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位大神,大家裸辭之後重新找工作都需要多久裸辭之後 外出休息了一段時間 現在開始重新找工作 這
畢業工作不到一個月裸辭,沒錢,沒父母支持,沒本事,沒特長,沒技術,只有運氣。
現在一個人在北京飄著,女孩子,住在一間周圍全農民工的自建房裡面,不到十平米吧。每天都怕有人破門而入什麼的… 來自職Q用戶:李女士
你好,我是名職業規劃師,我來談一談我對於你這個問題的幾點感受。
在給他人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我經常會,說這句話,就是我們過往的職業經歷,職業探索以及當下體驗到的情緒,都不是沒有意義的,它們會告訴我們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想要追求什麼,怎樣去追求,尤其是在逆境中,人對自己的渴望是最真切的,所以好好的去體驗一下當下焦慮的狀態,這種焦慮的狀態會告訴你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好吧,雞湯就在這里,我們來,具體說一說,該怎樣化解焦慮?
簡單說就是兩步,第一個就是,做好自我定位,第二個就是,積極地等待機遇。
第一點做好自我定位。
說到定位了,可能有人會覺得那就要去談一談自己喜歡什麼愛好什麼,或者有的人想得更深入一點說,那我要去想想我的愛好針對的職業,那份職業要求怎麼樣?怎樣去更好的發展…
這些都是對的,不過都不夠。真正的定位還需要了解之前的職業經歷裡面自己的職業狀態是怎樣。
為什麼要在前進的過程中往後看呢?
因為只有在過去中找到自己的行為邏輯,並採取相應的改善的方式,才能避免當下次同樣的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不會重蹈覆轍。
定位的第一步是去思考一下自己原來的行為邏輯。
因為你剛才談到了你是裸辭,所以的話我們就要去重新看一下你在過往得職業經歷中,自己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是自己不適應這份工作,還是這份工作真的不適合自己。
請注意,這里有一個,適合和適應,這兩個詞。
怎麼區分它們呢?
就是如果你在工作中的那種不舒適的感覺,是來自於外在的壓力,比如說自己的工作績效不達標,競爭壓力比較大等等這些外部因素導致自己感覺到不舒服的話,這是自己不適應這份工作的表現,需要我們調整做事的方式。
而如果那種不舒適的感覺來自於內在,比如說,企業的做事方法和我的核心價值觀不匹配,我即便把這件事情做到了百分之百,我也拿不到我想要拿到的東西,那麼這份工作就很有可能是不適合自己,需要做職業價值觀的澄清,或者是職位轉換。
這在過往的職業經歷中,找出自己的行為邏輯,才能避免,在之後的,職業鑒定,終於到同樣的問題,重蹈覆轍,那種想用同樣的方式懂得回報的想法,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
剛做好自我梳理之後,然後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進行自我興趣、能力,價值觀的探索,然後對於自己喜歡的職業的做一些職業訪談,了解職業信息。
然後就是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缺什麼就補什麼。
有針對性的行動是最能降低人的焦慮的感覺。
這是定位,我們再來說一說,機遇。
第二點,積極的等待機遇。
有的時候,有了能力並不意味著,自己就有了一份好的工作,機遇這個東西確實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求職過程中,往往有些人是這樣的想像,因為是古裝戲看多了,都把自己想成諸葛亮,希望有賢德的明君去三顧茅廬去邀請自己,然後自己就可以揮斥方遒,一戰成名。
即便是在,三國裡面,諸葛亮的出山也是做了很多鋪墊的。本身他自己就博學多才,而且那是太守的親戚。同時他有一個圈子,這個圈子裡的人,給他做背書,給他做宣傳,比如水鏡先生,徐庶等。等等因為這些因素,所以導致他的個人品牌是非常突出的。
所以所謂的積極地等待機遇,一方面是去發現那些明顯的機遇,通過直接調查的方式去了解職業信息,另一方面是通過自己能力的提升去創造讓機會發現自己的機遇。
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這種創造機遇的能力,更多是打造自己的個人核心品牌。
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牌簡單說三點:
第一,你要想清楚你的核心品牌是什麼?你最能說出口的故事是什麼?
第二,你的過往的,經歷,與這個核心品牌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比如我曾經在機場做管理工作,那麼我的管理工作和我現在的職業劃師是個角色之間的聯系是什麼?
第三,你的受眾是誰,他們有什麼特點?他們的偏好是什麼?
第四,影響他們的方式是什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混圈子做項目,換平台,提高學歷,換出身。比如你想日後想走的是管理崗位,那麼管理就需要從下至上的積累經驗;如果你想走的是專家路線,那麼你就需要有一個高的學歷高的平台去增加你的可信度。如果當下的你什麼都學,那麼就去問一下你的受眾,他們缺什麼缺什麼你就提供什麼。
以上四點就是打造個人品牌的一些方式。
我們說機會,其實機會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甚至說如果沒有能力的話,給你機會也不一定能拿到它。它們的關系是這樣子的:能力創造機會,機會帶動能力,能力換來經驗,經驗兌成品牌。
以上就是我對於你那個提問的一些小的感受,關於裸辭之後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在這裡面提供了兩個小的建議,第一是做好定位,第二就是積極地等待機遇。
好了,也歡迎你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鳥瞰人生。讓我們一起鳥瞰生涯故事,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
你也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方得咨詢,選擇適合的話題,然後我們就可以進行深入的職業梳理了。
•ᴗ•祝安。 來自職Q用戶:應俊 職業規劃師
2. 鳥瞰人生是何義
到網上去查一查,會給你各種不同的,理想的解釋。
3. 電影鳥瞰人生中的鳥是什麼鳥
根據刺客信條每個鳥瞰點都有鷹 我推測答案是鷹
鳥瞰人生 Bird People (2014)
巴黎戴高樂機場的意外滯留,讓商人蓋瑞重新審視自己匆忙奔波的生活,頓生厭倦逃離之意。同樣想掙脫現實樊籠的還有賓館清潔女工奧黛麗,乏味工作讓她度日如年。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果真肋生兩翼,幻化成自由的飛鳥......
5. 比較王安石的明妃曲和歐陽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分析對王昭君的不同看法.
談談王安石《明妃曲》其一和歐陽修《明妃和王介甫作》其一中的新意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人人皆耳熟能詳. 歷來吟詠昭君的作品很多.用清代方冬樹的話說:「此等題各人有寄託,借題立論而已.」如太白只言昭君的命運悲慘,遠離故鄉,客死他鄉,「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又如杜甫在《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中描寫的昭君「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短短兩句寫盡了昭君的一生,把昭君生前死後的寂寞悲涼寫得淋漓盡致.但雖然命運不濟,她仍然眷懷故土,月夜歸來故鄉.白居易也曾在《王昭君》一詩中寫到「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表達的也是昭君的思歸之念. 看似這些作品都有渲染和挖掘悲劇內涵的異曲同工之處,然而它們的立足點卻停留在通首詠昭君,實則抒己懷,如杜甫詩,末句「怨恨」二字,點名主題.昭君怨恨不得漢室眷顧,遠嫁他鄉,不正是作者感同身受,有感而發的嗎?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宮見妒,他入朝見妒;昭君「一去紫台連朔漠」,他「飄泊西南天地間」;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歸來;他思念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更何況這一年他已有55歲了,「美人遲暮」之感與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寫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是什麼使他們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不正是這樣一種無人理解憤憤不平的同病相憐的深刻感觸嗎? 然而離開唐朝,進入宋朝這一歷史階段,可以看見同樣涉及王昭君這一主題人物的代表作便是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和歐陽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其一》.這兩首作品皆推陳出新、善翻古意.如果說唐代的幾位詩人的作品僅僅停留在吟詠昭君的思歸之念和感嘆其命運的悲劇性上,那麼宋朝的這兩位詩人,則更多的把描寫昭君與時代背景相結合. 當時宋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外有遼、西夏等少數民族在邊境的威脅,使得朝廷不得不與這些國家訂立議和,苟且偷安,導致國力貧弱.而朝廷內部君王臣子卻仍然昏庸無道,危機重重卻依然只顧享樂.處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兩位詩人創作《明妃曲》和《和王介甫明妃曲》,是為了借漢言宋,抒發心中的不滿. 王安石筆下的《明妃曲》可分為上下兩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寫昭君的美貌.「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著重刻畫神態,使得君王不能自持,側面烘托其美貌,引來漢帝歸來怪丹青.王安石另創新意,以場面描寫還原了這一幕歷史場景: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而再一句「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更是推陳出新.「殺畫師」一事出自《西京雜記》,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故意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把昭君醜化.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而王安石則突出了昭君的儀態美是畫師難以把握、難以描繪的,並非惡意中傷,所以從另一角度表現了昭君的美貌,不落俗套. 第二部分寫到了胡地以後,昭君仍然心念漢室.「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清代的陳衍認為,「可憐」句用意忠厚.的確,明妃明知一去便此生無來日,卻依然眷眷於漢,不改漢服,可見其愛國的崇高與真摯,也體現了她一種大義凜然的風骨與品德,與唐代詩人完全不同.或許她的遠嫁異鄉帶著百般的無奈,但她依然是跨出這一步的人.為何擔此重任的人不是別人而偏偏是昭君呢?由此可見,作者並不單單只是要表達明妃的悲劇性而已,更是一種對其人格品德的贊頌.最後作者又搬出漢室的另一個不幸的女子阿嬌來對比,我們發現,實則昭君遠嫁匈奴並不比阿嬌終老漢宮更為不幸.阿嬌與武帝近在咫尺卻還是被拋棄,引出了「人生失意無南北」這一頓悟,意在傳達失意之人無分南北的思索.作者筆下的昭君形象於楚楚動人中彌漫著悲涼色彩,顯然也是作者懷才不遇潛意識的表露. 此詩作於王安石39歲時.此前曾寫有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萬余言,可這些建議未被當政採納.但王安石並沒有因此消沉,他從地方調任京都後,更亟欲一展宏圖.寫於這一時期的《明妃曲》也就不完全是以古人的不遇來聊以自慰了.作者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在體現心中潛意識的同時又能超脫於其上,從鳥瞰人生的角度,體味著人間的苦樂,高度凝練概括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這在立意上則又高出前人一籌了. 再說歐陽修的和王安石作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作者本人對此詩頗為得意,他曾對兒子說:「吾《廬山高》今人莫能為,唯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後篇,太白不能為,唯杜子美能之.至於前篇,則子美亦不能為,唯我能之也.」 詩開頭寫胡漢之異,「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指出明妃將要前往的是一個如此遙遠如此不同陌生的地方.又寫明妃流落之苦,「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面如玉」,是誰忍心把如此如花似玉的姑娘嫁到荒蠻遙遠的胡地,豈不是比這風沙更無情?「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咨嗟.」沒有中原的故鄉人可以訴說,昭君只能自作思歸曲,寄託滿腔哀思,引得胡人聽後也盡咨嗟,對於昭君的境遇頗有些同情.「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她的琵琶曲傳到漢宮,卻沒有引起「漢家」的悲憫與憤慨,而是當作「新聲譜」競相演奏.就連胡人也能從中體會的令人唏噓的悲傷,萬萬沒有想到漢室的故鄉人竟不能理解,而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何等的凄涼啊.「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正因為統治階級喜歡這種「新聲」,「纖纖女手」必須「學的琵琶不下堂」,他們哪裡能懂得自己所不曾經歷的邊塞之苦呢?作者此時筆鋒直轉,以犀利的諷刺「審問」著統治階級.然而,他們能就此醒悟嗎? 作者是悲痛不平的,在情感上的表現是更深一層刺次的. 從上述分析中可見兩首詩雖都結合時事,但立意有所不同.王安石作《明妃曲》更側重歌頌愛國主義的精神,因為當時施宜生、張元之流報靠遼、夏,為其出謀劃策,造成宋的邊防大患,這種「賣國「行為被拿來與明妃的雖遭遇悲慘,但仍然忠於漢室日日思歸的高尚純潔的愛國情感形成鮮明對比.作者還把自己對命運的感悟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讀來讓人有所寬慰又不失信心. 較之王安石詩的含蓄,歐陽修的詩則更為直接,是對不事振作的宋朝君王的譴責與聲討.議國事是從這一首琵琶曲入手,典型的以小見大的手法.平易婉曲的語言卻與這種對歷史悲劇的深沉感喟的情感兩相對比,洋溢著濃郁的藝術魅力. 以前寫明妃的人,或寫明妃個人遭遇之不幸,或寄託「懷才不遇」的感慨,而王安石歐陽修卻推陳出新,頗為不同凡響,借漢言宋,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歐陽修.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其一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6. 請問誰有鳥瞰人生求百度雲高清資源鏈接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巴黎戴高樂機場的意外滯留,讓商人蓋瑞重新審視自己匆忙奔波的生活,頓生厭倦逃離之意。同樣想掙脫現實樊籠的還有賓館清潔女工奧黛麗,機械重復的乏味工作讓她度日如年。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果真肋生兩翼,幻化成自由的飛鳥
7. 請介紹一下電影編劇家盛和煜
以生命感受藝術
——漫寫盛和煜
一
盛和煜不蠢。
豈止是不蠢,簡直可以劃入聰明之列。
如果聰明有極品,他也就是極聰明之人了。
盛和煜舉止言談,既不賣乖,又不露醜。座談會上每發言,言簡意賅,妙語連珠,惹得人家哈哈大笑之後他卻嘎然而止,總總恰到好處。
由於他有這一「特長」,有次我為一家電視台策劃一期談話類節目,就請他來當嘉賓,果然他心領神會、不負重託:四十來分鍾的節目,他只說了七八句話,句句引得滿堂鬨笑。節目做下來,他悄悄對我說:「可以吧?」我說:「不錯。」他說:「我就知道你是叫我來插科打諢的。」後來,這期節目評了獎,有評語曰:
「……嘉賓的談話個性鮮明,尤以盛和煜的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使人看到了一種文化人儒雅的本色和頗具魅力的智慧。」
節目中,盛和煜表演極佳,他可不是演員,更不是小丑。
他是聰明的文化人,是寫戲的。寫戲的少不了恢諧和幽默。
《打銅鑼》中的蔡九哥說:「不聰明唱不得戲」;我想:不是極聰明就寫不了戲。
二
把聰明用在寫戲之上,是極聰明之舉。
1999年5月,常德市的新老劇作家聚會武陵名勝桃花源。
二十年來,宦海沖浪、商海沉浮、文海漂流,過去的劇作家功成名就者不少。會上,這些衣錦還鄉者娓娓道來,令人仰慕贊嘆、噓唏不已。輪到盛和煜發言,他半晌才木訥訥、唐突突地地蹦出一句話:
「我好會寫戲!」
聽得眾人哈哈大笑。
聽者無心,說者有意。「我好會寫戲!」——這對於盛和煜,有兩層含意:一、我不會抽煙、不會喝酒、不會打牌、不會跳舞、不會投機取巧、不會見風使舵、不會……,我只會寫戲!二、我好會寫戲,是因為有好戲為證。
我給他做了一個小統計,自1982年處女作《現在的年輕人》由中央歌劇院上演以來,已有九部作品在京演出;獲得三次文華獎(含兩次文華大獎)、三次五個一工程獎、還獲得了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節優秀編劇獎等十多個全國性獎項。另外他寫的戲還有個有趣的副產品,有五個演員因演他的戲而獲得梅花獎。
難怪首都戲劇專家評價道:「湖南的盛和煜,無疑是目前我們國家最有實力的劇作家之一。
盛和煜好會寫戲!
三
盛和煜早期的戲劇代表作,是知青三部曲:《血寫的田園詩》、《現在的年輕人哪……》和《想穿牛崽褲的老知青》。
在盛和煜以及別人看來,那些都是些不甚成功、甚至失敗之作,然而對於我來說,我都看得淚流滿面。——因為我也是知青。盛和煜落戶在武陵山下,我插隊在洞庭湖畔。我們都有著相似的經歷:辦過戰報、寫過詩歌、戀過文學,最後,被人看中,走上了戲劇之路。
盛和煜在一篇文章中描繪了一種共同的經歷:
隨著鄉親們在荒蠻之地勞作,乏了,仰天八叉躺在山坡上。肚裡空得難受,耳朵里吞進的卻是「送郎送到青草坪,郎脫小衣姐脫裙……」我的文學意識便在人類這兩大慾望驅使下萌發。
那年頭,弄文學可能揚名;但無法獲得領導的親睞和重視。領導們需的是「宣傳」,要的是演唱和戲劇。於是,大多知青作家都打過唱本、寫過戲。
戲劇,成了伴隨著我們度過那艱難歲月的「小芳」。
我們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都託付給了戲劇!
後來的人,又有多少人會把寫戲當成了自己謀生存、求生路的唯一手段,將戲劇與自己的命運和前途緊緊相聯結呢?!
自然,盛和煜應該回報生活;應該寫出知青「三部曲」;應該以藝術去禮贊不屈的生命!
四
盛和煜以知青「三部曲」讓劇壇認識了自己,也讓自己熟知了戲劇;然,這些卻讓他惶惶不可終日。
他寫道:
這幾年,懷抱著不大不小的「野心」(撈一個青年劇作家頭銜);寫了幾個不好不孬的作品(歌劇振興聲中它是多麼微弱),突然悲哀地發現,旅途依然是這樣遙遠。
……在一部歌劇新作中我曾借主人公之口高唱:
啊,命運,你這魔鬼/站出來,較量較量/哪怕我被打得鼻青臉腫/這才 是男子漢正正堂堂
盛和煜發憤了!那年,他三十七歲。
戲劇理論家們來湘講學,他都如飢似渴地聽著:丁揚中、譚霈生、余秋雨、陳恭敏……,南派北派、古今中外,他都一股腦子聽著。
他一邊反省自己的創作,一邊寫些小文章:《打破思維慣性》、《走向突破》、《不崇洋 不媚俗》……。他在一篇題為《仙品·鬼才·大活人》的劇評中感悟到:我們以往的作家太缺少自信,以往的作品太少超脫感。而自信與超脫,簡直就是作品「躍上新高度的筋肉強健的兩條腿」!
文章出來了,有了一些反饋:
我尊敬的老師和朋友說:「你的文章比戲寫得好。」那潛台詞是豐富的, 也陡然激起了我當知青時就養成的不服輸不信邪的脾性。本來還在那裡蔫頭耷 腦的,這時卻抖起了精神。……我非要寫出個好戲來不可,讓人們發自內心地 承認:「你的戲和文章都寫得好,還有,人也好。」
於是不久,我們便看到了震撼三湘梨園、飲譽京華劇壇的名劇:湘劇《山鬼》!
五
如果說知青「三部曲」是以戲劇描繪生命,那麼,盛和煜的湘劇《山鬼》則是以生命去感受戲劇。
這是一次飛躍!
盛和煜曾多次以文章和談話的形式追憶過自己創作《山鬼》的動機和心態,更多的評論和報導也復述了他所說的一切。然,他以書信的方式寫的一篇題為《〈山鬼〉創作心境》的文章披露的心境更為真切。——我更看重「原初」。
在那篇寫給陳健秋的書信中,盛和煜袒露了自己的心襟:
——他談到了自己的知青生活。一次在蒼茫暮色中,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命體驗。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而孤獨又是那樣的必需和美好。那次生命體驗的圖景常常出現在他的腦際,「我不知道在我的潛意識里,是否將這圖畫構成了我劇本的背景。」
——更有一次對「人」的生命的思考。「人死卵朝天」,這種對人自身的調侃和對生命的超脫,使他飛越塵凡、鳥瞰人生,獲得了生命境界的豁然開闊和藝術境界深層開拓。
——他對屈原「這一個」個體生命的體察。他從屈原的作品和歷史材料中去還原「這一個」「人」,他突然感覺出了他對他的「厭倦」。這種厭倦其實就是作家對自身弱點的厭倦。他復原了他、描寫了他、也嘲弄了他。「我覺得他老先生就應當是我筆下這樣子。」
這種對生命的感悟和理性的把握,構成了湘劇《山鬼》的魂靈、神韻、節律、風格,乃至藝術樣式。
這種作品,不可多得。
我敢說,在人類的藝術長廊中,它鳳毛麟角;在盛和煜的創作生涯里,也已成絕響。
六
然,盛和煜從中獲得了可貴的經驗。
1992年,他受江西贛南採茶劇團之邀,改寫革命歷史劇《山歌情》。正是盛和煜插隊山區的生活積累和半本殘破的《蘇區革命歌謠》,使他對已經逝去的、遙遠的贛南蘇區斗爭生活,能夠有一次真切的生命體驗。在一首《十二月共產歌》中,他透過歲月封塵和文人的粉飾去感受往昔,「我分明從中感到了一種原始生命力的充盈和燥動,還有點悲愴。」這種對生命的感悟,支撐起了《山歌情》骨架、活絡了《山歌情》的血脈,強健了《山歌情》的肌體,也使原來的劇目獲得了嶄新的生命。
1995年,他受湖南省歌舞劇院之邀,為劇院創作一個舞劇劇本。他決定改編沈從文的名著《邊城》。在選材的理性思考中,他認識到,舞劇的氛圍、情緒,正好表達一些心有所感而又說不出來的東西。沈從文在《邊城》描繪的生活與他自身在湘西的生活正好有些契合;他與沈老先生一樣,都受著湘楚文化的薰陶;而他的文學藝術道路上,又深深地嵌合著老先生走過的腳印……。他為舞劇《邊城》尋求著小說《邊城》的魂靈。他看到了:無須抗爭;看到了人與自然、與命運的契合。——這又是來自「人死卵朝天」的生命感悟,來自那「湘西大山裡幽幽綠竹篁透湧出的天然韻律」……
當然,還有《馬桑樹》、還有《蝴蝶夢》、還有《鬧龍舟》、還有《御史瘦馬》……
我常把寫戲的分為三類:一類曰「編劇」,能把傳奇故事、新聞材料都編纂成戲,搬演出來,煞是好看。二類為「戲匠」,起承轉合、悲喜交錯,令人稱奇。三類是「劇作家」,他寫戲不在於娛人,不在於教化,而是把自己的生命感受融入其間,讓自己把自己感動。
盛和煜應該列入「寫戲人」中的第三類。
七
盛和煜也從湘劇《山鬼》中獲得了一種灑脫的自信。
這是我更為深切的感受。
三十七歲的盛和煜在喊著「與命運較量較量」的時候,那骨子裡還透露出怯意。
而今天,盛和煜喊出的是「我好會寫戲!」
他說:他是純粹意義上的文人,對於當官、經商,提不起興趣。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也許,眼下的世界是他們的,但我不與他們爭權爭利。我會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這一點上,我不會自卑、不會退讓。」
如果說過去的盛和煜是「外表疏狂,內里迂腐」,那麼,現在的他便是「外表灑脫、內里自信」。
因為:他把藝術看著是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灌注到自己的藝術作品。
於是,他憑借著生命在表現藝術,藝術也就在最高等級上復現生命!
(作者:孫文輝 原載《劇本》1999第2期)
8. 明妃曲二首其一藝術手法
這首詩作於嘉祐四年(1059),詩人從政治家的角度鳥瞰人生,以獨特的視角審視人世間的苦樂。詩中對昭君出塞這一史實進行了窮形盡相的形象描繪,高度凝練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
本詩前半部分寫昭君的美,不只是在容貌,而重在精神和氣質:
此詩前半首寫明妃的美貌,不寫形象,寫故事。用此襯托:美哉麗質(氣質、風度)為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wang殺毛延壽 張目。襯托得妙。後半首寫「愛國」襯托「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即離異、拋棄女子,是南北一樣的。天下烏鴉一般黑。議論精準。高出古人的pipan(評論)。此襯托中又有對比。明妃的愛國,和君王的寡恩,更凸顯主旨。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9. 鳥瞰人生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鳥瞰 [niǎo kàn]
基本釋義
從高處俯視。
概略的觀察。
概括的描寫或論述。
10. 我是聾啞人,想找工作 啥活都可以的 謝謝大家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辦過殘疾證?如果沒辦過,可以去省級的醫院辦理!你可以上網查一下你們當地辦殘疾證的醫院在哪裡?辦這個證一般需要特定的醫院出手續才能辦理!有了殘疾證,你學一些技能都是免費的!或是可以減免部分學費!找工作也會相對容易!地方政府 社區看到這個證件會提供給你一些公益崗位!或是很優厚的待遇!! 來自職Q用戶:Cindy
感謝您的邀請,我是名職業規劃師,我來談一談我對於您這個問題的一些感受。
在其他人的回答中,很多人都已經談到了,您現在可以為您的工作做哪些准備,比如說補辦證件或者向社區進行一些求助。這些方式都是一些非常直接地能幫助您解決當下問題的方式。
一下我來談一談,我對於職業選擇的一些小的建議,以方便您對於未來的職業選擇,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
因為個人工作的原因,所以在我給他人分析他們的適合的工作的時候,對於自己的了解會提供三方面的考慮。
一個是基於他們的興趣,就是我想做什麼,我對哪些事情感興趣?興趣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價值兌換,可以一步一步將它發展為自己的副業,甚至主業。
一個是自己的能力,這是我現在能做什麼,或者是我能為將來這個組織、這個工作提供哪些價值?
比如說我想要賺錢,那麼用怎樣的方式去賺錢?我想要穩定,那又怎樣的方式讓自己穩定下來,是用自己的經歷,還是用自己的能力,還是用自己的資源。
第三個考慮就是,我想在這份職業中獲得什麼樣的價值,我想要在這份工作中獲得什麼?是收入,還是一份安全感,它是一個未來可以預期的發展空間,發展機會。你需要確定,這份工作一定能滿足你當下最想要獲得的那種需求。
在完成了以上的興趣、能力、價值觀的分析之後,算是對自己充足的了解了,但是,自己感覺到對自己了解了並不構成一個職業的系統,還需要了解這個職業的運行狀態,這里仍然有三個問題需要自己去了解的。
這個職業能給自己提供什麼樣的價值?他的,入圍門檻是什麼?工作要求是什麼?如何才能保證他,會越來越好,不至於讓自己,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這個企業就倒閉了。
在了解完自己和職業之後,剩下的職業選擇就會更加的明亮和清晰。
以上的問題您可以一些調查方式或者是身邊人的幫助下進行歸納和總結,也可以在 方得咨詢 裡面,選擇相應的話題,我們來進一步對您的選擇進行梳理。
也歡迎您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鳥瞰人生,讓我們一起鳥瞰生涯故事,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 來自職Q用戶:應俊 職業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