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忘記的歷史——電影《東京審判》的觀後感
《東京審判》歷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
9月18日晚,軍訓團組織06級新生在圖書館廣場觀看了電影《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震撼,更是心靈上的沖擊,點燃了心中雄雄的愛國主義熱情。我們為革命前輩的傲骨豪情而喝彩,為日本戰犯死不認罪而激憤,為最終的勝利而欣慰,充分感覺到身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
東京審判,是國人給死難同胞的一個交代,是向世界討要公道的一場審判,這是一段真實而又不為所熟知的歷史。看了這部電影後,我覺得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即將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成為未來的創造者,我們要從各方面鍛煉自己,使體魄更加強壯,技術更加先進,意志更加堅毅,思想更加成熟。
《東京審判》讓我學會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態面對這段苦難的歷史……
㈡ 一片電影的觀後感 要500字就可以了 要有意義的
人類最大的災難是自己——電影《2012》觀後感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3:53
按照瑪雅人的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地球的毀滅日。雖然,這只是一個預言,但真正到了這一天,根據天體運轉的規律、星球之間的關聯、太陽活動的加劇,這一個預言在電影中真的成為了現實。由於太陽黑子活動頻繁,輻射在地球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地球內部已先行開始融化。融化、融化,最終引起了地殼的位移。所以,一切都來臨了:地震斷裂帶、喜馬拉雅山變為平地、南美洲不再是個坑窪地帶、南極北極互換、還有無休止的海嘯。
世間的一切瞬間消失。
混亂的場面卻震撼著人類脆弱的心靈。
當海嘯提前來臨,那個在世界最深地下銅礦中首先發現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將要毀滅的印度人,在遷移中看著身後即將席捲而來的海嘯而無助地瑟瑟發抖。人類的欺騙又一次在真實上演。是這個印度人將發現告訴了地質學家艾默里奇,艾默里奇匯報給政府,世界各國才決定聯合起來在中國四川製造方舟,用以拯救地球上極少的一部分人,並且答應帶他一起走。但這又怎樣,人類從來就具有欺騙性。電影中,海嘯將它淹沒的那一瞬間,再一次驗證了人類的欺騙性這一點。
然而,比欺騙性更要命的是人類的殘酷性。當方舟即將開啟,許多買了船票的人卻被拒之門外。地質學家艾默里奇在走進方舟內自己的房間後,看著寬敞奢侈的空間還有船外登不上船絕望的人群,氣憤無比:「房間內還可以在容納十個人!」他摔了杯子去請示,得到的是嚴厲的拒絕。然後就是一場正義的演講:「人類建設的是文明,你們能眼睜睜的看著外面的人全部死掉嗎?那樣是不文明的是沒有人性的,有個人(我估計是美國的最後一任總統)曾經說過:『如果不能為他人的權益做斗爭的話,那就不是所謂的人性。』」然後就是各國元首同意讓人們上船。最終。正義戰勝了殘酷,觀眾們為這一刻歡呼,不但是因為電影中求生的人看到了希望,我們也為人類殘忍的反醒而看到了生命延續的希望。是啊,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不論哪個國家的人,都是地球的臣民,都是作為人類的一家人。人類是脆弱的,但只要互幫互助,就可產生巨大的力量,變得不可摧毀。
說到互幫互助,當然必須要有一個群體。我們中國人多,力量也就巨大無比,否則,電影中,世界也不會把寄存了地球唯一希望的方舟建造選在了中國。影片中所展示的中國四川山區方舟建造現場,高大、空曠、震撼的場面,讓觀眾恍惚到了另一個星球的錯覺。演員說到:「看來建方舟選中國選對了。」不知這是對中國實力的認可,還是對中國廉價勞動力可用的諷刺。造方舟可以賺到錢,可拼了苦力拿到錢又有何用。如果毀滅日真的來臨而又得不到登船卡,隨著世界消亡,一切還不是白白付出。人啊,總是在忙碌,而又不知忙碌為了什麼?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為了以後的幸福。但幸福遲在毀滅之後,那又有何意義?
面對災難,人們總是恐慌未及。然而那個在黃石公園向全世界發廣播的電台主持人,卻在熱衷於自己的廣播事業,不但是事業,也是在熱心地為世人提醒災難來臨,警告人們能逃離毀滅。在火山即將爆發的時刻,他站在火山口上繼續著廣播,在山頂高呼:「你們要記住我的名字是我第一個告訴你們世界末日的。」近似瘋狂。終於,火山爆發了,一團團火焰像燃起的煙火,他望著那團團美麗的火雲朵,自言自語地贊嘆:太美了!沒有逃離,直到火焰將他環抱。也許,許多事情既然無法逃脫,就投入吧,即使融化,也算是一種永存的方式吧。
非常高興,導演在此片中給了文字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形象效果。當美國總統的女兒勞拉與地質學家艾默里奇對話時,指明艾默里奇包里只有書。當地球毀滅後進入0001年12月27日新紀元時,艾默里奇翻著片中名叫傑克遜的寫書人的一本書,說到:「這是人類文明的延續。」文字具有如此巨大的功能,可見它的重要性,所以呼籲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文字工作,無論是寫小說還是寫工作文稿,都請將歷史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將人類的文明傳載下去。
最後還是回到災難片上來。《2012》是一部災難巨片,片中當然少不了許多震撼的地球毀滅情景。當地震來臨,美國加州在十分鍾內成為了斷裂帶。馬路上的裂縫像被蛇從地下拱出一樣,瞅瞅地寒人心。高架橋瞬間斷開,斷口處,車如一個火柴盒一樣跌落下來。高樓像兒童的積木玩具一樣,被不好好玩耍的孩子賭氣地隨意踢倒。溫馨的房屋眨眼間坍陷為一對廢墟。在地殼斷裂處,人像一顆微小的塵埃,噗塌噗塌掉下去,多麼的脆弱,多麼的無助。剛剛還是鮮活生命的世界,剎那間變為了虛無,一切的一切不復存在。或許官員還在開著會,討論一些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許學生們還在埋頭苦讀;或許家庭中正進行著一場豐盛的晚宴;或許戀人們在深情相望;或許工人們在勞苦的忙作。但這一切都毫無意義了,因為,毀滅已來臨,斷裂埋葬了一切,海嘯淹沒了一切,在這些可怕的時刻,我只想到了一句祝福:「別太苦自己。」珍惜彼此,珍惜生命!
㈢ 誰能給我一篇電影觀後感,大約550字
很久之前就聽說一部籃球電影《扣籃對決》要上映,昨天終於是有時間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裡面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家有兒女》裡面的小劉星也在裡面飾演角色。他在裡面演的是猴子。先不說劉星的表演,說說這部電影吧。
看完電影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是一部完全沒有特技的電影。籃球曾經是我少年時候的夢想,夢想著像喬丹一樣飛翔在藍框,夢想著像艾弗森一樣突破過人。沒想到電影里的小主人公們做的夢和我年輕時候的夢一樣,他們做到了我沒有實現的夢!
影片的一開始就把籃球這個主題引了進來,一個瘦瘦的大男孩,編織著自己的籃球夢。青春勵志題材的東西,一向都是很首觀眾追捧的,這部影片也不列外。不過這部電影,更像是一種嘻哈風格的勵志電影。街頭籃球這個主題下,嘻哈文化是一定不能少的。Jason這個人物的出現填補了這一點。嘻哈的勵志,正是這個年代的孩子們願意看到的東西。他們厭倦了教課書般的說教,更喜歡以另外一種方式去釋放他們的年輕和活力。我想如果所有的青少年都看這部電影的話,那麼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激情用到籃球場上。這一點上導演做的很好。用一種游戲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當然這不是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這些側映出來的東西就不知道觀眾能不能消化吸收。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能打90分,題材切合奧運之年的精神,內容也是十分健康,積極向上,劇情的安排上沒有用很多復雜的手法,簡單易懂的故事,可以讓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的看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這一點和很多國內的電影不同,導演總是喜歡拐彎抹角的說事情,好像只有引人入神的故事情節才能吸引觀眾。這樣的安排可能和導演的性格有關系,據說導演是在外籍華人,西方文化的影像,使得導演在做這部中國電影的時候,更像是一部外國電影的風格,簡單的開場,直奔主題的內容。這可能就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不同吧。其實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做好,能夠把簡單的故事拍出內涵,能夠讓簡單的東西做的引人入勝,這才是一個導演的功力所在。美中不足的地方當然也有,不過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小成本的電影,資金是最大的障礙,現在的電影就是一項燒錢運動,沒有錢是不可能有那麼大手筆的製作的,不過這也成全了導演的一個願望,那就是不用特技。很多大成本的電影很多的資金都是用在了電腦製作上。這部小成本的電影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去做特技處理,反而給觀眾帶來了一部最真實的籃球電影。這也不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東西嗎?真實,原始的電影製作在現在是很難看到的了。
越是真的東西才越能打動人。總之看完之後帶給我的感動遠遠大於《大灌籃》。同是籃球電影,如果朱延平導演換個題材,不要拍攝籃球,把這些演員編織起來拍攝一部武俠片的話,我想效果會比拍攝籃球題材強一百倍。兩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給《灌籃》打50分,要是沒有周傑倫可能只有30分。恰恰相反的是,《扣籃對決》讓觀眾們從新認識了籃球,認識了人生的價值觀。讓我們這些久居城市的人們回想起了自己的成長之路。那不就是我們一步一步走來的原始寫真嗎!
用一句話來結束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就是:年輕就應該飛翔!!
㈣ 找一篇電影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賀歲,詠春,《葉問》
之前看過《葉問》的預告和花絮,對於甄子丹的武打戲我一直是比較喜歡,因為都是硬碰硬的對抗,「甄」功夫著實精彩。此外,因為葉問還有一個身份——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傅,所以對《葉問》的故事十分好奇,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去影城觀看了。
據了解,《葉問》是甄子丹與葉偉信合作的第四部影片,而前三部《殺破狼》、《龍虎門》和《導火線》碰巧我都看過。在之前的幾部作品裡,甄子丹的打鬥戲幾乎是無可挑剔,但在劇情方面總是存在著較為薄弱的毛病。還好,這部《葉問》在劇本上下了不少功夫,電影開頭先用一個個故事來豐富人們對葉問這個人物的理解:出身富貴,清瘦儒雅,老婆高挑秀美,兒子伶俐可愛,有一身好功夫,但為人謙和,行事低調,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面對前來切磋的拳師,請吃飯,上好茶,伺候舒服了,再開打,點到為止,不傷和氣。面對態度囂張的警察頭目,略施內力,就令其收斂氣焰,且不傷面子。面對魯莽的北方武師,切磋之,戲弄之,教育之,有收有放,手下留情,不僅表現出大師的風范,更顯示了其不凡的功力。
以往的甄子丹,身手固然了得,但是電影里的角色好勇鬥狠、固執木訥,似乎總是一個模式。而這次,甄子丹表現的葉問個性鮮明,張弛有度,不僅呈現了一個武師,而且呈現了一個普通的懼內的丈夫,一個沒能好好陪伴自己兒子的父親,真實親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為民族國家大義挺身而出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對妻子尊重、愛護,對家庭絕對負責的男人。
在本片中,甄子丹的打戲依舊精彩,對詠春拳中貼身寸勁的表現也十分突出,拳拳到肉,給人一種痛快淋漓之感。片中多挑戰、踢館等橋段,所以武打場景著墨於單人對打,一招一式依稀可見南派招式的精髓。樊少皇和甄子丹在家中對打的一段穿插了砸花盆、怕老婆等詼諧的場面,增加了幽默的成份。看到花盆打爛的葉問,和定驚後說出「我賠」的樊少皇,讓觀眾屢次笑翻不說,更可貴的是一個平凡而具有真實感的葉問躍然眼前。騎著小車穿越客廳的小葉准悠悠的一句「媽媽說再不出手家裡的東西就要被打爛了」,更是讓觀眾忍俊不禁。整部影片以一個個精彩的對打串聯,武打的場面設計得相當不錯,每場打日本人的戲都打得好過癮,怎一個爽字了得。演員們打的辛苦,觀眾看的過癮。只是,葉問太強了(佛山第一),對著許多人都是一擊必殺,包括最後的那個日本將軍,其實也是勉強抵抗了幾下而已,所以看著不算太盡興,呵呵。
另外,熊黛林確實太高了,搞不懂為什麼要找她,也許是因為郭富城的關系,為了票房,炒作一下,不過她的表演真不算好,最後一場哭戲我寧願她沒有哭。片中唯一一場葉問和老婆站在一起的戲,身高差了至少5公分,有點慘不忍睹,難怪這么怕老婆。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精心製作的電影,畫面和色澤也都相當精緻,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考究的,構圖、景深都填充的很舒服,總體感覺很流暢,讓你可以專心致志地欣賞劇情。不過電影時間也不算長,大概100分鍾,比《梅蘭芳》要短很多,所以不知不覺影片就結束了。我覺得,作為一部傳記片,《葉問》比《梅蘭芳》成功。梅蘭芳是一代宗師,葉問也是一代宗師,陳凱歌口口聲聲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平凡的梅蘭芳,但在這一點上,葉偉信似乎是成功了。《葉問》應該是甄子丹出道以來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並且極有可能會在下一屆的金像獎上有所斬獲,值得一看!
㈤ 愛國主義影片的觀後感,550字左右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對比,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棄。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後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製作,能持之以恆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後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來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麼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㈥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電影觀後感
大概人們一直以為人類作為地球上的最高級動物就是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者。就可以肆意的破壞地球,虐殺大自然。還為眼前的利益貪婪地把大自然的血抽干 、了把大自然的皮扒光 、把大自然的肉啃光。跟本沒想過這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還愚昧無知、 得意洋洋地宣稱要征服自然。哼,真是可笑。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類將如何?人類還能征服自然嗎?〈〈後天〉〉給了我們一個響亮而肯定的回答。這部可怕的災難片告訴了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自然永遠主宰著人。 《後天》這部電影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主要是講人類不斷破壞美麗的大自然,然而受到了大自然嚴重的懲罰。冰雹 、閃電、 暴風雨、 龍卷風、 颶風 、洪水、 全球氣候變暖所造成南極冰融化等種種災難降臨在人類身上時,人類才覺悟,才知道悔改,可已經太晚了。因為災難轉眼之間席捲而來,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一切不可抗力就在眼前。溫室效應將使冰河期重返地球。龍卷風 、海嘯、 地震……所以你叫得出名字的天災都將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在影片中,你能看到紐約市被淹的鏡頭:慌亂的人群 飛起的汽車 破碎的玻璃,後面是樓一樣高的巨浪…你能看到發生在夏威夷度假海邊勝地受到颶風侵襲的場面。這就是破壞大自然的後果,這就是對人類的懲罰。幾千年來,人類在不斷吞噬自然的軀體,現在就要品嘗自然所釀造的苦酒了。 然而影片中有一個動人之處;人類在大災難面前,親情 友情 愛情——人類的情感經受了重大的考驗。人道主義精神激發出了人性的光輝。所以人在災難的面前都表現出先人後己的勇氣。有的人為了救別人,自己被凍死了;有的人為了不連累別人,放棄了生的希望。這點我非常的鼓舞。也許,人性真的只有在最危急的時候,才能顯現出來吧。但人類根本沒有任何方式和自然抵抗,能做的,只有躲避和逃跑。這時候人們應該明白:人類不是萬能的。自然可以隨時瞬間滅絕一個種族。記住: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小部分。 今天,人類比任何時候都能領略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今天,人類不能再以一個征服者的面,目對自然發號施令,而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諧修復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我們必須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只有這樣才能保護住我們的家園。 「環境保護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提供一種幸福和沉穩的感覺 」——這將是我們給自己的一個機會 、一種鼓勵 、一聲祈禱。有沒有感覺到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何變化?猶記得前年是下了雪,而去年,直至12月了,依然不見雪的蹤影。越來越溫暖了,不是嗎?其實作為一個怕冷的人來說,我更喜歡這樣的暖冬。可是暫時的舒適背後是否隱藏著危機呢?對於這種明顯的變化,不知人們是否有所思考。 一位古氣候學家發現並預測了溫室效應引起的持續全球變暖將使北極積雪迅速融化,而地球為了自我調節直至回歸平衡,會進入冰河期,人類將在最後一個冰河期生存。可是他只猜對了結果卻估錯了時間。因為這場災難不是在若干年後,而是現在。 就在後天預測成真。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襲擊了東京,一位極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還在和妻子談話,後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地處熱帶的南亞次大陸竟然被大暴風雪所覆蓋;冰川融化後的巨浪把整個洛杉磯撕裂殆盡。最令人震撼的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了,萬物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一艘萬噸巨輪竟然被沖進了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之中的紐約又變成了一個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剩下了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的紐約城大半永入冰雪之中。 看過影片,那可怕的場面真使我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感同身受的懼怕。原來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將是比起其他任何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或突然到來的天災人禍更能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聯合起來,拯救地球的大問題。 多一座工廠,多一輛車,多一台空調,毀滅就會早來到一天! 或者,也許我們趕不上那天,但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下下一代,他們要怎樣咒罵我們在這個瘋狂年代給他們製造的災難?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珍惜環境,盡可能的讓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減輕一些負擔吧!保護環境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難道我們真的想要「後天」的來臨嗎? 看完影片,走出房間,我慶幸的是:外面還有陽光,而我們的世界還沒被淹沒。
㈦ 關於戰爭電影讀後感550字
電影《鴉片戰爭》中有這樣一組鏡頭,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了,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道光皇帝覺得江山要保不住了,對不起老祖宗,就帶領了他的子子孫孫到祖宗的牌位神像前痛哭。這時鏡頭從老皇帝開始順著一起跪著的皇子皇孫一一拍下來。從臉上表情來看,每人都不一樣:老皇帝在痛哭訴說,緊跟著跪著的兩個人臉上是「眼淚嘩啦」的,再往後的幾個較年輕的臉上悲痛卻沒有眼淚,接下來的幾個少年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好像在看別人表演,到最後一個年幼的小皇孫乾脆撲在地上睡著了。這時劇場里一片鬨笑聲,我也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但究竟笑些什麼,也沒多想,只是覺得前面在痛哭,後面在睡覺,真好笑。後來我想起導演拍這組鏡頭不僅僅是讓大家笑一笑的,一定有他的道理。於是我去請教老師,老師說這是皇朝的世襲制度,將來這些人都可能是皇位的一代代繼承人。我又去查了詞典,知道了「世襲」兩字的解釋是指「帝位、爵位世代相傳」的意思。我想這就是清朝政府腐敗的原因之一。
國家的強大與國家的領導人有很大關系,以前毛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接著有鄧進行改革開放,現在有江、胡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他們的領導地位都不是祖先傳下來的,所以他們得到老百姓的承認和擁護。像清朝政府那樣,不管你有沒有能力,也不管你能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反正爺爺傳爸爸,爸爸傳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這樣國家怎麼會強大呢他們為保自己的皇位還來不及呢。我想導演拍這組鏡頭要告訴我們的大約也就是這個道理。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想想這組鏡頭,我再也笑不出來了。
㈧ 一部電影的觀後感,500字左右,普普通通的就可以.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污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里重溫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裡,陰郁的氛圍立刻席捲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里頭,然後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著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凄。日軍面對古城牆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著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占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宏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製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選我吧,好累!!!!
㈨ 電影《暖秋》的觀後感!500字!
昨天晚上看了cctv-6播出的《暖春》,不知是因為感傷,還是因為心靈的觸動,淚水不由而然的掉下來,是感嘆影片中小花的命運波折,是被那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兩代的親情所感動,還是深刻理解那個時代人們質朴善良的心....我想都有吧.
那個在暴雨中為了讓小花上學而拚命背回柳條的爺爺,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在我的心靈深處,博愛,寬容,善良,一個不幸的小花能夠遇到這樣的老人應該說是一種幸運吧.我想就是親生的爺爺也不過如此吧.
影片拍得真實而美麗,清新的田野,兒時的游戲,人性的體現.無一不表現的恰到好處,與時代而十分的符合,也許這也是引起觀看者共鳴的細微之處.雖然那個時代經濟的不發展但人們的心靈是純凈的,即便是小花的嬸娘為了不要這個孩子而三番兩次的送走她,但這個女人本質上是善良的.看到小花為了給她治病而費盡努力為她抓的那瓶瓶罐罐的螞蚱,那一切的怨恨和不接受在這一幕中都被化解了.
也許好的電影真能夠帶給人們很多的反思,心靈的洗禮,讓人的心路歷程回歸自然.我們希望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里多出一些像此類的影片,讓滿身鉛華的身心能夠舒展一些吧。——————
暖春講的是這樣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住著兒幾十戶人家,他們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
一天,村長的兒子二狗揀回一個暈倒在村口的女娃,打破了小村多年的寂靜。村民圍著女娃議論著,有的說要是男娃就領回去了,有的說萬一把娃養大了,再有人把娃領走就白養了……。村長無奈只好承諾誰要收下姓,等村裡收成好了多給補點口糧,大夥兒無動於衷地看著。年邁的寶柱爹蹣跚著步子走上前,背起尚存一息的女娃朝家走去。深知寶柱爹境況的大夥兒吃驚地看著。
寶柱媳婦兒香草過門多年不生娃,得知寶柱爹揀回個野娃時,認為他想當眾出她的丑,讓全村兒人都知道她生不出娃來。寶柱也怪爹揀回來個吃閑飯的。善良的寶柱爹得知小花是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後,頂著兒子兒媳的壓力留下了苦命的小花。
小花非常懂事和心疼爺爺,盡管寶柱的嘆息聲多了,香草的臉陰的能滴出水兒來,可這並沒有影響爺倆兒相依為命的快樂,土坯屋裡有了笑聲,香草十分妒忌,決定送走小花。
香草在她娘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騙走單純的小花,最終都沒能得懲……香草惱羞成怒,借吃飯之機把怨氣撒在小花身上,寶柱爹忍受不了香草的臉色,帶著小花另起了爐灶。從此七歲的小花每天給爺爺做飯,日子過的很辛酸也很快樂。
心地善良的小花不記恨叔叔和嬸娘,一次次用真誠和稚嫩的心去接近他們。一次,她送來了親手做的貼餅子,寶柱和香草看著手裡的饅頭,內心被觸動。第二天,寶柱無意中和小花說話了,小花證實叔叔是在和自己說話後,扔下手裡的玉米棒子飛奔出院兒,她拚命地跑著,摔倒了再爬起來,一口氣跑到地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爺爺,爺爺看著小花興奮不已的小臉和流血的小手,心疼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好學的小花把偷偷學來的字用木棍都刻在土裡,爺爺看著刻在土裡的一大片字,很難過,決定上山砍柳條,編筐給小花換學費,無數根柳條帶著爺爺的體溫編成了筐。小花終於上學了,她知道考第一爺爺會笑,所以就回回考第一。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香草的肚子依然沒有動靜。香草娘聽說吃螞蚱能治她的病,寶柱不屑理她。小花聽到後,偷偷把路路上的螞蚱一個個抓進瓶子。寶柱和香草看著炕上的10大瓶螞蚱,被深深的震動了……。
小花終於用自己的寬容和善良感化了寶柱和香草,香草流下了懺悔的眼淚……。爺爺和小花被請回了正屋,他們穿上香草給做的新衣服,看著桌上豐盛的飯菜,哽咽著難以下咽,小花撲進香草的懷里喊出了生平中的第一聲娘……。
劇中的很多情節都催人淚下,觀看的時候有很多男女都不停的擦著眼淚(包括我),從爺爺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無私的父親,是怎樣愛兒子的,後來又對一個撿來的姑娘給了無盡的愛……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盡的,是不能用金錢來量的。——————
眼淚始終在我的眼裡不停地轉動,終於在影片收尾的時候,它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後,我覺得很驚訝,沒想到世界上還會有這么一個不幸的小女孩。
首先是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個好心的老大爺收養。但老大爺的兒子、兒媳(繼父、繼母)並不喜歡她。後來,只為聽到的繼母說的一句話,她便在每天放學後拿著向別人討來的玻璃瓶去捉蚱蜢。她這么辛苦地去捉蚱蜢只為一個理由:她認為繼母吃了蚱蜢,便會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後,繼父繼母會喜歡她,愛她。看到這里,我覺得心好酸,她的繼父母雖然對她不好,但是小女孩卻一點也不怨恨他們。
故事中的小女孩只有7歲,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種寬廣的胸懷,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和她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甚至有天壤之別,我的父母愛我、寵我,有時候,只要我喜歡還可以在父母懷里撒撒嬌,我不必為一個愛,一個喜歡,去捉「蚱蜢」。
故事一小女孩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繼父繼母的愛為結局。但我感到的卻是悲哀,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太不一樣了。
我真的好希望大家
㈩ 適合初中生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500字
當你的朋友變成了你的敵人,你會怎麼做?這是波麗士大人的廣告詞,而最後的劇情,也印證了這句話。
主角劉漢強,是位正義感很強的人,所以他從小就想當警察,而他一直在貫徹自己的信念,只是理想和現實常常是有段距離的,所以他一直也在被質疑他的信念。但,可貴的是,劉漢強不因此而退縮,反而更勇往直前,貫徹自己的信念。
當然,也因為這種擇善固執的個性,讓他和他的好友林俊唯愈行愈遠。林俊唯處事圓滑、會鑽漏洞,很懂人情事故,真是不可多得的公關人材。但,也因為這樣的個 性,讓他無法堅持理想和正義。雖然他也是正義的一方,卻是變質的正義。而背負著這樣的十字架,他最後犧性了生命。
我想,警察的辛酸甘苦是不足為外人所道。而我感動的是,對於劉漢強那份堅持和執著。雖然,我不認為林俊唯是錯的,不過我更感動劉漢強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我為之動容,因為我辦不到!
常常在反省自己是否有「盡其在我」,但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還是會因為種種的因素,改變了自己的初衷。我想,看完了波麗士大人,我不只了解警察工作的多面貌,更能深刻體會對理想和目標的堅持和不放棄。我要再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