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荒野獵人》到底好不好看呢
Revenant一詞實為回歸的人,所以「獵人」這個詞並不能代表影片中主人公所承載的主題本意,對於該片的香港翻譯還有《復仇勇者》,筆者認為這個題目也不是十分貼切,但是好於前者,如有對此片有獨到見解的英文達人,希望能在留言處見到好的翻譯片名。
《荒野獵人》基本上可以分解為(1)格拉斯出現,(2)格拉斯遇難,(3)格拉斯結仇,(4)格拉斯生存,(5)格拉斯獲救,(6)格拉斯復仇六個階段。
一、 格拉斯出現
格拉斯是以一個家庭的成員出現在片頭的,冷色調充滿愛意的片頭,一家三口側卧在一起,畫外音描述著生存與愛主題(印第安語)。
格拉斯是以一個印第安族家人的白種人身份出現在一個白種人隊伍當中的,且帶著自己的印第安後代在河邊打獵。
開場的拍攝,基本是以描寫白人隊伍受襲的場面為主進行的,其中銜帶著格拉斯一些戰斗中的動作描寫,而省略描寫了格拉斯登船的過程,更說明了該場的拍攝重點——受難而逃,表現格拉斯在這族群戰斗中的被動逃生狀態和打鬥中本能的不同於其他白種人的求生表現。
二、 格拉斯遇難逃亡的白人隊伍登陸後,一行人在山路上休息的對話重點交代了四個重要角色的關系。1、格拉斯和兒子是異族父子關系,且格拉斯具有強烈印第安人特質(父子用印第安語對話),
2、菲茨傑拉德是極度個人主義者,私慾重。
3、隊長年輕、具有絕對領導權,壓制著以上兩者的矛盾關系。
接下來便是格拉斯獨自打獵,遭到棕熊襲擊的動作場面。極強的生存慾望在格拉斯與棕熊的打鬥過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個人覺得還是有些僥幸)。為了體現人熊搏鬥場面的兇殘激烈,該場的最後鏡頭,被棕熊壓在身下的格拉斯生死未卜。
三、 格拉斯結仇
隊伍無法搬運受傷的格拉斯,在懸賞前提下菲茨傑拉德與一白人男
孩還有格拉斯的兒子留下,負責照顧生死一線且無法動彈的格拉斯。
結仇的過程導演並沒有過多設計菲茨傑拉德的邪惡心機,而是選擇了
逼近式的大廣角特寫,表現生存壓力下人物扭曲的面容,心懷詭意的
菲茨傑拉德手起刀落,格拉斯的兒子死在了血泊中,目睹全部過程的
格拉斯掙扎嘶吼、不能動彈,傑拉德一系列動作巧妙的躲過了在湖邊
打水的白人小男孩。一系列蒙騙之後,傑拉德帶著白人男孩留下了格
拉斯一人半埋在人造土穴當中。格拉斯作為主角,身處一個十分尷尬的人際關系位置,白種人與印第安族人結合並下後代(片中死去的兒子)。開篇一船人登陸時,傑拉德咄咄逼人後,格拉斯教訓兒子說出了他們尷尬局面的根本原因——「膚色」。正是因為白人的獵殺式入侵,使得印第安族人有了見到白人就殺的民族戰爭意識,而白種人的侵略又違背夾在白種人隊伍中格拉斯父子二人的民族信仰,正是因為膚色和精神信仰的矛盾存在,使得格拉斯父子這對角色在影片中夾縫中求生存,也正是因為這個大的人物背景設計使得喉嚨未痊癒的格拉斯在遇到遠處印第安人時選擇逃生躲避(膚色),使得格拉斯拯救被強奸的印第安女孩(精神信仰),使得格拉斯腦海中出現家園殘骸的幻境(愛、求生信念)。 正是這種復雜的人物背景設計給予人物安置了重重生存的難題,這些難題作為整個故事發展中的反面力量,支撐著整個故事構架中鴻溝兩邊的拉鋸。同樣,格拉斯的印第安特質(印第安信仰)支撐著格拉斯內心的復仇慾望(人物內部慾望鴻溝兩邊的拉鋸),加上他強大的生存本能(內部慾望的外在表現形式)構成了故事發展中的正面力量。
表演方面,好萊塢戲骨小李和哈迪的表演原始而純粹、鮮活而充滿生命力,生死垂危一刻作為「野生男人」展露出的的一面都沒有刻意而軟弱,風格從始而終,拿到提名和嘉獎也是實力所致。需要另外提一句的是,哈迪(傑拉德)的半突頭發設計想必是因為他幾年前在《勇士》一片中倔強弟弟的角色令人印象太深,導演有意做了下邪惡外形的區分。
『貳』 荒野獵人圖書讀後感
獵戶星座下的幽靈
——讀《荒野獵人》
文/斯索以
小說刻意將1823年9月1日發生的事件挑了出來,作為一個楔子放在全書的開端。這段內容以主人公休•格拉斯的視角描寫了他被同伴拋棄的一幕:他們偷走了他的隨身物品,包括一支自己最珍愛的安斯特火槍和一柄鑲嵌著珠子的短刀。他「盯著兩人消失身影的地方,心中像點燃松針一樣升起熊熊怒火,只想雙手緊扼兩個傢伙的脖子,不取他們的命就不解恨」。此時的格拉斯雖已奄奄一息,意識渙散,但求生的本能瞬間被激發,顯得也越來越清醒了。於是,「休•格拉斯開始爬行」。這篇日記被放在開端,是整個故事的一個結點,預示著復仇之路的開始。
是的,一場復仇的暴風雨來了。而這一切不幸,還要從《密蘇里共和報》上的一則廣告說起。19世紀20年代,英、法、美等國各方勢力針對毛皮貿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流血事件頻發。美國落基山毛皮公司的貿易隊伍遭到阿里卡拉族印第安人襲擊,生意受到重創,為了挽回損失,「奪回失去的時間」,阿什利決定在聖路易斯集結武裝力量,突破阿里卡拉族印第安人的封鎖,重振密蘇里河地區的生意,並准備第二年春天在聖路易斯募集一支新的毛皮貿易捕獵隊。與此同時,他選派了兩隊人馬打通迂迴路線,而格拉斯所在的亨利上尉一隊的任務,便是沿格蘭德河谷上游跋涉,返回聯合堡。為了招募人馬,亨利上尉在《密蘇里共和報》上發布了招募廣告,菲茨傑拉德、布里傑等命運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隊伍剛出發不久,1823年8月24日,格拉斯意外遭遇灰熊,背部、咽喉、臂膀多處重傷,昏迷不醒。為了整個團隊利益,並出於道德考慮,亨利上尉決定出錢招募兩名隊員陪伴格拉斯最後一程,直到將其體面安葬。唯利是圖的菲茨傑拉德和本性善良的布里傑選擇了留下。心懷鬼胎的菲茨傑拉德從一開始就是動搖的,算計著格拉斯的火槍和那筆錢財,而年輕、善良的布里傑並無主見,只能默默地利用小時候從母親那裡看到的救治辦法,用樹皮給格拉斯熬了一些療傷的葯。最終,面對印第安人襲擊的危險,菲茨傑拉德暴露了殘忍的本性,偷走了格拉斯的隨身物品,帶著布里傑向叢林深處逃去……而這一天,正是1823年9月1日。
命懸一線的格拉斯開始為活著而努力。他開始向水源、響尾蛇、香蒲草及一切可以維系生命的食物爬去,因為他明白,待著不動就意味著死亡,「假如運氣不來找他,他就要盡最大努力去找運氣」。於是,第二天早上,他再次爬行,「每天的目標就是活到第二天早上」。在格拉斯能夠站起來之前,爬行的動作不斷重復著,是求生的本能和復仇的憤怒與決心推動著他緩慢朝格蘭德河下游爬去。隨著體力的恢復,他開始製造各種捕獵陷阱,嘗試鑽木取火,在雙峰山冒生命危險與狼群爭奪被大雄狼吃的野牛。一個偶然的機會,誤入蘇族印第安人部落,並得到悉心照顧,在蘇族人「皇馬」的護送下抵達布雷佐堡,獲得槍支彈葯等裝備,還順路登上了小船,一路迂迴前往聯合堡。
在復仇之路上,我們看到了他驚人的毅力。他還是充滿決心、不可動搖的,有著豐富的荒野生存經驗,堅忍不拔且勇於冒險,並能做到心思縝密、隨機應變。在這方面,他和亨利上校、菲茨傑拉德、布里傑等人,是完全不同的。小說中對四人的描寫,用詞十分清晰明朗,從加入西行隊伍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品性。小說分別以插敘的方式交代了四人的童年生活、社會經歷及如何走到一起「尋找捉摸不定的財富」的。西行冒險是亨利上尉為了家庭和個人在商業上的成功作出的必然選擇,內心是焦慮的,也背負著過去對於失敗的陰影。因此,他要極力避免重蹈十年前的覆轍,在這場冒險中帶領大家避開阿里卡拉族的襲擊。「但一切都有賴於時間,首先要抵達那裡,還要有足夠多的人。亨利感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壓力」。格拉斯的意外遭遇讓他陷入了兩難境地,對於如何處理眼前這位幾乎是註定死亡的夥伴,他的情感是極度復雜的:既同情又憤怒,既有怨恨又有負疚感。「從小就對暴力活動表現出習慣性的嗜好和技能」的菲茨傑拉德因賭博欠下債務,最終選擇北上逃向聖路易斯。醜事很快被揭開後,債主僱傭的人也追蹤了過來,無所遁形的菲茨傑拉德在酒吧里意外聽到關於《密蘇里共和報》上的那則廣告,於是,「做了個魯莽的決定」:加入亨利上尉組織的這支捕獸毛皮隊。西部邊疆的生活讓他遠離了債務的糾葛,並開始喜歡上「槍貼合自己身體的感覺,喜愛上面的準星標尺」。而他選擇留下來「照顧」格拉斯,很大程度上是在打那支安斯特槍的主意。布里傑則要單純得多,他想像中的生活是「在未知的領域漫遊探索,永遠不走重復路線」,毛皮商人和旅行者們的故事對他來說是新奇的,西部邊疆逐漸成為他心中的渴望。隨著日子的推進,他開始堅定一種信念——向西進發並不僅僅只是代表著追求某種新奇的東西了,而是已經「成為他心靈中的一部分,是個生活中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遙遠的大山或平原才能使他的生活變得完整」。在撐船擺渡一年後,布里傑做出了一個「欠思考的魯莽決定」:在聖路易斯一家鐵匠鋪當了學徒。他將這一選擇視作向西部進發邁出的重要一步,在這里,不僅能聽到大量的西部蠻荒故事,還能偶爾見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亨利上尉——「他每次與亨利匆匆見面,就像重申自己的信仰」。五年的學徒期滿後,那則廣告上的信息將他推上了自己生活的高潮……對於為什麼選擇留下照顧格拉斯,他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動機是忠誠,是對捕獵隊同伴們的忠誠」,之前格拉斯對他的照顧,更讓他覺得這是一種人情,應該償還的人情。但這份人情具體「能維持到什麼程度」,他自己也是模糊的。不同的童年背景,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社會經歷,將這些人共同推向了這支隊伍。但在面臨新的人生選擇時,布里傑的「魯莽」與菲茨傑拉德的「魯莽」有著本質的不同,菲茨傑拉德是藉助這次機遇僥幸逃脫債務,求生存的空間,帶有投機的心理,因此也沒有思考其他選擇的餘地;布里傑身上則帶一點年少的沖動,不夠審慎,但從另一方面看,走向西部是他「蓄謀已久」、發自內心的,也沒有過多「思考」的必要。因此,一個狡猾至極、老謀深算,一個年輕熱忱、不諳世事,他們的「魯莽」有著本質的區別。
「1823年9月2日早晨」這則日記以很長的篇幅追憶了格拉斯之前的人生,對許多事件都交代得極為詳盡,正是這些經歷和主要事件,不斷塑造著格拉斯的基本品質:渴望自由、熱愛冒險、愛憎分明、機智敏捷、堅毅沉著。格拉斯在34歲時,成了一名海盜,後來,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有一個「唐突」(請注意,「唐突」和「魯莽」在內涵上是很不同的。「魯莽」常常源自性格,「唐突」則不然,往往表現在某些行為上,審慎的人也難免有唐突之舉)的決定:「他無意跟隨海盜的船隊。他曾經向大海敞開胸懷,認為大海就是自由的同義詞,後來,大海在他眼中不過是困在幾艘小艦船上。他決定轉到新的方向」。在當時的夥伴格林斯托克的帶領下,他們找到一條小船,遠離海盜,劃向大陸,「將大海永遠拋在身後」。到陸地之後,格拉斯經歷了各種生死奇遇,但他的堅韌品質、應變智慧及難得的好運氣,幫他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波尼族將近一年的生活更是教他學會了許多寶貴的野外生存技能,這在他後來的復仇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液里的冒險精神,渴望自由的情懷,深種心底的荒野地圖,驅使他在看到《密蘇里共和報》上的那則廣告後,「不由自主」地做了人生中的一次果斷、慎重的選擇。在這個節點上,相比於之前對菲茨傑拉德、布里傑的用詞,小說以另一種筆觸寫道:「他決定走向西部,這並不是個魯莽的決定,也不是被迫做出的。他就像選擇生活道路一樣經過了深思熟慮。然而,他對自己的反應又無法做出解釋,也不能用詞語講清楚原委。那是一種只能意會卻無法言傳的事情。」很明顯,格拉斯身上流淌的,才是真正的充滿野性、屬於荒野的血液,他的人生也正是被這樣一種「本能」驅使,不斷走向荒野的過程。如果格拉斯不是這樣的格拉斯,他就無法在復仇之路上融入荒野,戰勝荒野,走出荒野。
小說在敘事上明晰、簡約,即使最精彩的部分也沒有過多鋪排,更傾向於用精當的詞語,將整個過程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語言是純凈且耐讀,場景描寫也極為精簡,傳遞出重要的信息後即刻手筆。一個典型的語言特點是,小說在描寫時常用比喻,生動形象而精準有力,如:「在這個緊急時刻,布里傑渾身的毛孔似乎都在怦怦亂跳……負疚感像犬牙一樣緊緊咬著他的心。」「格拉斯兩眼直勾勾地盯著他的眼睛,忽然變得像風箱鼓起的火焰一樣有生氣。」這樣的文字表現力驚人,很容易讓人迷戀,格拉斯幽靈一般的復仇形象在我們心中落地生根。此外,小說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荒野生存的奇特畫卷,格拉斯遭遇灰熊、被棄荒野、設陷捕獵、追蹤復仇、雪夜受困等種種場景,都充滿了細節的真實,讀後讓人覺得一切歷歷在目。
盡管復仇之路驚心動魄,但復仇的結局可能並不是簡單的以牙還牙,在累累仇恨之外,還有輕描淡寫的原諒,除了充滿血腥的獵殺,還有飽含慈悲的釋懷。瘋打布里傑之後,格拉斯還是沒有痛下殺手,面對狡猾、邪惡的菲茨傑拉德,仍然選擇了放下。望著星空,那個手持復仇之劍的荒野獵人,最終獲得了精神上的解脫:「天空和星星讓他感到驚訝,與自己在世界上的渺小位置相比,天空和星星如此廣袤博大,這舒緩了他心中的苦痛。」他看到了這個世界及自己的內心所擁有的另一面,未知的、卻更廣袤美好的一面。暴風雪之後終歸要迎來雲淡風輕,復仇之路也一樣,雖然漸趨平靜的內心與當初充滿憤恨的情緒極度不相稱,但從人性的角度看,讀者必須面對故事所提供的事實:惡人的罪行被原諒,曾經的痛苦被埋藏。因為最重要的,是那個傷痕累累的人,在精神上獲得了重生!小說中提到過一個場景,格拉斯在海上生活時荷蘭老水手曾教導他:「掌握了星象,你就永遠有了個羅盤。」我們有理由相信,那個最初一刻不停息地走在復仇之路上的獵人,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羅盤!
『叄』 荒野獵人讀後感
民族之間和平共處維護一種平衡,你給了別人幫助別人也會在其他事上給你機會(萊昂納多救印第安女)。還有就是沒有平時的積累經驗,關鍵時刻就會丟了性命。
『肆』 書本 荒野獵人讀後感 800字
這部影片大概情節可以說很簡單,就是一個部落在森林裡打獵,結果被另一個部落追殺,而主人公受傷後,夥伴為了不讓其拖累他們逃走的進度,派三個人找個隱蔽的地方先躲起來。三個人中一個是主人公的兒子,另外一個是貪婪的軍人,另一個是和主人公兒子年齡相仿的善良少年。軍人為了趕緊逃命,於是與主人公商量要殺了他,以免連累自己的兒子,正要開槍的時候,碰見了主人公的兒子,結果他兒子激動的與軍人起了爭執結果被軍人殺害。而後軍人編了謊言帶著少年回到自己的部落。而主人公親眼見到兒子被殺死,開始了與死神掙扎,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最終回到村子殺了仇人。
主人公受難過程為影片的主體部分,從最開始被熊抓傷了全身,身上到處都是傷口。不斷的發燒,傷口化膿,兒子被殺,被夥伴拋棄後。憑著一股仇恨,剛開始是爬,在後來能慢慢拄著棍子走,每一步對他來說如此艱難。帶著滿身的傷,又被另外一個部落追到兩次。一次從水中逃走,卻被沖下來高高的山崖,一次從斷崖下摔下,幸虧被大樹擋著,才沒有被摔死。如果心中一點點的脆弱與退縮,那就只能必死無疑了。
看著主人公的遭遇,在心疼的同時,也看到了那份對於生命的執著。不拋棄、不放棄,我想這個是影片帶給我最大的感受,一種堅毅的精神力量感動著我。 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內,彷彿自己也親身陪著主人公經歷了那些苦難,看到最終報仇後的快感。
有時候看一部電影就是這樣,很多東西你是無法經歷的,但是電影能帶我們進入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不同的感受。美好的或者殘忍的,讓我我們平凡的人生可以在那一個小時的時間里,逃出自己的生存狀態,去痛苦著影片人中的痛,去感動著他們的感動,快樂著他們的快樂。
『伍』 荒野獵人100詞觀後感
上周五首映《荒野獵人》時就想一睹這部助力小李子在等待了22年之後獲得奧斯卡影帝的佳片,今天終於找時間品味了一下。 首先感受到的是小李子為拍攝影片的付出。整個影片的背景基本都是在冰天雪地的森林山地里;片中有大量在冰冷刺骨的雪水裡摸爬滾打的鏡頭,僅這一項就是對人毅力和體力的考驗。其中還有很多吃生肉、睡掏空的馬屍等鏡頭,在背景的殘酷條件下很多流鼻涕、眼淚等自毀形象的鏡頭就更不用說了。雖說拍片肯定會用到很多技術去盡量讓演員少受罪,但以我感覺到的影片拍攝的真實程度,拍這片的付出肯定會大於拍普通影片的付出。
『陸』 荒野獵人影評英語150字
荒野獵人的英文影評,見附件。字數略多,可以適當刪減。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