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電影觀後感~
[看電影觀後感~]一直很愛看電影,前提是最新的電影,那種歷史悠久的電影不愛看,即使它真的很經典也不愛看,受不了那發黃的畫面,看電影觀後感~。中午閑來無事看了一部《未來戰警》,這部電影要是沒有大S和劉德華,我是絕對不會想看,看後我居然連它的片名都忘了,可想而知有多爛,怎麼看怎麼都像是在演情景劇,虛假+生硬!特別是以高科技作為這部片的亮點,我看後覺得很可笑,這片也有點太損高科技了吧!得了,不在批評了,就當娛樂,打發時間一下了~~晚上看了一部一直很期待的《杜拉拉升職記》,看完後一個字:值!我不得不佩服徐靜蕾這個才女,果然沒有辜負我一直對她的期望和崇拜,難怪她能在如此美女如雲的演藝圈仍佔有一席之地。看了這片之後,既然激發了我想去外企打工的興趣,很想去嘗試下企業內部的職場生活,看著拉拉這個大齡女青年(進公司時28歲)一步步艱辛的卻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從一個行政普通秘書成為全球500強公司經理的歷程,工資待遇也從原先的3000元漲到了25000元,不得不為她的努力而佩服啊!說不定生活中就有很多拉拉這樣的白領,觀後感《看電影觀後感~》。可我又冷靜的想,這些或許都是表演罷了,一個普通的女孩子怎麼可能會在短短的五年就爬到如此高度了(運用特殊的手段者不計算在內),或許誇大了吧!又或許這就是事實,只是我沒有經歷過罷了。我發現我很難表達對這部戲的感受,很復雜,我只想說的是:很欣賞,受啟發。(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本人無比的困,困到最後只有草草的結束,去睡覺拉!)"七"樂無窮,盡在新浪新版博客,快來體驗啊~請點擊進入~〔看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B. 看完 冰雪奇緣 大家有什麼感想
有時候我們看電影就圖個樂呵,不會浪費時間去研究裡面看似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像王子要突然變成反派許多人都覺的太突然,其實他們唱的歌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我們一般就奔著歌子好聽而不看它的寓意,這得看原版歌詞直譯過來才知道其中的玄機,其實安娜和漢斯對唱那一段歌詞里就隱藏著王子本來的面目,其中一個就是對唱的時候都是安娜先開口,漢斯附和,討她歡心,好像他們都是天生一對
附一段復制的段子:
漢斯和小克則是出來教會小公主安娜學會愛情的,
漢斯白泡泡幼咪咪,
人高
馬大(我有一個朋友說,他穿高腰褲看起來那裡也很大),簡直是績優股,而小
克呢?有社交障礙症,只會跟一隻不會說話的麋鹿說話,還跟麋鹿搶紅蘿卜吃,
想當然爾安娜會對誰一見鍾情,不顧一切的獻出真心,但是
What a woman
need
?絕對不是物質外在條件,而是一個能夠倚靠的肩膀,什麼時候都能夠為
她著想的那個他,只可惜愛情這種東西,
總是要傷過幾回才能夠真的明白,
條件
什麼的真的不是什麼必勝真理,最重要的是付出真心,才是最重要的事。
或許有的人覺得漢斯會在電影的最後變成那樣有點為了轉折而轉折,
看第一
次的時候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是看完三次,
每一次看都有新的發現,
再回到一
開場的歌曲
"Frozen Heart"
,
Beautiful
(漢斯英俊的外表)、
Powerful
(身為
最沒有繼承可能的王子,卻想成為最有力量的國王)、
Dangerous
(對於安娜
和艾莎的邪惡詭計)
、
Cold
(原來到最後真正
Frozen Heart
而未解開的是漢斯)
,
或許默默地,
編劇就已不著痕跡地策劃好了這一切,
尤其當網路上有人分享了其
中一段漢斯看似要救艾莎,
把弓箭偏向一邊打到冰晶燈的那段,
魔鬼就藏在細節
中,就不得不佩服這個劇本厲害的地方。
然後在看第二次的時候我注意到了
"Love is an Open Door"
這首安娜漢斯
定情曲,
原來也藏了障眼法,
聽起來好像是合唱的甜蜜氛圍,
仔細關注漢斯的部
分,
幾乎都被安排了在安娜後面,
有意呈現一種漢斯隨著安娜的意而附和的感覺,
還有一句「
We finish each other s...
」,安娜隨興接了個不相關也不合理的
Sandwich
,漢斯居然還很假掰的說:「那是我正要唱的」,刻意迎合安娜,不
管他本來要唱的是什麼,這種做法就有點不太對勁。還有像是這里「
I've been
searching my whole life to find my own place.
」乍聽之下似乎是在指安娜是
他的歸屬,但他的下一句接「
And maybe it's the party talking or the
chocolate fone.
」你會發現他是喜歡這種皇宮派對的氛圍,而不是佳人的陪
伴,不像曲子中安娜多次確切提及「
You
(指漢斯)」,漢斯卻沒有完全的唱出
他對安娜的著迷。
所以說不是電影編劇偷懶,而是人家已經把所有的寓意都隱藏在歌曲里了,這可以讓那些吐槽劇情的閉嘴了
C. 冰雪奇緣觀後感
暖意融融的冰雪
這仍是一部有迪士尼標志性特色的百老匯風格的動畫片.在100多分鍾的電影中共收錄了9首歌,有獨唱的小調《IN SUMMER》,有對唱的情歌《LOVE IS AN OPEN DOOR》,更有《LET IT GO》這樣入圍奧斯卡獎的豪邁而抒情的歌曲.百老匯風格的動畫不是迪士尼的專利,但毫無疑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出超越迪士尼的歌舞動畫.在迪士尼影片中,歌曲與劇情已經完美地結合起來,以至於你無法分清究竟故事是串起那一首首猶如珍珠般閃耀的歌曲的線索,還是歌曲已然成為劇情發展到那時那刻所必須採用的一種修辭方式.
在《冰雪奇緣》中,迪士尼這艘能跨越時空界限、並時常穿梭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的豪華游輪,又帶全世界的觀眾來到了北歐.你可以在此盡情欣賞北歐的城堡、北歐的森林、北歐的冰雪世界和北歐的風土人情.影片第一個鏡頭就讓人有意外的感覺——從冰面下方向上仰望,等待運冰工人破冰的那一刻——這個鏡頭實際奠定了整部作品超凡脫俗的基調.隨著運冰人鏟破了堅冰,觀眾也彷彿瞬間進入了這個北歐世界,再聽到那段極富地域特色的雄渾有力的「勞動號子」,想不把身心交付到影片中都不可能了.
《冰雪奇緣》的英文名是「Frozen」,意思是冰凍的,可是你一點也不會感到寒冷,反倒會覺得暖意融融.影片講述了一對公主姐妹從被迫分離到再相聚相依的故事.會使用冰雪魔法的姐姐艾爾莎,為了不傷害親人而選擇了隱藏和逃避,可是逃避讓她更加孤獨和恐懼.普通卻活潑開朗的妹妹安娜,一直在尋找真愛,總是用自己最坦誠的一面示人,她不知道姐姐為什麼總躲著自己.影片其實遵循了一個經典的故事路徑——將誤會推向深淵,再用愛去填平它.實際上姐妹彼此之間的感情牽絆從未消失,即使她們數年未曾說話,即使兩人相隔兩地,她們的內心都堅信彼此仍然珍愛著對方.
當艾爾莎出走來到雪山之巔的時候,她所演唱的那曲《LET IT GO》是影片最高光的時刻.忍受了多年的孤獨,艾爾莎在這一刻拋棄了她所有的煩惱與顧慮,解除了一切身心束縛(包括她的手套和皇冠),當她用魔法創造了一個通往山頂的階梯的時候,當一座冰雪城堡隨著音樂的旋律奇跡般搭建起來之時,每位觀眾似乎也都把自己心中那些來自生活中種種的壓抑與不快給拋開了.Let it go,讓它們去吧!
米色長裙0348 2014-09-17
D. 看電影的觀後感
"究竟我是誰心中的雛菊"---電影<<雛菊>>觀後感
2009-03-10 14:41:04
我叫慧英.是個自由畫家
阿姆斯特丹的那片雛菊是我畫里的精靈,更是我的靈魂.
我和這個城市很陌生:陌生的人,陌生的景.惟有當面對那片雛菊時,我才能感受到溫暖和陽光.
而這份溫暖和陽光是一個神秘陌生人送我的!
他總是如此神秘,但我又如此渴望著他的出現,哪怕只是看一眼他的笑.當他坐在我的畫板對面,我的幸福感油然升起.我覺得他應該就是送我雛菊的那個神秘人.他就應該是我的託付和幸福.
我是如此地堅信這一點......
我叫朴義.是個職業殺手
阿姆斯特丹對我來說很陌生:人很陌生,景很陌生.
我到這個城市來的目標之一就是幹掉一個叫鄭宇的國際刑警.其他一切都只是我的過眼煙雲.
惟有當面對那片雛菊時,我才能感受到溫暖和陽光.尤其是當我看到了她----在雛菊叢中寫生的她.這份久違的溫暖和陽光是她送我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她能再來這里寫生.我是如此渴望著她的出現,哪怕只是看一眼她寫生時專注的神情.她為了去那片雛菊叢而摔落橋,畫板和畫筆都被水沖走那一刻,我是如此心痛.那片雛菊是她畫里的精靈,是她的靈魂;而她卻是我眼裡的精靈,我的靈魂.
當她看到那被我修好的木橋和掛在橋上的畫板而朝天空大喊:謝謝時,我的幸福感油然升起.她應該就是我的歸宿和幸福.
我如此地堅信這一點......以至於堅持每天放一盆雛菊在她的畫室外,然後躲到街對面的角落裡,看她拿起菊花時幸福的笑容.
我是慧英.我一直在等待他向我真正表白,他為什麼總是如此木訥?我想知道他為什麼每天送我雛菊卻又不現身?我想知道他為什麼為我修好木橋,找回我的畫板卻不露面?他可知道,每次他坐在我的對面讓我畫肖像的時候,他眼神如此迷離讓我著迷.但他每次都匆匆離去,不知何時能再見?我對他的思念就是在無盡的等待中;期待中;幻想中....
我是朴義.我一直只能默默承受她對那個木訥男人的愛戀.
他為什麼不來參加我的畫展?
她為什麼要愛上那個刑警?
他怎麼會死了?還是因公殉職!原來他是個刑警!
他死在我的槍下,那天正好是她的畫展!原來他是個刑警!他一直在利用她畫肖像的機會,調查我的行蹤.
送我雛菊的人,我心愛的人死了!我頓時失去了心靈的寄託,我該何去何從呢?
我的情敵死了,可她卻如此傷心!我那顆流浪的心沒有了寄託,我該何去何從呢?
我終於也被槍擊中了,我終於可以和他一起而去.但是,我的耳畔為什麼響起一陣親切的哭泣?他不是已經去了,那這個為我哭泣的人又是誰呢?
她怎麼會被擊中,她怎麼可以死去.我是個殺手,從來不懂得什麼叫眼淚,但當我抱起她那逐漸冰涼的身體,我放聲痛哭,悲天嗆地.她是我的愛,我只為她的離去而哭泣!
我叫慧英.
我在阿姆斯特丹街頭以畫肖像為生.
我在阿姆斯特丹街頭被槍擊中而離去.
究竟我是誰的雛菊?究竟誰是送我雛菊的人?究竟我的愛長的什麼樣子?我的愛什麼時候來過,又什麼時候離去?
我最不甘心的事情就是在被槍擊中之刻,我都無法知道那些問題的答案!
我叫朴義.
我在阿姆斯特丹街角的閣樓上以暗殺國際刑警為目的.
我在阿姆斯特丹街頭眼睜睜地看著我心愛的她被槍擊中.
究竟她是誰的雛菊?她愛的是誰?
我最不甘心的事情就是在她被槍擊中那刻,我沒有及時表達我對她那份默默地,誠摯的愛!
電影<<雛菊>>的結構非常獨特.節奏緩慢卻層層深入.就像是導演在娓娓道來一個人物關系都非常復雜又蹊蹺的故事.
一開始看這本電影,有點摸不著頭腦.但只是單純地被導演的油畫般的電影畫面所迷惑著.漫天的雛菊叢,藍天白雲,穿著連衣裙背著大畫板騎著自行車的女主人公,寧靜的阿姆斯特丹街頭,與世無爭的街頭畫家和藝人....但這一切的背後卻暗藏著濃濃的火葯味.
導演運用了殺死比爾中的"暴力美學"理念,將少女畫家---國際刑警---職業殺手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少女畫家應該是中和火葯味的調和劑和焦點.刑警和殺手同時愛上少女.但是警察只是因為利用少女來執行任務,而這個殺手卻不太冷,反而更加懂得浪漫和關心.少女誤會警察是那個在背後默默關愛她送她雛菊的人,因此愛上警察並一直期待.
導演連槍戰片都弄的如此羅曼蒂克,不溫不火,功底可見一斑.還採用獨特的敘事結構將人物關系,愛恨情仇鋪展開來,同時又將觀眾的觀影慾望層層帶入,如同在看阿加莎的推理懸疑小說一般津津有味.
的確是部難得的獲獎佳作.
E. 急求一篇看完歷史電影的觀後感!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
還時時刻刻震撼著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一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關於中國的慘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
2、清朝統治的腐敗。慈禧、李鴻章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 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據說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了4萬元,日本各界更是競相傾囊,而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以致於北洋水師缺銀少餉。
3、直接原因是指揮不當,貽誤戰機。李鴻章避敵保船,不準海軍出戰,最終喪失了制海權。本來中國國力和軍事實力並不比日本差,中國經過洋務運動,重工業和軍事都取得不少發展,日本由於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重工業比較薄弱,其實力於中國不相上下,本來可以一戰,但由於指揮者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經過甲午海戰,對中國對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被迫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夢想最終化為泡影。自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勇敢先進的中國人,也在血與火的交織中奮勇抗擊,和爭取民族獨立,拉開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對於日本,不但擴大了殖民地范圍,戰爭賠款也使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全世界的范圍內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也日趨激烈,為發動新的戰爭作了准備,最終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為其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110年前,在我國黃、渤海水域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那是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110年的國恥,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00年的屈辱,我們將永不忘記。
今天,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那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不屈偉大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我們將高喊著「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脊樑!!!
F. 看完電影後的 觀後感
電影(海洋天堂):主演:李連傑、文章、桂綸鎂
90分鍾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溫情細膩緩慢而又充滿感情的小說。我以冷眼淡漠的看著前80分鍾的一個一個真實的生活細節,毫無動搖,甚至懷疑電影的索然無味,更無一點點感動湧上心頭。然而這種感覺,在最後的10分鍾內,讓近乎無法抑制的淚水給了自己強烈的反擊,雖然預料到的結局,卻不曾預料到的情感爆發。
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的孤獨症孩子,他開心時的笑臉,真誠的雙眼,讓人溫暖。他幸福時修長的手指晃動在空氣中歡快的搖曳,他寒冷時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實的觸摸感,他害怕無奈時大聲的喊叫,他憤怒委屈時不停抽搐的身體以及在父親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兒,他失落時靠在麥當勞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淚水,他自由時像魚兒一樣在海洋中的無拘無束...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個和普通人一樣有各種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達,只是他充滿了懼怕,所以他選擇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留下孤獨的自己。該怎麼說明他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紛亂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單的自己,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難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剩下自己又怎樣?有那麼偉大的父親的愛,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龜,有溫暖的陽光,又寬廣的大海,難道他是不幸的?
影片的最後,看著在父親墳前蜷縮著身體,有手指觸摸溫暖的大福時,我是溫暖的。在看到大福自己脫衣服,自己上下車,乖乖的把電視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時候,情感在冗長的沉睡之後,盛大的像自己撲來,眼淚無法抑制,也無法敘說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蒼白與單薄被自己深深察覺。那些父母親在瑣碎的生活中給的點滴的愛,只有在一個人承受的時候,才會被自己察覺,才會猛然間醒悟,那些深沉,那些無私是多麼彌足珍貴。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自私,發現自己的渺小,發現那永遠報答不完的深深的親情。
海洋天堂,一個永遠有自由,有父親,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內心最後的歸宿,最舒適的棲息港灣。。。
這愛與孤獨的矛盾,讓我深陷...
G. 觀看電影後觀後感怎麼寫
只要幾句話,甚至幾個字就可以讀出電影!應該怎麼描述!(說個電影《2012》應該怎麼描述,當然看過的回答)兄弟在這先謝過了
H. 求一篇看完電影後寫的觀後感,要能讓人懂得一些道理或明白與人生有關的啟發,五百字左右
自己先找一部教育片或不帶H、暴力的電影(不必看)記住片名然後搜索xxx觀後感。我是老手了。
I. 看電影後的觀後感寫一篇作文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