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觀後感主題

電影觀後感主題

發布時間:2021-07-15 18:42:44

觀後感範文,觀後感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⑵ 影評主題怎麼把握

1、首先當然是要多看電影,並且不能局限於「看」,要多了解與電影有關的幕後故事,這不僅能增加樂趣,而且也是寫好影評的絕好素材。另外,有些電影也不能僅看一次,經典是需要反復回味的。
2、初期可以多看看別人的優秀影評,除了學習一般的影評寫法之外,還可以從別人的感受里增強對電影的領悟,因為前輩們的一些獨到見解對理解影片很有幫助。而且,很多優秀的影評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極具感染性。
3、對於打動自己的電影,一定要嘗試去寫觀感,因為從內而發的感動寫出來的文字才容易感動其他人,哪怕開始感悟還欠深刻、文字還顯稚嫩、技巧還不成熟。畢竟,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4、要利用論壇等網路資源多與別人交流,可以上一些比較好的電影論壇參與討論,要知道,思想只有碰撞才能產生火花。
5、當然,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離不開文學、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要想影評能脫離單純的個人抒懷,更具深刻性和指導性,平時在其他方面也要注意涉獵,全面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寫出來的影評才會有血有肉,才會在思想和文字上都具可讀性。
6、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熱愛電影的心,唯有如此,才能支撐你很好地做好上面提到的事,並且充滿樂趣和滿足感。
7、切記!!!一定不能復述情節不能抒發太多感情 不能寫成觀後感

⑶ 急求! 以愛國為主題的電視劇/電影觀後感

自強 自立
——觀《小兵張嘎》有感
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冀察晉根據地,嘎子的奶奶被日本鬼子殺害後,由於嘎子的父母都已在抗日時已為國捐軀,所以嘎子成了孤兒,但是嘎子在安葬了他的奶奶後便一心想投身於八路軍。把可恨、可惡、可殺的日本鬼子趕回東洋老家。
在嘎子投身革命後,白洋淀區隊收留了他。並且給他做了一把木頭的手槍,簡直和真的一模一樣。他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護特派員並順利將葯品接到。在這期間,嘎子不畏艱辛、不怕敵人,多次從鬼子司令部逃脫。並且識破鬼子派的假特派員和姦細而順利完成任務,活捉侵略白洋淀的鬼子首領並繳獲手槍一把,機槍一挺,為奶奶報仇的事情。
整部電視連續劇都在表現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艱苦樸素以及痛恨敵人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完這部電視劇時,被嘎子那種敢於同鬼子鬥智斗勇,堅強不屈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於是,我便想到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60年以來,我國的軍事科技化水平在不斷地提高,現在我國已經擁有世界上許多先進的武器。所以現在別的國家就不敢隨便地侵略我國。但是現在國內的社會競爭這么強,使我們這一代有了強烈的競爭感,也使我更深一層的理解到了「沒有知識就會落後,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的含義。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自強、自立。只有這樣,你才可以戰勝生活道路上那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智慧的中華兒女
——觀《地雷戰》有感
星期天,我打開綠谷影院,觀看《地雷戰》。整整一個下午,我在反復的看著這部電影。電影那緊張動人的情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彷彿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祖國。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富強!

機智勇敢的中國娃
——觀《雞毛信》有感
前幾天,我在綠谷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雞毛信》。電影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叫海娃的小八路每天利用放羊的時間放哨,監視山下的日本鬼子,如果鬼子來了,海娃就推倒旁邊的「消息樹」,通知村裡的人們趕快轉移。一天海娃的爸爸交給海娃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把雞毛信親手交給張連長。海娃在送信途中不巧遇到日本鬼子,海娃巧妙的將雞毛信藏在羊的尾巴下,勇敢地與鬼子周旋,成功的把鬼子引到八路軍伏擊圈裡,並趁機向山上爬去,鬼子立即追趕他,海娃的手還中了槍,最終海娃把信交給了張連長。這部電影表現了海娃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令我十分憤怒:日本鬼子強迫海娃帶他們去龍門村,一路上到了村莊他們就實行「三光」行動——燒光、槍光、殺光。看到這里我感到那些日本鬼子真可惡,竟然欺負舊中國人民。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由昔日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發展到今天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並已經崛起在世界東方,使我想到了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眼前的條件,只有更加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電影里有一個情節使我極其敬佩海娃的機智:海娃走到一個小山溝里,沒想到迎面碰到日本鬼子,他急得直冒冷汗。海娃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連忙從自己的衣服上扯下一塊布條把信綁在一頭肥羊的大尾巴里,瞞過了鬼子的隊長。這個情節表現出海娃臨危不難、沉著冷靜、機智敏捷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海娃這種處理事情的方法,在我們遇到困難、麻煩或突發事情的時候,要臨危不難、沉著冷靜,用最短的時間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電影中有一個精彩的鏡頭使我永遠記在腦海深處:日本鬼子強迫海娃帶路到龍門村,海娃把鬼子引進八路軍和民兵的監視哨,等鬼子走到埋地雷的地方,民兵就拉響地雷,把鬼子炸的七零八落。海娃故意說大路上還有地雷,不肯走大路,把鬼子帶上一條小山路,由於鬼子的馬不能上山,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鬼子急了,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痛,終於找到了張連長。看到這個鏡頭時,我深深地被海娃這種機智勇敢、不怕犧牲地完成任務的精神所震撼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機智、勇敢的精神感動了,他不怕危險,勇敢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回顧以前革命烈士的事跡,領會他們的精神,再接再厲,為我們明天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一份樂趣。

⑷ 電影觀後感的寫法

定義
01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結構
01
內容簡介
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02
發表評論
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03
抒寫感受
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方法
01
選擇一個人物
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
02
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03
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技巧
01
捕捉住感受點
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02
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03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
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04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
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濛濛》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05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
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⑸ 讓子彈飛觀後感主題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裡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兩年多後,姜文射出來的,是經過精心構化,尋求破局的子彈。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眾,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認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賺了。
我從沒見過國產導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這野心聽起來又如此的不可實現。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脫離大眾,大神要高於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認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認同。大眾同行還算容易同時取悅。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這三群,在態度上冰炭不容。
現實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贊之後,電影自身素質迅速贏得了同行和大眾的青睞。 廣大小裝青年們在短暫的觀望後,看到寧財神同學的一句「姜文王朝來了!」後立即拜倒投誠。羅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來,「日,評價這么高,不至於吧。(這電影沒啥思想啊)」,「下次拍個更有追求的電影」,「你們到底為什麼激動啊」。 更極端一些的人開始咒罵,「姜文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著,也能掙錢」這種事在他們眼裡是沒門的。 「你媚俗了大眾,讓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經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諷刺了,你就已經跪下了!」。
連我這個不合群的小裝青年,看完後也充滿了疑惑。前兩小時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爽透了,結尾的節奏變化卻讓我無所適從。張麻子打倒了黃四郎, 最後卻一無所得,兄弟女人也離他遠去。他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場景讓我十分落寞。雖然最後的那場「起義」傾向危險…但這就是姜文電影里想說的么?
子彈呼嘯而來,透體而過,我卻沒一點感覺,好像沒打中一樣。搞的我連影評都不想寫了。
姜文說:「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 白馬在我腦中賓士一夜一天,繩索終於斷裂, 我才舒服了。
《讓子彈飛》上映一會後,終會成燎原之勢。其它手裡有槍的導演,編劇,演員,雜志,評論家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彈打出去。

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讓黑馬們倒下,白馬們得以掙脫沉重的束縛。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⑹ 10部勵志電影觀後感,字數不限

1.《當幸福來敲門》 看完後能使人有不一樣的感受,是一部讓看他的每一人落淚
你剛剛拿到大學文憑,雄心勃勃,希望在事業上大展身手,可是找工作的過程漸漸泯滅了你的雄心,四處碰壁後該怎麼辦?這時候,看這部片子。想想再怎麼樣,你也比主角好吧!
2.《肖申克的救贖 》
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一個人能夠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3.《果嶺爭雄》
故事發生在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根本就是一項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輕人,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桿弟的他,對於高爾夫球卻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熱情,而且還有十分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天才。但卻礙於出身,他只能在閑暇時當個業余高球愛好者,但不服輸的他卻決定改變游戲規則。他的天賦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1913的高爾夫球比賽中改變了歷史,20歲的Francis帶著一位10歲的小跟班桿弟緩步上場,挑戰來自英國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觀眾無不驚異,這場絕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震撼了高爾夫球界。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載自Mtime。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是一部經典的勵志影片,我覺得成功是可以與出身無關的,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專注自己所想的,所追求的,相信付出了就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4.《阿甘正傳》
在踏上這個充滿競爭與排擠的社會之前,《阿甘正傳》教給你的不是與世無爭、息事寧人,而是默默奮斗、樂天知命。看了《阿甘正傳》,內心能多一份平靜,少一份浮躁,就已經足夠了。
5.《勇敢的心》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在你站在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委瑣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地向梅爾.吉布致敬,從來沒有這么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華萊士臨死前的一聲吶喊,把你的血也點燃了。
6.《奔騰年代》
一個不甘寂寞的商人,從自行車配件維修、到銷售汽車、再到經營馬匹,本身他就是一個社會發展的縮影、一個努力不息的形象,自身的經歷成為他演講有力的支持與鼓勵。
7.《美麗心靈》一個80歲時憑自己20歲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一個偉大的學者,一個生活的強者,一輩子都在和自己嚴重的幻想症做斗爭。
8.《百萬美元寶貝》
對於整個電影,正如導演伊斯特伍德所說,「這不是一個關於拳擊的故事,而是關於希望、夢想和愛的故事」,
由於女兒的疏遠,拳擊教練法蘭基長時間在人群中封閉自己,直到麥琪走進他的體育館,歷經挫折,麥琪強烈意志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軟化了法蘭基的心房,決定承擔一切風險調教麥琪成為女拳擊手。在訓練的過程中兩人的遭遇啟發了對方,他們發現彼此意氣相投,一同找到力量超越過往傷痛,同時在彼此身上找到失去已久的家人歸屬,他們同舟一命面對一場超過想像需要無比精神與勇氣的抗戰。
9.《黑暗中的舞者》
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具有深淵一般的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經典。
現實與理想,執著與信念,主題深刻的讓人窒息。
DANCER IN THE DARK!唯美而質朴的偉大贊美詩!
10《我的左腳》英文名 My Left Foot
一部愛爾蘭的勵志電影,根據因先天大腦癱瘓而導致痙攣的愛爾蘭畫家克里斯蒂的真實故事改編,告訴我們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努力終會獲得回報。
11.《魯迪》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勵志電影,主人翁自小夢想成為美式足球明星,在他所崇拜的教會大學校隊中打球。但他家境貧寒,身材矮小,加上體育成績平平,各方面條件都教他難以如願。可是他絲毫不氣餒,自己存錢去讀先修班,並且混入大學部的球場打工,經歷幾個寒暑假的努力,魯迪終於加入了大學足球隊,但夾在眾多大塊頭槌員之中他根本沒有出場的機會。直至最後一場比賽,隊友們感動於魯迪的毅力而逼令教練讓他上場,魯迪終於讓專程前來看他比賽的父兄看到了一個不可能的奇跡。大衛.安斯保導演簡潔有力地注釋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主題,肖恩.阿斯廷生動地塑造了魯迪的形象和精神,演出十分感人。

⑺ 勵志電影觀後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結束的時候,我清晰的記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紀念艾倫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贖》編導弗蘭克.德拉邦特的經紀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於AIDS的並發症。生前的他和無數的女人在一起過,也有過子女,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據說他的慾望強到離開伊藤猛鬼就沒法活的地步,我想這也是他過於混亂的的生活才會死於艾滋吧。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鍾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國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更有意義。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⑻ 急求電影《我的左手》觀後感,要求內容深刻,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謝謝

18號下午,實在不忍再看新聞里關於震區的報道,趕緊換了個頻道。大災期間,電影頻道當然也及時調整了節目內容,於是,看完了這部《我的左手》。
其實很早就知道這部片子了,因為主人公胡小軍的原型就是當年老山前線的戰斗英雄丁曉兵,今天他仍留在部隊,已是一名團政治委員,上校軍銜。
丁曉兵是從安徽合肥入伍的,他的父母是合鋼的普通工人。至今我還記得學校組織聽英模報告,丁曉兵端坐台上,右邊的袖子是空的。不知道當年聽報告的人當中有多少還記得內容,但我清楚地記得他的講述並不長,臉上的表情甚至有些靦腆。中間他停下過幾次,那是講到激烈的戰爭場面時,還有就是他說自己的普通話不好,後面就沒照稿子念,而是用的合肥話。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其實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就是一個當兵的,只不過我活了下來,雖然右手沒了,但是我的戰友,犧牲了。」
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來做報告也可以講真話,而不是光念口號和名人名言。因此,對這位在同一個城市生活過的年輕人,心中充滿了好感與敬意。
20多年後,丁曉兵作為部隊的先進典型再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我的左手》便取材自他的先進事跡。在豆瓣上我給出了4顆星的「推薦」評價,但這評價是給丁曉兵的,而不是電影本身。因為,電影帶給我的實在有著不少的遺憾。
主演馬躍在片中的表現確實超出了他以往的角色塑造,力圖還原一個和平年代的當代軍人形象。影片講述的是離開戰場後的胡小軍,從一名戰斗英雄到一名出色的政工幹部的角色轉換。炮火紛飛的戰斗場面,幾次出現在他的夢境中,「我活了下來,雖然右手沒了,但是我的戰友,犧牲了。」——當年記住的那句話隨著畫面再度浮現。可以說,創作者抓住了貫穿人物的一條主線,他對部隊、對戰友難以割捨的深情,但遺憾的是,在展現人物心理和再現人物行動的選材、結構方面,卻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為什麼,他身負重傷,仍不肯離開部隊;為什麼,他對自己帶的兵,一個都不肯放棄?電影中,感人的情節始終停留在被炮火炸飛右臂的那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上,而主人公在和平年代堅守軍人本色,他的朴實與真實的特點,卻展現得遠遠不夠。是的,丁曉兵的突出特點就是這兩個詞:朴實和真實。
這遺憾,或許來自我們對「英雄」一詞的固定理解,以為英雄必得做出驚天壯舉,必得與普通人拉開距離。這遺憾,也或許來自創作者對主旋律影片的固定思路,戲劇性的對比,先進與落後人物的對比等等。恰恰,朴實,真實,才是英雄之所以為英雄的唯一解釋。不需要拔高,不需要渲染,甚至不需要仰視,只需要深入人物的內心,認真體會他不加修飾的真實言語。
片中,李幼斌飾演的部隊首長問:「留下來,你能做什麼?」於是,胡小軍用一隻手拚命將子彈填進彈匣。彭玉飾演的母親摩挲著毛衣的右臂潸然落淚。可是,到了另一位女性那裡,卻只有她將一封封來信鎖進抽屜,深夜來電話告訴胡小軍自己要回家探親與別人結婚了。影片結尾,范春曉追上拉練的部隊,告訴他,自己願意做他的右手。如此牽強的轉變,完全消解了兩個人在現實中復雜卻又真實的心理過程,也包括對英雄原型的妻子的輕慢與不公。我不知道創作者對丁曉兵的先進事跡究竟做過多少案頭工作,至少在我看到的材料中,有不少值得提煉成影片內容的生動素材,而不僅僅只局限於主人公對自我的生理挑戰和感情世界的挫折。
重新換回抗震救災的頻道,眼前不時出現迷彩服的身影。還有那濃霧中砰然綻放的降落傘,像一朵朵吉祥的白蓮花,耀眼而奪目。在災難面前,軍人意味著奉獻,意味著希望,而在和平環境中的軍人,又意味著什麼呢?
完善自我,不圖虛名。我更願意相信,身為一名政工幹部的丁曉兵,昔日的戰斗英雄,以他朴實而真實的言行,實踐了作為一名現代軍人的價值與意義。他不可能代表全體軍人,但他是全體軍人的象徵之一。而且,觀影的遺憾,並不能削弱我對真正意義上的軍人的崇敬之情。因為,他們首先是人,然後是一名軍人,最終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⑼ 求一篇英語電影觀後感,不限主題,

A long time ago a called Shrek green monster, lived a leisurely life. One day, he calm life is several intruder breaks, they are a small mouse with a look is not very good, a big bad wolf and the three homeless pigs, they are escaped from the kingdom of fairy tales, Shrek to make them far away from their own swamp, also own to clean, let a talking donkey to lead the way, went to the the kingdom for king.
At this time the king is preparing for his throne worried, because the mirror told him to marry a princess to truly become the king, so he selected a trapped in the tower, a fire dragon guardian of Princess Fiona, and to select the knight to save the princess. Just Shrek Gan3, beat all the knights, the king to catch Shrek, then beat him at his own game, let Shrek to save the princess, the condition is returned Shrek's swamp, so he and his ass road.
Schleck successfully rescued the princess, but on the way to find themselves in love with the princess Fiona, and the princess has been on the
Schleck had feelings, but because the princess himself was cursed, the day has a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the night will become a monster, so have been afraid to express. But finally true love overcome the appearance, the princess and Schleck finally together.

⑽ 怎樣寫關於教育主題電影觀後感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字體: 小 中 大 | 列印 發布: 2007-5-31 09:52 作者: 倪天翊 來源: 中興鎮中心小學 查看: 45次 評論: 0條 好評: 0分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地道戰》這部影片至今仍讓人百看不厭。影片智能雙全的高傳寶,一片忠誠的老鍾叔,還有那個漢奸湯司令以及那個窮凶及惡的日本山田隊長,都在我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片中的那些動聽的音樂也如天簌,緊緊縈繞耳際,揮之不去。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它鏗鏘有力,極富有感染力,使我聽後頓時熱血沸騰,冥冥中產生了一種沖動,一份渴望,一絲感動,愛國情結又一次在心中湧起。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在這個意義重大的年份,媽媽和我利用暑假的一天,一起又一次的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地道戰》,讓我們有一次重溫了舊日歷史的殘酷,再現了日本侵略軍在中國這片富饒廣袤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我根據地人民為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採用了不少巧妙的戰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冀中根據地人民民兵隊長高老忠和民兵隬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家中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但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1943年夏,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打得澆花流水。日軍在遭到抗日隊伍的英勇反抗後,對高家莊的抗日武裝力量既怕又恨,想方設法要撲滅這股抗日的火焰。

不好!地道口被狡猾的敵人發現了,我的心隨之也提了起來。他們不敢貿然進去,競用幾台抽水機輪番地往地里灌水,毒氣也在鼓風機的煽動下,直撲地道!別擔心,他們有他們的打法,咱們有咱們的招數,幾經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可防毒。你聽,解說員那富有磁性的聲音「水是珍貴的,應當讓他流回原處,煙是有毒的,不能放進一絲一縷。」鬼子已經沒有了花招,咱們要開始動手了!整個高家莊,村裡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國主義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處都是復仇的槍口和子彈,冀中的平原上,到處是抗是武裝,燒殺搶掠、作惡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戰斗的滾滾洪流下,變成一群無頭蒼蠅!敵軍大敗,原本耀武揚威的他們,現已聞風喪膽,以前狼煙四起的高家莊,現已歡呼雀躍:以前氣勢洶洶的鬼子,現已抱頭鼠竄……我們勝利了!振奮人心的歌兒又響了起來,那催人奮起的旋律,那慷慨激昂的節奏讓我感慨萬千。頓時,我覺得我自己作為一名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驕傲

《太行山上》觀後感
電影《太行山上》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電影。這個觀後感是我在世界之窗瀏覽器論壇天南海北區回答別人的帖子,起因是許多人不看的理由是我們國內現在的戰爭片拍的不好,不真實等等...你看人家《兄弟連》、《野戰排》...這是國產片總體的事實,但是《太行山上》並非如此,觀後感發在這里,是希望更多人去看片子。

事實上如果不是恰巧在電視裡面看到這個片子的介紹,我99%不會去影院看的
但是這部片子確實比以往拍的那些好,也真實
想來導演也在反思,大家可以想想,如果連我們都知道反思,都知道要借鑒好萊塢,集真實和娛樂於一體,票房和文化雙收,難道導演們就不知道么

片子幾個情節,寫的不好,當拋磚引玉吧

情節一:朱德一行數騎跋山涉水去找閻錫山,揭開八路軍抗日序幕,巍巍太行山下幾銼悸眙耵穸骯眩婧苷鷙常強柯硤閔秩酒盞男磯嗥涌殺?- 而且,朱德在策馬之中曾經稍停頓了一下,往旁邊看了一眼,然後再次縱馬賓士,那一頓,居然讓我感覺到了一絲帶有機智的英雄氣息 - 這是很多主流電影很難給出的 - 我們眼裡的開國元勛們,睿智大家都知道,但是英雄氣概都被僵化了、概念化了,這一次居然這么自然的透出來

情節二:雙方拼刺刀,日本人在退刺刀裡面的子彈(真實情況) - 這里即沒有貶低日本人,而雖然這么拍了,也沒有歌頌他們的武士道 - 自然主義的真實體現,不評價,只敘述,對錯由觀眾自己去評說吧 - 而這里拍出來的,則是殘酷的拼刺之前的一瞬,中國軍人對於他們退子彈,表現的絕對不是佩服或者是震驚,而是敵對,是接踵而至的你死我活的格鬥。

關於退子彈,在我個人看來,面對即將到來的,職業軍人也同樣懼怕的死亡和失敗,退子彈只能算是武士道的笑話 - 既然那麼講究公平,乾脆飛機大炮都別用了,全軍拼刺刀吧。

情節三:朱懷冰部與八路軍沖突被俘,釋放他的時候,他看到一個他原來很瞧不起的農民游擊隊員(當然現在已經是八路軍),他說,你不是崔...崔..., 那人認真回答:崔二蛋 - 影劇院里的觀眾都笑了,朱懷冰代表了一批國民黨人,他們自持受過高等教育,更咬文嚼字假清高,也不屑於那些農民游擊隊,不屑於游擊戰,而農民游擊隊的對待戰爭的那份自然和從容,也是這批人無法體會得到的 - 於是就會有這樣的場面出現...

情節四:賀邴勛(梁家輝飾),郝夢齡兩個各代表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軍人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氣節 - 他們同時登場,各占重要篇幅,表現出來的則都是中國人,沒有國、共之別
... ...

如果說片子有什麼遺憾,那我覺得是特技差一些,以及個別小的細節,總體還是很不錯的

最後說一個插曲,是在另外的地方看到的討論,就是為什麼共產黨的賀邴勛團長撤退了(生),而國民黨的郝夢齡師長沒有選擇撤退,而是戰死了...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為什麼明末的將領選擇的都是死國,如史可法、文天祥,難道他們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么?文章分析,因為他們處在那樣一個大背景下 - 政府無能,沒有更多的人抵抗,大勢已去,這些有抵抗精神的人,骨子裡面還帶著失望和絕望,就是撤退了,也沒有重來的機會了,所以索性戰死。共產黨將領的退是因為他們還有希望,知道還可以卷土重來,國民黨將領的死戰,則是因為他們已經失望了,現實中已經沒有希望了...不知道是否導演用這個來說明什麼,也許是我狹隘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觀後感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諭靈瓏大電影 瀏覽:655
藍夢電影完整版 瀏覽:472
十大最美電影歌曲下載 瀏覽:886
最新槍版電影電視劇大全 瀏覽:972
微故事是什麼電影 瀏覽:804
1314愛情電影網站 瀏覽:46
王的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 瀏覽:645
哈利波特英文電影免費1 瀏覽:723
日本大尺度裸體電影圖片 瀏覽:997
旺虎什麼電影 瀏覽:377
林正英電影大全香蕉鬼 瀏覽:403
台灣電影講雲南米線的 瀏覽:949
日本電影名字有眾 瀏覽:781
調音師電影鋼琴曲名字 瀏覽:864
閃電麥昆大電影4 瀏覽:864
米子電影類網站 瀏覽:607
電影什麼戰隊 瀏覽:298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結束圖片 瀏覽:820
電影院爆米花搞笑漫畫 瀏覽:30
女人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