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08年奧斯卡獲獎最多的電影是哪一部,堪稱奇跡
2008年奧斯卡獲獎最多的電影是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它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這四個重要的獎項。
《老無所依》這部片子主要講述了獵人摩斯無意間發現了一具中彈的屍體,而屍體旁邊還有大量的現金和海洛因,獵人選擇了拿走錢,改善家人的生活,沒想到這一選擇,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從此他就一直受到追殺,而想要保護他的警長也捲入此事中,事情不受控制地往糟糕的一方面發展了。
它的導演科恩兄弟倆,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組合,兩人有眾多的代表作,像處女作《血迷宮》就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後來的《巴頓·芬克》、《缺席的人》、《嚴肅的男人》、《大地驚雷》、《醉鄉民謠》等等,這些影片使科恩兄弟成為了各大電影節上的常客,斬獲了無數的著名獎項。
此次獲獎也並不意外,畢竟他們倆的作品從來沒有叫人失望過,而且這屆的奧斯卡的作品確實也弱了一些。
㈡ 獲得奧斯卡獎項最多的人是誰
獲獎最多的人是:獲奧斯卡獎最多的個人:華特·迪士尼、個人獲獎共26次,包括12個卡通獎和長、短記錄片和4個榮譽獎等多個獎項。
以下是詳細資料
榮獲11項奧斯卡獎的有:《賓虛》、《泰坦尼克號》和《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獲10項獎的有《西區故事》;獲9項獎的有《琪琪》、《末代皇帝》、《英國病人》;獲8項獎的有:《亂世佳人》、《亂世忠魂》、《碼頭風雲》、《窈窕淑女》、《歌廳》、《聖雄甘地》、《莫扎特傳》。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演員:凱瑟琳·赫本。1934年、1967年、1968年和1981年先後4度獲獎,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
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男演員是傑克·尼科爾森,獲11次提名;最多的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14次。
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多者:約翰·福特獲獎4次,分別為1935年、1940年、1941年和1952年。
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導演:威廉·惠勒,獲12次提名;比利·懷爾德獲8次提名。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男性:華特·迪士尼、個人獲獎共26次,包括12個卡通獎和長、短記錄片和榮譽獎等多個獎項;女性:伊迪斯·黑德,於1949年、1950年(兩個)、1951年、1953年、1954年、1960年和1973年獲得最佳服裝設計獎。
提名最佳影片最多的是14次的ALL ABOUT EVE(彗星美人)和TITANIC(泰坦尼克號),13次的有: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 , FROM HERE TO ETERNITY(亂世忠魂), MARY POPPINS(歡樂滿人間),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靈欲春宵), FORREST GUMP(阿甘正傳), SHAKESPEARE IN LOVE(莎翁情史), LORD OF THE RINGS: FELLOWSHIP OF THE RINGS(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和 CHICAGO(芝加哥)。THE TURNING POINT(轉折點)和THE COLOR PURPLE(紫色)都獲得了11項提名,但最終並未得獎。
獲得表演獎最多的影片:三項的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慾望號街車)和NETWORK(電視台風雲)。
《歌廳》獲得8項奧斯卡,卻沒有得到最佳影片,其次是6項的A PLACE IN THE SUN(郎心如鐵)和《星球大戰》。
獲最佳男主角最多共7人,都是兩次,分別是:Marlon Brando(馬龍·白蘭度), Gary Cooper(加里·庫柏), Tom Hanks(湯姆·漢克斯), Dustin Hoffman(達斯汀·霍夫曼), Fredric March(弗雷德里克·馬奇), Jack Nicholson(傑克·尼科爾森)和Spencer Tracy(斯賓塞·屈塞).
Cedric Gibbons共獲得了11次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個人:華特·迪士尼、個人獲獎共26次,包括12個卡通獎和長、短記錄片和4個榮譽獎等多個獎項。
獲獎最多的製片人Sam Spiegel, Irving Thalberg, Darryl F. Zanuck和Saul Zaentz(索爾·扎恩茲)分別是三項。
最佳攝影獎之最:Leon Shamroy 和Joseph Ruttenberg分別獲得四次。
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最多的是Ralph Dawson, Michael Kahn和Daniel Mandell,各三次。
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影片是1969年的《午夜牛郎》。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1973年6歲的Tatum O'Neal憑借PAPER MOON(紙月亮)中的表演榮獲最佳女配角獎。
獲奧斯卡最佳劇本最多的人是:Charles Brackett, Paddy Chayefsky, Francis Ford Coppola(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和 Billy Wilder(比利·懷爾德),各獲得三次。
Edith Head(伊迪斯·黑德)共獲得了8次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多者:約翰·福特獲獎4次,其次是William Wyler(威廉·惠勒) 和Frank Capra(弗蘭克·卡普拉)的三項。
獲最佳男配角最多的是:Walter Brennan(沃爾特·布倫南) ,三次獲獎。
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無聲電影是1927年的WINGS(翼)。
提名最佳外語片最多的國家是法國,共34次。
獲最佳女主角最多的是:Katharine Hepburn(凱瑟琳·赫本),1934年、1967年、1968年和1981年先後4度獲獎。
奧斯卡最佳配樂,Alfred Newman獲得了9次。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男演員:Walter Brennan(阿爾弗雷德·紐曼) ,3個男配角和 Jack Nicholson(傑克·尼科爾森)的2個男主角1個男配角。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最多的國家是義大利,共13次。
獲最佳女配角最多的是Dianne Wiest(黛安娜·維斯特) 和Shelley Winters(謝利·溫特斯) ,分別是兩次。
獲提名最多的個人是Walt Disney(華特·迪士尼),共59次。
獲表演獎提名最多的影片有MRS. MINIVER(忠勇之家) (1942), ALL ABOUT EVE (彗星美人)(1950), FROM HERE TO ETERNITY (亂世忠魂)(1953), ON THE WATERFRONT (碼頭風雲)(1954), PEYTON PLACE(冷暖人間) (1957), TOM JONES(湯姆·瓊斯) (1963), BONNIE AND CLYDE(雌雄大盜) (1967), THE GODFATHER, PART II(教父2) (1974) ,NETWORK(電視台風雲) (1976) ,均為5次。
最年輕的最佳導演獎獲得者是Norman Taurog,32歲憑借影片SKIPPY獲獎。
片長最長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是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 ,234分鍾。
最佳劇本提名最多的是Woody Allen(伍迪·艾倫),共14次,其次是Billy Wilder(比利·懷爾德)的12次。
Jack Nicholson(傑克·尼科爾森)是提名最多男演員,共12次,8次最佳男主角,4次最佳男配角。
Kevin O'Connell共獲得16次奧斯卡提名,但最終都未獲獎。
獲提名最多的製片人是Hal B. Wallis,共15次。
Laurence Olivier(勞倫斯·奧利弗) 和Spencer Tracy(斯賓塞·屈塞)均獲得過9次最佳男主角提名。Peter O'Toole(彼德·奧圖)提名最佳男主角7次,均鎩羽而歸,2007年再次提名男主角。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共獲11個提名,沒有一個是表演獎,最終11項全部獲獎。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女演員是Katharine Hepburn(凱瑟琳·赫本) (4次最佳女主角),其次是Ingrid Bergman(英格麗·褒曼) (2個最佳女主角1個女配角)。
Rick Baker獲得了8次奧斯卡最佳化妝。
最佳男配角提名之最,Arthur Kennedy, Jack Nicholson(傑克·尼科爾森), Claude Rains和Walter Brennan(沃爾特·布倫南)各四次。Arthur Kennedy和Claude Rains都是空手而歸。
包攬全部提名獎項的影片有,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 (2003) (11項) ,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 (1987) (9項),GIGI(琪琪) (1958) (9項) ,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風流) (1934) (5項)
獲提名最多卻未獲獎的男演員,Richard Burton(理查德·伯頓),6個最佳男主角和1個最佳男配角;Peter O'Toole(彼德·奧圖) 8次最佳男配角提名,包括2007年的《末路愛神》,不知這一次能不能打破宿命。
最年長的最佳女配角提名者是《泰坦尼克號》的Gloria Stuart(格勞瑞亞·斯圖爾特),87歲。
Marlon Brando(馬龍·白蘭度)在1951年—1954年連續四次獲得男演員提名,Al Pacino(阿爾·帕西諾)在1972年—1975年同樣是連續四次提名。
同時獲得最重要的五個獎項(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的影片: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風流) (1934),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越瘋人院) (1975)和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1991)。
獲最佳女主角提名最多卻未獲獎的是Deborah Kerr(黛博拉·蔻兒),6次提名。
最年輕的最佳導演提名者John Singleton(約翰·辛格頓)(24歲) 因影片BOYZ N THE HOOD(街坊的男孩子們)(1991)。
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次數最多的是Thelma Ritter,6次提名卻顆粒無歸。
唯一一部提名最佳影片的動畫片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1991)。
㈢ 奧斯卡史上哪部電影獲得的獎項最多
泰坦尼克號》在第71屆奧斯卡上共獲11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輯獎、最佳插曲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音響編輯獎和最佳服裝獎。
《賓虛》在32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彩色)、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錄音、最佳剪輯、最佳特效 、最佳原著音樂共11項
《指環王3》在76屆: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化妝獎、最佳視覺特效、最佳音效獎、最佳配樂獎、最佳剪輯、最佳歌曲、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共11項
這三部電影是迄今為止在奧斯卡獲獎最多的電影
但是如果以一部系列的電影來說,《指環王》系列共獲17項奧斯卡獎(4座金人和《雙塔奇謀》2座金人)就是最多的
㈣ 奧斯卡史上得獎最多的電影
獲獎最多的有三部影片,它們都獲得了十一項獎,分別是:《賓虛》,《泰坦尼克號》,《魔戒3:王者無敵》
㈤ 歷屆奧斯卡獲得提名最多和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什麼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及《泰坦尼克號》是奧斯卡史上提名獎項最多的影片,分別獲得14項提名。
《賓虛》(Ben-Hur)及《泰坦尼克號》是奧斯卡史上獲獎最多的影片,各獲得11項獎座.
㈥ 獲得奧斯卡獎的最多的電影是哪一部啊
獲11項獎的有:《賓虛》(BenHur,1959);《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 ;《指環王3》(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獲10項獎的有:《西城故事》(WestSideStory,1961)
獲 9項獎的有: 《琪琪》(Gigi,1958);《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1987);《英國病人》(TheEnglishPatient,1996)
獲 8項獎的有: 《亂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永垂不朽》(又譯:紅粉佳人)(FromHeretoEternity,1953);《岸上風雲》(OnTheWaterfront,1954);《窈窕淑女》(又譯:金粉世家)(MyFairLady,1964);《小酒館》(Cabaret,1972);《甘地傳》(Gandhi,1982);《莫扎特》(Amadeus,1984)1、獲奧斯卡獎最多的影片
獲11項獎的有:《賓虛》(BenHur,1959);《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 ;《指環王3》(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獲10項獎的有:《西城故事》(WestSideStory,1961)
獲 9項獎的有: 《琪琪》(Gigi,1958);《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1987);《英國病人》(TheEnglishPatient,1996)
獲 8項獎的有: 《亂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永垂不朽》(又譯:紅粉佳人)(FromHeretoEternity,1953);《岸上風雲》(OnTheWaterfront,1954);《窈窕淑女》(又譯:金粉世家)(MyFairLady,1964);《小酒館》(Cabaret,1972);《甘地傳》(Gandhi,1982);《莫扎特》(Amadeus,1984)
㈦ 獲得奧斯卡獎項最多的一部電影是什麼包括提名
榮獲11項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有:《賓虛》(1959)《泰坦尼克號》(1997)《指環王:王者歸來》(2003)
獲10項獎的有:《西區故事》(1961)獲9項獎的有:《琪琪》(1958)《末代皇帝》(1987)《英國病人》(1996)
獲8項獎的有:《亂世佳人》(1939)《永垂不朽》(1953)《碼頭風雲》(1954)《窈窕淑女》(1964)《小酒館》(Cabaret,1972)《甘地傳》(1982)《莫扎特》(1984)《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8)
獲提名項目最多的影片:
獲14項提名:《彗星美人》(1950)《泰坦尼克號》(1997)
獲13項提名:《亂世佳人》(1939)《永垂不朽》(1953)《瑪麗·波平斯》(1964)《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夫?》(1966)《本傑明·巴頓奇事》(2008)
獲獎最早的續集電影: 《教父2》(1974)繼《教父》在1973年獲獎後,《教父2》在1975年再次獲獎,成為史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續集電影,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
獲獎最多的演員:凱瑟琳·赫本1934、1967、1968和1981年先後4度獲獎,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
獲提名最多的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獲16次提名
凱瑟琳·赫本,獲12次提名
貝蒂·戴維斯,獲11次提名
唯一一個由兩人獲獎的角色: 《教父》中的維托。科里昂兩位扮演者:馬龍。白蘭度、羅伯特。德尼羅分別在1972年和1974年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令老教父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使兩個演員獲獎的角色。
最早獲得兩次最佳女主角的演員:朱迪·福斯特,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三十歲之前那到兩個最佳女主角的演員
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傑克·尼科爾森,獲12次提名。
最年長的最佳男主角:亨利·方達因《金色池塘》。1981年贏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6歲又317天。獲獎不久即辭世,「最佳男主角」成了他的墓誌銘。
最年長的最佳男配角:喬治·伯恩斯因《陽光少年》。1975年贏得最佳男配角獎時年80歲零69天。
獲提名最多的導演:威廉·惠勒(獲12次提名。)
獲獎最多的個人:沃爾特·迪斯尼(個人獲獎共26次,包括12個卡通獎和長、短記錄片及榮譽獎等多個獎項。)
獲最佳影片獎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亂世佳人》(1939年)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者:約翰·福特(獲獎4次分別為1935、1940、1941和1952年。)
獲提名的項目最多且全獲獎的影片: 《指環王:王者歸來》(2003)獲11項提名全部獲獎。
獲提名的最年輕演員:賈斯汀·亨利因《克萊默夫婦》(1979年)獲最佳男配角提名,那時他只有8歲零276天。
獲獎時年齡最大的演員:格勞喬·馬克斯於1973年獲得奧斯卡榮譽獎,時年83歲。
首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女性:凱瑟琳·畢格羅於2010年3月7日獲得最佳導演獎,影片名稱:《拆彈部隊》
㈧ 《霸王別姬》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這個將是
金棕櫚大獎。
《霸王別姬》1993年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作為華語影壇的旗幟級作品和享有世界級重要榮譽的電影,《霸王別姬》兼具史詩格局與文化內涵,在底蘊深厚的京劇藝術背景下,極具張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錯位及面臨災難時的多面性和豐富性,其中蘊含的人性的力量和演員們堪稱絕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的眾多電影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