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色電影的觀後感
《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㈡ 建黨偉業觀後感6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600字]秦嶺最近讀了《建黨大業》這本書,書里的內容很豐富,使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建黨偉業觀後感600字。建黨偉業觀後感600字書中呢,主要講了中國老百姓本來安居樂業,生活得挺好,可英、美、俄、意、德、法、奧、日等八國聯軍為了把中國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燒殺,幾乎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廣大人民處於之中。年月日,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製造了\"七七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就在這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及時站出來,給災難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希望,給中國指明了方向。全中國各族團結一心,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戰勝了日寇,中國勝利了!但是,好景不長,很快撕毀了雙十協定,不顧廣大人民要求和平的,在美國的支持下,HTC HD7論壇,觀後感《建黨偉業觀後感600字》。調集百萬大軍,發動了全面內戰。在戰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中國指出;如果不打敗蔣介石,中國將變成世界,民族的前途將會被斷送;國為黨領導的戰爭是愛國的的戰爭,必將獲得全國人民的支持。面對軍隊氣勢洶洶的進攻,黨領導解放區軍民沉著應戰,科學分析戰爭形勢,正確把握戰略時機,連續取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年月日解放南京,延續年的宣告。所以說,沒有,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棟梁!〔建黨偉業觀後感600字〕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㈢ 建黨偉業觀後感 500字
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重託
--------《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全片分為幾個段落,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過觀看影片《建黨偉業》,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再學習。如果對中國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也就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孫中山與蔡鍔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會即將到來。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1917年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18年冬,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北洋政府派遣使團出席巴黎和會。但是英美等國為制約已赤化的俄國,將青島以及膠州灣割讓給了日本人,完全無視中國的利益。1919年夏天,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經歷了以上種種,中國的進步青年們發現西方列強完全靠不住,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卻如同一盞明燈,為他們前進和奮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准備在遠東建立共產國際支部。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代表集結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國共產黨」在眾人齊聲吟唱的《國際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黨偉業》以中國近代史為敘述主線,但影片的核心重心還是落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艱難歷程。從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條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就能夠真正看懂這部影片。否則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這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這也是這部歷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當代有志之士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著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報國為民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把獻身國防與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為表裡、互為促進,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㈣ 建黨偉業讀後感
《建黨偉業》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全片分為幾個段落,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過觀看影片《建黨偉業》,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再學習。如果對中國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也就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孫中山與蔡鍔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會即將到來。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1917年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18年冬,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北洋政府派遣使團出席巴黎和會。但是英美等國為制約已赤化的俄國,將青島以及膠州灣割讓給了日本人,完全無視中國的利益。1919年夏天,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經歷了以上種種,中國的進步青年們發現西方列強完全靠不住,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卻如同一盞明燈,為他們前進和奮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准備在遠東建立共產國際支部。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代表集結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國共產黨」在眾人齊聲吟唱的《國際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黨偉業》以中國近代史為敘述主線,但影片的核心重心還是落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艱難歷程。從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條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就能夠真正看懂這部影片。否則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這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這也是這部歷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當代有志之士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著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報國為民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把獻身國防與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為表裡、互為促進,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㈤ 建黨偉業觀後感1500字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拉開的 辛亥革命開始,至 1921 年 6、7 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 年時間里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 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 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 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 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 激盪」「巨變迭起」 、 。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 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 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可以說整部電影刪繁就簡, 詳略得當,節奏合理,看到悲壯處讓我禁不住扼腕長嘆,如國民黨先驅宋教仁先 生在上海火車站遭遇特務暗殺身亡,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 襟!看到緊張處直讓我為劇中人的命運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輕的朱德率軍在棉花 坡與吳佩孚的激戰;看到哭笑不得處直讓我感慨莫名,如張勛被溥傑戲弄,在皇 宮里丑態百出地放風箏;看到動情處讓我情難自已,眼眶濡濕,如蔡鍔與小鳳仙 車站離別情景,蔡鍔將軍貌似平靜地與小鳳仙話別,然而那緩緩流下的眼淚卻已 經無聲地告訴小鳳仙, 他是怎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將軍! 看到溫馨處讓我心生羨慕, 默默祝福相愛的人幸福綿長,如年輕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簡單婚禮,毛澤東坦誠告 訴自己的新婚妻子: 「做我的媳婦,是要吃苦的,跟了我,從此就沒有了安生的 日子……」 ,然而楊開慧卻無限深情地回答他: 「我願意。 」最簡單的台詞卻道出 了最真摯的愛情,讓我焉能不深受感動?! 最讓我感到血脈賁張、 激動莫名的電影橋段是: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 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 子終於把滿腔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著「愛 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繼而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青年 、 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沖擊著我,更在在心靈上 感動著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 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最讓我肅然起敬,欽佩動容的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全國各地的共產 主義組織分別推薦代表奔赴上海召開會議, 這些青年才俊懷抱著共同的理想和主 義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中國的大地上共同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政黨,從此中國革命 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這個叫做「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 黨員,他們為了召開一次會議還得東躲西藏,誰又能料到,這個年輕而力量單薄 的政黨,卻在二十八年之後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帶領全國人民從此走上民族獨 立、國家富強的道路! 通過觀看這部《建黨偉業》 ,我們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的舊中 國,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北洋政府,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其他民主黨派,無論是議 會制、總統制、還是君主立憲制,都救不了積貧積弱、處於列強環飼的舊中國, 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終他 們發現,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人民的不二選擇! 影片的結尾真美啊:在那水氣氤氳、朦朧迷離的嘉興湖面上,年輕苗條 的王會悟身著粉色碎花旗袍,手撐油紙傘坐在船頭上,為這群煥發著年輕活力的 共產黨人放風;船裡面,先是一個人,繼而是一群人的聲音,他們緩緩唱起鏗鏘 有力的《國際歌》 ,打破了這山水江南純朴的寧靜,歷史的傳奇在山水中若隱若 現…… 一路曲折一路歌, 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將近八千 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 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豐功偉績的九十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為中國共 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觀看《建黨偉業》 ,重溫中國共產黨 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 執著地去努力奮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 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最後我想誠懇地說一句: 《建黨偉業》真的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一部讓你 感動的電影,一部成功的電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品 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㈥ 建黨偉業觀後感5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1:
《建黨偉業》我覺得拍得非常不錯,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世凱-----等等,都是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個小時內說清楚,其實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的不多,但歷史事件述說著非常清楚,觀看時隨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編劇的功力確實不凡,演員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從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運動中的大事說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寫著有聲有色,比如,發哥演著袁世凱痛罵日本人,霸氣十足,一個梟雄的形象讓發哥演活了,為了當皇帝,出賣國家主權,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再比如,劉德華演著蔡鍔將軍,火車站與小風仙揮淚相別,與孫中山相談時的吐血,抱病上戰場的沉著,很好地再現了一代儒將以身許國的悲壯;
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以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是《建黨偉業》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劉燁演著毛澤東確實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著青年毛澤東初到北大,頗有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他聽胡適講課時與胡適的對話,蠻有意思,與楊開慧的愛情平淡之中見深情,劉燁的演技真是牛!
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適、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的辯論和沖突,是《建黨偉業》寫著很精彩的第三條主線,馮遠征演出了陳獨秀特有的領袖魅力,看完《建黨偉業》,你會覺得,沒有陳獨秀,可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沒有這樣順利。
《建黨偉業》的畫面也很注意視覺效果,讓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歡南湖上周迅演著王會悟撐得一把傘,坐在嘉興南湖的船頭,煙雲籠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頭美麗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構成了一幅美侖美奐的美景,真是美極了。
《建黨偉業》真精彩!
建黨偉業觀後感2: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㈦ 看某部紅色影片的觀後感100字~200字
紅色電影「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㈧ 求一篇作文:看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看《建黨偉業》有感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國大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國大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㈨ 《建黨偉業》觀後感800字
建黨偉業》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大事。全片分為幾個段落,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幾個段落以時間為序,互相之間的關聯不強,也缺乏貫穿始終的線索式人物。很多人物都是一閃而過,此後再不出現。這也最終導致影片敘事結構散亂,沒有重點且沉悶。有觀眾看完後開玩笑地表示,加上不時插入片中的黑白紀錄片,整部影片更像一部製作精美的近代史。
在一個極為注重儀式感的國度里,對某一時間點的高度重視,往往體現在舞台或者熒幕上的集中獻禮。而逢十必盛,隨著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這一天的漸漸來臨,全國熒幕很快又到一片紅的時節——本月初廣電總局專門發文「停播一批、推薦一批」,諜戰、涉案、穿越劇進入「黑名單」,40餘部紅色經典被推薦,這意味著,影視藝術界的紅色獻禮就此正式拉開帷幕。 而所有以獻禮為名義的文化事件中,《建黨偉業》的出現則極具標志意味——作為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的「紅色經典三部曲」的第二部,無論是在政治正確性的謀求,還是商業藝術性的追逐上,《建黨偉業》都註定「閃耀」。 群星薈萃,投資井噴,打醬油也心甘只求露臉……有人說,韓三平平地起高樓為政治電影造了一個華麗的夢,而細細審視投身這一「主旋律夢境」的每一個導演、演員、合拍方乃至每一分錢、每一個運作環節,都會發現,從《建國大業》的小心摸索,到《建黨偉業》的豪放手筆,「到主旋律中去」已然不再僅僅停留於口號,而是被放大為中國演藝圈的集體選擇。
作為一部命題龐大、主題先行、背負著沉重明星負擔的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考試。對此段歷史內容有所了解的觀眾,方有資格通過審查,站在觀影的角度欣賞本片。而近代史考試不及格的觀眾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用教科書上的話來講那就是「風雲巨變」。其歷史事件之多、登場人物之豐富、人物關系之復雜,絕非一部電影可以講清。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建黨偉業》雖然講的是近代史,但重點還是建黨,問題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非得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無奈只有提高觀影難度,期待觀眾能夠憑借對近代史的足夠了解在腦海中自行理清脈絡。 必須學習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建黨偉業》雖然都是熟臉,但是普通觀眾很難記住他們演的是誰,因為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書上才會一閃而過,而那些觀眾熟悉的歷史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等等,在《建黨偉業》中的戲份都極少,對於理解劇情毫無幫助。而其他戲份頗重的人物,比如領導火燒趙家樓的學運領袖匡互生、梅思平;曾與袁世凱並肩作戰而後反目的段祺瑞、馮國璋、蔡鍔;在新文化運動中分立兩派的胡適與辜鴻銘等等,這些在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離普通觀眾又實在有些遙遠,當他們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銀幕上,觀眾記住他們誰是誰確實存在困難,比如趙本山在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身邊轉了半天,估計也很少有人記住他飾演的其實是段祺瑞。 看《建黨偉業》之前做足功課實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雖然大部分觀眾進影院看「建黨」圖的還是一個熱鬧,但要如果沒有近代史做基礎,就連熱鬧都未必看得明。
㈩ 紅色電影觀後感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2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麼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裡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麼阻止不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徵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斗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於斗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並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