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年級作文《我們從哪裡來》電影觀後感想
《我從哪裡來》讀後感為什麼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為什麼運動後不能馬上喝水 ?為什麼……為什麼……我這個「人體為什麼」,總愛問人體的為什麼,有時候,父母都被我問得暈頭轉向、張口結舌的。於是他們便買了一本《我從哪裡來》的書,這下可好了,父母終於鬆了一口氣,不再遭受到我的「騷擾」。我呢,也就此「罷工」。
《我從哪裡來》這本書涵蓋了人體、生活常識這輛個部分,別看這書板塊少,但裡面的內容豐富、有趣,常常把生活中我們微不足道的小事寫進去,說出了它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本書的特點:少而精。「讀了《我從哪裡來》,健康生活從此開始」這時我讀完後得出的一句話。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肝臟、心臟的重要性,還讓我們知道身邊不起眼的小事也有它的道理,擁有它是我的榮幸,所以我要加倍珍惜它。
㈡ 我們要看電影寫觀後感,可是不知道看什麼,求推薦,要有意義一點的電影,謝謝
看《楚門的世界》吧!
主人公從一出生便被拍攝成連續劇,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攝影棚里,自己卻不知道。看起來過的很幸福,人生卻一直由導演安排主宰。最後他想逃出去,過程很艱辛。
我還記得導演對他說:外面的世界比我給你的殘酷多了。
如果是你,你是留在導演安排的幸福生活中,還是踏出去體驗真實卻殘酷的人生。
㈢ 推薦一下,哪部電影寫觀後感最好寫呀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在看完電影以後,心情一直是激動的.彷彿,自己也是得到了救贖的一員,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no good thing ever dies.這是安迪給我最深的體會.
希望真的不是一件壞事,有希望才會有努力的必要.安迪就是這么執著的認為的..我起初抱著很好奇的心理,想知道被誣陷以後的安迪究竟會怎樣打發自己的餘生,是放棄吧.在經歷過這樣大的轉變後,應該就會選擇放棄吧..不過另我出乎意料的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
20年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奢侈的,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當安迪違反條例,播放音樂時,我似乎也有一種被釋放的感覺,那是一種自由的感覺。空靈的聲音開始彌漫在整個監獄里,充滿了每個人的心,在那一刻,我也似乎知道,這個監獄的牢籠是關不住安迪的。瑞德說,是安迪改變了他的一生,其實又何其不是安迪改變了所有人的一生。
選擇自由,或是選擇沉淪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自由,但是,我卻不會為了自由而付出什麼,人都是這種表裡不一的生物,渴求而又不付出。
不過現在的震撼遠大於一切語言,我從未想過,希望也是可以有這么大力量的。得知安迪越獄,我整個人開始輕飄飄起來,想起了老布,想起了瑞德,想起了在入獄第一夜被毆打至死的那個不需要名字的人,還有那個年輕聰明的孩子。
這個孩子會不會是希望的化身呢??安迪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有幾乎逃走的,可是他似乎放不下自己的朋友,以及自己想要照顧的人。而這個孩子的死亡,將越獄的情緒推到最高,估計那時候的安迪從未這么渴望過自由。
我很感動,即使是在監獄里,安迪也想著要建立圖書館。而六年的努力居然讓他實現了夢想。安迪辛勤的編織著這個夢想,我應該猜到,這個夢想還指了些其他的什麼東西。
我想安迪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謀劃了,為監獄長洗黑錢,然後為自己留後路,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了。
當瑞德去到那棵大樹下,慣性似的的挖開石頭,找到信件時,我似乎比他還要激動,這不僅僅是自由的象徵,這也是希望的象徵。最後二人在海邊相擁,太平洋的確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藍,因為那裡面還有希望的影子。
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no good thing ever dies.果然是這樣吧,希望還是這樣渺茫而堅定的事情。
PS::
大家好啊,我今天第一次發帖子。我是新手(也可以叫菜鳥的說),以前只有看過書,今天終於看了電影,忽然發現其實二者帶給我的震撼都很大,心靈和思想上都似乎得到了進化。
斯蒂芬·金的作品我很喜歡,,尤其是《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很多次依然很感動,依然有心靈超然自由的感覺。在現在的都市生活裡面,這樣自由的體會很難以實現了。
我喜歡旅行的自由,可是卻不會去什麼風景名勝,我覺得那些地方應該不會有我想像的陽光,自由這個東西真是好,我想自己和安迪一樣,擁有一顆自由的心。
小女子隨便說說,大家湊合著看看。很多地方都只是個人的見解,大家不必在意。忽然很想出去走走,看看陽光是否依然燦爛,然後想像著安迪擁有自由後的微笑、、
午重溫了這部經典的電影,再加上前段時間看過了原著小說,此時心中也充滿了更多的感慨。
這是一部緊扣希望這個字眼的電影。男主人公安迪被誤判殺害他妻子及其妻情夫,從而被處以終身監禁,關押在肖申克監獄,在這里,安迪結識了一些朋友,也遇到了許多挫折。但安迪卻一直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他努力地做著一些有意義的事,使自己更像個正常人。而最終,安迪窮19年之功,用一把小錘子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鑿洞逃獄成功。
就是這么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監獄是一個用來改造人的地方。監獄將改變你的生活,充滿了束縛。在這里,讓你吃就吃,讓你拉就拉,正如監獄長諾頓所說:「把你的信仰交給上帝,把你的身體交給我。」當你的生活變得模式化了,你就會漸漸熟悉這里,適應這里。30年,40年,50年,你和外面的世界隔離了,絕緣了。你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生活中去了,你的生命屬於肖申克了。這也是片中那個叫布魯克斯的老頭在獲得假釋後反而要選擇上吊自殺的原因。
當時間的消逝把你徹底地改造之時,你就不會再對這個社會充滿希望。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地對社會沒有任何危害了。片中另一位男主人公瑞德,在其被關20年和30年之際,受到假釋申請詢問。長官們問瑞德:「你是否被改造好了?」瑞德誠懇地回答:「是的,我已經被改造好了,我絕對不會再做出危害社會的事,絕對不會了。」但長官們還是拒絕了他的申請。因為瑞德德話表明了,他想離開監獄,他想回歸社會,他仍然對這個社會充滿了希望,那就意味著,瑞德還有犯罪的能力!當入獄40年之時,瑞德再次接受假釋問訊。這次,瑞德說:「我已經不知道你所說的改造好了是什麼意思了。曾經,他一直對那個殺人的孩子說,你還有希望,不要放棄。可是這個孩子已經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子。這回,你們填什麼都行,我不在乎。」可這次,瑞德的假釋通過了!那些長官們都知道,瑞德已經對這個社會失去了渴望,他被徹底改造了,他對社會而言已不再危險。把他再留在監獄里簡直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為什麼監獄會消磨人的希望?因為這里本身就是沒有任何希望的!這里只有高牆,槍支和警衛!每個有罪的人都不再會心懷希望。在影片中,瑞德就曾經提醒過安迪:「在肖申克,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但安迪是無辜的,他有著重得自由的信念,他對外面世界得渴望來得比每一個人都猛烈!心懷希望使安迪想他人之不敢想,做他人之不敢做,最終逃離肖申克!
齊華坦尼荷,這是安迪越獄後的安身之地,墨西哥的一個小島,緊依太平洋。知道人們管太平洋叫什麼嗎?沒有記憶的地方。在這里,忘記肖申克,忘記絕望。
安迪給瑞德的信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參考資料:呵呵有分我就努力
㈣ 電影觀後感 媽媽你到底在哪
中心思想:我看了電影《媽媽!你在哪裡!》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小主人公陽陽自強不息、孝敬父母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小主人公陽陽5歲的時候,去澳大利亞留學的媽媽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了。爸爸怕他受傷所以一直沒有告訴他,陽陽的老師一直「冒充」媽媽和陽陽通信。陽陽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爸爸那麼的愛他,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他,周圍的好多好心人也在關愛他!陽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他在快樂的成長。我也暗自為他高興!
可是卻沒想到更大的不幸正等著他——他的爸爸患了癌症!但是這位堅強的父親,在生命的最後時期,想的不是如何治自己的病而是教會兒子自己生活。他把當家權給了兒子。陽陽也十分懂事,知道父親生病,每天早早起床買菜、燒水、做飯。他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畢竟他只有10歲,要做這么多的家務,多麼不容易啊!可他卻做到了,這一點真讓我自愧不如。
想想我自己已經8歲了,可是在家裡什麼也沒干過,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和陽陽比起來我可真是太幸福了!陽陽的父親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可陽陽已經變得堅強。我想,他一定從自己的父親身上學到了很多……
看完電影,我也想了很多。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付出了很多,可是我們做兒女的卻常常忽略了父母的辛苦,覺得父母做什麼都是應該的。陽陽的做法讓我感動,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關心一下父母呢?
㈤ 觀後感,今天老師給我們看這部電影,然後讓我們學觀後感,從那幾方面寫觀後感
可以寫的很多.
例如:寫她那種無私為學生奉獻的精神,她那神聖的責任
也可以從張老師和夏雨老師兩種角度來論述.
㈥ 關於電影《我們倆》的觀後感500字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是晚清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很有名的對聯,也是林則徐一生為人做官的真實寫照。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中的這兩句詩,描述了一個物是人非的場景。
時光飛逝,歲月穿梭,轉眼又是重陽。
重陽,雖說是中國的老人節,然而對我來說,似乎意義不大。並非我不是老人的緣故,而是我們家從來沒有像漢人那樣過重陽節的習慣。按照古代習俗,漢民族每逢重陽,必是登高、賞菊,喝黃花酒,但我家這些全沒有了。現在我們家,過重陽節就是蒸糯米飯捶糍粑,去田裡抓幾條大鯉魚,用酸湯來煮,放足辣椒,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好的,僅此而已,與「老人」二字全無關系。盡管我的祖輩是漢人,但為避官場之禍,早在十六七代以前便逃到貴州苗族山區,娶了苗家女子,從此和苗族聯了姻,此後子孫後代就都成了苗人,習俗也基本上都隨苗族的了,唯獨喪葬「披麻戴孝」這一項不變,依舊遵循漢家禮法。
以往在家的時候,過重陽也是極其簡便的——處處都是高山,故不須登高;沒有菊花可賞,故不用賞菊;可以喝酒,但只能喝自家釀的米酒,因為從來不知道有一味酒叫「黃花酒」,也不知道用菊花來釀酒這么一回事。在家裡,雖說菊花是個稀缺之物,但偶爾見誰家種有一盆菊花,跟家裡老人說了,老人也是不屑一顧,「不就是野花么」,冷冷的一句話扔過來,可見在我們那地方,菊花並不像在陶淵明眼裡那樣有地位。
在上海讀大學的這三年,離家千里,既喝不到家裡奶奶親手釀的米酒,也吃不上自家田裡的紅尾大鯉魚,重陽節只能在學校里過。畢竟國家不設假日,所以碰上該上課的還得上課。
重陽這天的課上,恰好是星期二,上的是《老年心理咨詢》課程。因為是老人節,所以元元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關於老人的電影——《我們倆》。說的是一個九旬孤獨老人和一個租房小女孩的故事。我也像其他人一樣,開始看時感觸頗多,唏噓不已。但我看到最後,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開始時的頗多感觸漸漸的消失了,只剩下一分感觸——人活著,最好做個獨立的個體,不要輕易對一些人或事動情。倘若一旦動情,就很容易受傷,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作為代價。
而影片中的九旬老太太正是如此。
也許,看了上面這幾句話,有人會跟我理論,說我在胡說八道:影片中一老一小,年紀懸殊如此之大,老太太怎麼可能「動情」?其實,我沒有在胡說八道,這老太太確實動了情。不僅是動了情,最後老太太還為「情」付出了生命作為代價,小姑娘也因老太太的離去而痛哭流涕,悲傷良久。我說這一老一小之間動了情,那也只是我的個人視角,只是個人感悟,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
古語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想來這「情」,應該包括很多種,並不僅僅專指愛情。對於「情」,一般人認為只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三種。然而,我卻覺得在此三種之外,還包括激情、熱情、無情、離情、絕情等幾種。
「動情」二字常常被我們片面的理解成為「愛「動情,或此「動情」為愛情所霸佔。其實,我們動的「情」不應該專指愛情,比如友情、親情也是可以算的。為什麼偏偏局限於愛情呢?愛情果真有那麼美好么?後面的哪幾種,也是「情」中之一,為什麼就被忽略?我想,可能後面的這幾種比較短暫,在人與人之間沒有固定關系,所以容易被忽略吧!
佛家說「有求皆苦」:求之不得,苦;求之得少,也苦;縱然得多,不能滿足,還是苦;得到的,有一天終究會失去,怎麼也留不住,依舊是苦。
佛家還說,出家修行之人要斷卻七情六慾,方得六根清凈,唯獨清凈證得菩提大道。盡管我這個世俗方內之人,不具慧根,從小到大忙忙碌碌只為將來的柴米油鹽,不需要證得什麼菩提大道,但我覺得,這「情」也算是「欲」裡面的一部分。人一旦有了欲,動了情,就會變得脆弱,接下來就會挨苦。
九十多歲的老太太,晚年雖然一個人住在四合院里,難免會感到孤獨與寂寞,然而內心卻很堅強,每天能吃好喝好,無憂無慮。閑得沒事可做,就拄著拐杖坐在門外,看著院子,吹吹風,曬曬太陽。早晨和傍晚會來一個年齡稍小的鄰居老太太,送來飯菜,兩人一起吃吃飯,喝喝湯,嘮幾句家常,不用起心動念。盡管沒什麼話題可聊,但兩個老人家身體也都硬朗,心理也沒有什麼劇烈的波動。
《黃帝內經》上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老太太沒有遇到小女孩之前,應該就是這么一種「無思慮、守神」的一種狀態。可是,突然有那麼一天,一個租房子的小女孩來了,老人家獨自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被打破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磨合,到後來能夠勉強相處,直到老人家為這個小女孩動了情。再後來,老人家為情而死。
可能老太太年輕時當過兵,在部隊里受過艱苦訓練,所以年老了依舊堅強硬朗,一把錚錚鐵骨。為人精明,十分會算計,九十多歲了腦子一點都不糊塗,拌嘴吵架,一般人還比不過老太太的陣勢。
這部影片,老太太為情而死,一個「情」字貫穿始終。從老太太的角度來看,老太太先是無情,後來有情,後來動情,後來離情,最後情「絕」而死。
片中相處的點點滴滴,很實在也很朴實。乍一看影片開頭那部分,老太太是多麼的無情和冷漠,那麼凶,沒有一點點兒人情味。可那小姑娘也不是個好欺負的,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 「這女孩子好強悍,敢和這么厲害的老太太對著干」。
作為人,無情固然不好,而輕易動情,也不好。個中取捨,自己把握,正如凡人飲水,只有喝了,水之冷暖方能自知。
孤獨,苦!寂寞,苦!起心動念,有所求,求之不得,更苦!
還是那句話: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果老太太不是因為動了情,憑著硬朗的身體,興許能盡享天年,活到一百二十歲也未可知。然而,這一切的一切,恐怕只能是觀者的遐思了……
㈦ 電影觀後感-<愛在路上>
[電影觀後感-<愛在路上>]
星期五的一天,上午一下課大家滿懷著激動的心情買了一堆吃的,因為系部組織我們去蓓蕾電影院看電影,電影觀後感-。這是新學期以來我們班級的第一次集體活動,因而大家也很配合。早早的到達目的地,坐在那邊吃邊等著電影的開場。在電影開始前,大家都在猜測著會放啥電影呢,等到電影放映時,我們才知道原來是放的——《愛,在路上》講述的事例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人,他們也會發生的一件事情,觀後感《電影觀後感-》。那就是當父母離異,他們面臨著父母再婚的時候,表現出的叛逆與不配合。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讓我們深有感觸。那就是,彼此之間將心比心,沒有什麼事情是難以接受的。所以看待父母之間的感情,我們抱以支持的態度,而不是一味的給父母製造麻煩,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
〔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㈧ 電影觀後感作文
以下是我自己前不久剛寫的觀後感,供你參考:
《越獄》觀後感
接連N天把越獄終於看完了,共4季,第季20多集,看得我渾天暗地,噩夢連連,中間有的情節太血腥
,看著有點怕,但還是想看。就這樣被情節吸引著,終於看完。
昨天還和一同學在聊越獄的感受,我說到,如果說喜歡,當屬MICALE
,他聰明絕頂,膽大心細。正值果敢。也挺帥(不過拍後面兩季的時候,他好像吃胖了,呵呵,不如前兩季的時候帥)。
同時,我覺得SUCCRE
是個好男人,有情有義,重情重義,當然包括愛情與友情,對自己所愛勇於追求,哪怕當自己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也不放棄。自己都過著越獄逃亡的日子,還每時每刻冒著被警察抓捕的危險爭取自己的愛。一生能遇到這么一個愛人,夫復何求。
也許小說影視真的與現實有段距離,但誰又能說它不是取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也許確實有像MICALE
這么聰明的人,但像他那麼正值勇敢而執著的卻不多。
而SUCCRE雖然有點笨笨的,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有像他那種面對愛情受威脅時的追求精神?倒是見到不少愛情的懦夫,也許是因為種種所謂的壓力而放棄去爭取自己的愛情,但又有哪個的壓力能超過SUCCRE面對越獄逃亡生活的壓力。
有點困,待續。。。
㈨ 看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五百字左右
人工雕琢難天成
文/夢里詩書
我們誕生在這個國度,但其實我們很少會有人除了教科書外真的了解這片廣袤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我們誕生在中國》的精彩正是讓人在光影的銀幕中見證了或許我們一身難以涉足的自然與動物,以丹頂鶴、熊貓、金絲猴、藏羚羊、雪豹這些生靈所承載的影像,是如此陌生而又熟悉。
電影在75分鍾的時長中,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作為了時間的脈絡,貫穿祖國大江南北的動物,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丫丫與美美母女倆的故事孕育了親情的羈絆,雪豹達娃的故事令人所見以自然法則的殘酷,金絲猴淘淘的成長既有歡樂也有著屬於家的溫馨,藏羚羊所見以生命的孕育,而丹頂鶴又傳遞以輪回的意境,可以說電影中的每個動物都被電影賦予了一定的情感色彩,但這既是《我們誕生在中國》的精妙,卻也是其詬病之處。
嚴格上來說《我們誕生在中國》並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紀錄片,它是後天經過導演陸川剪輯而成的一部作品,誠然這使諸多動物的動作形態構成了電影希望表達的情感沉澱,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破壞了本當質朴的真實,試想當我們所見的種種都只是一種人為的編造,過度的擬人化只是為了去販賣刻意的溫情,這使電影對比例如《海豚灣》這樣的作品欠缺了真實的力度,而對比真正的迪士尼動畫又少了一份應有的趣味,實則將電影處於了一個尷尬的地位。
如同這種記錄片中人為的刻意,周迅的配音只能說淪為了電影明星光環的噱頭,她的嗓音真的並不適合這部電影的旁白,而這自中賣萌也好幼稚也罷,雖然有著很高的辨識度,但卻難以去帶動觀眾的情感,反而很多時候都只是讓人出戲連連,專業的人士應當去做自己專業的事,選用一個演員來完成一部動物電影的所有敘述,可以說是電影一個非常難掩的錯誤。
鍾情於那遠離人際喧囂的動物世界,更動容於這片孕育生靈的大地,如若非是過於人工雕琢的違和,那麼這何嘗不會是一場關於自然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