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新浪潮杜拉斯

法國電影新浪潮杜拉斯

發布時間:2022-08-22 07:54:58

⑴ ∮.杜拉斯寫過哪些小說﹖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發》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出版社[1]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法國新浪潮電影左岸派的第一部代表作

左岸派第一部代表作的話是阿侖·雷乃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編劇的電影《廣島之戀》

⑶ 電影《廣島之戀》准確地說歸屬於哪一個電影派別

《廣島之戀》屬於左岸派(Left Bank Group),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國電影的一個派別。在法國新浪潮興起的同時,在巴黎有另外一批電影藝術家,也拍出了一批與傳統敘事技巧大相徑庭的影片。由於他們都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因此而被稱為「左岸派」。

派別特點

敘事技巧與傳統大相徑庭

成員介紹

「左岸派」是20世紀50年代末出現在法國的一個電影導演集團,因成員都住在巴黎塞納河的左岸而得名。他們是阿侖·雷乃、阿涅斯·瓦爾達、克利斯·馬爾凱、阿侖·羅布-格里葉、瑪格麗特·杜拉斯和亨利·科爾皮等。但「左岸派」實際上並沒有組成一個「學派」或「團體」,他們只是一批相互間有著長久的友誼關系、藝術趣味相投並在創作上經常互相幫助的藝術家。由於他們在電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問世的,如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年)和科爾皮的《長別離》(1961年)(兩片均由杜拉編劇),雷乃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年,由羅布-格里葉編劇),瓦爾達的《克列奧的兩小時》(1961年)等,加之他們的影片十分講求個人風格,不拘守傳統的電影語言;因此他們的作品常常也被歸入「新浪潮」電影。實際上,「左岸派」導演們的影片和《電影手冊》派導演們的影片有著重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 「左岸派」導演們只把專為電影編寫的劇本拍成影片,而從不改編文學作品;他們一貫把重點放在對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描寫上,對外部環境則採取紀錄式的手法;他們的電影手法很講究推敲,細節上都要修飾雕琢,絕無潦草馬虎的半即興式作風;他們的影片具有更為濃重的現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羅布-格里葉的影片,因為這兩人本來就是法國現代派小說的代表人物。「左岸派」電影在法國被稱為「作家電影」,意即由文學作家拍攝的電影,其代表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部影片外,稍後還有雷乃的《姆里也爾》(1963年)和《戰爭結束了》(1967年),羅布-格里葉的《不朽的女人》(1963年)、《橫跨歐洲快車》(1966年)、《伊甸園和以後》(1970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音樂》、《印度之歌》及瓦爾達的《走卒們》(1967年)等。

樓主。謝謝。

⑷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創作生涯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當法國掀起新浪潮後,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干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文學獎。
她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打破了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貧富對立和人的慾望,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
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1959)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遍世界。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1965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岸派」的成員。
1974年創作《印度之歌》,該作品於1975年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托獎。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說《情人》,該作品於1986年獲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裡,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個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被譯成40多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85年發表《痛苦》。書中記錄了她在『二戰』期間的個人經歷以及對戰爭問題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丈夫的歸來。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具有一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⑸ 廣島之戀 評價

你好
推薦幾篇:

第一篇:有點少 http://blog.hsjiaoyu.cn/u/3369/20081030224545.html

第二篇 很專業 :http://www.yue.org/viewthread.php?tid=5007

第三篇 還可以:http://www.douban.com/review/1062351/

網上可以搜索道的基本都在這里

現寫肯定來不及了 綜合一下吧

⑹ 廣島之戀是哪兒部電影的插曲

別亂說話啊,電影《廣島之戀》中的插曲都是純音樂,歌曲《廣島之戀》只是靈感來自於電影,和這部電影的沒有其他的關系了。電影《廣島之蓮》是法國導演阿倫·雷耐的代表性的新浪潮作品

⑺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物生平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西貢/胡志明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波雷諾(柬埔寨)是當地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1921年她父親去世。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
16歲那年,杜拉斯遇見了一個中國男人胡陶樂(音譯),幫助她家渡過難關,也成為她的第一個也是終身難忘的情人。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後才向世人吐露。
1935年,21歲的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學院讀書時漂亮而風流,常有浪漫傳聞。
1939年,與她結婚的羅貝爾·昂泰爾姆是她前一個情人的好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賴的兄長和朋友。
1942年,她認識了迪奧尼·馬斯科洛,覺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最後兩個人都愛上了對方。半年後,瑪格麗特引見迪奧尼認識了昂泰爾姆。接下去的10年之內,這兩個男人先後離開了她,她依舊過著自己渴望的、充滿愛情、慾望和激情的矛盾生活,直到70歲依然如此。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他是成為她最後的一個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歲人生。杜拉斯當時年近古稀,昔日風韻盪然無存,酗酒,怪癖,乖戾,人人都是敬而遠之。27歲的揚·安德烈亞,身材瘦高,是個同性戀,性格羞澀,被她養在家裡。當杜拉斯帶了揚·安德烈亞到處拋頭露面時,有記者提問:「這總是您最後一次愛情了吧?」她笑著回答:「我怎麼知道呢?」直到1996年3月,杜拉斯長眠在巴黎巴那斯公墓里,知道杜拉斯的人可以說,這確實是杜拉斯的最後一次愛情了。
「瑪格麗特·杜拉斯,她寫作,有的只是用來寫作的鉛筆和水筆。除此之外,她一無所有。」這是1988年瑪格麗特·杜拉斯接受呂斯·佩羅訪問時在題銘中所說的一段話。她曾經對最親密的女友說:「真奇怪,你考慮年齡,我從來不想它,年齡不重要。」
18歲首次返回祖國——法國。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數學、政治學,但卻立志要做小說家。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當秘書。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家》遭到伽里瑪出版社的拒絕;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同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共產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書記,成立尋人處,出版了《自由人報》。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1946年她夏天在義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5年,被開除出法國共產黨黨籍。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周刊和雜志撰稿。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於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5年7月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8年-1989年昏迷住院。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⑻ 廣島之戀是哪個電影運動的代表作

如果一定要為西方電影從古典時期轉為現代時期尋找一部電影作為劃時代的里程碑的話,那麼這 部電影無疑應當是《廣島之戀》。《廣島之戀》以其現代意義的題材,曖昧多義的主題,令人震驚的表現手法,與新小說派的緊密聯結,在多重意義上,啟發和開創了現代電影。

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倫·雷乃攜他於去年拍攝完成的新片《廣島之戀》來到法國戛納參加在這里舉辦的第十二屆電影節,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彈,立即轟動了整個西方影壇。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空前偉大的作品"、是"古典主義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評論家都失去了勇氣。"

《廣島之戀》講述在日本拍戲的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的異國戀情,穿插遭遇原子彈的廣島和二戰時期女演員少女時代在法國小城納韋爾與德國士兵的愛情悲劇。人們說《廣島之戀》是電影的轉折點,影片中首次出現大膽而新穎的敘事技巧,電影將早已為文學把持的地盤奪了過來,超現實主義和意識流介入,影片同傳統的、以設置一個無所不知的講述者為基礎的現實主義表演實行了決裂。一個或多個人物的獨白取代了講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繪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腦海中,觀眾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國一批新進導演掀起反傳統的電影運動,被稱為"新浪潮",以戈達爾為首的年輕導演蔑視一切傳統的電影敘事方法,拍攝的電影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色彩。 同時期崛起的"左岸派"電影集團通常被視為"新浪潮"的一個分支,阿倫·雷乃既是這一集團的代表,他們拍攝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內心意識,更使用大量現代色彩十分濃郁的時空倒錯的"意識流"手法。

左岸派與文學的聯系十分緊密,當時盛行的"新小說"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岸派"的成員。如"新小說"派的代表人物瑪格麗特·杜拉斯。"新小說"派作家給"左岸派"電影帶來了強烈的文學風格,因而"左岸派"電影又被稱為"作家電影"。"作家電影"一詞廣義上具有雙重含義,其一它意味著影片的導演即是影片的創作者,影片必須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其二影片的劇本屏棄改編名著,而是只拍為電影原創的劇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學家為電影創作的劇本,影片中許多表現手法因而來源於對文學表現手法的借鑒。《廣島之戀》由瑪格麗特·杜拉斯編劇,阿倫·雷乃導演,無疑成為左岸派作家電影的代表作。

《廣島之戀》的愛情與反戰反軍國主義題材的相互交織得益於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劇本原創,但是縱觀阿倫·雷乃的創作歷程,當代歷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事件)以及戰爭對人類命運的影響,始終是他選材的重心所在。創作於1950年的《格爾尼卡》藉助畢加索的同名繪畫,對在1937年德國法西斯對西班牙這個著名的古城所進行的滅絕人性的轟炸進行強烈的抗議。19 55年阿倫·雷乃又拍攝了《夜與霧》,重新剪輯檔案館得來的黑白照片,新聞片以期重現納粹集中營殘酷情景。而《廣島之戀》正是這兩部作品的合乎邏輯的延續和歸宿。

⑼ 如何評價電影《情人》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原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1914年-1996年)在1984年寫的小說。描寫了一位在越南的法國殖民地生活的13歲法國女孩子和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國男人的愛情故事。該小說是杜拉斯最著名的小說之一。

獲獎
1984年獲龔古爾獎。
1986年獲里茨-巴黎-海明威獎,被評價為「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91年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將該小說搬上熒幕。中國情人「他」由香港梁家輝扮演。女主角「我」則由法國女星珍·瑪琪(Jane March)飾演。該片最終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了比較好的評價。另外說一句,這部電影的旁白是由Jeanne Moreau 珍妮·莫羅完成的,這位參與過多部新浪潮時期大師作品的女演員,被譽為新浪潮女神。她的旁白深沉滄桑,為影片增色不少。

經典語句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我常常憶起這個只有我自己還能回想起而從未向別人談及的形象。它一直在那裡,在那昔日的寂靜之中,令我贊嘆不止。這是所有形象中最使我愜意、也是我最熟悉、最為之心盪神馳的一個形象。——杜拉斯

⑽ 羅伯特·布列松的介紹

羅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1901年9月25日-1999年12月18日)法國著名電影導演。他對電影藝術和法國電影新浪潮有著深刻的影響。他是繼讓·雷諾阿(20世紀最傑出的電影大師之一)以後,享有最高聲譽的法國電影導演。布列松在《電影手冊》的法國導演排名榜中排名第一。布列松對法國電影影響深遠,他也是電影史上擁有最多大師粉絲的導演——從戈達爾、路易·馬勒,到保羅·施拉德、凱瑟琳·布雷亞,再到安德列·塔科夫斯基乃至瑪格麗特·杜拉斯,每個人都不吝嗇對他的溢美之詞。法國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對他如此評價:「羅伯特·布列松之於法國電影,正如莫扎特之於奧地利音樂,陀斯妥耶夫斯基之於俄國文學。」俄羅斯電影大師安德列·塔科夫斯基也曾說過:「如果羅伯特·布列松排在電影導演的第一位,其他導演頂多能排在第九、第十位,一想到這點,我就感到無比地沮喪。」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新浪潮杜拉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猛蟲過江演員表 瀏覽:24
魔幻電影名稱大全 瀏覽:761
同至人有電影院嗎 瀏覽:293
新bl電影推薦 瀏覽:86
電影音樂的風格有哪些 瀏覽:802
藍狐電影名字 瀏覽:554
電影海報手繪英語版 瀏覽:616
高分的粵語電影 瀏覽:296
類人愛情電影 瀏覽:16
方中信澳門街電影粵語 瀏覽:248
主角有小女孩的感人電影 瀏覽:907
適合練習英文聽力的電影 瀏覽:699
電影悲慘背景音樂 瀏覽:438
泰國電影東京獵人觀看 瀏覽:488
韓國一部投胎的電影 瀏覽:505
契卡電影裸體圖片 瀏覽:970
十大經典勵志電影視頻 瀏覽:234
中出先鋒影音愛情電影網 瀏覽:762
廈門全國電影票系統 瀏覽:121
氏電影全部圖片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