
畫外音(爸爸的聲音從衛生間里傳出來):寶貝兒子,聽媽媽的話,戴上口罩,爸爸下班回家給你買變形金剛。
蘇羽:真的?
爸爸:真的。
蘇羽:那你給我買遙控賽車吧,紅色的。
爸爸從衛生間了走到門口,手裡拿著毛巾:好,遙控賽車,紅色的。爸爸點了點蘇羽的鼻子:必須戴上口罩,如果媽媽回來告訴我說你 在半路摘了,可就不會有賽車嘍,明白沒有?
蘇羽:明白!
蘇羽擺手跟爸爸再見。
4、日 外 門洞出口
蘇羽跟媽媽一起走出門洞,臉上戴著印有卡通人物圖案的口罩,他們朝小區車庫方向走去。
5、日 車庫
媽媽拉開車門,蘇羽熟練地拉開後座車門,小身子一拱,進了車。
6、日 馬路上
北京現代,三廂,淡金色車身。
車子在馬路上賓士。
鏡頭里是霧霾天氣中的馬路、高樓、車流、行人、高架、廣告牌等景物。
車內隱約看清是蘇羽和媽媽。
畫外音:
蘇羽:媽媽,為什麼天色這樣暗。
媽媽:這就是電視里說的霧霾,這種天氣對人體有害,所以必須戴口罩。
蘇羽:為什麼?
媽媽:因為霧霾是霧中懸浮著大量的煙、灰塵等微粒,這些微小顆粒能夠被人吸入肺里的,而吸入人的肺部以後,就會引起肺炎、咽喉炎、氣管炎、心臟衰落等疾病。
蘇羽:這些小顆粒哪兒來的?
媽媽:從污染了的空氣里來的。
7、日 教室內
講台上老師正在講課。
蘇羽在出神。
畫外音:
蘇羽:媽媽,這些小顆粒是不是從工廠煙囪排放的煙霧里出來的嗎?
媽媽:除了工廠的煙囪,還包括燃煤污染、機動車排放、工業揚塵等,因為這些污染源排放量過大,就造成了這樣的天氣狀況。
蘇羽:機動車排放?我們家的車也算嗎?
媽媽:當然算,它也是機動車啊。
畫外音:同坐薑蓉的咳嗽聲。
蘇羽不再出神了,他看了看薑蓉。
老師拋開書本,也望了一眼薑蓉,然後視線停留在教室外面的天空,片刻,她收回視線:同學們,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下面還有一點時間,我們討論天氣。
底下有同學接著老師的話:老師,我知道,你是想說我們北京的天氣。
老師:是的。這位同學猜的很對。我們就是要說說北京的霧霾。
大家想一想,有誰知道,什麼是霧霾天氣?霧霾天氣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危害有哪些?
蘇羽舉起了手。
老師:蘇羽,你跟同學們講講。
蘇羽從座位上站起。
8、日 汽車內
蘇羽:媽媽。
媽媽:嗯。
蘇羽:我今天回答老師關於霧霾天氣的問題了。
媽媽:是嗎?表現怎麼樣?
蘇羽:老師說我的回答完全正確。
媽媽:你今天早上不是還似懂非懂的嗎?
蘇羽:可是你跟我一說,我再一思考,再結合平常的環境課一歸納,就知道霧霾天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啊!
媽媽:嗯,我們家小羽還真聰明吶!
蘇羽:那當然嘍!
9、晚 內 家 客廳
蘇羽家三人剛剛吃完飯。
媽媽幫助阿姨收拾餐桌。
蘇羽拿出了爸爸下班買回來的遙控汽車在玩。
爸爸坐在酡色皮質大沙發上的中央,看著蘇羽擺弄遙控汽車:蘇羽。
蘇羽:嗯。
爸爸:今天學校學新課沒有?
蘇羽一邊玩遙控汽車一邊回答爸爸:沒有。
爸爸:你表現怎麼樣?
蘇羽:我今天表現超好,老師表揚我了。
爸爸:表揚你什麼了?
蘇羽:我今天跟同學們講關於霧霾天氣的問題了,老師說我關心時事,對課外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很透徹。
爸爸:我以為什麼呢?霧霾有什麼值得說的。明天起大風,大風一吹,天不又是藍的了。
蘇羽:我們老師今天還向我們發出倡議了,說希望我們每個人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從自我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提倡綠色出行,號召有汽車的家庭,減少汽車出行率,如果方便的話,可以考慮乘公交或自行車。
爸爸:這個倡議擺明空話一句,現在城市這樣大,沒有汽車,豈不是寸步難行。
蘇羽:我決定從明天起,不坐你們的車了。
爸爸:為什麼不坐我們的車?
蘇羽:我坐公交上學。
爸爸:胡鬧,那你媽媽得早起好幾個小時侍候你。
蘇羽: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地球只有一個,你們也有責任為保護地球不開車,減少廢氣排放。
畫外音(電視新聞播音):據環保部遙感衛星監測:1月29日我國全國范圍內有13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被霧霾籠罩,空氣質量嚴重污染。
蘇羽:爸爸,媽媽,你們聽見了吧。
爸爸:光靠我們一個兩個有什麼用?
電視畫面:據專家分析報告,我國今年從1月7日起,中東部大部地區就出現持續霧霾天氣,大部地區霧霾日數都在3天以上。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保定等城市污染嚴重,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續時間達6天。其中,北京於1月13日10時35分發布了霾橙色預警信號,這是北京市在連續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後所發布的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本次污染過程具有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濃度水平高三個顯著的特點,屬於近年來比較罕見。他根據分析表示,華北低溫導致採暖排放等污染物排放大、擴散條件不利以及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貢獻疊加,是造成此次重污染的原因。
10、日(早晨) 內 家
蘇羽:我要乘公交。
爸爸嚴厲的表情:不行,坐媽媽的車。
媽媽:跟爸爸說再見。
蘇羽:扭頭,倔強的抿著嘴,不和爸爸說再見就拉開了門。媽媽只得跟著出門。
11 日 車內
媽媽:小羽這樣對爸爸不好。
蘇羽:爸爸不是好公民。
媽媽:為什麼這樣評價爸爸。
蘇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他為什麼不讓我坐公交。
媽媽:爸爸是擔心你,你也沒坐過,不熟悉路線,再說,乘公交,路上時間也的確長了一點,怕到學校遲到。
蘇羽:那我們家也可以只用一輛車啊。
媽媽:那怎麼行,你爸爸工作很多,開車是為了方便。
蘇羽:媽媽,電視新聞這幾天都在報道霧霾天氣,專家說現在中國環境污染已經很嚴重了。
媽媽:蘇羽憂國憂民,是個好孩子,但減掉一輛車,我們也存在困難怎麼辦?
蘇羽不說話,撅著嘴,不高興的樣子。
媽媽看了一眼蘇羽:這樣,回頭我們再和爸爸商量商量,看減掉一輛車是否可行,
蘇羽:嗯。
媽媽伸手在蘇羽頭發上摸了摸:好了,別再嘟囔個嘴巴了。
12、晚 卧室
蘇羽已經睡著,窗外霓虹燈把床頭的窗簾映紅了一塊。
13、晚 卧室
韋燕:蘇羽這兩天都和你鬧別扭,我看還是順著孩子一點,我們開一輛車吧。
蘇勝利:你怎麼也像個孩子,一輛車,可能嗎?事情多得做不完,到時沒車你怎麼去接他,我哪能每天准點下班去接你們娘倆?
14、日(早晨) 內 家
媽媽:跟爸爸說再見。
蘇羽:扭頭,倔強的抿著嘴,不和爸爸說再見。媽媽只得跟著出門。
15、晚 家 餐桌上
爸爸主動和蘇羽說話:寶貝,你看,今天有你最喜歡的基圍蝦,多吃點。
蘇羽耷拉著眼睛,不看爸爸,也不搭理爸爸,埋頭吃青菜,吃糖醋排骨,吃木耳炒雞蛋,就是不吃爸爸說的基圍蝦。
爸爸無奈的眼神。
16、日 內 家
媽媽:跟爸爸說再見。
蘇羽背上書包,倔強的抿著嘴,把手在身後晃了一下。
媽媽跟著出門。
爸爸在身後搖頭。
17、晚 卧室
韋燕:還是開一輛車吧,這樣他整天跟你擰巴著。
蘇勝利:行了,明天開我那一輛車吧,我送你們,誰讓他是我的小祖宗呢!我認輸!
韋燕:那樣你明天就得和我們一同出門了。
蘇勝利:有什麼辦法呢?我什麼時候輕松過?
韋燕感激的注視著蘇勝利:不行我辭職回家算了,咱們家也不缺我那點工資。
蘇勝利:這事。。。。。。
卧室燈光暗掉。
18、日 小區大門口
一輛銀色大尼桑穩穩地開出小區大門,隱約可見蘇羽在車內後排座位上的身影 。車前座位上是蘇勝利和韋燕。
19、日 外 學校門口
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組織下,在街頭做環境保護宣傳。蘇羽在其中。身後學校鐵柵欄上,拉著一條長橫幅,上面有八個大字: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接孩子散學的家長、行人及圍觀的人,一大群,人群中的家長,注視孩子們的眼睛裡,透著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