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微觀世界的電影
天地人三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喜馬拉雅》
【原 片 名】LE PEUPLE MIGRQTEUR
【中 文 名】遷徙的鳥
【出品年代】2002
【國 家】法國
【類 別】專題
【語 言】法語,中文字幕
【獲獎記錄】
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
《微觀世界》原班製作人馬嘔心瀝血超震撼紀錄長片,一個由300多名成員組成的攝制組包括50多名飛行師50多名鳥類專家,跟隨著侯鳥的遷徙路徑整整三年時間,全部拍攝行程近十萬公里。影片於法國連演4周吸引250萬影迷的觀影熱潮,以一部紀錄片打敗同期上映的故事片,榮登票房前列。不超過十句解說,不超過二十句字幕。92分鍾的影片絕無半點雜質,一氣呵成。它採用了高科技空中拍攝系統攝制,全程追縱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由南到北,由春至冬。
大型數字紀錄片《遷徙的鳥》無論從拍攝技巧還是內容上,均帶給了我們久違的驚喜,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完美感受,這也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創新。影片中獨具特色的演員向我們展示了它們最為真實的純自然面目。該片獲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內容簡介
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故事重點環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境,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獵食…如此困窘,候鳥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對。這正是戲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大天鵝要飛越1200 公里的長途旅程,它那份對生命的堅持,對子女的照顧,一一叫人尊敬。沙丘鶴在漫天風沙中追尋出路,要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禦大風沙的摧殘,全都默默承受,挺著胸與大自然作戰到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鵝在冰天雪地下仍要與海鴉對抗到底,保護企鵝BB 的安全,盡管當中滿是失敗氣餒,但仍堅強支撐下去,面對親情,自身的安危也顯得微不足道。
http://down.you8.cn/dv2/movie/travellingbirds/travellingbirds.rmvb
電影名稱: 微觀世界
其他名稱: 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主要演員: 蜜蜂 螞蟻 甲蟲 蝸牛 瓢蟲
導演: Claude Nuridsany
出品商: Galatee Films
地區: 法國
片長: 73分鍾
發布時間: 2003-12-29
拍了二十年,最後剪成七十三分鍾.從頭到尾,沒有哪個演員穿過衣服...
這是一部精彩的描繪昆蟲世界的紀錄片,讓人不由得驚嘆自然界的美妙.
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剪輯獎
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錄音獎
【內容簡介】
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想要探究這個世界。我們須先保持靜默。傾聽和觀賞這奇跡。
美妙的小宇宙(Microcosmos)
這張描繪昆蟲世界的DVD沒有故事情節,沒有字幕,也沒有解說,全靠畫面本身來詮釋。小小的昆蟲,經過放大的鏡頭重現在屏幕上,原來竟是那麼宏大,那麼神奇,那麼幽默。這要感謝本片的開發和拍攝者,是他們用了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精力和經費,日積月累、精雕細刻才把這部影片奉獻出來。草原昆蟲在他們的鏡頭下,逐一"粉墨登場"。從蜜蜂採花、螞蟻搬家、甲蟲大戰、蝴蝶鑽出蛹殼、蜘蛛吐絲纏裹獵物、蝸牛互相擁抱、孑孓變蚊蟲飛出水面等場面,都十分細致生動地被捕捉下來。通過這些精彩的畫面,展示出大自然造物主的無窮奧妙。這部影碟不但具有迷人的觀賞價值,也具有教學科研價值。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影展技術大獎,自在意料之中。
其中如蜘蛛網上的雨滴、彩色樹葉映襯下的蜜蜂、蝗蟲頭上的觸須,吮吸露液和吞食蚜蟲的瓢蟲等畫面,簡直可以用來測試器材的還原保真度。音效上,昆蟲們所發出的聲音也經過放大,竟會發出如此奇異的音響,個別段落經過人工的修飾(配樂),時而與昆蟲的動作同步相伴,如千腳蟲的爬行,使用了打擊樂,聽來非常逗趣;時而與情節配合,營造出緊張感,如鳥兒啄食小蟲和甲蟲大戰便動用了樂隊,不但有節奏而且還產生出厚重的低頻震撼力。
http://down.you8.cn/dv2/movie/microcosmos/microcosmos.rmvb
《喜馬拉雅》是法國導演艾利克·瓦利的作品,由法國、尼泊爾、瑞士和英國四國合拍,獲得了2000年度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樂兩項大獎,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實際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故事,兩代人觀念的沖突,面對外來挑戰的攜手,經過洗禮後的理解與融合。然而,當這樣一個普通到近乎俗濫的故事放到非同一般的背景中時,一切就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從地理意義上說,喜馬拉雅是地球之巔。從人文意義上說,喜馬拉雅是藏人的凈土,佛教的聖地。在佛家典籍的記錄中,喜馬拉雅腳下的迦毗羅城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在流傳千年的藏族傳說中,喜馬拉雅絕頂是諸神的居住之地。有一首在民間流傳很廣的藏歌這樣唱道:「萬神之主因陀羅趕著雲朵在仙氣中放牧 / 風神婆逾站在山顛,帶著雷鳴電閃呼吼 / 清晨,太陽神蘇利耶催趕著金色的戰馬直奔頂峰 / 夜幕降臨,月亮神旃陀羅從巍峨的山脈之端悄悄奔向深藍色的夜空 / …… / 喜馬拉雅,雲中祥瑞,雪中天堂」。這片最具佛性與神性的高原,吸引著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們嚮往的目光。
如果在你面前擺著兩條路。一條易,一條難。你會選擇哪一條?」面對這樣的問題,估計習慣了現代社會速食速配生活規則的人們大多都會選擇容易的一條,而一位年青的喇嘛做出的選擇卻是走那條艱難的道路。這是電影《喜馬拉雅》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幕。
電影《喜馬拉雅》從某種意義上,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人們,尤其是西方人,對這片人間天堂的心馳神往。
喜馬拉雅山脈中有一個叫杜爾普的村落,村民們每年必須翻越雪山用採集的鹽換取過冬的糧食。由於帶領商隊的酋長在出發前的一次山難中喪生,由誰來接任便成為一大難題。觀念的沖突與兩代人的隔閡,使商隊一分為二,分別由老酋長霆雷與年青的商隊副手卡瑪帶領,兩支隊伍一前一後踏上了行程。
一切沖突都發生在商隊的組建與行進中,因此,我們得以從電影中領略到雪域高原的奇幻風情:成群結隊的氂牛,瓦藍如洗的天空,銀裝素裹的雪峰,陽光照耀下溫潤澄澈的天湖,峭壁旁的羊腸小路,狂亂肆虐的雪暴,白茫茫的冰原,依山而建的寺院佛塔,荒原中隨風飄舞的經幡,叩長頭朝聖的虔誠信徒,庄嚴神聖的響應國家號召,翱翔的兀鷹,絳紅的衣衫……
布魯諾·庫列斯為《喜馬拉雅》創作的音樂,具有相當的獨創性。他把寺廟中喇嘛的誦經、藏地民歌與西洋交響樂隊巧妙地結合起來,用銅號模擬傳統的藏族法號,用男低音聲部模擬喇嘛的誦經。布魯諾?庫列斯用一種西方人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傳遞出那片神秘土地的奇特美感與深邃氣息,難怪獲得了凱撒最佳音樂獎,原聲唱片也在西方廣受歡迎。不過從個人角度來講,我並不太喜歡電影《喜馬拉雅》的音樂,那些經過濃濃修飾的人聲、現代樂器的演繹、New Age+World Music的作曲模式,表現出的只是作曲家臆想中的藏音,與喜馬拉雅高原上那些原始粗朴的音符有著不小的差距。
從內容上說,《喜馬拉雅》選擇的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理解、關於尊重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在任何人群中都會發生,也就不會因文化差異產生理解隔閡。有所不同的是,由於這一個故事發生在喜馬拉雅,因此,影片有意探索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宗教之間循環交錯的復雜關系。遺憾的是,《喜馬拉雅》選擇的這個簡單故事,明顯不足以包容這個具有極大戲劇張力的話題。
…………………………………………………………………………………………
另外,本人極力推薦: 法國出品的《minuscule》
Minuscule(源於拉丁詞義"微小")是兩個年輕法國藝術家Thomas Szabo和Hélène Giraud的優秀動畫作品集。它關注的是一片草地中的生物,如瓢蟲、螞蟻、蝸牛等的原住民日常生活,不同的是,本片的景色全部是實拍的,而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全部由三維電腦動畫製作,這就給作者在情節上更多的自由和生動。本劇詼諧幽默,看著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也許你積蓄一天的煩惱會隨之灰飛煙滅。
BT或迅雷下載:http://www.54new.com/detail.php?id=628
㈡ 微觀世界 小世界是一部影片么
是的,《微觀世界》是導演雅克·貝漢《天地人三部曲》中的一部。影片中沒有角色,沒有人說話,沒有情節。講述了在森林生活著庸庸碌碌的昆蟲們進食、搏鬥、生存的生活場景。
看似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紀錄片,但導演卻以一位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下了不平凡的生命歷程,這里有感情、有思想、有夢想的每一隻昆蟲,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2)法國電影微觀世界拍了多久擴展閱讀
這部片子也有唯一遺憾的地方,那就是太短了,只有90多分鍾,讓人看不夠。但其無特效,每個鏡頭都是從大自然里真實的拍下來的,而且拍的那麼美,很多畫面可以直接截屏做桌面圖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滿分神作。
《小世界2(Minuscule 2)》3D動畫已於法國時間2014年2月12在全法上映。一改《小世界》第一部動畫的多章節,多角色的小故事風格,第二部動畫則是圍繞主人公小瓢蟲而展開的動畫長篇作品。
㈢ 它由法國紀錄片大師製作,給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帶來了啟示,是哪部電影
它由法國紀錄片大師製作,給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帶來了啟示,電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其實是雅克•貝漢的作品。對,就是那個拍《微觀世界》,《鳥的遷徙》 和《海洋》的法國紀錄片大師。
㈣ 拍一部90分鍾的電影要多長時間
投名狀好像不止90分鍾把,大概拍攝周期要3-4個月,這得看製作規模,如果是小成本,估計要在短一些,要使像投名狀這樣的大成本,估計得半年的拍攝周期。拍完之後要剪輯,要補配音,要補配樂,要做後期的特效,就算是齊頭並進沒有2-3個月也拿不下來,還要等一個好一點的檔期,這就看發行公司怎麼運作了!
㈤ 高分懸賞。法國電影《微觀世界》的影評1000字
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想要探究這個世界。我們須先保持靜默。傾聽和觀賞這奇跡。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部電影整整拍了二十年,耗費了數以千萬計的美刀,最後剪輯時只留下了七十分鍾,你會不會有眩暈和心疼的感覺?韓曉在歌里唱"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一窮二白的本社長真想拉著拍這部電影的傢伙的耳朵大聲喊:"你瞅瞅人家多可憐!"
為了更好地批判這個燒錢又不把時間當時間的傢伙,我找來了這部電影的種子,看看題目《微觀世界》,倒是很符合細節公社的作派,好象可以扯上點親戚關系.花了7小時23分18秒的時間當下了這部519M的電影,又用了1小時12分14秒的時間看完,我發現無法再對這個傢伙產生什麼階級仇恨.
在一塊有著小水塘的樹林下面,隱藏著確確實實一個很小但是很完整的世界,這個世界裡的主角,平常被我們如此地忽略--花瓣,草葉,露珠,還有各種各樣的昆蟲,而在攝影機的鏡頭前,毫釐畢現地展現著自己的生命.
我看到一隻蝴蝶從蟲繭到美麗翅膀的蛻變;在義大利歌劇詠嘆調伴奏下兩只蝸牛情侶的纏綿;我還看到一朵花的緩慢開放;兩片草葉的互相撫摸;雨滴濺起的泥水,透明得看見裡面的塵埃;一滴雨落在草上,把黑色的小蟲彈起;綠色草葉上的露珠慢慢變小最後了無痕跡....沒有一句台詞,每個生命都在為了自己而忙碌,一秒就象過了一生,瞬間即是永恆.而人類世界對它們來說,是那樣一種渺小而可有可無的可笑存在......
不由得會想起法布爾的《昆蟲記》,"那些或緩緩爬行,或優美飛翔的昆蟲,傳達了人類遠親的信息,小小的微末的生命,也出演著一幕幕悲喜劇,激起著我們真切的悲歡".人類總是這樣,製造了可以毀滅地球無數次的武器,卻又在小小的昆蟲身上寄託著對生活的希望和夢想。仇恨化解,或者夢想褪色破滅——非左即右,這兩者之間沒有中間路線。
㈥ 微觀奇景是什麼
微觀奇景是指比肉眼可見物放大N倍的景像,通過光與物的構圖來欣賞美景。比如,顯微攝影。
在使用相機拍攝顯微圖片時,需要與顯微鏡或者顯微鏡頭連接,連接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叫做目鏡後攝影,就是用相機鏡頭對准目鏡中的畫面進行拍攝。這種拍攝方式要求相機鏡頭小巧,一般來說手機、卡片機適用於這種拍攝,特別適用於IXUS系列之類的帶有變焦的卡片機使用。拍攝方法很簡單,先在顯微鏡中看到清晰的畫面,然後將相機鏡頭對准顯微鏡目鏡,用自動模式,自動對焦即可。因為鏡頭結構的原因,有時需要上下調整相機的位置,直至畫面大而清晰時,就可以按動快門進行拍攝。如果光線較暗,就可以自己做一個套筒,或者用三腳架進行固定,滿足較慢快門的拍攝。
㈦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
雅克·貝漢一個優秀的導演,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震驚全世界的電影《微觀世界》。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紀錄片微觀世界 觀後感 優秀 範文 ,希望你喜歡。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1
第一遍看《微觀世界》,真的覺得很無聊,看著看著想睡覺,並且在快進的速度中,也沒法有深刻的感受,唯獨看到那些小鏡頭下的動植物們,感覺這個世界還是很神奇的。
回頭想想雅克貝漢這位法國大電影家,不可能只是這么簡單地給我們一些視覺沖擊。帶著要每一秒都看完的決心再次欣賞了這部影片。果然影片的開頭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們要安靜的看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看影片時需要一顆平靜的心,看待這個社會也不要急於求成,而是慢慢來。
電影展示給我們自然界的質朴和奮斗,以及感情,所有存在的一切即合理。電影沒有選擇那些奇特的動物,而是一些平常我們能看見的,螞蟻、蜜蜂、毛毛蟲、蝸牛……這些質朴的動植物,帶著它們質朴的品性,為我們展示著平凡而又有點神秘的自然。
屎殼郎奮不顧身的推屎和螞蟻運食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微小世界中一些讓你不可思議的奮斗和堅持不懈。蝸牛的相遇就是一場視覺以及聽覺上的享受,觸角的挪動接觸,身體的蠕動,音樂的配合,讓我們瞬間覺得感情這么的完美……我們也該放慢腳步,安靜的去看待這個世界,發現完美。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2
《微觀世界》與我之前所看的紀錄片很不一樣。在我的印象中,紀錄片都是宏大的,壯觀的,然而這部片子卻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從名字就能夠看出,這部片子是微觀的,可是資料主旨來說,卻並不微小。這部紀錄片以昆蟲為主要主角,聚焦昆蟲的生活。攝影師把自我「變得和小昆蟲一樣小」,以一份子的角度向我們生動的呈現了小昆蟲豐富多彩的生活。導演是法國著名的雅克·貝漢,他為我們所熟知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他的片子中的人文主義情懷,這部片子也不例外。很多紀錄片會站在高處,也就是用學術的眼光來拍,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夠讓觀眾在觀賞過程中獲得一個系統的知識,壞處是容易讓觀眾分心,缺少藝術價值。雅克·貝漢用同級的角度來表現昆蟲,所以表現出了昆蟲界的我們人類能夠懂得情感。
其次,從拍攝手法來說,這部紀錄片十分精緻,十分具有觀賞性。影片用出色的影像放大了我們身邊的昆蟲世界,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平時不會注意的世界,讓人生臨其境。拍攝一向平凡的屎殼郎時,導演先用放大鏡頭近距離拍攝它的堅持執著,正當我們彷彿和它一齊苦難著時,導演突然鏡頭一拉,我們一下發現屎殼郎的渺小。這會讓觀眾不禁感嘆,原先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這么多的 故事 !
最終從影片配樂、音效來說,也是選的十分適合。音效上,昆蟲們所發出的聲音也經過放大個別段落經過配樂,時而與昆蟲的動作同步相伴,如千腳蟲的爬行,使用了打擊樂,聽來十分逗趣;時而與情節配合,營造出緊張感,如鳥兒啄食小蟲和甲蟲大戰便動用了樂隊,不但有節奏並且還產生出厚重的震撼力。配樂上,導演選用了不一樣國家不一樣藝術家的作品。在不一樣的情境里配有不一樣風格的音樂,這些得當適宜的配樂會感染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是開眼界之作,打破了紀錄片一貫的拍攝方式,充滿人文主義情懷。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3
我看完《微觀世界》這部電影,覺得那座山上的動物、植物真多,並且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很奇怪,在腦子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啊!
我看了《微觀世界》後,發現動物居然是有思想的,有愛的。在草叢里,我發現兩只巨大的蝸牛在親嘴,它們顯得格外不好意思,臉都紅了。啊!原先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同時,動物還是弱肉強食的。看!兩只螳螂張牙舞爪,蜘蛛機靈地「站」在蜘蛛網上,時刻等待著美食。一向螳螂呆頭呆腦,傻乎乎地跳在了蜘蛛網上。這下蜘蛛高興極了,用蜘蛛絲緊緊地纏在螳螂身上,螳螂拚命掙扎,左一腿,右一拳,大聲地呼救:「兄弟們,快來救命呀!」螳螂們都很害怕,獃獃地站在原地,沒有辦法。蜘蛛更加兇猛,用腿使勁抱住螳螂的頭,狠狠地咬了螳螂一口,吐出毒液,螳螂無力地掙扎著,氣息越來越低,越來越弱……螳螂最終不行了。呀,螳螂死了,真是可憐!蜘蛛開始美美地大吃一頓。啊!動物世界真是弱肉強食。
我喜歡看這部影片,它帶我走進動物世界,讓我們去了解動物的思想、生活習慣,去探索動物的一些奇怪現象,增加了很多科學知識。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4
昨日早上,我和媽媽看教師讓看的電影其中一個:《微觀世界》。
裡面的資料大概是這樣的:有一隻七星瓢蟲和家人走散了,然後他被蚊子攻擊,不慎掉入谷底,摔斷了一隻翅膀。然後他奮力的飛到人類裝糖的盒子里,並在裡面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它出來一看,發現有很多昆蟲在搬運食物。然後一群黑螞蟻把糖盒背走,送給黑蟻後品嘗,中間遇到了蜥蜴,因為七星瓢蟲救了他們,所以黑螞蟻們帶著七星瓢蟲一齊走了。
然後他們又遇到了紅螞蟻,最終黑螞蟻們甩掉了紅螞蟻們,安然無恙的回到黑蟻穴,可是事情並沒有結束。紅螞蟻告訴了紅蟻後,在紅蟻後的一聲令下,所有的紅蟻立馬行動,攻擊黑蟻穴。然後黑蟻用禮炮對付紅蟻大軍,可是火柴不夠用了,然後七星瓢蟲想起來有一個地方有火柴。於是七星瓢蟲立刻去拿火柴,過了一會,七星瓢蟲拿來了火柴,就這樣,黑螞蟻打敗了紅蟻大軍。觀後感:黑螞蟻可真厲害啊!居然打敗了那麼多紅蟻,當然,這都是七星瓢蟲的功勞啊!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5
我向來都比較害怕各種動物和昆蟲。當我得知《微觀世界》講述昆蟲的時候,我的內心還是有一絲恐懼的。說實話一開始近距離看到那些昆蟲的時候,我覺得有些惡心,但不知不覺,我就被書中神奇的微生物世界給吸引了。
沙子、水珠、各 種植 物和昆蟲,我們平時用肉眼看是如此平常,但在顯微鏡下頭,沙子竟如同水晶般閃爍,這么干凈的水珠里竟然藏著這么多微生物,看得我直起雞皮疙瘩。各種植物和昆蟲在顯微鏡下頭的結構是如此神奇。這讓我想起在學生時代上的生物課。那個時候我們最喜歡就是去實驗室製作昆蟲標本,在顯微鏡下頭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小時候,我們一放學做完作業,我跟夥伴們就會去山上採摘美麗的花草。夏天,會下到小溪去抓小魚小蝦。看到螞蟻搬家,我們會盯上老半天仔細觀察它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在天地里看到小蝌蚪,把它抓回來,會好奇地觀察它是如何長大變成青蛙,但往往等不到幾天,小蝌蚪就一命嗚呼了。此刻我們長大了,工作了,似乎每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在跟網路打交道。我們錯過了大自然中太多美妙的東西。《微觀世界》一書拉近了我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讓我在微生物世界中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微觀世界》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兩只蝸牛。雨後,兩只陌生的蝸牛偶然在途中相遇,它們用觸角細心翼翼地觸碰對方。啊!是同類!還是異性!一剎那,感情的火花迸發!隨著一首浪漫而激昂的音樂響起,兩只蝸牛瞬間纏綿在一齊,盡情享受感情的完美滋味。它們雖然弱小,但對於感情,它們絲毫不比我們人類遜色。我覺得一切語言在它們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僅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受到這種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唯美。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優秀範文相關 文章 :
★ 紀錄片《微觀世界》觀後感5篇
★ 《微觀世界》觀後感範文5篇
★ 《微觀世界》觀後感5篇
★ 微觀世界觀後感錦集
★ 微觀世界觀後感特輯
★ 觀看英雄之城紀錄片觀後感範文5篇
★ 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後感1000字範文精選5篇
★ 2019紀錄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後感800字優秀範文精選5篇
★ 紀錄片《見證》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 2020紀錄片見證觀後感個人心得600字範文5篇
㈧ 微觀世界觀後感500字
法國紀錄片《微觀世界》記錄了很多細小生物的世界,每個鏡頭都能看出它們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本文是我整理的微觀世界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
這部紀錄片從開頭到結尾沒有一句台詞,表現台詞的就是平常在我們眼裡很渺小的昆蟲,這些很渺小的昆蟲,成為了這部紀錄片的主角。
這是一部無聲的電影,除了自然界的風聲、雨聲、蟲鳴聲,聽起來是那麼動聽,每個昆蟲在嘶叫著,它們是那麼的平常,太平常不過了。每個鏡頭都能看出它們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
影片拍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把小動物們拉近、放大,拍出了動物界的生活美、勞動美、行為美。有幾個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午後,一場大暴雨剛剛過去,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到處還是濕漉漉的,讓人感覺那麼清新。螞蟻們的家被暴雨沖得一塌糊塗,天剛放晴,身上還沾著泥漿的螞蟻們又忙開了,有的重建家園,有的又外出覓食,更讓人憂心的是那條大獵物還在半路上,它們又得商量著怎麼把它運回去……小溪邊,兩只蝸牛拖著重重的殼在艱難地行進。它們在一塊石頭上相遇了,相互用觸角友好地問候。我猜想,它們也懂禮貌,它們也有愛情呢!果然,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就像一對失散多年的戀人……大路上,一隻黑乎乎的屎殼郎正在用一種奇特的方法運一團糞球。它用頭部和兩只前爪抵住地面,四條後腿靈巧地撥著糞球滾動。在路上,它心愛的糞球被一根柴棍戳住了,任它怎麼努力都搬不動了,屎殼郎急得團團轉。那種可笑可愛又可憐的的模樣真讓人難忘,我多想幫它一把呀!還有一幅奇妙的場景讓我對平時又討厭又害怕的毛毛蟲肅然起敬:一隊毛毛蟲行進在沙地上,後一條的頭部緊緊地跟在前一條的尾部,上百條毛毛蟲頭接尾,尾接頭,連成了一條筆直的“火車”,它們步調一致,紀律嚴明,遇到前面有障礙物時,後面的毛毛蟲誰也不亂陣腳,總是耐心等候,然後再一起前進……我不由得驚嘆不已,真太有意思了,太讓人感動了。大自然多奇妙啊!
這部紀錄片給我印象很深,那麼渺小的生命活著都那麼的開心,何況是人?可能有時候被社會同化了,但看清楚這個大自然就會有所感想。
雅克。貝漢。一個我剛知道的導演,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震驚全世界的電影《微觀世界》。短短的75分鍾,他卻用了20年的時間詮釋了一個我們從未觸及的領域——昆蟲的世界。這部由 蜜蜂 螞蟻 甲蟲 蝸牛 瓢蟲主演的影片深深的沖擊了人們的視覺,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部影片獲得了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 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剪輯獎以及 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錄音獎。
看完這部影片讓我不得不贊嘆世界的美妙,影片主要講述了蜜蜂採花、螞蟻搬家、甲蟲大戰、蝴蝶鑽出蛹殼、蜘蛛吐絲纏裹獵物、蝸牛互相擁抱、孑孓變蚊蟲飛出水面等場面,這些精彩的畫面,展示出大自然造物主的無窮奧妙,讓我感覺生命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不可思議。
看完整部影片,最刺激我大腦細胞表層的還是甲蟲大戰這一幕。一山不容二虎,兩只甲蟲為了各自的生存不得不進行生死搏鬥,勝者為王敗者寇,這是大自然亘古不變的衡律。縱觀我們這個社會,雖然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遠離了原始社會那種互相殘殺的時代,但是在我們當今社會“甲蟲大戰”這一幕有何嘗不是日復一日的重演呢?國與國之間會為了各自的發展互挑爭端;攤販間會為了各自的生意吵得面紅耳赤,大打出手;競爭對手之間會為了各自的前途互相中傷,互相誹謗;更有甚我們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會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我們一直都在強調文明,可是現實當中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卻是時刻可見。文明的競爭會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但是我們必須要思考這種競爭是否已變質。
Anyway,也許是我杞人憂天了。但是我還是殷切希望我們的生存環境是一個積極的、和諧的環境,我們可以在和諧的環境中文明競爭,一同進步,而不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互相傷害。
這幾天,老師給我們看了由雅克·貝漢導演的作品微觀世界。
導演用不凡的拍攝技巧引領我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出乎意料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 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得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微觀下的蟲子世界,帶給觀眾的除了視覺的震撼,還有自然界無法向人類訴說的道理。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
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
這張描繪昆蟲世界的DVD沒有故事情節,沒有字幕,也沒有解說,全靠畫面本身來詮釋。小小的昆蟲,經過放大的鏡頭重現在屏幕上,原來竟是那麼宏大,那麼神奇,那麼幽默。這要感謝本片的開發和拍攝者,是他們用了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精力和經費,日積月累、精雕細刻才把這部影片奉獻出來。草原昆蟲在他們的鏡頭下,逐一“粉墨登場”。從蜜蜂採花、螞蟻搬家、甲蟲大戰、蝴蝶鑽出蛹殼、蜘蛛吐絲纏裹獵物、蝸牛互相擁抱、孑孓變蚊蟲飛出水面等場面,都十分細致生動地被捕捉下來。
通過這些精彩的畫面,展示出大自然造物主的無窮奧妙。這部影碟不但具有迷人的觀賞價值,也具有教學科研價值。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影展技術大獎,自在意料之中。 看到一些沒有見過的昆蟲,我學到了許多。 如果有機會我想推薦給大家看哦!
法國紀錄片《微觀世界》記錄了很多細小生物的世界。
小昆蟲們在我們看來還不到一個指尖大小,可是電影中的昆蟲卻占據了整個屏幕,昆蟲的每一個細小的部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昆蟲的樣子可謂千奇百怪,有的美麗,有的奇形怪狀,有的雖然可怕卻很好玩,各種樣式層出不窮。
有些昆蟲十分搞笑,一隻酷似小野豬的昆蟲比一粒豆子還小,可他的“腳”蹬著豆子大小的圓球食物,“手”扒著土,倒退著走,圓球食物插入了一個小樹枝上,他推來推去怎麼也推不動了,然後就轉來轉去去尋找問題所在,找到原因後,他左推右推,“手”推“腳”蹬,然後食物被拔了出來,繼續前進。上坡時,連“球”帶“人”滾了下來,他還是堅持不懈地繼續推,下坡時,他又翻滾了下去。從這只小蟲子身上,我發現有很多需要我學習的地方。
㈨ 求紀錄片《微觀世界》,請將詳細資料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OYBlEzekPdT1T_0N3jj7wg
提取碼:qnrk
《微觀世界》是由克勞德·紐利迪薩尼和瑪麗·佩萊諾聯合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1996年9月6日在瑞士上映。該片利用特殊的微觀攝影機,向人們展示了森林裡、草叢下放大了無數倍的昆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