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電影法國筆

電影法國筆

發布時間:2021-07-07 19:03:46

法國電影名字

應該是英國電視電影:Fingersmith (2005) (TV),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另外,情節敘述有誤而且還有後續發展.

❷ 求一法國電影的名字

前蘇聯影片《醜八怪》The Scarecrow(1983) 很多年以前CCTV-6播過

為照顧祖父,12歲的列娜·別斯索里采娃離開莫斯科,成了古城六年級二班的插班生。列娜長得不好看,同學嘲笑她為「醜八怪」。同班同學吉瑪在列娜遭到欺負時經常護著她,自然地成了她心中的英雄。吉瑪向老師透露全班逃課看電影,使同學們秋遊的安排被取消,列娜為吉瑪承擔叛徒的罪名,被同學孤立。由於自私和膽怯,吉瑪始終不敢說實話,甚至加入了對列娜的凌辱和迫害。當同學焚燒列娜的模擬像,為維護尊嚴,列娜終於做出了反抗。列娜自尊自強的行為震動了全班,真相大白後,同學們真誠的懺悔,在黑板上寫了「醜八怪,請原諒我們!」幾個大字……列娜和爺爺離開古城。

影片的主演克里斯蒂納·奧爾芭凱婕,1972年出生。她父親是一個馬戲團演員,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聯和俄羅斯流行文化之教母-阿拉·普加喬娃。如此顯赫的家庭出身自然會影響到小女孩的命運。16歲那年,她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開始和丈夫生活在一起,這位丈夫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學生們的偶像,享有「俄羅斯的麥克爾·傑克遜」美譽的弗拉基米爾·普列斯尼亞科夫(博客以前有介紹),後來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克里斯蒂納開始一邊照料家庭,一邊在媽媽和丈夫的芭蕾組合里做伴舞。
1990年開始,「會唱歌的女人」(阿拉的名曲——譯者注)的女兒也開始唱歌了,最初登台是在媽媽組織的的明星聖誕群英會上,人們對其演技只是報以寬容的微笑。但是克里斯蒂納如果說不是繼承,那也可以說是打上了媽媽性格的烙印,她決然開始從事聲樂和舞蹈事業,為了拍MV,從來不吝惜財產,終於成為俄羅斯演藝圈的小星星。為了徹底擺脫家庭,她和普列斯尼亞科夫離婚,後者的事業在90年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奧爾芭凱婕的第二次婚姻震驚了當時的流行界,就像烏鴉群里突然出現一隻白色的烏鴉一樣,她的丈夫是某位車臣背景的商人,但是,當他們一起生下了一個孩子的時候,這些吵鬧聲逐漸就銷聲匿跡了。
在歌唱領域方面,阿拉·普加喬娃依舊是家裡的老大,但是在電影藝術方面,女兒卻超越了媽媽。阿拉只是參與過兩部電影的拍攝,講述的都是她自己的生平,而克里斯蒂納·奧爾芭凱婕卻是很認真的大手筆,她不僅僅從事電影,而且還從事戲劇演出。1995年參與私營性質的話劇《奇跡發生後的星期一》的演出,然後在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進修並在1997年主演了話劇《農民小姐》。
早在1983年,著名的導演、電影演員和俄羅斯最優秀的兒童電影作家羅蘭·貝科夫開始為他的新電影《醜八怪》物色女主角,他面試了1000多名莫斯科的男女中學生,克里斯蒂納也在這個候選的隊伍當中,貝科夫開始並不知道她是誰的女兒。開始導演並不喜歡這個克里斯蒂納,過了幾天他才想起那個叫克里斯蒂納的,他吩咐助理找到了她。後來電影公演後,阿拉·普加喬娃小女兒的名氣已經不亞於她媽媽了。
本片不單純是一部兒童片,還是一部現代心理悲劇,講述的是兒童之間殘酷的人跡關系。本片引起很大的爭議,在於它將兒童心靈中的骯臟、冷酷、貪婪、狡詐、欺騙等等人性的黑暗面暴露出來,從而投射出整個社會的氛圍和道德意識。導演充滿了激奮,對那個顛倒黑白、抹殺真善美、混淆是非的社會進行了嚴厲的抨擊和批判

克里斯蒂納在成熟之年還參加了幾部電影的拍攝,後來因為生孩子不得不淡出電影圈。總的說來,克里斯蒂納的表演是她兒童時代成就的一個亮點。

❸ 求這個法國電影片名~

片名:天使A
英文名:Angel-A
編導:呂克·貝松 Luc Besson
主演:加梅勒·杜布茲 Jamel Debbouze
麗·拉絲姆森 Rie Rasmussen
吉爾貝·梅爾基 Gilbert Melki
塞爾日·夏布基納 Serge Riaboukine
米歇爾·謝斯諾 Michel Chesneau
奧利維埃·克拉夫利
Olivier Claverie

法國名導呂克•貝松繼1999年飽受爭議的《聖女貞德》之後沉寂6年,終於重執導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制」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這部低調上陣的《天使A》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影片公映前,呂克甚至拒絕組織新聞媒體的試映會,為本來就萬眾矚目的影片又憑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茲飾)是躋身於巴黎黑社會的小混混,個頭矮小的他靠招搖撞騙謀生,很多犯罪活動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安德烈明顯不能勝任騙子的「雅號」,因為失魂落魄的他債台高築,拖欠當地黑幫頭目弗蘭克(吉爾貝•梅爾基飾)一大筆錢。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獎,獎品是移民美國的綠卡,然而日漸嚴峻的形勢讓他的移民夢也變為無法挽回的泡影。幾經弗蘭克的威逼恐嚇,安德烈決定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從塞納河的橋上跳下去。

當他站到橋上,正打算邁出致命一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身材高佻的女子(麗•拉絲姆森飾)也正打算跳河,隨著水花四濺,安德烈也跟著跳進河裡,去救輕生的女孩。當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願意用一切報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靈勸慰安德烈,讓萬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這個金發碧眼的長腿尤物還充滿魔力,以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計策還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債務。

天使A告訴安德烈自己其實是個天使,作為證明,她讓一隻煙灰缸飛了起來。她到地球的任務是幫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鏡像。

後來,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飛,朝著天空飛去,依依不捨的安德烈緊抓住她的腿,不想讓她離開,於是兩個人的輪廓劃過天際,最後,塞納河上再次漸起水花,平靜之後,現出兩人的身影……

❹ 筆筆的那個電影是講什麼的啊

周筆暢參演的香港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日前拍攝完成,宣傳海報隨即出爐,它以陳慧琳、鄭中基、梁詠琪、吳君如小時候的照片為基礎製作而成。照片顯示,那時陳慧琳、梁詠琪已是靚女,吳君如、鄭中基則古怪精靈。

該片講述一幫「春田花花幼稚園」的小朋友長大後發生的故事。周筆暢飾演一個剛工作不久、有些傻傻的小職員,與台灣偶像小生陳柏霖有感情戲。CFP供圖

http://image2.sina.com.cn/ent/m/c/2006-01-06/.jpg

❺ 法國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呂克貝松是法國電影的代表
事實上 法國對商業大片並不感冒 他們只專注於藝術片的製作而呂克貝松則是一個異數
另外 如果樓主不喜歡他
那就推薦兩位法國影星 可以搜索他們的電影
蘇菲 瑪索
讓 雷諾 我最喜歡的兩位男女影星
以下是呂克 貝松的電影介紹(轉)
最後決戰
英文名稱:Le Dernier combat
劇情簡介:
在文明退化的廢墟里,大家為了存活而奪食掠水,野蠻的行為取代語言的溝通,人與人的關系處於對峙的緊張狀狀,"性"成為最有力的動力元素。在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們將可看到許多人存活與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呂克·貝松在影壇沒沒無聞時,憑著一腔熱血、旺盛活力與爆發力,突破一切傳統,掙脫一切商業機制下的樊籠,冒著無色彩,無對話,無明星等大諱所完成的電影。當影片完成時,因宣傳無門,於是盧貝松帶著這部影片參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舉拿下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因而打開他的國際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戰後的文明廢墟,因為無色彩,所以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電影。

二。1985 Subway
中文名:地鐵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巴黎地鐵復雜而廣闊的空間中。弗萊德搶了海倫娜丈夫的保險箱,逃到地鐵中,由此結識了長期生活在地鐵中的滑輪小子、鼓手無名氏等人。弗萊德找海倫娜要贖迴文件的錢,海倫娜的丈夫手下一夥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萊德。海倫娜在尋找弗萊德奪迴文件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他,而越來越背叛自己的階級和生活環境。弗萊德從小嗓子受傷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組成一個樂隊。在地鐵同伴的幫助下,弗萊德成功地組織起一隻樂隊,他還搶劫了運鈔員,用搶來的錢爭取了一次地鐵演出的機會。在樂隊「槍不殺人人殺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聲中,弗萊德倒在槍口之下,匆匆趕來的海倫娜只能含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為「地鐵」,而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地鐵中,呂克·貝松成功的表現了地鐵中的生活空間和獨立的小世界。弗萊德闖入這個小世界,馬上發現這里比地面上更適合他,這個後來者從一進入地鐵就再沒有出去,直到最後死在地鐵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顯然,貝松用自成體系的地鐵世界隱喻社會中非主流的另類人群,絕不循規蹈矩的生活和搖滾音樂是這個小世界中的典型特徵。幾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過去都曖昧不明,只生活在現在,只有阿佳妮飾演的海倫娜是從過去走到現在。這種心理時間層次的表現,使得影片只處於一種表面描述的狀態,無法更深層次塑造人物形象,這幾乎是呂克·貝松最大的弱項。片中的幾個主要角色是虛幻的,他們的超現實無法博得觀眾的認同,反而幾個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輪小子、雷諾飾演的鼓手、不時出現的賣花人、警長的兩個手下——一個叫「batman",一個叫"羅賓"等等。這些配角一起使整個地鐵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娛樂性,但也從他們身上看出貝松對這個另類世界的有意粉飾。這種平衡的結果,就是使這個地鐵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會所接受。從影片中的音樂就可以看出,最後的樂隊表演雖然歌詞是"槍不殺人人殺人"之類的"警世"之句,但音樂卻是類似香港"溫拿"樂隊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強調個人世界的另類色彩,一方面卻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包裝,這就是貝松的"地鐵世界"。
從影片類型上說,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驚險、警匪、愛情、音樂,貝松在此表現出他對好萊塢各種類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這樣的組合讓人不由對比西班牙阿爾莫多瓦的影片,但貝松遠沒有阿氏作品的尖銳和力度,以及對現實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說阿氏作品是超現實主義的話,貝松的這部《地鐵》只是一個經過包裝的、混亂、虛幻的夢境。

三。1988年 碧海藍天
英文名稱:The Big Blue
劇情簡介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四。發行時間:1990年02月21日 霹靂煞
英文名稱:Nikita
劇情簡介:
妮琪塔(Anne Parillaud飾)與一群朋友搶劫一家商店的葯品,商店的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是因為殺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獄。此時來了一個神秘的政府組織,選上了妮琪塔,並訓練她成為特務殺手,在經過數年的特務訓練之後,妮琪塔以一個平凡的護士身份回到現實的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他們的關系在妮琪塔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霹靂煞》由法國最具身價及知名度的導演-盧貝松所執導,由一個特務殺手的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手,呈現盧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曾經被好萊塢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為盧貝松的作品中較具商業色彩的影片之一。
1991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五。1991年 亞特蘭蒂斯
英文名稱:Atlantis 上 映: 1991年08月21日 ( 法國 )
劇情簡介:
呂克·貝松執導的記錄片,類似海中顏面博覽會,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探索美麗的海底世界,是一次純粹的視聽享受。

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我們將可看到海底在日出與日落之間的神奇變化與景觀,呂克·貝松設定了幾個主題來描繪"海底的一天",主題包括有"內心"、"旋律"、"悸動"、"靈魂"、"黑暗"、"心靈"、"溫柔"、"愛"最後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攝,動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員。海藍色是此片的主色調。配上賽拉的玄妙樂音,呂克·貝松將更完整地呈現大海所孕函的豐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一片被淹沒的神秘陸地,位於大西洋底下。呂克·貝松想要證實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個核我們社會一樣的組織。或許也可以說"亞特蘭提斯"是"碧海藍天"衍伸出來的副命題。此片是呂克·貝松摒棄傳統拍攝手法的作品,一部純視覺享受的電影,沒有傳統劇本,沒有人類對話,只有音畫緊密結合,完全依賴呂克·貝松與配樂師艾瑞克賽拉共同研議腳本。呂克·貝松以動物間的求愛,群斗,追逐等場面來豐富劇情,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蘇格蘭,澳大利亞,大洋洲,哥倫比亞,佛羅里達,巴拿馬群島等海域,甚至北極極地海域的冰雪景觀或多方戰端的紅海海域。呂克·貝松認為這是他最後一部討論有關海洋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

六。1994年 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七。1997年 第五元素
英文名稱:The Fifth Element
【簡介】
法國影壇仿效好萊塢模式投資拍攝的超級科幻動作片,幕後雖由法國導演盧克貝松領軍,幕前則力邀美國巨星布魯斯威利斯扮演救世英雄,並以英語發音。劇情描述在二十三世紀的紐約市,一名計程車司機無端搭載到從天而降的少女米拉喬瓦奇,而她正是解救地球免於毀滅的關鍵人物。英雄帶著美人躲避一連串的危險追殺,最後找出了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全片的故事情節和主題訊息都相當簡單,但美術設計和電腦特特效製造出十分炫目的視覺映象,停不了的動作場面也頗能滿足類型片影迷的胃口。
1914年的埃及,生活在外星球的種族蒙多沃旺人到地球上他們祖先建造的廟宇朝拜,並且取回代表四種元素的四塊石頭以及第五元素。鏡頭轉到未來23世紀,蒙多少旺族的飛船在接近地球時被代表邪惡勢力的曼加洛雷人擊毀,殘余基因被保存下來復制出的具有人類女性特點的莉盧成為倖存者,她就是第五元素。她愛上了紐約的計程車司機科本。他倆被安排去失樂園取回那四塊石頭,以保衛地球免受摧毀,莉盧逐漸了解了人類,科本和莉盧成為一對情人,邪惡勢力也最終被戰勝。
邪惡是終極的,絕對的,它的威脅遠超過金錢、權勢或統治,它不須要任何外在力量,就能侵蝕宇宙,消滅人類。不過有一件事令它如芒刺在背--生命的力量。生命和造物主的存在令它感到強大的威脅,因此它不斷地毀滅男人、女人、小孩、動物、植物,甚至光亮。企圖將世界帶入黑暗之中。這股絕對的邪惡每五千年降臨一次,然而每隔五千年,人類都會忘記該怎麼去對付它。
本片是1997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並贏得1998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同時也被提名1998奧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八。1999 《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詳細介紹: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九。上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法國) 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
呂克•貝松繼1999年飽受爭議的《聖女貞德》之後沉寂6年,終於重執導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制」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這部低調上陣的《天使A》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影片公映前,呂克甚至拒絕組織新聞媒體的試映會,為本來就萬眾矚目的影片又憑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茲飾)是躋身於巴黎黑社會的小混混,個頭矮小的他靠招搖撞騙謀生,很多犯罪活動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安德烈明顯不能勝任騙子的「雅號」,因為失魂落魄的他債台高築,拖欠當地黑幫頭目弗蘭克(吉爾貝•梅爾基飾)一大筆錢。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獎,獎品是移民美國的綠卡,然而日漸嚴峻的形勢讓他的移民夢也變為無法挽回的泡影。幾經弗蘭克的威逼恐嚇,安德烈決定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從塞納河的橋上跳下去。
當他站到橋上,正打算邁出致命一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身材高佻的女子(麗•拉絲姆森飾)也正打算跳河,隨著水花四濺,安德烈也跟著跳進河裡,去救輕生的女孩。當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願意用一切報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靈勸慰安德烈,讓萬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這個金發碧眼的長腿尤物還充滿魔力,以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計策還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債務。
天使A告訴安德烈自己其實是個天使,作為證明,她讓一隻煙灰缸飛了起來。她到地球的任務是幫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鏡像。
後來,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飛,朝著天空飛去,依依不捨的安德烈緊抓住她的腿,不想讓她離開,於是兩個人的輪廓劃過天際,最後,塞納河上再次漸起水花,平靜之後,現出兩人的身影……

❻ 全世界最優秀的十部電影

一、驚遇《弗里達》
弗里達:一匹荒原上受傷的孤狼。一蓬怒放的向日葵。一隻用生命絕唱的荊棘鳥。
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影片《弗里達》是一部謳歌人性美的傑作。它展示了一個剛毅不屈的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愛與痛苦的一生。觀眾在弗里達的車禍、親情、愛情中觸摸到她無窮的辛酸與甜美,溫柔與傷悲。
一生的悲痛、一生的堅毅澆灌弗里達天才的生命畫。她飲盡苦痛,飲盡孤獨,用沉重的靈魂作畫,展現內心的壓抑和扭曲,快樂和溫暖,追求和失落。
弗里達天天像火一樣地燃燒自己。飲酒、吸煙是靈魂無眠的隱藏,畫是真靈魂的裸白。
影片對人性的剖析全面又深刻。性與愛的嘗試與掙扎,思想與信念的糾纏與斗爭,肉體與精神的死敵般對抗,都入木三分。
電影傳記式敘述地弗里達的一生,剪輯繁簡適宜。
墨西哥民間音樂嘶啞而悲愁,痛捶人心。

二、幻相下的真實
黑夜裡看完美國電影《黑暗中的舞者》,黯然涕下,不能自已。
電影敘述了這樣的悲劇:移民來美國、為兒子看眼病而瘋狂工作的捷克盲女沙蔓,因殺了偷她血汗錢的房主人比爾而被判死刑。
江面一樣平鋪伸展的故事下跳動著一顆在絕境中煎熬的心。一個堅毅的母親、一個移民來異國的女性、一個盲人、一個失去競爭力的弱者,在弱肉強食的現代文明社會中被無聲無息地吞噬,被消滅,就象一片枯葉落了地。
故事震人魂魄的地方,不是情節的跌宕,不是沉重而濃烈的母愛,不是激烈的殺人場面,不是審判的不公與非議,而是尖銳無可調和的對抗性——善良潔白的靈魂與34聲槍響,法庭辯護的沉默與臆想中的亦歌亦舞,上吊繩索與縱情絕唱,走向死亡之岸與狂愛生命之軀,絕境的生存狀態與攢錢醫好兒子眼病的母親的心。
苦難到了極端,愛子到極端,愛音樂劇到了極端,善良到了極點的一條弱小的生命被判死刑。
永不能忘懷的是那微弱的又令人不安的歌聲,那遲鈍的卻令人戰栗的舞姿。
臨刑前,一曲悲涼而濃烈的生命絕唱唱出了靈魂最後的尊嚴:
人,即便被剝奪了一切生存的權利,依然要詩意縱情地放歌。

三、留戀布拉格
《布拉格之戀》像一雙給我很多溫存卻又揮別輕搖的白皙的手,像那曲曼妙憂傷的福雷的《夢後》曲,讓我在感受美麗的同時感受冷酷,感受放鬆的同時感受壓抑,感受溫暖的同時感受孤獨,感受快樂的同時感受憂傷,感受擁有的同時又感受虛空,當它揮一揮衣袖離開我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已是淚流滿面了。
這是根據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改編的影片,故事發生在布拉格,德沃夏克的布拉格,深沉熾烈的布拉格,我心儀已久的布拉格。演員朱麗葉·比諾葉,是美與高貴的化身,演過《勇敢的心》中脫俗明慧的美皇後,這次是扮演醫生(男主人公)心愛貌美的、對生活憧憬又被現世粉碎的妻子(女主人公)。
貪戀於女性裸體美的醫生在蘇聯入侵布拉格之後,生活被踐踏了,他與妻子在反抗侵略的吶喊洪流慢慢枯竭之後,離開了布拉格;而妻子在政治自由的異鄉(瑞士的日內瓦)感受到了丈夫的性愛觀對自己的壓抑,她說出了那句長久在地球湖上盪漾的話——「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她回到了布拉格。
不久,為了追尋純得透明的愛,醫生又回到了妻子的身邊。禁錮的思想讓美麗的布拉格變得醜陋起來,有尊嚴的生存越發得艱難,他們先是被沒收了護照,然後被剝奪了行業資格,接著是無處不在的沉默和恐懼,兩人別無選擇地來到了鄉下過村婦農夫的生活。心愛的狗得病死了,兩人親手灑土埋葬。一次帶著對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戀,兩人驅車在僅有的小鎮舞廳里狂歡度夜。清晨細雨綿綿,返回途中,車禍身亡。
兩條渴求有尊嚴有快樂的美的生命,輕煙雲霧似地散了。
人去花謝,自由與屈辱、性與愛、美與青春的主題,會徐徐退出他人生活的舞台,但卻滲透進我的心靈。
烙在我心頭的是深沉復雜的時代精神——憂慮。焦灼。

四、鳥會啄人嗎?
希區柯克的動物災難片《鳥》,講述了人與動物怎樣相處的故事:把關在籠子里的鳥出售馴養逗樂的人類,被成群成批的烏鴉狠命報復,不得不逃離棲息之地。編劇儼然是鳥類群種的代言人,借一個小鎮被鳥類襲擊,警示人類當心動物的報復,從而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余韻徐歇。我認為故事的警示還可以伸展:第一,人類不是能輕易服輸的動物,人類自身才是最能報復的物種,人類輸給烏鴉後能善罷甘休嗎?第二,烏鴉真能啄人嗎?事實是鳥類的物種每年在遞減,生存力一天天地弱化,焉有戰鬥力?他們的空間逐漸被人類強奪一空。第三,人類的最大災難一定是來自人類自身的互相殘殺,律師米切在逃離棲息地時,帶走了互懷敵意的母親和女友,同時也帶走了災難,真正的滅頂之災來自人類內心深處的不切實際的瘋狂的佔有欲。
《鳥》是鳥類們虛幻的勝利宣言。也是編劇給哲思的人們一個口頭警告。
從片中出來,你會感到虛驚一場,人類照做天地間無可匹敵的霸主。

五、《現代啟示錄》啟示了什麼?
反戰片《現代啟示錄》的敘述者是一個越戰上尉,他沿途目睹了戰爭留下血腥慘烈的場面,在殺與不殺的內心淤泥里撕裂掙扎,最後還是瘋狂地殺了前線的叛徒上校,留下一生的越戰烙印——恐懼。
啟示一:對英雄的顛覆。英雄成了叛徒,叛徒重又成了英雄,直面英雄時發現,英雄沉溺於對家人的思念、對殺戮無辜百姓的懺悔中,英雄首先是——人。
啟示二:人性的深刻揭示。勇敢與戰栗,瘋狂與冷峻,縱樂與慟哭,榮譽與良知,使命與正義,狂喜與恐懼,都像一把把尖刀撕裂著每一位士兵的靈與肉,每一個越戰人都分割成兩個對立的仇敵,在心臟依然跳動的肉身里驚心動魄地搏鬥。美麗悠長的海岸線與徐徐入侵的戰斗機的對立畫面,強化了人性的善美真與假惡丑斗爭的力度。
啟示三:反戰的主題沉重而深刻。對戰爭的真實體驗(痛苦、絕望、恐懼)的揭示,引發觀眾對戰爭與和平的深沉思考。然而是否該就此徹底杜絕嚴酷的戰爭?美國坦克在幾十年後開進伊拉克的領土是越戰的翻版嗎?是對還是錯?伊拉克人民究竟想選擇戰爭還是選擇專制?戰爭帶來的負面效應將把人類引向何方?

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影片的主題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而我們只在一頭眺望。
六、永恆的《日瓦戈醫生》
在前蘇聯政治主宰文學一手遮天的掌心裡,帕斯捷爾納克從指縫間依稀看見了正義與人性的藍天。影片《日瓦戈醫生》是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氏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男主人公日瓦戈是一個被父親拋棄的孤兒,一個救病治人的醫生,一根支撐家庭的樑柱,一個護士的情人,一個有小資情調的反革命,一個熱戀俄羅斯的憂傷詩人,一個能診斷時代瘋病的思想者。
女主人公拉那是一個被繼父誘騙的少女,一個令母親自殺的不孝女,一個革命狂人的妻子,一個戰爭年代扶傷的護士,一根憂傷詩人的愛的拐杖,一朵象徵堅毅與熱烈的沙漠花。
任何驚天動地的巨作都在思想和藝術上有獨特的價值。
故事發生在十月革命前後的動盪年代裡,影片通過日瓦戈醫生與拉那的聚散分離的無常,表達了偉大作家對自由靈魂的珍視、對傷亡生命的關懷、對生命意義的求索,對人性扭曲的鞭撻,對紅色革命的懷疑,以及對人民高於一切等空洞教條的全盤否定。
在藝術處理上,影片有三點妙處。一是把愛情與歷史緊密相連,把觸人靈魂的情愛與戕滅人性的革命戰爭勾留在一起,使日瓦戈與拉那靈犀相知的悲劇愛情具有沉重的歷史感,一般的情愛片只能望其項背。二是用雙線推進法,把主人公的命運按其邏輯緩緩推進,不著斧鑿痕跡;一線為日瓦戈醫生的一生,一線為拉那的一生,兩線在四個點上隨緣重合,在拉那的母親服毒的當晚,在日瓦戈醫生訂婚的舞會上,在硝煙的戰場上,在遠離莫斯科的小鎮玉亭鎮,構思奇巧。三是高潮來臨恰到好處,莫斯科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日瓦戈就去老家生活,暫時逃離壓抑緊張的生活,可以噓出一口氣,在自然和情人的雙重撫慰下,日瓦戈詩意的生命得到了張揚,故事在層層鋪墊後達到了最高潮,感人至深。
看影片的同時,也清晰地看見了帕氏憂傷而深邃的眼眸,穿過了蘇聯文藝陣線聯盟的封鎖線,看見了他冰冷的的手,伸出了時代鐵屋的柵欄,觸摸到了真理溫熱的心跳。
赤子帕斯捷爾納克譜寫了一曲低沉的歷史哀歌,獻給苦難深重的俄羅斯母親。

七、《四根羽毛》與一串項鏈
哈利,人人贊譽的勇士,無法直面蘇丹的侵略戰爭,做了逃兵,回到了英國。
女友和好友共四人送了四根象徵懦夫的羽毛給了哈利,受了刺激的哈利孤身來到蘇丹,尋找拯救靈魂的葯方。
他為了榮譽,力盡艱險,九死一生,奮力救出了三位戰敗落難的好友,最後親手殺死敵人,戰勝了恐懼,獨身回國。
送羽毛者,不是勇士。
救他們的哈利,孤身闖沙漠的哈利,成了真正的勇士。
榮譽是否值得用眼睛用生命去交換?勇士與懦夫的分野在哪裡?失落的自我要靠什麼來拯救?愛情究竟要怎樣的考驗才會堅固不移?一個男性追求的勇士稱號是不是莫泊桑眼中那條假項鏈?這是影片劃在每一位觀眾頭腦上的問號。
對哈利來說,勇士的名譽是一串假項鏈,戰勝恐懼才是最大的收獲,雖然以犧牲青春為沉重代價。也許,人的靈魂一旦失落,錯位,是需要勇氣和膽量,靠現世的磨礪來復位。
哈利同瑪蒂爾德一樣,在償還假項鏈的同時實現了靈魂自救。
苦難是一個鍛造場,戰勝苦難,自我確證,就收獲了一串人生的真項鏈。戴上這串真項鏈,人就賦予了生命以活著的意義。
影片《四根羽毛》把問題放在一個不同的價值體系下去折射,正義與非正義,榮譽與幸福,友情與愛情,傲氣與卑賤,都交織在一起,展現多元豐富的主題內涵,值得玩味。

八、解讀《鵝毛筆》
法國電影《鵝毛筆》塑造這樣一位主角:一個作家,為了對抗禁慾而偽善的制度,變態發狂以寫性書為天職,鞭撻摧殘美好人性的拿破崙時代,一生備受非人的凌辱。
影片還塑造了三位配角:一個是閱讀情色小說的洗衣女工,她從書中了解私慾縱橫、行色醜陋的各類嘴臉,卻依舊對愛保持著至純至美的嚮往,最終慘死於他人的色慾之手,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花蕾被掐了。一個是信奉天主的天真的神父,在愛情與信仰中備受煎熬,從受醫生誘騙、到痛失心上人、到割去作家的喉舌、到醒悟後發瘋,歷經人性被扭曲被踐踏被分裂的全過程,是折射時代最清晰的一面鏡子。一個是以宰殺鮮活生命為職的屠夫醫生,他是權利的化身,道貌岸然,秉承皇帝旨意去封殺自由呼喊的喉嚨,去鞭打如花嬌嫩的肉體,去迫害純潔善良的靈魂,去奴役底層愚昧的百姓,是一隻玩弄於眾多生命於掌心的惡魔之手。
悲劇的構思之巧莫過於人物悲慘命運的重蹈覆轍。人物是悲慘歷史的見證,從作家的瘋狂執筆到神父的瘋狂執筆是一個圈,是一個必然,是一個感嘆號,也是一個省略號。
影片《鵝毛筆》還從兩個角度解讀鵝毛筆產生的社會功能,深刻之至。手握鵝毛筆的作家的神聖使命是鞭撻偽善、呼喊正義、還原人性的本真,他選擇對性的畸形暴露為切入口,而性的瘋狂壓抑又導致人們對性的變態追求,因此,作家手中的情色作品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做蘇醒人性的解毒劑,又可做迷亂人性的精神鴉片。
這位作家令我想起中國寫《金瓶梅》的蘭陵笑笑生。我讀懂了專制時代選擇「性」為題材的作家的真實用意,作家們自身隱藏著蝴蝶般美麗的摯愛,卻書寫性的變態來矯枉過正,因為瘋狂壓抑所以要變態釋放。讀這類作品時必須解讀隱藏在肉慾之下作家真實的價值判斷。

九、敲響《鐵皮鼓》
一部根據君特·格拉斯的名著《鐵皮鼓》改編的經典影片。
7歲的小奧斯卡只愛敲鼓,有一天意外發現了媽媽與舅舅楊的私情,發現成人世界的丑,他就拒絕長大。希特勒的獨裁統治抽幹了每個德國人的精血,社會乾涸得像沙漠。媽媽吃生魚而死,舅舅楊被誤為波蘭人而被槍殺,奧斯卡的第一個大情人被父親佔有為妻子,第二小情人在德軍撤退時被美軍炮彈擊中,父親在蘇聯人入侵時吞納粹徽章而死。廢墟般的生存環境,使少年奧斯卡無法長大。戰爭結束,20歲的奧斯卡才康復為四肢健全的正常人。
在火龍一樣吞噬個體的畸形年代裡,小奧斯卡靠犀利的雙眼和震碎玻璃的奇異功能,僥幸逃出劫數,活出了自我。看此片一定要讀出小奧斯卡兩個古怪行為的象徵意義,一是敲鼓,第二是尖叫。小奧斯卡把敲鼓作為生活唯一的意義。鼓象徵真理,愛,善,一切美好的化身,敲鼓是一種追求,是對自己信念的守衛。不停的敲鼓是對己對人的驚駭警世。奧斯卡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尖叫是需要膽量的,當社會籠罩在一片混沌和黑暗中,誰敢發出自己的聲音?奧斯卡的尖叫能穿透黑暗,像把利劍,向邪惡向獨裁向無知毫不留情地刺去,是一個人對無道社會的抗議。奧斯卡用盡自己的力量與充斥假惡丑的世界作堅決的斗爭,心靈發出了「與成人說不、與社會說不」的微弱而可貴的聲音。
小奧斯卡的偉大就在他無畏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看完影片,我驚奇地發現,屈原是奧斯卡,魯迅是奧斯卡,顧準是奧斯卡,正義史的每一步艱難的進程都是一個一個奧斯卡的尖叫、敲鼓的結果。
歷史已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心中的鼓聲還能響起嗎,我們將為什麼而敲?

十、用音樂營建愛的天堂
昨夜與瑞士電影《其實在天堂》相遇,影片暢寫了一個指揮家用音樂營建愛的天堂的動人故事。
著名指揮家在童年時期埋下了強者欺凌弱者的可怕情結,他一生漂泊在外,直至病魔扣響他晚年的門,他才如夢方醒,離開了盡現藝術才華的音樂廳,帶著虛弱的身體,回到惡夢中的故鄉。
他不是去尋找報復那個欺凌他的同鄉,相反,他要用音樂完成他的愛的夢想。他在故鄉成立了一個唱詩班,村子裡的眾多老弱病殘者都是唱詩班的成員,成員之間素有間隙,甚至彼此有仇。在音樂的感化下,唱詩班成員一個又一個拉開了塵封的心門,拍掉了灰塵和蛛絲,心如明鏡,笑臉開始燦爛。指揮家讓音樂變成了一把綠色的梯子,一個寬敞的通道,讓久在自我罪惡的深淵里翻滾的人們,從折磨自我的心靈中走出,通過溝通,消解恨,走上愛的大道,讓生活明朗起來,陽光起來。
最後指揮家在眾生大合唱的和諧歌聲中靜靜地死去。
看完影片,我們開始相信起音樂無與倫比的神力:音樂能讓每顆心靈敞開,自覺自醒地愛著、存在著、相互攙扶著,沒有膽怯、沒有仇恨、沒有苦難、沒有心理障礙,沒有抑鬱情結,人人能借音樂的力量發現自我;音樂能對抗死亡;音樂能營建大同世界。
看完影片,我們開始羨慕起音樂家修成正果的大幸福:求大愛而得大愛,靈魂可以安息。
看完影片,驚覺——從未在自我的聲音里沉醉,從未在合唱的聲音里沉醉。
看完影片,驚覺——其實我們都不在天堂。

❼ 教授有一支神勝的筆這電影的名字是什麼

三傻大鬧寶萊塢··

❽ 求一部法國電影名

法國電影《發狂者》

當你的「身體」成為引起你食慾的「東西」,當你與你的「傷口」在談戀愛,你該怎麼辦?

還記得今年8月本地報章轉載的一則中國新聞嗎?西安一名年僅6歲的小女孩,5年內啃掉自己的10根手指。小女孩1999年因發燒住進西安一家醫院,在住院期間常常咬自己的手指,出院後這個毛病越來越嚴重。家人屢打屢勸都不成功,她最後吃光自己的手指。據中國醫學專家的會診,這名小女孩患的是遺傳性感覺神經根神經病。這種病在全世界僅報道過8例。

下個月將在本地推出的法國驚悚電影《發狂者》(In My Skin)劇中女主角艾絲特(瑪蓮娜德雲飾)的遭遇與上述現實的例子還有幾分相似。話說普通上班族艾絲特一回出席一個朋友在新居主辦的舞會時,獨自到黑暗的屋外閑逛,不小心被絆倒,穿著長褲的她不知道受傷的小腿外側已血肉模糊。她回到屋內,看到廁所地板上的血跡,捲起長褲才驚覺傷得不輕。看醫生時,醫生還笑她傷到這樣,竟然沒有感覺,小腿是不是她的。

自受傷後,艾絲特開始變得怪異,身體成為一件引起她食慾,想放進嘴裡的物件。她與上司陪客戶吃飯,在酒精的催化下,以及同桌人刀叉齊下盤中食物的頻頻刺激,她終於精神分裂,一隻手「離開」了她的身體。
沉溺在自己的性感與情慾中

她的上司與客戶忙碌地切割盤里的食物,桌面下的她也忙碌地切割自己的手。漸漸的,她沉迷在一種更原始、幼稚,甚至是性感與情慾的慾望中。她欲拔不能,最後還索性到餐館對面酒店「開房」。就像與戀人談戀愛般,她浸淫在自行慰借的情慾中,用刀割的皮膚一大片的剝落,血大滴大滴的流入她的口裡,看官無不毛骨悚然。女主角的男友雖一直懷疑她有病,不過她總是編造謊言來遮蓋自己的新傷口。

記者所看過影片中最血腥的一部

《發》透過女主角的自殘,讓觀眾看到人與身體、人與孤獨之間理性與非理性的關系。《發》是筆者看過的電影中最血腥的一部,美國名導昆丁《復仇人物》(Kill Bill)系列四濺的血、韓國導演朴贊旭《情獸》的割舌、法國爭議片《無可挽回》(Irreversible)的滅火器砸爛臉,算得了什麼?還有,原著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變態女鋼琴教師》也得靠邊「彈」,女鋼琴師以剃刀自殘的畫面,較起《發》,簡直小巫見大巫。不久前看《發》試片,有觀眾就無法忍受,戲沒看完就落荒而逃,沒走的也看到坐立難安。

女主角是全面的電影人

女主角瑪蓮娜德雲(Marina De Van)也是本片的導演,她不老,1971年出生,大學念的是哲學系,1993年至1996年在FEMIS念電影,她和法國才子導演法蘭索瓦奧桑(Francois Ozon)還是同學呢!兩人頻合作,除了參與奧桑的《八個女人》劇本的創作,瑪蓮娜德雲也主演過奧桑的《看海》和《變態家族》等電影。瑪蓮娜德雲寫過6部短片劇本,也導過不少短片,《發》是她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除了導和擔任女主角,劇本也是她自己創作,可見是個相當全面的電影人。

瑪蓮娜德雲這部「切膚不痛」的電影不適於膽小者,也不適合無法忍受血淋淋的觀眾。

驚悚的經驗 源自童年的一場車禍

導演在接受香港媒體的訪問時曾表明之所以創作《發》,與她成長的一段經歷有關。8歲那年她遭汽車撞倒並壓斷了腿,當時她竟然不害怕,也沒有疼痛感覺,她強烈體會脫離身體感覺,她說:「我看著自己的腳,就像看著別的東西,一件變了形的物件。後來母親讓我看X光片,我發現沒有了部分骨頭,碎的部分被丟掉了,更加強我那種怪異的感覺,因為部分的我被丟進了垃圾桶里,就像破爛的衣服。」她的傷疤後來也變成一種游戲,因為該部分的皮膚已沒有了感覺,她和同學將別針扣在傷疤上。

同學感到驚訝,瑪蓮娜德雲卻覺得驕傲,同時又對失去部分感覺感到擔憂:「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和有興趣。」

全片一刀不剪

《發狂者》原是上個月推出,片商表明因法國寄來的資料不足影響影片的宣傳,所以將影片延至下個月16日推出。據片商國泰透露,《發》列入R21,一刀不剪。

當你的「身體」成為引起你食慾的「東西」,當你與你的「傷口」談戀愛,你該怎麼辦?

麻煩你去看醫生!

❾ 一部法國老電影的名字

養老金 Le viager (1972)
導演: Pierre Tchernia
編劇: Pierre Tchernia / 勒內·戈西尼
主演: 米歇爾·塞羅/邁克爾·加拉布魯/克勞德·布萊塞/Rosy Varte/奧黛塔·勞瑞/ Jean-Pierre Darras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72-02-02
片長: 101 分鍾
IMDb鏈接: tt0069460
劇情簡介
1930年,馬丁尼即將退休。他來到醫生雷歐的診所,說他平日咳嗽不斷,感覺非常不好,但醫生卻安慰他說關系不大,其實事實上雷歐認定馬丁尼活不了多久了,當他無意之中得知馬丁尼無親無故,孤身一人,而且還有一幢鄉間的大房子時,他萌生了一個計劃,於是他和妹夫商量以養老金的形式每年給馬丁尼一筆錢,在馬丁尼健在時,馬丁尼還生活在他自己的房子里,如果馬丁尼去世,那麼雷歐一家就成為馬丁尼大屋的主人。於是在律師處簽定了合同書後,他們之間關於大屋的生死游戲便開始了。一面是雷歐一家盼著馬丁尼先生早日歸天,另一方面卻是馬丁尼愈活愈年輕,身體愈健壯。他的健康熬死了雷歐的媽媽,又讓雷歐全家坐卧不寧。雷歐甚至想去殺害老人,結果當然是惡有惡報,最終老人竟健康地迎來了二戰的勝利。

❿ 電影攝影與自來水筆出自哪位導演

1948年,法國電影家亞歷山大·阿斯特呂克倡導的「運用攝影機寫作」的電影創作理論。他在《法國銀幕》第144期撰文《新先鋒派的誕生:攝影機自來水筆》,主張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具有獨特語言、可以自由表達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筆寫作一樣,電影導演可以用攝影機「寫作」,充分表達個人意念。這一觀念反映了戰後西歐電影追求個人表達自由的強烈願望,也為「作者論」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作者論的先聲。

閱讀全文

與電影法國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yy可以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312
泰坦尼克號電影手繪圖片大全 瀏覽:399
好看的反特電影大全 瀏覽:459
介紹好萊塢電影的英文ppt 瀏覽:896
中國拍泰國的電影動作片 瀏覽:990
熊出沒奇幻空間大電影完整版下載 瀏覽:86
女朋友泰國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18
有關德國二戰殺人的電影大全集 瀏覽:30
西門町電影街英文 瀏覽:867
一部偷寶電影 瀏覽:160
英文說電影種類 瀏覽:616
南海萬達廣場電影院 瀏覽:149
男主角在電台上班的電影 瀏覽:219
迪麗熱巴的電影的名字是什麼 瀏覽:976
在qq里能用q幣買電影票嗎 瀏覽:734
泰國電影未來 瀏覽:392
有朵朵這個名字的電影 瀏覽:746
在周末看電影怎麼說英語怎麼說 瀏覽:236
幽靈醫院恐怖電影完整版 瀏覽:764
什麼電影超過戰狼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