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有一部跨性別法國電影

有一部跨性別法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10 16:53:33

⑴ 求問一個女扮男裝的電影!

沙漠妖姬 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1994)

三個人開大巴車旅行

⑵ 《你的名字》電影深層含義是什麼

即使都已經失去關於彼此的記憶,到兩個人心裡還是一直想著,惦記著。

《你的名字》其實也在一直不斷地烘托無法相見的急迫情緒,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轍,就連結尾處在大街上尋尋覓覓的戲碼都一樣。但為什麼這次的電影更加打動人心,以至於痴漢大叔信以為真呢?

因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緒,它在故事層面上,更貼近了人民群眾,而不是一味的情緒導向。新海誠把情緒和敘事做到了完美融合。

影片評價

《你的名字》基於新海的原創劇本,電影圍繞三葉,一個女孩不樂意住在農村,瀧,一個東京的高中生,是一個建築迷。

然而這部電影關於的跨性別,是新海誠的獨特之處,因為他們有著奇特的處境和陌生的渴望。他們互相留下筆記,甚至爭吵。當然,一旦事情來到了這個階段,就知道愛會綻放。

但故事神秘之處是在故事開始前一個月的天空中出現一千年一次彗星。也預示著中心人物關系的萌芽。劇情需要很多的曲折,但把焦點集中在三葉和瀧各自的命運。

⑶ 玫瑰少年真實死因是,

2000年4月20日,葉永鋕上課時舉手要去廁所,一去就沒再回來。被發現時,他倒在血泊中,鼻子和嘴裡都在不停往外冒血,最終送醫不治。

葉永志因為性格像女生,經常被男生堵在廁所,強行脫下褲子,檢查他究竟是不是女生。每一次上廁所,若是遇到男生總是少不了如此欺凌。他們圍著葉永志,嘲笑他是娘娘腔。他起身反抗,結果寡不敵眾,再被這些男生羞辱。

事件發生後,學校第一時間做的是:清掃廁所、擦掉血跡。對外宣稱葉永志有心臟病。

他遭遇了校園霸凌,僅僅因為他像女孩子般溫柔,性格軟糯。其實葉永志之前就有和媽媽求救,葉媽媽就其遭到校園欺凌的情況向校方表達交涉與抗議,但卻遭到校方的冷漠對待與歧視。

「玫瑰少年」意為性別被錯置的男孩,這個叫法在1997年法國電影《玫瑰少年夢》中首次出現。

歌中的這位玫瑰少年叫葉永志,1985年出生於中國台灣屏東,他是個溫柔、細致、體貼的男孩子,會和勞累了一天的媽媽說「辛苦了」,會讓媽媽先去洗澡而自己去煮菜,會幫媽媽按摩……是別人口中「一個勝過三個」的好兒子。

但葉永志在學校里的遭遇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因為陰柔的性格,他在學校里被視為異類。同學讓他脫下褲子「證明是個男孩子」,在他上廁所時戲弄他。這些霸凌行為讓葉永志為了上廁所想盡辦法:上課去、找關系好的男同學陪著去、借用教職員工廁所,甚至去過女廁所。

而且有老師跟葉媽媽反映,你家孩子聲音細細的,喜歡玩女孩子喜歡的游戲。甚至還好心地提出「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的建議。

悲劇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葉媽媽不相信學校的敷衍說辭,含淚同意解剖兒子屍體,並且不斷上訴為葉永志伸張正義。不斷上訴了六年後,法院終於改判學校三名主管為「業務過失致死」。

正是因為葉媽媽不停地上訴,以及有相同遭遇的人的奔走呼籲,2004年,中國台灣省正式實施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從此不只是男女兩性,而是多元跨性別。

⑷ 電影《女孩》為何能在戛納電影上大放異彩,受到歡迎

因為該影片是遍布痛感又克制壓抑的跨性別題材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具有人性魅力,導演手法嫻熟且富有同情心。作為盧卡斯·德霍特令人印象深刻的處女作,以一種完全自然的手法將荷蘭風格和法國風格融合在了一起,看起不錯。他不畏懼處理困難的主題,並以表演和舞蹈將主演維克多·博斯特塑造成了演員。在芭蕾的世界中,人的身體因意志的力量而彎曲和重塑,為這一轉變過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這部法語和佛蘭芒語影片因男演員維克托·波爾斯特飾演16歲的勞拉而備受批評,並因其導演是獨聯體成員盧卡斯·杜恩。唐特回應說,這是密切基於經驗的跨舞蹈家諾拉孟斯考爾。她把這部電影描述成“我的真相”,這一定有意義。

Dhont拍這部電影的初衷,來自於2009年在比利時當地報紙上看到的一條新聞:一個女孩想成為芭蕾舞者,卻生錯了性別,她想成為真正的女孩。導演當時只有18歲,正在經歷自己的身份認同危機,這個故事大大激勵了他。導演也提到,《女孩》引起了跨性別群體的關注,讓他們從中獲得勇氣。他認為,社會已經准備好看這樣的電影了。

⑸ 三夫評價怎麼樣它為什麼能拿金像獎提名

《三夫》這部影片的評價還是很不錯的,之所以能夠獲得金像獎提名,是因為這部影片的情節看起來比較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而且也映射出了大部分小人物在對待生活的那種無奈,具有比較深刻的寓意。

在這部電影的最後幾段,我們可以看到色彩從屏幕上消失,美麗的黑白圖像看起來像過去的明信片。在最後一幕,在大陸與香港之間新建的橋旁,微妙而含蓄的色彩,使不確定的道路變成了整個影片的焦點。

⑹ 跨性別者的世界需要理解,人人生而平等!《女孩》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女孩》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5歲的“女孩"加入了芭蕾舞舞蹈,她為了練習芭蕾舞蹈,她每天下了非常多的功夫,經常練到腳尖破皮流血,都不肯去休息。其實這個15歲的“女孩”是一個男兒身,但是她的心裡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女孩,雖然她有著男性的特徵。為了能夠跳好芭蕾舞,她服用了雌性激素,讓自己的身材更加的苗條。她的父親非常的支持她,讓她做真正的自己。

當時這個男主角也是找一個小男孩來演的,他的演技非常的好。讓人感覺到這個主人公為夢想而追逐,但是在無人的時刻,又非常的傷感掙扎,把那種跨性別的矛盾給演繹出來。我們不能區別的對待這些跨性別的人,她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能活著就有權利追逐自己夢想,多些理解,人人生而平等。

⑺ 怎麼評價電影《人生密密縫》

從內容上看,「人生密密縫」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電影。

有跨越性別的倫子,有因為性取向自我掙扎的小男孩,還有惺惺作態的鄰居、毫無擔當的母親,甚至淺淺的涉及到了校園霸凌。

是有點壓抑的,但導演荻上直子卻講了一個悲而不哀的故事,有的只是櫻花的便當,人物角色因為編織和擁抱閃著柔和的光芒。

片名「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直譯是「當他們認真編織的時候」,國內翻譯成了「人生密密縫」。聯系起詩句「臨行密密縫」,母愛暗含其中,倒也頗為貼切。

應合著標題,編織貫穿了整個影片。主人公倫子小時候,母親用毛線為她編織了第一對乳房套,套住柔軟的棉花填入空擋的胸罩,這里的編織充滿了慈愛和呵護。

牧雄和友子媽媽小時候,母親用毛線為他們編織了很多穿戴用品,雖然包含母愛,卻也關注著同樣分量的痛苦和怨恨,這里的編織是愛恨交加的,愛給子女,恨指向負心的丈夫。

倫子長大後也開始編織,當他被周圍的不理解、嘲笑和謾罵傷害時,她就咬著牙將這些痛苦、不甘和憤怒一針一針縫起來。

倫子在最後變更性別記錄之前,用毛線編織起108個男性生殖器官在海邊燃起,火星從燒著的架子上升騰而起,飄盪轉熄,充滿了難以言說的儀式感,像是告慰又像是無聲的告別。

倫子原名叫倫太郎,生為男性,但從小就希望成為女孩子。在醫學上被換做性別認知障礙,屬於LGBT中的T(Transgender)。

媽媽對倫子說,「抱歉無法給你一對真正的胸部。」

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倫子,自然也是一個溫柔的人。在一家老年療養院做護士穿著粉色工作裝的倫子,不但博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信賴,也遇到了自己的愛人牧雄。

從邂逅之初的一見鍾情,到得知倫子生理上曾是男性時的困惑,再到情感壓過困惑產生的包容,直至決定接受倫子的一切並保護她不受外界傷害的一系列心理過程在牧雄與小侄女的聊天中被輕描淡寫地帶過。

這種溫暖而給人安心的力量蔓延在影片的各種細枝末節。從母親、牧雄的支持中,她獲得了平靜、堅定而強大的內心,從而有能力把愛傳遞給他人。

我們的教育方針里經常出現一句話,「幫助孩子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但多數時候這句話在現實中都變成了「讓孩子變成大人想讓他們成為的人」。這種引導、糾正和教育都有可能變成強行施加在本人身上的痛苦根源。

以支持理解為基礎的愛,最能給予人力量。

你看這個人,嘴上說喜歡我,又讓我這么難過。

⑻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驚魂記》被認為是跨性別恐懼症嗎

「象徵性的黑人」只是一種比喻。我想我們都同意這是一個種族歧視的比喻。這是否意味著所有有一個黑人角色的電影、書籍等都是種族主義?

不。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不是種族主義者,因為它只有一個黑人角色。它描繪了當時義大利的現實生活——義大利有黑人,但黑人很少。

《奧賽羅》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可能是種族主義,也可能不是——但只有一個黑人角色的事實並非如此。)但是……如果今天有人製作了一部只有一個黑人角色的電影,那麼就會有一些額外的審查,看看讓一個黑人角色是一個可靠的編劇/選角決定,還是他們只是想要一個象徵性的黑人角色。

也有可能是這一比喻早在《精神病患者》之前就存在了,但是故事中的某些方面卻讓角色能夠打扮成女性,而這與他的性別無關/讓人們認為他是女性。例如,如果他穿著裙子介紹自己是諾曼·貝茨(Norman Bates),那麼他就不是「一個假扮女人的男人」(這是對跨性別女性的歧視言論),他是一個穿著裙子的男人。

不幸的是,羅琳過去常說一些歧視變性者的話。這個比喻不僅存在,而且廣為人知。所以,我們完全可以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問為什麼羅琳覺得有必要把她的連環殺手打扮成「女人」。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如果,那麼」的等式,「如果羅琳的書是恐變性者的書,那麼所有男人穿女裝的書都是恐變性者的書。」

但對於任何其他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作家:請避免使用這個比喻。如果出於某些原因,你必須讓跨性女性成為你的殺手,至少讓她成為一名跨性女性,讓她有一個殺人動機,而不是與她的跨性身份有某種聯系。讓她來一場復仇狂歡,或者成為一名政治刺客,或者……做一些既不會助長有害刻板印象,又會被處死的事情。

⑼ 法國電影《假小子》的大致情節是什麼

《假小子》的大致情節是一個小女孩被誤認成男孩在朋友間和家庭間產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主角是是10歲的勞拉,另外一個是6歲的珍妮——在夏日假期來臨之際,他們一家人搬到了一個位於市郊的新社區,由於勞拉剪著一頭短發再加上她假小子一樣的行為舉止,她很快就被這里的小朋友們錯誤地當成了一個男孩,於是她決定順水推舟,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邁克爾」。很快,這個與眾不同的「男孩」就吸引了最受歡迎的麗莎的注意力,她顯然是被邁克爾給深深地迷住了。回到家中,當和自己的父親、母親以及更像女孩的妹妹在一起的時候,她是勞拉;可到了外面,尤其是和她的新夥伴以及女朋友出門閑晃的時間里,她又變成了邁克爾,顯然,勞拉是在以一種相當足智多謀的方式隱瞞著真實的自我,同時也從新身份中獲得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和新奇的感受,尤其是隨著夏日漸漸地接近尾聲,她忍不住開始期待,也許自己小心掩蓋的這個令人不安的秘密,永遠不會被別人發現。

《假小子》是2011年的影片,用影片敘述整個故事內容,讓觀眾從上帝視角看待這個故事,而更容易分辨對錯,體會電影映射的問題。

⑽ 請問有中轉站2019年上映的由菲恩·懷特海德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中轉站》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os5a_Yhiihxo9Y6E_pMQg

提取碼:fq6c

《中轉站 Port Authority(2019)》

導演: 達尼埃爾·萊索維茨

編劇: 達尼埃爾·萊索維茨

主演: 菲恩·懷特海德、麥考爾·隆巴蒂、蕾娜·布魯姆、路易莎·克勞瑟、Eddie Plaza

類型: 劇情、同性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法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5-18(戛納電影節)

片長: 94分鍾

又名: 曼哈頓戀舞曲(台)、港務局

《敦刻爾克》男主芬恩·懷特海德、跨性別新人演員Leyna Bloom主演了馬丁·斯科塞斯監制新片《港務局》(Port Authority),講述一個男孩與跨性別女子的愛情故事。該片最近已殺青,才公布信息。

新人導演Danielle Lessovitz執導,McCaul Lombardi(《美國甜心》)也出演。背景為紐約LGBTQ圈著名的「舞廳文化」,講述20歲出頭的男孩Paul(懷特海德飾演)初來紐約,與熱愛voguing的女孩Wye(Bloom飾演)看對了眼,他悄悄找上了她,熱烈的愛開始萌芽。但隨後Paul發現Wye是跨性別者,他被迫面對自己對她的慾望,和身邊人深植的暴力。由斯科塞斯的Sikelia影業和RT影業(《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製作。

閱讀全文

與有一部跨性別法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