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義大利電影和法國電影風格

義大利電影和法國電影風格

發布時間:2022-09-13 06:25:17

A. 世界上主要的電影國家 喜劇片都有什麼特點

各國喜劇片,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各自的風格特點。如美國喜劇片以接近生活,明白易懂,大眾化為特點;法國喜劇片以機智與驚險相結合為傳統(如《虎口脫險》);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喜劇片以密切結合現實、風格質朴為特點(如《警察與小偷》)

B.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電影風格大全

不知道你問的是從觀眾角度還是專業製作角度,專業製作角度以下幾種

電影風格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紀實風格、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電視風格。

拓展資料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C.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紀實風格

紀實風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棄假定性,少用人為強化的沖突和情節,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紀實」。電影藝術家多用這種風格來處理重大歷史題材和人物傳記,使史詩題材富於紀實性,讓觀眾信服。這種風格的影片,常常採取在扮演鏡頭中穿插紀錄片鏡頭,並以彩色和黑白相區別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鏡頭「老化」,以引起「歷史回憶」的方法拍攝。重要鏡頭常在歷史現場拍實景,對歷史人物避免神化與醜化,甚至用特型演員扮演近現代歷史人物。非歷史題材的紀實風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態,並按照這種形態去構建作品,使作品的敘述方式盡量顯示生活的本來痕跡,結構一般多層而分散。情節方面力求非戲劇化,對人物和矛盾的復雜關系,不做人為的雕飾,彷彿沒有經過藝術的鋪排,如同生活一樣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戲劇性」,重視生活細節的真實描寫。技術上採取拼帖法、長鏡頭、無技巧剪編等等。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作品《羅馬十一時》《偷自行車的人》和我國的《見習律師》《開國大典》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溶合風格

溶合風格即把幾種不同的風格溶合為一種風格。在傳統的戲劇分類中,正劇、喜劇、悲劇的風格樣式歷來是涇渭分明的,而實際生活卻是復雜多樣的。藝術家為了反映真實生活,有的在嚴肅的正劇中滲入喜劇的幽默和諷刺;有的又在喜劇中滲入悲劇的痛苦與哀傷;還有的甚至把悲劇、喜劇、鬧劇、打鬥等雜糅在一起,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卓別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嚴肅作品。

共現風格

過去電影拍攝風格分「戲劇式電影」如《於無聲處》《陳毅市長》《茶館》等,「詩的電影」如美國片《黑馬》、法國片《紅汽球》等,「散文電影」如《苦惱人的笑》《巴山夜雨》《鄉情》等,「史詩性電影」如《列寧在一九一八》《從奴隸到將軍》《南昌起義》等,以及繪畫式電影、小說式電影等。共現風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蘇聯電影文學的一種新風格。提出這種風格的電影理論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本身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著變化。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已經從初級的綜合走向高級綜合,因此應在綜合各種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共現風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生活。這種風格的特點是採用多線索、多層次、多角度的結構,藝術概括復雜、廣闊,形象的發展也是多側面的,容量比過去擴大了。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有《戀人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

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是本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電影風格,強調挖掘鏡頭內的豐富表現力,注重鏡頭結構、場面調度、影調、照明、色彩變化,以及各種新的攝影方法,而且愛用長鏡頭。這種風格講究純觀賞性、造型的圖解性,力求以純畫面的、風格化的靜態形象來表達影片的內容,並以此與戲劇化的電影相對立。瑞典影片《夢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瑪》、前蘇聯影片《畫家蘇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繪畫風格的影片。

電視風格

主要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要求極高的逼真性,甚至採取「隱藏攝影法」;多用采訪片、報導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聞特寫;強調及時性,多拍最新題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過長,以便與電視的多節目性相協調。如日本片《鐵臂阿童木》、英國片《大衛·科波菲爾》、朝鮮片《無名英雄》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D. 法國電影好,還是義大利電影好

法國電影與義大利電影的最大差別就在嚴肅性上,法國電影兼具了歐洲電影注重內涵的風格和美國電影對特效和畫面沖擊感的要求,它在受眾的廣泛度上是強於義大利電影的,而義大利電影更加註重對電影的啟迪性的要求,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義大利電影評分很高票房卻不高的原因。

E. 法國,義大利,日本,美國等各國電影的異同!1000字~~速度`~~

額,怎麼說呢,這些國家電影各種類型的都有啊,怎麼可能都概括盡?
但美國電影經常強調個人英雄主義,日本的擅長懸疑,義大利的節奏常常前緊中間緩慢,法國的則是一直緩緩推進充滿溫情

F. 義大利電影的特點

簡單點就是:新現實主義,義大利式喜劇,黑手黨。
具體的三大特點:
一、弗朗西斯科•羅西為代表的批判社會的「政治影片
此類電影揭示了義大利在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回升復甦的同時在其華麗的繁榮的外衣下所潛藏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危機鋒芒所向直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本身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
二、以維托里奧•德•西卡、羅伯特• 羅西里尼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影片
新現實主義是西方現代電影流派之一產生於二次大戰前後的義大利。是批判現實主義在特定條件下的發展多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描繪法西斯統治給義大利普通人民帶來的災難。
三、以弗德里科·費里尼為代表的走向非現實主義的「意識流影片」
這類電影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

G.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主張、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張:記錄性可斷定盡可能不侵蝕原有物質的全貌,在觀眾腦海中,將銀幕現實的表象與真實的現實合二為一。實景拍攝,攝影機隨人物在實際空間中運動,傳統場面調度理論消失。更為電影化的真實空間形式得以表現,同時避免舞台觀念的戲劇用光。

長鏡頭、景深鏡頭的運用每個鏡頭成為完整一段,體現創作者忠於自然的客觀性,體現巴贊「攝影上嚴守空間的統一」觀點。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羅伯特·羅西里尼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游擊隊》、《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譽為"戰爭三部曲",標志著新現實主義進入全盛期,《義大利萬歲》。

2.維斯坎迪:

《沉淪》、《大地在波動》、《受苦的人們》

3.德西卡:

《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

4.德桑蒂斯:

《羅馬十一時》

(7)義大利電影和法國電影風格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從漫長的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從戰後的碎磚瓦礫中站立起來,他們想盡辦法籌措資金和膠片來拍攝影片。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徹底的美學革命,是繼先鋒電影運動後出現的第二次電影美學運動,義大利現實主義鮮明的美學特徵,標志有聲電影以來電影趨向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變西方與美國電影力量對比,並向傳統戲劇電影挑戰,創造更為電影的藝術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H. 結合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談談現在的義大利,法國電影的特點。

誰問的啊 ,真的兒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電影和法國電影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新上映的動畫片有哪些 瀏覽:42
可緩存電影大全 瀏覽:167
電影演員李琦是否死亡 瀏覽:933
電影怎麼把粵語語音翻譯成普通話 瀏覽:375
中文動畫電影百度雲 瀏覽:980
看見惡魔電影完整200分鍾下載 瀏覽:500
不死族殺狼族是什麼電影 瀏覽:547
法國跟鋼琴有關的電影 瀏覽:225
電影演員溫韜 瀏覽:983
私人影院都是什麼電影 瀏覽:17
韓國電影換男朋友有什麼 瀏覽:933
黑白記憶電影完整版 瀏覽:45
一部講二戰的電影男女主有床戲 瀏覽:742
黑洞電影韓國結局 瀏覽:706
國產電影十二個人演員表 瀏覽:890
電影愛情公寓最後歌曲名字 瀏覽:156
開封電影院有哪幾個 瀏覽:414
關於韋小寶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51
什麼英文電影比較好看的 瀏覽:16
到哪裡找到英文字幕的電影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