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電影劇種英文

電影劇種英文

發布時間:2022-08-29 13:57:33

㈠ 韓國電視台的劇種等級

韓劇劇種名稱
英文) 名稱
(韓文) 名稱
中文) 相關信息 Drama Mini 미니시리즈 迷你劇 Drama Daily 일일드라마 日日劇 周一至周五播出的劇集Drama Weekly 주말드라마 周末劇 周六、周日播出的劇集Drama Comedy 情景喜劇 Drama Special 특집극 特別企劃劇集 月火劇 周一、周二 播出的劇集 水木劇 周三、周四 播出的劇集 金耀劇周五播出的劇集대하드라마 大河劇 指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 韓劇觀看等級(該評定由韓國影視協會所決定)觀看等級 相關信息 年滿 7歲 以上觀看(現已廢除) 2012年韓國影視協會決定12年7月份之後7禁廢除,之後影片、mv最低限度為「所有」,標示有韓語或英文「ALL」,即所有人都可以觀看) 年滿 12歲 以上觀看
,12歲以下由家長陪同觀看 註:在韓劇畫面裡面出現的數字元號,也是同一個意思。 年滿 15歲 以上觀看,15歲以下由家長陪同觀看 註:在韓劇畫面裡面出現的數字元號,也是同一個意思。 年滿 19歲 以上觀看,19歲以下由家長陪同觀看 註:在韓劇畫面裡面出現的數字元號,也是同一個意思。 韓劇中經常會看到電視台台標下會有一個數字,即實質為觀看年齡限制。
韓劇、電視節目(綜藝)、電影、音樂MV開頭都會出現一段標有數字的短片(2-4秒),其實是想告訴大家觀看者限制

㈡ 中國五大戲劇劇種是哪些

中國戲劇的五大劇種是:黃梅戲、京劇、越劇、豫劇、評劇。

1、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

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京劇

京劇是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的傳統戲劇。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

紛紛蓄養家班,角色斗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

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

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

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徽州藝人帶著鄉音下揚州,得到了徽商們的親情惠顧和重金扶持。他們或出沒於碼頭街肆,或為徽商富賈所容留。

技藝得到發展,鄉音也漸占上風。同光十三絕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大鹽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極高的戲曲鑒賞家,他酷愛戲曲,家中常常「曲劇三四部,同日分亭館宴客,客至以數百計」。

他把各種名角聚在一起,又讓不同聲腔同台互補,使異軍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採眾長的開放格局。「亂彈」亂唱,紅火異常。這時最叫彩的是來自安慶的戲曲藝人。

清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就這樣寫道:安慶色藝最優,蓋於本地亂彈,故本地亂彈間有聘之入班者。徽商在商界進一步站穩了腳跟,他們和戲曲藝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

3、越劇

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

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

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

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越劇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豫劇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

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

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國有專業劇團163多個,民營劇團2239多個,從業人員10萬多人。

5、評劇

評劇,曾為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全國最有影響的劇種之一,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除京劇外,中國評劇院是全國唯一一個帶國字頭的地方戲曲劇院。

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

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

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㈢ 介紹你所知道的某一劇種

越劇 網路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梁祝》劇照越劇——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在海外亦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越劇 yuèjù 英文 shaoxing opera[1]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亦是「全國第二大劇種」。清末起源於浙江嵊縣(即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縣(今嵊州),發祥於上海。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演變。
【歷史沿革】
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以馬塘村為主,為越劇起源,因而越劇應有近150年歷史)。
至2006年,越劇已經過了百年的歷史發展,長期的實踐演出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 《梁山伯與祝英台》、《王老虎搶親》、《五女拜壽》、《紅樓夢》、《西廂記》、《何文秀》、《玉堂春》、《血手印》、《打金枝》、《玉蜻蜓》、《碧玉簪》、《珍珠塔》、《祥林嫂》、《西園記》、《春香傳》、《白蛇傳》、《孟麗君》、《李娃傳》、《盤妻索妻》、《盤夫索夫》、《柳毅傳書》、《沙漠王子》《九斤姑娘》《陸游與唐琬》、《孔雀東南飛》、《追魚》、《情探》等。 《中國越劇大典》記載的代表性優秀劇目共有375個。[2]具體名單請進入詞條中國越劇大典查閱《名劇卷》。
【流派藝術】
唱腔基礎
1942年10月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對傳統越劇進了全面的改革,稱為「新越劇」。新越劇改變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躍的主腔「四工腔」,一變為哀婉舒緩的唱腔曲調,即「尺調腔」和「弦下腔」,把越劇唱腔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越劇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調腔」和「弦下腔」的基礎上發展並豐富起來的。後來這兩種曲調成為越劇的主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二胡,主要伴奏樂器,一人為主胡,二到三人為二胡
藝術特色
越劇流派唱腔由曲調和唱法兩大部分組成,在曲調的組織上,各派都有與眾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過旋律、節奏以及板眼的變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風格。特別是起調,落調,句間、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斷反復、變化的特徵樂匯和慣用音調等,更是體現各流派唱腔藝術特點的核心和關鍵。在演唱方法上,則大都集中在唱字、唱聲、唱情等方面顯示自己的獨特個性,通過發聲、音色以及潤腔裝飾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韻味美。有些細微之處,還包括著不少為曲譜難以包容,也無法詳盡記錄的特殊演唱形態,卻更能體現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㈣ 話劇是什麼劇種演變而來的

話劇的定義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指戲劇藝術

文學部分,亦稱戲劇文學。它直接規定了戲劇的題材、主題、人物、情節、語言和結構,是戲劇演出的基礎和依據。與傳統舞台劇、戲曲相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話劇的由來

最早出現在辛亥革命前夕,當時稱作「新劇」或「文明戲」。新劇於辛亥革命後逐漸衰落。「五四」運動以後,歐洲戲劇傳入中國,中國現代話劇興起,當時稱「愛美劇」和「白話劇」。話劇是在本世紀初才由外國傳入中國的。1907年由中國留學日本東京的曾孝谷據美國小說改編的《黑奴籲天錄》,是中國早期話劇的第一個劇本。到1928年,經著名的戲劇家洪深提議,將這種主要運用對話和動作表情來傳情達意的戲劇樣式定名為「話劇」。從此,這個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劇種,才有了一個大家認可的正式名稱。

話劇在中國的演變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批有進步思想的戲曲藝術家,對京劇的內容和演出形式進行改革,使之適應先時代的要求。曾經流行一時的時裝新戲,乃是對中國戲曲進行改革的嘗試。在舊劇改革和西方戲劇的雙重影響下,20世紀初出現了學校演劇活動。1907年在東京由中國留日學生組織的春柳社、同年在上海成立的春陽社、1909年天津南開學校劇團等所演的「新劇」,被認為是中國話劇發端的標志。春陽社於1908年上演的《迦茵小傳》,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次成型的話劇演出。1910年以後新劇被稱為「文明戲」,多是用幕表的形式,只有劇情大綱,由演員即興編演。在這前後,這種戲劇形式還有「愛美劇」、「白話劇」等名稱。1928年,戲劇家洪深提議把它定名為「話劇」,意在使之與中國戲曲、歌劇、舞劇、啞劇等相區別。

㈤ 用暴風影音播放電影,劇種為英語,沒有字幕,能調成普通話的嗎

這和暴風影音沒有什麼關系,最重要的是你的電影文件是否帶有普通話配音,在播放屏上點擊右鍵,然後看「音頻」選項是否有其他的音頻文件,如果沒有的話,那麼這個電影文件只有英語配音,沒有普通話配音;如果有可選的普通話配音的話,選中就可以了。

㈥ 豫劇,黃梅戲,越劇,川劇分別是那個省的

  1.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川劇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

  2. 簡介:

    1.豫劇(英文:Yu Opera)屬於傳統地方戲劇,因富有河南方言特色故稱「豫劇」。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 等。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2.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布地以安慶為中心,遍及中國。

    3.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 ,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

    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是我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它是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幾省人民所喜見樂聞的民族民間藝術。在戲曲聲腔上,川劇是由高腔、崑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聲腔加一種本省民間燈戲組成的。這五個種類除燈戲外,都是從明朝末年到清朝中葉,先後由外省的戲班傳入四川。

  3. 唱腔:

    1.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2.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3.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4.在戲曲聲腔上,川劇是由高腔、崑腔、胡琴腔、彈戲等四大聲腔加一種本省民間燈戲組成的。

㈦ DRAMA是什麼

drama
近似中文中的「廣播劇」一詞,以聲音(包括各類音效,配樂,角色的台詞,歌曲)來演繹劇情的作品。

drama的出色與否除了劇本,配樂等因素外,演員(在日本被稱為聲優)的表現力是極為重要的,一位著名聲優的參與往往是一張drama暢銷的重要原因。drama的愛好者也因此被稱為戀聲癖。

在日本,一部暢銷的作品往往會在小說,漫畫,動畫,游戲,drama這些相關領域推出系列作品已取得更大的影響力。

具體上來說,DRAMA只能說是偏向於廣播劇的意思,但又和廣播劇有一點不同,
DRAMA的原本的意思是戲,戲曲,腳本.讀音是「ドラマ」(多拉馬).
是把小說,漫畫由聲優以語言的方法演繹出來的劇作.
大家把通常在聽的「DRAMACD」叫做「廣播劇」,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中國人的語言習慣的關系,一般只有聲音的故事就直接理解為了廣播劇。但實際上我認為這種理解並不是很正確.
日語中「ドラマ」是由英文「DRAMA」改變而來,但意思上有少許不同。
但日文中的「ドラマ」除這些意思之外,還有著一層「表演」的意思。
在實際運用中也指代「電視劇」「電影」。而我們所聽的DRAMACD可以理解為「電視劇CD」「電影CD」 或是「戲劇CD」「故事CD」。也就是根據某個作品演譯而成的CD。就象有的日本網站,裡面DRAMACD一欄就是放電視劇的..
和廣播劇不一樣,廣播即是通過 廣播中心或是電台廣為播放的意思,而廣播劇的正確日文是「ラジオドラマ」。最明顯的還是DRAMACD通常只是出售,而不會進行電台廣播.
在看CD介紹的時候我們也都會看到,如果是「DRAMACD」會註明是「ドラマCD」。而廣播劇的CD化作品也都會寫明「某某當紅廣播劇終於CD化了」這樣句子。
所以說,DRAMACD從嚴格意思上來講不能算是某一個劇種,而是一種商品.這和廣播劇這一種形式根本就是兩回事.DRAMACD指的就是CD化了的故事,故事CD.

DRAMA一般是根據漫畫改編而成的廣播劇,也叫DRAMA CD或者ドラマCD.它是用聲優們的配音加上音樂和各種音效來體現原著的內容,也是聲優們的主要工作之一;DRAMA是一種能充分體現聲優們演技的表現方式,因為沒有動畫只有聲音,所以聲優們要把漫畫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就需要更高的表演技巧.對於戀聲的人來說,聽DRAMA可以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戀聲迷們不僅可以通過DRAMA更加接近和了解自己所喜歡的聲優,也可以從中提高自己的日語聽力哦。

閱讀全文

與電影劇種英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丘小伙電影院 瀏覽:588
八仙過海完整版老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561
電影里士兵的英文單詞 瀏覽:463
關於黨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68
養孩子的四大電影 瀏覽:471
放映哪些電影英語翻譯 瀏覽:299
起跑線電影高清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149
法國言情倫理電影 瀏覽:897
電影親吻圖片 瀏覽:377
很多老電影配音都是台灣人 瀏覽:569
韓國純真年代電影圖片 瀏覽:153
韓國一部寫妓女的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26
王寶強演員工的電影是 瀏覽:692
周星馳新電影新浪發布會 瀏覽:24
飛屋環游記電影中文版觀看 瀏覽:413
和女朋友去電影院干 瀏覽:83
結局很驚人的電影 瀏覽:696
電影放逐里主角拿的包 瀏覽:720
絕世天劫電影圖片 瀏覽:430
音樂電影貓的讀後感800字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