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改革開放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觀後感100字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以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基礎,展現了107個典型的改革故事。攝制組采訪了183位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還挖掘了大量歷史素材。充分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靠著艱苦奮斗、思想解放,中國人突破了艱難險阻;靠著勇於變革、銳意進取,中國人用雙手書寫了壯麗的發展史詩;沿著成功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B. 紀念建國60周年影片 觀後感
一、時代背景簡介: 風雲突變的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寧漢合流」的反革命步伐加劇。陳獨秀置險情於不顧,反對武裝工農掌握軍隊。7月15日,汪精衛發動政變,第一次大革命慘遭失敗。影片反映的正是在這一危機關頭,為了挽救革命,挽救黨,以前委書記周恩來同志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執行黨的決議,沖破重重困難,領導並取得了南昌起義勝利的革命崢嶸歲月。 二、故事梗概: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大敗奉系軍閥張作霖。這時汪精衛突然下令撤兵河南,回師武漢。陳獨秀沒有看清汪精衛的嘴臉,反對武裝工農。賀龍向周恩來表示堅決跟黨走。汪精衛准備從湖北總工會工糾隊開刀,中共中央先發制人,解散工糾隊,將全部人員編入賀龍部隊。7月15日,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了。在這生死關頭,黨中央接受了周恩來等人的意見,舉行「南昌暴動」,並委任周恩來為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喬裝身份抵達南昌。汪精衛邀葉挺、賀龍上廬山,想乘機繳械,葉劍英在廬山獲悉汪精衛「鴻門宴」的陰謀,連夜下山將此事密告葉挺、賀龍。葉挺、賀龍當即把部隊開赴南昌,參與起義。周恩來聽取了朱德的情況介紹,擬訂了「南昌暴動計劃」。敵方派人探聽葉、賀部動向,汪精衛的特派員刁鐵民脅迫起義前敵總指揮賀龍清黨反共,賀反而將他逮捕。張國燾趕至南昌想阻止起義,周恩來與之激烈辯論,多數人擁護周,起義仍按原計劃進行。因有人出賣起義情況,周恩來當機宣布起義提前。8月1日清晨兩點,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葉挺、賀龍、朱德率部分路出擊,在大家的浴血奮戰下,黑姑完成了雙喜、賀長生等烈士的遺願,把紅旗插到了城頭。南昌起義取得了勝利,新世界就要誕生了! 三、觀後感: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徵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斗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於斗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並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觀後感 11月30日,團市委組織團員青年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觀感之一:下作的西方電影--"兵臨城下" 戰爭是殘酷的。在戰場上,為了爭取勝利,會不惜一切手段,哪怕犧牲自己人。 但是「兵臨城下」對蘇軍的描繪,不僅令我難以信服,而且覺出創作者的下作。 這部西方電影人的作品,是對二戰中共同浴血奮戰的友軍的侮辱。 有網友問我:對蘇聯人侮辱了嗎?你以為斯大林格勒里的紅軍是什麼樣子的? 我想問:你以為珍珠港,諾曼底的盟軍是什麼樣子, 抗日戰爭的國軍,解放戰爭的共軍又是什麼樣子?有意的醜化不是侮辱嗎? 比如每一個人,不同場合或私下裡也會有很多種樣子, 我若將你醜陋的一面示眾,不是侮辱你嗎?怕你要跟我拚命呢。 我所談論的並不是史實怎樣。以今天人類的文明和認識水平, 對五十多年前的歷史事實,已不該存在太大爭議,至少在私下裡。 近來,西方人不也正在發現一些二戰之後核輻射實驗的真實嗎? 問題在於,一個人有過罪孽,或犯過歷史錯誤, 並不意味別人就可以隨意煽情地展示,特別是在話語權不平等和雙重標準的環境下。 沒有必要比較俄國人和美國人誰更勇敢,誰更愛國。 哪支軍隊都有膽小鬼和逃兵,也都存在混蛋軍官和不見天日的黑幕。 但是,只要設身處地想想,就會相信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 更多的當然是熱血男兒挺身而上,這是一個民族至今存在的理由。 保衛家園的蘇聯紅軍,總不會比出國遠征的美英大兵還孬種吧。 但在西方此類作品的描述里,只有作為單一的,底層的個體才是正常的,有價值的,可愛的。 表面上這也是一種贊美,其實乃是一種消解,是對集體的英雄主義的消解,對民族英雄的消解。 因為英雄從來只是群體的代表,否定群體與贊美英雄是相互矛盾的, 這樣就在潛意識中,瓦解了群體的意志。 如此,所贊美的那些個體,又將置於何地,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為什麼看完這部表現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並且結局圓滿的好賴污類型大片後, 卻感覺德國法西斯比起蘇聯紅軍更可愛的原因吧。 這正是製作者無賴而且下作的後果,雖然方式有些幼稚可笑,嘴臉有點惟利是圖, 畢竟蘇聯和紅軍都已經沒有後人能去找他們拼
希望採納
C. 建國60周年電影觀後感
[建國60周年電影觀後感]建國60周年電影觀後感60年,可謂彈指一揮間!60年的個人經歷讓我觸摸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60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建國60周年電影觀後感。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如果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觀後感《建國60周年電影觀後感》。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然而今年,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斗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激勵著災區人民堅定信心勇氣,重建美好家園;鼓舞著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今年,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來自公\\文:有約)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斗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激勵著災區人民堅定信心勇氣,重建美好家園;鼓舞著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中國運動員以出色的競技能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開、閉幕式表演、賽事組織工作、志願者服務、場館設施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給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更收獲了一筆豐厚的物質精神財富。北京奧運會,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滿懷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在這不尋常的一年裡,有多少悲壯,有多少感動,有多少夢想,有多少光榮,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裡,寫進了共和國的歷史畫卷。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沉著,統攬全局,駕馭各種困難和復雜的局面,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開放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時我們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建國60周年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D. 1985年部隊改革記錄片,觀後感
讓我來告訴你: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於眾多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鑒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迴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蒙昧主義、禁慾主義和神秘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為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沖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脫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葯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為衡量大國地位的標准時,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為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
必須釐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著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E. 急需改革開放觀後感一篇1000字
在30年前,人們穿著十分樸素單調,只有一些簡單的款式,基本上都是粗布衣服,顏色主要是灰、黑色,而且買布還要布票。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服飾美麗多彩,個性張揚,款式新穎,充滿了無盡的活力。看到這兒,我想到了自己,我媽媽幾乎每個月都會給我買一兩件新衣服。逢過年過節,姑姑和小姨也會給我買新衣服和新鞋,還塞給我許多零花錢。媽媽經常給我說:「看你多幸福呀!有這么多人給你買新衣服,哪像我小時候,平時都穿補丁衣服和大人淘汰後改成的衣服,只有在過年時才有新衣服可以穿!」
我們的穿著在變化,飲食也有十分大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前,外出吃飯必須有糧票,飯菜單一,糧票也是定量的。人們飢一頓飽一頓,好多人嚴重營養不良。如今,在我們的飯桌上,隔三差五就會有雞呀、魚呀。人們不但吃得好,還吃得有營養,色香味俱全,綠色食品已經成為人們餐桌的主流。媽媽經常教育我要節約,她又感嘆著她像我這么大時,只有白饅頭,餅干一年中只能吃幾回,那像我現在整天零食不斷。
在改革開放以前,人們的居住條件比較差,農村大多住的是土坯房,城市大多住的是平房,光線陰暗,地方狹小,有時還會漏雨。改革開放以來,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人們的居住面積不斷擴大。有的人還住上了花園洋房。
交通方面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改革開放以前,路面很窄,高低不平,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很少看到小轎車和比較豪華寬敞的大轎車,而且大多數人都是以步行代替交通工具。現在,鐵路、公路、航空線路等發展迅猛,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我們一出門,公路寬敞筆直,立交橋方便快捷,各種車輛川流不息,人們的出行非常方便。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衣食住行幾個方面學會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爭當一名熱愛國家、熱愛社會、熱愛人民的小公民。
F. 反映新中國成立發展的影視,觀後感
新中國,逐漸上了軌道,的確,飲食,文化,影視都在改變。影視,也許在大家口中是非常熟悉的一個詞,也許在大家口中是非常生疏的一個詞,可是影視是蒸蒸日上,據我了解現在北京已有565家餐廳完全禁煙,到今年年底,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000。北京市愛衛會昨日召開擴大會議,部署未來城市控煙規劃。據介紹,正在擬定的法規中,個人在公共場所違規吸煙的處罰擬提高到每次200至1000元。 2008年10月24日8時至11月2日14時,雲南出現了歷史罕見的秋季連續強降雨天氣過程,致使多數地區發生泥石流,楚雄州成為了這次泥石流災害的重災區。據楚雄州委宣傳部11月5日9時通報,據不完全統計,11月2日至4日,楚雄市「11·02」特大自然災害抗災救災指揮部已先後向西舍路鄉調派了340名救援人員,其中包括310名武警官兵、50多名醫務人員。 北京市公選辦公布了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資格初審結果。有10個職位因報名者資格初審合格人數未達到規定的比例被取消招考。筆試通知顯示,市教委副主任、市工業促進局副局長、市科協副主席競爭最為激烈。 兩岸金融座談會今天上午在台北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出席。陳雲林致詞時指出,目前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全世界,但兩岸實體經濟體質不錯,兩岸兄弟相扶共同研究對策,一定可以度過困難。 民航西南管理局市場處一副處長告訴記者,因「返航門事件」整改要求,東航雲南分公司暫停的兩條黃金航線已復飛,其他頂班的航空公司也相繼取消了增加的航班。然而,這絲毫沒有打亂雲南省培植本土航空公司的計劃。記者從雲南省國資委獲悉,為加強地方政府對雲南航空樞紐地位的支持,由雲南省政府參與,以海航集團旗下祥鵬航空為平台的雲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航空業遭遇寒流之際,仍在籌備推進中。 隨著國家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台,糧食主產區農產品價格應聲上漲。報道稱,受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影響,最近兩個星期,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油、玉米等農產品期貨價格全線上漲。在國家收儲政策的支撐下,從10月20日到現在,大商所的大豆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20%左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日宣布正式設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錄中收錄了教科文組織於2001、2003和2005年宣布的90項「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古琴曲及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以及中國和蒙古共同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在海口市城區主要街道口,每當紅燈亮起車輛停下之際,就會有一些人竄到車流當中,為討要錢逐車敲著車窗玻璃,這種做法不僅影響城市形象,還存在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記者昨日獲悉,省公安廳日前建議由海口市政府牽頭,組織該市民政、城管、公安等部門按照職責聯合對攔車乞討的現象進行徹底清理。並對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其他滋擾他人乞討者,將按照有關規定,處五日以下拘留。 針對近期長江流域大多數地區持續陰雨天氣,3日,長江防總召開緊急防汛會商會,對三峽水庫近期調度作出部署。據悉,10月下旬,長江流域降水量較同期偏多1.7倍,其中上游偏多約2.6倍。11月1日,長江幹流及以南地區仍有強降雨發生,其中金沙江南部、烏江、洞庭湖和鄱陽湖水系普降大范圍大到暴雨,較歷史同期罕見;11月2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兩湖水系,以中到大雨為主。長江委水文局專家預測,未來一周長江流域將會出現2次明顯的降雨天氣。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今天表示,中國自一九七八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就,為全球反貧困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過去二十五年全球脫貧事業成就的百分之六十七來自中國。 記者從吉林省社會保險局獲悉,今年1月至9月,全省共為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3.22億元,同比增加 0.83億元,增長34.4%;9月末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達到17.04萬名,為歷史最高水平。
麻煩採納,謝謝!
G. 關於愛國電影的觀後感
——觀「南京,南京」有感
2009年5月8日,應系黨支部的號召和響應「改革開放六十周年」的系列愛國活動,我們學生黨支部成員去了番禺電影院看了「南京,南京」這部電影。這是一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電影,有人唾罵也有人贊賞,,有人為此落淚也有人無動於衷。而我看過後第一反應是我必須問問老師,為什麼要帶我們看這樣的電影,為什麼讓我的心一直揪著,眼淚一直流,一直難過……過後冷靜想想,這或許就是老師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們覺悟了。
「南京,南京」,反應的是1937年日本進駐中國南京進行大屠殺的真實寫照,慘絕人寰,或許電影對真實還有所保留,但是這已足夠了,足夠讓我們了解歷史,讓我們體驗當時處於戰爭悲慘的生活,戰爭的本質說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種文化在你的廢墟上舞蹈。
當時的南京是我們的首都,我們的戰爭裝備足於讓日本人瞠目結舌!大量的德械裝備,所配屬的坦克在質量上遠遠勝於日本的鐵皮坦克,還有數不清的彈葯軍械!可是影片的開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日軍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裡是到處逃跑的百姓,挹江門下是僅剩不多的戰士們在堵住城門,陸劍雄帶著弟兄們對著沖過來的散兵游勇大聲疾呼:「不準逃跑!不準棄城!」但是得到的回應是:「當官的都跑了!」於是膽小而無知的士兵向英勇正義的戰士撲去,踩踏了他們的脊樑,蹂躪了他們的心臟!南京的街道上一個日軍小隊,5個人左右,小心翼翼的挪動著,路兩旁是被綁縛或是弔死的人,赤裸裸的女性屍體,還有觸目驚心的人頭群。。。在一個破教堂也就是所謂的避難場所,成百上千的中國人面對幾個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的反應竟然是選擇投降!想像不到當時人的對戰爭是怎樣的心態!教堂里是越來越多的舉起了雙手,當坐在父親肩頭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圍的同胞,他的親人,他的叔叔阿姨都舉起手來時,她做了人生第一個選擇,慢慢的舉起雙手,高過頭頂!這就是他先輩們教會他的!這就是他學到的第一堂課!沒有抵抗,當敵人來臨時,放棄抵抗,放棄掙扎,舉起雙手!是的,等待著的是,更多的屠殺與嘲笑!與對待牲畜般的行為!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十幾個人就能控制幾千人的原因了吧!但是想想我們現在呢?在面對困難和危險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又是什麼呢?冷靜!鎮定!不是!更多的是逃避,放棄……要是我們處於當時的情景又會怎麼樣呢?會不會自殺?
在戰爭時期,人的求生慾望顯得更加的明顯,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中華民族,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鬥著:
陸劍雄--國民黨軍官,典型的中國軍人本色,視死如歸,面對南京失守後帶著剩餘的士兵與日本鬼子對抗,最後還是英勇犧牲。
姜淑雲--一個勇敢的中國女性形象,和拉貝先生在一起,與日本軍作抗爭,她盡全力去保護難民營的人,當她知道日本人要選一百名女人做慰安婦的時候,她的心比誰都還要痛,為了救更多的人她只有親眼看著小江被拉走。在最後為了多救一個中國人,被日本士兵抓走,她知道她將失去尊嚴--被強奸,她對著角川說:殺了我。士可殺不可辱,寧願犧牲也不能沒有尊嚴。
江香君--小江,本來為了女人的形象,就算是被日本人認出來也無所謂的角色。後來被日軍強奸,知道身為女人之痛,當姜淑雲講出日軍需要一百名慰安婦的時候,她是第一個站出來的,她的恿氣是為了能夠讓所有人換取更多的食物,帶來生命,最後回眸的瞬間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復返了。她是一個很悲慘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後赤裸裸地死去。
小豆子----很有小紅軍的感覺,從頭到尾,只有他奇跡的生還,從陸劍雄出現,江淑雲帶著,到和老趙一齊,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後笑到燦爛的小豆子讓人感覺那麼美好。
唐天祥--拉貝的秘書,懂一點點日語。成為拉貝秘書後算是替德國做事,可另一方面卻是保護著家人;原來幫助著可憐的人民,可是後來為了生存下來卻背叛了人民。到最後,出賣了人民並沒有換來全家人過新生活,相反女兒死了,小姨子被逼做慰安婦也死了,唯有能保住的就是妻子和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結果他放棄了跟拉貝先生走,而是以死來贖罪,是一個血肉鮮明的人物。最後臨死的時候拒絕蒙住眼睛。直視死亡。仍微笑著告訴日本人:我老婆說她又懷孕了。
唐周氏--作為唐先生的太太,多多少少生活與感情有了很大的落差,本來是不愁衣食,最後卻只有她能逃出死亡,人生是多麼的悲哀,不過幸好肚子里還有一個存活的小生命,使她一定要有活下來的勇氣。
角川--過去類似的影片,日本人全都是被人扔雞蛋的角色,可是他卻不一樣,導演通過他來描述南京大屠殺,使我們認為有那樣一個日本人並不十分可恨,這也是人性的表現。他作為日本軍人不能不殺人,而面對自己殺過人,使他內心充滿不安,從他的眼神里有時會看出作為士兵的茫然。他喜歡百合子,明知她是為了滿足日本人需要而來到了中國,可他並沒有嫌棄她,相反,從她那裡還得到了些許的安慰。他看著小江被凌辱最後死去,他的內心可能更加掙扎。明明看到了姜淑雲多救了中國人他卻裝作不知;當姜淑雲被拉走時,望著他的眼神,叫他去殺死她時,他果然一槍殺死了,使她能有尊嚴地死去。最後他放走了小豆子和老趙,並對著同伴說了一句:活著比死更艱難吧!在他心裡,看到的事實,不能承受,作為一個人不能沒有了良知,看著這樣的一切,心裡的沖激比海水還多,比海還大,活著真的比死更難受,所以他一槍斃了自己。
整部影片都圍繞著幾個重要的人物來體現,「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當時舊中國人民悲慘寂寥的生活。生命,人格,尊嚴,親人……連生存的空間都沒有更談不上這些「奢侈」的東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國人在槍彈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國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麗的中國女性被強奸被欺辱致死……在那個年代,活著真的比死更艱難!這樣的場面或許是歷史上最悲慘的局面了,這樣的場面怎麼能叫人不動容,怎麼叫人不傷心,但是傷心的同時我們又在做些什麼……浪費時間,每天上網,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難,自殺,離家出走……好多好多的不滿。或許真的該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給自己的人生定個目標!
看過「南京,南京」都人都會有很大的感慨,也讓我們聯想到現在的生活,想到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走向和平繁榮,也給了我們提醒,提醒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為我們的國家民族出一份力!
H. 中國近代電影觀後感1600字
愛國影片《小兵張嘎》觀後感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不應忘記的歷史——電影《東京審判》的觀後感
《東京審判》歷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
9月18日晚,軍訓團組織06級新生在圖書館廣場觀看了電影《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震撼,更是心靈上的沖擊,點燃了心中雄雄的愛國主義熱情。我們為革命前輩的傲骨豪情而喝彩,為日本戰犯死不認罪而激憤,為最終的勝利而欣慰,充分感覺到身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
東京審判,是國人給死難同胞的一個交代,是向世界討要公道的一場審判,這是一段真實而又不為所熟知的歷史。看了這部電影後,我覺得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即將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成為未來的創造者,我們要從各方面鍛煉自己,使體魄更加強壯,技術更加先進,意志更加堅毅,思想更加成熟。
《東京審判》讓我學會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態面對這段苦難的歷史!
你覺得夠嗎?
I. 改革開放觀後感500字
嗨嘍!
中央一台黃金時間播出《尋路》,還有《苦難輝煌》都是在「黨」的七月生日時期,這樣的安排是有特殊意義的。
當《苦難輝煌》播出後,感觸是很深的,這大概與年齡有關系吧。主要講述的是「長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成了「用兵之神」的來源。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一代中央領導,從此由勝利走向勝利。可以前呢?為什麼「八一起義」會失敗呢?為什麼毛澤東占據了「井岡山」開辟了「根據地」後就成功了呢?怎麼會又丟失呢,那就請看《尋路》。
蔣介石是個十分「精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統治必然與共產黨是死敵,劇中表現的十分突出。對於陳獨秀,路是堅定的,不存在「尋路」的問題,過去有些「右」並不是由陳獨秀自己確立的,是什麼共產國際指示「國共合作」,要以個人的身份加入國民黨,可陳獨秀並不同意,所以拒絕本人是沒有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沒有叛黨為,勇敢地堅持「我就是托派」從不能承認自己有錯誤。「尋路」就由此「尋」的開始,都是被一些「洋學生」的教條主義把握,讓中國的革命遭受到巨大的傷害。工人階級是最先進的嗎?向仲發是工人出身也就成了「總書記」,結果呢?叛徒一個。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國,要農業為主的社會里,農民佔大多數,中國歷史上都是「農民起義」,不斷地發展壯大後形成了對「舊政權」的壓倒力量最後奪取城市和首都,不是工業國家以城市為主,人口多集中於城市,農村的力量可以忽略。這樣簡單的歷史和知識,怎麼就「糊塗」呢?毛澤東則是清醒的,按照中國特點,由農村包圍城市,所以說毛澤東是正確的。
劇中一些人物的表現是真實的,比過去更加接近「真相」。朱德是經過「留洋」的,軍事上切實是不錯的,但在「獨立」之中,缺乏戰略故失誤較多,只有「朱毛不分家」每次都顯成功。陳毅也是「喝洋墨水」的,可同毛澤東是有分歧的,還「奪權」自己當上了「前委書記」,結果呢?從中央來的,從湖南省委來的都與毛澤東產生了分歧,不用毛澤東總是「打不贏」,還要請回來,可要「用毛澤東」又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還有就是「周恩來」,真是「敵台」中所說就是一個「和浠泥」所以毛澤東總是不會讓他當「黨的主席」。和那些「舊領導」都「搭擋」過,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也感覺不太正確,但缺乏「導師、領袖」的水平,自然也就當不了「舵手」。八一南昌起義後呢?還是走錯誤的「攻佔廣州」結果失敗了。初到「根據地」還是「舉手」以「少數服從多數」讓錯誤的佔了「主導」。可遵義會議後,確立了毛澤東為首後呢?周恩來還會犯錯誤嗎?這些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呢?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歷史的「經驗」中值得「注意」的是什麼?正如毛澤東所說,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追求是真理而不是「票數」。如果真理已經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中,蔣介石還能「獨裁」嗎?中國的革命不是變得很容易了嗎。
歷史中的東西,還是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認識,要學會歷史唯物主義,但也要「普遍」的理論。毛澤東為什麼要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什麼能成功地「反圍剿」,兵法是說的很明白,天時、地利、人和。地利就是「戰鬥力」,常說「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以一當萬。就算是地利為「十」,你的兵力也提高了「十倍」這就是基本原理。毛澤東為何稱之為「戰略家」,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統盤考慮的,退一步進二步就得勝,我們不能只看到「退一步」,要的是「進二步」。
此劇給人以深刻的教育與啟示,不僅僅要當「故事」看,更多的從中學習到「精髓」,讓我們變成「明白」人,不再犯以前的錯誤。
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樂!
J. 電影1978 觀後感
緬懷改革開放三十年
————《中國1978—2008》觀後感
看完了《中國1978—2008》之後,沒有像看完情感劇那樣哭得稀里嘩啦,也不像看完每一場抗戰那樣痛心疾首,也沒有像看完喜劇那樣哈哈大笑,因為我為那一幕幕驚愕,在那裡,我看見了中國的天翻地覆的改變,看見了中國一步一步走向輝煌的腳印。
歷史的洗禮就像落山的夕陽一去不復返,抹不去的是那些它劃過的痕跡,那麼,我們也無法抹掉那些曾經的記憶。
一直以來,我們有目共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的推動下,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民生、外交、綜合國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過去的時光。
常說: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那麼我們先從經濟說起吧,改革開放初的新中國,就像新生的嬰兒艱難的在地上爬行,似乎還沒有從文革的打擊中站立起來,階級斗爭所造成的社會動盪造成了經濟停滯。1978年,我國開展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歷程,並且規劃了深圳、廈門、汕頭、珠海四地作為先行軍,以局部推動整體,從而帶動整個經濟體系的發展。不容置疑,我們的領導班子成功了。
小時候的自己,總是很好奇地問外婆,她們小時候的生活,聽著外婆說她們小時候點的是油燈,沒有電視機,買東西時用的是糧票、肉票,有時候能有一頓豆餅吃就已經很滿足了。我驚嘆不已,沒有電視機可怎麼過啊?我們現在吃得是大魚大肉,尚且不滿足。幸而的是現在經濟發展,老三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也漸漸被9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所取代,新世紀的「行動電話」「電腦」「私家車」多得雙目繚亂,MP3、MP4、MP5等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重,人民的目光也漸漸提高了,生活水平高了,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漸漸提高,因此,無數的人才就這樣在良好的氛圍里成長。
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目光漸漸趨於自己的權利方面,改革前,人民的權利微乎其微,文革期間受牽連而枉死的不計其數,然而,在失去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後,在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同志站起來了,提出國家的長治久安要依靠良好的法律制度、法制建設進程提速。其後,各種保護人民權益的法律制度相繼出台,人民與領導之間的差距也在漸漸拉近,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然而令人興奮不已的還有文化與科技的發展,自從1977年恢復因「文革」而中斷了11年的高考,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春天。無數的學子笑容滿面的步入校園。隨後還相繼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普及義務教育,免除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的學雜費,讓無數因家庭貧困而無法上學的學子重新回到了學堂。這為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國家給與我們的幸福。
科技上兩彈一星發射到現在承載兩人上月球探索的發展,我國已經由「東亞病夫」到無人敢忽視的東方巨人。
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科技、體育方面,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再也不容忽視。
2008年,我們為冰雪災害、地震帶來的危難而震撼,然而在這么困難的時刻,我們並沒有退縮,咬著牙,我們挺了過去,而且把奧運會搞得繪聲繪色,誰也忘記不了那一幕幕,那一刻刻,就讓它躺在我們的記憶里。就讓它成為輝煌的三十年,讓我們一起緬懷,一起把它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