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問一部電影,好像是法國的。男主角是個禿頂,開奧迪A8,戴著手錶,那手錶一離開奧迪就會爆炸,
《玩命快遞3》Transporter 3 (2008),,又名《非常人販3》,傑森·斯坦森主演(就是你說的禿頂^_^)
這一回,法蘭克被捲入了大型國際廢棄物管理公司「ECOCORP」槓上烏克蘭政府環保組織的大麻煩!ECOCORP計劃向各大企業公司提供一項服務:收集客戶們的有毒廢棄物進口到烏克蘭,傾倒於他們買在烏克蘭的私有領土上。整個計畫只欠烏克蘭環保署長里歐尼的簽核同意。然而里歐尼是一個有良心的政治家,斷然拒絕ECOCORP。於是ECOCORP找來掮客約拿斯強森,打算威脅里歐尼,好得到那份同意書。而法蘭克的災難也就此開始……話說強森先是綁架了里歐尼的女兒法蘭蒂娜,接著他打算不停移動肉票,如此里歐尼的特務便無從著手救出法蘭蒂娜。為了執行這個計畫,強森於是使計要強迫法蘭克接下案子。他在法蘭克與法蘭蒂娜手上戴上炸彈手銬,只要兩人離開所開的車子超過20公尺,就會被炸成碎片。性命垂危的法蘭克不得已只好接受安排,展開快遞之旅。
http://ke..com/view/2076644.htm
Ⅱ 一部老電影,一開始鏡頭好像是一家醫院的血庫,有個人打開門裡面被老鼠吸完了,結尾是把什麼炸了
法國電視一台首次拍攝了一部災難電視電影,名字叫《巴黎,當心!》。這部影片講述了一群攜帶致命病毒的老鼠進入法國首都巴黎的情形。
這是一部融恐懼與搞笑為一體的電視電影,開頭有些老套:巴黎的清潔工罷工,導致老鼠繁衍,慢慢「佔領」了住宅、醫院和游泳池等幾乎所有地方。更糟糕的是,這些老鼠身上攜帶著一種未知的致命病毒,若被咬中,就有可能喪命。
按照影片編劇布魯諾·德加的想法,這些老鼠在片中隨著情節進展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與希區柯克的經典影片《鳥》有異曲同工之處。法國電視一台的藝術總監多米尼克·德維奧斯·內羅爾介紹說,這次拍攝可謂該電視台的一次「創舉」,也是他們第一次嘗試此類災難題材。
為滿足拍片需要,劇組從法國、捷克和西班牙的好些養殖場和實驗室找到2000隻老鼠,並專門為它們搭建了一個「鼠園」。由於運用了特技和數碼技術,最後在電影中出現的老鼠數量遠超過2000隻,其中還有6隻「巨鼠」。
Ⅲ 求一部電影篇頭是海上核爆炸
片頭是海上核爆炸的電影只有三部,而且都是哥斯拉系列的,一部是1998年的索尼《哥斯拉》,一部是2004年的《哥斯拉最終戰役》(日美合拍),這兩部央視都播過;第三部是2014年的傳奇《哥斯拉》。
這三部電影(事實上,基本所有引用核爆炸的錄像都是)中在片頭出現的那場核爆都是1954年3月美國在馬紹爾群島BIKINI環礁的氫彈「喝彩城堡」的爆炸畫面,(只是1998年索尼翻拍的《哥斯拉》電影里硬是說成是法國人扔的核彈,說白了就是老美在栽樁嫁禍)
Ⅳ 一部外國老電影,火車要爆炸了,最後逃離火車,好像還有黑人
·必定駛向卡桑德拉大橋 故事其實挺簡單,兩名恐怖分子想要炸毀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實驗中心,行動失敗,其中一名被擊斃,另一名沾染了實驗室的肺鼠疫惡性傳染病菌逃上了開往瑞典的火車。為確保病菌不被擴散,有關方面下令封死列車,並讓列車改道開往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橋,人為製造翻車事故以掩蓋真相。 我們先來看看兩條行車路線: 原路線:日內瓦(瑞士)→巴塞爾(瑞士)→巴黎(法國)→布魯塞爾(比利時)→阿姆斯特丹(荷蘭)→哥本哈根(丹麥)→斯德哥爾摩(瑞典) 改後路線:日內瓦(瑞士)→紐倫堡(前東德)→卡桑德拉大橋(波蘭) 這兩條路線完全不搭邊,原來的往北,而改道的列車卻駛向東方。改道的方位不可思議的相差如此之大,是什麼原因可以命令列車不顧1000多名旅客的意見而駛向陌生的東方? 我們得回返到影片的開頭,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大樓的警報聲走入的並不是日內瓦保安人員,而是一名上校身份的美國職業軍人。原來,被恐怖分子沾染的肺鼠疫病菌是美國秘密研究的,他們以為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實驗室進行生化研究不會有人過問,沒想到卻被兩個闖入者打翻。絕對不能讓美國秘密研製生化武器的丑聞泄露,這是主宰那車人命運的惟一理由。 我們知道1976年冷戰還未結束,在廣袤的歐洲大陸上,國家按各自的利益結成兩種聯盟:北約和華約。剩餘的一些是中立國。列車本來從中立國瑞士開往中立國瑞典,但是突如其來的災難讓聯盟頓時瓦解——巴塞爾、巴黎、布魯塞爾相繼拒絕了列車停靠在她們的領地,即使同屬於北約的法國與比利時也不例外。列車不能憑空消失,上校想起了遙遠的波蘭,他有一個可以私下裡交易的重要人物。波蘭屬於華約組織,與美國正處於敵對的非常時期。但是波蘭答應了上校的要求,讓列車繞過卡爾巴千山,穿過卡桑德拉大橋,到亞諾的隔離區。 消息傳到賓士的火車上時,乘客們還在悠閑地談情說愛。讓我們看看這些分別出場的重要人物: 上校麥卡其——美國軍人,代表政治、軍事與國家利益 醫生斯切娜——病菌研究者,代表WHO 醫生張伯倫——拯救病人的英雄,代表良心與人道主義 作家珍妮弗——張伯倫的聰明前妻,代表愛情與記錄 猶太老商人——代表集中營屠殺下的一代倖存者 軍火商太太——代表依靠戰爭而發財的權貴階級 毒販羅比 ——前登山運動員,軍火商太太的情夫,代表洗心革面的投機分子 黑人警察 ——代表正常程序下的公民保護者 生病小女孩——代表希望 感染的恐怖分子在車廂里大量接觸人群,當他在行李間死去時,其他乘客已有發病的趨勢。有意思的是這兩位恐怖分子竟然來自中立國的瑞典,如果是三十年後的今天,他們一定來自中亞並操著一口阿拉伯語。 醫生斯切娜與張伯倫很快找到了病菌的控制辦法,但是上校並不願意讓車停下來,在卡德拉桑墜毀是他不再更改的決定。敏感的女作家從猶太老人的痛苦中知道了卡德拉桑是一座不能承受重量之橋。但把守列車的軍人斷絕了停車的念頭,列車上的乘客只能自救。自救的方式異常慘烈,靠著黑人警察的一把手槍,乘客們在張伯倫的帶領下與軍人們展開了博斗。毒販羅比和黑人警察相繼戰死,最後在猶太老人的自焚中,炸開了最後幾節車廂。而前面的車廂在沖過卡桑德拉時,大橋坍塌了,列車摔進大河引起大爆炸,河面上漂滿了無辜者的死屍。 列車最終沒有抵達亞諾隔離區,倖存的人們帶著病菌一起自由逃生。影片選在亞諾作為此行的終點,是因為那裡有著史上最殘酷的集中營。老猶太的妻子兒女就死在那裡,他逃跑了一生不願回到波蘭,但仍舊埋骨亞諾,所以他說「這是宿命。」 影片想要表述的太多了,無論哪一條線索都會引發人們的追問與痛苦。結尾時麥卡其上校對斯切娜醫生說:「你要珍惜自己。」這句話出自好意,他沉痛的表情已預料到了他自己與斯切娜此後的命運。果然,軍方的電話告訴觀眾,上校與醫生都已處於軍方的監視之中。此前,麥卡其面對斯切娜的責問時,他如此回答:「雖然現在當軍人很不光彩,既然當了就得當好。」而我們知道的是,奧斯維辛大屠殺的重要執行者艾希曼在1961年的耶路撒冷法庭上為自己辯護:「我執行上級的命令,執行命令乃軍人的天職。我的雙手沒有血跡。」與此類似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無能,在美國軍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中立國不能保證人民的安全,本應救死扶傷的實驗室變成了意識形態的幫凶。一切都充滿諷刺,又是那麼可悲。 距二戰結束已經二十年了,是誰給了麥卡其上校毀滅1000名無辜者的權利?計劃如此周密,如果不是弱小的人們奮起反抗,亞諾河又要增添更多的冤魂。義大利、英國、西德的製片人與導演們大膽地將列車開往納粹集中營,不言而喻他們是在暗示美國軍方無異於納粹的本質。只要有國家存在,有種族沖突,有利益較量,任何生命都可以犧牲。這是我們永遠要面對的事實,這種事實與戰爭和平無關,戰爭與和平從來都是相對的。平靜的外表下,恐怖主義與災難如影形隨,而最終的受傷者必定是手無寸鐵的民眾,越是無辜者越要流盡鮮血。影片最後的災難已不是肺鼠疫菌,而是政治的陰謀。醫生們能控制疾病,卻不能治好政治的惡毒。 通往卡桑德拉的大橋果然崩潰了,它怎能不塌呢?破敗的大橋承受不了從西方而來的滾滾車輪。東方之旅一路上蕭條陰暗,搬離的殘舍,倒塌的教堂,冷清的墳塋,無不顯示著政治的後遺症。1991年之後的波蘭很快加入了北約,東西方融為一體,下次再拍災難片時想必不會選擇波蘭了吧。 如同無法避免政治一樣,我們也無法避免自然界的病毒。稍稍能讓人心中安慰的是患難中的真情,當渺小的人們面對無法逃避的災難時,惟一能擁抱的只有身邊的親人。……張伯倫醫生與珍妮弗作家在死亡之際破鏡重圓,想必他們不會再離第三次婚了。愛情總是在特殊場合顯示,販毒者羅比雖然一直利用軍火商太太在歐洲各地販賣毒品,但他在跳窗前一刻把她託付給珍妮弗,這簡短的一句話足以讓今天對愛情喪失信心的情人們動容落淚。 黑人警察為救生病的小女孩付出了生命,這預示著美好的希望——也許世界令人絕望,但畢竟未來可待。房龍在《寬容》的末後寫道:「等到象屠殺無辜的俘虜、燒死寡婦和盲目崇拜一紙文字這樣的不寬容成為荒誕無稽的事,寬容統一天下的日子就到了。這可能需要一萬年,也可能需要十萬年。但是,這一天一定會來到,它將緊隨著人類獲得的第一個勝利——征服自身恐懼心理的載入史冊的勝利——而到來。」但是在1940年再版後記中,他又重彈悲觀的調子,「這個世界並不幸福」,「我們如今的時代還沒有超脫仇恨、殘忍和偏執!」 世界總是被邪惡控制著。東德解體時,解密的幾公里長的檔案震驚了世界,如果美國中情局某天把它的秘密公布於天下,可能會讓所有人發瘋和絕望。在強大的瘋狂的國家機器面前,個人是多麼弱小與無辜。可是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除了仰望上帝沒有絲毫的辦法。醫生說,「病菌的感染率是60%,不發病的除了自身免疫力,就得靠上帝了。」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災難,普通民眾都失去了選擇權。在各種邪惡力量的主宰下,疾馳的列車除了開往必然坍塌的卡桑德拉大橋,還能開往哪裡呢? 但由於人們的堅強,列車斷開,大大減少了傷亡人數,但那幕後的黑手卻又打起了壞主意......
Ⅳ 有一部火山電影,那個字好像是法國的,有一個飛機逃離一個地方,之後飛機爆炸了
火海凌雲 好像是俄羅斯的片子吧 翻拍的。
Ⅵ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一開始通過入侵攝像頭找出車站發生爆炸案。。。
鱷魚巷
主演:sila agavaledavid noronaallen middletonSila agavale
導演:Britt Nichols
類型:恐怖驚悚科幻懸疑
時長:87分鍾
年代:2000
地區:美國
簡介
Ⅶ 一部較老的歐洲電影可能是法國的,一群人像是在工廠里躲避武裝人員的追殺,最後躲在密室內引爆煤氣逃出去
《奪命蜂巢》吧?剛好是法國的,而且劇情也跟你說的差不多。
Ⅷ 一部法國老電影的名字
養老金 Le viager (1972)
導演: Pierre Tchernia
編劇: Pierre Tchernia / 勒內·戈西尼
主演: 米歇爾·塞羅/邁克爾·加拉布魯/克勞德·布萊塞/Rosy Varte/奧黛塔·勞瑞/ Jean-Pierre Darras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72-02-02
片長: 101 分鍾
IMDb鏈接: tt0069460
劇情簡介
1930年,馬丁尼即將退休。他來到醫生雷歐的診所,說他平日咳嗽不斷,感覺非常不好,但醫生卻安慰他說關系不大,其實事實上雷歐認定馬丁尼活不了多久了,當他無意之中得知馬丁尼無親無故,孤身一人,而且還有一幢鄉間的大房子時,他萌生了一個計劃,於是他和妹夫商量以養老金的形式每年給馬丁尼一筆錢,在馬丁尼健在時,馬丁尼還生活在他自己的房子里,如果馬丁尼去世,那麼雷歐一家就成為馬丁尼大屋的主人。於是在律師處簽定了合同書後,他們之間關於大屋的生死游戲便開始了。一面是雷歐一家盼著馬丁尼先生早日歸天,另一方面卻是馬丁尼愈活愈年輕,身體愈健壯。他的健康熬死了雷歐的媽媽,又讓雷歐全家坐卧不寧。雷歐甚至想去殺害老人,結果當然是惡有惡報,最終老人竟健康地迎來了二戰的勝利。
Ⅸ 經常在一些電視節目上看到核彈在法國巴黎爆炸的電影片段,那是哪部電影啊
那個不是核彈,是生化武器,把埃菲爾鐵塔炸了的那個對吧?電影名叫《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Ⅹ 問一部電影,好像是法國的。男主角是個禿頂,開奧迪A8,戴著手錶,那手錶一離開奧迪就會爆炸,
你說的是傑森 斯坦森的非常人販3,一共有三部,都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