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父親的遺贈劇情
馬蒂厄已經35歲,卻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母親解釋緣由時只推託說他是一夜情的結果。一天,他接到一個陌生來電,這個電話告訴他,他的親生父親剛剛過世。
於是馬蒂厄暫別妻子和孩子,決定飛去加拿大參加葬禮,並見見他那兩個素未謀面的兄弟。在蒙特利爾,除了父親的好友皮埃爾,沒人知道他的存在與真實身份。但與此同時,馬蒂厄也意識到他似乎進入了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
(1)氣味相投2014年法國電影簡介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父親的遺贈》又名《約翰之子》,是由Philippe Lioret執導,2017年4月23日,獲得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加布里埃爾阿坎德。
影片里,皮埃爾的女兒,貝蒂娜,無意間看見之前皮埃爾給馬修的一幅畫,問他在哪裡得到的,馬修說這算是他死去父親的遺物。馬修問貝蒂娜是在他死去的父親哪裡看到的么,貝蒂娜說不是,自己是和父親皮埃爾去一個畫廊里看見的,當時皮埃爾還佇立著看了好久。
馬修開始疑惑,之後找皮埃爾的妻子,安琪,要有死去的父親的相冊一看。結果發現,一張照片上,皮埃爾先前給自己的,稱是自己父親遺物的聽診器,卻戴在皮埃爾身上。真相昭然若揭。
『貳』 推薦10部高逼格電影,你怎麼可能錯過
有道是若能裝得一手逼,此生夫復何求矣!
日常生活中,處處有人裝逼,也處處要裝逼。逼格高不高,直接影響到這逼能裝多少分,也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身份地位。
如果學識不淵博,腦子不靈活,那還可以裝的一手好逼嗎?那肯定是可以的,多些看電影也能助你裝個滿分逼。
不管你現時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但歌仍是要找唱,舞也要依舊跳,當然逼也得繼續裝,電影還是應該繼續看。歡迎繼續關注MU影訊,下期為大家帶來十部中國高逼格電影!
『叄』 傑克·尼柯爾森
這里應該能滿足你吧!!這是他的一些檔案http://www.mdbchina.cn/persons/66829/others/?#movieIntro
具體的!!
美國演員,1958年演出第一部電影,因表現優異而得到導演羅傑·科爾曼的重視,隨即重用他在B級電影里擔任要角。以《浪盪子》一片引起矚目,不但得到奧斯卡提名,同時也開始獨當一面。先後以《飛越瘋人院》和《貓屎先生》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以《親密關系》獲男配角獎。他演出帶邪氣的紳士角色無人能出其右。
簡介傑克-尼克爾遜是美國影壇上最富有個性的演員,他飾演的角色總顯得那麼疲倦、邪惡,甚至叛逆不羈;但又是那麼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在他1980年拍攝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中,他飾演的鬼魂纏身的作家傑克-多倫斯那張陰森恐怖的臉是如此傳神,以至於讓人覺得那股森森的鬼氣是他與生俱來的;而在1997年的影片《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中,他又惟妙惟肖地飾演了一位從性格孤僻、乖張到仁慈善良的老頭。尼克爾遜這個實力派巨星憑著其
老辣的演技,在好萊塢引領風騷近三十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遙騎士》('Easy
Rider')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後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三次捧得金像獎(1976年和1998年二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1984年獲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堪稱'奧斯卡之王'。1994年美國電影學院鑒於他對表演藝術的貢獻,向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1997年《帝國》雜志將他列入'當代100名傑出影星',排名第六。
傑克-尼克爾遜1937年4月2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內普丘思(Neptune,NJ)。父親嗜酒成性,後棄家出走,尼克爾遜是由外祖母撫養長大。說起來,他也是到了自己37歲時才搞清自己的身世。之前,他一直以為外祖父約翰-尼克爾遜(John
Nicholson)是他的父親;他的做美容師的外祖母埃斯爾-梅-尼克爾遜(Ethel
May
Nicholson)就是他的母親;而他真正的母親瓊-尼克爾遜(June
Nicholson),他一直以為是他的姐姐。1974年,《時代雜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傳記後,傑克-尼克爾遜才知道了真相。
1954年,傑克-尼克爾遜從馬納斯克中學(Manasquan
High
School)畢業後立即來到了洛杉磯,當時他的母親瓊(他還把她當成姐姐呢)已在洛杉磯定居。他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動畫部的辦公室找到了個打雜的工作,於是便留在了洛杉磯,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銀幕上見過的電影明星。不久,尼克爾遜加入了著名的傑夫-柯瑞(Jeff
Corey)開設的表演班學習表演。期間他被B級影片鼻祖羅吉-考曼(Roger
Corman)所發現,並在1958年青少年問題為題材的影片《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中出演主角。緊接著尼克爾遜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1960年)、《烏鴉》('The
Raven',1963年)和《恐懼》('The
Terror',1963年)。尼克爾遜在60年代還拍過許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龍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196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在《逍遙騎士》中飾演一位律師,影片中的他不安於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與二個留著長發的摩托車手一起,騎著摩托車在全國流浪,享受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尼克爾遜成功地刻畫了60年代迷惘的美國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們的青睞。尼克爾遜也因此片首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躋身於好萊塢的名演員行列,從此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星途。
進入70年代,尼克爾遜先是在1970年出演了芭芭拉-斯特桑特(Barbra
Streisand)的音樂片《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同年接著主演了拉費爾森(Rafelson)的經典影片《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描繪了一位反叛的心靈發出的吶喊,抨擊了那種沒有意義、缺乏愛情的生活。影片中,尼克爾遜的表演極其自然,雖然偶而也發發脾氣,卻一點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確立了70年代的憤世嫉俗的銀幕風格,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影壇的地位,也為他首次贏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70年代是一個真正屬於尼克爾遜的時代。這段時間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並在每一部影片中嘗試著不同的表演風格,而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他的成功。在1972年的影片《馬文花園的帝王》('King
of
Marvin
Gardens')中,他一改《五部輕松的戲劇》中披著長發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瘦瘦的中年知識分子;1973年在《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他又留著一個平頭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的細節》這部影片改編自達里爾-波尼克森(Darryl
Ponicsan)的小說,由哈爾-阿什比(Hal
Ashby)執導。影片中,他飾演一位海岸巡邏隊的士兵布迪斯基(Budsky)奉押送命一位涉世未深的海軍士兵去海軍監獄。一路上,他十分同情這個孩子,不忍再讓那孩子受死板軍規的折磨。尼克爾遜憑著此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在1974年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黑色片《唐人街》('Chinatown')中,他又梳成一個大分頭,出演私人偵探傑克-吉特斯(Jake
Gittes)。《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磯為背景,尼克爾遜受雇尋人,卻捲入了一個大漩渦,最後他終於揭發了一個大陰謀。影片反映了洛杉磯這個國際大都市在哪個年代的黑暗面,這個題材在1990年他拍攝的《唐人街續集》('Two
Jakes')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克爾遜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第二年,尼克爾遜在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豪華陣容打造的《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表演不負眾望,獲第3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終於首次捧回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蘭德爾-P-麥克墨菲(Randall
P
McMurphy),為逃避苦役而假裝神經失常,可沒想到卻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由於不滿精神病院中的行為,他與護士長發生了沖突,最後他被護士長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本片成為第48屆奧斯卡獎的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項大獎。尼科森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男演員。隨後他還相繼拍攝了影片《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1976年)和《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1978年)等,只是這些影片相較之下,都沒有那麼出彩。80年代尼克爾遜繼續譜寫著他在影壇的輝煌,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80年,尼克爾遜在影片《閃靈》飾演一位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帶著妻兒來看守旅店,終因精神崩潰而成為殺手。1981年,在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執導的史詩巨片《赤色分子》('Reds')中,出演美國名記者約翰-雷德,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緊接著他又出演了《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1982年),雖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於觀眾和評論界的期望,但是他們,甚至他的同行,都沒指責他。1983年,他在詹姆斯-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執導的《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員加勒特。他將這位多情男子的復雜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了第41屆金球獎及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繼傑克-萊蒙(Jack
Lemmo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之後第三個一人兼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兩個項獎的演員。二年後,他參加了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的超級黑色劇情片《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的拍攝,他因在片中的表演,獲第4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87年,傑克先是在影片《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中飾演一個魔鬼,影片的反響一般。後來,他又參加了阿根廷名導赫克托-巴本索(Hector
Babenco)的反映大蕭條時代的影片《離離原上草》('Ironweed')的拍攝,並因此片第9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個數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達到過。拍完這部影片後,傑克-尼克爾遜息影了二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俠》('Batman')中露面。
進入90年代,尼克爾遜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他在這部影片中還擔任了導演。繼鮑勃-拉菲爾遜(Bob
Rafelson)執導的《情逢敵手》('Man
Trouble')和《最後巨人》('Hoffa')二部平淡之作以後,1992年尼克爾遜在《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壇,第10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97年更是憑借影片《盡善盡美》第2次成為了奧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屆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進入新千年,尼克爾遜先是在影片《誓言》('The
Pledge')中出演老探長一角,隨後又主演了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執導的老年題材劇情片《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在《關於施密特》中,尼克爾遜飾演一位66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後尋求自身生命意義。他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並第12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03年他與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出演了大衛-多爾夫曼(David
Dorfman)編劇的影片《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影片由彼德-西格(Peter
Segal)執導、蒂姆-赫利什(Tim
Hurlihy)製片。
除了表演以外,尼克爾遜還導演過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懼》,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這部片子中他還擔任了編劇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飛越溫柔窩》;最後一部是《唐人街續集》。盡管作為一個演員他很成功,但是執導影片看來並不是他的強項。他還做過編劇工作,得到或分享了這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低成本製作的《孤島雷鳴》('Thunder
Island',1963年)和《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1964年),以及《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1965年)。在60年代後期,他還創作了影片《旅行》('The
Trip',1967年)和《頭》('Head',1968年)。
尼克爾遜的私人生活也與他在影壇上創造的眾多人物一樣豐富多采。他與桑德拉-奈特(Sandra
Knight)、安吉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麗貝卡-布魯薩德(Rebecca
Broussard)等多位女星有染,並養下了一個女兒洛蘭(Lorraine,出生於1990年)以及一個兒子雷蒙(Raymond,出生於1992年)。2001年,尼克爾遜終於與比自己小33歲的女演員麗貝卡-布魯薩德走進了教堂,譜寫了繼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之後的又一段好萊塢式的姻緣。(靜雨)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關於施密特》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55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97年因《盡善盡美》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獲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93年因《好人寥寥》獲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第6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廣播新聞》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東鎮女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5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43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5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41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赤色分子》獲第3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1982年因《赤色分子》獲第5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1年因《赤色分子》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77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0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獲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4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唐人街》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1年因《五部輕松的戲劇》獲第43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第4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69年因《逍遙騎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傑克·尼科爾森 獲得獎勵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關於施密特》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55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97年因《盡善盡美》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獲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93年因《好人寥寥》獲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離離原上草》
下載的google上很多, 你自己搜一下,肯定很多可以下啊
『肆』 找一部電影
片名:The Longest Yard
譯名:最長的一碼 更多譯名:鐵男橄欖球(台灣)
導演:彼得·西格爾Peter Segal
主演: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
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
柯特妮·考克斯Courteney Cox
詹姆斯·克倫威爾James Cromwell
類型:喜劇/運動
片長:109分鍾
級別:PG-13級(粗魯和黃色笑話,暴力,粗口,毒品內容)
發行: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5月27日
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1974年的同名金球獎影片《最長的一碼》翻拍,保羅·克洛伊(亞當·桑德勒 飾)是美國職業橄欖球隊的皇牌四分位,因為某種原因被關進了監獄,大學校際金牌教練奈特·斯卡布羅(伯特·雷諾茲 飾)在外風光十足,卻也在同一時間被關了進去。兩人在獄中狹路相逢,火葯味十足。生性殘忍的監獄長沃頓·海森(詹姆斯·克倫威爾 飾)酷愛橄欖球,他令保羅在獄中組建一支橄欖球隊,起初囚犯們都毫無興趣,但是當他們發現對手竟然是獄警的時候,都變得異常踴躍和團結起來。因為這正是報復那些殘暴的獄警平時對他們種種欺壓的大好機會……
幕後製作
影片雲集了眾多好萊塢當紅大牌明星,還特邀了一些在美國職業橄欖球賽場上叱詫風雲的球員——例如三屆超級杯得主麥克爾·艾文(達拉斯牛仔隊)和四屆超級杯得主比爾·羅曼斯基(奧克蘭騎士隊)等來指導並參演,以增強影片比賽場面的專業性和可看性。此外,你還可以看到世界盃摔跤冠軍比爾·柯博格和史蒂夫·奧斯汀,如此不難想到影片必定充斥著血腥與暴力的鏡頭。
本片的主演亞當·桑德勒雖然對橄欖球來說是個門外漢,但為了演好片中的專業角色,他特別接受了前國家隊四分位肖恩·薩利布瑞和教練馬克·艾力斯的嚴格訓練,以做到舉手投足都像模像樣。亞當之前曾經主演過《球場古惑仔》及《水孩》(Water Boy)兩部體育題材的喜劇片,1974年的經典之作《最長的一碼》是他最喜愛的影片之一,所以才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部翻拍作品。他在片中飾演的保羅·克洛伊這個角色(原型即為74年版本中的伯特·雷諾茲),也更多地注入了亞當·桑德勒獨有的特色。看來這個一向在銀幕中扮演小男人的喜劇演員也在漸漸努力,試圖掙脫出自己固有的戲路。
簡評
好萊塢重新翻拍老片已經流行了一段日子,自幾個月前《猜猜誰來吃晚餐》被翻拍成了《男生女生黑白配》之後,又一部經典老片被「折騰」成了搞笑版。雖然這種「強奸」做法雖然招致很多專業影評人的不屑,但遵循「市場就是一切准則」的好萊塢哪裡顧得這些?相信近乎麻木的觀眾還會目睹到更多的「無厘頭翻拍版」活躍登場。
『伍』 亞當·桑德勒演過的所有的電影
主演的影片:
下水Going Overboard -------(1989)
搖晃小丑Shakes the Clown -------(1992)
尖頭外星族Coneheads -------(1993)
搖滾總動員Airheads -------(1994)
救命恩人Mixed Nuts -------(1994)
超齡插班生Billy Madison -------(1995)(同時擔任編劇)
快樂的基爾默Happy Gilmore -------(1996)(同時擔任編劇)
冤家路窄Bulletproof -------(1996)
婚禮歌手The Wedding Singer------(1998)
下流勾當Dirty Work -------(1998)(客串演出)
茶水男孩The Waterboy -------(1998)(同時擔任監制和編劇)
老爸向前沖Big Daddy -------(1999)(同時擔任監制和編劇)
魔鬼接班人Little Nicky -------(2000)(同時擔任監制和編劇)
獸性大發The Animal -------(2001)(客串演出,同時擔任監制)
愛昏頭Punch-Drunk Love -------(2002)
迪茲先生Mr. Deeds -------(2002)(同時擔任監制)
八個瘋狂夜Eight Crazy Nights -------(2002)(配音演出,同時擔任監制)
和肉丸的一天A Day with the Meatball -------(2002)(短片)
小姐好辣The Hot Chick -------(2002)(客串演出,同時擔任監制)
以怒攻怒Anger Management -------(2003)(同時擔任監制)
波利死後Pauly Shore Is Dead -------(2003)(紀錄片,旁白演出)
Stupidity -------(2003)(紀錄片)
The Couch -------(2003)(短片)
初戀50次50 First Dates -------(2004)
西班牙女傭Spanglish -------(2004)
最長的一碼The Longest Yard -------(2005)
戇直舞男2Deuce Bigalow: European Gigolo -------(2005)
板凳隊員The Benchwarmers -------(2006)
神奇遙控器Click -------(2006)(同時擔任製作人和編劇)
從心開始Reign Over Me------(2007)
我盛大的同志婚禮I Now Pronounce You Chuck and Larry -------(2007)
別惹佐漢You Don't Mess with the Zohan -------(2008)(同時擔任監制與編劇)
天方夜談Bedtime Stories -------(2008)(同時擔任監制)
滑稽人物Funny People -------(2009)
動物園看守The Zookeeper -------(2010)
長大後Grown Ups -------(2010)
隨波逐流Just Go with It -------(2011)(同時擔任編劇)
傑克與吉爾Jack and Jill -------(2011)
爸爸我恨你--------(2012)(同時擔任製作人)
別惹佐漢 You Don't Mess With The Zohan------(2008)
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 '06 ------- (2006)
101 Most Unforgettable SNL Moments ------- (2004)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Tom Hanks ------- (2004)
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 '04 ------- (2004)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Christopher Walken ------- (2004)
Reel Comedy: 50 First Dates ------- (2004)
The Dating Scene ------- (2004)
New Year's Eve with Carson Daly ------- (2004)
2004 MTV Movie Awards ------- (2004)
Comedy Central Presents: The Commies ------- (2003)
Stupidity ------- (2003)
My Buddy Jack ------- (2003)
Blossoms & Blood ------- (2003)
氣味相投/息怒/以怒攻怒/抓狂管訓班/我愛發脾氣/憤怒管理 Anger Management ------- (2003)
Skull Session: The Making of 'Anger Management' ------- (2003)
MTV Video Music Awards 2003 ------- (2003)
Couch ------- (2003)
The Teen Choice Awards 2003 ------- (2003)
Night of Too Many Stars ------- (2003)
The Cosby Show: A Look Back ------- (2002)
Diet Coke with Lemon Celebrates 40 Years of Laughter: At the Improv ------- (2002)
愛昏頭/拳擊情緣 Punch-Drunk Love ------- (2002)
The Teen Choice Awards 2002 ------- (2002)
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 '02 ------- (2002)
2002 MTV Movie Awards ------- (2002)
A Day with the Meatball ------- (2002)
八個瘋狂之夜/八夜瘋狂 Eight Crazy Nights ------- (2002)
Saturday Night Live: TV Tales ------- (2002)
美利堅向英雄致敬 America: A Tribute to Heroes ------- (2001)
Satan's Top Forty ------- (2001)
Reel Comedy: Joe Dirt ------- (2001)
The Concert for New York City ------- (2001)
Adam Sandler Goes to Hell ------- (2001)
Wild Desk Ride ------- (2001)
魔鬼接班人/超級撒旦人/小尼基/魔界小小強/撒旦小子 Little Nicky ------- (2000)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Chris Rock ------- (1999)
The Making of 'Big Daddy' -------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25th Anniversary ------- (1999)
1999 MTV Movie Awards -------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Adam Sandler -------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Christmas -------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Game Show Parodies ------- (1999)
周末的狂熱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Dana Carvey -------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Phil Hartman ------- (1998)
The Bad Boys of Saturday Night Live ------- (1998)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Chris Farley ------- (1998)
防彈 Bulletproof ------- (1996)
球場古惑仔 Happy Gilmore ------- (1996)
搖滾總動員 Airheads ------- (1994)
救命恩人 Mixed Nuts ------- (1994)
Shakes the Clown ------- (1992)'
作為編劇
亞當·桑德勒的八個瘋狂之夜/八夜瘋狂 Eight Crazy Nights ------- (2002)
魔鬼接班人/超級撒旦人/小尼基/魔界小小強/撒旦小子 Little Nicky ------- (2000)
老爸向前沖/超級爸爸爹 Big Daddy ------- (1999)
水孩 The Waterboy ------- (1998)
球場古惑仔 Happy Gilmore ------- (1996)
超齡插班生 Billy Madison ------- (1995)
作為製片人
Scared Guys ------- (2008)
Strange Wilderness ------- (2007)
我盛大的同志婚禮 I Now Pronounce You Chuck and Larry ------- (2007)
The Gilmores of Beverly Hills ------- (2007)
Gay Robot ------- (2006)
板凳隊員 The Benchwarmers ------- (2006)
初母之兒/祖母寶貝兒 Grandma's Boy ------- (2006)
神奇遙控器/人生遙控器 Click ------- (2006)
憨直舞男2 Deuce Bigalow: European Gigolo ------- (2005)
最長的一碼 The Longest Yard ------- (2005)
The Dana & Julia Show ------- (2004)
過氣童星 Dickie Roberts: Former Child Star ------- (2003)
氣味相投/息怒/以怒攻怒/抓狂管訓班/我愛發脾四 Anger Management ------- (2003)
The Mayor ------- (2003)
亞當·桑德勒的八個瘋狂之夜/八夜瘋狂 Eight Crazy Nights ------- (2002)
迪茲先生 Mr. Deeds ------- (2002)
變身辣妹 The Hot Chick ------- (2002)
變裝大師 The Master of Disguise ------- (2002)
人面獸心 The Animal ------- (2001)
喬迪特歷險記 Joe Dirt ------- (2001)
魔鬼接班人/超級撒旦人/小尼基/魔界小小強/撒旦小子 Little Nicky ------- (2000)
哈啦猛男 Deuce Bigalow: Male Gigolo ------- (1999)
老爸向前沖/超級爸爸爹 Big Daddy ------- (1999)
水孩 The Waterboy ------- (1998)
原創音樂作品
超齡插班生 Billy Madison ------- (1995)
作為音效師
Talkin' Pidgin: Hawaiian Slang ------- (2004)
Identity Crisis: The Making of a Master ------- (2003)
The Magic of Disguise ------- (2003)
Man of a Thousand Faces ------- (2003)
作為其他職員
Skull Session: The Making of 'Anger Management' ------- (2003)
My Buddy Jack ------- (2003)
The Cosby Show: A Look Back ------- (2002)
婚禮歌手/愛情嚟料/為你唱情歌 The Wedding Singer ------- (1998)
Chris Rock: Bring the Pain ------- (1996)
『陸』 求傑克.尼克爾森的電影越多越好
2009年《你怎麼知道》("How Do You Know")
2007年《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
2006年《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
2004年《愛是妥協》("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年《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
2001年《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
經典作品《母女情深》2001年《誓言》("The Pledge")
1997年《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
1997年《血與酒》("Blood and Wine")
1996年《晚星》("The Evening Star")
1995年《72小時生死線》("The Crossing Guard")
1994年《狼人》("Wolf")
1993年《奇異旅行》("Who's Tommy, the Amazing Journey")
1992年《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年《最後巨人》("Hoffa")
1992年《情逢敵手》("Man Trouble")
1990年《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
1989年《蝙蝠俠》("Batman")
1987年《離離原上草》("Ironweed")
1987年《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
1987年《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
1986年《情已逝》("Heartburn")
1985年《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
1984年《恐怖大全》("Terror in the Aisles")
1983年《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1982年《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
1981年《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81年《赤色分子》("Reds")
1980年《閃靈》("The Shining")
經典作品《唐人街》1978年《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
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
1976年《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1975年《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經典作品《盡善盡美》1975年《財富》("The Fortune")
1975年《巨星湯米》("Tommy")
1975年《職業:新聞記者》("Professione: reporter")
1974年《唐人街》("Chinatown")
1973年《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
1972年《馬文花園的帝王》("The King of Marvin Gardens")
1971年《安全地帶》("The Safe Place")
1971年《肉慾知識》("Carnal Knowledge")
1971年《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
1970年《驚醒者的反叛》("The Rebel Rousers")
1970年《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
1970年《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
1969年《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8年《頭》("Head")
1968年《精神錯亂》("Psych-Out")
1967年《旅行》("The Trip")
1967年《射擊》("The Shooting")
1967年《聖瓦倫丁節大屠殺》("The S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
1965年《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
1964年《通向地獄的後門》("Back Door to Hell")
1964年《海軍少尉普爾弗》("Ensign Pulver")
1964年《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
1963年《恐懼》("The Terror")
1963年《烏鴉》("The Raven")
1962年《破碎的大地》("The Broken Land")
1960年《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60年《瘋奔》("The Wild Ride")
1960年《斯塔茲·朗尼根》("Studs Lonigan")
1960年《相愛不能太快》("Too Soon to Love")
1958年《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
『柒』 找電影,請教名字
中文片名
末路狂花
英文片名
Thelma & Louise
更多中文片名
上錯驚魂路
更多外文片名
Thelma and Louise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影片類型
動作 / 驚悚 / 劇情 / 冒險 / 犯罪
片長
129 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SR
級別
Australia:M Germany:16 Netherlands:12 Norway:15 Sweden:15 UK:15 France:U Spain:13 USA:R South Korea:18 Chile:18 Peru:18 Argentina:16 Finland:K-14 Singapore:M18 Portugal:M/16
製作成本
,5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Pathe Entertainment, Inc.
首映日期
1991年5月24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
編劇
Callie Khouri .....(written by)
演員
蘇珊·薩蘭登 Susan Sarandon .....Louise Elizabeth Sawyer
吉娜·戴維斯 Geena Davis .....Thelma Yvonne Dickinson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J.D.
哈威·凱特爾 Harvey Keitel .....Investigator Hal Slocumb
邁克爾·馬德森 Michael Madsen .....Jimmy Lennox
克里斯托弗·麥克唐納 Christopher McDonald .....Darryl Dickinson
製作人
Mimi Polk Gitlin .....procer (as Mimi Polk)
Callie Khouri .....co-procer
Dean O'Brien .....co-procer
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 .....procer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洗印廠
DeLuxe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Panavision (anamorphic)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544 m (Sweden)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製作公司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國]
Pathé Entertainment
Percy Main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20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巴西] ..... (Brazil) (DVD)
Alamode Film [德國] ..... (2003) (Germany) (theatrical) (re-release)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Columbia Home Video [美國] ..... (USA) (VHS)
Columbus Film AG [瑞士] ..... (Switzerland)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worldwide) (DVD)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MGM/UA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USA) (laserdisc)
Tobis Filmkunst [德國] ..... (1991)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阿根廷] .....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西班牙] ..... (Spain)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Warner Home Video [美國] ..... (laserdisc)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其它公司
Gala Catering Inc. [美國] ..... catering
Lillie Yard Studios ..... music recorded at
MCA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Pacific Title [美國] ..... titles and opticals
The Casting Group ..... extras casting
Warner Hollywood Studios [美國] ..... additional re-recording at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91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1991年5月24日
法國
France
1991年5月29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1年8月22日
香港
Hong Kong
1991年9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1991年10月 .....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德國
Germany
1991年10月24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1年10月25日
芬蘭
Finland
1991年11月1日
瑞典
Sweden
1991年11月15日
西班牙
Spain
1991年11月2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2年2月20日
秘魯
Peru
1992年2月27日
德國
Germany
2003年6月12日 ..... (re-releas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塞爾瑪和路易斯是一對閨中密友,塞爾瑪是個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婦,路易斯則是個長相普通,有些男子氣概的餐廳女侍,兩人相偕開車出遊。這原本應是一次簡單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後卻成為兩個女人對抗男性社會壓迫的奮斗。
在一間酒吧里一個男人與塞爾瑪搭訕,原本只是單純的應酬,但是那男人卻進一步企圖強暴她。情急之時路易斯趕到開槍將男人打死。原本這是單純的自衛殺人,但是現場沒有其他證人,在恐懼證據不足會被判重罪下,兩人展開逃亡的旅程。
在逃亡的過程中社會對他們的壓迫一一展現開來:塞爾瑪的丈夫除了在電話中大聲吼叫要她回來以外,什麼忙也幫不上。警察不斷尾隨追逐她們,進一步把她們逼上樑山而不考慮自衛殺人的可能性。唯一相信她們清白的檢察官,卻因為好幾次陰錯陽差而始終連絡不上她們。連途中碰到和塞爾瑪發生一夜風流的情人,到頭來也不過是偷人錢的騙子壞蛋。換言之,她們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然而她們卻發現自己作為一個與男性社會對抗的女戰士,要比當一個小女人要適合得多。她們搶劫,把性騷擾她們的司機的卡車打爛,並且搶奪警察的配槍。這些舉動也把她們逼向無路可走的地步。最後她們在新墨西哥州被警察重重包圍之下,寧死不屈地開車沖入萬丈峽谷之中。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導演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為公路電影開啟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引介女性主義到這個一向為男性陽剛意識型態所主宰的文類。Thelma和Louise是一對閨中密友,Thelma是一個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婦,Louise則是個長相普通(甚至有些醜陋),有些男子氣概的餐廳女侍,兩人相偕開車出遊。這原本應是一次簡單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後卻成為兩個女人對抗男性社會壓迫的奮斗。
《末路狂花》所描繪的旅途,無疑的是兩個女人對抗整個父權社會的過程。沿途所發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對她們來說大多是危險的,充滿敵意的。這程環境下只有自己的夥伴是能倚靠的對象。Thelma與Louise兩人間的情感,是同志間相依為命的革命情感,但亦不能否認其中包含了同性戀的成分。這在以往的公路電影是看不到的。傳統的公路電影,結伴而行的多半是一男一女的情侶,要不然就是氣味相投的哥兒倆,因為只有男女之間的愛情和男人之間的友情被允許出現在這種陽剛味重的,以冒險為主題,以男性觀眾為主要對向的影片中。然而本片的出現,肯定了電影中「另類」旅行拍檔的可能性。《末路狂花》之後,各種組合在公路電影中紛紛出現:同性戀、艾滋病患者、少數族裔、殘障或智障。這些人的旅行經驗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觀,也豐富了公路電影的多樣性。
《末》片除了捧紅了兩位女主角外,而且還令觀眾領略到另外一顆影壇新星的精彩演技,而他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布拉德·皮特。片中,皮特飾演一個先勾引女主角後又搶走她6000美元的搭車青年,熱辣辣的激情戲在他的手中可謂駕輕就熟。而該片的導演便是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考特,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科幻巨片《銀翼殺手》,到這兩年的幾部最火爆大片(例如《角鬥士》、《黑鷹降落》等)都是出自他手。當年,《末》片的成功讓他得以接手另一部史詩巨片的拍攝,那便是描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征服天堂》。而從《末》片之後,斯考特的影壇道路更是一帆風順。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戈蒂爾·霍恩和梅里爾·斯特里普看完劇本後本來想出演此片,但她們最終還是決定一起出演《飛越長生》。
·拍攝一共使用了5部同樣的1966年產的雷鳥。一部「領銜主演」、一部放攝影機、一部備用、還有兩部作為特技車。
·那時還在為自己的演藝事業苦苦掙扎的喬治·克魯尼曾先後五次來試鏡,但是J.D.這個角色最終還是落在了布拉德·皮特身上。
·拍攝一些吉娜·戴維斯和布拉德·皮特之間的情慾場面時,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曾考慮為吉娜准備個替身,並開始試鏡選演員,當吉娜知道了導演的這一意圖時她堅決表示沒有必要用替身。
·切爾曾被邀請出演路易斯一角,但她拒絕了。
·在油庫卡車被擊中並且爆炸的這段戲中,蘇桑·薩蘭登和吉娜·戴維斯的反應實際上是真實的。沒有把反應鏡頭分開拍攝,導演瑞德里·斯科特暗自在電影拍攝期間把油庫車引爆,就是想從這兩位主演的臉上得到最真實的震驚之情。然而,她們太驚訝了,只是站在那裡獃獃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忘了還要表演什麼的。斯科特只好重新拍攝了她們的反應。
·原定薩爾瑪和路易絲由米歇爾·菲弗和朱迪·福斯特出演,瑞德里·斯科特是製片人,同時卡里·考里(編劇)將是導演。最後,准備時間持續太久,菲弗和福斯特都沒有時間再等下去。於是斯科特被人說服,由他自己來導演。
·尋找路易絲的角色,讓製片方花費了不少時間,以至於吉娜·戴維斯要求簽署一項合同,說製片方同意她扮演任何一個角色,只要她願意。
·當達里結束工作工作走的時候,在食物儲藏間滑到並且摔下來的這段場景,劇本中是沒有的。實際上是克力斯托弗·麥克唐納真的失足摔跤。雖然他還在演戲途中走進汽車然後開走,但還是忍不住沖工作人員喊叫。瑞德里·斯科特顯然很喜歡這個結局,所有把它保留在影片中。
·瑞德里·斯科特太喜歡漢斯·齊默的音樂了,以至於他另外製作了一個主要的字幕順序表(貫穿著齊默的音樂)而不是像剛開始設計的那樣在放在片尾演員字幕表中。
·瑞德里·斯科特拍攝了一個更長的結局(可以在特別版本的DVD中看到),就在我們看到汽車沖進山谷的時候,B.B.金的歌曲回盪在背景音樂中。取而代之的是他選擇了一個更加樂觀的結局,汽車靜止在了上坡路上,然後是漢斯·齊默的音樂響起。
·瑞德里·斯科特很善於從影片的演員和工作人員中獲取靈感。就在製作期間就採用了很多蘇桑·薩蘭登的建議。其中一些她的建議是電影最後的剪輯:畫面上路易絲正在往她的塑料袋裡裝鞋子同時在作婦女周末爬山活動的最後熱身鍛煉;路易絲把她的珠寶和老人交換帽子的場景;路易絲在夜晚的沙漠中攔下一輛車並且一個人注視著星空同時薩爾瑪睡在車上。薩蘭登和她的丈夫蒂姆·羅賓斯,重新改編了路易絲和她的女友吉米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對話。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Louise Sawyer: Certain words and phrases just keep drifting through my mind, things like, incarceration, cavity search, death by electrocution, life in prison, shit like that, know what I'm sayin', so do I want to come out alive...
路易絲·薩維爾:很多詞彙和話語不斷涌現在我的頭腦中,就像是禁閉、通緝、電刑、終身監禁,就像這些狗屎。知道我現在想說什麼嗎?我只想從生活中逃亡...
-------------------------------------------------------------------------------
Louise Sawyer: Where do you get off behaving that way with women you don't even know, huh? How'd you feel if someone did that to your mother or your sister or your wife?
路易絲·薩維爾:你從哪裡養成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女人,你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啊?要是有人也這么對待你的母親你的妹妹你的妻子,你會使什麼樣的感覺?
-------------------------------------------------------------------------------
Louise: Remember when we first met?
路易絲:記得我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見面嗎?
Jimmy: Yeah.
吉米:是的。
Louise: What happened? Tell me what you said.
路易絲:發生了什麼?告訴我你說過的話。
Jimmy: I said you had a nice pair of eyes.
吉米:我說你有一雙漂亮的眼睛。
Louise: And what did I say? You remember?
路易絲:然後我說了什麼?還記得嗎?
Jimmy: Yeah, you shut 'em. Asked me if I knew what color they were?
吉米:是的,你閉上了眼睛,問我還記得它們是什麼顏色嗎?
Louise: And what's you say?
路易絲:然後你怎麼說的?
Jimmy: I didn't know.
吉米:我不知道。
Louise: [She covers his eyes] Jimmy, what color are my eyes?
路易絲:(她閉上眼睛)吉米,我的眼睛是什麼顏色的?
Jimmy: They're brown.
吉米:棕色的。
--------------------------------------------------------------------------------
Thelma: Louise,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m glad I came with you.
薩爾瑪:路易絲,不管發生什麼,我都很喜歡和你在一起。
我們現在是逃犯,要象個逃犯的樣子
We』re fugitives now,let』s start behavin』 like that.
我的丈夫就對我不好,你看看我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
My husband wasn』t sweet to me, look now I turned out.
沒有人會相信我們
Nobody believe us
有些東西掠過我的心頭,但是我不能回去,我的意思是,我不能再象那樣生活。
Something』s like crossed over in me,but I can』t go back.I mean,I just couldn』t live
讓我們往前……
Let』s keep going.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事實錯誤:子彈以一定角度射擊金屬薄片中,留下的是橢圓形而不是圓形的洞。此外,它們還會使得被子彈射中的金屬會向外突出來而不是正對著它。
·連貫性:就在薩爾瑪遇見J.D.後,有個老人坐了下來,在他後面有粘著一張上面寫著加拿大Victorville, CA。此時薩爾瑪和路易絲應該是在俄克拉荷馬州的。
·當他們在等待火車穿過的時候,可以在路易絲的太陽鏡上看到攝制組的燈光發射在上面的影子。
·連貫性:當路易絲正在落實她去墨西哥的計劃時,在薩爾瑪嘴唇上幾個小時前受的傷沒有了。當她碰到J.D.,他為此抱怨,那時候薩爾瑪坐在車上,傷口還在嘴唇。
·連貫性:在路易絲開槍打死強暴薩爾瑪的男人時,她的臉上很乾凈。當她後來在鏡子上看著自己的時候,她注意到在臉上有些男人的血跡。
·發現錯誤:當哈爾在阿肯色州警察局資料庫看著雷鳥主人的名單時,每一位車主的名字按照字幕順序排列著,同時還有汽車的年份/顏色都是按照順序列下的,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
·連貫性:薩爾瑪和路易絲與警察之間的追逐發生在正午時分,然而當鏡頭拍到薩爾瑪或者路易絲的時候,太陽都是在她們身後,光線是深橘紅色,暗示當時是黃昏。
·連貫性:快要結束時,從前面看檔風玻璃,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擦拭後留下的線條,但從駕駛者的座位上看,檔風玻璃是干凈的。
·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1992年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原著劇本(卡利·庫利)
[編輯本段]原聲大碟(OST)
<末路狂花>發行過原聲大碟(OST),收錄影片曲目11首:
1 | Part of Me, Part of You - Glenn Frey
2 | Badlands - Charlie Sexton
3 | House of Hope - Toni Childs
4 | I Can't Untie You from Me - Grayson Hugh
5 | Better Not Look Down - BB King
6 | Little Honey - Kelly Willis
7 | Kick the Stones - Chris Whitley
8 | Wild Nights - Martha Reeves
9 | Tennessee Plates - Charlie Sexton
10 | Ballad of Lucy Jordan - Marianne Faithfull
11 | Thunderbird - Hans Zimmer
在這里可以試聽:
http://www.haopop.com/album/?id=9832
或者
http://www.amazon.com/gp/proct/B000002OGB/sr=8-2/qid=1143203055/ref=pd_bbs_2/104-2805882-5731934?%5Fencoding=UTF8
樓主提到的「她們兩個駕車在夜裡時候的那首歌」,是這首:
The Ballad Of Lucy Jordan
(Marianne Faithfull)
The morning sun touched lightly on the eyes of Lucy Jordan
In her white suburban bedroom, in a white suburban town
As she lay there 'neath the covers, dreaming of a thousand lovers
'Til the world turned to orange and the room went spinning round
At the age of 37, she realised she'd never ride through Paris
In a sports car, with the warm wind in her hair
And she let the phone keep ringin' as she sat there softly singing
Pretty nursery rhymes she'd memorised in her daddy's easy chair
Her husband was off to work, and the kids were off to school
And there were oh so many ways for her to spend her day
She could clean the house for hours, or rearrange the flowers
Or run naked down the shady street screaming all the way
At the age of 37, she realised she'd never ride through Paris
In a sports car, with the warm wind in her hair
And she let the phone keep ringing as she sat there softly singing
Pretty nursery rhymes she'd memorised in her daddy's easy chair
The evening sun touched gently on the eyes of Lucy Jordan
On the rooftop where she'd climbed when the laughter grew too loud
And she bowed and curtseyed to the man, who reached and offered her his hand
And led her down to the long white car that waited past the crowd
At the age of 37, she knew she'd found forever as they rode along through Paris
With the warm wind in her hair.
『捌』 she's that all的影片簡介
集結了好萊塢新生代演員演出的【She's All That 】,是一部結合經典電影【窈窕淑女】和Y世代電影【獨領風騷】的劇情和元素,再發展出充滿活力的青春喜劇。
但是她的命運卻因為一件事而改變:一個所有女學生心目中的夢中情人查克,他是個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崇拜的對象,可是他的性感女友卻把他甩掉,投向一個痞子的懷抱。為了挽回他校園王子的名聲,於是他和他的同學打賭:他可以在五個禮拜內將又怪又土的蘭妮變成大家公認的辣校花,不過查克卻不知道他們低估了她…
在美國上映首周票房就拿下冠軍寶座的【She's All That 】,是一部青少年愛情喜劇新新人類版的【麻雀變鳳凰】,充滿了青春的節奏感,和時下年輕人氣味相投!導演羅勃伊斯寇則說:「我們希望能夠拍出一部電影,無論你住在哪裡,也不管你是14、40或80歲都能產生共鳴。」
在【She's All That 】中,對白是這部電影趣味的根源,【She's All That 】的女主角蕾秋萊蔻克則是第一個被這個幽默橫溢的劇本所吸引的人,她說:「當自己獨自一人時很少會有事情讓你大笑不止,但是當我在看【She's All That 】的劇本時,一個人在半夜差點沒笑斃,好希望當場能找到朋友跟他分享:『我一定要演這部電影,因為實在太好笑了。』」
這些幽默的笑點也從劇本延伸到片場上,在片場時導演常常不得不喊卡,因為所有的演員常常對話到一半就笑到無法控制。但是對於【返家十萬里】、【鋼琴師和他的情人】的年輕女星安娜帕昆來說,除了趣味點之外,也十分貼近現實生活,她演出一個擁有一雙巧手很會妝扮自己的女孩。她說:「這部電影並非只有脫離現實的喜鬧情節,事實上它也會讓你感到一些感傷,因為那是非常的真實感覺,你可以想像在那樣的處境下會如何的憂慮。」
導演也必須在浪漫愛情和幽默趣味中找到平衡點:「我看過許多青少年電影都比較平面,但是像【小鬼當家】的導演約翰休斯的校園電影,如【早餐俱樂部】可以稱得上是經典的YA電影,在他的電影中就同時包含了愛情和喜劇的元素。在【She's All That 】中,我就希望能在幽默中帶有更多的情感成份,而不只是喜劇主導一切。」
雖然這是一部類似【麻雀變鳳凰】,平凡女孩成為最佳女主角的電影,但是導演伊斯寇強調:「這不只是丑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因為在內心世界裡,片中女主角蘭妮是個沒什麼朋友的獨行俠,那是一種錯誤的成長方式,其實她應該讓她的情感有發泄的出口,並且充份享受17歲的純真快樂。」
另外男主角查克則是個非常聰明的大男孩,他非常了解高中生活並不只是生命的全部,但是卻不知道他要的是什麼,在害怕作出錯誤決定的恐懼下,他只好不作任何決定,但是他卻不了解其實生命中總有兩次機會。
這些個性鮮明的角色讓這部電影更趣味盎然,也使得選角成為【She's All That 】的一大挑戰,導演說:「我
們從一開始就認定蕾秋萊蔻克就是蘭妮,她擁有讓人喜愛的特質,並且到最後變成教人驚艷的美女。但是對於查克這個角色就教導演傷透腦筋,因為他雖然一開始感覺像個渾球,不過他必須具有一些說服力,讓人相信他會有所改變,而小佛萊迪普林茲是一個很用心又很敏感的演員,所以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事實證明果然導演沒有看錯人,因為曾經主演【是誰搞的鬼】的佛萊迪被美國首映雜志選為下一世紀會紅到2020年的新秀演員。
『玖』 超級搞笑的電影,最好是國外的,求推薦,一定加分!!!
法國片《時空訪客》
憨豆先生系列電影
國產:1.大玩家
2.氣喘吁吁
3.貓頭鷹和小飛象
4.桃花運
5.家有喜事
6.高興
7.瘋狂的石頭
8.夜店
9.人在囧途
10.即日起程
11.瘋狂的賽車
12.人間喜劇
13.大人物
14.宅男總動員
15.大笑江湖
國外:1.K歌情人
《宿醉》
假結婚》
百貨戰警
功夫熊貓
馬達加斯加2
特務行不行
怪物史萊克3
艾爾文與花栗鼠
辛普森一家
一夜肚大
尖峰時刻3
波拉特
博物館奇妙夜
冰河世紀2
快樂大腳
婚禮傲客
神勇奶爸
新搶錢夫妻
四十歲老處男
馬達加斯加
怪物史萊克2
鯊魚黑幫
初戀五十次
拜見岳父2
冒牌天神
兒女一籮筐
氣味相投
愛到屋倒房塌
非常小特務3
我的希臘婚禮
逍遙法外
聖誕快樂再瘋狂
王牌大賤諜3
怪物史萊克
和驢子的愛情
美國派
怪醫杜德利2
公主日記
聖誕怪傑1.2
『拾』 看過一部傑克尼柯爾森的電影,講如何控制怒火。誰知道中英文片名謝謝
《Anger Management》。
中文名: 抓狂管訓班 / 我愛發脾四 / 氣味相投 / 以怒攻怒
戴夫(亞當·桑德勒飾)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生意人,至少看上去非常正常。他有著溫文爾雅的外表,和漂亮的女朋友琳達(瑪麗薩·托梅飾)。但是不幸的是,在一次飛行旅行中,他失去了控制,被認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被遣送去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這項「情緒管理」課程的負責人,是一位自己就有點瘋瘋癲癲的精神病醫生巴迪(傑克·尼科爾森飾),他一手創建了「情緒管理」理論和治療中心,他所著的教人們如何控制自己脾氣的書暢銷不衰。
巴迪的療法對於戴夫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治療中心的病人個個脾氣古怪,巴迪不斷的逼迫戴夫去做一些近乎發瘋的事情,讓戴夫感到即使不瘋也要快要被逼瘋了。但是更糟糕的事情還剛剛開始,法庭認為戴夫的進展過於緩慢,如果他再不加快「治療」,就要送他去監獄了。
被逼入絕境的戴夫,只好忍受巴迪的刺激療法,例如不斷的用污言穢語攻擊他的女朋友,不斷利用戴夫過去的心靈傷疤來刺激他。戴夫感到自己的極限就要到來,他在退縮封閉自己的內心,還是勇敢面對完整的自己兩個選擇中,猶豫了……
到底巴迪醫生與病人戴夫的磨合調整,會是柳暗花明,還是陷入無盡的內心黑洞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