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辛亥革命》觀後感
今天,我在電影院觀看了紅色大片《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生動地展示了那段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驅孫文——孫中山的光輝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假立憲,真復辟的丑惡面目。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那次廣州起義失敗時的畫面。那麼多戰士的屍體橫放著,,這兒是,那兒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漢步履難行,跪在地上,抱起一個個犧牲了的戰友,低頭無聲,冰涼的雨水從空中傾瀉而下,夾雜著眼淚從她的臉頰滑下。那些戰士們身上的血跡還未乾,還留有炮火擦過的痕跡。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遠,但我想戰士們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還在他們身上燃燒。走到今天,也許他們並不後悔,遺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對親人的不舍。
時光荏苒,到了今天,革命歷程的血雨腥風都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但這幸福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從革命,到發展,到振興,這之中經歷了太多慘烈的戰爭,太多的生離死別,是那些偉大的革命者們用他們的努力,鮮血,乃至是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和諧生活,這是多麼大的代價。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現有的美滿生活。
清政府為什麼腐敗無能?這是我在觀看影片時的一個疑問。現在,我已經有了答案:萬眾一心,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規,官員們要麼阿諛奉承,要麼只認己見,沒有齊心協力,都只為自己而活,何來團結?何來力量?最終,才會導致革命,導致國家衰敗,從而走向滅亡。由此可見,要想讓國家富強,我們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團結的力量。
讓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國更富強,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也是革命的起始點和終結點。
『貳』 蘭州1949的幕後製作
影片是蘭州廣電首次自編自創的電影,是為蘭州解放紀念日和國慶六十周年所創作的影片,取材於1949年8月蘭州戰役前夕,蘭州地下黨組織和各族人民群眾,積極為人民解放軍搜集、傳遞情報,配合、支持解放蘭州的真實史實,在創作時,影片主創在結構和人物設定上借鑒了歐美電影《通天塔》的樣式,以群像化進行多線敘事,淡化戲劇性,少一些伏筆讓人物出場更自然。
『叄』 求一篇《東方紅1949》觀後感
《東方紅》誕生於「文革」前夕,這一點看似偶然,而實際上卻恰是最富歷史意味的一刻,它彷彿為「十七年」中國電影畫上了一個意味深長、可堪回味的句號.
歌舞劇《東方紅》率先誕生
1964年正值新中國成立15周年,慶祝活動中需要一些重點節目.7月13日,周恩來受陳毅邀請到上海,觀賞第五屆「上海之春」開幕式演出過的音樂舞蹈劇《在毛澤東旗幟下高歌猛進》.看罷此劇,周恩來受到啟發,下決心親自抓一部大型舞蹈史詩作品.
周恩來一回到北京,馬上找來周揚及文化部、總政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談了他的設想.周恩來表示:「我有這么一個想法,就是最好在15周年國慶,把我們革命的發展,從黨的誕生起,通過藝術表演,逐步地表現出來……」一開始有人主張用音樂會的形式,後來周恩來建議是否能搞歌舞會,這樣更貼近群眾,更容易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7月18日決意提出,7月底晚會開始啟動,這意味著僅僅50天的時間就要弄出一台大型晚會.
關於大歌舞的名稱問題,導演周巍峙建議用「東方紅」,周恩來立即表示贊同.而且參考了國外的概念後又經過討論研究決定,晚會還冠以了「音樂舞蹈史詩」的名稱.
周恩來親自在全國調兵遣將,動用了3000多人的大型陣容,聚集了當時最權威、最著名的作詞、作曲家和歌唱家,綜合歌曲、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了從帝國主義侵華,中國共產黨成立,二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戰,到新中國成立的革命歷程.
將歌舞劇搬上銀幕
《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結束後,八一電影製片廠奉命同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一起承擔拍攝該電影的任務.為此周恩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電影藝術家座談會,討論怎樣把舞台演出搬到銀幕上.「要讓觀眾像坐在大會堂里看《東方紅》演出一樣」被當作拍這部電影的總體要求.
在實際拍攝工作中,有些舞台演出的特點在拍電影時都成了特大難點.比如,原來大歌舞全部演出的幻燈背景,是由200多個小幻燈同時投影到天幕上,組成大約800平方米整幅巨大的,可以有簡單動作(如流水、飛雲、光芒等)的畫面———幾乎同電影的切換鏡頭差不多,有很好的藝術效果.但在拍電影時,幻燈背景的亮度不夠,而如果把強烈的電影燈光打到台上,幻燈背景就成了白茫茫一片,拍攝陷入困境.
後來經周恩來批示,劇組從上海借來全國著名的制燈專家蔡祖泉同志到《東方紅》攝制組工作,用提高幻燈背景亮度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另外,周恩來又交代外貿部的林海雲用外匯在國外購買伊斯曼彩色膠片,以保證電影的拍攝質量.
在周恩來的全力支持下,攝制組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全部拍攝完畢《東方紅》一部彩色寬銀幕和一部彩色普通銀幕兩部電影的所有鏡頭.到1965年9月,周恩來再次到八一電影製片廠親自審查了《東方紅》,這部電影終告完成.
『肆』 獵鷹1949觀後感
這部劇是老錢一向的拍攝風格,劇情也符合老錢的思維模式。雅琴的確是重情重義的好女人,只可惜紅顏薄命。燕雙鷹也是無奈,在民族大義和個人感情上,他只有選擇前者。我想雅琴是幸福的,她無悔。即使再苦,她也甘之如飴。
『伍』 蘭州1949的介紹
《蘭州1949》是夏詠執導,張光北、麻維江、劉園媛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1949年8月蘭州解放前夕,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為新中國的成立拋灑熱血的悲壯故事。
『陸』 東方紅1949觀後感
很生動的再現了當年的毛主席及其身邊的人和事,非常真實,很有吸引力。
這部電視劇情節起伏但生活氣息濃厚,多條線索共進但條理分明,人物描寫活靈活現,從生活、工作、學習細節上向我們介紹了毛澤東的偉大而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為國慶60周年獻上了一份精神大餐,的確,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革命的勝利。很感人,很受教育,很愛這部電視劇,望多出這種切近生活而又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劇。
『柒』 決戰蘭州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格式分為四個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例文:決戰蘭州觀後感
以老兵的回憶為引子開場,將我們帶回到行軍的隊伍中。
當時的第一野戰軍所屬部隊所向披靡,連克胡宗南嫡系,最多一次殲敵4萬餘人。1949年8月22日,兵臨蘭州城下的第一野戰軍匯集30萬精銳,而守城的馬步芳部隊不過10萬人。由於急迫的求勝思想和急躁情緒,一場倉促的攻擊隨即展開。
馬步芳憑借蘭州城南山高地,拚死抵抗。第一野戰軍不但未取得突破,還出現重大傷亡,針對嚴重失利的局面,痛定思痛,緊急調整作戰計劃,一場周密的作戰計劃開始部署。聚焦沈家嶺陣地,著重表現戰爭中的緊張局勢和轉折。
1949年8月25日凌晨,擔任左翼攻擊的部隊因意外引發戰事,大戰如暴風驟雨般全面打響。為攻破扼守蘭州鐵橋的沈家嶺,切斷敵軍退路,驍勇的指揮員王學禮帶隊決死沖鋒,連連得手;同一時刻,為控制進出蘭州交通要道的營盤嶺。
激戰正酣,就在沈家嶺要被攻克之際,守軍大批部隊增援而來,瞬間,戰況陡轉……戰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此時的馬步芳、馬繼援倚仗蘭州依山夾水、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妄圖與第一野戰軍決一死戰。為拿下沈家嶺陣地,我軍官兵前仆後繼。
倒下一批又沖上來一批,勇士李國賓更是用不可思議的投彈頻率,擊退守軍多次瘋狂反撲。緊急時刻,解放軍增援部隊漫卷守軍陣地,勝利終於到來。
黨中央的和平政策發揮巨大作用,蘭州戰役後潰逃的部分殘兵敗將深知大勢已去,紛紛投誠。1949年9月5日,西寧和平解放,至此宣告了馬步芳、馬繼援軍事集團的徹底覆滅。
耄耋老兵經過多次反復,終於如願走上沈家嶺。那些年那些人,用青春熱血,換來了今天強大的中國。致敬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映照未來;致敬英雄,是為了激勵正在路上的我們。
『捌』 蘭州1949怎麼樣
還不是因為蘭州兩個字么 沒辦法 這座城市再臟亂差都是擁有我十多年美好回憶的地方 還有這城市裡的人 我深愛的~~
『玖』 中國1949觀後感
觀後讓你感想連篇,夜不成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