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左翼電影
「30年代電影」:一般是指1932年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這五、六年當中的段時間。
左翼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入侵東三省、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發生,日本攻擊上海,這幾起事件的發生對上海當地的民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激發當地民眾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意識,因此群眾由原本愛好鴛鴦蝴蝶派之類的電影轉而要求拍攝愛國意識的電影。「一二八事變」之後,對民眾心態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這一類「鴛鴦蝴蝶派」的電影賣作大受影響,而上海當時是中國電影主要的生產基地,因此觀眾對電影喜好的改變讓電影製作者也必須改變拍攝電影的風格。
中國共產黨在這個時候也加強了對電影的關注,因為電影是一種強大的宣傳手段之一,他們有計劃地影響電影的創作,分成四個部分:
首先從編劇著手去影響和改造電影,文藝工作者以編劇的身分來加入電影的創作。
其次透過各種組織的努力,改造電影創作的工作團隊,加強左翼創作的力量。
第三,有目的的、大力的介紹以蘇聯為主的外國電影的經驗。
第四,積極開展電影理論和批評的工作,透過電影的評論來影響和指導電影的創作和欣賞。
左翼電影在嚴酷的政治壓力下也成為一種動力,迫使電影工作者動腦筋運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部「大路」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抗日情緒,但是從頭到尾都看不到任何抗日的字眼,只用「敵人」來代替,這是因為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中無法正面的表達'抗日的情緒,因此電影工作者只好用這種隱喻方式來宣洩這樣的情緒。
中國左翼電影運動是從1932年開始,是由左翼文化運動延伸和發展,由進步文化工作者組成的「左翼作家聯盟」,簡稱為「左聯」,並延伸觸角到電影界,這些作家表達出對電影問題的關切。
夏衍等左翼知識分子開始直接參與電影的編劇工作,對電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另外它們也在當時的報刊刊載影評,藉由編劇和影評對當時電影界產生具體的動作,左翼電影到1933年達到高峰。
30年代電影由單純的影像媒介轉變為綜合的視聽媒介,這部「大路」在重要的部分就搭配有聲音,主題曲還是特別為了這部電影做的。
2. 30年代左翼電影的代表作
中國左翼電影的第一部作品是《狂流》(1932年)。
《狂流》
中國無聲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夏衍編劇,程步高導演,董克毅攝影,主要演員有胡蝶、龔稼農等。影片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侵吞修堤款、勾結地方黑暗勢力迫害人民的丑惡嘴臉,歌頌了中國農民善良朴實,敢於與洪水、與封建地主和社會罪惡勢力斗爭的精神。該片第一次在中國電影中描寫了農村的階級斗爭。影片鏡頭處理靈活真實,水災場景採用長江水災新聞片中的真實畫面,有很強的感染力。
《十字街頭》
3. 中國攻克法國的電影
樓主 我看你是真心想要的就 給你找了一下,這個片子我是看過的,差點笑死了。。片名叫<<解放軍佔領巴黎>>. 原名《 Chinois à Paris, Les》,
中國佔領巴黎?這不是真實發生的故事,但是每個鏡頭都似曾相識。荒謬或者現實,但是絕對搞笑。
Jean Yanne是法國的左派人物,作過演員、編劇、導演。他以嬉笑的風格導演了《中國佔領巴黎》。
某時,7億(字幕上是這么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不費一槍一炮,和平佔領了巴黎。法國總統跑到了美國,英國女王跑到了香港,中國領導人說歐洲人都是這樣。然後就是對佔領地的控制,經濟上每個地方只允許發展一種工業,瑞士製造手錶,義大利製造面條,荷蘭製造自行車,法國呢是fumistes,據查證是煙囪,於是法國就只能生產煙囪了。思想上不能有獨立的思想,要遵從領袖的教導,要互相揭發不軌行為,例如淫亂。生活上要擺脫資產階級腐朽的生活方式,沒收汽車,禁止喝酒等。當過上高尚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的時候,駐法國的最高領導裴岩將軍發現法國人民並不快樂,就用法國傳統的歌劇和芭蕾把革命思想教給法國人,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出曠古絕戲,《卡門》版的《紅色娘子軍》或者說《紅色娘子軍》版的《卡門》。
當各種手段用過之後,反抗力量還是越來越壯大,革命領導人終於出絕招了。允許法國人喝酒作樂,允許重開妓院,多發生活津貼,多放假,每年都有200天是假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反抗的法國人腐朽墮落,忘記反抗,成為人人都看不起的墮落者。最後,甚至讓駐軍帶頭行樂,結果每個軍人都筋疲力盡,包括裴岩將軍。領袖們無奈的只能下令撤退,解放軍被自己發出的糖衣炮彈打中了。
再次提醒,這是部喜劇片,別給它加上那麼多的含義和象徵,如果你看到有,那是你被環境影響了。我拽出一些細節,好玩的細節,再回味回味。
1、筷子的妙用:筷子絕對的中國標志,可是在片中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在沙盤地圖上放置模具的,法國人真能搞。
2、我也是中國人:有個法國人在中國上海待過段時間,回去跟法國人說時竟然說「我們中國人」,被旁邊的人問到:你難道也是中國人?他回答,我是中國人,是另一種中國人。典型的「法奸」啊。
3、也有魔幻:法國抵抗組織那無處不在的爆炸,在餐館,在娛樂場所,炸彈把房屋完全炸飛,桌子和呆坐在桌子邊的解放軍完好無損。想起了《妙想天開》中的搞怪。
4、懷舊:駐軍最高將領裴岩將軍實際上還是很清廉的,和另外三個人擠住在一個小房間里,睡的是上下鋪,真有解放軍的傳統作風。
5、中國人的勞動方式:人多,這是我們的優勢;團結合作,在人手眾多的時候,就成了必要的品德。在整理百貨商場的貨物時,傳遞信件包裹時,傳遞資料時....這種勞動的場面必然是人們站成一條龍,從開始到目的地,手遞手的傳東西。咱有的就是人。
6、卡門啊卡門:在看本片之前,《滿漢全席》中袁詠儀唱的聲震四坐的《卡門》片段給我的印象最深了。本片中由法國演員演出、配上卡門的音樂、講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味道十足,荒謬透頂,不笑都難。
7、清算:解放軍撤出巴黎後,和解放軍有過關系的女人被拉出去遊街,她們的頭發被剪掉,受盡屈辱。多象德軍失敗後的情形,多象《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別忘了,糖衣炮彈她們的功勞很大啊。
8、不失敗的人物:片中有個左右逢源的商人,開始賣性用品,解放軍來了就改賣雜貨,後來賣防彈衣給解放軍大大的撈了一把,解放軍撤退後留下的大米和坦克,他又賣給法國新政府...
9、槍:解放軍絕對不用武力,不佩帶槍支,雖然有口號:思想須以武力做後盾。打人的的法國警察,用炸彈和帶槍的是法國抵抗組織。
10、演員:裴岩將軍由一個日本人出演,這倒沒什麼,令我奇怪的是他們到底從哪兒找來那麼多中國人或者象中國人的群眾演員的?拍片那時候可是在1974年啊。
無論中國的文革還是法國的「五月風暴」,我都沒有經歷過,所有的概念都是聽來的。它們之間或許有聯系,但是別把這些做為本片的拍攝背景,那將很不好玩。
下載的地址:
http://dx.jm678.com/金馬影視www.jm678.com提供迅雷下載/jfj1.rm
http://dx.jm678.com/金馬影視www.jm678.com提供迅雷下載/jfj2.rm
4. 左派電影和右派電影是怎麼一回事
沒聽說過這種說法
5. 左翼電影的時代背景
「30年代電影」:一般是指1932年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這五、六年當中的段時間。
左翼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入侵東三省、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發生,日本攻擊上海,這幾起事件的發生對上海當地的民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激發當地民眾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意識,因此群眾由原本愛好鴛鴦蝴蝶派之類的電影轉而要求拍攝愛國意識的電影。「一二八事變」之後,對民眾心態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這一類「鴛鴦蝴蝶派」的電影賣作大受影響,而上海當時是中國電影主要的生產基地,因此觀眾對電影喜好的改變讓電影製作者也必須改變拍攝電影的風格。
6. 左翼電影運動取得的成就
這個問題,前幾天我還有過回答,現再回復一下,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作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三次電影運動,法國「作者電影」(新浪潮)與「作家電影」(左岸派)在溫文爾雅、精緻華麗的「優質電影」蒼白無力地落下歷史帷幕的那一刻,聲勢浩大地掀起了推翻和打碎舊存製片秩序的潮流,以其豐富的創造力和無可辯駁的藝術生機闡釋著一種全新的電影觀念,對商業電影大一統的局面形成了強烈的沖擊;作為世界電影發祥地的法國,再一次充當了電影先鋒的角色,引導了一次更為寬泛和廣闊的世界新電影運動。
雷乃無疑是「左岸派」的首領。在西方電影評論界,他與戈達爾齊名。在這部由法國新小說派大將瑪格麗特·杜拉斯編劇的影片中,他首次使用了一種大膽而新穎的敘事技巧,將現實時空和內心世界交替剪輯,開「心理結構時空」創作之先河,成為電影敘事語言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轉折,為「作家電影」在藝術領域開拓並佔領了一席值可引導「藝術電影」走向的制高地,拓展了電影敘事語言的空間,對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實永遠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內心的。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不能用人的理性來把握的,它本是一團「虛無」。阿侖·雷乃的電影用存在主義哲學和精神分析學說揭示生活中人的各種心理和行為,使用現實時空與心理時空相交錯,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索,實踐並發展了巴贊的現實主義電影美學,即一種以直覺的感知去把握與再現現實的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現實主義」。這種「不確定性」的電影美學直接影響了許多現代派導演的創作,電影理論家們重新回到了安德烈·巴贊對電影最深沉的設問:電影是什麼?
7. 左翼電影的歷史發展
中國左翼電影運動是從1932年開始,是由左翼文化運動延伸和發展,由進步文化工作者組成的「左翼作家聯盟」,簡稱為「左聯」,並延伸觸角到電影界,這些作家表達出對電影問題的關切。
夏衍等左翼知識分子開始直接參與電影的編劇工作,對電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另外它們也在當時的報刊刊載影評,藉由編劇和影評對當時電影界產生具體的動作,左翼電影到1933年達到高峰。
30年代電影由單純的影像媒介轉變為綜合的視聽媒介,這部「大路」在重要的部分就搭配有聲音,主題曲還是特別為了這部電影做的。
在倡導文藝大眾化的時候,左翼作家除了在戲劇領域進行演出宣傳活動外,還將目光對准了剛剛起步的電影業,力圖以這種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啟發民眾的階級覺悟和民族意識。當時在上海的黨的文藝領導人瞿秋白支持夏衍等人提出的利用資本家的物質力量發展左翼電影事業的主張。左翼劇聯的《最近行動綱領》指出:「除演劇外,本聯盟目前對於中國電影運動實有兼顧的必要。除產生電影劇本供給各製片公司並動員加盟參加各製片公司活動外,應同時設法籌款自製影片。」
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和資本家唯利是圖的特性,為左翼影劇工作者在電影界打開局面提供了機遇。在20世紀30年代,國際上法西斯勢力開始擴張,而國內,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愛國意識高漲,觀眾需要反映現實矛盾和民族精神的影片,對那些「處處惟趣味是尚」的神怪武俠、鴛鴦蝴蝶電影產生了厭倦,迫切需要能夠反映人民現實生活和願望的影片。一些民營電影公司老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也想改變從前的電影風格,以便適應現實民眾的欣賞要求。民營電影公司老闆要經濟效益,左翼作家看重電影的政治影響,雖然他們的出發點並不一致,但都需要電影反映時代情緒,吸引觀眾的視線。特殊的時代氛圍,為他們合作提供了可能性。20世紀30年代,左翼作家大量進入私營電影公司,創作、拍攝了一些反映時代情緒的影片。
1932年,夏衍、阿英、鄭伯奇應邀擔任了明星公司的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人組成了編劇委員會,對影片拍攝內容全面負責。1933年3月,在黨的文化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成立了由夏衍、阿英、塵無、石凌鶴、司徒慧敏組成的黨的電影小組,有意識地將進步勢力滲透到一些電影公司,利用電影的影響力傳播進步思想。在這些進步電影工作者的影響下,明星公司在1933年就拍攝了二十多部具有進步傾向的影片,其中有夏衍編劇的《狂流》、《春蠶》、《上海二十四小時》、《脂粉市場》、《前程》;陽翰笙編劇的《鐵板紅淚錄》;沈西苓編劇的《女性的吶喊》;洪深創作和改編的《壓迫》、《香草美人》;夏衍、阿英、鄭伯奇合編的反映時代知識青年的《時代的兒女》等作品。「明星」的成功轉向也使得其他一些電影公司開始尋求與左翼文藝家合作,田漢為「聯華」公司寫了《三個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為「藝華」編寫了《民族生存》、《肉搏》等抗日主題的劇本,這些影片的拍攝放映,對人們了解現實中國,激發人們的抗日情緒起到了推動作用。
左翼電影的涌現,加深了人們對現實的認識程度,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也引起了**的恐慌,一些有進步傾向的電影公司受到威脅、滋擾。1933年11月出現了「藝華」被搗毀的事件;而**的「劇本審查委員會」和「電影檢查委員會」加緊對劇本創作、電影拍攝、放映的限制,但左翼作家沒有放棄電影這塊陣地,在1934年11月到1935年12月間,他們利用可能的機會,用曲折的隱晦的手法將進步意識反映到電影中,這期間,夏衍創作了《同仇》、《女兒經》(與人合作),鄭伯奇的《到西北去》、《華山艷史》,沈西苓編導的《鄉愁》、《船家女》,洪深的《劫後桃花》,蔡楚生的《漁光曲》、《新女性》,田漢的《黃金時代》、《凱歌》,陽翰笙的《生之哀歌》、《逃亡》,仍以進步的思想主題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1934年,左翼電影工作者還建立了自己的陣地——電通影片公司,由夏衍、田漢領導電影創作。公司攝制了《桃李劫》(袁牧之編劇)、《風雲兒女》(田漢、夏衍編寫)等影片。其中,《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抗戰時期起到極大的鼓動作用,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國共產黨在這個時候也加強了對電影的關注,因為電影是一種強大的宣傳手段之一,他們有計劃地影響電影的創作,分成四個部分:
首先從編劇著手去影響和改造電影,文藝工作者以編劇的身份來加入電影的創作。
其次透過各種組織的努力,改造電影創作的工作團隊,加強左翼創作的力量。
第三,有目的的、大力的介紹以蘇聯為主的外國電影的經驗。
第四,積極開展電影理論和批評的工作,透過電影的評論來影響和指導電影的創作和欣賞。
左翼電影在嚴酷的政治壓力下也成為一種動力,迫使電影工作者動腦筋運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部「大路」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抗日情緒,但是從頭到尾都看不到任何抗日的字眼,只用「敵人」來代替,這是因為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中無法正面的表達'抗日的情緒,因此電影工作者只好用這種隱喻方式來宣洩這樣的情緒。
8. 法國新浪潮電影在內容及藝術上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代表作品
主題: 非政治性的電影。人物似乎是隨風來到人間,隨風在世上漂泊,又隨風離開人世。《精疲力盡》是最說明這一點的。否定傳統的道德觀念的電影。它的功績之一在於戰勝了某種禁錮,力圖真誠地描寫男女和愛情,暴露虛偽。他們感興趣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於善惡的觀念。 偏愛回憶、遺忘、記憶、杜撰、想像、潛意識活動,試圖把人的這種精神過程、心智過程搬上銀幕。 特徵: 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描寫人的責任心和自罪心,記憶總與歷史事件相聯系。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呂弗《四百下》(1958)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相對於特呂弗,戈達爾的革命性,侯麥則比較溫存。代表作:《春季的故事》簡稱四季故事。去迅雷看看查查那裡有更多他們的作品。
9. 左翼勢力的電影代表作是什麼
首先,即使是傳統題材,左翼電影也努力深掘其現實意義,發掘其社會價值。鄭正秋後期代表作《姊妹花》、費穆的《城市之光》、孫瑜的《小玩意》等影片,雖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還是都取得了一定的現實主義成就。
10. 求出現隱喻比較多的電影。。一部就夠了
有,是有,而且非常貼近學生與社會現實!
但是電影講的有限,是一部非常好的舞台劇!
主演:鄧超。
實力,爆笑,加社會現實!就一部電影大小
片名《翠花》
迅雷可以直接有資源播放。
電影的話,很少有適合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