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
法國新浪潮是指法國新聞界把1958-1959年間突然涌現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競相拍攝影片的熱潮稱之為「新浪潮」。新浪潮電影的興起主要得力於《電影手冊》雜志,從1955年起在巴贊的領導下團結了特呂弗、戈達爾、夏布羅爾等一批青年影評人,對法國商業電影的平庸和虛假進行猛烈的抨擊,提倡在電影創作中展現導演的個人風格,鼓吹「作者論」方法;新浪潮導演們並不反對商業性,而是主張把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法國新浪潮是繼歐洲先鋒派運動和德國表現主義後,世界史上第三次具有里程碑式影響力的電影運動。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徵有:①主題上,表現為非政治性的電影和否定傳統道德觀念的電影。②攝影方法上,側重於電影的照相性和畫面的新鮮感,形成一種極強的現實風格,長鏡頭、景深鏡頭的攝影、十分靈活的移動攝影。③自然音響環境上,增加作品的真實感,大都是同期錄音,製作周期短。④剪輯上,採用鏡頭之間的直接銜接,並在時空關繫上進行跳接。⑤表演上,啟用不知名的年輕人做演員和非職業演員⑥製作方法上,採取縮短製片時間,利用天然外景、日夜都在街頭攝影和縮小攝制組等方法以降低成本。⑦在美學立場上接受巴贊的長鏡頭美學觀;他們的電影有個人色彩和更為明朗的意圖。這些特徵都影響著後來電影的創作和發展。
『貳』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代表作
1、開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2、電影初期成長為藝術,1896-1912年,代表作——《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
3、電影藝術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4、電影藝術重要發展期,1946-1959,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等。
5、電影多樣化,1960年,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
『叄』 要歐洲電影發展史,在線等
歐洲是電影的發源地,在世界電影史上曾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一代代的歐洲電影工作者憑著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向世人奉獻了舉不勝數的傳世佳作。一代代的歐洲電影工作者憑著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向世人奉獻了舉不勝數的傳世佳作。
1.首先將聲音、色彩運用於電影
2. 率先使用了寬銀幕
3.每一次興起概念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所眾周知,1928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爾的那部24分鍾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中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長出頭發等的怪異鏡頭,開創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先河)
4.新浪潮電影的根據地。
這些技術和風格上的電影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的最初面貌,而使之成為一門藝術,時至今日,歐洲的電影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對第七藝術--電影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目前市面上很難見到那些歐洲電影大師級人物的作品,不過每當談起這些響當當的名字:英格瑪.伯格曼、阿倫.雷乃、費德里科.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弗郎索瓦.特呂弗、賴納.沃納.法斯賓德,許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飛色舞。
新浪潮,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國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由克羅德夏布羅爾、弗郎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爾達和埃立克羅邁爾這幾位《電影手冊》雜志的編輯掀起的這場電影新浪潮,從1958年到1962雖說持續時間不算長,但對整個世界電影卻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期間的代表作品是:特呂弗的《胡作非為》(即《四百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等。
隨即響應這股洶涌浪潮的歐洲導演多達100多號子,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侖雷乃(《廣島之戀》)阿涅斯瓦爾達以及德國電影奇才法斯賓德(《水手奎萊爾》),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馬勒(《再見孩子》、《愛情重傷》)等以及一些魚龍混雜之人。
作為一場運動,新浪潮只是曇花一現便很快消失了,不過它的影響卻改變了以後的兩代電影人,如今這股當年被視為無政府主義的風潮再次席捲了法國乃至歐洲電影圈,新生代的電影家們向七八十年代迴避現實與回歸「優質電影」的傾向提出的挑戰。
與盧克貝松(反映退縮到大海深處孤獨生活的《碧海情》)、讓雅克阿諾(幽閉禁錮人性的教堂生活的《玫瑰的名字》)、卡拉克斯(無人的石橋下那永遠不靠岸的漂泊愛情故事《新橋戀人》)等人的唯美主義和非人格化的意象色彩不同,以埃立克羅尚、科里科拉爾等人開創的電影新新浪潮,回歸過去雷諾阿時代的現實主義傳統,不僅時代鮮明,而且沒有花哨的攝影技巧,靠的是以人性在現實中的真實體現打動觀眾。
1989年的《冷酷祭典》如一股清風吹入影壇,這部榮獲威尼斯、凱撒最佳女主角、多倫多影評人大獎的影片,描述的是兩位個性很強的女性,由於都曾有過被迫殺人的經歷而結識到成為好朋友,然而現實中並非如她們所意願地發展,直至在作保姆的主人家裡迸發出所有激情。
另外一部代表作品就是92年的《瘋狂夜》,這部編導兼主演本人因愛滋病死去的反映當今愛滋病時代的真實見證的影片激情四溢,無論從電影史上還是社會學角度而言,均堪稱里程碑,因為它是第一次直面愛滋病患者的真實生活並以其獨特的魅力改變著社會對愛滋病及其患者的態度。 95年的《仇恨》和《誘餌》(新鮮誘惑)都屬於這類取材於社會、更接近觀眾的影片,不過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對整體電影業發展和社會現狀是否有好處,排除藝術本身的因素不談,現在還很難作出結論。 95年的《仇恨》和《誘餌》(新鮮誘惑)都屬於這類取材於社會、更接近觀眾的影片,不過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對整體電影業發展和社會現狀是否有好處,排除藝術本身的因素不談,現在還很難作出結論。
現在翻回去來看看戈達爾的名作《精疲力盡》,影片描寫一個四處為非作歹的強盜在一個americangirl的幫助下躲避警方的追捕,最後還是被她告發,死於警察的槍口之下。現在翻回去來看看戈達爾的名作《精疲力盡》,影片描寫一個四處為非作歹的強盜在一個american girl的幫助下躲避警方的追捕,最後還是被她告發,死於警察的槍口之下。 影片之所以轟動是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視角觀察人生,表現了人的行為的隨意性、無目的性以及人際關系的冷漠,而且它還表現出對傳統電影規范和陳舊的技術法則的蔑視與背離,採用靈活的敘事方式、畫面格式與跳接等大膽技巧」。影片之所以轟動是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視角觀察人生,表現了人的行為的隨意性、無目的性以及人際關系的冷漠,而且它還表現出對傳統電影規范和陳舊的技術法則的蔑視與背離,採用靈活的敘事方式、畫面格式與跳接等大膽技巧」。
特呂弗的《胡作非為》早於同年的《精疲力盡》,這小子是靠大量觀摩電影而「自學成才」的導演,與他經歷極為相似的導演就是美國鬼才昆汀.塔倫蒂諾,據說昆汀在導演《黑色小說》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電影。特呂弗的《胡作非為》早於同年的《精疲力盡》,這小子是靠大量觀摩電影而「自學成才」的導演,與他經歷極為相似的導演就是美國鬼才昆汀.塔倫蒂諾,據說昆汀在導演《黑色小說》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電影。1959年的這部影片描述13歲少年杜瓦爾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均得不到溫暖的情況下,屢次出逃並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1959年的這部影片描述13歲少年杜瓦爾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均得不到溫暖的情況下,屢次出逃並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有傳聞說這部影片是特呂弗的自傳體,如同《黑色小說》是昆汀這個小混混的自我寫照、《陽光燦爛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兒時一般,它勝在以樸素的紀實風格、濃厚的生活氣息、細膩的心理揭示及實景拍攝、攝影機連續運動、長鏡頭的恰當使用等藝術創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呂弗首次拍長片便獲得了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真的同昆汀與他的《黑色小說》如出一轍。有傳聞說這部影片是特呂弗的自傳體,如同《黑色小說》是昆汀這個小混混的自我寫照、《陽光燦爛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兒時一般,它勝在以樸素的紀實風格、濃厚的生活氣息、細膩的心理揭示及實景拍攝、攝影機連續運動、長鏡頭的恰當使用等藝術創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呂弗首次拍長片便獲得了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真的同昆汀與他的《黑色小說》如出一轍。
再來看看德國的新浪潮,歷史上德國影片一直不乏極為優秀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鐵皮鼓》玩命獲獎,使德國電影得到了世界公認。再來看看德國的新浪潮,歷史上德國影片一直不乏極為優秀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鐵皮鼓》玩命獲獎,使德國電影得到了世界公認。德國電影新浪潮始於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當首推Rainer WernerFassbinder(法斯賓德),這位英年早逝的電影奇才是「反戲劇劇院」流派的主要人物。德國電影新浪潮始於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當首推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法斯賓德),這位英年早逝的電影奇才是「反戲劇劇院」流派的主要人物。 1969年僅24歲的法斯賓德就以其處女作品《愛比死更冷》聞名於世,他不權是編劇、導演,而且還親自上陣作主角,從其短暫的14年電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來看,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暢導的「新德國電影」運動,直到今天以維姆文德斯為代表的德國電影人仍在發展壯大。 1969年僅24歲的法斯賓德就以其處女作品《愛比死更冷》聞名於世,他不權是編劇、導演,而且還親自上陣作主角,從其短暫的14年電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來看,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暢導的「新德國電影」運動,直到今天以維姆文德斯為代表的德國電影人仍在發展壯大。
法斯賓德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是1979年的《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和1982年的絕筆之作《水手奎萊爾》,前者使德國電影打入了美國乃至世界市場,後者剛是一部情色經典,這所以說它是情色作品,是因為該片充滿了同性戀、雙性戀以及佔有欲極強的中年婦人的亂倫行為。法斯賓德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是1979年的《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和1982年的絕筆之作《水手奎萊爾》,前者使德國電影打入了美國乃至世界市場,後者剛是一部情色經典,這所以說它是情色作品,是因為該片充滿了同性戀、雙性戀以及佔有欲極強的中年婦人的亂倫行為。這是一部表現主義作品,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事件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人物的行為既無動機,又無邏輯,整部影片象一篇用影像構成的寓言。這是一部表現主義作品,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事件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人物的行為既無動機,又無邏輯,整部影片像一篇用影像構成的寓言。「它是法斯賓德個人經歷的寫照,也是他構築極端世界的模式:一個無愛的世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爭斗、欺詐、謀殺和性。」為表現這一世界,法斯賓德在整部影片當中都使用同一種顏色--橙色,這是一種表現色情的色彩,使觀眾產生一種壓抑感,「好象進入地獄,使人透不過氣來」。 「它是法斯賓德個人經歷的寫照,也是他構築極端世界的模式:一個無愛的世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爭斗、欺詐、謀殺和性。」為表現這一世界,法斯賓德在整部影片當中都使用同一種顏色--橙色,這是一種表現色情的色彩,使觀眾產生一種壓抑感,「好像進入地獄,使人透不過氣來」。
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兩年在大陸碟市上已經屢見不鮮,從〈德克薩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3碟),從〈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啟示錄〉(1997)文德斯的成功證明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德國電影代言人。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兩年在大陸碟市上已經屢見不鮮,從〈德克薩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3碟),從〈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啟示錄〉(1997)文德斯的成功證明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德國電影代言人。 同時他也是獲次數最多的德國導演,〈德州巴黎〉獲戛納金棕櫚大獎,86-87年間的半紀錄體影片〈柏林上空〉獲戛納影評人特別獎及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同時他也是獲次數最多的德國導演,〈德州巴黎〉獲戛納金棕櫚大獎,86-87年間的半紀錄體影片〈柏林上空〉獲戛納影評人特別獎及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此外,〈天使之翼〉還被無恥的好萊塢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此外,〈天使之翼〉還被無恥的好萊塢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
『肆』 法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第一部彩色電影,以及法國電影的發展經歷那些過程
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1927年5月3日華納製片公司推出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王》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浮華世界》(美國 )馬摩里安 導演
獲獎最多的有三部影片,它們都獲得了十一項獎,分別是:《賓虛》,《泰坦尼克號》,《魔戒3:王者無敵》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沖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cinmatographe)﹐盧米埃爾用這種手搖的電影機拍攝了一些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公映﹐獲得成功﹐這一天被公認是電影誕生的日子。以後盧米埃爾派他的學生和助手到世界各地去﹐一方面放映影片招徠觀眾﹐一方面就地拍一些街頭風光和官方慶祝典禮的影片。由於「活動電影機」在世界各地進行廣泛的放映﹐由cinmatographe簡化的cinma一字從此成了「電影」的國際名詞。活動電影的放映時間只有兩三分鍾。因此觀眾的新奇感很快消失。尤其是在1897年
5月巴黎義賣市場放映電影時的一場大火﹐燒死了許多貴夫人以後﹐電影被看作是危險的娛樂﹐更加速了它的危機。要擺脫這一危機﹐就必須把電影從單純的紀錄工具引向戲劇的道路﹐用戲劇的藝術來表現故事。法國電影先驅梅里愛﹐G.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梅里愛原是一位魔術師和戲劇導演兼演員。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個攝影棚﹐開始拍攝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話片。他的攝影棚四壁和棚頂都用玻璃鑲成。棚里有一個可移動的舞台﹐演員在舞台上演出﹐攝影機固定在舞台正面﹐靠日光拍攝。從1897年到1913年﹐梅里愛拍了許多神話故事片﹐如《灰姑娘》﹑《小紅帽》﹑《聖誕節之夢》﹑《格利弗游記》﹑《仙女國》﹑《月球旅行記》﹑《北極征服記》等。此外還有一些排演的新聞片﹐如《德雷福斯案件》﹑《戰艦緬因號的爆炸》。在拍攝幻影片時﹐他除了使用舞台上的機械裝置﹐還採用了幻燈﹑照相技術(如疊印﹑疊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和他自己發明的特技(慢速度攝影﹑調換的特技攝影﹑應用模型和通過玻璃魚缸的攝影來表現海底景象等)。梅里愛的故事片深受大眾的歡迎﹐他的事業在20世紀初達到頂峰。但由於他固步自封﹐固守舞台劇的格式﹐用手工方式製作影片﹐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一個失敗者﹐直至破產。1901年﹐經營留聲機起家的C.百代在巴黎萬塞納建立了一個攝影棚﹐委託出身於游藝場演員的F.齊卡來監制影片。齊卡效仿英國G
『伍』 簡述電影的起源和發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
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發展
1888年10月,法國電影發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蘭西約克郡利茲城進行了一項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單鏡頭攝影機和伊士曼柯達公司的紙質膠片接連拍攝了《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茲大橋的街景。
這比他的競爭者——比如盧米埃爾兄弟和托馬斯·愛迪生——要早上幾年。他未能在美國按計劃完成這項新發明的公開演示,因為他於1890年9月16日在一輛火車上神秘地失蹤了。
美國及歐洲的早期電影史是以攝影機專利權之爭為標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種有16個鏡頭的設備在美國被授予雙專利,它是由一個電影攝影機和一個投影器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發明——一種單鏡頭攝影機(即MkI)在美國卻被拒絕授予專利,因為已有同類產品持有專利。不過,幾年後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申請同類產品專利時卻沒有被拒絕。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他在利茲的漢斯萊特區(Hunslet)的惠特利工廠以及惠特利位於朗德海的家——奧克伍德農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這第一部電影。
但他們沒有在更廣的范圍里傳播這一電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時拍攝了電影《利茲大橋》《繞過牆角者》《拉手風琴者》,每部電影的片長為2秒左右。
接下來的幾年,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紐約去,並進一步進行研究,他取得法國-美國雙重國籍。1890年9月,他計劃到紐約的聚美大樓舉辦公開展覽,然而他本人卻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對攝影機的誕生所作的貢獻常被人忽視。
(5)法國電影的發展擴展閱讀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其實就是被人稱之為藝術而迂迴戲話的一幕聯想而已。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從此,「第七藝術」就成為了電影藝術的同義詞。
現如今有3D電影,是視覺的「長寬高」;美國拍攝電影有5D拍攝技術。
其中電影最高的獎項為「美國電影奧斯卡金像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陸』 法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詩意的畫面、強烈的表現力、以風景或背景作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表現手法或象徵主義的比喻手法。
法國電影從印象主義的繪畫獲得啟發,企圖用畫面來表現直接的感性印象。他們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節,著重於氣氛的創造。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沖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
(6)法國電影的發展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23~1933年間出現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鋒派電影。達達主義的電影沒有主題,沒有情節,純粹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游戲,追求奇異效果的怪誕表演。
有聲電影的興起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給予先鋒派電影以雙重的打擊。對白片出現以後,攝制影片的費用大大提高。
法國早期有聲電影質量很差,是一些歌劇和游藝節目的紀錄。拍攝時,攝影機被固定在隔音的小木板房裡,結果使移動攝影完全消失。
1934年攝制的喜劇片《最後的億萬富翁》,由於諷刺獨裁,被當時控制托比斯公司的戈培爾禁止上映。維果在1933年根據他對童年的回憶拍了《零分的操行》,因片中有小學生造反的鏡頭也被禁映了10年。
『柒』 法國電影發展史
劃時代的作者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始末 致敬大師:讓·呂克·戈達爾 悼念大師:小津安二郎 更多的... 編輯信箱 中國美術電影發展史 來源: 作者: 2004-02-25 16:10:30...所以培養人才,是美術電影發展的關鍵。 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培養,逐步形成一支藝術、技術等各方面的專業隊伍。...
電影藝術發展概述??第一節??電影的發明 2 第二節??電影成為藝術 6 第二章??法國電影??第一節??法國電影藝術的先驅者 12 第二節??法國的印象派和先鋒派電影 17 第三節??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23 第四節??法國"新浪潮"電影 30 第五節??法國"...
片》中把電影的發展歷史分為三部分:經濟、政治社會、 藝術,另外還有媒介發展史,我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法國電影企業的發展是這方面最早的一例。 無在好萊 塢電影企業出現以前,查爾斯·百代就開始了一場控制這一...
本書從現在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認識和審視外國電影的意義和價值,研究對象:非文字形式的視聽語言的發展史;電影技術發展史;電影經濟史。...第九章 法國:年輕人的電影"新浪潮" 第十章 艱難跋涉中的民族電影 第十一章 歐洲:現代思潮中的內向化趨勢...
這個幽 靈的名字叫法國電影。 先遣者遭遇冷落 由於法國在世界電影史上的肇始地位,絕大多數國家的早期電影發展史上,都離不開法蘭西的影子,中國亦然。...可以說,除了蘇聯影片,法國電影 對中國電影發展方向的影響最大。 這種影響惟一的斷層是在"文革"期間。...
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理論考試復習提綱 第一章電影理論 考試內容: 外國電影理論發展史(重點)...一.外國電影理論發展史 經典電影理論部分 (一).法國印象派——先鋒派電影思潮..."作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學靠攏的一種傾向,在電影劇作發展史上佔有一定的位 置。...
外國電影發展史(黃文達,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詳細介紹,評論,讀後感及網上價格比較。 把好圖書介紹給朋友..."外國電影發展史"的詳細介紹... 第九章 法國:年輕人的電影"新浪潮" 第十章 艱難跋涉中的民族電影 第十一章 歐洲:現代思潮中的內向化趨勢...
超文本發展史 瀏覽器發展歷史 微軟Windows歷史 圖形用戶界面歷史 文學"電腦"形象大全 電腦史上的"第一"...2、百代電影公司(法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它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影片是美國本土生產影片的兩倍。...
您現在的位置: 科幻桃花源 >> 科幻影視 >> 發展史 >> 正文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1895年12月28日,法國電影製造商路易斯和奧古斯丁在巴黎舉行首場電影演出,從而拉開了世界電影的帷幕。...科幻電影的創立者,法國電影製片商梅里斯於1897年拍攝了世界第一部關於X光的電影。...
1 第一章 世界電影藝術發展概述第一節 電影的發明 2 第二節 電影成為藝術 6 第二章 法國電影 第一節 法國電影藝術的先驅者 12 第二節法國的印象派和先鋒派電影 17 第三節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23 第四節 法國"新浪潮"電影 30 第五節 法國"左岸派"電影...
今天到西單買了昨天看中的幾本書《法國小說發展史》《法國志》《法國風俗》還有一本關於法國風景的圖片,一共花了130,...《神曲·地獄篇》+《天使艾梅麗》的電影原聲。Dante+Yann Tiersen,從未嘗試的組合。書和音樂幾乎是我生活里必不可...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1925年,夏奈爾公司推出了「夏奈爾5號」香水,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視為法國香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各名牌時裝...第一次看《羅馬假日》是六歲的時候,電影片頭「本片所有的鏡頭都攝制於永恆的城市———羅馬。」令我對這座城市嚮往...
想拍一部倍受歡迎的電影。 名字:豆芽 愛好:玩 喜歡的音樂:紅顏,單戀高校等 E-mail:[email protected] ...什麼是法國時裝的精髓?通過法國時裝發展史,我們看到,法國時裝里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創新,那種既融合著本國文化、又...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所以要是大家想看電影,還是去電影院吧,那裡的效果還更好。 ?? 當然去了電影院還是要小心,好萊塢的八大影業之一...年,香奈爾公司推出了「香奈爾5號」香水,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視為法國香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香水依據其所含香精...
[陽光法國] 『陽光書院』 『陽光書吧』 小議中國美術與文明發展史(一) 2004-11-21 02:42 lpbm 小議中國美術與文明發展史(一) 學過美術史的朋友差不多都知道我們現在對史前繪畫文明的了解都是從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國的岩畫遺存中得...
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奧塞博物館依年代順序,分三個樓層展出豐富的藝術作品...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
基於德國神話「尼白龍根之歌」和北歐「沃爾松格傳說」改編的電影,德國2004年投資最大的神話史詩巨片,德國版的「指環王」。 巴黎街頭文化20年 法國關於塗鴉藝術的記錄片,這是一部記錄1983—2003間法國塗鴉藝術發展史的記錄電影,電影客觀的...
那裡有眾多的世界聞名的大學、學院、圖書館以及博物院、展覽館、劇場、劇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電影院等...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
甚至專門研究了法國香水發展史,乃至各大香水公司的知名香水品牌。 恰好白蘭香也對香水極感興趣,一來二去兩人就用英語...韓嫣暴怒中的動作,在秦笛看來,不過是電影中的慢鏡頭,簡直可以和龜爬相提並論,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用一種戲謔的心態來...
在我所熟悉的電影人之中,大凡經歷過貧困與煎熬的藝術家,才憑借著他們無比的熱誠與才華創造了影壇不朽的奇跡。 韓國...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代。具有全歐影響的文學運動——浪漫主義運動正是法國大...
法國人很注重藝術,扯點閑話當時在巴黎旅遊參觀HOTEL DE VILLE的時候免費欣賞了法國電影的發展史,因為不能拍照所以沒有照片和大家分享 這個就是HOTEL DE VILLE 總覺得法國的建築氣勢很壯觀連一個HOTEL都可以造的如此龐大,想想那時這樣的HOTEL...
歐洲大學發展史的縮影:法國巴黎大學 概況51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學 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是法國國立大學,...報刊、電影、電視等媒介的全面介入,又使這場運動迅速波及整個法國,並影響到世界各地。最終,註定失敗的「五月風暴」是...
丹麥電影發展史 丹麥戲劇發展史 文學巨匠安徒生 丹麥文飲食習慣 丹麥音樂發展史 童話:La kura a tajloreto 安徒生:用...丹麥音樂發展史 · 法國電影《蝴蝶》主題曲 · 法語詞彙大全 · Flash版法國地圖! · 散文「櫻花時節」中日對照 ...
也就是法國的1897型75裡面口徑速射炮,法國人最引以為豪的一個騙局!辰天記得法國的這種速射炮算得上火炮發展史上的...免費電影小說漂亮MM來啊 插入書簽 上一篇 下一篇 首頁 => 歷史 => 請叫我威廉三世 繁體 0.33659...
———貢布里西《藝術發展史》 我要到南方去找更強烈的光線和色彩。南方的小城凡度山、阿維庸、桔城、尼姆、阿爾勒...於是聊起蔡明亮的電影羅大佑的歌,頗為投機。他們說起因為假期預算有限,在法國期間只選擇了三個城市:巴黎,阿維庸和...
這座最早由法國人建起,最後被美國人買去的城市,新奧爾良,位於密西西比河河口,它是爵士樂的起源地,它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爵士樂的發展史。無論著名的紅燈區Storyville有怎樣狂歡的夜晚,無論林肯南下後多少年,那些爵士歌手唱的都是密西西比河...
『捌』 簡述法國電影發展史 大概簡述一下就行了
先驅者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
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
『玖』 誰能告訴我法國電影發展史及獨特風格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