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玫瑰人生影評
如果不曉得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是誰,那或許知道《玫瑰人生》(LaVie En Rose);即便記不得歌名,對不上號,肯定也在哪聽過這歌―――在克萊德曼的鋼琴曲里,在《天使愛美麗》、《兩小無猜》里,甚至在馮小剛的《天下無賊》里―――片頭那首歌,正是小野麗莎翻唱的《玫瑰人生》。
傳記電影《玫瑰人生》講述的,正是歌曲原唱者、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傳奇一生。她的藝名「Piaf」是巴黎人稱呼「麻雀」的俚語,這個名字不僅是因為她性格爽朗,有副好嗓子,更是因為她身高僅有146厘米。在本片導演奧利維埃・達昂(Olivier Dahan)之前,克勞德・勒魯什(Claude Lelouch)在1983年就拍過關於皮雅芙的電影,名為《莫忘今生》(Edith and Marcel),講的是皮雅芙和拳擊手馬塞爾的愛情際遇。在《玫瑰人生》里,這段情殤也成為影片關鍵章節。
《玫瑰人生》長達140分鍾,完整地再現了皮雅芙顛沛流離的童年,從街頭初啼、酒吧賣唱的少女到正式登台、歌喉迷人的明星,到情感受挫、每況愈下的晚年,再到彌留之際。達昂成功地打亂皮雅芙人生的各個階段,一會還在懵懂困惑的孩時,一會就跳到肢體僵硬的老年,營造轉瞬即逝的人生悲喜。為了不至於讓觀眾覺得含糊不清,導演用文字交代了時間、地點;只要細心留意,前後故事還是能串在一起,看出皮雅芙從法國到美國的人生軌跡。作為線索的,自然是皮雅芙不同時期的歌曲,有特殊意義的、偶然抓住的,皆成就了舞台上的皮雅芙。
皮雅芙僅在人世間駐留48個年頭,這一大半可能由於她無節制地注射嗎啡、醉酒縱情,揮霍健康導致生命透支。但皮雅芙之所以為皮雅芙,就在於她不可復制的偏執,或者如評論家所言,是一種「法國的基因」。幸運的是,在《玫瑰人生》外,她還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在這部電影里,你還將聽到《愛的禮贊》、《我無怨無悔》等名曲。
片中,皮雅芙遇見傳奇女星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激動得有些失措。事實上她和電影的交集還有不少,比如法蘭西奇才讓・考克托(Jean Cocteau)是她的好朋友,為她編過戲劇。更叫人感慨的是,在聽聞好友去世消息後,考克托在同一天離去。
作為2007年柏林電影節開幕電影,《玫瑰人生》在法國上映後取得驚人票房。這也許是在1963年皮雅芙的國葬―――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她送行―――之後,人們再一次用行動懷念這位「小麻雀」,還有她不老的歌聲。
② 法國電影玫瑰人生的劇情。越詳細越好。
有著「小麻雀」之稱的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瑪麗昂•歌迪亞飾),她有著傳奇的一生。皮雅芙的童年顛沛流離,先是被母親拋棄,然後被父親送到妓院由祖母撫養,隨後在父親從軍隊退役後,又被強行帶走隨馬戲團演出生活。再之後皮雅芙跟隨父親賣藝為生,街頭初啼並到成為一名酒吧賣唱的少女。
正式登台的皮雅芙順利成為一名歌喉迷人的明星,演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然而她的情感卻一再受挫,尤其是和拳擊手馬塞爾(讓-皮埃爾·馬丁斯飾)的情感經歷。她的晚年每況愈下,最後死於肝癌。
③ 玫瑰人生的意義
狗屁意義
④ 玫瑰人生 電影的主題曲是
《玫瑰人生》電影的主題曲是《La Vie En Rose》。
歌名:La Vie En Rose
所屬專輯:《DANS MON ILE》
時長:4:44
歌手:皮埃法
歌詞:
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當他擁我入懷
Excusez-moi
Je vois la vie en rose
我看見玫瑰色的人生
ll me dit des mots d』amour
他對我說愛的言語
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
天天有說不完的情話
Et ca me fait quelque chose
這對我來說可不一般
ll est entre dans mon coeur
一股幸福的暖流
Une part de bonheur
流進我心扉
Dont je connais la cause
我清楚它來自何方
C』est lui pour moi
這就是你為了我
Moi pour lui
我為了你
Dans la vie
在生命長河裡
ll me l』a dit
他對我這樣說
l』a jure
這樣起誓
Pour la vie
以他的生命
Des que je l』apercois
當我一想到這些
Alors je me sens en moi
我便感覺到體內
Mon coeur qui bat
心在跳躍
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當他擁我入懷
Excusez-moi
Je vois la vie en rose
我看見玫瑰色的人生
ll me dit des mots d』amour
他對我說愛的言語
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
天天有說不完的情話
Et ca me fait quelque chose
這對我來說可不一般
ll est entre dans mon coeur
一股幸福的暖流
Une part de bonheur
流進我心扉
Dont je connais la cause
我清楚它來自何方
C』est lui pour moi
這就是你為了我
Moi pour lui
我為了你
Dans la vie
在生命長河裡
ll me l』a dit,l』a jure
他對我這樣說,這樣起誓
Pour la vie
以他的生命
Des que je l』apercois
當我一想到這些
Alors je me sens en moi
我便感覺到體內
Mon coeur qui bat
心在跳躍
⑤ 誰能給我論述法國電影《玫瑰人生》的思想主題。著急要!!!
劇情介紹
琵雅芙,出生於1915年,本名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雜技演員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兒,童年家境貧寒,由街頭賣唱起家,最終登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成為一代香頌女王——法國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總會老闆從道街角落裡發現了這名音樂奇才,並為其改名為拉·莫姆·琵雅芙(意為小雲雀),琵雅芙是將多愁善感、幽默和嚴酷的現實主義極好地結合起來,她是法國傳統歌曲的化身。
影片再現昔日巴黎對手風琴的痴迷和當電影劇照(20張)時杯盤狼藉的夜總會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佔主導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滿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會,也有一系列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愛人拳師邁克爾·希丹的飛機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壇雙棲明星馬麗昂·歌迪亞飾演從20歲到47歲(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中你偶爾會聽到歌迪亞的歌聲,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繹,或者由吉爾·艾格洛特(因為她們的聲音極為相似)演唱。
「香頌」,是法語「chanson」的音譯,同時也可以譯為尚松,意思是歌曲,從廣義上說,指法語世俗歌曲,通常有獨唱合唱等形式,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如今在酒吧咖啡館所傳唱的那些復古懷舊的情歌和經典小資爵士樂曲已經成為香頌的代言。其實那隻是香頌的冰山一角,追溯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尼采說過,上帝獨獨只把天使的語言留給了法國人。誰說香頌不是天堂的聖音呢?人們愛它的柔情似水,愛語呢噥;戀它的浪漫情愫,朦朧慵懶。永遠都是悠悠慢慢,纏纏綿綿,扯著時光的衣裙,點上絲絲意蘊。聽著,唱著,在似夢似幻中舞亂了腳步身影。
⑥ 玫瑰人生電影講什麼
這是一部描寫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傳記。
⑦ 《玫瑰人生》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啊
這是一部描寫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傳記片。由法國導演奧利維埃·達昂執導,由馬麗昂·歌迪亞飾演這位命運多舛的女歌手。
琵雅芙,出生於1915年,本名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雜技演員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兒,童年家境貧寒,由街頭賣唱起家,最終登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成為一代香頌女王——法國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總會老闆從道街角落裡發現了這名音樂奇才,並為其改名為拉·莫姆·琵雅芙(意為小雲雀),琵雅芙是將多愁善感、幽默和嚴酷的現實主義極好地結合起來,她是法國傳統歌曲的化身。
影片再現昔日巴黎對手風琴的痴迷和當時杯盤狼藉的夜總會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佔主導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滿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會,也有一系列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愛人拳師邁克爾·希丹的飛機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壇雙棲明星馬麗昂·歌迪亞飾演從20歲到47歲(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你中偶爾會聽到歌迪亞的歌聲,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繹,或者由吉爾·艾格洛特(因為她們的聲音極為相似)演唱。
⑧ 誰能提供我一篇關於奧斯卡電影《玫瑰人生》的影評啊謝謝謝謝!!!
《玫瑰人生》:花瓣與刺兒
什麼是真正的藝術人生呢?是藝術完全占據了某個人的生命,還是某人的生命以一種藝術形態在延續直至終結呢?
這個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答案,當看完《玫瑰人生》,面對影片中伊迪絲 碧雅芙那命運多舛的一生時,筆者恐怕除了唏噓以外竟然陷入了一種空白之中,難道這就是藝術人生?還是藝術人生向來具有一定的悲劇性?
傳記片是西方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其中藝術人物的傳記更有其獨特的魅力,這主要源於西方人對人本主義的關懷以及獨特人格的激賞。但事實上,傳記片的拍攝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工作,每一個人物的一生或者是豐富多彩的或者是命運多舛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表現漫長的人生本身便是一個難題,首先便要涉及到傳記人物各個方面的取捨,是對其業績的展現還是還原其作為凡人的普通,其次是對事件的取捨,最後還要講究影片的布局以及線索等等。好在自從《公民凱恩》之後,西方電影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才讓我們從電影上認識了許多西方人物。
影片《玫瑰人生》在講述碧雅芙一生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別出一格的,尤其是在影片的布局上,令觀眾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時空的跳躍性,似乎混亂而復雜。在影片前半部分中,即1959年作為一個分界線,兩條線索分別進行著,1959年後碧雅芙的養病過程,當然只是蜻蜓點水,形成了引子,直接引出碧雅芙從幼年到1959年的經歷。兩條時空線索雖然糾纏在一起,但觀眾看起來並沒有任何阻礙,顯得十分地清晰。但到了影片後半部,時空開始在病痛中的碧雅芙與成名後的碧雅芙之間肆意地跳躍,這便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
碧雅芙的成長到成名是一個順序的過程,從被父母拋棄被迫生活在妓院中到隨父親進入馬戲團,再到街頭賣唱被夜總會老闆挖掘,直至最後成名然後風靡美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影片的前半部重點講述的便是碧雅芙的事業與成長路線。雖然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但事實上人物性格卻較為單薄,一些情感(主要是指親情)大多是點到即止,沒有形成一種凝聚力。我們此時與其說是看一部電影,更象是一部講述人物歷史的紀錄片。但值得注意地是,雖然碧雅芙的情感沒有直接體顯,但裡面所涉及到的這些情緒都為下面的內容做出鋪墊。
影片後段主要講述了碧雅芙一段刻骨的愛情,與拳手邁克爾的心心相印以及由於自己的執著所造成的悲劇,甚至由於這場悲劇而陷入到了一種無法自拔的自我毀滅之中。而此時所對應的1959年後的碧雅芙則處於一種情緒的操控中。所以,很顯然,故事的整體布局是一種情緒的帶動,從碧雅芙唱歌的社會性到其情感的個人性。
導演將碧雅芙的社會性與個體性分別講述對於觀眾來說更會了解人物的全貌,但時空的跳躍卻不可避免地給觀眾帶來一定的混亂。好在當愛情最終毀滅了碧雅芙之後,事業與情感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影片海邊的一段采訪是極其重要的,三個「LOVE」的述說表明了碧雅芙真正的內在心理。碧雅芙的一生是孤獨的,她事實上是完全缺失父母的,生母棄她而去,妓女待她雖然很好,但卻被父親硬生生地拆散了,而父親卻絕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只想從女兒的身上榨取錢財,而音樂廳的老闆雖然如父親一樣,但卻死於非命,甚至連累到了碧雅芙。一個缺失了愛的人,其內心是何其孤獨,於是我們便不難理解在她的愛情中,對拳手的迷戀以及任性,這是一種親情轉為愛情的尋愛的渴望,我們也不難理解,她對自己孩子的遺棄卻來自於兩位母親的作為重復。
愛的缺失造成了內心的孤獨,同時也會令人產生一種自卑感,碧雅芙的天賦為她贏來了自信與自尊,她將唱歌當成生命,甚至高於生命的原因正是由於唱歌可以彌補心中本來應該屬於愛的那份空白。
影片結尾,碧雅芙倒在麥克風前與其卧床臨終前對愛的懷念平行演繹著,於是,我們看到了碧雅芙藝術的人生如玫瑰一樣美麗,而人生的藝術卻如針刺兒一樣痛楚無奈!
作者:韓兮
⑨ 法國電影《玫瑰人生》的讀後感
這是作業嗎?
不就是一個人喜歡音樂並且愛好了一輩子嗎?其他的記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