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渡江渡江電影觀後感小學

渡江渡江電影觀後感小學

發布時間:2021-07-20 09:12:29

㈠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打過長江去》作為一部獻禮片,在創意上的確不錯,之前,表現類似題材的,只有一部「渡江偵察記」。

影片導演邀請的是香港導演彭順,之前彭順曾經導演過抗美援朝題材的《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在表現戰爭場面上展現的彈火橫飛、炮火連天的情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近年來少見的一部表現此題材的影片,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彭順作為香港導演,也有著他在執導這類題材時必然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問題,所以影片引起爭論也多。《我的戰爭》當年取得的票房為3648萬元。


而弟弟斥責敵人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個人仇怨,而是直指林長官:「你分裂國家。」可見整個電影都是統一地圍繞渡江戰役的歷史意義而展開了情節的編織。應該說這是電影立意的新穎處所在。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在電影里設置出的兄弟關系的轉化上,缺乏必要的合理性,這關鍵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標題中所指出的文戲太弱的緣故。影片里的兄弟見面,本來有很多的內心沖突的戲,但整個電影里,兩個人的性格沖突嚴重不到位。特別是電影里的重點人物、解放軍教導員李綬光在電影里台詞量非常有限,估計不會超過一千多字,在兄弟見面時,弟弟李緩明的轉變,根本不是李綬光動之以情、曉以大義的勸說,而是因為頭號敵人林長官把弟弟綁架到郊外,准備槍殺,而無巧不成書的是,這里正是哥哥李綬光的埋伏地點,於是哥哥把弟弟順竿爬蛇地給解救了,弟弟也就一言不發地站到哥哥的陣營里來了。可以說,電影粗暴地把弟弟推到了歷史正道的陣營中來,而不是哥哥用自己的思想影響了他,從中正可以看出,電影對人物刻畫的粗疏,不得不通過強制性、偶發性的情節來推動人物立場的轉變,這不能不說是電影的一個敗筆。

㈡ 要寫電影觀後感,請推薦幾部中學生值得一看的電影

《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革命歷史題材

1 英雄鄭成功
2 鴉片戰爭
3 甲午風雲
4 火燒圓明園
5 紅河谷
6 我的1919
7 開天闢地
8 南昌起義
9 百色起義
10 洪湖赤衛隊
11 青春之歌

革命歷史題材(二)

1 長征
2 紅色娘子軍
3 萬水千山
4 白求恩大夫
5 張思德
6 南征北戰
7 渡江偵察記
8 烈火中永生
9 英雄兒女
10 上甘嶺
11 鐵血大動脈

革命歷史題材——抗日戰爭系列(三)

1 小兵張嘎
2 鐵道游擊隊
3 地道戰
4 地雷戰
5 野火春風斗古城
6 西安事變
7 血戰台兒庄
8 狼牙山五壯士
9 平原游擊隊
10 歸心似箭
11 雞毛信

革命歷史題材(四)

1 大決戰——遼沈戰役
大決戰——淮海戰役
大決戰——平津戰役
2 大轉折
3 大進軍—— 大戰寧滬杭
大進軍—— 南線大追殲
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大進軍—— 席捲大西南

革命歷史題材——偉人系列(五)

1 走近毛澤東
2 毛澤東和他的兒子
3 毛澤東在1925
4 周恩來外交風雲
5 周恩來萬隆之行
6 周恩來
7 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8 鄧小平1928
9 鄧小平
10 孫中山
11 青年劉伯承

革命歷史題材——人物系列(六)

1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李時珍
3 林則徐
4 詹天佑
5 嘎達梅林
6 駱駝祥子
7 聶耳
8 冼星海
9 雷鋒
10 焦裕祿
11 蔣築英
12 孔繁森

革命歷史及少兒題材

1 開國大典
2 共和國之旗
3 國歌
4 國慶紀事
5 世紀大典
6 沒頭腦和不高興
7 漁童
8 驕傲的將軍
9 寶蓮燈
10 宇宙與人

少年兒童題材(一)

1 無聲的河
2 六月男孩
3 我是一條魚
4 歡樂公主
5 媽媽沒走遠
6 寶葫蘆的秘密
7 會飛的花花
8 良心
9 25個孩子一個爹
10 背起爸爸上學

少年兒童題材(二)

1 豆蔻年華
2 花季雨季
3 暖春
4 一個都不能少
5 真情三人行
6 城南舊事
7 紅櫻桃
8 閃閃的紅星
9 啊,搖籃

現實題材

1 驚濤駭浪
2 緊急迫降
3 沖天飛豹
4 橫空出世
5 沖出亞馬遜
6 彈道無痕
7 高原如夢
8 法官媽媽
9 離開雷鋒的日子
10 驚心動魄
11 首席執行官
12 鳳凰琴

這是我們學校要這個暑假看的,還要寫觀後感啊~~(郁悶0) 呵呵
推薦給你吧 有這么多 你自己選些電影吧 O(∩_∩)O哈哈~

㈢ 求電影《渡江!渡江!》觀後感。急急急!

自己看了又感而發才是真切的! 別人的感受豈能當你自己的!~~100個人就100種感受! 別偷懶!

㈣ 打過長江去觀後感

打過長江去觀後感格式:

1、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

2、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3、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4、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範文:

1、不同於常俗的戰爭片,《打過長江去》既有寫實的戰爭場景,也有意念化的人物處理,比如說,在片中有一對兄弟,哥哥李綬光,是我黨的優秀指導員,帶領先遣小隊潛入敵營,為迎接渡江戰役的大進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打過長江去》以渡江戰役為背景,立足小人物視角,從「兄弟對陣」和「平凡戰士的犧牲」來體現戰爭的殘酷性,以及祖國統一來之不易。為了讓故事呈現更加飽滿,影片還融合了諜戰、懸疑等商業元素,既符合時代精神的主流價值,又豐富了影片的觀賞度和可看性。

3、《打過長江去》與以往宏大敘事的戰爭影片有不一樣的格調,從細節出發,從人物出發,以情感為內核,在戰爭中融入「兄弟相爭」的復雜情感,以小切口折射大世界,小人物呈現大時代,於細微處灼見真章。

4、「每個偉大時刻的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個平凡人物,在宏大的歷史呼吸脈動之間,植入小人物的基因血脈和生命肌理。」這種平衡感,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成為電影中的「小人物」,情緒共振,形成強烈的共鳴感。

(4)渡江渡江電影觀後感小學擴展閱讀:

1、《打過長江去》是由韋廉監制,彭順執導,趙寧宇編劇,張桐、於越、楊軼、淳於珊珊、洪天照領銜主演,趙濱、許雅婷、姬曉飛、趙靖舒玉、賀寬、閆鵬主演,聶遠特別出演,呂小品、趙寧宇、王勁松友情出演的電影。

2、故事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人民解放軍一支先遣分隊潛入江南,打進虎穴鬥智斗勇,命懸一線卻與各種敵人殊死斗爭,為祖國統一而捨生取義、奮勇拼搏,最終配合百萬大軍渡過長江,將紅旗插遍中國

㈤ 走路上學 影評

範文:一股清新的風——評《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㈥ 渡江偵察記觀後感

LZ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別人這次替你寫了,下次替你寫了,都不如你自己的觀後感真實!

㈦ 電影《渡江!渡江!》觀後感 初中500字

描寫思路:以《渡江!渡江!》這部電影內容作為主題,真實得描述讀後感受,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上下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我們現在的學習、工作、生活一片祥和,一片安逸,可這些卻是我們的先人用他們的汗水、血水、淚水換取來的……

相信大家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定十分熟悉,而《渡江!渡江!》這部以真實的故事拍攝的電影便是關於它的。它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的宏大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以「濟南第一大團」大功連渡江前後的故事為主體,謳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英勇善戰、服務人民的光輝歷史。

在渡江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前赴後繼,死傷了不少英雄好漢,看到那些已故的,英雄們,好漢們,不怕犧牲,能征慣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為那些在戰場硝煙中死去的英雄們感到痛心,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他們,看完後,一股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我對他們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而產生了敬佩、敬仰之情,那是一種氣概,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氣概!

仔細回味一番後,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想:雖然我們現在沒有一身抗敵的好本領,但是我們可以用大腦為時代、為祖國做出奉獻,在這個安逸和平的時代,我們要警鍾常鳴,我們國家還不夠強大,東部的小日本仗著美國撐腰,妄想霸佔我國的釣魚島,南部美國挑動周邊國家對我國南海諸島垂涎欲滴。

我們應該從小就要有一顆愛國的心,滿懷著一腔報國熱忱,更要珍惜現在前人給予我們的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環境,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盡自己的一份力去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美國等反動勢力不敢輕舉妄動,讓祖國跟著時代的腳步並發、讓祖國跟著時代的腳步進步!

要時刻記住我們是華夏的炎黃子孫,要為祖國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成為世界強國,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當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光輝,為祖國增添光彩!

《渡江!渡江!》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么多刻骨銘心的道理,讓我有了奮發的鬥志!

㈧ 給我一份《渡江偵察記》觀後感。

哦!這團火焰
——《渡江偵察記》觀後感
今天,明媚的陽光下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然而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頭頂的天空卻籠罩著戰爭的愁雲慘霧,為了走進歷史,也更為了警醒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渡江偵察記》。
在這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戰士周長喜。在偵察到敵人榴彈炮據點情報,返回時被國民黨軍隊前後夾擊之際,他不幸身中數彈,但為了保護連長和其他戰友安全撤離。他咬牙挺住劇烈的疼痛,緊握已被鮮血染紅的方向盤,踩下油門毅然決然地駕駛著從敵人手中截獲來的軍車,與對面趕來增援的一輛滿載敵人的軍車同歸於盡,那悲壯的一幕久久迴旋在我的腦際,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畫面似乎被永恆地定格在那一刻。兩車相撞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兩車同時著火,濃煙如柱沖天。已經安全隱蔽在路旁小樹林的新四軍和埋伏接應的十幾名游擊隊員們齊刷刷地佇立在原地,一張張臉龐異常凝重,右手緩緩抬起摘下軍帽,向這位慷慨赴死的戰士致敬!往日里那一雙雙閃射著機敏智慧之光的眼睛,此刻竟透著無限的悲痛。望向那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那火焰映紅了天空,也彷彿映亮了我幼小的心靈!「連長,你帶同志們下車,這里由我來!」樸素又豪壯的話語震天動地,也久久回盪在我的耳際。
我的心在嘆息,是啊!生長在和平年代蔚藍天空下的我,與無數同齡人一樣,看慣的是動畫片中的打打殺殺,模糊的是戰爭年代的刀光劍影,甚至今年發生在汶川「5·12」大劫難中天傾地坍的生離死別,給予我12歲稚嫩靈魂的,也只是像電視熒屏一樣的溫度,也只是如報刊雜志一般的份量。關於生死的認識何等膚淺!雖然我有時會對死亡產生一絲莫名的恐懼,但是今天只有在今天看了這一部影片之後,我才發現我並不真正了解死亡。的確,死亡對我們來說是那樣虛幻、那樣遙遠、那樣無法想像!記得以前說戰斗英雄故事時,我還難以理解他們面對死亡,何以神色自若?何以果敢堅決?難道他們擁有鋼鐵之軀?不!他們對於死亡,心頭也會掠過一絲恐懼,但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使他們將瞬間閃現的猶豫掃盪得無影無蹤。他們的壯舉賦予了死亡更深一層的內涵——「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唯有真正熱愛生命的人才會死得其所,將平凡的一生奉獻得不平凡,哪怕沒有人會注意到我們小小的身影——這就是他們的共同點,赤誠的胸膛中點燃著對更多生命的愛之火,使他們將有限的生命,寶貴的青春燃燒得轟轟烈烈。
正是這團生命之火,正是這團愛之火,讓戰士周長喜鎮定選擇與敵軍同歸於盡,用血肉之軀鋪設一條通往勝利的希望之路,這火!這位戰士年輕的身影!它們銘刻在連長和戰友們的心中,最終迎來長江南岸青龍山下那三團傳遞勝利喜悅的火苗。它們也將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必將迎來新時代更多年輕生命的激情燃燒!

㈨ 觀《飛渡金沙江》電影有感500字

長征,是用血與火寫成,鐵流滾滾,蜿蜒過中國版圖上十二個省,從井岡山直到陝北,閃閃紅星照耀著艱苦的歷程。風雲二萬五千里,漫漫長路有過多少流血犧牲!真可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今天,我讀了《巧渡金沙江》這個故事,不禁為紅軍的機智勇敢,不畏艱險所折服。 四月下旬,紅軍來到金沙江龍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寬闊,水急浪大,敵機可以低飛騷擾,無法過江。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於是紅軍假裝在龍街渡口架橋,使敵人上當,再從絞車渡渡口渡江。經過七天七夜,紅軍主力全部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圍追堵截的圈子,為順利完成長征奠定了基矗
巧渡金沙江,使中央紅軍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官兵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方針。這是紅軍長征中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一次精彩的軍事行動,是毛澤東思想的一次偉大勝利。 長征,是用血與火寫成,鐵流滾滾,蜿蜒過中國版圖上十二個省,從井岡山直到陝北,閃閃紅星照耀著艱苦的歷程。風雲二萬五千里,漫漫長路有過多少流血犧牲!真可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今天,我讀了《巧渡金沙江》這個故事,不禁為紅軍的機智勇敢,不畏艱險所折服。
四月下旬,紅軍來到金沙江龍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寬闊,水急浪大,敵機可以低飛騷擾,無法過江。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於是紅軍假裝在龍街渡口架橋,使敵人上當,再從絞車渡渡口渡江。經過七天七夜,紅軍主力全部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圍追堵截的圈子,為順利完成長征奠定了基矗
巧渡金沙江,使中央紅軍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官兵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方針。這是紅軍長征中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一次精彩的軍事行動,是毛澤東思想的一次偉大勝利。
巧渡金沙江,紅軍靠智慧取得了勝利,歷史上這樣的故事有很多:田單大擺火牛陣,以幾十人勝幾千人,收復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秦始皇用60萬大軍使離間計智破楚國,以同樣的方法打敗了齊、燕、韓、趙、魏五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晉國本是春秋舊中國時期的大國,因內戰被三個小國瓜分……以此可見,智慧是多麼重要。
紅軍在長征途中所遇到的艱險困難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紅軍所表現的英雄主義氣概也是史無前例的。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一幅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的空前奇跡,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天,我讀了《巧渡金沙江》,不禁為紅軍的機智勇敢,不畏艱險所折服。 四月下旬,紅軍來到金沙江龍街渡渡口,無法過江,於是紅軍假裝在龍街渡口架橋,使敵人上當,再從絞車渡渡口渡江。經過七天七夜,紅軍主力全部渡過金沙江。這是紅軍長征中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一次精彩的軍事行動,是毛澤東思想的一次偉大勝利。
紅軍在長征途中所遇到的艱險困難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紅軍所表現的英雄主義氣概。

㈩ 電影突破烏江觀後感1500字

《突破烏江》是一部關於中國工農紅軍與中國國民黨抗戰的戰爭片。影片開頭便交代了其背景:一九三四年,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江西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了蔣介石匪軍四道封鎖線來到川湘黔邊境,准備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蔣介石在發現我軍的企圖後,即調集數十萬大軍在紅軍前進的路上前堵後追,妄想一舉殲滅紅軍主力,在這危急的關頭,毛澤東同志挽救了紅軍,他力主放棄會師的企圖,改向敵人薄弱的貴州前進。而這部影片講述地便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個團甩掉了敵軍的薛岳兵團——中國紅軍長征史上最大的勁敵,然後不懼犧牲地准備搶渡烏江,直攻貴州的侯家軍。在第一次搶渡失敗的情況下,陳連長他們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再次搶渡了烏江,並成功過江。他們機智巧妙地搗毀敵人的一個碉堡後,並協助整個團一舉殲滅了侯家軍的一個旅,最後取得了勝利。

<一>情節的安排

《突破烏江》有兩條線索貫穿著整個故事情節。一個是以羅小光,陳連長他們為主線,從團長命令他們連搶渡烏江到羅小光請求上級讓他加入突擊隊,至他們第一次搶渡失敗後再次搶渡取得成功。輔線則是長工黃大爺的兒子黃大發被侯家軍抓走然後逃脫,巧遇羅小光與之成為朋友,並協助他們搶渡烏江殲滅敵人到最後光榮地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這一主一輔二線相輔相成貫穿整部影片,使其故事情節得以發展。影片的開端,他們團都向著貴陽前進,趕著會師,整個團都洋溢著喜悅、振奮,比如挑著兩個桶的戰士和另一個戰士嬉戲,還有陳連長他們臉上的笑容以及羅小光說他們可以趕到那裡吃早飯。直到他們召開會議准備渡烏江,都是影片的開端部分。該部分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及環境、背景。讓觀眾對整個故事的梗概有了基本的了解。發展是表現烏江險峻地勢和江面上惡劣的環境,到政委召集整個團准備搶渡烏江進行戰斗這部分。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羅小光他們兩次渡烏江,並在第二次成功地渡過了烏江。輔線黃大發從侯家軍手裡逃脫到加入搶渡烏江突擊隊員,幫助突擊隊渡了烏江。每一次渡烏江都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為最後我軍和侯家軍激烈地炮兵相接做了鋪墊。所有發展中的情節都為高潮做好了准備。而高潮部分我軍與敵軍直接作戰的整個過程,直到黃大發用手榴彈炸死了敵營長,既是黃大發報了仇,也為觀眾解了心頭之恨。敵營長的死顯然就意味著侯家軍的失敗,我軍的勝利。結尾部分,黃大發加入了紅軍,我軍軍團也與鄉親們作了告別,繼續著他們的征程。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性格的刻畫

在《突破烏江》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導演在演員的選配上下了番功夫。例如,我軍政委、團長、陳連長等人均是五官端正,面部線條清晰,稜角分明型,並且體型都很均衡,是典型的英雄、正義之士的「化身」。還有,黃大發、羅小光這兩個涉世未深的小夥子,勇敢、沖動都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黃大爺他們這一批窮苦老百姓的形象也都相當符合人物的需要。相反,敵方角色則形態各異,丑態居多。如敵旅長的禿頭、八字鬍,張營長的口吃,替死鬼王連長的矮胖,以及麻臉班長,他們首先就從本質上給予了觀眾懷印象,再加上導演從他們的語言、姿態、攝影造型手段等的「加工」,敵軍的丑惡形象便躍然熒屏上了。
敵方旅長是國民黨軍隊大家之長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持有一定的權利卻和下屬一樣愚昧無知。在得知共軍要渡烏江時,他和下屬一起抽卦算命。卦上寫著:猶如大龍入海,任其所游,有吉無凶,百事如意。他們便自慰道:是說我們有江防天險,又有金兵把守,保險沒事。並且還有貴人蔣介石的相助。參謀長還說,楚霸王項羽當年被三面圍困,最後自刎烏江,共軍這次渡烏江,要讓他們四面被圍困,前後被夾擊。而當一旁的官兵指出「此烏江非彼烏江」時,旅長便喝道:「別打岔了,管他哪個烏江呢,反正都是烏江!」既反映了他的愚昧無知,也說明了他的自欺欺人。這一卦,說白了,就是給共軍抽的,而這「大龍」當然指的是共軍。導演在此處用了隱喻的手法。在我軍第一次渡烏江被結巴營長擊退時,他們便舉辦了慶功宴。在敵旅長發言時,他顯然連他們國民黨民國幾年都不知道,還需一旁的參謀長提醒是民國二十四年。可笑而又可悲,正是因為無知的領導,最後釀造了他們的失敗。而「立見大人,立有憂亡,無主」這句,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的失敗。
敵旅長他們在對共軍的態度上是既輕視又害怕。在共軍離他們僅200多里時,他除了等待薛岳兵團的趕到,便是抽卦,沒有採取任何作戰計劃。直到來電說共軍距他們僅40里時,他還在說不可能,顯然是低估了對手的能力。尤其是前線戰報共軍製造了許多竹筏企圖渡江,他依然還是不相信共軍能在一夜之間造那麼多竹筏,最後戰敗時以一句反問「這是共軍嗎?」悲涼地收場。雖說,敵旅長輕敵,但他心裡也是害怕的。在參謀長報共軍直奔烏江而來時,他就一直在關注薛岳兵團到了哪裡。說薛岳兵團依然還是杳無音信時,他厲聲道「這塊肥肉老子獨吞了」。實則,他心裡相當害怕,他害怕薛岳兵團沒能及時地援助。如果不害怕,他也不會愚昧地去抽卦,這純屬心理上的安慰。當然,不單單是他害怕,還有他的下屬。參謀長一收到共軍直奔烏江而來的電報時,他便下令迅速趕回。額頭上,帽子里無不滲透著著急害怕的汗水。抽卦後,旁邊的官兵擔心地問道,萬一薛岳兵團不能及時趕到怎麼辦?抽完大煙的麻臉班長被告知,江面上有動靜時,他無不緊張地問在哪,然後還呵斥下屬是不是被共軍嚇怕了。幾句簡單的話語,便將他們對共軍的恐懼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敵旅長不是個實事求是之人,他包庇自己的小舅子,自欺欺人,喜歡下屬拍馬屁。在共軍試探敵情「那一戰」後,他問是誰開的炮,其實他明知是自己的小舅子,卻和參謀長一起懲處了王連長,也不聽他辯解,還說要他「好漢做事,好漢當」。雖說都是參謀長說的話,但作為和自己沆瀣一氣的下屬,他顯然是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在慶功宴上,結巴營長醉酒後說自己打死了共軍151人,而不是121人。他也親信「自己人」,還問參謀長怎麼少報了30人,叫他以後一起補上,一起獎勵。在小舅子已經醉酒的情況下,他也僅聽他一面之辭,而不去做任何證實。坐在旁邊的參謀長除了附和他又能怎樣呢?這一戰下來,我想,不僅僅是我軍有傷亡,敵軍也應有傷亡。而他們報喜不報憂,自己死了人卻不說,純粹是自欺欺人。參謀長說他會陞官,會被蔣介石親自召見,他就樂得哈哈大笑,完全不知道自己正處於一個什麼情況下。
敵方參謀長是個復雜的角色。他是個聰明的人,能識出共軍奔烏江的真實意圖,也知道共軍的實力,一句「共軍一向用兵神速」向我們證實了這點。相比他的「主子」,他至少是知道對手的戰力的。陳連長他們第二次渡烏江那一場景,參謀長巡崗時,命令結巴營長多派些人堅守渡口處,可見他的聰明。一旁的官兵說楚霸王自刎的那個烏江不是這個而是安徽的烏江時,他也能夠接受,並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說明他也是能夠聽從手下對他的「忠言」。但他也是老奸巨猾、阿諛奉承、討好上級之人。敵旅長問誰開的炮,正當結巴營長准備說是自己下令開的時候,他把後面的話一接,說成了「是不是你手下的人私自開的炮」。在共軍集體用竹筏子渡烏江時,他對旅長說,等共軍到了江心再開槍也不遲。可見其奸詐狡猾。在對待敵旅長的態度上,他是一味地奉承、討好。討好地說旅長會官運亨達,還有蔣介石的親自接見,還幫助旅長包庇結巴營長等等。然而也正是他的這些奉承,才使得旅長被蒙蔽了,而他的聰明似乎最後也和敵旅長的一句「這是共軍嗎?」一起幡然醒悟了。
羅小光是一個多才多藝、勇敢、倔強、堅持、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中國紅軍戰士。他快板打得好,自編的一番話鼓足了戰士們的士氣。他不畏犧牲,盡管年齡小,個子小,可他毅然要求陳連長讓加入突擊隊。盡管陳連長拒絕了他,他還是沒有放棄,最後在戰友的幫助下,他如願地成為了搶渡烏江突擊隊員的一員。他耐心地教黃大發如何撲倒,怎樣丟手榴彈。在黃大發的鞋子爛了的情況下,他把自己母親給父親生前做的一雙鞋子送給了大發,也許這是他唯一的一雙新鞋了,可是他也沒有吝嗇,可見他的熱心。
黃大發是個和羅小光同般年紀的小夥子。他們有著近乎相似的痛苦經歷,這也是他們兩個合得來的原因之一。他機智、勇敢、頑強、倔強、沖動。被侯家軍抓了後,他巧妙地逃脫了,盡管他負了傷。在他受傷爬到岸上,碰到羅小光,並誤以為他是侯家軍的情況下,他奮勁地和羅小光撕拼,最後暈倒,可見其頑強和勇敢。他協助羅小光他們渡江,也體現了他的勇敢。小劉在給他包紮傷口時,我軍團長給了他一碗水喝,他本是想喝的,可是他還是倔強地拒絕了。盡管自己誤會了羅小光,可他還是不好意思先主動開口。他和羅小光他們一起渡烏江後,看到了殺害他母親的結巴營長,他沖動地出了聲,差點暴露了。而後來他還是獨自地離開隊伍,准備去報仇,幸好最後被陳連長拉了回來。足以表現了他血氣方剛,沖動的一面。
而政委、團長、陳連長他們則是一批沉穩冷靜、指揮有方,關心下屬的上級。我軍成功地突破烏江與他們的領導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
還有兩個特別值得提起的人物,一個是羅小光的爹,一個是黃大發的娘。他們的戲份都很少,卻向我們展示了革命時期兩種不同身份卻都很偉大的人。身為赤衛隊的隊長,羅小光他爹在被別人抓獲並槍斃時,他也是條漢子。他和中國眾多幫助共產黨,為國犧牲的烈士一樣,都是英雄。被抓的時候,他將他最後的溫柔給予了自己的妻兒,他萬分的不舍,都融入了最後看他們一眼。在死的時候,他是堅挺著,不向敵人低頭,身中了兩槍,他依然沒有倒下,而是堅強地轉過深,狠狠地盯著敵人。他的眼神只有面對敵人的時候,才是那麼的兇狠,那麼的懾人。黃大發的娘是中國農村婦女的一個代表。她沒有更多的細膩和柔情,在自己丈夫被打傷時,她是一手抓著他的衣服,一手托著他的頭,而不是撲上去放聲大哭。她的動作不夠溫柔,不夠細膩,但是她愛夫護子心切,她勇敢地沖上去保護自己的兒子,與敵營長進行斗爭,絲毫不妥協,而在最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三>攝影造型手段

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運用了各種景別,而這些不同景別的運用,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視野、空間范圍、視覺韻律和節奏。首先是遠景的運用。影片中多處用遠景表現了烏江地勢險峻、江水湍急。我軍前進時和准備渡烏江戰斗時,用了遠景,以及戰爭場面也採用了遠景。這樣就表現了戰爭的宏觀形象、規模和氣勢,給了觀眾整體的視覺信息。作為敘事性的描寫的中景,片中大量的採用了。如影片開頭部分,宣傳員在石頭上寫字時用了中景,既交代了環境,也表現了他手寫字的動作以及臉上的神情。還有開端部分介紹我軍陳連長,羅小光他們時,也是用的中景。近景是表現人物面部神態和情緒、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別。羅小光打快板時的喜悅和回憶父親被殺害的痛苦,敵旅長得知共軍直奔烏江而來的緊張,陳連長發現手電筒掉入江里的那種悔恨和自責,以及黃大發看到娘被殺的那種憤怒和傷心等等均是通過近景表現出來的。他們肌肉顫動,目光的流轉,眉毛的挑皺均被刻畫得形象而又生動。黃大發一個人悄悄地離開突擊隊准備去報仇時,有一個對他臉部的特寫,表現了他的仇恨和小心翼翼。用特寫給影片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氣氛。
導演在運用光線造型手段時,大量的使用了側光和前側光,重在表現我軍戰士的剛毅、英勇的形象。在政委召集眾連長開會時,導演還專門用了人工光照在陳連長的臉上,以突出他是主要人物。在刻畫敵軍形象時,多使用腳光、頂光、逆光、側逆光等,如參謀長向敵旅長報共軍直奔烏江而來時,用了腳光和頂光。參謀長等人奉承說敵旅長會陞官惹得敵旅長開心地大笑時,也運用了腳光,將他丑惡的形象表現得酣暢淋漓。
在《突破烏江》中,還運用了動態造型手段。羅小光和黃大發滾在一起時的運動,在我軍和敵軍戰斗時,戰士的運動。敵軍燒毀老百姓的房子時的運動,這些都是人物的運動。還有機位的運動,如烏江地勢和江面上情況的空鏡頭,攝像師就用了很多搖移鏡頭以表現我軍所處環境的惡劣。小劉和政委談及長工黃大爺邊走邊說時,便用了跟鏡頭。羅小光向黃大發講述自己父親被害時,攝像師便用了推鏡頭,由中景推到特寫上,以詳細地刻畫羅小光的表情。影片中動態造型手段的結合,一方面響應人們眼中全面、詳盡的事物,一方面克服平面造型局限,並且單一鏡頭中的信息量也大於固定鏡頭。

<四>懸念的設置

懸念的設置既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給影片增加了趣味性,讓觀眾興味濃厚。第一個懸念的設置是在開端的部分,陳連長被團長調去,然後羅小光他們問班長發生了什麼事,他說國家大事。這一懸念會讓觀眾猜到底是什麼國家大事,有繼續看下去的念頭。第二個懸念是敵參謀長在接到電報後,緊張的神色以及他催促手下快點回去,加上音樂製造的緊張氣氛,為後面的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羅小光要參加突擊隊,陳連長說他年齡小不讓他參加,同班的戰友小聲地告訴他怎麼辦以及他們渡江後,陳連長發現了敵軍一個僅有幾個人的碉堡時告訴大家他的打算,都是懸念的設置,都推動了劇情,任其合情合理地發展。黃大發從侯家軍手中逃脫,逃到岸上時,用音樂進行了渲染,製造了懸念,人們也跟著緊張的音樂一起緊張,擔心黃大發是否會被侯家軍發現,是否還能見到他的父親。

<五>音樂

《突破烏江》中有二十幾處響起了音樂。第一處是影片的開端,我軍振奮地趕著會師,便運用喜悅的音樂。而第四處也是戰士們走在路上,只不過是奔向烏江的路上,那種激昂的音樂伴隨著戰士們激昂的情緒,恰到好處。片中第二處音樂的響起,是烏江的那幾組空鏡頭。大號的沉悶,帶有哀婉,突然緊湊的節奏似像人們訴述了危險,而烏江的險峻、江水的湍急,在音樂中變得更具挑戰性了。敵參謀長在收到電報後,神色馬上變得慌張,這時音樂適時地響起,既增添了懸念,也營造出了一種緊張的氛圍,更烘托出了人物的情緒。陳連長他們在第一次渡烏江時,音樂一直持續了近四分鍾,其中音樂隨著情節的變化,時而緩慢輕巧,時而緊促激烈,陳連長他們在烏江里拉線時,音樂跟著緊促,觀眾也跟著緊張,都在擔心他們是否能成功渡江,最後繩子被炸斷時,音樂也緩慢下來,團長一聲「撤」,音樂也近戛然而止。敵營長被黃大發炸死的時候,振奮的音樂中還有喇叭的鳴叫,彷彿向人們昭示我軍的勝利。黃大發的娘被敵營長用槍打死時,音樂悲壯而又憤怒,正體現著此時此刻片中人物的心情,也與觀眾意外、悲憤的心情產生了共鳴。戰士和老百姓一起製作竹筏時,音樂輕快活潑,既體現了軍民一起合作的歡快心情,又表現了勞動的喜悅。

<六>聲音

影片中的聲音也豐富多彩,千變萬化。除了人物的同期聲,戰爭的環境音,樂器的聲響,還有一些音響的效果音等等。出現多次的號角聲,每種號角聲都有它特定的意義,有召集戰士集合的,有開始戰爭的,有召集准備出發的。漸近漸大的馬蹄聲,表現了聲音的透視,拓展了大景別的表現力,逼真形象。江水的咆哮,狂風的呼叫,槍支炮彈的轟鳴,滅火的水聲,掛電話的聲音,敵參謀長打開電報的聲音,鞭子抽人的聲音,輕微的轉頭砸人的聲音,電話摔掉的聲音等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給觀眾帶來了視聽上的享受。該片中還有一段快板,活潑,富節奏感,配上羅小光的說段,給影片增添了不少趣味,也讓觀眾耳目一新。

<七>伏筆

導演在片中也運用了埋伏筆的手法。如描繪烏江的險峻湍急的空鏡頭,說明渡江的難度,為第一次渡江失敗埋下了伏筆。地主和地主婆的出現,為後面小劉說有一戶地主人家做了鋪墊,他們說沒有帶走糧食和財產,也解決了後面被毀了房子和糧食的老百姓的食住問題。羅小光的一段快板,配上說詞「咱們一天走了一百八,敵人三天才走了九十九」,以及我軍戰士們快捷的步伐的特寫,都證實了後面敵旅長說「共軍怎麼一下子就從200多里走了只有離烏江40里的距離了」是完全有可能的。還有最大的一個伏筆就是前面所有表現敵方性格特徵的場景、畫面,均為他們的失敗埋了伏筆,說明了他們失敗的必然性。伏筆的運用也給影片增添了一定的懸念感,輔助了劇情有條不紊地發展。

<八>對比的運用

影片中有人物性格的對比,也有氛圍的對比。如敵方對待老百姓的殘忍和共軍的友善,敵軍的膽小和我軍的勇敢,都是人物性格上的對比。而氣氛的對比,最典型的就是陳連長他們渡江失敗時,敵方在熱熱鬧鬧地開慶功宴,每一個人都興奮至極,但我軍卻很沉悶,有唉聲嘆氣的,有耷拉著腦袋的,都各有所思,用政委的話說,「白天沒渡過江,大家都憋了一股勁」。正是運用了這種對比的手法,影片中人物的對立、敵我兩方的矛盾才得以融入影片,人物的情感才能夠升華,主題才得以深化。

閱讀全文

與渡江渡江電影觀後感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馮鞏的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747
泰國最新愛情電影 瀏覽:643
美國愛情電影出軌 瀏覽:306
bt電影院 瀏覽:558
十大飆車漂移電影 瀏覽:308
美國電影鼠變演員表 瀏覽:29
電影驚悚片我們結局什麼意思 瀏覽:122
帶驚字的電影名字 瀏覽:157
dceu電影票房排名 瀏覽:188
瘋狂動物城電影觀後感800字 瀏覽:22
姜子牙實時電影票房 瀏覽:648
怎麼會有人不喜歡周星馳電影 瀏覽:92
台灣館長電影 瀏覽:597
宮電影完整版 瀏覽:574
長笛前奏女聲哼唱外國電影音樂 瀏覽:914
中毒電影圖片 瀏覽:515
最新劇情大全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39
韓國電影男主角色名叫金院長 瀏覽:773
二戰偵察電影名字 瀏覽:798
英文電影睡美人經典台詞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