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高考電影1997觀後感

高考電影1997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19 06:48:33

『壹』 高考1977觀後感

1997年是高考恢復的一年,也是給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趕考。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那種條件下,沒有任何的復習資料,但是人們的復習熱情沒有因此而減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面對高考恢復時,所發生的事。

在影片中,當人們得知高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參加高考的人,必須要有推薦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爭取著推薦表。雖然,在這過程中小根寶不幸的死了。但是,老遲最終被他們所感動。支持所有的人去參加高考,而且在他們有困難的時侯,還幫助他們。雖然求學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現在高考已經持續了30幾年。有許多人通過高考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現在的我們復習時,環境是多麼的好,復習的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然而,現在有的人復習的熱情卻不像以前。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將來考上理想大學,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績下來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了。所以,我們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貳』 高考1977 觀後感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個老人,一個智者叫醒了我們,他說,孩子們走,去讀書去!這是《高考1977》中的台詞,話里講的這位老人就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32年前正是在他的指引下,無數上山下鄉的知青走進高考考場,而知識改變命運的背後有一個沉重的話題。當我們把高考僅視為一塊跳板時,從未想過它在上一輩心中曾今是那麼神聖。1977年12月被諸多評論家稱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它所恢復的不僅是參加了那場考試的考生的信心,更是歷史的轉折,民族的覺醒。電影呈現的便是1977年高考改革的日子裡,那些普通人,為了改變命運所做出的掙扎!影片圍繞著黑龍江農場插隊的知青展開,他們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在那裡的8年,他們看不到任何未來的方向,突然宣布恢復高考的消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大家開始自發復習應考,為了尋找復習資料,強子黑夜去偷書,卻不幸被巡查人員抓住,送進派出所。臨走前,警察把他的書包還給了他,整整一包書都被沒收了,卻留下一套高考復習資料。歷盡磨難的他們猶如盲人重見了光明,每天發瘋似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在那個冬天,類似這樣的學習和復習,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在讀書無用論的年代裡,仍然有很多人暗暗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但是他們要真正實現鯉魚跳龍門談何容易志願報考和單位推薦』青春的萌動和農場的管理者的思維的差異,圍繞著小小的紅色公章做著與命運的抗爭,為了爭取報名的權利,強子不惜絕食抗議,為了女兒高考的機會,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的老陳被迫私刻公章偽造平反公函。1977年的高考是癲狂的。人們笑是為了11年後重回大學校園,哭,是為了一個不小心錯過了唯一的機會。高考,於那輩人而言,是命運的咽喉,扼住了,便活,是救命的稻草,抓住了,便生。在影片中,老陳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義」你是否參加高考並不重要,能否錄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知識的尊重。;這句話,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因為失去了對知識的崇敬,物質便會橫行,這真是那一代人最慘痛的記憶。

『叄』 看《高考1977》觀後感

《高考1977》觀後感
首先,就影片本身傳遞給我們的價值觀念來談談該片的成功與失敗之處,當然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在影片開場塑造了一批上山下鄉青年的形象,可謂恰到好處的點明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當時人們所遭受的苦難。在夕陽下的一曲長歌中,然我想到的還不僅僅是其中的悲涼,更是在控訴當時的領導者。由此我又想到了,現在的村官,其實這只是一種比較罷了!
二、貫穿影片始終的有老遲,學習,連長的愛情悲喜劇。但通過老遲這個人物,使我們深刻的了解到,階級斗爭和官僚主義是農村不變的主題。在工人領導知青的情況之下,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還能聽別人的意見,這還是獨一個 ,這也是本片的出彩之處。
三、愛情線路的點睛無疑是這部片子吸引眾多青年影迷觀影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段情感雖然算不上是可歌可泣,但是感動是不變的不論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知青們的愛情總能喚起一輩人的美好的記憶,雖然這段記憶有艱苦,有無奈,有悲傷,但記憶是人們最好的老師,因為他教會我們如何不重蹈覆轍!
四、悲劇主角的處理有嚴重的問題。其實就我覺得小根寶這個人物代表著一類人,這類人就是在沒落的文化之中獨守的固執老人,他覺得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暗色調的,都是和自己作對的,都是和自己沒關系的。就我的觀點來說,這只是一個煽情的成分,但在影片中這個角色的戲份是可以載入到別人的戲份上的。而小根寶本人是可以不出現的,即使本片是當時整個中國社會的縮影。
五、而從本片中兩個細節中也可以知道當時知青的生存是多麼不易。(1)一天晚上強子去偷書,被發現了最後雖然被保釋,但這種渴求知識,渴求走出現存環境的慾望一把鎖是擋不住的!(2)在劇中有一個老師再不能獲得女兒的愛,但是卻先得到了同學們的愛戴,這也是一種別樣的愛,雖然是殘缺的!
六、最後本質上要表達的主題得到了凸顯,但是在整部影片的基調上並未給予一個明確的定調,說是愛情片其中成分太少,說是勵志片戲份殘缺不全,說是歷史片劇情銜接並不自然。因此敗筆當屬「整體風格」。
其次,嚴格意義上來說,其並不能算得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勵志片,說其是一部知青在政治中得愛情史反而更貼切些。
誠然,在該部影視劇作中已經是2010年較好的一部國產片了,而且各方面的處理也差強人意但是就我看來抒情成分太多就是電影的硬傷之一,但是在本片之中眾多的抒情成分,也為其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調。其中的愛情,友情,師生情,更是其中的點睛之筆。這也就是這部片子在眾多的國產片中殺出一條血路的出眾之處,而在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中,我們花錢去電影院,所想要的就不僅僅是感動而已,更多的還有人性的思考。
影片之中就「到底是紀律重要還是人情重要」做了較為深刻的探索,影片之中的老遲這個人物整天把「組織」「紀律」放在嘴邊,但卻把公章大印隨身攜帶,生怕別人偷去了似的。這就真實反映了在六~七十年代,那個消息閉塞的社會,底層勞動者尤其是知青的生活是多麼辛苦與無助,而老遲卻倚老賣老,還樂此不疲。從連長的戀情一事上,老遲採取的方法是給那個出身有問題的女孩另找一個婆家了事。以免禍害了這個他眼中的好苗子——連長。但連長是不領情的,即使他和老遲成為了朋友。事實上這並不是違反了組織紀律,但在故事的不斷發展中,我們還是不難發現以權謀私,公私混為一談的畫面。
當然,在故事的不斷發展中又出現了諸多與現實可以關聯的地方,而最具象徵意義的莫過於在收聽關於恢復高考的廣播時,在黑龍江濕地中燒起的一把火,這把火迎風而起帶著噼啪的聲響,宣告著新政策會打倒一切不符合時代的思想文化,雖然還會再長,但長出的總是新的,綠的他會代替老態龍鍾的,在黃色的升華之後,迎來的是新生,這就不僅僅是一個傳奇所能概括的。當然在故事的不斷發展中,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片段而已,但因為有他,影片更加完整;因為有他,我們感觸更深;因為有他,片子才有了思想飛躍的契機!也從其極強的表現藝術中領略到了表現藝術的可塑性,而且是具體的,客觀可感的。
最後,在影片將要結尾的時候,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更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難以言表的厚重感,因為官員之間講感情已是大忌,而電影結尾更是大量出現了講感情講人情的橋段,但是通過該片細膩的刻畫,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講感情講人情的必要性,因為在中國這個講感情的社會之中「人情」已經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料」。當然,這只是電影的一種假設而已,社會並不一定亦步亦趨,但藝術不就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嗎?
國產電影的市場化,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尤其是這種質量較高的影片已屬少見。正如成龍大哥所說的「不要一談到電影就脫口而出《哈利 波特》,《指環王》等等,中國也應該有這樣一部片子,那就是《尋找成龍》。」所以中國電影正在朝那一個大方向邁出一大步,這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影之中,總要有那麼一兩部來撐起中國電影的場面,無疑《高考1977》就是這樣一部可以撐場面的那一部佳作了。

『肆』 求一篇《高考1977》的觀後感

《高考1977》有感

1997年是高考恢復的一年,也是給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趕考。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那種條件下,沒有任何的復習資料,但是人們的復習熱情沒有因此而減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面對高考恢復時,所發生的事。

在影片中,當人們得知高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參加高考的人,必須要有推薦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爭取著推薦表。雖然,在這過程中小根寶不幸的死了。但是,老遲最終被他們所感動。支持所有的人去參加高考,而且在他們有困難的時侯,還幫助他們。雖然求學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現在高考已經持續了30幾年。有許多人通過高考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現在的我們復習時,環境是多麼的好,復習的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然而,現在有的人復習的熱情卻不像以前。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將來考上理想大學,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績下來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了。所以,我們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觀後感
前幾天我去電影院看了《高考1977》這個電影。看了之後,感動頗多。
那個年代,想讀書是多麼的困難,不讀書就只能永遠留在農村種地,無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識分子,落魄到那個地步,真的很可憐,這也是十年內亂帶來的惡果之一。幸好鄧小平同志積極提出恢復高考,那些想讀書的青年人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劇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當他們得知可以參加高考之後那種激動,那種對知識的渴望。我們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卻沒有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上學也完全是被家裡逼的,談到高考更是怨聲載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你也許會喜歡高考。雖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點,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適合我們國家的選拔制度。試想一下,如果現在還是當年那種的推薦制度,上大學要靠政治背景,我們現在多少人還能上得了大學了?所以,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要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利用大學裡面的資源,盡可能的去多學習科學知識,為我們的祖國,為我們自己的未來奠定好基礎。
電影裡面的愛情也讓我思考了很多。陳瓊願意等,但是現實很殘酷,每個人都要面對,他們面對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保守觀點。現實社會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電影中那個年代純真的愛情,真的太難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導演演員的出場。孫海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感動了很久很久。周顯欣,很漂亮,對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這種新演員,希望可以走的更遠啊。
希望以後這種組織看立志電影的活動可以更多,更好,讓我們大學生活可以豐富些,讓我們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麼膚淺了。

『伍』 高考1997觀後感1500字

對我來說,那個時代太遙遠了。我的理解只能停留於電影情節本身,而對那個年代的那些事並沒能有多少共鳴。但通過這部電影,我似乎看見了其他什麼東西。暫且不去說,恢復高考的劃時代意義,就單看電影里的這一個個鮮活的主人公,一個個有血有淚的知識青年,他們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去努力,去奮斗,特別是最後他們趕去考試的那一段,我真的很感動,我真佩服他們的勇氣。但我也覺得電影還是美好的,而現實總是殘酷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爸爸當年參加高考時,他在農場, 每天有許多活要干 ,根本沒有好好復習的時間。考試的前三天,他被分配了拉煤的任務,那時是冬天,路十分難走,費了很大的力氣在考試前一天晚上回來了。考試的結果只差三分,家裡也沒有條件讓他下一年再考,結果與大學無緣。爸爸說沒有上一所真正的大學是他一輩子的遺憾。說起來我一直為爸爸感到惋惜,因為他完全是有能力的,只是生不逢時。電影中說「自願報名,擇優錄取」的高考制度,體現了尊重人權、人人平等的原則,可是我知道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不可能是平等的。 我痛恨貧窮,痛恨那個時代。我想也許還有好多好多的人沒有力量同命運斗爭,他們的青春與熱血被現實無情的摧毀了,所以當看到主人公們按時趕到了考場,我哭了,我想他們是幸運的,而為什麼有的人卻要承擔不幸。在那個年代,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一生的命運將被改寫,但真正幸運的又能有幾個。 時代的烙印刻在了他們心中,也看在我的眼裡。 片尾說那年高考有四百多萬人參加,最終只有二十幾萬人考上大學。我覺得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樣是另人敬佩的,因為他們同樣在為祖國貢獻自己,為理想燃燒生命。
比起那個時候,我們現在的大學生真是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我們不用幹活,有人養,吃的好穿的好,有人疼有人愛。可以說我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一個比較平等的年代。但同樣,缺少磨礪的我們身上也有許多毛病,比如嬌生慣養,比如盲目自大。電影中的人物小根寶讓我的感覺很復雜。一方面我覺得他很沒出息,沒有抗爭的精神,總是怨天尤人,缺少點氣概。 這一點跟我很像,雖然我自己一直不承認,但事實上我是軟弱的,脆弱的。另一方面,小根寶的死讓我看見了他身上的真誠和勇氣,他是為救人而死的,死的偉大。還有一個讓我佩服的人就是潘志友,先不去考慮他放棄高考回農場這種做法的邏輯正確與否。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說,他是唯一一個讓我覺得無所圖的人。老遲的話說的好,憑什麼有文化的人就應該走,憑什麼我們這些退伍軍人就應該呆在這種地方。而潘志友為了信守諾言而留下,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需要知識,越是需要人才,讓我想起了畢業生去西部的號召,自己的前途命運固然重要,但始終為別人著想的才是真正懂得奉獻含義的。還有,陳瓊的做法讓我感到很不理解。單看他對潘志友那份無私的愛讓人很感動,但是她對她父親的態度則完全建立在一張紙的所謂的「證明「上,讓我感覺她的愛是」因人而異「的,她真正也缺少一份勇氣。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不光是有關時代,有關人性,也是因為它觸動到我內心的深處某種相似的地方,帶給我失落與傷感,同樣也有激情與力量。 電影結束了,我的思緒還沒有結束⋯⋯

『陸』 電影高考1977觀後感

3月30日晚,我在圖文400報告廳觀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後,我感慨頗深。我覺得,不論是當年的知青還是現在的我們看了此片都會被深深震撼,任何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未來的生活而奮斗過的人看了都會為之感動。

影片講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復以後,為了考上大學而共同奮斗、相互激勵的故事。盡管過去了30年,世事變遷,不過,作為和他們一樣奮斗過的人,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當時的他們為了高考所做出的種種「不可思議」之舉:偷偷鑽進貼了封條的圖書室偷書;深夜不睡覺,靠著煤油燈的微弱光線復習數理化;爸爸為了女兒,不惜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黑龍江送去復習資料和「證明」;反抗農場革命委員會提出的「報名資格考試」甚至集體絕食;為了趕到縣城參加考試,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車站的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跑到火車站,一路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相互支持——這也算是他們為了打高考這一硬仗而艱辛准備、復習的一個縮影吧。他們這樣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上大學,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為了改變他們的自己命運、整個家族的命運——這是沒有年代差異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們也處在那種環境下,我們也很有可能會很自然地做出和他們一樣的行為。

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話,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這一句話不禁讓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才跨入大學之門,開始大學人生?一個機電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能夠操作、維護一台機器,但是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熟練技工也照樣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學生操作得更好;一個外語系畢業的大學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外語,能夠將長篇的外文資料翻譯成中文,可是,一個跑到外國賣了幾年烤紅薯的人也能說外語,甚至比大學生說得更地道;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能夠拿起聽診器給病人看病,能夠憑借幾百萬一台的醫療儀器診斷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衛校畢業的中專生在積累若干年經驗以後,照樣可以拿手術刀,古代中醫更沒有掌握現代醫學知識,但是照樣能夠懸絲把脈,僅憑一根絲線就能為病人開葯方並保證葯到病除。所以我覺得,進入大學,學習書本的知識並不是大學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主動的、高效的、獨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動的、機械的、人雲亦雲的記憶能力。社會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系統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麼行業工作,所面對的問題都是紛繁復雜而且瞬息萬變的,如果沒有系統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書本吞進肚子,就算大學期間每次期末考試得第一名,也絕對不可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但是反觀現在的我們,客觀物質條件比當年好了很多倍,大學也經過多次擴招,可以說,如今考大學的難度已經遠不如30年前,競爭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們相比,我們似乎少了些什麼——我們沒有他們當年讀書時的學習勁頭。可能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識的精神,我認為永不過時,學會學習的能力,我認為永遠都很重要。就拿我們身邊的事情說吧,早晨為了貪睡不肯早起,上課遲到還帶著剛從食堂買來的早餐;上課不專心聽講,和自己的女朋友發著簡訊,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邊;覺得昨夜睡得還不過癮趴在桌子上「補覺」,或是壓根兒忘了還有上課這回事兒,在床上繼續和枕頭「親熱」;下課了作業相互拷貝解決,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腳踩上去感覺猶如太空漫步,一進門異味撲鼻;煲電話粥,每月比誰的通話清單更長;晚上業余時間與電腦為伴,或「魔獸世界」,或「夢幻西遊」,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燈時間還要靠著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再撐上兩三個小時——這也是科技的進步啊;到了期末臨時抱佛腳,進了考場還夾帶著小紙條,或者左顧右盼,交頭接耳……這就是現在一些大學生真實的大學生活。30年間,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物質生活的確豐富了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上大學」三個字的內在含義——為了將來能夠獨立的解決問題,更為了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這樣頹廢,那就是在浪費父母的金錢,浪費老師的精力,浪費國家的資源,更是浪費自己的未來,怎麼說都說不過去。我也想奉勸這些人能夠浪子回頭,別和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哪怕是上帝也開不起這樣的玩笑吧。

這就是我看《高考1977》這部片子之後想到的。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這部片子故事情節波折、人物形象鮮明、線索主次分明、表現手法新穎,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從一些小人物身上著手,反映了恢復高考制度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一部不錯的弘揚主旋律的勵志影片,我覺得若它能走進中學校園,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柒』 《高考 1977》觀後感

看完《高考1977》這部電影時,我的大腦有短時間的空白。
相當感動。深刻體會到劇本里所蘊藏的各種活生生的人性情愫及其深厚、磅礴之氣韻,尤其放在1977那樣一個局勢動盪、人性復甦的年代,實在不得不叫人嘆為觀止。這部電影太好了。
1997年是高考恢復的一年,也是給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趕考。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那種條件下,沒有任何的復習資料,但是人們的復習熱情沒有因此而減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面對高考恢復時,所發生的事。
從結構上看,框骨明晰,支架緊實。它的節奏感很好,讓人看來,只想一口氣看下去,捨不得中斷。劇中人物個個鮮活,凸現那個年代知青、政治、生存環境等特性,人物關系也充滿了可看性,人與人之間的依託、矛盾甚而叛逆交相輝映,猶如平靜湖面下不斷涌動的熔岩熱泉,動靜、冷熱之間彰顯著人性在那個年代裡最本真的東西,實在扣人心弦、耐人尋味。
我想,《高考1977》這部電影,大概是想通過1977年恢復高考這一消息在東北某農場發放前後,眾知青、農場場長以及與這些知青相關的親人們的思想、生活隨之而發生的各種改變,以及在那個年代特殊的大環境下他們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展示出1977年「高考恢復」這一歷史事件在我國近代發展過程中的重大里程碑意義,說明這個改革對於我國近代人才、文化、知識、科技乃至經濟等各個方面的重生、崛起與迅速發展的偉大作用,讓我們再次充分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離開人才、知識、科學與文化的根本思想。一個人,不能沒有文化,沒有知識。一個民族,更需要文化、需要知識、需要科學。
而這樣好的一個劇本中,自始自終只有一個女主角——「陳瓊」。
陳瓊是一個濃具年代、歷史、政治色彩的角色,在她的身上,承載了大量1977那個年代、恢復高考這個事件之下含合著歷史遺跡、政治利害關系的人性本真,她的情感里有著特殊政治矛盾下的極端因素,是一個典型中國近代社會的因政治、立場、出身、界限等觀念而導致情感、思想陷入極端的悲婉、壓抑的女知青形象。
陳瓊,既純真又憂郁、既可愛又壓抑、既秀美又滄桑、既善良又可悲、既溫柔又古板、既聰慧又自卑、既堅定又彷徨、既朴實又可憐……總之,她是那麼的真實、矛盾、壓郁而又厚重。
這樣的好電影,這樣的好角色,再加上這樣好的創作主體——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幾乎可以吸引每一個觀眾的眼球。
在影片中,當人們得知高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參加高考的人,必須要有推薦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爭取著推薦表。雖然,在這過程中小根寶不幸的死了,但是,老遲最終被他們所感動,支持所有的人去參加高考,而且在他們有困難的時侯,還幫助他們。雖然求學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現在高考已經持續了30幾年,有許多人通過高考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現在的我們復習時,環境是多麼的好,復習的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然而,現在有的人復習的熱情卻不像以前。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將來考上理想大學,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績下來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了。所以,我們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捌』 《高考1997》觀後感(急急急急急急急!!!!)

對我來說,那個時代太遙遠了。我的理解只能停留於電影情節本身,而對那個年代的那些事並沒能有多少共鳴。但通過這部電影,我似乎看見了其他什麼東西。暫且不去說,恢復高考的劃時代意義,就單看電影里的這一個個鮮活的主人公,一個個有血有淚的知識青年,他們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去努力,去奮斗,特別是最後他們趕去考試的那一段,我真的很感動,我真佩服他們的勇氣。但我也覺得電影還是美好的,而現實總是殘酷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爸爸當年參加高考時,他在農場,每天有許多活要干 ,根本沒有好好復習的時間。考試的前三天,他被分配了拉煤的任務,那時是冬天,路十分難走,費了很大的力氣在考試前一天晚上回來了。考試的結果只差三分,家裡也沒有條件讓他下一年再考,結果與大學無緣。爸爸說沒有上一所真正的大學是他一輩子的遺憾。說起來我一直為爸爸感到惋惜,因為他完全是有能力的,只是生不逢時。電影中說「自願報名,擇優錄取」的高考制度,體現了尊重人權、人人平等的原則,可是我知道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不可能是平等的。我痛恨貧窮,痛恨那個時代。我想也許還有好多好多的人沒有力量同命運斗爭,他們的青春與熱血被現實無情的摧毀了,所以當看到主人公們按時趕到了考場,我哭了,我想他們是幸運的,而為什麼有的人卻要承擔不幸。在那個年代,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一生的命運將被改寫,但真正幸運的又能有幾個。時代的烙印刻在了他們心中,也看在我的眼裡。片尾說那年高考有四百多萬人參加,最終只有二十幾萬人考上大學。我覺得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樣是另人敬佩的,因為他們同樣在為祖國貢獻自己,為理想燃燒生命。

比起那個時候,我們現在的大學生真是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我們不用幹活,有人養,吃的好穿的好,有人疼有人愛。可以說我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一個比較平等的年代。但同樣,缺少磨礪的我們身上也有許多毛病,比如嬌生慣養,比如盲目自大。電影中的人物小根寶讓我的感覺很復雜。一方面我覺得他很沒出息,沒有抗爭的精神,總是怨天尤人,缺少點氣概。這一點跟我很像,雖然我自己一直不承認,但事實上我是軟弱的,脆弱的。另一方面,小根寶的死讓我看見了他身上的真誠和勇氣,他是為救人而死的,死的偉大。還有一個讓我佩服的人就是潘志友,先不去考慮他放棄高考回農場這種做法的邏輯正確與否。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說,他是唯一一個讓我覺得無所圖的人。老遲的話說的好,憑什麼有文化的人就應該走,憑什麼我們這些退伍軍人就應該呆在這種地方。而潘志友為了信守諾言而留下,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需要知識,越是需要人才,讓我想起了畢業生去西部的號召,自己的前途命運固然重要,但始終為別人著想的才是真正懂得奉獻含義的。還有,陳瓊的做法讓我感到很不理解。單看他對潘志友那份無私的愛讓人很感動,但是她對她父親的態度則完全建立在一張紙的所謂的「證明「上,讓我感覺她的愛是」因人而異「的,她真正也缺少一份勇氣。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不光是有關時代,有關人性,也是因為它觸動到我內心的深處某種相似的地方,帶給我失落與傷感,同樣也有激情與力量。電影結束了,我的思緒還沒有結束⋯⋯

『玖』 求《高考1977》的電影觀後感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有點名不符實。所謂《高考1977》,主要角色當然應該是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但實際上,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兩個父親。一個是孫海影扮演的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一個是趙有亮扮演的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從性格和氣質上說,這兩個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遲是個沒文化的大老粗,他講組織原則,講黨性,講立場,但有點不通情理,甚至對知青有點粗暴;陳甫德是個知識分子,他充滿父愛,為女兒不惜以身犯險,但卻毫無組織紀律觀念,甚至為了女兒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國家幹部。

當然,老遲最後轉變了。從一個鐵石心腸的工農幹部,變成了一個「肩起命運的閘門,將年輕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親。看到老遲親自開著農場拖拉機送知青趕考的場景,我腦子里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前面這句魯迅曾經講過的話。影片開始,思想僵化的老遲像是飄浮在歷史天空中毫無生命氣息的一粒塵埃,而到影片最後,他終於向著人性的光輝敞開了胸懷。相比之下,陳甫德的形象就顯得蒼白了許多,這個肩負著歷史十字架,卻極富自我犧牲的父親形,以一種虎頭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結尾不知所終。對此我曾不無遺憾地說,這個人物的結局,不應該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號,而應該是一記鏗鏘有力、斬釘截鐵的驚嘆號。

與這兩個父親息息相關的,是那兩枚公章,這是影片中最發人深省的影像符號。第一枚公章,是永遠別在老遲褲腰上的農場革委會的公章。它是組織與權力的象徵。在那個年代,一切個人命運都取決於這枚公章,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飯,每一個與活著相關的細節都必須蓋上相當於組織認可的公章。離開了公章,一個人就如同被剝奪了生的權利。於是,老遲因為擁有公章而成為一個側身於權力巔峰的人,對於農場知青來說,他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掌握知青生殺大權的上帝。

而陳甫德這樣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歷史反革命,竟然毫無顧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組織和權威發起了挑戰。在當年,這極可能為他帶來殺身之禍。但為了向女兒贖罪,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也許這是出於陳甫德的一種道德自信:當所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的時候,他卻一如既往地堅信自己的清白。於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種作姦犯科的下三爛,而成為一種為親情自我犧牲的偉大的父愛。

與兩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農場中那個整天哇啦哇啦叫喚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瞭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個組織權威的象徵,是中國集權時代話語霸權的獨特符號。從大喇叭里傳出的是組織權威的聲音,它可以隨時隨地昂首闊步地闖入每個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響,所有個人空間立刻四分五裂,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也會在組織強大的聲浪中土崩瓦解。

瞭望塔也以另一種方式喻示著組織的無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種上帝的視線,將每個人的生活一覽無余。對知青而言,大喇叭和瞭望塔是某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物,而對老遲來講,卻是他行使權力、塑造威嚴的權杖,他可以在麥克風前為所欲為,用自己的聲音籠罩著整個農場。影片就是從這樣一種角度,揭示出那個年代個人與體制的緊張而又微妙關系。

與兩個父親比較起來。影片對知青群像的刻畫又要顯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這個知青群像里仍有一個最後死於非命的小根寶,帶給人一種深刻的觸動。小根寶這個人物代表那一代知青中一種最為絕望的生存狀態。他們從小學就開始拋開書本鬧革命,與真正的老三屆相比,他們的青春完全被政治動盪耗費殆盡,一俟高考恢復,命運的大門洞開之際,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根本走不動了。機會來了,可他們卻無力抓住。最後只能用死於非命讓自己與那個黑暗的時代一起永遠地沉淪下去。

與小根 寶的悲劇相比,主人公潘友志身上則更為集中地體現了一種理想主義情懷。事實上在當年的知青當中,像潘志友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一度都追求完美的人格,為了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但是歷史卻跟這群熱血青年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社會現實面對突如其來的歷史性轉折的時候,他過去許下的諾言立刻就變得毫無意義。

這個時候,是繼續堅守自己的承諾,還是順應歷史的大潮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個兩難問題是他們在那樣一個歷史關頭所遭遇的最為嚴峻的挑戰。留下還是離開?是遵守自己對老遲的承諾,還是以毀約為代價來換取自己更好的人生前程?在影片中,他最終選擇了留在農場。對於這種選擇,也許有人覺得他不太識時務,也許有人覺得他是在逆潮流而動。可是,他畢竟堅守了自己的信仰,餞行了自己的承諾。你盡可以說他是一個荒唐時代的犧牲品,但至少與今天大量擅長見風使舵的聰明人相比,他們那一代人的心理要更為健康許多。

『拾』 《高考1997》觀後感(急~!急!急~!)

努力成才,報黨培養之恩
-------觀《高考1977》有感
我最近觀看了電影《高考1977》,對那種時代的精神生活與學習渴望有了頗多的感受。1977年是高考恢復的一年,也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年的高考是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趕考。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那種條件下,沒有任何的復習資料,但是人們的復習熱情沒有因此而減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面對高考恢復時,所發生的事。
我記得影片中,為了爭取讀大學推薦的機會,那些知青們用扛大包的形式來一決勝負,看誰能拿到推薦表。我看到的是原來那麼一個看似柔弱的小根寶,超乎尋常的站了出來,並獲得了潘志友、強子等人的強力支持,贏得了比賽,這樣一直很自卑的小根寶也第一次收獲了自信和希望。
我記得影片中,一個不脛而走的消息讓大家苦苦支撐的「死水」局面震動出漣漪——高考制度將於當年恢復,推薦上大學從制度上就此成為了歷史。傳言、遲疑、猜測、激動……機遇的大門不再是一張薄而沉重的推薦表,而是向每個急於改變命運的知青打開了。8年積聚的清苦生涯,憤怒和痛苦,如積累的火山開始滾動起他們的岩漿。他們隱約感受到,一場社會的變革即將到來。 1977年高考恢復,帶來的是革命,是希望,是中國這個國家轉折,並走向興盛的標志。正如片尾所講,1977年12月10日,改變一代人命運的高考在這一天復甦,「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蘇醒了」。
這樣的歌聲在中華大地唱起來:你的你的不期而至,使頑強的生命有了全新的意義; 你的你的如期而至,讓追夢的人們有了登月的天梯;你穿過穿過原野,給乾涸的大地多少綠色的希冀;你掠過掠過海天,使澎湃的春潮變成連篇的寫意;你是那樣不可置信,你又是那樣確定無疑,如同天雷在天際滾動。啊!高考1977!
時光荏苒,轉眼又是9月,33年以後的今天,又一批拼搏的高三學子結束了人生一個重要的階段,走入了大學的殿堂。大學,這是一個創造和實現夢想的地方。你的未來的塑造和定型由你決定。然而,回想過去,我們不得不感慨,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大學生活是多麼的珍貴,值得我們一輩子珍藏。
如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現在的我們,環境是多麼的好,復習的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我們這樣的生活是黨給予我們的。然而,面對著如此好的大學機會,如此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在輕松自由的大學生活中,是那麼容易地迷失了自我,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是為了什麼?這種生活得來不易,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繼承前輩的堅韌不拔、勤奮向上的精神,堅持黨的領導,汲取黨的思想的精華,認真讀書,並培養自己的交流溝通能力,努力成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畢業啦,走出社會啦,我們就會後悔莫及。所以,我們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對自己的觀察審視中不斷成長。在學習方面,樹立目標,不管是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尋找某一方面的工作,並通過實際行動,根據黨的指導思想,以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工作方面,要積極地參加學校的活動,加入學生會、青年志願者等的組織,為同學服務,並在同時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步入社會做好准備;在生活方面,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理財的工作,使自己的生活獨立且和諧,並同時要跟同學、老師處好關系,做一個交流溝通能力強的人。
總之,我會珍惜現在這么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努力成才,報答黨的培養之恩!

閱讀全文

與高考電影1997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曲縣電影院官網 瀏覽:687
電影名字下什麼 瀏覽:842
明星邱淑貞的電影圖片 瀏覽:537
經典勵志電影大全免費 瀏覽:318
電影院可以買學生票么 瀏覽:769
周星馳電影十大boss 瀏覽:611
韓國的悲傷愛情電影 瀏覽:734
電影院小短文英文翻譯 瀏覽:537
英文中字電影百度雲 瀏覽:7
命運航班完整版全集電影解說 瀏覽:769
法國電影惡魔結局 瀏覽:885
經典電影緬懷演員 瀏覽:446
秋霞電影院在線觀看手機 瀏覽:675
看六個圖片猜電影 瀏覽:705
德魯大叔電影里經典的話圖片 瀏覽:784
大尺度電影禁片視頻 瀏覽:118
設計奪冠的電影票 瀏覽:45
愛情公寓電影飾演吳邪 瀏覽:598
中文字幕電影大橋未央 瀏覽:292
吳孟達拍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