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命之舟觀後感
[生命之舟觀後感]生命之舟觀後感看完了《生命之舟》,一閉上眼,就有無數個瞬間在我的腦海里再現,生命之舟觀後感。
一次無情而兇猛暴虐的天災、三道艱難卻果敢明晰的決定、四十八小時驚險但毫不動搖的堅守、七十八名
一度身處地獄但最終安然「穿越回天堂」的隴南礦工…這一切最終都匯聚成一個淡淡微笑著的女子。
在面對家人時你溫柔嫻淑,相夫教女,平平淡淡;在滔天巨浪中你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崗位,兢兢業業;
在生死抉擇時你對礦工不離不棄,勇敢擔當,盡職盡責;在獲得榮譽時你不忘整個團隊,謙虛謹慎,無私奉獻
。這就是你,王金玲,一名如我們般普通平凡的電力員工。
但是為什麼,在面臨洪水天災肆虐,家人和用戶同時受災時,在親情面前,你能毫不猶豫的選擇堅守在工
作崗位,哪怕家裡只有孩子和老人,哪怕你的女兒最害怕水,哪怕要和自己的丈夫劇烈爭執?
為什麼,在面對雷雨天氣下的危險操作時,在愛情面前,你能毫不徇私的安排自己的丈夫上塔作業,把死
的危險留給愛人,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
為什麼,在面對一邊礦井工人由於停電無法上井,另一邊受制於沒有調度命令無法送電的兩難局面時,你
能果敢堅決的發出指令:「送電,責任我來負!」,而不惜違規?
我一直在想,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在親情和愛情的壓力之下,王金玲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能做出這
些抉擇?後來慢慢釋然了,危險面前,也許她無需決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源自一名電力員工對
社會的責任和愛。
對此,她說:「我只是做了一個電工應該做的事情,作為一名國家電網的員工,是你,你也會這么做的」
。
猶記得故事開頭,女兒婷婷在山上畫畫時說,有了這些樹,我的家鄉就變得更美了。王金玲手指著電力桿
塔,略帶自豪的告訴她的女兒:「你看那些電桿和桿塔,那就是我們電力職工種下的樹!」,而以後終會有一
天,我們也能指著挺拔的電力桿塔、指著完善齊備的安全標示、亦或是指著在夜色中閃耀的各色燈光,自豪的
對自己的孩子說,這些,就是我們孝昌電力人種下的樹,觀後感《生命之舟觀後感》。
2
一個多月來,已經看電影《生命之舟》幾遍了,看過心情有感動、有觸動。電影講述了國網公司系統勞模、甘肅省隴南35KV黃渚變電站值班長王金玲,在特大泥石流災害中勇救78名礦工的真實故事。相信看過該片的人都會為王金玲這種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崗位、盡忠職守、不畏艱難、關鍵時刻敢於承擔責任的電力人感到敬佩,為她們的精神感動。
我為她們的精神感動的同時,感慨萬分,思考如果這種情況,換成我們應該怎樣去處理。
我想到的是「應急」兩個字。
電影裡面有很細節是值得回味的。也許有的人問,既然那時通信中斷,她們是怎麼知道礦洞里還有人沒出來。搞過運行的人回答這個問題是並不難:第一,一般來說,煤礦企業是作為變電站備案的重要用戶,是享有保電優先權的;其二,金玲對變電站運行班是有高度的責任心的,電影描繪了她們接-班後,規范、標準的巡視,認真細致的監屏,應當說從122青小線的負荷情況就能判斷井下有人作業。從這兩點判斷,一、金玲深知深井停電對礦工們的威害性,深知重要用戶對電的渴望;二、她們的工作是認真、負責、有效的。所以在調度通信中斷的情況下,果斷向值班員下令強送電。這反應了她在意外情況迅速、果斷、機智,她的應急反應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解釋了這個疑問後,就不難解釋電影里大門口和中控室里那些砂袋是不是因為電影藝術加工的需要而事先安排好的。按照變電站防汛預案的要求,變電站在汛期如果有可能超過一定降雨量時應該准備一定數量的砂袋,所以在觀察天氣突然的變化後,金玲她們已經准備了砂袋的。這充分反應了她們應急前的准備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應急預案是行之有效的。
在非常或緊急情況下,調度通信中斷,根據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的需要變電站是可以不經過調度直接進行處理的。但送電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風險,這個風險對於一班之長必須負責的,因此可想而之送電與不送是多麼的矛盾,思想斗爭是多麼的劇烈。沒時間多考慮了,金玲挺身而出,表示自己單獨擔當責任,果斷下令送電,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這也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何等的英雄氣慨埃她准確地把握並靈活運用規程。
這是我們優秀員工的典範。她們能勇挑重擔、盡職盡責;她們在抗災搶險中不計代價、不講條件、樂於奉獻甚至不怕犧牲;她們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埋頭苦幹;她們與時俱進,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學為所用,與時俱進;她們的事跡可歌可泣,她們用弱小的身軀體現了她精神的彪悍,她們在奉獻中贏得尊重,在奉獻中詮釋了國家電網「誠信、責任、奉獻、創新」的核心價值觀,她們是忠誠企業、奉獻社會的優秀代表。
⑵ 電影《犧牲》觀後感
俄國的還是中國的?
影片《犧牲》觀後感
看了著名俄國導演安德烈·塔柯夫斯基的影片《犧牲》,有一些感觸。這似乎是一個能夠觸及人的生命的意義的電影。而且這部電影並沒有使用戰爭、愛情、死亡等等極端的載體,避免了由於這些題材本身的震撼力對於電影的精神本質的侵染,十分完整和純粹的傳達了核心的意志—希望和信仰。
影片開頭,老人帶著他的孩子在海邊植樹—一棵枯樹,並且使用了長達六分鍾的鏡頭描寫同一個場景,對是老人的自言自語,一個老舊的傳說——關於相信就能得救的故事的一個版本。然後到來的一個郵差和老人的對話,以及後來的一段時間的老人的獨白,都非常深刻的揭示了人類的弱小和無力。面對著人類命運的前進方向,感到彷徨卻又無可奈何。在老人身邊亂爬的小孩,表現了人類作為個體,在生命開始的時候並不會考慮老人嘴裡念叨的那些東西,抑或這個孩子是在比喻整個人類,在漫無目的的爬行,最後摔得滿臉是血。這里實際上平行的描寫了老人說話的表情和孩子四處爬行的動作,也可以理解為人類在一邊反悔自己的過失,一邊繼續地進行破壞和漫無目的的摸索。這是一種非常矛盾的描寫,這絕對是對於現實最好的表現。至於最後孩子臉上的血和老人的倒下,實際上應該說是一種人類如此下去的的結局。不論是僅僅反悔的人還是繼續犯錯的人,都沒有區別。這也為最後的老人的瘋癲,最終解脫留下了鋪墊——別的選擇都沒有區別。
至於後來描寫老人在屋子裡的生活,非常的簡單平實,死氣沉沉,並且著力描寫了老人妻子的世俗。這使得老人的思索和言語顯得極為突兀,在這一群人里。僅僅從氣質上看,只有女僕瑪麗亞也是與眾不同。我們可以將其理解成一種神經質的表現,與所謂的正常人不同,表現出來也就是一種神經質的氣質。這也可以聯繫到影片最後的老人燒房子的行為,被認為是精神病的行為,實際上在老人自己是一種解脫,解脫或是精神崩潰,完全在你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種類似的心情或者思索,但我們畢竟只能在腦子里想想,導演卻可以,以電影的方式將一種思想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覺得這導演一定曾經窺視過我們的心靈。當我第一遍看這部電影的開頭的時候,只覺得老人絮絮叨叨的講一些大道理,非常拙劣。看過了之後,直到看到那個破敗的樓梯的鏡頭,才恍然大悟。可以說導演使用的鏡頭和場景,包括後期的剪輯,真是鬼才。
影片的名字會給人啟示,並且會伴隨觀看影片的整個過程。
在看的過程中也會懷疑究竟犧牲什麼,誰犧牲,為什麼而犧牲。然而這些問題作者並沒有直接的回答,而是首先給出了很多疑問和困惑,一步一步地把人引向最終的解決方法。讓人在最終看到老人燒房子以及像發瘋一樣的奔跑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理所應當的想法。這也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實際上是請君入瓮的方法,讓觀眾自己無可辯駁的接收導演的意念。
值得提到的是,影片中導演最終並沒有使用死亡作為最終的結局,而是更加徹底更加純凈的讓主角正面面對這個問題。主角非常清醒的獨自一人點燃了自己的房子,毀掉了他與這俗世生活的聯系,這棟房屋。這是一種力量的體現,人對自己生活的否定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里有一些小細節,當老人最終被裝進救護車里時候,他一把推開准備同行的家人,獨自一人坐上救護車;那個女僕在他離開後也騎自行車離開。這些細節都包含著象徵意義。
而當影片的末尾,小孩子獨自一人提水去澆那個枯樹,就像是他的爸爸講給他的那個故事一樣。關押他爸爸的救護車經過,以及那個女僕騎自行車經過,這在同一事件發生的許多事件可以看作是一個藝術的誇張和巧合,那孩子可以說是人類明天的象徵,在經歷了痛苦和掙扎之後,明天還是要繼續,而且孩子給枯樹澆水可以看作是對於希望的保持。而電影最終把鏡頭停在枯樹和它背後金光閃閃的水面時,導演明顯的留給人類的明天以燦爛的希望。
⑶ 電影觀後感800字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⑷ 電影《活著》觀後感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余華的小說《活著》,原小說更加沉痛,電影里消減了很多。小說《活著》中,在「屠夫作家」余華的筆下福貴的親人一一的悲慘死去。電影《活著》終於給影片主人公福貴留下他可愛的小外孫、孝順的女婿以及他的妻子。
余華自述: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著」,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說:要活著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回去;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葛優的活著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著的縮影。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著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為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著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為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為什麼活著,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另外,皮影戲是本片的一個亮點,它貫穿電影的始末。有些人認為是故意以「民俗」來取悅於外國的影片評委。皮影戲在這片子里是一種關於藝術與傳統的象徵,是人類生存中較高層次的需要。最初的時候,當福貴是個二世祖時,皮影戲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追求;到後來他敗了家後,這既是藝術,又是謀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時候,關系就更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幹革命」的本錢,又是他需巧妙地保護以免於被扼殺毀滅的「傳統」。後來皮影戲還是給「滅」了,但在片子最後,我們發現那箱子還在,只是變成了裝小雞。小雞是新生命的象徵,箱子曾經裝過代表藝術的皮影戲道具,如今又裝載著新生命,這就使藝術、傳統與新生命有著相通與聯系,則「活著」的意義又有了更深遠的內涵。
⑸ 《生命 生命》觀後感【50字】謝謝了
讀了《生命生命》這一課,讓我明白了許多。起初,我不明白怎麼珍惜生命,但是讀完了,我明白了生命就是活在的意義。
讀了「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這一句,彷彿我也感受到那種生命力,種子不怕困難,用自己的嫩芽沖破就堅硬無比的外殼,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它知道自己生長在一個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但它並不難過,而是勇敢地面對,雖然只活了幾個小時,但是我很敬佩它那種不屈的精神。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從句話我聯想到那些失業人士,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走進這個社會,而自行了斷,一死了之。我想對他們說:「你們不能不愛惜生命,應該愛惜生命。敗了,也應該自己站起來,應該充實自己,重新再來,用不放棄!
一想到自己,覺得很慚愧。以前,我看見一隻小螞蟻都要把這條小生命弄死。現在,每當我發現有一隻螞蟻在咬我,想弄死它的時候,就想起它畢竟也是一條小生命啊!我打消了這個念頭,輕輕把它放到地上,讓它回到自己的家。
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能放棄生命,我應該珍惜生命,我必須對自己負責,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⑹ 寫一篇電影觀後感5oo字
剛剛看完,笑點密集,比1精彩很多,超出了我的期許,絕對值得一看。
如果你沒看過1,也可以直接看2,只需要知道:John小時候許願結果夢想成真,Ted活了過來成為他最好的損友。John跟女朋友一直因Ted的存在而不合,Ted只好獨立生活,在超市上班,交了一個女朋友,有個Donny一直想要搶走Ted……好像就差不多了,1真沒什麼劇情。
Ted1剛出預告的時候,我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我覺得這將會成為我最愛的喜劇,沒有之一。等到出了正片,看後大失所望,笑點鬆散,而且都在預告里看過了,於是對第二部也不抱什麼希望。
卻沒想到第二部突飛猛進,無論是笑點還是劇情,都進步了很多。
第一部Ted的笑點比較單一,幾乎全是三俗段子,有些段子實在是不低俗到一定程度的很難覺得好笑。但是第二部Ted結合了各種各樣的幽默方式,冷幽默、黑色幽默、肢體幽默、諷刺幽默、當然還有無數黃段子……所以感覺幾乎無冷場,而且到最後也不希望它結束。
作為一部不到2小時的電影,內容其實非常多。看到後面也才理解為什麼前面剪輯的這么倉促,這部片子的內容真的非常豐富。
電影院里笑得比較多的幾段還是預告里出現過的那些,精子架倒下然後拍照傳fb那段笑得最厲害,就當我心想「預告片里已經看過了,再看一遍也沒那麼好笑」的時候,Ted的吐槽緊隨而來……Kim Kardashian梗實在是用的太狠,後來對Justin Bieber的吐槽也超級貼切到位,都是大笑點。
Samuel Jackson的梗在預告里出現過,沒請他來演黑人律師實在是太可惜……
各種音效都用的很好,尤其是夜晚木屋那一段,每一次音效都成為了笑點。
插曲也都不錯,除了預告里看到的Law&Order在正片中完整版更好笑以外,女主有一首獨唱也特別好聽,順便黑了一下各種迪士尼童話,呆萌龍蝦特別搶鏡。
PS: 女主角Amanda Seyfried演過Law&Order。
本片中有很多特別冷的幽默,用的比1要圓潤很多。
Ted這個角色也有了很多成長,也許是經歷了「何為人」這個如此深的哲學命題的洗禮,也許是受了摩根費里曼在劇中對他說的話的影響,他後來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內心更加成熟的Justin Bieber,雖然還是愛drugs和alcohol,但是會是一個好父親吧(不會的)。
Amanda比第一部的女主要正很多,但是眼睛在劇里被吐槽的那段真的是笑死了,太形象太貼切了!
Comicon穿插的非常巧妙,不僅將情節串聯了起來,還製造了很多笑點。Dark Vader三人組都很可愛,還有各種欺負nerd的超賤二人組,放音樂作誘餌等等……
法庭戲略帶一點深度,幾位律師講的話都挺有道理,完全有潛力演變成李狗嗨。
反派Donny確實是醬油黨,這一部的主線應該還是圍繞著「Ted是不是人」這個深刻問題。而Ted前期對要孩子的執著,對體制的憤怒,中期與男女主角在一起時的歡樂,後期對John的悲傷,Ted的「人格」貫穿始終,一直都沒有偏離過主線。
總而言之,比1好看,有非常感人的地方,也有非常溫馨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很多讓人爆笑的地方,當的起5分佳作!
⑺ 生命之輪LIFE CYCLES 觀後感-特種旅遊
[生命之輪LIFECYCLES觀後感-特種旅遊]班夫山地電影節之生命之輪LIFE CYCLES 觀後感生命之輪Life Cycles講述了一個壯觀的山地自行車的故事,從創建到其消逝,生命之輪LIFE CYCLES 觀後感-特種旅遊。一場視覺震撼之旅和發人深省的旁白,Life Cycles使用採用4K超高畫質攝像機拍攝,來記錄關於山地自行車及其文化的許多故事。融入呼吸到自然的環境,利用自然環境騎行的魅力,公路之旅,修理自行車......... ,Semenuk Hopkins, Schwartz, McIntosh, McCaul Agassiz, Hunter 和 Vanderham 會帶領你們電影網經歷這個精彩的故事。Life Cycles是一個自行車慶典,就算是從來沒有騎過自行車的人也會深深感受到其魅力..本片採用4K超高畫質攝像機拍攝,山地車的製造過程、XC路線越野騎行(春夏秋冬)、稻田裡BMX騎行。看完我感覺 把運動玩成了藝術!各種高速攝影,各種大特寫,各種精緻取景,各種意想不到的拍攝角度,配樂,剪輯。。。。。。美到極致了!!!!!!首先自己是一個狂熱的自行車愛好者,對於自行車有著無法割捨的情懷,觀後感《生命之輪LIFE CYCLES 觀後感-特種旅遊》。一句話,那是我情感的一部分。還是說自己天生的對「車」有著速度的渴望,不重要了。總之,初一開始騎車上學,就無法自拔地,以車代步。來了新校區也買了輛破單車,騎過幾次西南。我打賭95%的人看這部影片前絕對無法意識到山地車在這種路況下的速度。高清慢動作、自然的四季變化、恰到好處的配樂,讓山地車速降,這種極具危險性的極限運動變得如此詩意;輪子和齒輪的飛速轉動,飛揚的塵土,車手在空中調整姿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誘惑、本能。森林被部分毀壞,無所謂,自己設計賽道;下雨下雪只會增加征服的快感。對於自行車的熱愛,可能因為我能感受到他吧。跑步太累太慢,汽車不會開又有沒安全感,但只要手握著自行車的把手,我就感覺哪裡都可以去吧。現在在佛山讀大學,只有假期能回家騎自己的車。盡管長時間無人打理,剎車也鈍的不行了,但一如電影里的台詞,他沒有死,他融了我的生命。它,對我而言,已經是他。I JUST ON THE WAY阿斯加德遠征 THE ASGARD PROJECT觀後感為什麼要登山?喬治·赫伯特·雷·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 他在被問及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回答說,「因為它就在那兒」 Because it\'s there.這就是我想說的 〔生命之輪LIFE CYCLES 觀後感-特種旅遊〕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⑻ 生命的動脈觀後感十篇
在《地球脈動》中有這么一個場景:一頭狼對一頭和媽媽走散的小馴鹿窮追不舍。那頭小馴鹿拼了命地快速奔跑,只要它可以堅持跑1000米,狼就會放棄。這註定是一場速度和耐力的較量戰爭。可是最終那頭小馴鹿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這也意味著他將會走向滅亡。果不其然的,狼最終撲到了馴鹿的身上……看到這我不禁想著:如果那頭馴鹿能夠一鼓作氣堅持下來,狼也會就此放棄,也許就不會有這場悲劇的發生。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生存的法則,生活中也不正是如此嗎?那次跳繩比賽,練習集體跳的我因為站在最後,而那位甩繩的同學又甩的很高,所以我跳的有些吃力。「一、二、一、二、一……」口號又喊了起來。我心裡想著:為了班級,為了集體,我要堅持!「啪」,繩子打了下來,我便再次跳起,我跳過去了!事實上,我跳過去的不只是繩子,還有一道催我放棄的坎兒,還有成功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是的,生活中既需要耐力,又需要堅持。只有鍥而不舍,才能催開希望之花,結出勝利之果。《地球脈動》這部電影讓我知道生存的法則是速度與耐力。同時他還讓我體會到成功的法則是努力與堅持,只有努力與堅持共存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