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電影《進出口》裡面的舞廳的插曲
我也在找,挺喜歡那個音樂
2. 法國有哪些經典好看的動作片不容錯過
推薦5部法國好看的動作片,經典不容錯過!更多精彩電影,歡迎關注 @影局
1,《聖女貞德》
又名B13區,由皮埃爾·莫瑞爾執導,撇開劇情不談,本片絕對是動作片愛好者值得一看的影片。不同於成龍吳宇森,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手法和場景設置。不得不說電影里跑酷動作設計很有看點,男主真是跑酷高手。穿超各類障礙猶入無人之境。
3. 求颶風營救3百度雲盤,好人一生平安
《颶風營救3》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5lrXHkHDZ_5cMGVJQ_IV_Q
4. 蘇聯電影的發展歷程
1896年,法國L.盧米埃爾的電影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開始放映,同時俄國的電影愛好者(如.沙申、.費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攝電影的嘗試。
沙皇俄國的電影生產從20世紀初開始。1908年,.德朗科夫拍攝了俄國第一部故事片《伏爾加河下游的自由人》(又名《斯捷潘?拉辛》)。1908~1916年,俄國共拍攝了1376部長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據古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也有表現俄國歷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較粗糙的娛樂片。當時電影生產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影片生產技術條件也很差,這些都限制了電影作品藝術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普洛塔占諾夫的《黑桃皇後》(1916,根據普希金作品改編)、《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加爾金的《貴族之家》(1915,根據屠格涅夫作品改編)等。 十月革命後,彼得格勒、莫斯科,後來還有烏克蘭,都很快成立了電影委員會。1919年 8月27日,頒布了列寧簽署的法令,決定將照相、電影生產及發行移交人民教育委員會領導。這一天標志著蘇聯電影的誕生。此後,列寧對電影工作做了一系列指示。他指出:「在所有的藝術中,電影對於我們是最重要的。」根據列寧指示的精神,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片和紀錄片,這些影片反映了國內生活中的重要事件。1918~1920年間,還拍攝了一些古典文學改編的影片,如《謝爾蓋神父》(1918,原著.托爾斯泰,導演普洛塔占諾夫)、《偷東西的喜鵲》(1920,原著..赫爾岑,導演.薩寧)等。高爾基的《母親》也在此期間第一次被搬上銀幕(1920,導演.拉朱姆內依)。根據形勢的需要,十月革命後拍攝了一批表現國內迫切政治問題的故事片,它們被稱為「宣傳鼓動片」。1921年,國立第一電影學校全體師生在加爾金領導下拍攝了《鐮刀與斧頭》,這是蘇聯第一部大型革命題材故事片。影片表現十月革命期間貧富農之間的斗爭1923年,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另一部著名的革命題材故事片《紅小鬼》(導演比列斯基阿尼)。影片表現了布瓊尼第一騎兵軍和馬赫諾匪幫的斗爭。
這一期間,蘇聯電影工作者的藝術探索比較活躍。庫里肖夫領導國立電影實驗工作室,除了在蒙太奇手法上進行實驗外,還創立了「電影模特兒」理論這種理論把演員比做操作中的機器,把導演比做設計工程師。庫里肖夫根據這一理論拍攝了《西方先生在布爾什維克國家的不平凡的冒險》(1924)和《死光》(1925)等影片另外兩名青年導演科津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創辦了「奇異演員養成所」。他們力圖把類似雜耍的誇張的表演方式帶到銀幕上來,拍攝了《十月姑娘的奇遇》(1924)和《米施卡反對尤登尼奇》(1925)等影片。這些探索包含著一定的積極因素,有些影片在主題上也有價值,但由於對形式技巧的過分迷戀而影響了作品的完整與深度。1924年,俄共(布)十三大關於電影的決議指出,必須加強黨對電影的領導。從這一年起,健全了領導機構,取消了私營發行公司,出版了《電影報》、《蘇聯銀幕》、《蘇聯電影》等雜志,成立了「革命電影協會」。1925年又成立了由捷爾任斯基領導的「蘇聯電影之友」協會。1924~1925年,蘇聯拍攝了142部影片,其中故事片70部。在這中間,最重要的收獲是,出現了《戰艦波將金號》(1925,導演愛森斯坦)和《母親》(1926,導演普多夫金),這兩部影片成為蘇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這一期間, 烏克蘭導演杜甫仁科拍攝的影片《茲文尼郭拉》(1928)、《兵工廠》(1929)、《土地》(1930)也取得了重要成就。杜甫仁科孜孜不倦地探索著表現革命主題的電影手段。他的詩意手法產生了鮮明的表現力,充滿了革命的激情。
20年代後半期,蘇聯還出現了一系列重要電影作品,如愛森斯坦導演的《罷工》(1925)、《十月》(1927)、《舊與新》(1929),普多夫金導演的《聖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後代》(1929),普洛塔占諾夫導演的《他的號召》(1925)、《董?介果和別拉嘉》(1928)。此外還有《新巴比侖》(1929,導演科津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帝國的廢墟(1929,導演艾爾姆列爾)等。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表現了革命的主題。它們標志著電影藝術開始成為宣傳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
20年代的蘇聯紀錄電影也出現了新的面貌,涌現了一批反映革命現實的紀錄片和新聞片。許多影片反映了列寧的活動。以新聞雜志片《電影真理報》為中心,出現了電影眼睛派團體,其領導人是維爾托夫。他的影片《前進吧,蘇維埃》、《關於列寧的三隻歌》等,對於蘇聯紀錄電影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與電影事業發展的同時,蘇聯電影理論探索也很活躍。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不僅對於蘇聯電影,而且對於世界電影的創作和理論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20年代是蘇聯無聲電影最輝煌的時期,為此後蘇聯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0年代,蘇聯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聲電影的出現使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更為豐富。蘇聯文藝的創作方法確定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原則。革命的電影藝術的發展,使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出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夏伯陽》(1934,導演瓦西里耶夫兄弟),被譽為里程碑式的作品。
30年代蘇聯電影的突出特點是革命斗爭和建設的題材在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生路》(1931,導演.艾克)《金山》(1931,導演尤特凱維奇)、《獻禮》(舊譯《迎展計劃》,1932,導演艾爾姆列爾和尤特凱維奇)、《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1936,導演吉甘、《波羅的海代表》(1937,導演扎爾赫依和赫依費茨)、《馬克辛三部曲》(1935~1939,導演科津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偉大的公民》(1938~1939,導演艾爾姆列爾)、《政府委員》(1939,導演扎爾赫依和赫依費茨)、《肖爾斯》(1939,導演.杜甫仁科)以及格拉西莫夫導演的《七勇士》(1935)、《共青城》(1937)、《教師》(1939)等影片反映了蘇維埃人──新生活的建設者的精神面貌,表現了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特別是反映了革命思想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這一期間還拍攝了一批優秀的歷史題材影片如《彼得大帝》(1937~1939,導演.彼得羅夫、《蘇沃洛夫大元帥》(1940,導演普多夫金)、《亞歷山大?涅夫斯基》(1938,導演愛森斯坦);喜劇片如《富裕未婚妻》(1938,導演培利耶夫)、《拖拉機手》(1939,導演培利耶夫)、《快樂的人們》(1934,導演亞力山大洛夫)《伏爾加──伏爾加》(1938,導演.亞歷山大洛夫);根據高爾基原著改編(1939頓斯闊依導演的影片《童年》(1937)、《在人間》(1938)、《我的大學》(1939)等。
30~40年代初,蘇聯生產故事片近400部,動畫片100多部,蘇聯電影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指導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40年代的蘇聯電影生產由於衛國戰爭而受到影響。1941~1945年間,蘇聯的主要電影生產企業遷往後方,減少了產量。在對敵斗爭熱情的鼓舞下,蘇聯電影工作者拍攝了一批反法西斯斗爭題材的影片:如《區委書記》(1942,導演培利耶夫)、《瑪申卡》(1942,導演萊茲曼)、《她在保衛祖國》(1943,導演艾爾姆列爾)、《虹》(1944,導演頓斯闊依)、《卓婭》(1945,導演.阿倫什坦)、《偉大的轉折》(1945,導演艾爾姆列爾)等。同時還拍攝了表現愛國主義思想的歷史題材影片,如《庫圖佐夫》(1944,導演彼得洛夫)、《伊凡雷帝》(上集,1945,導演愛森斯坦)等。
這一期間蘇聯電影的創作力量主要放在拍攝反映衛國戰爭的新聞紀錄片上1941~1945年間共拍攝了489期新聞雜志片、67部短片、347部大型紀錄片其中如《戰爭的一天》(1942)、《斯大林格勒》(1943)、《為我們蘇維埃烏克蘭而戰》(1943)、《解放法蘭西》(1944)、《柏林》(1945)、《殲滅日寇》(1945)、《人民的審判》(1945)等對於鼓舞人民的鬥志,激發抗敵的熱情,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衛國戰爭結束後,反法西斯斗爭仍然是電影創作的重要主題導演格拉西莫夫於1948年根據A.法捷耶夫的同名原著拍攝了影片青年近衛軍,表現了蘇聯青年的反法西斯斗爭。同一題材的影片還有《偵察員的功勛》(1947,導演.巴爾涅特)、《真正的人》(1948,導演.斯托爾堡)等。這一期間還出現了一些其他題材的優秀作品,如《米丘林》(1948,導演杜甫仁科)、《鄉村女教師》(1947,導演頓斯闊依)、《俄羅斯問題》(1947,導演羅姆)、《西伯利亞交響曲》(1948,導演培利耶夫)等。
從戰爭結束以後直至50年代前期,蘇聯電影創作處於低潮狀態。由於戰爭的影響、政治上的個人迷信和創作理論上流行無沖突論,影片產量減少,1940年蘇聯故事片年產量54部,1951年則不到5部;青年創作力量得不到成長的機會;與國外的文化交流陷於半停頓狀態;在創作中,出現了一些過分頌揚領袖人物的影片;一些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則迴避生活矛盾,粉飾現實。公式化、概念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創作的顯著特點。 1956年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之後,到1962年,故事片產量達到 104部。同時,大批青年創作人員陸續涌現。各加盟共和國的電影事業也得到發展。在創作中,最明顯的變化是題材樣式的擴大。50年代中期和後期出現了一系列優秀影片,如《狂歡之夜》(1956,導演梁贊諾夫)、《保爾?柯察金》(1957,導演.阿洛夫和納烏莫夫)、《序幕》(1956,導演.吉甘)、《第四十一》(1956,導演丘赫萊依)《共產黨員》(1957,導演萊茲曼)、《列寧的故事》(1957,導演尤特凱維奇)、《魯勉采夫案件》(1956,導演赫依費茨)、《不稱心的女婿》(1956,導演.施維澤爾)、濱河街的春天(1956,導演.米隆涅爾和胡齊耶夫)高空(1957,導演扎爾赫依)《海之歌》(1958,導演.桑采娃)此外,還拍攝了多部成功的現代和古典文學巨著改編的影片,如《靜靜的頓河》(1957~1958,導演格拉西莫夫)、苦難的歷程(1957~1959,導演羅沙里)、《奧賽羅》(1955,導演尤特凱維奇)、《堂吉訶德》(1957,導演科津采夫)等。
50年代後半期至60年代前期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戰爭題材作品如邦達爾丘克導演的一個人的遭遇(1959)和丘赫萊依導演的《士兵之歌》(1959)。丘赫萊依導演的另一部戰爭題材影片《晴朗的天空》(1961),除了表現前方戰士和後方人民作出的貢獻外,還通過對個人迷信的批判提出了「信任人」的主題。這些顯示了蘇聯戰爭題材電影創作的深入發展。另一些影片,如雁南飛(1958,導演卡拉托佐夫)臨風而立(1962,導演羅斯托茨基)、我住的房子(1957,導演庫里讓諾夫)、《伊凡的童年》(1959,導演塔爾可夫斯基)等,在人物心理刻畫和表現環境的真實性方面也顯示了特色。
從50年代中期開始,除「非英雄化」傾向外,「非情節化」,「生活流」,「意識流」等傾向在一些影片中也有所反映。
60年代以後,在前一階段探索的基礎上,蘇聯影片從數量到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這一時期的重要影片有:戰爭題材作品《士兵的父親》(1965,導演赤赫依捷)和《生者與死者》(1964,導演.斯托爾堡);農業題材作品《主席》(1965,導演.薩爾蒂科夫);表現列寧的影片《藍色筆記本》(1963,導演庫里讓諾夫)和《列寧在波蘭》(1966,導演尤特凱維奇);表現戰後農村階級斗爭的影片《誰也不想死》(1965,導演.熱拉凱維丘斯)。格拉西莫夫拍攝了道德題材三部曲:《人與獸》(1962)、《記者》(1965)、《湖畔》(1970);導演羅姆拍攝了大型紀錄片《普通的法西斯》(1966);導演邦達爾丘克拍攝了根據托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戰爭與和平》(1965~1969);柯靜采夫改編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1964)和《李爾王》(1971);塔爾可夫斯基拍攝了歷史傳記片《安德列?魯布廖夫》(1966)。60年代,蘇聯電影理論仍較活躍,羅姆、尤特凱維奇等導演提出「思考電影」的概念,與此同時,在20和30年代曾展開過的詩電影和散文電影的爭論,這時又進一步展開。 1972年,蘇共中央發布「關於進一步發展蘇聯電影事業的措施」的決議,要求電影創作應體現時代精神,現代題材應在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塑造當代主人公形像應成為蘇聯電影創作的主要課題。70年代蘇聯電影出現了4大題材創作熱潮:政治題材、軍事愛國主義題材、生產題材和道德題材。
政治題材作品一般稱為政治電影,它以表現當代國際政治事件為主。這些作品的主題思想反映了蘇聯政府的對外政策的觀點。如這是一個甜蜜的字眼──自由(1972,導演.熱拉凱維丘斯)《禮節性的訪問》(1973,導演萊茲曼)、《信任》(1976,導演.特列古勃維奇)、《野蠻人》(1978,導演熱拉凱維丘斯)、《生活是美好的》(1979,導演丘赫萊依)等。在軍事愛國主義題材方面,主要出現了 3類作品:①史詩性影片,這些作品力圖全面反映衛國戰爭,如奧澤羅夫導演的5集影片《解放》(1969~1972)和4集影片自由士兵(1974~1977)、導演.葉爾肖夫拍攝的4集影片圍困(1973~1978)等,這類影片氣魄宏偉,出場人物眾多,力圖真實再現戰爭的全貌。②英雄主義和人道主義相結合的作品。這類影片在軍事愛國主義題材創作中佔多數。它們表現的往往是局部戰役,重點是刻畫戰爭中人的心理狀態,通過個人的遭遇表現紅軍戰士的英勇精神。如《這里黎明靜悄悄……》(1972,導演羅斯托茨基)、《他們為祖國而戰》(1975,導演邦達爾丘克)、《升華》(1977,導演.舍皮欽柯)等。③歌頌軍功的作品。這類作品主題比較單一,如《崇高的稱號》(1973,導演.卡列洛夫)等。在生產題材方面,一些影片通過工農業生產中的矛盾沖突,力圖表現科技革命時代先進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影片《獎金》(1975,導演.米凱良)、《反饋》(1977,導演.特列古勃維奇)、《適得其所的人》(1973,導演.薩哈羅夫)、4集影片《麵包的味道》(1979,導演薩哈羅夫)等。在道德題材方面,蘇聯電影工作者取得的進展最大,許多作品真實、深刻地反映了蘇聯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反映了個人、家庭、集體之間的沖突,刻畫了在今天現實環境中人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這些作品中,有些從塑造正面主人公著手,反映蘇聯社會的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1980,導演.敏紹夫)、《個人問題訪問記》(1979,導演.戈戈別里捷)、《戀人曲》(1974,導演米哈爾科夫-康查洛夫斯基)。有些影片從揭露反面現象著手,表現各種落後、腐朽的勢力如何阻礙著社會的前進,如《辯護詞》(1976,導演阿布得拉什托夫)、《白輪船》(1975,導演.沙姆希耶夫)、《審訊》(1979,P.奧若果夫);有些影片通過個人遭遇,提出每個人所面臨的人生道路問題,追求個人理想問題,如《奇怪的女人》(1976,導演萊茲曼)、《紅莓》(1974,導演舒克申);有一些影片通過平淡無奇的生活現象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存在的「障礙」,從而提出人的生活態度問題,如《白比姆黑耳朵》(1979,導演羅斯托茨基)、《個人生活》(1980,導演萊茲曼)等。以上各類影片雖然取得的成就不完全一致,但它們都反映了作者積極干預生活的熱情。這些作品使電影創作更接近於今天的現實,因而受到觀眾的歡迎。
70年代以來蘇聯電影工作者還創作出一些其他題材和樣式的作品,如史詩片《西伯利亞頌》(1978,導演米哈爾科夫-康查洛夫斯基)、喜劇片《辦公室的故事》(1977,導演梁贊諾夫)和《秋天馬拉松》(1979,導演達涅里亞)、兒童片《童年過後的一百天》(1975,導演C.索洛維約夫)和《無權轉交的鑰匙》(1976,導演.阿薩諾娃)、科幻片《索良利斯》(1973,導演塔爾可夫斯基)和《潛行者》( 1979,導演.塔爾可夫斯基)、古典文學改編作品《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1976,導演米哈爾科夫)和《奧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幾天》(1979,導演米哈爾科夫)以及表現革命前喬治亞人民生活的詩電影《願望樹》(1978,導演.阿布拉捷)。
70年代以來蘇聯紀錄電影也有不少成績。如20集大型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1965~1978,總導演卡爾曼) 反映了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全貌。《礦工們》、《秋明王國》、《路旁的家》等片反映了國內的建設。此外,還有一些為蘇聯對外政策服務的紀錄片。在科普片、美術片方面,蘇聯電影工作者也都做出了一定成績。 80年代以來,蘇聯電影積極向主題的深化,新題材的開拓以及樣式多樣化方面發展。從1981~1985年,蘇聯共拍攝了750部故事片。在戰爭題材方面,除了繼續創作史詩性作品如莫斯科保衛戰(1985,導演奧澤洛夫)、《勝利》(1985,導演.馬特維耶夫)以外,電影藝術家主要致力於表現蘇聯人民在戰爭中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源泉》(1982,導演.西連科);研究法西斯產生的根源,如《自己去看》(1985,導演克利莫夫);從今天的角度思考戰爭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如《岸》(1983,導演阿洛夫和納烏莫夫)。有的作品通過對蘇聯軍人形像的塑造力圖把人道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如《小亞歷山大》(1982,導演.弗金)。在道德題材方面,電影創作把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在復雜的生活矛盾中,人的處世態度以及因此給個人及社會帶來的影響,如《願望的年代》(1983,導演萊茲曼)、《沒有證人》(1983,導演米哈爾科夫)、《後記》(1983,導演胡齊耶夫)。有些作品在展示人的內心世界,表現關心人、尊重人的思想時努力深化人道主義的主題,如《生活、眼淚和愛情》(1984,導演古賓科)、《稻草人》(1984,導演P.貝可夫)、《冬天的櫻桃》(1985,導演.馬斯連尼柯夫)。在生產題材方面,電影創作更多地注意改革的主題,注意表現經濟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如《第二梯隊開始行動》(1984,導演.雅桑)、《從工資到工資》(1985,導演A.瑪納薩羅娃)。在革命歷史題材方面,1981年拍攝的《列寧在巴黎》(導演尤特凱維奇)通過新穎的藝術手法把過去和現在聯系在一起,突出了列寧思想的價值。1982年拍攝的《紅鍾》(導演邦達爾丘克)1985年拍攝的《霧中的岸》(導演.卡拉西克)都再現了20世紀革命歷史的發展。80年代蘇聯還拍攝了一些優秀的傳記片,如《列夫?托爾斯泰》(1984,導演.格拉西莫夫)、文學改編作品如《瓦薩》(1983,導演潘菲洛夫)、《殘酷的羅曼史》(1984,導演梁贊諾夫)、驚險片《密探》(1981,導演.弗金)及《為胡狼准備的陷阱》(1985,導演.馬赫穆多夫)、諷刺喜劇片《青山,或不可思議的故事》(1984,導演.申蓋拉雅)及《騙術》(1984,導演.特列古勃維奇)。
80年代蘇聯電影創作的特點之一是致力於題材和樣式的融合不少影片打破了傳統的分類界限,使影片產生更大的藝術感染力。1984年製作的《戰地浪漫曲》(導演.托多羅夫斯基),既從道德探索的角度探討戰爭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又通過戰爭事件展示人物之間的復雜的心理變化。《德黑蘭1943年》(1983,導演阿洛夫和納烏莫夫)把政治樣式和驚險樣式結合起來,突出國際政治斗爭的內在緊張性。喜劇片《兩個人的車站》(1984,導演梁贊諾夫)中糅合著悲劇的因素。《機組人員》(1981,導演.米塔)把情節??作了嘗試。《宇宙檢閱》(1985,導演.阿布德拉什托夫和.敏達傑)通過半童話半寓言的樣式對人生價值進行哲理性思考。 蘇聯電影家協會成立於1965年(籌委會成立於1957年),各加盟共和國(除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外)均有自己的協會。
培養幹部的最高學府為全蘇國立電影學院(成立於1919年,初為電影學校,幾經演變,自1934年起用此名)與列寧格勒電影工程學院(成立於1919年,初為照相與照相技術高級學校,1930年起用此名),前者培養藝術創作人員,後者培養技術人員。基輔戲劇學院自1968年起設有電影系,此外,國家電影委員會還和影協聯合主辦一個電影編導二年制高級培訓班(自1964年起),專門培訓各加盟共和國和製片廠選送來的進修人員。研究機構有全蘇電影藝術研究所(1973年成立)、全蘇電影與照相科技研究所(1929年成立)、全蘇藝術理論研究所(1944年成立,屬文化部建制,所內設有電影研究部門)。新聞電影的正負片由中央國家電影與照相資料檔案館保存,其餘片種正負片均由蘇聯國家電影資料館保存。負責影片進出口業務的是蘇聯影片輸出輸入公司。主要電影刊物有《電影藝術》(1931年創辦,月刊)、《蘇聯銀幕》(1925年創辦,雙周刊),以上兩刊均由國家電影委員會與影協合辦;《電影放映員》(1937年創辦、月刊)、《蘇聯電影》及《電影與電視技術》等。 蘇聯舉辦的電影節有:全蘇電影節,始於1958年,初不定期,後為二年一次,自1964年起每年舉行,為國產片電影節;塔什干國際電影節,始於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與全蘇影協和烏茲別克共和國電影委員會與影協聯合主辦,是亞非拉國際電影展覽,屬非競賽性,群眾團體可向不同影片授獎;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始於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舉辦一次,是國際上大型競賽性電影節,由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和影協主辦。
蘇聯國內設有電影評獎制度,最高榮譽是列寧獎金。1959年以來,先後獲得過列寧獎金的電影工作者有杜甫仁科等26人。此外,還有蘇聯國家獎金、俄羅斯國家獎金、列寧主義共青團獎金電影部分等。
5. 《進出口》這部電影的相關介紹及獲獎情況 百度百科很少
◎譯名進出口/寂寞邊界(台)
◎片名Import/Export
◎年代2007
◎國家奧地利/法國/德國
◎類別劇情
◎語言德語/俄語/英語/斯洛伐克語
◎字幕人人影視出品中英雙語字幕
◎IMDB評分7.3/10 (1,320 votes)
◎片長141 mins
◎導演尤里西·塞德爾 Ulrich Seidl
◎主演蘇珊娜·羅莎 Susanne Lothar ....Mother
Maria Hofstatter
喬治·弗里德里希 Georg Friedrich ....Fritzl's Brother
Herbert Fritsch ....Father
捷卡特琳娜·拉克 Ekateryna Rak ....Olga
保羅·霍夫曼 Paul Hofmann ....Pauli
Natalya Baranova ....Friend from Katja (as Natalja)
米卡埃爾·托馬斯 Michael Thomas ....Father
Natalja Epureanu
Erich Finsches
Petra Morze
Thomas Nash
Dirk Stermann
◎簡介
以雙線交叉方式描寫兩個人的生活。奧爾嘉是烏克蘭的一位單親母親,她的職業原為女護士,她移民到奧地利,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卻受到歧視和剝削,成為養老院里的清潔婦。保羅是迷失人生方向的奧地利青年,由於在國內苦無出路,他最後到烏克蘭謀生。導演以冷酷的長鏡頭呈現現代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丑惡面,赤裸裸地暴露老年化社會的無奈與悲哀、失業、貧窮、種族歧視、以及賣淫的問題。烏爾里希·塞德爾2001年曾以《狗日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委大獎。16歲以下不宜。
幕後製作
劇本的雛形開始於Pauli的故事。UlrichSeidl說Pauli這樣的人物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經歷過的。有很多像Pauli這樣的年輕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失業,窮困潦倒。之後Olga線索的加入最初的動機僅僅是導演當時對東歐的一些場景非常著迷,並且因此想以東歐為場景拍一個關於那個地區的故事,Olga的故事應運而生。兩個故事存在著很多聯系,於是最終的劇本就產生了。
那麼是什麼樣的聯系呢?奧地利男孩Pauli最終來到烏克蘭,烏克蘭女孩來到維也納。也同樣像電影名字所預示著的,這種聯系是關於東方和西方的聯系。但這聯系不是簡單的地理上的方位關系或者人口的遷移。像UlrichSeidl自己說的,東西方的這種聯系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社會與文化上都不是一種縱向的邊界,而是深入社會各個層面的橫向的界限。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和兩個主人公一起來到一個他們從未生活過的新環境,我們開始關注的不僅僅他們和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文化沖突,並且還有從或者他們的視角或者影片的視角看到的東西方的社會。我覺得這是這個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它的主題跳出了對主人公生活狀態和主觀世界的關注,從一個更冷靜的角度去思考這兩個世界,並由此引出了更為深刻的主題:生和死。Pauli在東方經歷了那些羅馬尼亞人的社區,極為貧困和墮落。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東歐那些從事各種性工作的女孩,羅馬尼亞社區中那個被皮條客提供給Pauli的年輕姑娘看起來冷漠順從奄奄一息,沒有任何生存的跡象。在Olga的維也納社會,我們更直接面對著死亡。Olga作為清潔工的那個敬老院里充斥著各種與死亡幾乎一步之遙的老人,在這段故事裡,導演把鏡頭甚至直接對准了那些老人,他們病態,惶恐,蒼老。UlrichSeidl說敬老院里的這段故事甚至是電影中一個獨立的電影。Olga直接經歷了老人Eric的死亡。雖然導演稱在這里他的電影關心的並不是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的態度是積極或者消極的,而是什麼是真實的。但我們依然能從細節中看到希望。UlrichSeidl提到這兩個年輕人被放到了一個他們從未想像過的環境當中,他們努力地和生活斗爭並且從中體現了自己的尊嚴,這本身就是希望。在Olga和老人Eric跳舞的那一段中,我們看到的不是蒼老邋遢,即將死去的老人,我們看的是美。電影選擇把敬老院夜裡的一個鏡頭作為結束語,並且伴隨著那個時常重復著「死亡」這個單詞的老人的呻吟,但那昏黃的燈光和安靜的環境中我們體會的是祥和和美。所以盡管樂觀與悲觀不是導演所關注的,我們依然可以體會到導演的潛台詞中重復著希望。
UlrichSeidl是一個拍記錄片出身的導演,之後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故事片上,這部電影從風格上詮釋了導演這樣的背景。這部電影是由超16mm 拍攝完成的然後放大到35mm,實景拍攝,拍攝團隊人數很少,大部分使用自然光,很多扛拍,非專業演員,具備很多記錄片的風格。然而導演又熱衷於固定機位和長鏡頭,我們同時看到很多靜景的拍攝,導演自稱熱愛擺拍,他喜歡那場景看起來像是一幅油畫,充滿了電影的戲劇效果。對於UlrichSeidl這樣的風格的使用是留給影評人去探究的,對於他那些場面只是本能的出現在他的腦海里,並沒有什麼更多的原因和依據。UlrichSeidl說在他看來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環境,場景和氣氛。其次電影里的音樂也很值得一提。UlrichSeidl認為音樂和「當時」這個概念是不可分割的,他從來不用任何專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這增添了電影的自然主義和現實性,也和那些像油畫一樣的鏡頭形成某種和諧的反差,並且成為導演簽名似的風格。
這部影片中充斥著我們不可迴避的幽默感,一些場景讓人不禁失笑,但這笑之後又讓人感覺到沉重。幽默感對於Ulrich Seidl是非常重要的,他說他喜歡那些介於喜劇和悲劇邊緣的情節和場面,並且喜歡那種從使觀眾發笑到震撼之間快速的轉變。
6. 09年最新電影
1.<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變形金剛2墮落的復仇>
由派拉蒙和夢工場聯合拍攝的《變形金剛2》於昨日(6月2日)在美國賓州的一處拍攝基地正式開機。影片的第一場戲竟然被設計發生在一處虛擬的中國鋼鐵基地。據悉,《變形金剛2》將於9月殺青,上映時間則定在2009年6月29日。
虛擬中國鋼廠開戰
《變形金剛2》的預定拍攝外景地有多處,導演邁克爾·貝首選在賓夕法尼亞州東部的工業城市伯利恆市開機。從開機現場泄露的照片可以推測,這個外景地被設計成一個虛擬的中國鋼鐵基地,在廠房和道路上可以看到「進出口」、「載入區」等漢字。據北美「變形金剛」粉絲網站透露,第二集的開頭會有一場發生在中國的火爆動作戲:一個虛擬的中國鋼廠遭到襲擊。
「威震天」復活
據美國媒體報道,《變形金剛2》的劇情緊接上一集。被打敗的「威震天」雖被丟入深海,但並沒有真正死去,「能源寶」讓他得以復活。「威震天」召來了新幫手大力神,「汽車人」陣容則出現「聲波」和女金剛「阿爾茜」與,正反陣容有10位左右新老金剛將逐一登場,一決高下。
2.<Crank2 High Volatage 怒火攻心2:高壓電>
2006年那部讓各位男性熱血沸騰的動作片《怒火攻心》推出續集《怒火攻心2:高壓電》,傑森·斯坦森飾演的查夫·查利爾斯這一次比第一集更加倒霉。
故事緊接在上一集結尾,查利爾斯從空中墜地後被一群操著粵語的中國歹徒抬到一輛車里,並就地實施手術將他的心臟取出然後送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用電能來工作的替代品。就在歹徒企圖拿走查利爾斯更多器官的時候,他醒了過來……
為了找回心臟他必須查明真相,然而代替他心臟的東西又必須經常充電,從汽車蓄電池到路邊的電力裝置他一路追尋心臟一路充電,甚至搭上了高壓變壓器!
本片將比第一集更加的瘋狂和火爆,絕對的B級片典範。
3.<Angels And Demons 天使與魔鬼>
由丹·布朗暢銷小說《達芬奇密碼》的前傳《天使與魔鬼》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也要同大家見面了,而且實在烽火連天的5月,要與《博物館奇妙夜2》、《金剛狼》等口中分一杯羹。這還要托前作《達芬奇密碼》得福,盡管後者質量差強人意,但憑借著原著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該片在全球掠下了7億美元的票房,如此驕人的成績,《達芬奇密碼》的姊妹篇《天使與魔鬼》登上大銀幕也在意料之中。這本書的影響力也絕不在《達芬奇密碼》之下,所以本片在全球大賣也毋庸置疑的事情。
電影還是原班人馬,只是由奧比萬伊萬·麥克格雷格取代了天使奧黛麗·塔圖.
4.<DragonBall Evolution 龍珠:進化>
在悟空十八歲生日那天,祖父悟飯送給了孫兒悟空一顆龍珠。龍珠是一顆球狀小物,它的表面有著如珍珠般光滑,半透明的牛奶色澤顯現出龍珠的深不可測。悟空得到的龍珠中漂浮著四粒星星。祖父告訴悟空,這世界上共有七顆龍珠,傳說拿到七顆龍珠的人可以實現一個美好的願望。
悟空自身謎樣的過去似乎和龍珠的傳說有所關聯——他對父母一無所知,悟飯在准備悟空的生日大餐時承諾,他會一五一十地告訴悟空所有的實情。
但悟空沒有出席悟飯為他准備的豐盛晚餐,反而溜去參加了他暗戀的同學琪琪所舉辦的派對。而此時,一股黑暗勢力的到來觸發了悟空家中的一場悲劇,而這個悲劇也驅策悟空、龜仙人、布爾瑪、亞姆和琪琪一行人開始一場爭取七顆龍珠的競賽,悟空將面對地球上最危險的敵人。悟空肩負著拯救世界的重大使命,神秘的七龍珠也開始召喚他的主人,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就要開始,世界的命運,即將陷入混亂?亦或回到和平……
5.<Inglourious Basterds 無良混蛋>
故事發生在德國納粹佔領下的法國,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軍官奧多·雷恩將率領一批本應被判處死刑的流氓兵痞,承擔起刺殺法西斯德國政要的重任,反正橫豎都是要死,在戰局緊張的情況下,還不如動員他們當個為國捐軀的英雄。另一方面,肖桑娜·德萊福斯(梅拉尼·羅蘭 飾)親眼目睹自己家人被納粹軍官(克里斯托弗·華爾茲 飾)殺害,她逃到巴黎後改換身份成了一個電影院的老闆,積極醞釀自己的復仇大計。於是這伙兒秘密部隊在這位女老闆的庇護下悄然進駐。直到有一天,雷恩在執行任務時邂逅了他的偶像--德意志的銀幕女皇,而她實際身份是德國地下特工……
消沉了一陣子的二戰題材作品,由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兩部曲而再度回暖。塔倫蒂諾小賊看清了形勢,選擇二戰背景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拿手好戲。於是以暴力為傳統強項的昆汀鎖定《無良混蛋》這個血肉橫飛的邊緣二戰故事,謊稱是歷史劇,實則移花接木、借屍還魂。至於布拉德·皮特嘛,既是在《刑房》吃了票房啞巴虧之後塔倫蒂諾對發行求穩的一種表現,也可以當他是小塔的另類包裝工程接的新客戶。
6.<G-Force 豚鼠特攻隊>
這是一部以豚鼠為主角的動物版007,《豚鼠特攻隊》由好萊塢金牌製作人傑瑞·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擔當製片人,講的是一群智能動物為政府機構工作,組成「G特工組」以阻止邪惡的億萬富翁(比爾·奈伊/Bill Nighy飾演)掌管世界。
「達爾文」是這群動物特工的頭兒,「華雷斯」則是一個性感的武術高手,此外G特工組成員還有出色的武器專家 Blaster(《30 Rock》主演特雷西·摩根配音)、飛檐走壁的偵察員Mooch以及精通電腦和信息技術的鼴鼠Speckles(尼古拉斯·凱奇配音)等。
以豚鼠為主角的點子來自於本片導演霍伊特·耶特曼(Hoyt Yeatman)的兒子,在現實中軍方曾訓練過狗、海豚、豬來執行任務,而豚鼠特工說不定真的會在未來出現.
7.<X-Men Origins:Wolverine X戰警前傳:金剛狼>
20世紀福克斯公司確定《X戰警前傳: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將在2009年5月1日上映,該片將以「金剛狼」身世為主要賣點,在《X戰警三部曲》中曾扮演這一角色的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將繼續扮演「金剛狼」,曾執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黑幫暴徒》(Tsotsi)及最近這部《恐怖危機》(Rendition)的加文·胡德(Gavin Hood)將執導此片。
《金剛狼》有望於今年晚些時候開機,片中出現的變種人除了部分來自於《X戰警三部曲》外,還將有一些新加入的角色。據傳,納奧米·沃茨的老公里夫·施雷伯(Liev Schreiber)有望出演年輕時代的威廉·史崔克將軍(William Stryker),這個角色和金剛狼的誕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X戰警2》(X2)中是由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扮演的。
《金剛狼》由David Benioff編劇,將探索「金剛狼」神秘的過去、他與「劍齒虎Victor Creed」(Sabretooth)恩怨以及「X武器計劃」(Weapon X program)的來龍去脈。
8.<Star Trek 11 星際迷航11>
電影《星際迷航》講述未來世界,人類已經戰勝了地球上的疾病、種族、貧窮、偏執與戰爭。星際迷航的人們不僅成立了星艦學院培養優秀星艦軍官,並派出大量星際艦隊探索銀河系的瓦肯、安多利亞、波利亞等行星,尋找新世界並希望與新的文明相遇。傳奇艦長科克、瓦肯人和人類混血的後裔史巴克、萬能醫生麥考伊、物理學家兼舵手蘇路、通訊官烏胡拉等這些後來星艦企業號上的靈魂成員們那時還很年輕。而邪惡神秘的反派尼祿正漸漸浮出水面....
《星際迷航》最早播出於1973年那時它只一部講述星際旅行時空科幻動畫劇集播出後卻大受歡迎幾十年來人們拍出了許多續集以及各種版本時至今日仍舊念念不忘本片講述詹姆斯·寇克和斯寶克早期生活包括們第一次艦隊學院相遇以及第一次完成外太空任務情況
9.<Iceage3 冰河世紀3:恐龍的黎明>
為了堅果不要命的小松鼠將把我們再次帶回到冰河期。這一次小傢伙將不再孤單,預告片里出現了一隻美艷豐腴、詭計多端的腹黑女飛鼠,有望與之墜入愛河。不過,在此之前小松鼠先要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墜落到冰層覆蓋下的溫暖的「失落的世界」之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飢腸轆轆的恐龍從尾巴上轉遞到血盆大口前……。
10.<Watchmen 守望者>
喜歡《300》那種奇幻的畫面效果嗎?OK,現在又來了,導演Zack Snyder再次挑戰視覺效果,記住,是視覺而不是電影。他的電影在故事上實在沒啥說頭,唯一就是視覺了。
Watchmen(守望者)是1986年由Alan Moore創作,Dave Gibbons繪制的圖畫小說(graphic novel,許多漫畫由於故事復雜,而不再稱自己為漫畫,而以圖畫小說稱之),故事設定在80年代,假設美國與蘇聯即將爆發核子沖突,一群超人被政府禁止活動。有一天,其中一位被謀殺身亡,這群超人於是企圖找出幕後兇手。Watchmen重塑了超人的形象,被譽為對超人類型漫畫有著革命性的影響,它是唯一一部護得雨果獎的漫畫,也曾被時代雜志列為100部最佳小說之一。
電影版的Watchmen發展則超過10年,最近它的預告片終於出現,確定由執導《300》的Zack Snyder導演,影片預定在09年3月6日上映,預告片中搭配著Smashing Pumpkins改編的單曲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剪接者巧妙著搭配影像與歌詞,從手錶內巨大的機械裝置開始,加上Snyder擅長的慢動作鏡頭,讓人對影片充滿想像。
11.<Fast and Furious4 速度與激情4>
鼎鼎大名的《速度與激情》系列最新作《速度與激情4》。本片延用了《速度與激情:東京漂移》的華裔導演林詣彬,演員方面卻是原班人馬出陣,人物與劇情都完美承襲《速度與激情2》。跳過《東京漂移》,這部《速度與激情》才可謂本系列不折不扣的正統續作。
靠2001年的票房黑馬《速度與激情》一「飆」而紅的男一號范·迪塞爾、保羅·沃克將繼續搭檔出演原本角色,結盟幫助警方去對抗一個海洛因販毒者,他們的滅罪行動又是靠飆車來進行的。
12.<Push 異能>
主人公尼克的父親,被秘密組織改造基因成為一個完美刺客,最終卻慘死不得善終。滿懷悲痛的尼克發誓要向秘密組織復仇。隨後尼克混進了香港的黑社會准備復仇計劃,他不僅召集了一群身手高強的夥伴,還與凱西·霍爾蒙斯合作,後者是一名能透視未來的少女。在她的幫助下,他們共同追蹤一個被盜旅行箱的下落,由於旅行箱可能置神秘組織於死地,於是也成了他們復仇的關鍵所在。通過聯手合作,他們成功的騙過刺客並發現了神秘組織的最新武器——一個被命名為R16的強大新型實驗性葯品,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來……
13.<Night at the Museum 2 博物館奇妙夜2>
本集劇情與上集類似,都是死物重又復活的故事。不過這一次的規模更大些,發生在Smithsonian Institution(史密森尼博物院)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保管著一億多件藝術珍品和珍貴的標本。甚至包括Amelia Earhart獨自飛越大西洋時所駕駛的飛機、Dorothy的紅寶石鞋等等。
14.<Knowing 先知>
1958年,為慶祝一所新成立小學的奠基儀式,一群學生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封藏在時間膠囊里並深埋入基石之下。但其中的一名神秘的女學生,似乎聽到了耳邊的各種私語聲,她將整張繪紙填寫上了數排無規則的數字。
很快時間流逝到50年後的現在:一批新時代的學生從地下挖出並開啟時間膠囊,來查看裡面的內容。之前那位女學生留下的神秘數字信息被其中一位小男孩Caleb Myles拿到。而碰巧的是,Caleb的父親、教授Ted Myles(尼古拉斯·凱奇飾演)揭秘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即這些編碼信息竟然毫釐不差地預言了過去50年裡每個重大災難所發生的日期、死亡人數和其它匹配數字。正當Ted更進一步地揭開了這個莫名檔案的神秘面紗之時,他發現這之中還預示了未來的三件重大要事,最後一件暗示了一場全球規模的大毀滅……
這部引人矚目的超自然驚悚片刻畫出這個男人在面臨周圍的混亂,對於宇宙最終秩序的信仰抱有懷疑。在已故的神秘預言作家的女兒Diana Whelan(羅絲·拜恩飾演)和孫女Abby的幫助之下,Ted不顧一切地與時間展開驚魂落魄的亡命賽跑,直至最後留給他的是最終的災難和最終的犧牲。
15.<Race to Witch Mountain 巫山歷險記>
一個倒霉的拉斯維加斯計程車司機傑克(巨石強森),自從兩個孩子跳進他的計程車,傑克的霉運就開始了:因為這兩個孩子雖然長著人類的面孔但實際是外星人——擁有各種超能力的外星人!傑克不得不承擔起「保姆」的任務、保護這兩個孩子不被壞人追殺,並開車送他們到拉斯維加斯郊外神秘出現的巫山……
另外,本片也是中國演員黃聖依的好萊塢處女秀,她將在片中扮演了一位來自外星的公主。
16.<G.I.Joe:The Rise of Cobra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特種部隊》(G.I. Joe)是派拉蒙繼《變形金剛》後又一部根據孩之寶玩具改編的大製作電影。「G.I. Joe」是美國特訓特種敢死隊的代號,該隊組建的目的是維護人類的自由與安全。他們的對手是妄圖統治世界的殘忍的眼鏡蛇部隊。本片由《范海辛》(Van Helsing)與《木乃伊》(The Mummy)的導演史蒂芬·索莫斯(Stephen Sommers)執導。
17.<Monsters-VS-Aliens 怪獸大戰外星人>
當外星人入侵地球,一群被軍方秘密關押的怪物成為了拯救人類社會的英雄……
一個高達到了49英尺11英寸的女孩,加上天才蟑螂博士、半魚半猴的「進化缺環」、藍色的果凍怪物B.O.B(史萊姆?)、以及一隻100多米高的毛茸茸的幼蟲,當外星怪物襲擊地球時,人類在難以抵抗的情況下,不得以將它們派上陣。
18.<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這一回「每次任此職者必有問題!」的黑魔法防禦術課終於劃歸對此垂涎已久的斯內普教授名下,而空缺的魔葯課則交由新來的霍拉斯先生走馬上任(這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同時也是《納爾尼亞傳奇1》里的教授——魔衣櫃的所有者)。另一方面,鄧布利多已經開始給哈利單開小灶,准備迎接「伏地總裁」的新一輪攻勢;可沒想到是,當食死徒殺進霍格沃茨時,黑魔法防禦術的老師到底還是出了問題……。
19.<Street Fighter Legend of Chun-Li 街頭霸王:春麗傳奇>
街頭霸王:春麗傳》改編自著名格鬥游戲,講述了春麗從一個普通女孩成為一個格鬥高手、最終為父報仇的故事。
春麗(克斯汀·克魯克飾)曾經是一名平凡的女孩,從小母親便去世的她與父親一起相依為命。她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警察,在一次追捕走私疑犯的行動中,父親下落不明,獨自一人長大的春麗,將為父報仇這個目標化成自己成長的動力,因此她從小並不像其他女孩一樣彈琴作畫,風花雪月,而是拜師學藝,練習武功,她希望有一天能夠揭開父親失蹤的真相……
時光荏苒,20年後的春麗已經成為一名國際警察,在翻查父親當年所調查的案件中,發現一切事情都跟一個龐大的跨國犯罪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個犯罪集團的首腦就是罪惡昭彰的維嘉(尼爾·麥克唐納飾)。春麗發現維嘉運作整個幫派的資金來源來自於毒品交易,而這也是突破維嘉集團的一個關鍵點,幾經周折,春麗的幾次行動都無功而返,相反還引起了維嘉的注意,他派出了手下巴洛克(Taboo飾)和拜森(邁克爾·克拉克·鄧肯飾)追殺春麗,幸而春麗得到警察查利·那什(克里斯·克萊恩飾)的相助而脫離險境。
這次失敗讓春麗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對抗維嘉及其鷹爪,因此春麗與查利決定尋找更多的幫手來一起對付維嘉。而此時,維嘉也在泰國計劃更大的陰謀,整個世界就此陷入危險之中。春麗一行趕到泰國,阻止維嘉的陰謀,同時也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做一個了斷。兩方人馬在泰國上演了最終決戰……
20.<Terminator Salvation 終結者4:救世主>
《終結者》系列第四集,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將扮演解救人類的約翰·康納,本片也將是終結者前傳三部曲的第一部。
本片的故事設定在後啟示錄時代的2018年(也就是約翰·康納被T-850殺害的14年前),約翰·康納命中註定要去領導人類抵抗天網衛星和它的終結者軍團。可是馬可斯·萊特的突然出現改變了康納信仰中的未來狀況,這個神秘陌生人最後記憶自己關押在死囚監獄。康納必須判斷馬庫斯到底是來自於未來,還是從過去被拯救出來的。正當天網衛星准備發起最後一輪攻擊之時,康納和馬庫斯開始了潛入天網衛星操作心臟的冒險旅程,在那裡他們將揭示隱藏在人類滅亡背後的驚人秘密。
以上是從現在到暑假的全部值得一看的大製作電影 因為喜歡科幻多點所有這些多是科幻 但科幻大片意味這製作成本高 效果華麗 自然好看了
7. 好看的賽車片啊 告訴我啊
飆風再起
主演:保羅·沃克 (Paul Walker)
戴文·青木 (Devon Aoki)
泰瑞斯·吉布森 (Tyrese Gibson)
導演: 約翰·辛格頓
在這部號稱「更快速度和更多激情」的續集中,布萊恩·歐康納(保羅·沃克)繼續在第1集中的卧底警探身份,上次他故意搞砸了一場策劃多時的飛車搶劫調查案,自己的卧底身份也被飛車黨揭穿,雖然證明了自己的義氣,但是卻也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歐康納失去了警徽,當然也沒法在洛杉磯洛繼續混下去了。
若干時日後,在一個不同的城市,歐康納卻意外得到了一次翻身的機會。邁阿密的聯邦探員試圖得到一名不法商人的把柄,他叫卡特·維隆(科爾·豪瑟),多年來一直在利用自己經營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當掩護,進行國際洗錢的勾當,海關和聯邦調查局一年來都在嚴密監視維隆的一舉一動,卻除了發現他喜歡非法的街頭飈車活動外一無所獲。在走投無路之下,調查局只好請歐康納出馬,想安排他混入邁阿密的街頭飛車黨,希望能以此為突破口逮到這名國際洗錢組織的首腦。
反叛不羈的歐康納馬上開出一個條件,他堅持要和自己的死黨、前科犯羅曼·皮爾斯(泰瑞斯·吉布森)攜手合作,因為他不但是一個犯罪高手,更是一個技術高超的飈車族。負責此案的聯邦探員馬克·漢答應歐康納,只要能破案,就把皮爾斯所有案底一筆勾消。於是,這對前科犯和前任卧底警探再度聯手組成飈車拍檔。
這本是歐康納最後一次洗清身份的機會,但是隨著對維隆了解不斷加深,加上他發現自己愛上和維隆關系曖昧的卧底女警探莫妮卡(伊娃·門德斯),歐康納再次陷入天人交戰的內心掙扎……
[編輯本段]台前幕後
《飆風再起》是2001年暑期票房黑馬《速度與激情》的精采續集。本片導演是曾獲奧斯卡獎提名的著名黑人導演約翰·辛格頓,辛格頓比較知名的作品包括《街區少年》、《媽媽的小男孩》(Baby Boy),以及薩繆爾·傑克遜主演的《神探沙夫特》(Shaft),他對於動作影片節奏的掌握一向頗為人稱道,何況比起第1集4千萬美元的預算,這次環球公司欣然投入1億5千萬的巨款投資這部續集,加入了更多更火爆的特技飛車場面,顯然是希望第1集的票房奇跡能繼續在這個暑期上演。《飆風再起》於去年在邁阿密開拍,然後轉戰奧蘭多、紐約、洛杉磯等不同的地點進行取景,就連聯邦調查局的臨時指揮中心也破例為劇組提供了拍攝場地,片中的一些火爆的賽車場面則是在太平洋海岸公路以及威斯康辛的草原道上拍攝而成。
除了男主角保羅·沃克這回走出范·迪塞爾的影子獨挑大樑之外,其它演員的陣容也頗為值得關注,他們包括曾出演《太陽之淚》的演技派男星柯爾·豪瑟,歌手出身的黑人明星泰瑞斯·吉布森將出任主角的鐵哥們兒皮爾斯,另外CHANEL獨寵的超級名模、混血美女戴文青木也會出現在片中,據說她將駕駛一輛奪人眼球的超炫粉紅色拉風跑車,和主角沃克的御用坐駕--一輛改裝過的金黃色跑車相映生輝。
[編輯本段]影片評論
雖然憑借第1集火速躥紅的新生代動作明星范·迪塞爾拒絕出演續集,但是更炫的跑車,更新的拍攝場景,充斥邁阿密街頭的流氓、殺人犯、貪污警察和超酷的飈車族,再加上一名什麼都無所謂的前科罪犯和一名把一切都豁出去的前任警探,火爆的動作當然一觸即發。影片中充滿著更多、更刺激的追車場面,相信會在這個炎熱的暑期讓觀眾大呼過癮。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面對好萊塢賣座電影續集《飆風再起》正在全美上片之際,洛杉磯市議會以十一比零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最新的交通法規,嚴厲打擊街頭飆車行為。
市議會法規小組成員葛洛爾指出,從加州到美國各地日益猖獗的午夜飆車,將會因為《飆風再起》的上映而更加惡化。
《飆風再起》自6月6日在各地上片以來,今天在許多院線門前大排長龍,觀眾以十三至十七歲的青少年為主,其次是年齡稍長的青年愛車族。
在葛洛爾連日的推動下,洛杉磯市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凡在市區街頭任意飆車,一律以傷害公眾的刑事罪起訴,並對車輛所有人科處較車輛原價高出數倍的罰款,以儆效尤。
葛洛爾說,希望嚴罰重懲能夠杜絕不法飆車歪風,挽救青少年免於遭到身體傷害。洛杉磯近郊安大略市(Ontario)與貝爾卡登市(Bell Garden),在過去一周相繼出現午夜飆車,導致四名賽車手負傷、一名路人不幸喪生。根據美國交通安全單位的統計,《速度與激情》的第一集在2001年首映期間,至少有135人在午夜飆車時不幸身亡。
8. 請幫忙推薦幾部關於國際貿易談判的片子,紀錄片最好,電視劇也可以
額,《首席執行官》,是有關海爾集團的紀錄片,內容不錯,很有教育意義。
恩,《我的1919》,談判的影子是有,但是有關國家尊嚴的。
9.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我火車上看,關於卡車啊,賽車啊,關於汽車的電影就可以了。
1 美國:《速度與激情》1、2
《汽車總動員》
《卡拉迪加之夜》
2 法國:《車神》
電影的原始創意來自於法國的同名漫畫,主人共米歇爾—瓦揚是漫畫中的賽車英雄。影片深入展示了歐洲拉力賽、勒芒24小時等歐洲著名汽車賽事和幕後的精彩故事。影片真實再現了賽車場面的興奮與熱烈,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里。這是現代人的狂歡節,是汽車作為現代文化特徵的集中表現。
《終極殺陣》(《TAXI》)1/2/3
中國:《頭文字D》
3
《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2006
英文: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Tokyo Drift
和《速度與激情》之前的兩部一樣,影片同樣使用了大量的超眩汽車,根據統計,在影片拍攝期間,一共有超過100輛汽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直至報廢,其成本和場面由此可見一斑。數量龐大的汽車有一部分來自各大汽車公司的贊助,影片最大的贊助公司大眾賽車公司同時提供170輛汽車供拍攝使用,豐田公司還為影片提供了4000隻輪胎,其中大約有一半為舊輪胎,以應付漂移對輪胎的劇烈磨損。
4 極速酷客
5 老片----烈火戰車,極速傳說,車神傳說
6 瘋狂的士
7 《激情與夢想-法拉利的故事》
也許全世界都對法拉利和舒馬赫本賽季衛冕失去了信心,但是當你真正了解這支車隊的歷史時,你就不會懷疑法拉利復甦的勇氣和信心。所以無論你是不是法拉利的車迷,請你仔細欣賞這樣一部記載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傳奇一生的影片。
《非常人販》系列 傑森斯坦森主要 絕對的霸道
《死亡飛車》系列 很暴力
《急速的士》系列 飈車加搞笑 很逗
《霹靂游俠》系列 讓你看到智能車的帥氣
《狂暴飛車》 凱奇駕駛地獄戰車
《極限特工》 系列 極限賽車極限運動
《賽車總動員》系列 雖然是動畫但是很經典 偶爾看看也不錯
《頭文字D》 周傑倫首部主演電影 展現漂移的魅力
《惡靈騎士》 凱奇化身骷髏騎士駕馭烈火戰車
《我是誰》 成龍早期作品 回味一下也不錯
《11羅漢》系列 智商和團隊
我選擇了一部做一下劇情介紹:
速度與激情系列
第一部:劇情簡介
周末的洛杉磯街頭,一場亡命飛車大戰又將拉開序幕。許多年輕人帶來了精心改裝的賽車,期望在街頭一戰成名,贏得榮譽和財富:一輪賽車的賭注高達2000美金。這時,新紮師兄布萊恩(保羅·沃克爾)登場了。他的任務是借飛車打入活躍在非法賽車活動中的幫派,充當卧底,為警察局和FBI收集證據,查清究竟是哪個幫派經常搶劫運送貴重電子貨品的卡車。
很快,布萊恩憑借出色的車技贏得了幫派老大多米尼克(范·迪瑟爾)的欣賞和信任,同時也贏得了多米尼克的妹妹米婭(喬丹娜·布魯斯特)的芳心。但是多米尼克的助手文斯卻不喜歡布萊恩,也不信任他。尤其是在布萊恩和米婭相愛後,文斯更是由嫉妒轉為仇視。更讓布萊恩為難的是,通過與多米尼克的接觸,他和這個幫派老大逐漸建立了友誼,兩人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好朋友。他開始擔心,如果自己真的收集到不利於多米尼克的證據,會毀了兩人的兄弟情誼,何況,還有他傾心相愛的米婭,他怎麼忍心傷害她呢?受到友情和愛情的雙重羈絆,布萊恩陷入了困境……
第二部:為了一件大案子的調查,他加入了洛杉磯街頭黑夜充滿刺激的速度競賽。在這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時間,奧康納只有最後的一次機會,來捍衛自己的榮譽。
在邁阿密長大的卡特是個精明的商人,他利用自己的進出口生意為全球性的黑市交易洗錢。奧康納的任務就是接近這個傢伙套取情報。但是這個不守常規的人在接受任務前必須抹掉自己身上的烙印。不過他很不情願的發現那些隱藏著的夥伴里居然有自己童年時代的好友、前搭檔羅曼?皮爾斯,他可是個犯罪高手。現在他的假釋官給了他一個機會??跟奧康納合作。現在對於皮爾斯和奧康納來說都是他們最後一個機會了。這個夏天,在同一條跑道後,再次出發……
第三部:盧卡斯·布萊克在影片中飾演了一個到處惹麻煩的小子西恩·伯斯維爾。此人在學生時代就不是個老實的主兒,雖說在學校里和同學老師行同路人,可一到了馬路上,就完全換了個人。整日和社會上的小混混糾纏在一起,後來更是迷上了街頭飈車。在賽車方面頗有天分的伯斯維爾雖說在飈車族當中頗有名氣,卻也因此惹禍上身。為逃避身陷囹圄,西恩·伯斯沃斯不得不輾轉到日本東京。不過,在這里,西恩同樣為當地的街頭賽車所著迷,並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賽車朋友。在和對手初嘗敗績後的西恩,被迫進入東京底層社會,並欠下了一筆債,為了盡早還清債務,他必須靠飈車還有自己的絕技--漂移來贏得更多的比賽。同時,對賽車著迷的特維克也決定跟隨西恩體驗這場「生死時速」……
希望可以幫助樓主!
10. 求颶風營救3高清 百度網盤
《颶風營救3》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zHO4GxitCLWzI4dsgU5Ptg
《颶風營救3》是由奧利維爾·米加頓執導,連姆·尼森、福里斯特·惠特克、法米克·詹森、瑪姬·格蕾斯、多格雷·斯科特、薩姆·斯普盧爾、勒蘭德·奧瑟、喬恩·格里斯等聯袂出演的動作影片。
影片講述特工布萊恩的前妻諾爾在家裡被謀殺,被誤認為殺人兇手,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再次展開一段逃亡營救之旅。這部電影是《颶風營救》系列電影的第三部,由中國基美影業和法國歐羅巴聯合出品,中影進出口引進,已於2015年1月9日於北美上映,於2015年3月20日登陸中國國內院線。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