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894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晚上看了《甲午大海戰》的預告片,還有關於甲午戰爭的《軍情解碼》,重溫了那段中華民族的滔天奇恥、曠爍大辱。
想到那場悲慘的戰爭,兩眼不時地泛著淚花,為犧牲的英雄而感動,為中華的浩劫而傷痛。
真的很害怕甲午的慘劇會再次上演,雖然如今和平是主流,大街小巷都在看著溫馨的家庭劇、愛情劇,但戰爭陰雲卻一直未散去。
甲午海戰,中國戰敗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丁汝昌戰術指揮的重大失誤,保守而一沉不變的戰術在面對與時俱進的日本艦隊時,是那麼不堪一擊。根本原因則是政府的腐朽以及戰略思想的落後。
政府的腐朽自不必提,戰略思想的落後卻很致命。中國一直信奉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處處擺著禮儀之邦的謙恭姿態,害怕鄰居們哪怕一點點的誤解。我認為這種思想是極其可悲且愚蠢的,完全是沽名釣譽。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話擱在幾百年前的冷兵器時代,那是沒有錯的。你想先犯我,帶領著大軍前來攻打,我大關城門堅壁清野,你不一定能奈何我,我則可以從容的組織反擊。
但在熱兵器時代,情況就變了。法西斯德國行那不義之舉,有幾個國家在師出有名後成功反擊的?日本的勝利更是源於他們一直信奉著先下手為強的思想。可悲那清政府,在組建北洋海軍之後,本可以輕松拿下日本,腐朽的王朝卻從未考慮過,以至於養虎為患,終成大禍。而日本,將海軍當做謀利的工具,擴張速度何其壯觀。
在21世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就是亡國的催命符!
因為21世紀的海戰比之甲午海戰更要殘酷血腥一萬倍!這是個攻擊手段遠遠超過防禦手段的年代,一枚導彈就能報廢一條軍艦,勝負就在於誰准備充分,誰率先發動。戰爭的結果是其中一方片甲不留,另一方卻毫發無損。老美四處撒播戰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相比之,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被偷襲還能有一半的軍艦得以返港是何等的幸運,而這種狀況不可能出現在21世紀。
真希望天朝能硬一把啊,把那個阻礙中國發展的絆腳石狠狠的砸碎,小日本得以自傲的不就是聯合艦隊那四十幾條驅逐艦嗎?咱們百枚導彈過去,愛國者能攔截幾顆?
這個時代,當是「人慾犯我,我先犯人,且致其於死地」!
Ⅱ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觀看了電影《甲午海戰》,一時間好像穿越了百餘年時光,回顧一番中國人被鞭打的歷史,頗有感觸。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直至一年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著遼東半島被無情地割讓,三千萬兩白銀交付給了日本,中華民族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中國歷來地理位置就相對封閉,北部西伯利亞是荒蕪地區,西邊沙漠和高原阻隔著歐洲大陸的文明,南部的海峽難以穿越。中國因此不受干擾地享受著自己文明的發展,但也圈住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認知。清朝甚至「閉關鎖國」,不接納外來的先進的事物,卻固守著迂腐的觀念。封閉是可怕的,他盤踞在統治者的心裡,落後的只會更加落後。
那麼,中國人想過要改嗎?是的,曾經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北洋水師的成立是標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跡斑斑,那時的中國早就雜草叢生。科學技術的更新只是件華麗的衣裳,而中國的制度不改,又怎麼面向世界?官僚腐敗的現象不杜絕,又怎麼迎接外來侵略者的挑戰?慈禧愚昧至極,挪用海軍軍費只為建自己的頤和園,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滅亡相比,究竟哪個更重要?北洋海軍戰敗,天降大雪,頤和園里的那艘石頭做的精緻的船真是個極大的諷刺。
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了中國受外來侵略者的凌辱,關上了統治者做的關於天朝的夢。
中國的夢早該醒了。敲碎夢境的,是日本這個極富野心的民族,他們用接近殘忍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們譴責日本人的罪行,同時也悔恨當時中國的落後。歷史證明,落後,是要挨打的!
釣魚島問題曾一度被擱置,現在卻被日本再度拋出。無論這是國家利益的搶奪,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壞,還是醜陋的黨派政治斗爭,甲午海戰中日本竊據的釣魚島,21世紀的中國絕對不會有半步退讓!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崛起,是龐大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中國可以與世界首腦平起平坐,是美國在稱霸道路上意識到了「中國威脅」。
如果說曾經的中國不夠強大,對抗外來侵略時失敗了,而現在日本再次顯現出這種佔有的野心的時候,中國用最堅決的語氣說不!因為我們有實力面對肆意的侵犯,也絲毫不畏懼!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為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著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為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群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湧上,為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著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盡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後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為慈禧太後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松島」號彈葯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著海軍為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著「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著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
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裡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Ⅲ 《甲午海戰》觀後感作文450字
[《甲午海戰》觀後感作文450字]甲午海戰最悲劇,無數的烈士保家為國……使我不得不看《甲午海戰》這部電影了!
清朝政府把我國一些少年送英國皇家海軍學院,他們受訓後就是我國第一批海軍之前他們和他們的日本同學關系非常好,由於甲午戰爭爆發後,如今已變成戰場上敵人,《甲午海戰》觀後感作文450字。
由於清朝政府腐敗,挪用海軍的經費來建皇家園林——頤和園並吃喝玩樂,日軍卻把先進的武器買了回來,我軍和日軍均有12艘戰艦參戰。
有我國北洋艦隊執行這次任務,我軍有兩次攻擊日方的好機會都因為我軍的炮彈質量差都沒爆炸。第一次:發射魚雷沒有爆炸!第二次:發射炮彈打到了敵軍的火葯庫還是沒爆炸!我軍在沒有炮彈的情況下只好投降,慈禧太後放棄了最後的努力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及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小學五年級作文《《甲午海戰》觀後感作文450字》。
世界二戰爆發後日本戰敗,中國有3000萬人民的鮮血換回了被割讓的土地。
100多年後的今天小日本又要無禮的霸佔釣魚島及附屬島嶼據史料記載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都是中國的!我愛你中國!
北京朝陽區第九十四中學機場分校五年級:zhaoyunqi
Ⅳ 甲午大海戰的觀後感 400字左右。 跪求。。 謝啦
看完電影《1894~甲午大海戰》,感慨頗多,心情久難平復。今早醒來,那些海戰的鏡頭以及感人的故事依然縈繞在我心頭。其實當時的北洋海軍實力是不弱的,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而日本集合全國之力才組建一支聯合艦隊。但日本卻相當團結,沒軍費了,明治天皇帶頭捐款,命令全國官員捐出10%的工資購買最新式戰艦;沒糧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頓飯,全國都節省開支。
日本人的意志和團結不得不讓人佩服,反觀天朝,北洋水師七年沒添置新艦,彈葯不足,以次充好,軍費被貪污,難怪李鴻章無奈的說:「大清每年的錢財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經地方就相當不錯了。」光緒有心奮發,以前每天吃三個雞蛋,知道物力維艱後每天只吃一個,身邊的太監總管告訴他:一個雞蛋十兩銀子。他問李鴻章:「市面上雞蛋怎麼賣的?」李答:「一兩銀子大概可買800個左右。」官員腐敗至此,可見一般。光緒有心強國,怎奈大權旁落慈禧,慈禧還教育光緒說:「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寢。」可惜後來一下子丟掉了1080里領土,很諷刺!
一聲炮響,日軍不宣而戰,突然襲擊(他只有這樣打才有必勝的把握)。北洋官兵也奮勇抵抗,兩邊的戰艦和指揮官實力其實差不多,但北洋的彈葯實在太差,經常打中而不炸。否則至少可以擊沉兩艘日艦--松島指揮艦和赤城號。海戰歷時兩個小時,日軍三艘戰艦重創退出戰斗,北洋被擊沉四艘,其中包括鄧世昌的致遠艦,鄧世昌本來可以活下來的,當時致遠艦彈葯打完了只剩魚雷,世昌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掛起沖鋒旗開足馬力向日指揮艦松島號撞去,把日軍指揮官嚇出一身冷汗,匆忙指揮附近所有日艦來攔阻炮擊。在眾多日艦的夾擊下,致遠艦沉沒了,鄧世昌及其他官兵落入水中,此時鄧世昌依然可以選擇生還的,但是他們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到一種理念「艦在人在,艦忘人亡」,所以他選擇了犧牲,永沉大海,同致遠號一起,伴隨他的還有他那隻忠心的德國犬—太陽。
這是最讓我感動和震撼的一幕,之後北洋的節節敗退,附近的軍隊見死不救,乃至北洋軍艦龜縮不出導致全軍覆沒,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甲午之敗,僅僅是慈禧這個老太婆和那些官僚導致的嗎?不然,時也勢也。用《陰符經》中的話來解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政治腐敗,政府愚昧妥協,人心盡失,愛國之士難以伸展,焉有不敗之理。
鄧世昌說:「讓血液來警醒世人吧。」「致遠,是到達遠方的意思,希望我們的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走向深藍。」
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電影反復提到這句話。
想到現在歷史教育的缺失(中國的歷史書更像皇家歷史,都是按著「皇帝」的視野寫的),也許我們這代人對歷史的傳承太過缺失。有些東西,並非我們不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夢,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輝在我們身邊還剩下多少?並非我輩無能,只是遺忘了我們民族的信仰和堅持,因而我們沒有辦法去傳承。
Ⅳ 甲午海戰觀後感,500字
甲午戰爭觀後感
唐劉暉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戰爭》的片子,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和日本的海戰片。看完後,它時時震撼著我的心靈。
這外片子講的是我們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爭,當時我們中國人里有很多貪生怕死的小人,一開始就有一個官,一看到日本軍艦就抱頭鼠竄,獨自一人跑到後艙躲起來中。幸虧一個炮手很勇敢,他雖然知道私自放炮會砍頭,但是為了同伴,他還是毅然的開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還扯下了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為那些做官的感到恥辱,看到這,我心中充滿了憤怒。
鄧世昌(鄧小平)當時率領的「濟遠號」和「廣乙號」一塌返回中國時,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當時慈禧太後貪圖享樂榮華富貴,用掉了上千兩銀子,讓我們都沒有足夠的錢去造軍艦上的炮彈,可是我們是不屈的中國人,沒有了炮彈,我們還有槍……但是,日本人的兩個魚雷,船就被炸沉了……
這就是電影的結尾,雖然很悲劇,但是它展現了我們中國人的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今日的中國已經變強大,但是我們的釣魚島卻離開了我們。我們不能讓小日本這樣繼續下去,加油,中國人!!******************************************************************
很高興為您解答!
祝天天開心,學習進步!如果不明白,請再問;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點擊本頁面中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請在客戶端上評價點「滿意」 , 謝謝!
*******************************************************************
Ⅵ 甲午海戰電影觀後感
一直以來,我以為甲午中日海戰當時的中國戰敗,是單純的因為國力不支造成的,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才明白事實的真相。戰爭已過去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又將這次戰爭史詩般的再次展現在國人眼前,好像在訴說著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落後保守就會被動挨打!」
當時的清政府耗資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規模龐大,實力雄厚,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從北洋水師新購買鐵甲戰艦到日本訪問之威風,到不到一
年的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不光是因為日本的強勢崛起,關鍵是當時的清政府被外強中干、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所迷惑,政策上固步自封、不思進
取,政治上腐敗墮落,貪官橫行,再加上貪圖享樂、混蛋無比的慈禧太後只顧為自己准備六十壽誕的大肆祝賀,不惜動用北洋水師的大量軍費修建「頤和園」揮霍無
度,致使北洋水師的戰艦彈葯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有八艘戰艦上僅僅只有三枚炮彈。再看日本,當時的明治天皇英明決策、銳意改革,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
力,實行軍國主義,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戰爭中作戰的的雙方,一方是准備充分、蓄謀已久、兇狠殘忍、陰謀狡詐,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侵
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准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更讓人可恨的是,在戰斗的最關鍵時刻,一邊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
汝昌,一邊卻是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方伯謙、趙懷業,而朝堂之上更是投降派、主和派當權誤國,跪地求饒,人心惶惶。這樣的戰爭,其實結果誰勝誰負早就命中
註定,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也實屬被逼無奈。
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卻仍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前車之鑒」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就像周恩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美麗中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國富而民強,讓東方巨龍早日騰飛,讓偉大的中華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巔!
Ⅶ 《1894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導演是馮小寧。
觀影歸來,我心裡有一股敬佩感油然而生。這部影片描述了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國家落後。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了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鐵甲艦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可卻還是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看完這部電影,我非常敬佩這些名族英雄。就像鄧世昌,他誓與艦同沉,艦沉時,他明明可以上岸卻不願上岸,表明了他視死如歸的決心。可他的愛犬--太陽,卻捨不得他的主人,便跳入大海中去救鄧世昌,可他還是不願上岸。於是,鄧世昌狠狠心把愛犬一同帶入海中。我看到這一幕時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場景令人十分感動!
我敬佩英雄,同樣也憎恨小人。那些日本人甚是可惡,想方設法佔領中國的領土。當時的清政府軟弱無能,受盡了列強的欺辱。現在,我們的祖國強大了!可是,日本還想搶我們的釣魚島,他們難道還認為我們的國家是一百多年前那個任人宰割的時代嗎?別再痴心妄想了!
我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以鄧世昌這些民族英雄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後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Ⅷ 《甲午海戰》觀後感
落後就要挨打
Ⅸ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00字左右,誰能提供點範文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看完電影《1894~甲午大海戰》,感慨頗多,心情久難平復。今早醒來,那些海戰的鏡頭以及感人的故事依然縈繞在我心頭。其實當時的北洋海軍實力是不弱的,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而日本集合全國之力才組建一支聯合艦隊。但日本卻相當團結,沒軍費了,明治天皇帶頭捐款,命令全國官員捐出10%的工資購買最新式戰艦;沒糧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頓飯,全國都節省開支。
日本人的意志和團結不得不讓人佩服,反觀天朝,北洋水師七年沒添置新艦,彈葯不足,以次充好,軍費被貪污,難怪李鴻章無奈的說:「大清每年的錢財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經地方就相當不錯了。」光緒有心奮發,以前每天吃三個雞蛋,知道物力維艱後每天只吃一個,身邊的太監總管告訴他:一個雞蛋十兩銀子。他問李鴻章:「市面上雞蛋怎麼賣的?」李答:「一兩銀子大概可買800個左右。」官員腐敗至此,可見一般。光緒有心強國,怎奈大權旁落慈禧,慈禧還教育光緒說:「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寢。」可惜後來一下子丟掉了1080里領土,很諷刺!
一聲炮響,日軍不宣而戰,突然襲擊(他只有這樣打才有必勝的把握)。北洋官兵也奮勇抵抗,兩邊的戰艦和指揮官實力其實差不多,但北洋的彈葯實在太差,經常打中而不炸。否則至少可以擊沉兩艘日艦--松島指揮艦和赤城號。海戰歷時兩個小時,日軍三艘戰艦重創退出戰斗,北洋被擊沉四艘,其中包括鄧世昌的致遠艦,鄧世昌本來可以活下來的,當時致遠艦彈葯打完了只剩魚雷,世昌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掛起沖鋒旗開足馬力向日指揮艦松島號撞去,把日軍指揮官嚇出一身冷汗,匆忙指揮附近所有日艦來攔阻炮擊。在眾多日艦的夾擊下,致遠艦沉沒了,鄧世昌及其他官兵落入水中,此時鄧世昌依然可以選擇生還的,但是他們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到一種理念「艦在人在,艦忘人亡」,所以他選擇了犧牲,永沉大海,同致遠號一起,伴隨他的還有他那隻忠心的德國犬—太陽。
這是最讓我感動和震撼的一幕,之後北洋的節節敗退,附近的軍隊見死不救,乃至北洋軍艦龜縮不出導致全軍覆沒,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甲午之敗,僅僅是慈禧這個老太婆和那些官僚導致的嗎?不然,時也勢也。用《陰符經》中的話來解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政治腐敗,政府愚昧妥協,人心盡失,愛國之士難以伸展,焉有不敗之理。
鄧世昌說:「讓血液來警醒世人吧。」「致遠,是到達遠方的意思,希望我們的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走向深藍。」
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電影反復提到這句話。
想到現在歷史教育的缺失(中國的歷史書更像皇家歷史,都是按著「皇帝」的視野寫的),也許我們這代人對歷史的傳承太過缺失。有些東西,並非我們不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夢,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輝在我們身邊還剩下多少?並非我輩無能,只是遺忘了我們民族的信仰和堅持,因而我們沒有辦法去傳承。
致遠,鎮遠,定遠,平遠,濟遠,, 這些有著厚重歷史的艦名應當傳承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