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琴課》到底想表達什麼
《鋼琴課》表達了成熟女性艾達的「女性覺醒」,巧妙地刻畫了幼女弗洛拉的「女性覺醒」。影片對女性感觸的描寫細膩圓潤,心理刻畫優美含蓄。
(1)法國鋼琴課電影擴展閱讀
《鋼琴課》主要劇情:愛達(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 飾)是語言表達上有障礙的女人,她所有的心思情緒全都憑著那美妙的鋼琴樂曲飄然而出。
丈夫早逝,她只好帶著女兒一起遠赴紐西蘭改嫁給當地的殖民者斯圖爾特。當他們到達紐西蘭的海灘時,丈夫嫌搬運鋼琴麻煩,想把它扔在海灘。愛達在海灘邊瘋狂地彈奏 著鋼琴,宣洩著內心的不滿與苦悶。
鄰居貝因(哈威·凱特爾 Harvey Keitel 飾)聽出了愛達內心的苦悶,於是用八十畝土地和斯圖爾特交換了鋼琴,並請愛達天天到他家來教他彈鋼琴,承諾一堂課可以換回一個琴鍵。愛達欣然同意了。貝因深愛著愛達,通過一節節鋼琴課,兩人的情感漸漸滋長。
2. 在鋼琴上談戀愛的故事,《鋼琴課 》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鋼琴課》想要表達的,是女權主義。電影名為鋼琴課,而電影也確實給所有女性都上了一課: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要被世俗的羈絆所阻撓。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愛達患有語言交流障礙,這可不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少女幻想,而是給予了女性在當時沒有發言權,或者發言的分量很輕的寓意在裡面。這一點在愛達要求丈夫帶走鋼琴,但是丈夫依然把鋼琴扔在海灘可以明顯的看出。
女性只有微弱的發言權,一切只能靠自己爭取。於是,愛達找了鄰居貝因,表達了自己的訴求,並且用鋼琴第一次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悲痛與憤懣。這正是她對命運不屈服的體現,可惜,這種不屈服只能自己默默的聽著。後來,愛達與貝因相愛,這個時候,愛達才真正的展現出了反抗精神,即使手指頭被丈夫砍掉,愛達也仍然想來到貝因身邊。這種反抗精神讓丈夫意識到愛達變了,於是對兩個人妥協了。
可是,愛達與貝因在坐船離開時,竟然想要和自己的鋼琴一起墜入深海,這說明愛達覺得,自己活著沒什麼意思了,本就沒什麼地位,又失去了手指頭,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可是貝因把她救了回來,她自己也相當於浴火重生了,開始逐漸練習說話,表明她願意為自己發聲,不再把話語藏在鋼琴里,她要為自己活一次!
總之,影片通過愛達與鋼琴之間的一系列事情,表達了女性應該勇於發言說話,維護自己的權益的思想。
3. 哪位大佬有鋼琴課ThePiano(1993)簡·坎皮恩導演的高清百度雲資源求免費分享
《鋼琴課ThePiano》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該片講述了蘇格蘭單身母親艾達·麥格拉斯(霍利·亨特飾)自六歲起就放棄了講話,只通過鋼琴傾訴滿腔情感。1852年,麥格拉斯遠嫁紐西蘭的斯圖爾特(山姆·尼爾飾),將鋼琴也一並帶了去。可是斯圖爾特人手不夠,只得將笨重的鋼琴遺棄海灘。斯圖爾特之友喬治·貝恩斯(哈維·凱特爾飾)愛上了麥格拉斯,用八十英畝土地與斯圖爾特交易。斯圖爾特轉讓了鋼琴,並命麥格拉斯教貝恩斯奏琴。鋼琴課上,貝恩斯提議,如果麥格拉斯在教琴的時候允許某些出格的事情發生,一次課便可換回一個琴鍵。
4. 電影 鋼琴課(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 下載地址 英文字幕或英中字幕的
鏈接:
《鋼琴課》是一部由簡·坎皮恩執導,霍利·亨特、哈威·凱特爾、山姆·尼爾等主演的愛情片。該片講述了語言表達上有障礙的愛達背叛了丈夫斯圖爾特,與鄰居貝因通過一架鋼琴而結緣,並最終相愛的故事。1993年,該片獲得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5. 《鋼琴課》《鋼琴教師》
《鋼琴課》女主角 霍利·亨特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小時候一直在遼闊的牧場里長大。田原曠野造就了霍利豪爽、大方、開朗的性格。早在幼年時期,她的父母就注重開發她的天賦,於是她得以在一部影片中飾演了海倫·凱勒(Helen Keller)這個角色,不過這一時期的她還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霍利前往匹滋堡的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學習戲劇並獲得了學位。1980年從學校畢業後,霍利來到紐約尋求事業上的發展。霍利在貝思·亨利的一系列南方哥特式作品中出演了角色,其中包括《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和《爆竹皇後》(The Miss Firecracker Contest)。1982年,霍利又來到了洛杉磯,首度在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執導的《寶貝夢驚魂》(Raising Arizona)中出任主角,據說當初片中的角色正是為她構思的。1987年,她因在詹姆斯·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執導的《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中飾演了電視台新聞製作人簡·克雷格(Jane Craig)的角色而名聲大噪,從此她邁上了一個明星的成長之路。片中她將那位古板、脆弱、可笑還有點自以為是的女記者表現得淋漓盡致,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這是她演藝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此後她開始真正走向舞台的中央。1993年,霍利主演了《鋼琴課》(The Piano),在片中成功飾演了一位紐西蘭農場主的啞巴少婦,通過對眼神及肢體語言的刻畫,充分展示了霍利那含蓄而富有暗示性的表演才能,強化了電影的思想深度。她也因此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從此蜚聲國際影壇。1995年,霍利改變風格,與動作片明星西格妮·韋弗(Sigourney Weaver)合作出演驚險片《疊影謀殺案》中,片中她飾演一個走出恐懼的陰影,面對現實,並與兇手作斗爭的心理學家。之後她又出演了朱迪·福斯特導演的《冤家一族》等幾部影片。2003年霍利主演了《芳齡十三》(Thirteen),這是一部真實得令你不得不信的影片,講述了一個姑娘陷於毒品、性和暴力而不能自拔的故事。她也因出演此片而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Carnegie Mellon大學戲劇系畢業。15歲登上美國紐約的舞台,1981年在《The Burning》中獲得一個小角色而進入影壇,1987年以《撫養亞利桑那》成為主角,稍後以《收播新聞》成為紐約、洛杉磯、全美影評人協會以及柏林影展影後。1993年以《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獲得坎城影展以及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鋼琴教師》女主角伊莎貝拉·於佩爾誕生自一個典型的法國巴黎中產家庭,在五個孩子中,她是最小的那一個。13歲那年,她已經決定投身演藝事業。1968年,她參演了Versailles Conservatory一片,1971年出演了她第一個電影角色,即Nina Companeez的「Faustine Et Le Bel Ete」。1973年,她又在Claude Sautet的電影「Caesar and Rosalie」中扮演了Romy Schneider(羅蜜·斯耐德)的妹妹。第二年,在Bertrand Blier偉大的作品「Going Places」最後一幕中,與Gerard Depardieu(傑拉爾·德帕迪約爾)合作,塑造了一個滑稽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70年代逐漸走紅,成為享譽歐洲的女明星。1977年以《編織的女孩》打開國際知名度,1978年憑《維奧萊特·諾齊埃爾》獲戛納最佳女演員獎。赴美主演大製作《天國之門》,可惜影片在市場上挫敗,也影響了她進軍好萊塢的星運。但迅速重新崛起。2001年因《鋼琴教師》再度榮獲戛納影後獎。戲路寬廣,非常多產,從天真型、性感型,到喜劇型,無所不包。把表演視作「發泄內心的瘋狂」。法國頂級明星,和凱瑟琳·德納芙、伊莎貝爾·阿佳妮一起,成為影壇最耀眼也最具影響力的女演員。
6. 盤點古典音樂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卡門: 鏈接:https://pan..com/s/1S3wUD_ZK-A8dcUFjSTp6ZA
游園驚夢: 鏈接:https://pan..com/s/1Mt8C-vlEeG_n8wJ32xT_GQ
7. 與鋼琴有關的電影
No.1海上鋼琴師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導演: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Tornatore
主演 : 蒂姆·羅斯 Tim Roth/普路特·泰勒·文斯 PruittTaylor Vince/比爾·努恩 BillNunn/梅蘭尼·蒂埃里 MélanieThierry/阿爾貝托·巴斯克斯 AlbertoVazquez
8. 求一部電影名
鋼琴別戀The Piano1993
劇情介紹 19世紀中葉,在遙遠空曠的紐西蘭海岸,美國少婦愛達帶著九歲的女兒和一架大鋼琴嫁給了美國殖民者斯圖爾特。由於路途十分艱難,丈夫決定舍棄鋼琴,將它留在沙灘上。愛達內心痛苦萬分。她從小就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而唯一能讓她排遣寂寞的就是鋼琴那優美動人的音樂。斯圖爾特只是個一心想要發財的商人。他根本不理會妻子的要求。
愛達只能求助於鄰居喬治·貝因。貝因表示想聽愛達的演奏。於是愛達在海邊發狂地彈琴,渲泄著她內心的寂寞和痛苦。貝因從這震憾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愛達的心。 貝因用一塊土地與斯圖爾特換走了鋼琴,並費盡千辛萬苦將它運回家中。為了彈琴,愛達每天去給貝因上鋼琴課。而貝因為了親近愛達,提出用愛撫親近可以換回鋼琴。
在音樂與愛撫中,貝因比斯圖爾特更深地理解和愛著啞女愛達,他們兩人的情感也逐漸滋長起來。專橫的斯圖爾特發現這一切後將愛達與孩子都囚禁在屋中。然而這並不能阻止愛達向貝因表達愛意。狂怒之下,斯圖爾特用斧頭砍下了愛達的一根手指。這終於導致了一場斗爭。兩個男人間達成了協議,貝因帶著愛達和孩子以及鋼琴離開這里。 在船上,愛達在強烈的思想斗爭後,終於決定拋棄這象徵了她沉重的痛苦記憶的鋼琴。她把它掀倒了海里。貝因與愛達組成了幸福的家庭。當金屬的假指與鋼琴鍵相撞時,發出了一種奇特的聲響。它融入了鋼琴美妙合諧的音符之中,創造出了另一種完美的旋律。
影片評價 90年代,電影界興起一股反映殘疾人生活的拍片熱。一時之間,這種題材影片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涌現,不少優秀作品紛紛榮獲大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由法國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影片《鋼琴課》,此片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影片反映的是一個啞少婦的愛情生活和音樂生命,由於要表現的是啞女,在塑造手段上就大大受到局限,僅僅通過表情與手勢是很難達到成功表現的目的的。於是,導演借用了一個非凡的道具——鋼琴。音樂成為女主人公心聲流露的寄託。她將她全部的生命與愛全部融化進她的琴聲之中,世上唯有知音和愛她的人才能領悟,當她遠嫁紐西蘭,丈夫卻將她的鋼琴留在了海灘,無疑,他們之間是不可能有愛產生了。而貝因雖然不了解音樂,但他卻從音樂中讀懂了愛達渴望真正的愛情,渴望真正的生活的心聲。鋼琴把兩個相愛的人聯系在一起,美妙的愛的音符成為勾通兩個人思想感情的媒介。觀眾也沉醉在這種音樂的聲響之中,為主人公的命運而祝福。
也正因此,影片對白極少,更多的是通過人物的表演,動作和音樂來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這雖然提高了演員演出的難度卻為電影表現手法開創了新的天地。
獲第66屆(1994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獎
1994年金球獎最佳女演員獎
1994年英國學院獎最佳女演員、最佳服裝、最佳藝術指導
1993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94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
1994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
9. 有哪些以鋼琴為主題的電影,例如《海上鋼琴師》《不能說的秘密》
《鋼琴課》(澳大利亞 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
《鋼琴師》(法國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
《神童》 (日本 神童Shindô (2007))
《森林中的鋼琴師》 日本 Piano no mori (2007)
《鋼琴教師》法國 La Pianiste (2001)
《四分鍾/情鍵四分鍾/琴鍵四分》法國 Vier Minuten (2006)
《布達佩斯之戀》 德國 Gloomy Sunday (1999)
《翻曲譜的女子》 法國 Tourneuse de pages, La (2006)
《維達斯》 瑞士 Vitus (2006)
《閃亮的風采》 澳大利亞 Shine (1996)
《顧爾德的32短篇》 加拿大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1993)
10. 找一部光影縱橫里推薦過的電影
電影《鋼琴課》
影片名稱: 鋼琴課
外文名稱: the piano
其他名稱: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出品時間: 1993年
製片地區: 法國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導演: 簡·坎皮恩
編劇: 簡·坎皮恩
類型: 劇情,愛情
主演: 霍利·亨特,哈威·凱特爾,安娜·帕奎因,山姆·尼爾,克利夫·柯蒂斯
片長: 121 min
上映時間: 1993年5月19日(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