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經典電影最後一班地鐵

法國經典電影最後一班地鐵

發布時間:2022-09-13 01:06:19

① 最後一班地鐵義大利電影演員

最後一班地鐵》是由弗朗索瓦·特呂弗執導,凱瑟琳·德納芙,傑拉爾·德帕迪約、Heinz Bennent等聯袂主演的愛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德軍佔領下的巴黎。猶太人盧卡斯·斯坦納為躲避納粹的種族迫害,躲在劇院地下室里通過他的妻子瑪麗恩來領導劇院和排練他所編的劇目,瑪麗恩卻在排練中和男主角的扮演者格朗熱產生了愛情的故事。該片於1980年9月17日在法國上映。

二戰期間,德軍佔領下的巴黎。劇院領導兼編導盧卡斯·斯坦納(Heinz Bennent飾)是個猶太人,為躲避納粹的種族迫害,他謊稱逃到南美,實際在劇院地下室里通過他的妻子、著名女演員瑪麗恩(凱瑟琳·德納芙飾)來領導劇院和排練他所編的劇目。

他通過偽裝通風系統傾聽舞台上的排練,同時也感覺到了瑪麗恩和男主角的扮演者格朗熱(傑拉爾·德帕迪約飾)之間產生了愛情。考慮到自己的處境,他決定成全他們。但格朗熱見到呂卡斯後,卻決定到到抵抗運動中去。巴黎解放了,瑪麗恩站在舞台上,一手拉著丈夫,一手拉著情人,向觀眾頻頻謝幕。

② 法語,哪部電影

出自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由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諾米·梅蘭特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18世紀的法國一位不情不願的新娘洛伊斯與委託來畫她肖像的女性藝術家瑪麗發展出一段感情的故事。

③ 請問誰有最後一班地鐵Lederniermétro(1980)由弗朗索瓦·特呂弗導演的免費高清網盤資源,求免費分享

《最後一班地鐵 Le dernier métro (1980)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3deo

戰中德國佔領下的巴黎,劇作家、導演兼劇院管理人的猶太人盧卡斯•斯坦納(海因茨•本南特 Heinz Bennent 飾)被妻子瑪麗安•斯坦納(凱撒琳•丹尼芙 Catherine Deneuve 飾)藏入蒙馬特劇院地下室,伺機逃往非佔領區。身為演員的瑪麗安不得不肩負起劇院管理人的事宜,僱傭了男演員伯納德•格蘭戈(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飾)排練盧卡斯的新話劇。隨著德軍戰線的擴大,盧卡斯的出逃一步步成為幻影,只好靠地下室的採暖管道來聽每日的綵排,暗中進行指導。

④ 最後一班地鐵電影種子

麻煩採納,謝謝!(丁度·巴拉斯電影作品)最後一班地鐵(中文

⑤ 關於地鐵的電影,推薦一下,好的給30分

1985年法國電影《地鐵》《最後一班地鐵》 韓國《地鐵危機》 美國《地鐵驚魂》《地鐵大爆炸》《地鐵風情畫》 日本《穿越時空的地鐵》 比較經典的《地鐵驚魂》

⑥ 法國電影大師特呂佛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一班地鐵
又名: The Last Metro

(特呂弗經典作品,法國80年代最佳影片,愷撒十項大獎)
1980年由特呂弗參與編劇並導演的影片《最後一班地鐵》,創下了法國電影的空前記錄--它囊括了1981年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編劇和最佳剪接十項大獎。特呂弗辭世後,1990年法國影評界將《最後一班地鐵》評為法國80年代最佳影片。

導演: 弗朗科依斯·特呂弗
演員: 凱瑟琳·德諾芙 傑拉爾·德帕迪約 Jean Poiret Andréa Ferréol Paulette Dubost Jean-Louis Richard Maurice Risch Sabine Haudepin Heinz Bennent Christian Baltauss Pierre Belot René Dupré Aude Loring Alain Tasma Rose Thiéry
編劇: 弗朗科依斯·特呂弗 Jean-Claude Grumberg Suzanne
所屬地域: 法國
出品時間: 1980年

1942年9月,德軍佔領了法國北部大部分地區,猶太人紛紛逃離法國。蒙瑪特劇院經理卡斯由於來不及逃跑,只得讓妻子瑪瑞恩謊稱他已去美洲工作,實際上他躲在家裡的地下室里。貝爾納是愛國的青年演員,他進入蒙瑪特劇院後,多次與瑪瑞恩合作,萌生了愛情。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瑪瑞恩的丈夫並未出走。貝爾納毅然離開劇院,參加了抵抗運動組織。1944年6月,德軍大敗,路卡斯才走出地窯,重見光明。此時,貝爾納也再次回到劇院。

⑦ 有什麼優秀的法語電影

1.印度支那 Indochine (1992)
導演:雷吉斯 瓦格涅 Régis Wargnier
一段愛情掩蓋下的殖民地歷史,凱瑟琳 德納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 L'Amant (1992)
導演: 讓-雅克 阿諾 Jean-Jacques Annaud
文學名著和電影的一次完美結合,那些幽暗的房間、濕濕的街道,晚霞中金黃色的渡口,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3.最後一班地鐵 Le Dernier métro (1980)
導演:弗郎索瓦 特呂弗 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沒有正面描寫二戰的二戰電影,特呂弗藝術和現實結合的最好的電影。
4.碧海藍天 Le Grand bleu (1988)
導演:呂克 貝松 Luc Besson
呂克 貝松 的光影夢幻,一部大海的童話
5.浪跡天涯/流浪者 Sans toit ni loi (1985)
導演:艾格妮絲 瓦爾達 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新浪潮之母瓦爾達最重要作品,描寫了一個拒絕任何社會規則的年輕流浪女慘死在荒郊野外的發人深省的悲慘遭遇。影片一個突出點是它的紀錄片風格。
6.冬天裡的一顆心/今生情未了 Un coeur en hiver (1992)導演:克勞德 索泰 (claude sautet)
這是一部令人難忘的法國電影,一部充滿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終沉浸在拉威爾略帶哀傷的奏鳴曲里的電影,它讓人沉浸,讓人著迷,讓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暫卻深刻細致的感情之中:許多人因此迷戀上法國電影。
7.瑪歌皇後 La Reine Margot (1994)
導演:帕特里斯 夏侯 Patrice Chereau
一部氣勢磅礴的法國歷史巨片,它猶如一頁歷史書中的精美插圖,將我們帶回1572年的法國。在歷史的血腥中滲透愛情的狂野,在宏大的場面下觸摸個性的張揚,其中曖昧的激情場面與殘酷的大屠殺鏡頭讓觀眾久久難忘。
8.怒火青春/仇恨 La Haine (1995)
導演:馬修 卡索維茨 Mathieu Kassovitz
影片描繪了這樣的一個社會,人們已經不能分辨正與邪的差別,所謂的正邪的斗爭和殘殺,讓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仇恨。影片動感的手持攝影雖然已經不算新鮮,但仍然很好的渲染了混亂的社會環境和青年人動盪的精神世界,與對比強烈的黑白膠片共同形成鮮明的風格。
9.禁色迷情/我們之間 Entre Nous (1983)
導演:黛安娜 科依斯 Diane Kurys
故事取材於導演兒時不幸的家庭遭遇,創作上秉持了冷靜平和的歷史觀,使這部電影得以跳出格局窄小的個人回憶,而成為女性意識覺醒時代的見證。
10.羅曼史 Romance (1999)
導演:凱特琳 布雷亞 Catherine Breillat
它是當代情色電影的代名詞,不凡之處在於導演使影片超出了狹隘的「女性主義」電影社會化的訴求理念,而成為一部別致的探討女人生理本質的另類電影。
11.這個殺手有點冷 Léon (1994)
導演:呂克貝松 Luc Besson
經典不多說了,個人感覺最主要的是影片完全顛覆了類型片的概念。
12.新鮮誘惑/手到擒來 L'Appat (1995)
導 演:貝特朗 塔韋尼埃 Bertrand Tavernier
1995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一部表現殘酷青春的令人不安又發人深思的影片。
13.巴黎野玫瑰 Betty Blue /37°2 (1986)
導演:讓-雅克 貝奈克斯 Jean-Jacques Beineix
看過的最精彩絕倫的法國愛情片,男女主人翁的表演只能用驚世駭俗來形容。
14.愛情重傷/毀滅 Damage (1992)
導演:路易 馬勒 (Louis Malle)
一段瘋狂的畸戀,一場愛的情殤。難忘最後的場景:他回憶起那次分手後與她唯一的碰面,她身邊是他見過一面的男人,手裡抱著孩子,那一刻他突然覺得,她和其他女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15.新橋戀人 Les Amants Pont-Neuf (1991)
導演:雷奧 卡拉克斯 (Leos Carax)
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卡拉克斯和主演朱麗葉比偌什都完全釋放了自我,以至於影片完成後一對戀人只能選擇分手。
16.羅丹的情人 Camille Claudel (1988)
導演:布魯諾 努丹 Bruno Nuytten
一部讓阿佳妮深陷劇情不能自拔的影片,影片的餘音是阿佳妮和導演的結合以及後來的分離。
17.追憶似水年華 Le Temps retrouvé (1999)
導演:拉烏爾 魯茲 Raoul Ruiz
法籍智利導演拉烏爾魯茲挑戰不可能,把公認的最難改編的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同名小說搬上了銀幕,藝術地再現了原著的韻味,眾多國際影星的加盟也使影片更具看點。
18.瘋狂夜/野獸之夜 Les Nuits fauves (1992)
導演:西里爾 科拉德 Cyril Collard
最有勇氣的艾滋病電影,人們永遠無法忘記女主角代表已故導演領獎時那傷心的哭泣。
19.芳名卡門 Prénom Carmen (1983)
導演:讓—呂克 戈達爾 Jean-Luc Godard
4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影片。大家一致認可的戈達爾後期代表作,本片音樂的表現尤其富有特色。
20.綠光/眾里尋她千網路 Le Rayon vert (1986)
導演:埃里克 羅麥尓 Eric Rohmer
4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影片。仍然是羅麥尓特色,通過長長的對話,將人物感情的變化波動刻畫得真實細膩。
21.不羈的美女 La Belle noiseuse (1991)
導演: 雅克 里維特 Jacques Rivette
艾曼紐貝阿身體語言的代表作,畫家和模特兒,沖突還是被征服。
22.鋼琴教師 La Pianiste (2001)
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Michael Haneke
拋開師道尊嚴,讓壓抑的慾望找到放縱的理由,女主角的表演尤其精彩。
23.親密 Intimacy (2001)
導演: 帕特里斯 夏侯 Patrice Chereau
許多人看到的是肉慾,而導演想要表達的卻是一種人類肉體與心靈的疏遠。
24.理發師的情人 Le Mari de la coiffeuse (1990)
導演:帕特利斯 勒孔特 (Patrice Leconte)
愛是永遠。因為愛而等待,因為愛被感動。從一個男孩到男人的性心理的成長史,帶有法國電影的本質特性:有一點點感傷和淡淡溫情。不喜歡電影結尾。
25.梵谷傳 Van Gogh (1991)
導演:莫里斯 皮亞拉 Maurice Pialat
最傳神的梵谷傳記電影,也是皮亞拉最好的電影之一。
26.野蘆葦 Les Roseaux Sauvages (1994)
導演:安德烈泰西內 Andre Techine
青春、理想、時代,一組動盪年代的青春群像。
27.柯南上尉 Capitaine Conan (1996)
導演:貝特朗 塔韋尼埃 (Bertrand Tavernier)
戰爭和人,探索戰爭中的人性,人在戰爭中的位置、作用,一貫的塔韋尼埃風格。
28.我的性生活/現代法國艷史 Comment je me suis disputé... (ma vie sexuelle) (1996)
導演:阿爾諾 德斯普萊辛 (Arnaud Desplechin)
導演用很長的篇幅(175分鍾),向觀眾展示了幾組當代法國青年人真實的感情生活。
29.恩怨情天/瑪儂的復仇 Manon des sources (1986)
戀戀山城/男人的野心 Jean de Florette (1986)
導演:克洛德 貝里 Claude Berri
80年代最好的法國電影,根據文學名著改編,展現了二十年代法國南方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0.出電梯左轉 ** gauche en sortant de l'ascenseur (1988)
導演:愛都爾德 莫里納羅 (Edouard Molinaro)
選了那麼多一本正經的片子,居然沒有一部喜劇片,選一部大家比較熟悉的,也確實是80年代法國最經典的喜劇片。
31.儀式/冷酷祭典 La Cérémonie (1995)
導演:克勞德 夏布洛尓 (Claude Chabrol)
仍然是典型的夏布洛尓犯罪電影,對人性做了細膩的剖析,經典的結尾令人難忘:夏布洛尓把莫扎特歌劇與血淋淋的槍殺場面交叉剪輯在一起,給觀眾以極大的震撼。
32.我的男人/浪的過火 Mon Homme (1996)
編導:貝特朗 布里耶 Bertrand Blier
本片的視點在於考驗觀眾的道德觀念:你是否可以接受當妓女是樂趣無窮的一種職業的說法?
33.小偷也激情/米雪的告白 La Petite voleuse (1988)
導演:克勞德 米勒 Claude Miller
本片由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編劇,通過發生在一個地位卑賤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反思了戰後法國社會中產階級窮奢極欲的生活對成長期的青少年的影響。主演夏洛特甘斯布的表演太出色了。
34.三色:藍白紅 Bleu (1993) Bialy (1994) Rouge (1994)
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平等、博愛、和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影片表現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一貫的對人類基本道德規范的探索。
35.白色婚禮 Noce blanche (1989)
導演:讓-克勞德 布里索 Jean-Claude Brisseau
影片使用唯美的鏡頭和感人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未成年少女與中年男老師的一段孽緣。初登銀幕的法國女歌手凡尼莎帕拉迪以她清醇的外表和驕人的演技把一個17歲女生憂郁而狂放的兩面性表現的十分出色。
36.吸煙/不吸煙 Smoking/No Smoking (1993)
導演:阿倫 雷奈 Alain Resnais
電影中桌上有一包xxxx,這個時候,請你——觀眾來選擇,到底是抽,還是不抽?生活中也一樣,處處充滿選擇,處處充滿或者。一個不小心,生活就會截然不同。
37.情迷乾洗店 Nettoyage à sec (1997)
導演:安妮 芳婷 (Anne Fontanine)
一對夫婦和一對兄妹在一次同性戀派對相識,夫婦兩口子竟然發現自己都暗戀上了其中的男孩,最後的結局讓人震驚。本片是女導演安妮芳婷的成名作。
38.緣份的春天/情感的宿命 Les Destinee Sentiments (2000)
導演:奧利維爾阿薩亞斯 Olivier Assayas
阿薩亞斯精緻細膩的戰爭愛情片佳作,影片根據小說改編,充滿了濃郁的文學氣息。幾位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令人陶醉。
39.小罪犯 Le petit criminel (1990)
導 演: 雅克 杜瓦榮 Jacques Doillon
1990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佳排名第一位,導演雅克杜瓦榮拍攝了一系列青少年成長的優秀影片,本片相信也不會讓你失望。
40.人性 L' Humanite (1999)
導演: 布魯諾 杜蒙 Bruno Dumont
電影探討了對人性的愛,對人的關愛、情感,和與生俱來的同情心,強調為了追求善,罪惡是必經的路程。導演布諾杜蒙是位擁有哲學碩士文憑的法國新銳導演,他後來的影片《29片棕櫚葉》引起了更大的爭議。

⑧ 最後一班地鐵的影片評價

題記:藝術只是生活的麻醉劑,而生活仍在痛苦中繼續。
1980年,曾經是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旗手的特呂弗拍出了自己在本土票房最成功的一部電影——《最後一班地鐵》。因其在電影語匯上的完美展示,和演員無懈可擊的表演,而一舉奪得了當年法國電影愷撒獎的11項大獎。其中包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獎項。這是特呂弗的倒數第二部電影,真可謂是大師的一次完美的謝幕。
特呂弗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了淪陷的法國,在一個危機重重的劇院里展開。劇院的經理呂卡斯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藏在劇院的地窖,等待時機成熟時逃往國外,然後在那裡重新開始自己的藝術事業。可是德軍佔領了北部自由區的消息使他的計劃變成了泡影。他的妻子瑪麗恩掌管著劇院,在各色人等——丈夫、情人、投靠納粹者和德國人之間周旋。抵抗組織成員貝爾納通過應聘成為話劇《失蹤》一劇的男主角。在和合作演戲的過程中他愛上了瑪麗恩。在地下百無聊賴的呂卡斯敲開了暖氣管道,聽著舞台上的動靜指揮著戲劇的排練。劇場始終不能保持寧靜,種種社會上的矛盾開始牽扯到劇院里工作人員的生活和創作。在貝爾納的幫助下呂卡斯逃過了納粹的搜查。在重重的阻撓下,《失蹤》終於演出了,並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幾年過去了,巴黎光復。呂卡斯重新回到了地上,繼續指導話劇。瑪麗恩也在呂卡斯和貝爾納之間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在影片的結尾,蒙瑪特劇院上繼續上演著叫好的話劇。台上,瑪麗恩一手拉著自己的丈夫,一手拉著自己的合作者——情人,將這兩個極具象徵性的符號高高舉起。
這部電影已經看不到特呂弗當年的風格了,大部分鏡頭全在攝影棚內完成,狹窄的空間,中近景的推拉,明亮的布光。影片就像一部室內劇。沒有了早年《400下》的自由和靈性,但卻多了幾分老練和完整,有一種信手拈來的感覺。特呂弗用這部電影告訴世界,他不僅可以拍出飄逸的《400下》,也可以有《最後一班地鐵》的經典敘事。
特呂弗在這部電影里對政治的態度相當模糊,他沒有將什麼反猶主義、地下軍等政治意象拿來逐一點評。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這部電影里的巴黎是「是個小孩子眼睛中的巴黎」。但是電影里卻有處處體現出了政治——這里的政治指的是政治對電影中的人物的生活的影響,而不是具體的意識形態。特呂弗同時又在這部電影中設問和思考——藝術是不是逃避現實的理由?藝術家是否該面對世俗的紛爭?像最後一班地鐵,那是從淪陷區到自由區的唯一出路。所有的劇場工作人員都要乘坐著最後的一班地鐵才能回家。而藝術,是不是情感的最後一班地鐵呢?是不是情感的唯一的釋放點呢?呂卡斯是一個很純粹的藝術家,他對納粹的仇恨僅僅是因為戰爭使他暫時無法從事藝術工作,而對納粹的反猶主義卻絲毫沒有興趣。他蜷縮於地下,於是藝術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託,但是他不知道沒有現實意義的藝術、不反映飢餓、死亡、痛苦的藝術不會成為靈魂的凈化劑,他只是個悲傷哀怨的個體旁觀者。瑪麗恩比她的丈夫要更為現實,她為了活下去,只好將自己的感情傾注於舞台,在那裡她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和最後的歸宿。貝爾納則是現實(政治)和藝術的綜合體,一方面他是地下抵抗組織的成員,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演技高超的話劇演員。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他選擇了現實,用我們的話來講這叫「以積極的態度入世」。瑪麗恩在這種沖突下選擇了走在老路上,以不變應萬變。其實電影中的所有人都在找自己的出路,包括那個做戲服的猶太小女孩也是這樣。藝術只是生活的麻醉劑,而生活仍在痛苦中繼續。最後瑪麗恩同時舉起了丈夫——藝術和情人——現實的手,表現了特呂弗崇高的藝術理念和人文思想。
戲劇仍在上演,但是電影卻拉下了帷幕。特呂弗這部晚年的代表作,用最輝煌的手勢對戈達爾對他不講政治的指責做出了強勢的回答。這輝煌的答辯無愧於大師晚年最完美的一次謝幕。

⑨ 《最後一班地鐵》藝術是否是逃避現實的借口

法國以浪漫著稱,無論是美食或是時裝,都會因法國製造,而被烙上浪漫的印記,這種印記也毫無意外地落在了法國電影上,從節奏輕快的小清新作品《芳芳》、《天使愛美麗》,到基調壓抑的高冷影片《鋼琴教師》、《漫長的婚約》,浪漫一直都是法國人孜孜不倦,執著追求的藝術境界,這種執著在經典影片《最後一班地鐵》中得到了進一步強調。
《最後一班地鐵》的故事發生在二戰中被德軍佔領的巴黎,納粹的高壓政策以及從各個層面大力搜捕猶太人的行動,使得法國人尤其是法國猶太裔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從佔領區到自由區只有地鐵可以通行,因此趕上最後一班地鐵成了法國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顯然這是一個籠罩在濃重戰爭陰影之中的故事,我們很自然會想到戰爭的血腥與殘酷,生活的壓抑與恐慌,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如期出現在影片中,取而代之的是從群體眾生相到個體特徵上,骨子裡依舊汩汩流淌的浪漫血液,這種浪漫精神使得戰爭在影片中濃縮成一個符號,就像僅僅在片頭出現的地鐵一樣,奪下片名後卻又迅速消失,剩下的是無盡的浪漫藝術情懷、浪漫愛情故事、亦或是革命浪漫主義。群體的浪漫:在一個人人自危的大環境里,也許宅在家裡是最謹慎不過的策略了,然而佔領區的法國人卻選擇湧向劇院,看上一場新出爐的話劇,因此戰時的劇院,生意依舊火爆。
影片中有多處群體畫面,來反映法國人對話劇的熱衷,有時是劇場內坐的滿滿當當的席位,有時是空襲警報響過後,劇院門口沒有散去的大批觀眾淡定地舉目張望,除此,我們還看到在路旁小花壇擺弄園藝的男孩,街上臨摹作畫的畫家,可見戰爭在法國人的心中投下一片陰影,卻未能消滅他們身體里與生俱來的浪漫基因。
有人說,這是法國人在用藝術來逃避現實的殘酷,也許吧!但既然只是逃避,為什麼單單選擇藝術,而不是酒精、不是肉慾呢?因為前者是浪漫的,後者是墮落的,歸根結底,法國人還是沒有放棄追逐浪漫的情懷,亦或說法國人的精神並沒有因暫時的失敗而沉淪,浪漫就是法國人追求自由靈魂的最後一班地鐵,它代表著有所追求,它代表著絕不自我放棄。

⑩ 法國電影《最後一班地鐵》的男女主角是誰扮演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的冬天,巴黎在德軍的佔領下。這是一個黑夜與濃霧的時代。巴黎人的日子很不好過,食物定量配給:燃料嚴重缺乏,飢餓,寒冷,痛苦,孤獨,晚上只得到影劇院去,既能取暖,也能暫時逃避一下現實。當時,佔領當局實行宵禁,因此演出必須在最後一班地鐵前結束,以便人們能搭乘最後一班地鐵回家。演員們也聚集在最後一班地鐵的車廂里,交談著各種情況和消息。因此,「最後一班地鐵」一詞有時代的特徵:它與佔領時期的巴黎戲劇界的生活緊密相連。

巴黎市中心的蒙瑪特劇院的經理兼導演呂卡斯?斯坦奈是一個德國猶太人,1933年為逃避納粹的種族迫害而逃亡到巴黎。德軍佔領巴黎後,使他不得不計劃再次逃亡。但由於某種原因,他的逃亡南美的計劃沒有實現,而只得藏身在劇院的地下室,對外偽稱已離開巴黎。他把領導劇院的重任交給他的妻子、美麗而著名的女演員瑪麗恩?斯坦奈。他的生活也是靠她每天晚上送來從黑市上買來的食物維持。在這樣困難而危險的情況下,劇團仍舊堅持把戲演下去。瑪麗恩領導劇團人員繼續排演一出她丈夫已經准備好的挪威名劇《失蹤的女人》。在排戲的時候,藏身在地窖里的呂卡斯,通過一個由暖氣管道改裝成的通風系統,一句句地傾聽著舞台上的排練,從而實施他的遠距離指揮。

在這出戲中,扮演男主角的是新來的青年演員貝爾納?格朗惹。女主角由瑪麗恩扮演。他們在排戲時配合默契,真切,交融。呂卡斯在地窖里認真細聽排戲的過程中,覺察到了貝爾納與瑪麗恩之間有種微妙的感情變化。他是一個有教養而明智的人,考慮到自己的命運難免最終被活埋在地窖中,因此,為了妻子的幸福想幫助促成瑪麗恩與貝爾納之間的愛情。

那時候,戲劇界有一條著名的規矩:「戲必須演下去。」為了「把戲演下去」,為了劇院的生存,瑪麗恩與全劇團人員需要對付各種棘手的問題:如納粹當局的嚴格的戲劇檢查;合作分子(法奸)的破壞、刁難;蓋世太保的突然搜捕……有一次綵排,親納粹的報刊《處處有我》的戲劇評論員達克西阿,一個對劇團的生存舉足輕重的人物,故意遲到。第二天發表了一篇粗暴的評論,指責劇團排演這出戲是受猶太人的影響。血氣方剛的青年演員貝爾納為此把達克西阿痛打了一頓。

又有一次,蓋世太保突然來到劇院來搜查,甚至查到地窖,幾乎發現呂卡斯的藏身之處。幸虧劇團同仁用種種手法拖延時間,使呂卡斯得以躲過。但貝爾納卻發現了藏在地窖中的呂卡斯。

瑪麗恩為了劇團的生存,不得不以兩面派手法周旋於佔領當局和合作分子之間,但貝爾納不了解她的苦心而激烈地反對她這種態度。當貝爾納在地下室發現了瑪麗恩的丈夫呂卡斯以後,就毅然離開劇院投身抵抗運動。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德國法西斯敗局已定。呂卡斯從隱藏了813天的地下室走出來。1945年戰爭結束後,呂卡斯重新導演新戲,貝爾納也重返劇院演出,仍和瑪麗恩配戲。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瑪麗恩一手拉著貝爾納,一手拉著呂卡斯,向觀眾頻頻致禮謝幕。

戲在演下去。歷盡種種艱辛,戲劇界那條著名的規則「戲必須演下去」實現了。盡管道路曲折,藝術家們堅持獻身於藝術的精神始終不渝。人們和睦相處,生活也在繼續。

閱讀全文

與法國經典電影最後一班地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57年大眾電影圖集 瀏覽:406
成龍電影武打搞笑片 瀏覽:231
八十年代關於笑的電影大全 瀏覽:859
一部講加州孩子的電影 瀏覽:561
看微電影的網站大全 瀏覽:695
電影院寫著快手 瀏覽:105
電影院新上映的動畫片有哪些 瀏覽:42
可緩存電影大全 瀏覽:167
電影演員李琦是否死亡 瀏覽:933
電影怎麼把粵語語音翻譯成普通話 瀏覽:375
中文動畫電影百度雲 瀏覽:980
看見惡魔電影完整200分鍾下載 瀏覽:500
不死族殺狼族是什麼電影 瀏覽:547
法國跟鋼琴有關的電影 瀏覽:225
電影演員溫韜 瀏覽:983
私人影院都是什麼電影 瀏覽:17
韓國電影換男朋友有什麼 瀏覽:933
黑白記憶電影完整版 瀏覽:45
一部講二戰的電影男女主有床戲 瀏覽:742
黑洞電影韓國結局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