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 彼得潘的主要內容 要英文的
Peter Pan is about three children in Mr. Darling's family. They can't stand the temptation of Peter Pan, a mysterious wild child flying from the air. They soon learned to fly. They flew out of the window overnight to fly to the fantastic "Dream Island" while their parents were away.
《彼得·潘》寫的是達林先生家裡的三個小孩,經受不住由空中飛來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誘惑,很快也學會了飛行,趁父母不在,連夜飛出窗去,飛向奇異的「夢幻島」。
There are not only ferocious beasts on the island, but also "red men" in primitive tribes, as well as terrible pirates, of course, fairies and mermaids.
In short, everything that often appears in children's dreams and fantasies is here; therefore, there are hunts to fight against beasts, between red men and pirates, or between children and pirates. A real war.
這島上既有兇猛的野獸,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紅人」,還有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女和美人魚,總之,經常出現在兒童夢中和幻想中的一切,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與猛獸搏鬥的打獵,有紅人與海盜之間或孩子們與海盜之間的真正的戰爭。
The children were free and free from althood. Under Peter Pan's leadership, they handled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played as much as they could, and went through all kinds of dangers.
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也歷經了各種危險。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1)彼得潘電影觀後感英文介紹擴展閱讀
1、作品鑒賞
《彼得·潘》這部作品事實上是成人懷戀美好童年的一個神話。一方面,它用生動、明快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至真至純的兒童世界,讓人看到了處於人生源頭的童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滿懷遺憾和無奈地暗示:童年雖美好,卻無法挽留,人終究要長大步入墮落的成人世界。
從童年到成年的轉變,人類不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時也是個性受到壓抑和人性被扭曲的過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說明人類有著周而復始、永存不滅的童年和童心,這份童心讓人們心曠神怡、遐思無限,忘卻成人世界的喧囂浮華,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2、作品影響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在英語大字典中,「彼得·潘」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被收錄。
《彼得·潘》被多次改編成舞台劇,動畫,電影等作品,較有名的有1991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鐵鉤船長》,2002年迪士尼推出的自編續集電影《重返夢幻島》,2003年環球影業的電影版《小飛俠彼得.潘》。
2006年,英國政府為了紀念《彼得·潘》的出版,斥資三千萬英鎊,請三千名作家競相續寫,英國兒童文學女作家麥考琳被選中寫出了官方續集《重返夢幻島》。
『貳』 求《彼得潘》讀後感,要英文版的
1.《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讀了《小飛俠彼得潘》這篇名著後,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懂得了每個小孩都會長大成人的這個道理。
許許多多的孩子都不想長大,不想上學,只想天天玩。書中的主人公叫彼得潘 ,他就是個永遠都不想長大的男孩。他住在永無鄉這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這里有聲音如鈴鐺般悅耳的仙女、長發的美人魚、長不大的孩子、謎一樣的印第安人,還有凶惡的海盜和會發出「滴答」聲的鱷魚。然而,豐富多彩的生活,卻不能替代彼得對母親的渴望。於是,一個同樣不想長大的女孩文蒂來到了永無鄉,當上了孩子們的「母親」。他們開始了在永無鄉的種種奇異歷險。然而,最終文蒂還是選擇長大。她帶著孩子們從那扇媽媽一直為她開啟的窗戶中飛回了家。而那個永遠都不願意長大的男孩子彼得,盡管可以擁有全世界的快樂,卻無法享受來自於一個家庭的溫暖。他只能隔著窗,偷偷張望窗內的火爐、笑臉和親情。然後悄悄地走開,和小仙女一起消失在夜空中。
是啊!永無鄉雖然快樂,卻不會有家庭的溫暖、精彩的人生。每個人都會長大,長成一棵撐天大樹,只要我們的夢中有永無鄉,長大後也一定會很快樂,而且活得更精彩。
1. "Peter Pan Peter Pan" Du Hougan
Reading the "Peter Pan Peter Pan" This famous work, I benefited from, I know that every child will grow up in this truth.
Many children do not want to grow up and do not want to go to school, just want to play every day. Peter Pan is the hero of the book, he is a always the boys do not want to grow up. He never lived in this rural paradise like the same place, where there is such as the bell sounds as beautiful fairy, a mermaid hair, Zhang Buda children, mystery, like the Indians, ferocious pirates and will issue a "ticking "Voice of the crocodile. However, the rich and colorful life, but not a substitute for the mother's desire to Peter. Thus, an equally do not want to grow up, the girls never went to the rural based, on the children when the "mother." They never started in the various rural singular adventure. However, the final text still choose Beattie grew up. She took the children from Nashan mother has for her to fly back to open the windows in the home. And that is always reluctant to grow up the boys, Peter, even though the world can have a happy, but can not enjoy from the warmth of a family. He can only be separated by windows, secretly Zhang Wang window within the stove, a smiling face and kinship. And then quietly walked away, and fairies to disappear in the night sky.
Yes ah! Although the township never happy, it does not have the warmth of family, wonderful life. Everyone will grow up and grow into a tree shoring days, as long as our dreams have never townships, and also when they grow up will be very happy and live a more exciting.
『叄』 小飛俠彼得潘的簡介(英文版)
Mr. darling's three children, unable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Peter Pan, a mysterious wild boy from the air, soon learned to fly.
譯文:達林先生家裡的三個小孩,經受不住由空中飛來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誘惑,很快也學會了飛行。
When their parents were away, they flew out of the window overnight and came to the strange "Dream Island".
譯文:趁父母不在,連夜飛出窗去,飛向奇異的「夢幻島」。
There are not only ferocious beasts on the island, but also the "red men" of primitive tribes, terrible pirates, and, of course, fairies and mermaids.
譯文:這島上既有兇猛的野獸,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紅人」,還有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女和美人魚。
In short,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children's dreams and fantasies can be found here.
譯文:總之,經常出現在兒童夢中和幻想中的一切,這里都有。
Therefore, there are real wars with wild animals, red men and pirates, and children and pirates.
譯文:因此也就有與猛獸搏鬥的打獵,有紅人與海盜之間或孩子們與海盜之間的真正的戰爭。
Children are free and alts are free.
譯文: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eter Pan, they deal with all affairs and play freely.
譯文: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
They have also experienced various dangers.
譯文:也歷經了各種危險。
(3)彼得潘電影觀後感英文介紹擴展閱讀:
重要人物介紹:
彼得潘為夢幻島的領袖,樂於接受挑戰,勇於克服困難。在其他人眼中是個十分有趣且有魅力的人,充滿想像力和歡樂,一心想保護自己的朋友們,偶爾有點健忘和愛誇口。喜歡溫迪而不會表達。
叮叮為跟在彼得潘身邊的精靈。性格里有自負,虛榮,情緒多變的一面,因為自己是唯一的精靈而感到孤單。在同伴們的感化下,性格逐漸改善,給大家帶來很多歡樂。
『肆』 彼得潘的讀後感題目用英文怎麼寫
幻想童話劇。全名為《肯辛頓公園里的彼得·潘》。1904年12月27日(聖誕節)首次在倫敦公演,引起轟動性贊譽。此後除1940年外,每年聖誕節都上演該劇。後作家埃利諾·格雷厄姆將劇本改成中篇童話,評價也很高。
這是一個與成長有關的童話。
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
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這是最好的結局吧,就象溫蒂自己認為的。畢竟,作者還是留下了新的希望,溫蒂的孩子們繼續跟著彼得潘飛到永無鄉去,盡管一個個孩子總要長大,孩子的夢想卻世世代代,傳承不息。
也好吧。早已長大的我們也只能這樣相信。雖然還是忍不住有些惆悵。」
「邪惡的海盜船長胡克對他說,你可愛的溫蒂最終還是會離開你,他從天空墜落,無力抵抗,此時他的心中充滿憂傷。彼得潘的形象彷彿是代表了人們心中的理想想法:如果可以的話,永遠都不要長大。因為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紛擾,意味著要失去換來成長。」
——
我個人認為胡克船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現實社會,他有著殘酷而現實的靈魂。而這些和彼得潘所認為的一切都是矛盾的,所以他才會想要去對抗他。所以無論是胡克船長還是文中的任何一處,無不在描述著童年的美好,還有成長和現實的沖突。這種沖突我們無法去避免,只能無奈地去接受,所以我們還能感受到書中那種快樂里淡淡的惆悵。
————
說胡克的真實身份並不是說他在小說外現實中的身份,而是他在小說中的真實身份。可能在他成為海盜前,他是一所有著所謂良好風氣,並且極其著名的學校的學生。作者通過描寫胡克的行為,來突出在他少年時所受的教育風氣。作者把這種風氣以胡克船長這樣反面的人物表現出來,確實有否定作者當時所在年代教育形式的意思。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學校,社會,這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胡克船長也曾是一個天真的孩子,但是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他被現實(如學校,社會)逐漸改造成了一個這樣的人,可以說,這也是從側面突出了成長的悲哀。所以,無論是作者怎樣寫,他還是離不開他想要表達的主題的,一切都是關於成長。
巴里在劇中虛構了一個會飛的、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小男孩彼得·潘。他天真活潑、疾惡如仇、勇敢而富於犧牲精神。作者還虛構了一個故事發生的地方——夢幻島。那裡,有孩子希望出現的各種「人物」:仙子、人魚、印第安人、海盜、野獸和夢幻鳥。在那個用蘑菇當煙囪的地下之家,生活快樂無憂。彼得與海盜,海盜與紅人之間的「大戰」,鮮明地烙著兒童打仗游戲的印證。巴里正是通過奇妙的夢幻島和不肯長大的男孩彼得·潘這樣的童話形象深情地告訴人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樂章,珍惜可貴的童年時代,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那僅僅屬於他們的歡樂。由此,也可以窺見作家對自然、純朴天性的熱情召喚。
彼得·潘給小姑娘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邁克爾和約翰身上撒了仙粉,於是他們一起飛到夢幻島上。歷險故事連連不斷(美人魚的礁湖等),「永沒有枯燥乏味的時候」。彼得·潘和同他一道飛到夢幻島上的孩子們,在那裡遇見了上述童話人物。由於終年海盜詭計多端、處處作祟,海島無寧靜之。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勇敢的彼得·潘還是想出妙計搭救了夥伴們。
彼得·潘和小姑娘溫迪分別時,答應每年春暖花開之時來看望她。後來溫迪長大出嫁了,彼得·潘又與溫迪的女兒玩,又把溫迪的女兒帶到那個奇妙無比的夢幻島上,溫迪的女兒長大出嫁後,又把溫迪的外孫女找去作伴。
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童話
彼得·潘,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一個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因為害怕長大,他在出生的第一天,就從家裡逃了出來,常去倫敦的肯辛頓公園游盪:如今長住在一個叫「夢幻島」的海島上,成為一群被大人丟失的孩子們的隊長。在一個夏夜裡,彼得·潘飛到倫敦,趁達林太太不在家,誘使她的小女孩溫迪帶著兩個小弟弟跟他飛回夢幻島。大家推舉溫迪做母親,從此過上了童話般奇妙的生活。他們一起做了許多英勇的事,包括一次被掠一了海盜船,彼得·潘與詭計多端的海盜頭子胡克決一死戰,使他掉進了鱷魚的口中…… 《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伍』 彼得潘讀後感英文
Peter Pan, is a British writer James Barry to write. The content is Mrs. Lin three children always dream of flying in the sky, and believe in Peter pan story, culminating in a magical night, Peter pan and left three children brought to the island, lived on the island of the Indian brave, ferocious beast, pirate, lovely Mermaid, beautiful bird ... ... The story revealed the child's desire for freedom, Peter pan will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Wendy, I deeply feel the hero 's brave and bear ... .. .I have learned from this book a lot of knowledge, so I hope you can have a look this book, you will find many from the fun!
『陸』 電影《小飛俠彼得潘》觀後感
所有的孩子都要長大,只有一個例外——他就是英國的詹母斯·巴里筆下的小男孩彼得潘。
All the children have grown up, there is only one exception - he was Britain's James barye described the little boy Peter Pan.
永遠不長大得男孩,沒有了愛情,便沒有了煩惱,飛翔在夜空中,身邊跟隨著詭異的小精靈,飛翔的身影和著自由的笑聲,成就了男人的夢想,也變成所有女孩的噩夢。
A boy who would never grow, there is no love, would have no trouble flying in the night sky, followed her strange little wizard, flying figures and a freedom of laughter,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man's dream, has become all the girls nightmare.
每個孩子都想飛翔,也幻想著自己的「夢幻島」。彼得潘有著很大的勇氣,我看了這部電影後在想像中描繪著自己心中的彼得潘。
Every child wants to fly, but also with their own fantasies in "Neverland." Peter Pan has a great deal of courage, I saw the film described in the imagination of Peter Pan their hearts.
『柒』 彼得潘的英語讀後感(300字左右)
具體如下:
この本を読んで、私は自分の間違いを認識しました。彼らのように友情を大切にするのではなく、友達でない時に後悔するのです。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本人的錯誤,不像他們這樣愛惜友情,只要不再是伴侶時才後悔。
私たちは本を閉じて、本を閉じて考え込んでいます。あの可愛いピーターパンがまた私の目の前に現れます。
當我們合起書本,掩卷沉思,那可愛的彼得潘又出此刻我的眼前。
子供たちは私がピーターパンになることを夢見ています。憂いも心配もなく、簡単で楽しいです。私ができるのは寶物の楽しい成長を助けて、彼女と一緒に人生の中で最も楽しい子供時代を過ごします。
孩子們都愛幻想本人會變成彼得潘,無憂無慮、簡單快樂,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協助寶物快樂的成長,去陪她一起度過人生中最為曼妙的童年。
娘と一緒に読む幸せな時間、私達は楽しみを収獲しています。娘の成長を深く感じています。
陪伴著女兒共讀的幸福時光,我們收獲著快樂,也深深感受著女兒的成長!
この話を読んで、私達はピーターパンのように勇敢に、鈴を刺して他の人に嫉妬しないでくださいと分かりました。
讀完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要向彼得 潘那樣勇敢,不要向叮鐺鈴嫉妒別人,但同時我們要向她學習她那舍己為人的精神。
『捌』 小飛俠彼得潘的讀後感英文200
小飛俠彼得潘200字英文讀後感如下:
Peter Pan, is a British writer James Barry to write. The content is Mrs. Lin three children always dream of flying in the sky, and believe in Peter pan story, culminating in a magical night, Peter pan and left three children brought to the island, lived on the island of the Indian brave, ferocious beast, pirate, lovely Mermaid, beautiful bird ... ...
The story revealed the child's desire for freedom, Peter pan will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Wendy, I deeply feel the hero 's brave and bear ... ..
I have learned from this book a lot of knowledge, so I hope you can have a look this book, you will find many from the fun!
譯文如下:
彼得·潘,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巴里寫。內容是林太太三個孩子總是夢想在天空中飛翔,相信彼得·潘的故事,在一個神奇的夜晚,彼得·潘,留下三個孩子帶到島上,島上住印度勇敢,兇猛的野獸,海盜,可愛的美人魚,美麗的小鳥……
故事透露孩子的渴望自由,彼得·潘將學生機會溫迪,我深深感受到主人公的勇敢和承擔……
我從這本書學到很多知識,所以我希望你能看看這本書,你會發現很多的樂趣!
『玖』 彼得潘讀後感帶譯文15篇
因未實際閱讀過文章,所以無法提供文章,但是可以提供讀後感的寫作要點,供參考:
(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
(2) 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