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介紹幾部經典的法國電影,
◆【喜劇】◆◇《TAXI》系列(共三部):法國電影史上最賣座(觀影人次最多),呂克.貝松 Luc Besson 擔任製片編劇,擁有法國第一票房記錄! ◇《你丫閉嘴》:備受中國觀眾喜愛的法國喜劇,主演 讓·雷諾 Jean Reno 傑拉德·德帕迪約 Gerard Depardieu 也都是法國影壇大腕級的人物,搞笑而不誇張,絕對值得一看! ◇《兩小無猜》 ◇《任性天使》 ◇《天使愛美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法國總統希拉克和總理若斯潘都曾在公開場合對該片大加贊揚 ◇《埃及任務》:第28屆法國凱撒獎 (最佳男配角、最佳美術……)取材自法國最受歡迎的漫畫 ◇《皇牌警差》 ◆【劇情】◆◇《藍》《白》《紅》三部曲:幾乎所有的法國人都知道的片子 ◇《隔壁戀人》:這部片子是給所有曾經相戀過的人看的 細膩而深沉 ... ◇《非常公寓》:非常公寓,非常感覺,命運還是巧合,相愛還是錯過 ◇《情感》 有感覺就會有故事 …◇《雲上的日子》:三大巨星(蘇菲·瑪索//樊尚·佩雷//讓·雷諾)傾情演繹 ◆【情感】◆◇《蝴蝶》:溫馨童真,其影視插曲《Le Papillon》 最受國內法友喜愛 ◇《放牛班的春天》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奧斯卡最佳音樂提名 ◆【偶像】◆◇《初吻》:蘇菲·瑪索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柏林影展最佳影片,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獎。而蘇菲·瑪索也憑藉此片成為歐洲影壇著名的小明星! ◇《芳芳》: 愛情,總是在猶豫,其實,只是自己不敢去愛,女人無奈的叼著一根拉長的口香糖,試圖貼近它的愛情,男人輕輕的後退,留給女人慢慢的等待。 ...蘇菲·瑪索,樊尚·佩雷主演 ◆【動作】◆◇《暴力13區》:2005年法國電影展,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影片,歐洲街頭運動與中國功夫的完美結合 ◆【人物】◆◇《梵谷傳》:法國電影節「愷撒獎」最佳男主角。本片主要記敘了1890大畫家梵谷搬到巴黎近郊的奧維而,在那裡度過的自殺之前幾十天的生活 ◆【動畫】◆◇《勇猛的小紅狼》非常不錯的一部法國動畫片,無論情節還是畫面;語速和句子都很適合初級\中級法友! ◇《高盧奪寶》:幕;法、德兩國首次大投資合作的動畫巨作,故事發生在中國! ◆【風情】◆◇《露點的誘惑》:法國裸體海灘,天體浴場 ◆【戰爭】◆◇《漫長的婚約》:首次以法語原聲的方式引進中國de大片 ◆【情色】◆◇《秘密事件》:兩位失意的巴黎儷人靠著女人最原始的本錢 ——性 ,開始進行釣金龜的行動... ◆【古裝】◆◇《芳芳鬱金香》:中法文化年開幕電影 ◆【記錄】◆◇《遷徙的鳥》 :唯美的畫面,富有情感的鏡頭,是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記錄片之一。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法蘭西這個把浪漫當作生命的民族才會用三年時間拍攝出這樣的一部記錄片. ◆【綜藝】◆◇《法蘭西廣告之夜》:法國人中的部分世界上最優秀的廣告,其中還收錄了一部分中國的廣告片... 紅白藍系列 法國電影介紹網站 http://www.myfrfr.com/frfr/service.asp?cataid=37 參考資料:法語法國
『貳』 法國電影 內容大概講三四十年代 第二次大戰期間
我只知道 辛德勒名單 是說二戰納粹的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法國拍的。。
『叄』 求一部法國電影的片名~~
是 巴黎我愛你 的一個短片 ,那個女的衣服永遠只有那一款,她丈夫有了外遇要和她離婚,不過她得了絕症,她死後,他丈夫才發現他還是喜歡她的
『肆』 分析中國電影沖擊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利弊
1、A類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德國】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
其他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捷克斯洛伐克】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瑞士】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俄羅斯】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加拿大】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西班牙】
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
開羅國際電影節【埃及】
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阿根廷】
華沙國際電影節【波蘭】
印度國際電影節【印度】
塔林國際電影節【愛沙尼亞】
2 世界電影節
? 威尼斯電影節
? 香港電影節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戛納電影節
? 開羅國際電影節
? 蒙特利爾電影節
? 電影旬報電影獎
? 美國金草莓獎
3 中國電影節
?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
? 長春電影節
? 珠海電影節
? 大學生電影節
? 台北電影節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看過,忘了。嘿嘿。廢話。
『陸』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
法國新浪潮是指法國新聞界把1958-1959年間突然涌現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競相拍攝影片的熱潮稱之為「新浪潮」。新浪潮電影的興起主要得力於《電影手冊》雜志,從1955年起在巴贊的領導下團結了特呂弗、戈達爾、夏布羅爾等一批青年影評人,對法國商業電影的平庸和虛假進行猛烈的抨擊,提倡在電影創作中展現導演的個人風格,鼓吹「作者論」方法;新浪潮導演們並不反對商業性,而是主張把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法國新浪潮是繼歐洲先鋒派運動和德國表現主義後,世界史上第三次具有里程碑式影響力的電影運動。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徵有:①主題上,表現為非政治性的電影和否定傳統道德觀念的電影。②攝影方法上,側重於電影的照相性和畫面的新鮮感,形成一種極強的現實風格,長鏡頭、景深鏡頭的攝影、十分靈活的移動攝影。③自然音響環境上,增加作品的真實感,大都是同期錄音,製作周期短。④剪輯上,採用鏡頭之間的直接銜接,並在時空關繫上進行跳接。⑤表演上,啟用不知名的年輕人做演員和非職業演員⑥製作方法上,採取縮短製片時間,利用天然外景、日夜都在街頭攝影和縮小攝制組等方法以降低成本。⑦在美學立場上接受巴贊的長鏡頭美學觀;他們的電影有個人色彩和更為明朗的意圖。這些特徵都影響著後來電影的創作和發展。
『柒』 尋一部法國電影
是吸血鬼嗎??、
『捌』 剛看了一部法國電影,法語聽著我想死。頭暈,想吐,脖子好像被人勒住了。
呵呵 洗個澡吧
以前剛剛開始打cs的時候我也這樣
坐車的時候也這樣類似的情況
好好休息下就好了
你可能是看電影或者電腦用太久了弄得頭暈
『玖』 誰有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的影評,分別的,急求啊
紅
對愛的肯定和盼望
一 愛與救贖
聖經上說:愛我們的鄰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續的他一貫的對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愛」為核心展開。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個問題:存在真正的愛嗎?當瓦倫蒂娜說幫助購物可以讓那位孤獨的母親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倫蒂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擺脫內疚感,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實際上是對愛的一種否定——人們的所謂愛的行為從根本上是為了自己。
影片中出現新老兩代法官顯然不是偶然的,他實際上扮演著審判者的角色——用竊聽電話的方法對鄰居們為人所不知的罪惡行徑進行審判,他只是無力改變什麼。篤信這一觀點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虛灰暗之中,但註定有紅色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瓦倫蒂娜的到來使他對這一觀點產生質疑,「你走後我告訴自己真惡心」,他停止了監聽並去報了案。隨著與瓦倫蒂娜的進一步交流,他終於看到了光明。實際上瓦倫蒂娜是在道義上對老法官進行審判,而與老法官經歷相似的年輕法官奧古斯特又成為對老法官進行法律審判的第三個審判者。然而僅僅是審判遠遠不夠。記得最後定格鏡頭中的那一片紅色是什麼嗎?是救生員的紅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紅色的根本目的——「救贖」。紅色的博愛!紅色的救贖!人不是生來自私的,老法官說愛別人是為了讓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們在愛別人,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我們自己。影片中不時出現的桔黃色的車燈似乎象徵著人們的愛心,對世界產生懷疑時,燈的電池耗盡熄滅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對瓦倫蒂娜說:「電池我已經裝好了。」
生活是艱難的,再陽光的地方也會有陰暗的角落,但我們不能因為陰暗就去否定生活,因為得不到愛就去否定愛。也許你的鄰居或偶然與你擦肩而過人就是你尋找的愛人,但——咫尺天涯。影片開頭那段電話線路的推軌鏡頭,音軌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對話,默認了電話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的確給人帶來的方便,然而電話兩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嗎?人們無法在電話上進行心與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許多誤解與猜疑:瓦倫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電話都會被對方懷疑質問。高科技成了人們疏離的載體,正是這種現代世界的生存狀態使人們之間更加難以溝通,各自遭遇著愛的冷淡、荒蕪、失落和絕望,於是產生了罪——源於愛的罪,這種罪可能無法被審判,但可以被愛救贖,只要我們更加坦誠、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希望。正如導演所說:人類遵守種種戒律,並非怕上帝懲罰,而更重要的事出於人性的需求,人總要設法超越自己,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後目的,不是為了討好神,或是討好人。
二 宿命與輪回
貫穿影片始終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組成的空靈音樂告訴我們,世界是玄妙的,必然與偶然,宿命與抉擇在影片中反復出現。故事是由那樣多的偶然連接而成:掉下的書正好翻到了考試題目,廣播壞了於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為買煙而錯過了女友的電話……反復出現的賭博機似乎預示著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倫蒂娜卻說:我知道為什麼會贏。於是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顯然,影片實際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論的烙印。瓦倫蒂娜對男友說,要不是她中場休息時跑出來,他們就沒法認識。的確如此,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細節改變了你的一生。可是反過來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嗎?如果是命中註定呢?書帶註定會斷,廣播註定會出毛病,希旦註定會在那時跑出來,老法官和奧古斯特的命運註定相同……這種奇妙的宿命在海難獲救時達到了頂峰:紅色背景上瓦倫蒂娜驚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廣告招貼完全吻合,彷彿冥冥早有預示。
「輪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個超現實的意象,奧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後的一個輪回:輪回的金發女友、輪回的落地的書、輪回的背叛,甚至輪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來的就是輪回的空虛無奈——奧古斯特也會像老法官一樣孤獨一生。
老法官說:「我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你也可以選擇說或者不說,但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彷彿被一種神的力量所籠罩,在宿命之中的人顯得那樣脆弱無力:愛脆弱得不堪一擊,幸福總是緊連著痛苦,聚散無常,擁有和缺失都無從掌握,就像本來預測的晴朗天氣會忽然狂風大作。在命運的操縱下,三個生活在同一時空的個體彼此獨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們的命運卻彼此糾結和影響:心靈相通的瓦倫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時代,重復老法官命運的奧古斯特和瓦倫蒂那是鄰居卻互不相識。太多好事、壞事每天在發生,而你或許就在他們旁邊,多數的事你無能為力,因為你畢竟不是上帝。於是老法官就什麼都不在乎了,他監聽光鮮衣著下的陰暗的醜行,目睹著人性的丑惡虛偽,嘲笑一切所謂的善良和美好。他改變不了什麼,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老法官告訴我們,生活沒有完滿,上帝也會犯錯誤,導致他和瓦倫蒂娜錯過了三十年,他對生活徹底失望。於是瓦倫蒂娜告訴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人性本非惡,只是難免軟弱,有些事你可以選擇不要放棄。他們兩個人的心靈互相交匯影響,讓觀眾停留在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風雨中總會有人死亡、失蹤,但也總會有人獲救。片尾瓦倫蒂娜和奧古斯特並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變的重復就此被改變,是否意味著他們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錯誤,終於能在一起了呢?總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絕望後雖然沒有給出答案,但給我們留下了希望。就連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陽光,僅僅一分鍾的光明,卻如此美麗,是否「愛」也是可以輪回的呢?
——————————————————————————————————————————
藍
一個人所以會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關系,是因為有什麼東西在聯系著,當這種聯系不繼續存在的時候,就很難再說這個人仍然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關系,出門買食物,交房租水電費,甚至繼續工作都只不過是一種程式,這個人不過是完成這一切程序的機器,到了某一個時刻開始運作,到了某一個時刻停止。
在這樣的過程中,思維和行為都是根據習慣,因為身邊的一切不能再對這個人產生影響,所有的一切都是沒有關系的,有或者沒有,這里或者那裡,對象、內容或者時間。
再反反復復地看《藍》,每一個細節,一遍一遍地去琢磨,把自己當作她去經過,去感受,去思考,最後知道,誰都只是自己,無論有什麼樣的借口,無論有怎樣的依戀,到最後還只是自己。不管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其實也並沒有正確與否的標准,要的只是某一個人願意接受的答案。也就是自己給自己一個答案。
我一直以為任何人只要心甘情願或者無所謂,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責任,如果要說責任,我們最底線的責任就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有意識的作為——傷害到旁人,而並無必要因為旁人對你的行為的看法或者他一定要去做何感受而負罪。
最簡單的描述就是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小販不用以為自己在賣給「他」食物,而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只是有這樣一次交易存在,以此類推。當一個人以為自己跟別的人或事沒有關系的時候,誰如果把所謂的關心或者勸解強加,那不是善意,那是殘忍的傷害,通過不負責任的手段堆砌自己虛偽的高尚。
自由,是這部電影努力表達的主題,對於什麼是自由,導演通過很多種列舉的例子,去給出一種,僅僅是一種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讓每一個看這部電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個偉大的導演,因為他用自己內心真正的自由去傳達理解自由的真理。
當朱里在醫院醒來的時候,微弱呼吸中浮動的那一片羽毛,傳達的是生命的自由,生命原本不過如同一片羽毛那樣脆弱,開始或者結束都是輕易的一件事;
當朱里埋在被子里看葬禮播出,顫抖的唇角、滑落下來的那一滴淚水,傳達的是悲傷的自由,如何的努力都掩蓋不了逃避不過,輕易且恣意地侵蝕一個人的靈魂;
當朱里放棄自殺吐出嘴裡的葯片,注視她的護士,傳達的是對自由的尊重,一個神智清醒的人有權利為自己做出選擇,因為沒有人清楚究竟什麼是最需要的;
......
當朱里得到妓女關於職業選擇的回答,導演對於自由的理解和尊重上升到又一個新的高度,人之為人是因為她生而為人,而並非因為她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當朱里將丈夫的房子和姓氏給那個遺腹子的時候,這樣的自由到達了頂點,她要自己拯救自己;
當朱里聽到丈夫的情人真誠地講出那一句「對不起」的時候,她終於找到自己的自由;
——————————————————————————————————————————
白
在多米尼克的愛情觀念中,性方面是否得到滿足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法庭上違心的說出「我不愛他了」,就是因為她不能接受和卡洛沒有性生活。隨後,卡洛給她打電話時,她竟然讓他聽她和另一個男人做愛的聲音,並且她叫得非常大聲。然後,在卡洛的葬禮上,她痛哭失聲。在發現卡洛在性方面重振雄風後,她發自內心的歡喜,在和他做愛時叫的聲音比在那次電話里的還大。第二天早上睡醒時,她臉上掛著像小孩子一樣的滿意的笑容。在監獄的窗口她看到了卡洛,她沒有如一般人所料那樣或憤怒或懺悔或痛哭,而是滿懷期待的對卡洛比劃著手勢,表示迫切的想和他再干一次。所有這些都說明,她確實是深愛著卡洛的,同時她對愛的要求也是苛刻的。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對愛的要求並不那麼苛刻,相反還很簡單呢。她和卡洛是在一個美發大賽上相識的,當時卡洛獲了大獎。據卡洛回憶說,那時她凝視著他。在法國的卡洛全無自信,笨手笨腳,多米尼克很狠的拋棄了他。在華沙的賓館里,半躺在床上的卡洛表現得像將軍一樣有威勢有男子氣,這讓多米尼克忍不住屈服於他,在他的身下、在他下身的猛烈沖擊下徹底被他征服。我們能看出,她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找一個強有力的男子,可以讓她有依靠,可以讓她依賴,她愛的就是這樣的男人。
理解了多米尼克,我們再回頭看卡洛的經歷,就會明白為什麼影片的絕大部分篇幅都用在表現卡洛忽高忽低、令人悲喜交加的起起伏伏上,因為多米尼克是影片內涵所在,卡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於是乎,卡洛潦倒,那就得不到她;興起,他才有可能得到她。他到底能不能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由於這個懸念,影片牽動了觀眾的揪著的心。比如說,片中卡洛在法國說這帶有濃重波蘭口音的發育,舉止摳摳索索,笨拙可笑;他藏在行李箱里回國,表現出他的命運就像行李一樣身不由己、被人控制、受盡侮辱。梳子本來是他的美發工具,但在地鐵里他卻用它當樂器來吹奏;唉,理發這一行業什麼好處都沒有給他帶來,讓他淪為乞丐。這樣的他,怎能滿足她的要求?他發財後,舉手投足間派頭十足,像國王一樣左顧右盼;他買下了一座大廈中的房產,躊躇滿志的說:「華沙在我們腳下。」在賓館里的他,說著口音純正的法語。這時的卡洛,才是她想要的人。影片結束時他得到了她的愛情,但他卻淚流滿面。我覺得,這時他們兩個人想的一定不一樣,多米尼克是在想將來的性的快樂,而卡洛是在想以往的艱苦歷程。
片中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卡洛在地鐵看到了一個酷似多米尼克的雕像,他忍不住偷了它,並把它帶回了波蘭。雕像後來摔壞了,卡洛細心的把它又修補好了,只是上面還是有裂痕。卡洛常常看著這雕像,有一次還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吻了它的嘴唇。這暗示著卡洛的愛情觀,他認為愛情即使有了裂痕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他不會因為這裂痕而減少對多米尼克的愛。多米尼克在卡洛心中的形象在法國被摧毀了,卡洛要在波蘭重塑。領會了這個情節之後,我覺得在愛情方面,卡洛真的很堅強,我非常欣賞他這一點。同時,片中卡洛和多米尼克在一起的時候不多,雕像成為非常重要的聯系他們兩個人的工具。
米克拉伊這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襯託了卡洛的形象。他很有錢,而且有深愛他的妻兒,可謂相當成功;但他卻想自殺,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勇氣下手,於是請卡洛代他動手。卡洛沖他開了槍,一聲震耳欲聾的槍響後,米克拉伊心旌搖馳,軟倒在卡洛懷里。然而這一槍是空包彈,米克拉伊沒有死。在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後,他再也不想死了。他獲得了新生。這暗示著回到波蘭後的卡洛也獲得了新生。
在法國,卡洛受盡侮辱,多米尼克處處掌握著主動權;回到波蘭後,卡洛佔了上風,多米尼克處處受制,不但無法把握卡洛,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並且入了獄。看到這一幕幕我無比郁悶:難道在愛情中,總是要一方控制另一方嗎?愛情是否真的只是控制和反抗控制的游戲?我不敢再想下去,我也不敢再寫下去。
只有在兩個場景里,卡洛和多米尼克在愛情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一個是在他們的婚禮上,畫面籠罩著不易覺察的白色,多米尼克身著白色婚紗走出教堂,回過頭來和卡洛深深接吻,然後畫面被一片純白色充斥,再沒有其他。還有一個是他們在酒店做愛時,多米尼克接近高潮,叫聲越來越響,在她最高潮的一剎那,她的呻吟變成了呼喊,此時畫面同樣被一片純白色充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