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follows Bud Fox (Charlie Sheen), a young, struggling stock trader, looking for shortcuts in the market and ways to get rich quick. He works the phones, trying to find new clients who have the money and the where with all to make him wealthy without getting old in the process. Gordon Gecko is the man in this world of make believe and money. Gecko has it all and more importantly has it all to offer. Gecko teaches Bud Fox just how the world works, how people like him gobble up entire companies. He provides Fox with a tall, blonde girlfriend by way of Daryl Hannah and even manages to make him balance his best friend (James Spader) by way of his slight of hand business dealings. The most prominent theme throughout Oliver Stone's film is greed and it is what binds everyone in the film.
The performances are brilliant, obviously Douglas' character is the one that comes to mind, but also is the underrated and arguably the best performance by Charlie Sheen who really proves his acting chops with this challenging role. The message of this film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will be as long as mankind will live for.
② 華爾街之狼 讀後感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
跟我想的不太一樣。略長,後半段很鬆散,結局處理很馬丁斯科塞斯,我以為他能把持住一個癲狂的節奏,果然是我想多了,結尾非得松下來提醒大家這是傳記片。不過畢竟時長三小時,挺難,而且導演很明顯不是為了什麼獵奇去拍得電影,再次證明了,這類種子片,盡量早看。一堆二逼媒體新聞評論一出,絕對影響觀影體驗。
我沒接觸過傳銷,也沒被別人銷售過。平時商場地鐵站里碰到勸我學英語的,我覺得是最接近的形式了。還有那些理發店裡不依不饒地讓我做發型燙頭發的小師傅,強買強賣的行為完全不懂。可能這跟做安利,賣保險,還有片中那種股票經紀人有些不一樣,誰知道呢。
不管別人怎麼評價,馬導的電影我最喜歡美國黑幫,小李子我覺得他在飛行家裡表演最好。而這部電影,對於兩人,我認為並不是最好的表現。其他幾個角色隨著影片的進行就消失了。喬納希爾比較出彩,送錢罵人那段簡直是卡特曼附體。老婆比較失敗,兩個都是。
突然希望馬導再來一部黑幫電影。上次看黑幫電影,感覺都是好多年前了。
這樣可以么?
③ 華爾街2觀後感
當華爾街的高樓大廈在銀幕上幻化成一條條K線圖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大時代》,莫非,這也是一個關於利用投資游戲去復仇的故事?套用大話西遊里的一句話,我猜中了這開頭,卻沒猜中這結局。
美國的華爾街與北京的金融街完全不同,他們與美國政府的關系就像杠桿。當股市崩盤時,幾乎沒有人會知道金錢都流向了哪裡,連美國政府都不知道。但在這部電影里,有兩個人似乎知道。第一個人是人格閃亮的白鬍子老頭,我非常欣賞他那寵辱不驚的處事方式,乃至於最後談判時的苦苦哀求讓我感到非常難過。後來,這個優秀的老頭子不玩了,真正的故事也開始了。
很久以來,我一直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世界上的錢都去哪了。在中國,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解釋,錢都在領導手裡,可每天都熱衷於拿金錢做游戲的領導卻並不多見。而在美國,一個股票交易員如果想搞到十幾萬美金的月薪似乎也並非幻想,但這些只是小錢,那些被用來做游戲的大錢都去哪了?中學生都會說,錢在股市裡,錢在銀行里,錢是會流動的。但這部電影似乎更新了一些常識——錢在信息里,或者說,信息可以操控金錢流動的方向。
所以,傳媒業對金融業的走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片中男主角的女友是一家新聞網站的負責人,這家新聞網站不已盈利為目的,因為網站的名字是「說真話」,他們做的事情也是說真話。電影里有段對話提到了這家網站,說他們做的很好,「每天大概有五萬的點擊」。這句話說完的同時,我聽見旁邊來自豆瓣的員工兄弟輕輕的發出了「切」的一聲來表示心中的不屑,其他幾位同事哈哈大笑。我也會心一笑,因為我突然想到了四天前剛剛倒閉的一家網站,倒閉的原因則是說了太多真話。
在金錢面前,善惡有報不再有效,成王敗寇才是終極真理。在道格拉斯飾演的投機皇帝戈登·蓋柯出獄時,我就隱約感覺到這個老傢伙會狡黠地笑到最後,不過他的再次欺騙確實讓我錯愕不已。男主角傑克的復仇失敗倒是在意料之中,不過一篇爆料就能搞垮一家公司的故事也實在太缺乏真實性了,盡管這看上去更像幾滴催化劑。女婿和老丈人居然就這樣在並不默契的情況下聯手打敗了老對手。
「金錢永不眠」這個副標題取的非常好,因為這部電影並非只從華爾街一個簡單的角度去詮釋的貨幣的流通性。傑克的母親是一位愛上炒房的退役老護士,在中國,這種個體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名字,叫「房蟲」。他們與炒房團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非常容易因為一些自己並不知曉的原因而莫名陷入被動,在資金上往往受制於人,賺錢不多卻經常提心吊膽,不過一旦有了游資就會再次投入到房市,樂此不疲。這也正是2009年的中國人普遍的想法,一旦有了錢勢必要買房玩,而所有的買房者在某種角度看來幾乎都賺了不少錢,這一大筆利潤從何而來?似乎跟老百姓的剛性需求上漲過快並無太大關系,因為今年不再有人買房了。
別人都說錢很好賺,但我老是覺得錢不好賺。記得有天半夜打車回家,路上怕司機犯困就聊了起來,他說外企員工一個月拚死拼活賺那七八千塊錢多累啊,心裡壓力還大。當時我心裡還咯噔一聲,心說這筆錢還不算太少啊,莫非現在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月能賺一萬多了?前天晚上睡不著,後半夜跑出去吃夜宵,和賣烤串的小販兒沒聊幾句就開始掏心窩子。人家告訴我,現在賣烤串賣的好的,一年後就能開輛奧迪回老家,當然前提是你得打通各路關系,還說現在賣早點賣的好一個月也有一萬五左右的凈利潤。——這兩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中國人賺錢的能力也不弱,坐在辦公室里的白領們賺得也未必有這種小本生意賺得多,而小本生意賺到的錢幾乎永遠不可能被用來投資房產或是操控股市。小錢畢竟都是用來過小日子的,那種電影里的世界,離我們還很遙遠。
由此可以引出關於幸福指數的一些話題,電影里的女主角(傑克的未婚妻同時也是戈登的女兒)的幸福指數就比較高,這與她在瑞士的那筆巨額存款似乎沒什麼關系。她最看重的是愛情,最不看重的反倒是金錢,不知道這跟她富二代的出身有沒有直接關系,但她與富一代爸爸的關系可真是讓人感慨不已。同時,這個幸福的角色也間接地告訴了男性觀眾一個道理,那就是富家小姐的錢很好騙,前提是自己得有兩把刷子。
很慚愧,寫到最後也沒能回答出題目里提出的問題,因為這種高深的問題實在非我輩所能解答。如果有人掌握了金錢的終極奧義,那一定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惜這些信息很難從課本里得到,否則世界上就沒有經濟學教授這種職業了。引據大部分新聞評論下的一句話做結尾吧——看到這句話的人,年底發大財!
④ 跪求一篇華爾街紀錄片觀後感
《華爾街》系列紀錄片觀後感(2010-10-08 08:10:57)轉載標簽: 財經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創業板雜談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10集的紀錄片《華爾街》,然後就有寫些東西的沖動。雖然我本身學的不是經濟金融方面的專業,以後可能也不會去華爾街謀職,但華爾街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個概念。相比於中國的股市,華爾街給美國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起伏的股票交易市場,更多的帶來了一種模式,一種利用資本市場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們通過追逐自身利益的過程在客觀上以非常高的積極性做成了一件非常有利於全社會的大事情,而不是通過政府拍板從全國人民的財富中強行拿出一部分來干政府認為正確的事情。這樣的模式的好處在於實際上這個決策過程更加地民主化了,如果項目能夠籌集足夠的資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項目被足夠多的人認可了。而且通過華爾街的參與,不僅國內人民的財富能夠幫助政府來做事,國外的資本也能通過資本市場流入國內,幫助本國進行建設,這也是一種創新。
以連接美國五大湖和哈德遜河的伊利運河為例,本來紐約州時任州長德威特·柯林頓希望通過財政部撥款七百萬美元、在十年之內建成的巨大水利項目,被財政部拒絕了,於是他轉而求助華爾街。與政府官員猶豫不決到最終拒絕柯林頓的建議相反,華爾街的經紀商們想方設法幫助柯林頓實現這一提案在議會中的通過,因為如果他們幫助柯林頓成功籌集這700萬美元,那麼按照當時的傭金率1%,他們就可以得到7萬美元的收益。最終由於工程的確過於巨大,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工程分期進行,華爾街發行伊利運河的分期債券,通過向全社會集資的方式成功地為伊利運河的工程籌集到了大量資金,當伊利運河一期在投資100多萬美元卻能夠得到每年25萬美元的收益的結果公示之後,伊利運河的債券成為了整個資本市場追逐的金融產品。甚至在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伊利運河債券都是炙手可熱,最後十年的工期由於資金的重組被整整縮短了兩年,伊利運河也為美國東西部運輸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和四分之三的運輸成本,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後來的發展更加離不開華爾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國後來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棄了政府籌資的方式。正如同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說過的「國債,如果不太多的話,將是一種對國家的恩賜。」,一定程度的工程債務對於整個工程的建設來說也是一種恩賜,因為這種融資方式從某種程度上給出了一個承諾:只要工程的確在長遠利益上有利可圖,那麼就能夠保證資金鏈的穩固。因為工程債券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是可以進行實時買賣的,不同於國家投資,在投資之後很多年可能才會獲得相應的回報,購買債券的人可以隨時通過資本市場將手中的債券套現,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現良好,債券受到市場追捧,那麼投資下一期債券的資金就會有了保證。美國在19世紀末出現的石油大王、鋼鐵大王、鐵路大王等巨大財富和企業的擁有者身後都是華爾街的摩根財團,而摩根個人的資產也不過六千萬美元,卻能夠幫助卡耐基實現個人財富超過四億美金,幫助洛克菲勒突破十億美元大關,這完全是華爾街的融資手段所表演的魔術。在這種資本力量的帶領下,美國逐步從一個剛建國就背負六千萬美元(當時的天文數字)債務的窮國,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體。
華爾街的魔術不僅在於為政府籌資,納斯達克——很多科技企業的夢想之地,也為新經濟中大量中小企業的創業提供了一個融資的平台。從1971年納斯達克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它已經幫助微軟、思科、google、ebay等眾多今天耳熟能詳的高新技術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而中國的網路、攜程等互聯網企業也在納斯達克登陸,品嘗到了國際金融市場給初創企業帶來的資本力量。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源於納斯達克本身的寬松環境,公司只要過了12個月的存活期,就能夠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極其嚴格,甚至說苛刻,對於初創企業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國內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連續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納斯達克這樣一種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現,讓美國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術競爭中佔得優勢。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雖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體系,有了自己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的股市尚有不足,並沒能夠承擔一個國家加速發展的最大源泉,我們還是太依賴政府投資、吸引外資投資。我們的資本市場也沒能夠給創業公司帶來真實的好處,雖然有了創業板,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成功,最後很多高新企業還是選擇去國外上市,避免被國內的較為盲目的投資帶來的波動所干擾。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在這三十年有了飛速的提高,但是與此對應的制度建設和文化觀念轉型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們需要一個健全成熟的投資市場,同時我們也需要民眾形成投資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風。雖然現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沒有了前幾年的狂熱。但以史為鑒,當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碎後的幾年,美國的資金大量湧入房地產行業導致房地產的價格飛漲,最後一連串的投機行為最後導致次貸危機,全球金融恐慌的歷史尚未過去很久,中國卻初現這種端倪。很難說歷史是否會在中國重演,在房產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會讓中國的經濟受到怎樣的拖累,如果這個泡沫永遠不被抹去,對於中國經濟的長遠來說是否是一種更大的傷害?
雖然華爾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覺得非常黑暗,但作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對最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之一,華爾街的歷史值得我們去研究,其經驗也值得我們去學習,當然還有更多的教訓值得我們去反思。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必然會轉移到亞洲,無論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會逐步取代紐約成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個時候,我們又將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讓我們國家的發展突破現在的模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值得我們這些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們關注和思考的。
⑤ 電影華爾街的觀後感
貪婪和道德倫理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商界,出賣誠信也許會帶來金錢、名利,但如果任由貪婪的慾望泛濫,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血腥世界。
關於成功。衡量成功的標准,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來作為評價的尺度?如果巴德最後沒有幡然醒悟,他會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會失去親人的信任,失去人性最寶貴的誠信,而最終成為像蓋葛那樣唯利是圖的人。他受到心靈和道德的拷問,最後破壞了這場金融陰謀,雖然因此鋃鐺入獄,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後的決策和做法,懺悔的同時捍衛了商業道德。我認為,巴德曾經的輝煌並不算是一種完全的成功,或許只是成功的表象,他最後的轉變才是人性的覺醒與誠信的回歸。
⑥ 華爾街紀錄片1資本無眠觀後感
華爾街——資本無眠觀後感
央視財經頻道於改版一周年之際推出年度力作——10集電視紀錄片《華爾街》,為08年金融危機2周年之後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現代金融體制,展現他的過去,評述他的現在,展望他的未來。
第一集《資本無眠》從一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股票交易員斯科特的一天入手,講述了華爾街運作的內幕。片中的那位交易員供職於T3公司,他每天早上5點坐第一班輪船從家到華爾街上班。除了交易股票,斯科特還負責錄制當天的市場分析。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已經將全球的資本市場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他錄制的節目也以直播形式通過互聯網和電視迅速傳遞到了世界各地。可以說,現在的華爾街的鍾聲牽動的不止是華爾街,他牽動的是整個世界,資本進入無眠時代。
誕生於400年前的華爾街,本質上講,是荷蘭人對外擴張的產物,是貪婪的產物,這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華爾街的性格。現在在華爾街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2000多家金融機構,40萬金融從業人員,是世界上就業密度最高的地區。這里競爭異常殘酷,你的對手大都是哈佛、耶魯等全球名校的精英,或者擊敗他們活下去,或者被他們擊敗失去工作。在華爾街成長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綿羊變成豺狼的過程。當然這份工作的回報也非常豐厚——華爾街金融從業者的薪水約為其他常春藤名校畢業生薪水的3倍。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里競爭如此殘酷,因為勝者為王。在華爾街生存下去意味著榮華富貴。資本無眠,資本無眠,不睡覺做什麼,當然是逐利,當然是賺錢。
當然,從400多年的金融歷史看來,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對金錢的無休止的貪婪的追逐的慾望推動了人類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華爾街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他帶來的損失。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易所是豺狼,但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現在也許還沒有鐵路。
然而,當人類乘坐資本列車飛速前行的同時,也在品嘗著金融危機的摧殘。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為標志,美國多家銀行破產,通用汽車破產、加拿大北電網路破產、冰島政府瀕臨破產,全球大量人員失業,全球經濟開始衰退。
人們開始反思,也許現在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被歸結於金融衍生品的濫用和政府監管不力,當然,交易不透明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金融危機之後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秩序,T3公司的員工在這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通過視頻直播將自己的交易透明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幕交易和暗箱操作。這也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至於如何在保證金融監管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金融創新的活力,則依然是一道難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集金融常識:
金融市場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高效籌集資金和分散風險。華爾街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本國的退休金和外國的資金管理公司。這些資金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就需要股票市場。而把這兩者聯系起來的就是投資銀行。
⑦ 電影<華爾街>的觀後感
電影評論這類東西 上豆瓣找 上面有評論都還不錯!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531/
2008-07-19 11:01:33 來自: 笑天不古
Wall Street / 華爾街的評論 5
用兩個晚上,看完了邁克爾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華爾街》。
這是一部經典的商戰電影。道格拉斯主演的金融大亨蓋葛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叱吒風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言談舉止充滿著咄咄逼人、自信飛揚的個性,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中。很顯然,這種性格的人要麼令人討厭得徹底,要麼令人著迷得崇拜。
影片里的巴德(查利希恩飾),一個剛從紐約大學畢業還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股票經紀人,盡管滿腔理想努力工作,卻仍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掙扎在華爾街的最底層——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靠機敏接近了股市大亨蓋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巴德開始利用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消息,將情報提供給蓋葛進行股票內線交易。於是金錢,豪宅和美女,一切都滾滾而來。而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違背當初的諾言准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這與良知正義尚存的巴德發生了沖突。於是巴德反戈一擊,挽救了藍星航空,但最終也因為從事違法的股票內線交易而入獄。
曾經有一段時間,或許還包括現在,我極度迷戀關於華爾街的一切,書櫃里擺著盡是《偉大的博奕》,《對沖基金風雲錄》,《一個華爾街癮君子的自白》之類的書籍。在我們大眾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集中著長春藤名校畢業的精英們才能工作的地方,這些人智商奇高,個性鮮明,精力十足,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即使資歷最淺的人也拿著6萬以上的美金,呼吸的空氣都彌漫著金錢和財富的味道。在這種著迷的情緒下,我對所有關於商戰、財經、股票的書籍趨之若騖,並自以為看完了所有面世的和在網上流行的商戰小說,但顯然僅僅看文字的描寫是不夠的,因為還有電影《華爾街》。順便說一句,大陸的財經和商戰小說僅僅處於啟蒙階段,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到目前為止寫得最好的是丁力,有望成為中國的阿瑟黑利。而對那種工作經驗比兔子尾巴還短,還沒有經歷過完整的一輪牛市和熊市,卻也能編造出基金經理資本劍客之類小說的人感到欽佩無比,也總算了解了圖書行業為什麼不景氣的原因。
關於為何迷戀華爾街的問題,我想拿破崙的話或許是一種答案。拿破崙說過,男人的事業只存在於兩個地方:馬背上和女人的肚皮上。和平時代已經沒有了戰爭,無法騎上馬背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但在股票市場、金融市場上可以找到這樣的感覺。通過電腦、網路和終端,你可以在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成為一個將軍,一個統帥,調遣著所有的貨幣和千軍萬馬作戰,可以叱吒風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塵埃落定後,你會是嬴家,還是輸家?一切就會自然見分曉。這是一場零和游戲,有人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有人傾家盪產,所謂一將功成萬古枯,用在金融市場上也許再恰當不過了。對於這個行業的男人來說,K線圖比女人的S形身材更好看,更有趣,用影片中道格拉斯的台詞就是,賺錢的成就感「比性愛還棒」。
電影《華爾街》中,貪婪,金錢和人性的沖突時刻存在,而實際上,這種沖突也彌漫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你或許像狗一樣地努力工作,空有滿腔抱負和理想,但卻僅僅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居無定所,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和夢想。而身邊存在著不如你的人,卻能身居高位,香車豪宅,享受人生。這個時候,你是否會動搖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則?就像影片中蓋葛教導巴德說,「賣命工作?我打賭你熬夜分析那些你要我買的爛股票,對吧?你又得到了什麼好處?我父親推銷電子零件,每天工作得死去活來,卻在49歲就心臟病發而死,還欠了一屁股的稅沒繳。」恰好昨晚在有線電視台重溫了劉德華主演的《雷洛傳》,雷洛剛出道時也想當一個正直有為的好警察,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卻走向和別人一樣的道路,而且比別人更黑更貪。
關於貪婪。某些時候這個詞語並非貶義詞。很多影評說《華爾街》是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電影,但在我看來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導演只是塑造了一個極有個性和魅力的貪婪大亨,最終的結局很明顯是要面臨法律的制裁。人本貪婪,每個人奮斗的過程就是一部滿足個人貪婪的歷史。蓋葛在股東大會上的精彩演講,或許就是影評人所說的為貪婪辯護吧。「貪婪是好的,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對於生活要貪婪,對於愛情,對於知識……貪婪激發了人類向上的動力。貪婪,你們記住我的話,不僅能挽救泰達紙業(公司),更能挽救機制失調的美國。」影片里的很多台詞被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用一種張揚自信的語言表達出來,舉手投足極富魅力,張弛間盡顯道格拉斯的表演功力,我想這就是他憑藉此片獲得87年奧斯卡影帝的原因吧。
關於成功。我想現在大多數中國人衡量成功的標准,顯然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和權力來作為評價的尺度,這和影片里的蓋葛一樣,與巴德也一樣,當然直到最後他幡然醒悟。巴德和他的父親對此曾有過激烈的交鋒,巴德認為他的父親不支持他並購藍星航空公司,是嫉妒他的兒子比他成功的事實,是缺乏膽量放手一搏。而巴德的父親說「你看到的這個人,從不以皮夾厚薄來衡量成功」。好萊塢的影片中,常常讓你無形之中就接受到他們灌輸的主旋律,基督徒的精神,那就是對妻子、家庭忠誠,正直剛正,平凡而努力地工作,用男人的身軀給家庭撐起一片綠蔭,讓妻子兒女們生活幸福。這就是他們眼中的成功和偉大,所有的美國影片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共同點,並讓觀眾深有共鳴。反觀中國的電影,只能無言以對。影片中巴德的父親這個角色,給人印象深刻,話語不多,更多的是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來表演,將一個平凡、正直、具有深沉父愛的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他的扮演者馬丁希恩,實際上也是飾演巴德的演員,查利希恩的父親。
其實我一向對「人性本善」的觀點持懷疑態度。人也是動物,我們並不比這個星球上其他動物來得高尚和純潔。甚至恰恰相反,人類學會了披著文明的外衣,來隱藏自己作為動物的劣根性,顯得更虛偽更狡詐。我很煩某些影評,動不動就把人的貪婪性和資本主義社會聯系在一起,社會主義國家的人難道更崇高更高尚?這與政治體制無關,只是人的本性。東方社會似乎普遍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幾千年來一直是以人治為中心,將國家和社會的昌盛公平建立在出現「聖人、清官、明君」的身上。西方社會則認為「人性本惡」,人總是有缺點和易犯錯誤,所以設計出了一整套的監管、法律、分權、制衡制度。孰優孰劣,一望即知。
影片的結尾,仍然是好萊塢主旋律的模式,正義良知戰勝了貪婪慾望,巴德戴罪立功錄下了與蓋葛的談話,並交給了監管局。而實際上,我很難相信僅僅憑借短暫的錄音就能將蓋葛定罪,因為導演在之前埋下了伏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律師讓巴德簽署了文件,授權給巴德處理蓋葛的帳戶,全權處理每一筆交易,股票的買賣在法律上與蓋葛完全無關。巴德與蓋葛相比,就是綿羊和豺狼的區別,而用蓋葛的話語,「綿羊就是要被宰的」。
影片中的台詞。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在影片中經常教導巴德,自信、貪婪、赤裸而直白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
「外面的人買股票是猜的,我可不會亂槍打鳥,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沒有我想像中聰明,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過史坦普500股價指數,因為他們是綿羊,綿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多數比狗屎還不如。(股票買賣)這一行需要窮苦的聰明人,要夠飢渴,還要冷血,有輸有嬴,但要一直奮戰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內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萬、在華爾街討生活的老古板,坐坐頭等艙、生活舒適就算了。我說的可是大筆的現金,有錢到可以自己買飛機,有錢到不會浪費時間,我說的不是五千萬就是一億。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當無名小卒。」
「美國企業的法則似乎變成了,不適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對,要不就是被消滅。」
「(賺錢)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這是場零和游戲,非輸即嬴。金錢本身並沒有輸嬴,只是轉手了而已,就像變戲法一樣。「
「我不去創造,但我能擁有。規則就是我制訂的,朋友!」
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撕碎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斗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說的,人類的貪婪、慾望和永不滿足,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杠桿。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平衡,什麼的尺度,可能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或許我們只能用康德的話聊以自慰: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⑧ 求紀錄片華爾街 觀後感2000字!!! 百度我看過了,復制來復制去的 就2篇,要新結合的,內容通俗點...
你可以自己寫一些,寫的時候再看一下這個紀錄片,就會有話想說的。另外,在多介紹一些其中的金融經濟領域的名詞,就會多湊很多字數。如果你只想坐享其成的吃白食,那我就只能祝你好運了!
⑨ 電影華爾街1觀後感
[電影華爾街1觀後感]這幾天正在處理股票買賣的事情,觸景生情,抽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把電影華爾街1和2看完了,電影華爾街1觀後感。華爾街1是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老片,之前在電視里看過,不過沒有看全,而且時間也很長了,這次就算是溫習吧。華爾街2是新片,1080p高清版本下載也有很長時間,這次一起看完,寫點感受。華爾街1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底層股票經紀人Bud,不甘於平淡的生活,一心想通過結識大人物飛黃騰達。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機遇下,他終於結識了金融大亨Gekko,Bud通過獲取內幕消息和充當間諜幫助Gekko賺取了不少的錢,同時自己也獲得了金錢、房子和美女。Gekko也教會了Bud如何利用股票賺錢,其對孫子兵法非常推崇,將孫子兵法融入到股票和公司的經營中。過快獲得的財富,讓Bud感到了迷失,開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父親和同事的關系也沒有之前那麼融洽了。為了拯救父親所在的航空公司,Bud建議Gekko收購航空公司,並提出了一系列的拯救計劃,但在說服父親(工會的負責人之一)時雙方產生了嚴重的意見不合,觀後感《電影華爾街1觀後感》。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Bud了解到Gekko收購航空公司的真相,不是為了拯救這家公司,而是為了將公司清盤變賣,獲取更大的利益,而罔顧航空公司眾多工人的利益。Bud父親因為心臟病住院對他產生了很大的觸動,發達後結識的女友也因為他要同Gekko決裂而離他而去,這些都使Bud幡然悔悟。他同航空公司的人一起設局使Gekko收購航空公司失敗,並損失了大量金錢。但也因為Gekko揭發了他從事非法金融交易而被捕,影片的最後,Bud在同Gekko見面時偷錄了Gekko自述犯罪的證據,將之送入了監獄。影片展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內幕,但主要應該是用來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其中Gekko的扮演者邁克爾·道格拉斯的演出氣勢逼人,把金融騙子的陰險和貪婪演繹的非常到位,並因此獲最佳男主角金像獎。影片抨擊了為了獲取金錢而不擇手段的道德觀,提倡了踏實努力拚搏奮斗的價值觀,揭發了資本的貪婪、無恥和陰險,影片最後Bud父親的那句話可能反映了影片的主旨"找份工作,踏踏實實地去掙錢,而不是整天想著買賣別人的財產"。對其中的幾個情節印象深刻:1)股票交易所中採用了計算機操作,不過買賣還是通過電話進行溝通。這些現在看是很原始,不過在當時卻是比較先進的技術了,而且自己是從事計算機行業的,高中時接觸過那種老式的計算機,286或386,看著黑白或單色屏幕很有親切感。2)股票交易所中的同事也是形形色色,互相幫助的朋友、滿口哲理的老股票經紀人、唯利是圖的老闆。〔電影華爾街1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⑩ 華爾街紀錄片觀後感
十集的片子,資本這個詞在片名出現的次數最多。
WALL STREET 意為牆街,因為這條街是以一道推到的牆作為自己的棲息地。今天正如走在良心與貪婪的中間線上,正如電影《華爾街》上所說的中間路線。
華爾街的資本家,體內流著資本的血,資本的嗅覺如水般滲入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群里。財富是從古至今無數人的追逐的夢想。當然在紀錄片里,華爾街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從地鐵的擴張、運河的開鑿、電燈的推廣、美國南北戰爭的勝利*****很多決定人類進步的技術和發明因為它的推動而得以提前實現。
可是他的貪婪也導致了很多人的貧困,內幕交易,非法操縱,都成了它被人中傷的理由,而沒一次危機,也都是他們作為推手,把很多貪婪的人推向了深淵。
華爾街可以看做一個人,人又向上的希望和獲得名利的慾望,而人的慾望得到滿足後就想得到更多的慾望,最終導致貪婪,導致危機,蕭條。而人很難有自我約束和自我管制的品性,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是中國人的修身處世法,如華爾街能學到嚴於律己,必不會到教堂懺悔自己的罪過了。可基督教的天性卻只能讓政府去來管住這群危險的人們。滄海浮沉,歷史就這樣以不同的面目重演。
華爾街作為全球金融的大腦,要做到絕對的清醒,並非易事,而我們不被次大腦所傷卻是當務之急!
剛剛一口氣看完了十集的央視紀錄片《華爾街》,現在腦袋裡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詞就是」人類本性「(human nature)。
片中好多被采訪到的人物,在不同角度談論華爾街(這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代名詞)的時候,都在用這個詞。在談到資本市場從荷蘭起源的時候用到過,在談到資本市場飛速發展的時候用到過,尤其是在談論這個市場的缺陷的時候用的更多,但是更有趣的是這個詞同樣會在每一次資本市場危機之後的糾錯時候用到。由此,HUMAN NATURE是華爾街也就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起源、成長、發展、壯大、繁榮、蕭條的本質驅動力。
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就不會產生資本市場這樣一套創造和分配財富的機制;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就不會產生推動現代科技發展助推器;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甚至可以說美國這個國家都難以建立。
當然,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也就不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社會崩潰;但是,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也就更不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社會繁榮。人類的本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天然驅動力,在200多年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尤其如此。
人的貪婪和恐懼所代表的自然慾望恰恰成為推動社會的力量,這一點在過去已經被歷史所證實,在將來仍然會繼續。
下載了CCTV2的紀錄片華爾街,零零碎碎的看了一些,今天在看CFA的corporate finance的間隙,看了一集。這部紀錄片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資本市場的興衰和經濟起伏的規律,對全面理解現代金融和一個國家崛起的關系提供了很有益的幫助。100年前,華爾街塑造了美國的崛起,到今天華爾街形成了巨大的籠罩全球的資本之網,影響和牽動著全球資本市場和全球經濟。
創新+創業+創投,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引擎。如果有一個經濟的良性系統,能夠把新的科學技術推廣普及應用起來,藉助金融的力量來配置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個欣欣向榮的實業,在這個系統里,創新和科技得到了利用,個人的潛能和能力得到了發揮,投資找到了機會,整體就形成了一個繁榮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局面,所有的這一切加起來能讓社會產出增加,財富增加。效果就像三一的廣告所描述的一樣,通過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達到文明生活的普及,改變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
金融的主要作用是高效融資和分散風險。華爾街這張資本之網輻射到全球各個領域,無論是農業、還是能源業、交通運輸業,他們藉助華爾街的力量完成了他們的強大之路,一個個小公司成長為跨國公司並支撐著美國經濟的強大。比如華爾街的資本為好萊塢鋪設的星光大道,通過這條大道,好萊塢把他們優美的音樂之聲,奇幻的太空戰爭,經典的泰坦尼克愛情故事,以及美麗的潘多拉星球呈現給了整個世界。
雖然最終是通過實業的方式來創造財富,但是金融能助人完成一己之力不能完成的東西,能引導資源和資本的分配。靠一己之力也無法做成大事,必須依靠圈子和network的力量,依靠團隊的力量。在這個星球上,金融文盲的失敗概率會比較高。
我要去華爾街。不光是實現自己的成功,更是參與到驅動社會的引擎中來,以後參與到中國的崛起的關鍵環節中來,進而利用好中國的大趨勢,抓住發展的大背景和時代的潮流。當然華爾街是一個叢林法則盛行的地方,是一個廝殺的地方。用不輸於誰的智商,不輸於誰的努力也還不夠,能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動向做出全面准確的分析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眼光識別好的項目和機會,有能力把好像項目推銷給資本、把資本推銷給好的項目,同時要了解和駕馭資本市場的各種工具。MBA是一個通道,CFA是一個武器,它不是一把劍,也許只是一把匕首,但是匕首也要磨歷了。讓結果來證明一切。
華爾街對於美國的意義
華爾街誕生的兩百多年裡,從《梧桐樹協議》,美國的南北戰爭,美國的重工業化,一戰中資本的迅速擴展,19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到《聯邦證券法》,《證券交易法》頒布實施,再到20世紀美國的經濟轉型,引領新一輪的經濟浪潮,可以說華爾街是美國經濟的象徵和縮影。
華爾街依託於美國經濟,服務於美國經濟。從一條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長為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代名詞。紐約從美國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長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國從一個不毛之地,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華爾街給我們的啟示
通過《華爾街》這部紀錄片,通過央視解讀的資本市場。我想能從中獲得以下啟示。
首先華爾街在美國經濟崛起,甚至大國競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美國的經濟發展中,從運河的興起,鐵路的興起,到重工業化,再到最後的科技產業的興起。甚至它的南北戰爭,無論是從何平還是到戰爭。它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虛擬經濟的發展,並規范化。
其次,我們看到華爾街的興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美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它經歷了兩次非常重要的調整。一次是它意識到上市公司沒有真實的信息披露。市場是要崩潰的,不可能長期發展,於是進行革命,修正了這一點。後來它發現,一個缺乏政府監管的市場,也是非常不穩定的。隨後就進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所以,我們要善於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積極修正預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錯誤。
我國作為一個還不成熟的發展經濟體,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但同時,正是因為我們起步和發展的晚,還有許多經驗教訓來吸取。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不斷的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對我國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希望我國有一天也能發展出一條能影響全世界金融的中心。
華爾街——資本無眠觀後感
央視財經頻道於改版一周年之際推出年度力作——10集電視紀錄片《華爾街》,為08年金融危機2周年之後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現代金融體制,展現他的過去,評述他的現在,展望他的未來。
第一集《資本無眠》從一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股票交易員斯科特的一天入手,講述了華爾街運作的內幕。片中的那位交易員供職於T3公司,他每天早上5點坐第一班輪船從家到華爾街上班。除了交易股票,斯科特還負責錄制當天的市場分析。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已經將全球的資本市場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他錄制的節目也以直播形式通過互聯網和電視迅速傳遞到了世界各地。可以說,現在的華爾街的鍾聲牽動的不止是華爾街,他牽動的是整個世界,資本進入無眠時代。
誕生於400年前的華爾街,本質上講,是荷蘭人對外擴張的產物,是貪婪的產物,這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華爾街的性格。現在在華爾街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2000多家金融機構,40萬金融從業人員,是世界上就業密度最高的地區。這里競爭異常殘酷,你的對手大都是哈佛、耶魯等全球名校的精英,或者擊敗他們活下去,或者被他們擊敗失去工作。在華爾街成長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綿羊變成豺狼的過程。當然這份工作的回報也非常豐厚——華爾街金融從業者的薪水約為其他常春藤名校畢業生薪水的3倍。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里競爭如此殘酷,因為勝者為王。在華爾街生存下去意味著榮華富貴。資本無眠,資本無眠,不睡覺做什麼,當然是逐利,當然是賺錢。
當然,從400多年的金融歷史看來,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對金錢的無休止的貪婪的追逐的慾望推動了人類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華爾街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他帶來的損失。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易所是豺狼,但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現在也許還沒有鐵路。
然而,當人類乘坐資本列車飛速前行的同時,也在品嘗著金融危機的摧殘。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為標志,美國多家銀行破產,通用汽車破產、加拿大北電網路破產、冰島政府瀕臨破產,全球大量人員失業,全球經濟開始衰退。
人們開始反思,也許現在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被歸結於金融衍生品的濫用和政府監管不力,當然,交易不透明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金融危機之後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秩序,T3公司的員工在這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通過視頻直播將自己的交易透明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幕交易和暗箱操作。這也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至於如何在保證金融監管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金融創新的活力,則依然是一道難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集金融常識:
金融市場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高效籌集資金和分散風險。華爾街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本國的退休金和外國的資金管理公司。這些資金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就需要股票市場。而把這兩者聯系起來的就是投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