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盧安達飯店
英文名稱:Hotel Rwanda
資源類型:MP3!
版本:320K
發行時間:2004年
專輯歌手:原聲大碟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專輯介紹:
電影導演:特里·喬治 Terry George
電影演員:唐·奇德爾 Don Cheadle
傑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索菲·奧康尼多 Sophie Okonedo
尼克·諾特 Nick Nolte
1994年4月6日,一架載著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的座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擊落,兩國元首同時罹難。4月7日,空難在盧安達國內立即引發了胡圖族與圖西族兩族的互相猜疑,從而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武裝沖突和部族大屠殺,令世界震驚的人間慘劇拉開了帷幕……被胡圖族種族主義者控制的廣播電台也為大屠殺的行為煽風助陣,他們叫囂著「讓一切郁積的爆發出來吧……在這樣一個時刻,鮮血將滾滾而出」,失控的人群在失控的媒體號召下四處搜尋和殺死圖西族人,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味道。
當一個國家陷入了瘋狂,世界也閉上了雙眼時,有一個名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唐·奇德爾飾)的飯店經理卻敞開了溫暖的懷抱,他經營著當地一家雲集著歐洲遊客和軍界政要的米勒·科林斯飯店,八面玲瓏地運用著一切關系盡心地呵護著飯店的顧客們。保羅是胡圖族人,而他的妻子塔莎娜(索菲·奧康尼多飾)卻是圖西族的,對他而言,在動盪的時局中,保護他的圖西族的親戚與朋友成為了一生中面臨的最大使命與挑戰。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無作為和與世界媒體的隔絕使得保羅夫婦二人和在飯店中避難的1268名當地居民更加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我們一定讓全世界都無地自容地去採取應有的行動。」事態越來越嚴重,百日之內竟有約100萬人死於非命,但米勒·科林斯飯店卻成為了嗜血荒漠中的一片生命綠洲……影片有效的將盧安達發生的悲慘動亂和全世界對此的反響分割開來,在影片中,保羅對避難的難民說:「我們必須要讓世界感到羞愧而採取應有的行動。」盧安達對於外界而言似乎只是牟利和旅遊之地,暴亂發生之後,歐洲遊客紛紛逃離盧安達,遠遠的拋棄了這個獲取快樂的地方。觀眾會因此而捫心自問,如果當年世界的反映不是如此冷淡,還會有那麼多無辜的生命葬身種族清洗的漩渦嗎?
影片中沒有對恐怖血腥的屠殺場面進行刻意的描寫,而是轉而刻畫保羅鋌而走險的緊綳的心弦和住宿在盧安達飯店的旅客們面對層出不窮的緊張態勢隨時引發的新的恐慌。影片似乎有意淡化真實事件的殘酷性,從視覺角度來說似乎削弱了整體的穿透力和表現力,這也正是該片的缺憾之處。
在1994年後的10年時間里,世界各地的政客都曾前往盧安達表達對當初事件的懺悔,並發誓決不讓慘劇第二次發生,而在蘇丹、剛果等地,這種視生命如草芥的屠殺從來沒有停止過。歷史的傷痛仍在繼續,非洲大陸泥濘的和平之路還很遙遠。
B. 一部關於餐廳的電影,貌似是法國片,劇情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男主角經營一家在工廠里破舊的餐廳。
貌似是三星大廚
C. 請問 誰知道有一部叫做《大飯店〉的電影 是部幽默電影
很有名的法國影片,主演是路易·德·菲奈斯他還演過喜劇片《虎口脫險》 《夫妻市長》 《美食家》《 真假大法師》等。。 還有女星嘉寶 等
D. 法國有沒有叫什麼酒店的電影
有的,2015年上映的《巴黎酒店初學者》,2012年的《酒店特工》,1956年的老電影《酒店》
E. 外國電影什麼飯店
《盧安達飯店》是一部由英國、南非、加拿大和義大利四國於2004年共同拍攝的戰爭片。影片由特瑞·喬治執導,唐·錢德爾、蘇菲·奧康尼多、傑昆·菲尼克斯和尼克·諾爾特等聯袂主演[1],於2004年9月11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首映。
該片取材於發生在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以此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講述了一位盧安達胡圖族飯店經理保羅·路斯沙巴吉那(Paul Rusesabagina)在種族仇殺中設法挽救1268點陣圖西族及胡圖族難民的故事。
F. 我想找一部很經典的外國喜劇片,劇情是發生在一個飯店
法國電影《純屬巧合》,直譯為《出電梯左轉》。非常好看的一部喜劇片,不過在網上只能找到資料。想買DVD也是買不到。90年代早些時候國內引進的,可惜就此看不到了。
他們不是住在飯店,而是公寓樓裡面的兩戶鄰居。
G.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是想傳達什麼呢.
整部電影傳達向大師致敬。如果說簡單的把它歸類為喜劇、懸疑、冒險、劇情,就太膚淺了。其實這更像是紀錄片、歷史片、文藝片。
紀錄片記錄的是劉別謙、希區柯克(存在爭議)、羅西里尼、卓柏林等人留下的經典電影手法,歷史片記錄的是歐洲文明衰落這一精神內涵,文藝片文藝的是色調和風格。
影片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著名大飯店看門人的傳奇,以及他和一個後來成為他最信任門生的年輕雇員之間友誼的故事。
這個看門人的傳奇串聯起了一個盜賊與一幅文藝復興時期油畫,一個大家族的財富爭奪戰,以及改變了整個歐洲的突發戰亂。該片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
幕後花絮:
1、在影片新聞發布會被問及搞定大咖的秘訣時,韋斯·安德森被比爾·莫瑞搶過話頭。比爾莫瑞說靠的是長時間工作,微薄薪水和一點兒麵包,並抱怨自己好多次在片場呆一周或者一月,只為了90分鍾工作。
2、蒂爾塔·斯文頓也嗔怪到,自己戲份少,那是因為導演不想要。繼而又自我安慰說,當然,眾所周知,「也不是長就好」。演員這樣的「抱怨」,更說明他們對導演的認可和信賴。
H.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喜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舊故事,想要看懂這部劇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興盛和衰敗,也揭露了人性的黑暗和自私。
而且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豆瓣的評分高達8.8分,很受觀眾的喜愛。這絕對是一個值得一看的影片,我當時看了兩遍,有不同的感悟,你也可以看一下,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I. 急急急。。找兩部經典的喜劇電影一是「大飯店」,一個是「純屬巧合」。。。。。。
大飯店Grand restaurant, Le (1966)
http://www.verycd.com/topics/25012/
純屬巧合可能翻譯名字不一樣,你看是不是這個?
http://www.verycd.com/topics/305532/
J.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創作背景是什麼有哪些作品和它的題材類似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創作背景
1、人物背景
男主角是電影中的大堂經理,古斯塔夫,是個深受金發、富有、年長、敏感、虛榮的顧客歡迎,用自己巧舌和身體去滿足他們的角色。古斯塔夫被打罵的時候自己也說,他自己不是同性戀,倒可能是個雙性戀,這也是在暗示他的工作是滿足所有人精神上的一種需求。而他滿足的對象,是這個社會的精英貴族階層的男男女女。這其實就是茨威格的自畫像。二戰前,茨威格是深受奧地民眾歡迎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深度的實用、人道關懷,所謂關懷,簡單地說,就是和社會及傳統有很積極的互動。這種文化上的互動,在電影里被用一種能夠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庸俗的方式反映出來,大俗大雅,這也是實用關懷和人道關懷最好的體現。這個人物體現了二位歐洲人物的影子。
2、瓦爾特·本雅明與史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就不說了,原著作者,他是奧地利流亡作家、猶太人、歐洲傳統文化的捍衛者,受到納粹德國迫害,最後在巴西自殺身亡。《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
瓦爾特·本雅明,德國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評論家、「歐洲的最後一位文人」,流亡作家,受到納粹德國迫害,最後在西班牙自殺身亡。 他為什麼重要我不知道,但是在歐洲文科學術界,反正總是把他奉為大神的。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中哀嘆傳統講故事技術的消亡。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了四層講述結構,始終呈現的是一個身臨其境的講故事的過程,一個故事離不開一個講故事的人和一個聽故事的人,還有他們同時所處的環境。這是在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
3、社會背景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隨著工業化深入,世界大戰,納粹崛起,凡是和人文關懷,人道關懷,實用關懷的東西迅速衰亡,理性,集權,現代化,快餐化的東西在崛起,歐洲這塊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被鐵蹄蹂躪,精神強奸,物質上發達進步了,但是傳統消亡和丟失,人性也在淡漠。人們習慣了人雲亦雲,不再用心品鑒文藝,就更談不上思考和探索了,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一場華麗的演講就可以讓無數狂熱信徒走上戰場,也導致了那些有良知的作者們痛心疾首,本雅明和茨威格的自殺就是一種殉道。但是在戰爭年代,這些人都還想得到不斷寫東西,想得到哀嘆和自殺,這就很了不起了。
在有了小說、報紙、電話、電報、電視的時代,人和人的關系被媒體取代了,人們把自己藏在麥克風的後面,交流減少了。相比起神話、史詩、童話的傳播方式和環境,以前作者和聽眾聚在一起講故事的現實被改變。過去一個故事需要大家聚在一起,口口相傳,這個過程需要融入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的共同經驗,而在現代化以後的世界,一個孤立的作家,在他與世隔絕的閣樓裡面沒有感情的量產作品來滿足一個群體的需要。實用關懷逐漸消失。隨著實用關懷的消失,歐洲文化的精神支柱也就倒塌了。
4、文化背景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個名字,讓人以為故事發生在匈牙利,雖然匈牙利酒店業是很發達,一萬福林就可以租一套別墅來住,但電影內容似乎和匈牙利沒有關系。電影取景是在德國,原著隱喻是在1918年到1938年之間的奧地利。
奧地利,小巴黎,歐洲的文化藝術的心臟,歐洲精神和思想的搖籃,也是希特勒「水晶之夜」排猶殺猶焚書坑儒的地方。故事的場景就是小說作者茨威格本人的祖國。
如果考證一下歷史原因,大家都知道1918年以前奧匈帝國並未解體,是由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組成的。
5、劇情簡介
布達佩斯大飯店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6、演員陣容
整部戲是大腕雲集的,演員陣容已經強大到了變態的地步。
古斯塔夫扮演者,拉爾夫·范恩斯,他是《英國病人》中憂郁的歷史學者,是《漢尼拔紅龍》中變態內向的連環殺手,是《哈利波特》中邪惡的伏地魔,是《辛德勒的名單》中冷血無情的集中營司令,除此以外,還扮演過無數經典角色,兩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根據捷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博胡米爾-赫拉巴爾(1997年去世)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以布拉格飯店服務生Ditie的視角回顧了歐洲二十年的歷史。
小個子的迪特人矮志不矮,通過他的聰慧、機心和勤奮,再加之命運之神不斷的青睞,他從一名在火車站提著桶子賣烤腸的流動小販開始,再到端盤子的普通服務生,首席服務生,大堂領班……在動盪的社會變遷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的巔峰,最後自己成為了布拉格最豪華酒店的老闆,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