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帝也瘋狂》是一部非常搞笑的電影,熙熙笑得肚子都痛了。你也上網搜搜看吧!記得看完後來這里分享讓你
那天,基(布希族)走在打獵回來的路上,從空中一架飛機上墜落的一個可樂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們把它當做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漸漸地他們還發現,它可以吹出美妙的聲音,還可以用來磨蛇皮。可瓶子只有一個,人們第一次有了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感覺。基決定把這個將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不安的東西還給上帝,於是他帶著瓶子上路了。想要走到世界盡頭。
『貳』 誰知道這部以非洲為背景的經典喜劇的名字
《上帝也瘋狂》。
《上帝也瘋狂》是由加美·尤伊斯執導,Marius Weyers、Sandra Prinsloo、歷蘇、Louw Verwey、Michael Thys主演的電影。1980年(第一部)上映。
劇情簡介:
雖然距離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但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人對於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看上去像沙漠卻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裡,每年有9個月的時間是乾旱無雨的,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而紛紛離開。
可在卡拉哈里人看來,這里卻像天堂一樣美好,他們可以挖樹根、收集清晨樹葉上的露珠來解渴,可以靠打獵來維持生命,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和紛爭,在他們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視並保佑著他們。如果哪天聽到天空中飛機飛過的轟隆聲,他們會以為那是上帝吃得太飽在打嗝。
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生活得單純而快樂的部落卻因為一隻從天而降的可樂瓶子發生了改變。
那天,基(布希族)走在打獵回來的路上,從空中一架飛機上墜落的一個可樂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們從沒看到過這么漂亮的東西,像水一樣透明卻堅硬無比,他們把它當做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漸漸地他們還發現,它可以吹出美妙的聲音,還可以用來磨蛇皮。
總之,幾乎每天人們都能發現它有新的用途。可瓶子只有一個,人們第一次有了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感覺,一種莫明的情感出現在所有人的心中,很多人想到要獨占它,人們開始為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
基決定把這個將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不安的東西還給上帝,於是他帶著瓶子上路了。一路上,基經歷了種種奇遇,也引發了無窮的樂趣。
城市女職員厭倦了職場生活,決意要到森林中的部族地區擔任小學教師;在當地考察的生物學家開著破車來接她……
另一國家的反叛者也持槍闖入此地區,後面是緊追不舍的政府軍。
『叄』 上帝也瘋狂為什麼要叫 這個名字
這個電影表面上是搞笑, 笑過之後卻讓人反思, 讓人有一絲的凄涼之感, 因此是部難得的優秀電影, 它其實是刻畫了原始文明或者落後的文明在面對新世界時的無助和迷茫, 那幾個來自非洲野蠻之地的人都可以是任何人,你或者我, 在面對強大的未知世界時的寫照, 英文原名是The God Must Be Crazy, 直譯過來是「上帝一準是瘋了!」反映了他們在看到新事物時感到不可思議,無法理解,絕望無助的心情,可以參考那個野蠻人看到天上飛過的飛機掉下來一個易拉罐的片段,看到天上掉下個從沒見過的東西,完全無法用他自己已知世界的邏輯來解釋,他只能幹瞪著眼睛想:「The God Must Be Crazy!」呵呵。。原名其實很有意思,可是翻譯過來的譯名就比較沒味道了
(看過這個片子很久了,可能說的並不到位,請見諒)
『肆』 請問大家!我看了部國外搞笑電影!沒看完,又忘記電影叫什麼名字了!開始內容是,一群沒穿衣服的人,沒...
《上帝也瘋狂》 共有兩部
劇情介紹
電影劇照(2張)雖然距離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但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人對於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看上去像沙漠卻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裡,每年有9個月的時間是乾旱無雨的,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而紛紛離開。可在卡拉哈里人看來,這里卻像天堂一樣美好,他們可以挖樹根、收集清晨樹葉上的露珠來解渴,可以靠打獵來維持生命,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和紛爭,在他們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視並保佑著他們。如果哪天聽到天空中飛機飛過的轟隆聲,他們會以為那是上帝吃得太飽在打嗝。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生活得單純而快樂的部落卻因為一隻從天而降的可樂瓶子發生了改變。
電影海報(7張)那天,基(布希族)走在打獵回來的路上,從空中一架飛機上墜落的一個可樂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們從沒看到過這么漂亮的東西,像水一樣透明卻堅硬無比,他們把它當做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漸漸地他們還發現,它可以吹出美妙的聲音,還可以用來磨蛇皮。總之,幾乎每天人們都能發現它有新的用途。可瓶子只有一個,人們第一次有了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感覺,一種莫明的情感出現在所有人的心中,很多人想到要獨占它,人們開始為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基決定把這個將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不安的東西還給上帝,於是他帶著瓶子上路了。一路上,基經歷了種種奇遇,也引發了無窮的樂趣。 城市女職員厭倦了職場生活,決意要到森林中的部族地區擔任小學教師;在當地考察的生物學家開著破車來接她……
『伍』 電影外國片搞笑的一個人送一個瓶子到天堂我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了
電影《上帝也瘋狂》
原名:The Gods Must Be Crazy
中文名:上帝也瘋狂
更多中文名: 眾神也瘋狂 (上) 上帝一定發瘋了 (上)
製作公司:Mimosa [南非] 發行公司: Jensen Farley Pictures [美國] (1980) (US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美國] (1984) (USA)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2004) (USA) (video)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法國] (1983) (France) (theatrical)
時間:1980(第一部) 國家:波札那 上映時間:
挪威 1981年08月21日
芬蘭 1981年08月28日
西德 1982年07月09日
法國 1983年01月19日
瑞典 1983年10月28日
韓國 1983年11月03日
美國 1984年07月13日
澳大利亞 1984年08月09日
匈牙利 1985年01月17日
編劇:珍妮絲·尤易斯 導演:珍妮絲·尤易斯 主演:馬瑞斯·威爾斯 、莎拉·賓斯露 劇情: 雖然距離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但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人對於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看上去像沙漠卻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裡,每年有9個月的時間是乾旱無雨的,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而紛紛離開。可在卡拉哈里人看來,這里卻像天堂一樣美好,他們可以挖樹根、收集清晨樹葉上的露珠來解渴,可以靠打獵來維持生命,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和紛爭,在他們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視並保佑著他們。如果哪天聽到天空中飛機飛過的轟隆聲,他們會以為那是上帝吃得太飽在打嗝。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生活得單純而快樂的部落卻因為一隻從天而降的可樂瓶子發生了改變。
電影劇照(2張)那天,基(布希族)走在打獵回來的路上,從空中一架飛機上墜落的一個可樂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們從沒看到過這么漂亮的東西,像水一樣透明卻堅硬無比,他們把它當做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漸漸地他們還發現,它可以吹出美妙的聲音,還可以用來磨蛇皮。總之,幾乎每天人們都能發現它有新的用途。可瓶子只有一個,人們第一次有了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感覺,一種莫明的情感出現在所有人的心中,很多人想到要獨占它,人們開始為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基決定把這個將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不安的東西還給上帝,於是他帶著瓶子上路了。一路上,基經歷了種種奇遇,也引發了無窮的樂趣。
電影海報(8張)城市女職員厭倦了職場生活,決意要到森林中的部族地區擔任小學教師;在當地考察的生物學家開著破車來接她…… 另一國家的反叛者也持槍闖入此地區,後面是緊追不舍的政府軍…… 精彩視點: 片中飾演非洲土著人基的歷蘇在拍攝完本片後,廣受觀眾的歡迎。之後他又一連拍了續集和第三集。香港導演錢升瑋邀請他拍攝了以香港為題的影片《香港也瘋狂》,歷蘇即時成為了香港的人氣偶像。稍後又拍攝了非洲版的僵屍片《非洲和尚》,與林正英、陳山河等人大演對手戲,該片更由周星馳和吳孟達擔任配音。歷蘇為不少人帶來了歡樂,但他卻不渴望一直做演員,最大的願望是回家鄉過他熱愛的生活。編輯本段電影《上帝也瘋狂2》
中文名稱:《上帝也瘋狂2》 英文名稱:《The Gods Must Be Crazy 2》
導 演: 珍妮絲·尤易斯 主演:馬瑞斯·威爾斯 莎拉·賓斯露 上 映: 1989年10月13日 地 區: 美國 南非 波札那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南非荷蘭語 時 長: 98 分鍾 類 型: 喜劇
劇情介紹
奇哥的兩個孩子不小心上錯車,開始了他們為期不常的奇妙旅行。一路上他們和一堆象牙作伴,摘食樹上的果實,也不小心掉入水箱,見到了他們這一輩子都沒有見到的水。發覺兩個孩子丟失了,土著人奇哥又一次踏上了征途。他上一次的旅途,是為了丟掉給家族帶來無盡麻煩的可樂瓶子,而這一次,是為了尋回親人。 動物學家和女博士駕駛著飛機不幸誤入沙漠,於是也開始了他們艱險也尷尬的冒險。來自於大城市的女博士,一旦遇到危險就形如超人捷過猴猿;臨危不懼的動物學家也開始了與蜜獾和蠍子的死磕…… 同樣還有永遠會出現的壞人——免費帶兩個孩子觀光旅遊的偷獵者先生,帶著滿車的象牙,去與傳說中的老大接頭;此外,在片中客串的,還有兩個水火不容的軍人,一路上忙忙碌碌追追趕趕打打殺殺…… 於是,這來自於不同地方的三類人偶然碰頭,尋親的終於一家團圓,逃難的總算性命無憂,作惡的不免作繭自縛,讓我們難忘的是其中令人開懷的故事、簡單的諷刺、可愛的非洲小動物,還有兩個孩子重逢的擁抱…… 兩部《上帝也瘋狂》,都有著兩條主線。一條是純朴善良的非洲好居民奇哥及其一家老小,一條是誤打誤撞闖入非洲的所謂文明人,包括好人與壞人。 於是前者因為外界「文明」的到來,而感到新奇、疑惑而質朴可愛,還有點小滑稽。就像是第一部電影里,奇哥跋涉千里,就是為了丟掉帶給他們家族無盡麻煩的小小可樂瓶子。 後者則因為突然闖入了陌生的「自然」,而顯得驚慌、尷尬,乃至手足無措。就像是第二部的動物學家,遇見了那隻死纏爛打英勇無畏咬定鞋子不放嘴的蜜獾…… 當前者與後者相遇,兩者尷尬相視,尷尬一笑,彷彿上帝善意的一個玩笑,但反襯出的是自然的「單純」與文明的「莽撞」。
『陸』 問一個電影的名字
上帝也瘋狂
上帝也瘋狂》系列講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區,生活著一群生性樂觀、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兩萬年來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雖然距離現代化大都市僅六百哩,但他們對於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半沙漠地區,一年中有九個月乾旱無雨,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那裡的環境紛紛離開,而它卻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們無須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擁有豐富的生存經驗。
這個半原始的人類社會沒有所有權,布希族人與世無爭,過著單純快樂的生活,卻因為一隻從天而降的可樂瓶發生了改變。這個來自文明世界的產物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也引發了嫉妒和仇恨,為了丟掉「上帝賜予的」「邪惡」禮物,部族成員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種種故事……
《上帝也瘋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條人物線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學家史帝和教師凱特以及恐怖分子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學家史蒂芬和律師泰勒以及奇哥的兩個孩子。三條線索各自張弛有度地發展著又有條不紊地穿插著。
《上帝也瘋狂》系列成功而難得地兼具了多種風格:既有嚴肅深入的思索又有輕松質朴的趣味,既有出自藝術手法的虛構與誇張又有基於人文視角的寫實與細膩,既幽默逗樂又感人淚下,真真是回味無窮。
一方面,觀眾會為劇情樂不可支:政府軍逼問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勞娛結合的混戰、破吉普車引發的種種麻煩……很多都是基於非洲特有的地理環境和動物習性、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花費心思設計的誤會與笑料,匯聚在一起就製造出了精彩紛呈、喧鬧而富有層次感的喜劇效果。當然,其中不乏刻意製造的噱頭,有些在今天看來已經很老套了,卻被演員演繹得渾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瘋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動著的人類文明簡史,生動、直觀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現代社會、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多種社會形態縱橫交織在一起,多種文明集中地沖突著又溫和地共生著。來自各個地域、階級與國度的人們彼此好奇地觀望著、謹慎地試探著、滑稽地碰撞著、真誠地感動著,所有矛盾都被處理得並不那麼激烈,反而極富趣味與人情味,比如硬是要求交戰國士兵、兩個冤家對頭手牽手才能擺脫困境。
在《上帝也瘋狂》里,隨處可見導演對人類自身發展的思考:文明在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還附帶了些什麼?為什麼我們想方設法節省人力、改進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加復雜、緊張?不甘屈服於自然、反要它來遷就我們卻又必須每時每刻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所有這些都具體化在了一隻可樂瓶上。無疑,可樂瓶再適當不過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觸現代社會的媒介、是工業文明的產物,也最能夠代表美國對他國的文化侵襲。與其說它是上帝賜予的,不如說它是上帝授權人類製造的。
童話作家Edith Nesbit(伊迪斯·涅絲比)在其作品《The Magic City》(魔術城市)里描繪過這樣一幅景象:「里頭有一條因為一時疏忽而訂下的可怕律法——任何人只要開口要求使用機器,就會得到那部機器,但是必須一直保有並不停地使用它。」聽起來很熟悉吧?這一具有寓言性質的律法在電影《Jumanji》(勇敢者的游戲)里同樣得以體現。上帝訂立的規則也是如此:人類製造物品,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比如喪失節制、產生依賴與環境惡化。人造物本身是無罪的,有罪的是人的貪欲。上帝不會收回一切,人類發展進程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
於是,像布希族人爭奪可樂瓶那樣,一切都從不必要變成了必要。正如片中所說「(奇哥)很難描述外界的人,最後只好說他們會變魔術、讓東西或跑或飛,但他們不夠聰明——因為缺了那些東西之後,他們便無法生存。」基執著地要扔掉那隻可樂瓶,莫若說是人類堅持要拋棄某些自身的罪惡,然而消除物品就能根除人性的弱點嗎?退守到原始社會就能解決發展帶來的種種弊端嗎?
影片流露出對人類社會初始狀態的贊美。卡拉哈里地區是地球上最後的伊甸園,布希族是原始的烏托邦,沒有私有財產、生活無憂無慮,導演Jamie Uys(傑米·尤易斯)毫不掩飾對這一理想國度的嚮往之情。正因為如此,基打了獵物要與人分享卻被指控侵犯了私有財產,在獄中呈現出的呆滯與深受傷害的表情令觀眾印象深刻。
當然,這一切都只代表了導演個人的價值取向。對於私有制和階級出現前的那段時期,人類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慕情結。比如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將人類的發展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四個階段,越到後來越黑暗;印度史詩里的好些詩節熱情謳歌過去那沒有等級差別的社會;中國也有描述上古時代如何美好的神話傳說。這種情結延伸出去就成為:篤信過去的一切總是比現在美好。出於對現實的不滿又對未來充滿困惑,只有通過美化、懷念過去以尋求安慰,卻忽視了那個「過去」後人並沒有經歷過,或是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美好,或是忘記了所有的「過去」都是「現在」的累積。
在《上帝也瘋狂2》里,依然可見導演延續著第一部的反思:如果人類當初是從非洲走出來的,當他們重新回歸非洲時,表現出更多的卻是驚恐、笨拙與手足無措;在那裡,所有的行程安排都得聽命於上帝的規劃;文明人讀取電腦里的信息,土著居民閱讀沙上的新聞。
兩部影片都有對戰亂的控訴:非洲大地上雞飛狗跳、民不聊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而八年之後拍攝的《上帝也瘋狂2》更是將視角更多地投射到了環境和動物保護這一主題上來,增加了偷獵的社會現實和更多的動物趣聞。與偷獵者的貪婪、冷酷、自私和無所顧忌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布希族人知足、善良、無私地救助陌生人、真誠地敬畏大自然,這也體現出導演對於同自然和諧共處的期待,那才是天堂里應有的景象。攝影技師Buster Reynolds(巴斯特·雷諾茲)猜測,對導演傑米·尤易斯來說,基和奇哥都是英雄,我卻認為他們是至真至純的真正的人。
其實,文明究竟該不該發展?由不由我們控制?它將走向何方?所有這些問題都是人類自身無法也無力解答的,那就調侃著推給上帝好了,讓他和我們一起瘋狂吧。
在我的印象中,廣袤的非洲大陸是神秘而可怕的,那裡有密集的熱帶雨林、數不清的毒蟲猛獸;同時,它又是親切而令人神往的,那裡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物種、最奇麗壯美的景色。
那裡經歷過富庶與貧瘠,飽嘗了戰爭、疾病、飢餓、貧窮與部族屠殺等種種天災人禍,至今還在同環境惡化、經濟掠奪和種族歧視作著斗爭。那裡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又似一位歷經苦痛與磨難的母親。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是否會在天堂里靜靜俯瞰著自己創造的眾生萬物?包括那些叫作「人類」的子民。不知他是否會為他們的愚蠢、自私、貪婪與無知而頻頻皺眉、搖頭嘆息,又是否會為他們的善良、真摯、悔悟與思考而連連點頭、暗自發笑?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會賜予地球多少年的生命?在那時間的盡頭,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The Gods Must Be Crazy I&II》(上帝也瘋狂1、2)這套由美國、南非、波札那三國合拍的影片分別攝制於1980年和1988年。據說此後又拍攝過《The Gods Must Be Crazy III》(上帝也瘋狂3),可惜我無從看到——市面上的碟片都只是前兩部的合集,對於第三部的內容、相關信息及水準都無從了解。
導演傑米·尤易斯同時擔任編劇、製片、剪輯和第一部的攝影。對於他的生平及作品我所知不多,只有通過《上帝也瘋狂》系列窺測一二:傑米·尤易斯是一位思維獨特的電影全才,兼具純真的心靈和銳利的眼光以及不凡的掌控力,非常善於說故事。他的智慧都包裹在層層笑料里,使人非常樂於接納。
我喜歡傑米·尤易斯的,是他提供了用另一種角度看世界的方式。於是,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理在布希族人眼裡看來都變得新奇而滑稽了。基眼中的白種人就像神仙一樣,而神仙或許就是掌握了更為先進技術的未知生命。其實,基在那隻人猿眼裡又何嘗不是神仙呢?
John Boshoff(約翰·波索夫)和Charles Fox(查理·福克斯)分別擔綱了《上帝也瘋狂》系列的配樂。兩位作曲家的創作雖然相隔八年卻風格統一,多採用簡單的吹奏和打擊樂器,時而憂傷、時而幽默,古樸、靈動、似拙實巧。約翰·波索夫為第一部所作的配樂,就像悠然行走在史前的大地上,令人聞之忘俗;而查理·福克斯為第二部所作的配樂則更加寬廣、恢弘,猶如面對著磅礴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當然,在這樣的影片里,馴獸師的功勞是不可小覷的。這個能與動物良好溝通的團隊是由Viv Bristow、Jack Seale、Brian Boswell、Cheetah Research Centre、Tony Bristow、Wayne Sesle、Highgate Ostrich Show Fram七人組成的。透過鏡頭,觀眾可以領略到非洲大草原上壯麗的景色與奇異的生物,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美麗以及攝制組對這片大地飽含的深情。
演員服飾雖然簡單、普通卻頗符合角色的身份,比如非洲女孩喜歡鮮艷色彩,披的棉布就非常槍眼;凱特裹得嚴實而基僅著寸縷,反襯有趣。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部里泰勒博士所穿的柔粉色洋裝,既柔美又很好地配合劇情製造出喜感。此外,字幕也翻譯得風趣而傳神。
如果吹毛求疵一些的話,我得說我不太喜歡第二部結束時兩個小孩子側臉相抱的鏡頭——那顯然是為了服務於畫面構圖而不符合常人的擁抱習慣。當然,誰也不會計較這點小小的「作秀」心理,因為父子三人為團聚而歡笑流淚的畫面足以感動每一位觀眾。
碟片里分別附有Daniel Riesenfeld(丹尼爾·瑞森費德)於2003年製作的一個記錄短片和幾段訪談。訪談包括演職人員對導演傑米·尤易斯的評述、拍攝過程的介紹以及他們對影片的理解,這不足為奇,真正打動我的是那個名為《Journey to Nyae Nyae》(Nyae Nyae之旅)的記錄短片。
短片里,丹尼爾·瑞森費德出於對《上帝也瘋狂》系列的喜愛、好奇與迷惑,於1990年、2003年數度深入卡拉哈里沙漠,探尋主演真實的生存狀態。
在《上帝也瘋狂》系列中飾演Xi(基)和Xixo(奇哥)的,是一位名叫N!xau(尼蘇)的非洲演員。他依然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中—— 一個位於納米比亞北部、同波札那交界、叫「Nyae Nyae」的地方。「N!xau」不易發音,丹尼爾·瑞森費德仍習慣於用影片里的名字稱呼他,只是在短片里它們被寫成了「G」和「qa'o」,估計是根據發音拼寫而成的。
《上帝也瘋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尼蘇也成為了影史上最著名的非洲男演員——雖然此前他從未拍過戲。據說尼蘇的本色表演為不少人帶去了歡樂,他敬重電影但並不渴望一直做演員,最大的願望是回家鄉過他所熱愛的生活。為了影片的宣傳,尼蘇環遊了世界,也羨慕法國和日本的生活,卻甘願同家人守在貧瘠、飢餓的非洲,甚至飽受肺結核的折磨,與片中他飾演的角色頗為相像。唯一不同的,是影片中田園牧歌似的生活並不存在,他們每天都要為生存而奮斗。
丹尼爾·瑞森費德記錄了尼蘇的生活:遷徙、狩獵、娶妻、生子乃至死亡,也曾邀請他去當地學校給孩子們講述他的電影生涯。透過電腦錄像,尼蘇看到了死去的前妻並淚流滿面,而曾經令片中孩子開懷大笑的情節又無一例外地為片外的孩子們送來了歡笑,那一刻,相同的笑靨令我深切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
我相信,尼蘇在天堂里也會逗得上帝開懷大笑的。
『柒』 非洲真的有《上帝也瘋狂》裡面的布希族人嗎
非洲南部的原住民布須曼人就是電影中的「布希人」,只是音譯不同。布須曼人(Bushmen)又稱桑人(San)或巴薩爾瓦人(Basarwa) ,是生活於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與安哥拉的一個原住民族,其語言是科伊桑語系的一支,是科伊科伊人的相近種族。遺傳學上根據Y染色體DNA的研究顯示,此民族可能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語言學上,布須曼人也因為其古老的發音方式(例如吸氣音)而著名。出演《上帝也瘋狂》的就是布須曼人演員歷蘇。歷蘇(N!xau 1944年12月6日-2003年7月1日),本名不詳,出生於納米比亞的特桑克威(Tsumkwe),是一個納米比亞的布希曼人荒野農夫,參演1980年的電影《上帝也瘋狂》而走紅。「N!xau」中的驚嘆號是非洲母語的一個搭嘴音的象徵。歷蘇意外被選入《上帝也瘋狂》後,其自然大方的表現深受喜愛,獲得了三百元美金的片酬;但當時歷蘇不清楚金錢的價值,所以就把片酬全丟棄了。第二部電影《上帝也瘋狂續集》,歷蘇獲得的片酬高達五十萬美金。此時已經有了金錢概念的歷蘇,曾表示要以此購屋供妻小居住。歷蘇經過《上帝也瘋狂》的爆紅後時隔九年再度演出了《上帝也瘋狂續集》,雖然口碑不如首集,但一年後與港星林正英合演了《非洲和尚》風靡亞洲。此後甚至遠赴亞洲拍攝了《香港也瘋狂》及《非洲超人》等賣座強片,結識了劉青雲、劉嘉玲、葉童等多位知名港星。演員雷宇揚曾稱贊歷蘇為個性隨和且敬業的優秀演員。歷蘇經過一段事業高峰期後,因水土不服,返鄉回到農夫本行,種植玉米、香蕉和豆子並且養了幾頭牛。2003年7月1日(另有一說是2003年7月5日),歷蘇出門尋找木材時,不幸暴斃草原,死於多重抗葯性結核。2003年7月12日,歷蘇被安葬在特桑克威,緊臨二太太的墳墓。
『捌』 怎麼用唯物辯證法看《上帝也瘋狂》
http://ke..com/view/2982.htm辛棄疾 他資料 http://ke..com/view/5999.htm秋瑾 他資料 http://ke..com/view/6351.htm華羅庚 他資料 http://ke..com/view/16360.htm馬雲資料 http://ke..com/view/9239.htm袁隆平資料
http://ke..com/view/3706.htm張藝謀 http://ke..com/view/39292.htm 史鐵生 http://ke..com/view/3160.htm 貝多芬 http://ke..com/view/14638.htm李開復 http://ke..com/view/2141.htm李嘉誠
怎麼努力回答給分吧!!
『玖』 《上帝也瘋狂2》觀後感不要復制的,好的可以加分。844772856油箱謝謝.
相同的套路,相似的劇情,《上帝也瘋狂2》完美的承襲了前作的優點,並將這種優點繼續發揚光大,作為一部續集電影,在沒有摒棄原有笑料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更多的笑點,使電影的搞笑程度迅速躥升。 在經歷了第一集丟可樂瓶的神奇冒險後,布希族人希又要再次踏上奇異的旅程,希的兩個兒子在玩耍時不慎掉入了偷獵者的儲水車中,希沿著儲水車一路留下的痕跡追蹤下去,在經歷了中途一系列的誤打誤撞後,...
這樣的電影,永遠不會過時。時代越發展越顯得珍貴。
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美好的地方,這么可愛的動物...世外桃源,遠離人類文明的病毒,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的生活,辦公室小格子里的人生,一下子黯然失色。和阿凡達給的抑鬱一樣,這片子讓我覺得白活了。
我自認為的一部讓我開心並為之興奮的好片!
《上帝也瘋狂》讓每個人看了都不得不鼓掌的經典喜劇!在最自然的環境用最原始的方式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執著是這部影片給我的最深感觸!無論是生活在非洲卡哈拉沙漠的人類還是動物。百看不厭!個人認為續集要更為經典!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那個可愛執著的小動物印象特別深!讓人又愛又笑的小傢伙!
『拾』 尋找一部在非洲演的喜劇電影,有一個黑人不會開車就坐在發動機蓋上倒著開!這都電影是很久以前的了!
上帝也瘋狂
雖然距離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但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人對於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看上去像沙漠卻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裡,每年有9個月的時間是乾旱無雨的,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而紛紛離開。可在卡拉哈里人看來,這里卻像天堂一樣美好,他們可以挖樹根、收集清晨樹葉上的露珠來解渴,可以靠打獵來維持生命,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和紛爭,在他們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視並保佑著他們。如果哪天聽到天空中飛機飛過的轟隆聲,他們會以為那是上帝吃得太飽在打嗝。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生活得單純而快樂的部落卻因為一隻從天而降的可樂瓶子發生了改變。
0那天,基(布希族)走在打獵回來的路上,從空中一架飛機上墜落的一個可樂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們從沒看到過這么漂亮的東西,像水一樣透明卻堅硬無比,他們把它當做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漸漸地他們還發現,它可以吹出美妙的聲音,還可以用來磨蛇皮。總之,幾乎每天人們都能發現它有新的用途。可瓶子只有一個,人們第一次有了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感覺,一種莫明的情感出現在所有人的心中,很多人想到要獨占它,人們開始為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基決定把這個將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不安的東西還給上帝,於是他帶著瓶子上路了。一路上,基經歷了種種奇遇,也引發了無窮的樂趣。
城市女職員厭倦了職場生活,決意要到森林中的部族地區擔任小學教師;在當地考察的生物學家開著破車來接她……
另一國家的反叛者也持槍闖入此地區,後面是緊追不舍的政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