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荒蕪觀後感

電影荒蕪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15 16:30:06

㈠ 郭明義電影觀後感500字

鞍鋼一個普通養路工人郭明義,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家庭,十六年來只圖奉獻,不求索取,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觀望到積極參與,成為以實際行動學雷鋒的標兵,他圖的是什麼呢?並不是功名利祿,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國人的普通而偉大的情懷,一份平凡但生動的人生答卷,一記擲地有聲的迴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勝劣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承。同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嚮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奉獻。
電影《郭明義》觀後,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當年的雷鋒精神,少年時代曾唱著歌兒的學習,無論社會還是校園里一再提倡,不知幾何時,這種樂於奉獻的精神被歲月沖淡了顏色,經濟利益至上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還有些什麼?我們荒蕪了什麼?我們還會不會記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
人的渺小是相對的,精神的映射卻是無窮的。螺絲釘精神,哪怕在他人眼裡顯得傻、哪怕穿著不時髦,哪怕學問不高深,但其心靈的美是擋也擋不住的。
被譽為當代「雷鋒傳人」、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遼寧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用其內斂而摯熱的愛,彰顯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高尚情懷,他不說什麼,不圖什麼,不奢望什麼,但正是這些不介意,讓他無意中見證自己平凡中的偉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淡漠教育多少,我們將來的社會發展就會被貽誤多少,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前人曾經是歷史的主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後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關繫到社會的內涵和風氣,人文底蘊更是我們潛移默化中體現的一種本質。奉獻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的精神,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郭明義已成為當代人心目中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多幾個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的國家何愁不更加興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更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央視春晚,見到了郭明義充滿笑容的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國家對平凡人的重視。紅色,不但是中國國旗的顏色,不但是心的顏色,更是我們國家自強不息、努力發展的底色。《郭明義》這部電影,實為教育意義的大-片,旨在激勵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熱情謳歌時代精神。不斷弘揚雷鋒精神和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楷模郭明義,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國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說雷鋒曾被喻為螺絲釘,那麼郭明義就是一隻為國不計個人得失的辛勤奉獻的小蜜蜂。國家對郭明義精神的大力提倡,是奉獻精神傳揚的最佳表現方式。只有國家高度重視,國民思想道德水準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相信,正因郭明義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

㈡ 荒蕪了的花園讀後感800字

紅岩讀後感: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在紅岩里,我最欽佩江雪琴江姐。紅岩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幹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託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而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後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現實生活中,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岩之後,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巨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岩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我在假期中已經看了好幾遍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人應該怎樣地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保爾他殘廢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的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造.後來雙目失明了,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說,要是一場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作,每寫一個字,他都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的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的前幾章.讀著,讀著,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他呢?我讀完這本書,在書中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呼著他創造奇跡,這就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保爾·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我們樹立身殘志不殘的偉大榜樣,我原來也有一個同學也是殘疾人,他的名字叫吳偉:從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十幾年來,病魔纏著他,使他不能像同學們那樣活潑在操場上,球台前,參加集體活動也就更不用提啦.因為他稍微活動一下,就臉色蒼白,嘴唇發紫,上學校讀書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車來回接送.在學校里,他將吳偉從一樓背到四樓,放學後再由四樓背到一樓,中飯由同學們送到教室吃.自從,吳偉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也就這樣堅強的站了起來.對於我來說,我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夠學好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化課,我長大後,我一定比吳偉強.雖然,我不能背起鋼槍保衛祖國,也不能戰斗在烈火熊熊的戰場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了祖國的建設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可真好啊!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大的精神力量.讀>有感二十八年,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而他,魯濱孫,就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八年!這是我看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觸。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朝花夕拾}讀後感:"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么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讀《悲慘世界》有感在某天午夜,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麵包,使他在監牢里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跡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凄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呼嘯山莊》讀後感《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傑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著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我用了一個星期多的時間看完了《呼嘯山莊》。我合上書,不禁驚嘆,這個久居深山,幾乎從不和外界接觸的未婚女子怎麼能寫出愛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說呢?這個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獨凄涼,沒有笑聲,沒有朋友的女子,怎麼能寫成這樣一部富有獨創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呢?其實不管怎麼樣,不管是因為什麼這部極其富有內涵的奇書,已經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諦了!《呼嘯山莊》到底憑借什麼成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沒有受到城市裡大眾化的影響和控制,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們領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著原始的性格: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這一切的一切在我們這些長期受到傳統禮儀的約束的人們看來就顯得非常特別,非常有新鮮感。有人說《呼嘯山莊》是「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要我說這都要歸功於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極豐富想像力;極強烈的激情;極深刻的內心體驗和她那把主題升華的才華和能力。我認為這些也就是為什麼《呼嘯山莊》能如此暢銷的原因了。當我回味著這本書的深刻內涵和本質時,我發現在《呼嘯山莊》中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其中另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教會了我保持人性的尊嚴和心靈的自由。無論我們面臨著多麼嚴峻的挑戰或是多麼殘酷的考驗,我們都應該嚮往自由。《駱駝祥子》讀後感850字《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全書充滿了北京地區的生活風光,不少描寫點染出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北京風俗畫和世態畫。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寫的各種人物,他用一種樸素的敘述筆調,生動的北京口語,簡潔有力地寫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畫面和具有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在寫實手法的運用和語言的凝煉上,都取得了成功。《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的小說。

㈢ 求一篇800字觀後感電影《哈姆雷特》有感

眾所周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之一,莎士比亞在劇中成功地塑造了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使其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哈姆雷特是怎樣一個形象呢?先簡單描繪一下劇情。劇中丹麥王子為父復仇的故事取材於公元1200年的丹麥史,莎士比亞的復仇劇在眾多的改編中推陳出新,成為戲劇史的一大奇觀。劇本開始是丹麥動盪不安的社會局面,新國王克勞狄斯(即哈姆雷特的叔父)以殺兄之暴行,奪取王位,霸佔王後,並企圖置哈姆雷特於死地。克勞狄斯是一個自私陰險的傢伙,許多人從惡如流,王後禁不住情慾的誘惑委身於他,而哈姆雷特昔日的情人和朋友也成為新國王的密探,大臣波洛涅斯趨炎附勢,為了保護個人的既得利益,變得圓滑世故,失去正直之心。在這種情況下,哈姆雷特由原來是「快樂王子」變成「憂郁王子」,嚴酷的現實擊敗了他昔日的夢幻和信念。哈姆雷特在父親靈魂的提示下得知真凶就是他的叔父,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但由於他的猶豫不決和骨子裡的軟弱,使得復仇計劃一再拖延。最後,終於在比劍的時候手刃仇人,而自己也倒了下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在1601年完成的作品,當時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初,人們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在個性解放,關注「人」這一大背景下,莎士比亞創作出這樣一部劇本,表現出理想與現實背後的隱患,《哈姆雷特》正是他對充滿隱患和混亂社會的一種審美參照,正是這樣,一個藝術人物開始登上世界文學舞台。
哈姆雷特說:那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惡毒的秀草」,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獄」。這些意象象徵性地告訴我們,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卻活著,世界變成冷酷的世界,變成一個顛倒的時代。這樣一個時代的哈姆雷特卻是一個處於理想於現實中的矛盾人物形象,是一個人文主義者。這些觀點和眾多學者是一致的,我以為哈姆雷特作為一個悲劇人物,更有其自身的特點。
哈姆雷特不具備一個王子,未來國王的氣度和膽略。哈姆雷特在復仇中一再拖延,錯過許多良機,比如在克勞狄斯懺悔的時候,他完全有能力有機會把罪惡的國王殺死,而他卻以為克勞狄斯是在向神懺悔,這個時候殺死他不仁慈,會受到神的責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義精神,卻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斷和缺乏勇氣。一個王者通常是不講游戲規則的,哈姆雷特為他所具的人文氣質所害,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
哈姆雷特是一個偏激和悲觀的人物。他的言行在後來越來越游離於為父復的責任和重新奪取王位的社會責任。在現實的壓抑下竟然想到了自殺「早早脫身而去」,「誰願意負著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流汗?」然而一想到死後不僅要墜入一片虛無的世界,而且靈魂有不得安寧,他在心頭又升起對死亡的恐懼。在這樣的想法下人就顯得十分卑微和不足道,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哈姆雷特的內心充滿矛盾和斗爭。從以上文字中也能看出哈姆雷特心中的這種矛盾心理。在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使他一次次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是這種心理使得復仇成為泡影。這種矛盾心理讓他猶豫和悲觀,在一次次機會面前,讀者比他還著急。
雖然是以悲劇結尾,但我以為,哈姆雷特的使命已經完成,他可以走了。在最後克勞狄斯設下詭計,企圖通過比劍殺死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卻殺死了和他比劍之人,並在其臨死之前得知劍上有毒,拿起劍來結束了惡魔的生命。這一次,他沒有憂郁,沒有令所有的人失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親眼看到了仇敵的死亡。我以為哈姆雷特之前一直懦弱和猶豫,悲觀和偏激,而在臨死的時候,他卻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轉變,揣著一個真正王子的夢去了。
哈姆雷特就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形象,四百年來任人評說。莎士比亞通過內心沖突個劇情沖突把一個人物推上世界文學舞台,一直受觀眾和讀者的喜愛,言之不盡。在世界文學史上,哈姆雷特這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人們心裡,已經不朽了。

㈣ 要兩片讀後感或電影觀後感

《老實人》讀後感在讀過傅雷的老實人之後,我深深感慨。讀完《老實人》,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人人都感到痛苦與不幸?答案也許並不唯一,但我得到的解釋是:世界是一個零和博弈,生活中有人謀到了好處,得到了一時的快感,同時必定有人為此付出了代價,承擔了痛苦;同一個人此時受益,彼時可能就受到了傷害,此二者一正一負本應是可以相互抵消的,而人類的生活卻並沒有因此平靜下來。人是一種古怪的動物,他與朝三暮四的猴子恰恰相反:他們得了好處,常常並不在意,覺得理所當然(更不可能想到有人為此受了害處);而一旦他們受到傷害,他們的反應卻異常強烈,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了人了,怨恨老天不公(同樣他們也不會記起自己曾經得到的利益),於是才有了《老實人》中無數的「詛咒自己生命」的人。其實,不應詛咒生命,而應當在生命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爭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欺騙、互相傾軋,其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也許有的人一時佔了便宜,但等待他的將會是道德的懲罰。不僅如此,當人們把心思放在如何與人為敵的同時,自己的園地卻早已荒蕪。平心靜氣地生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才是人類尋找幸福的出路,這也許正是伏爾泰要告訴我們的。否則,卻只能應驗了瑪丁的斷言:「人天生只有兩條路,不是在憂急騷動中討生活,便是在煩悶無聊中挨日子。」伏爾泰的黃金國是享受生活;黃金國的臣民是自願封閉以保證他們的「純潔和快樂」黃金國中的任何一個人很輕易的就能富可敵國。追求快樂,前提是保持純潔,而保持純潔其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信仰!而一旦信仰缺失,再沒有可以憑籍的理想和追求,保持純潔被視為蠢蛋,與此同時,人們永遠失去了本可以獲得的無窮財富,也與快樂失之交臂。他們投機取巧,似乎每天都在追逐,卻又不知所終;他們成了生活的奴隸,卻依然樂此不疲。在伏爾泰眼中,黃金國外面的世界就是如此,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許還是一樣!黃金國誠然只是一種信仰罷,凡塵之中人們不免俗務纏身。伏爾泰用黃金國的理想來反擊瑪丁的悲觀主義;又用現實世界的殘酷來教訓邦葛羅斯的樂觀主義。《老實人》是有兩種性格的。但最終伏爾泰卻把它們攏到了一起——「工作可以使我們免除三大害處:煩悶,縱欲,飢寒。」一向能夠巧妙地證明天下事有果必有因,又證明這個世界是最完美的世界,並深信:「事無大小,皆系定數;萬物既皆有歸宿,此歸宿自必為最完滿的歸宿。」的邦葛羅斯也不得不承認:「榮華富貴,權勢地位,都是非常危險的」,「上帝把人放進伊甸園事叫他當工人,要他工作的;足見人天生是不能清閑度日的。」而最具有戲劇性的就是老實人。他被男爵從宮堡中趕了出來時,依舊抱著邦葛羅斯教給他的對世界的天真,在顛沛流離中,他慢慢認識了軍隊、異教裁判所,巴拉圭的耶穌會教士;兇殺、竊盜、姦淫;認識了法國、英國、土耳其。直至他看出人是凶惡的動物,「天賦的權利就是教我們殺害同胞,全世界的人都是這么辦的。」在小說的結尾,邦葛羅斯對老實人說的一段話意味深長:「在這個十全十美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互相關連的;你要不是為了愛居內貢小姐,被人踢著屁股從美麗的宮堡中趕出來,要不是受到異教裁判所的刑罰,要不是徒步跋涉美洲,要不是狠狠刺了男爵一劍,要不是把美好的黃金國的綿羊一齊丟掉,你就不能在這兒吃花生和糖漬佛手。」真是應驗了那句古老的教訓:「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啊!愛情幾乎受到每一個小說家的青睞,成為小說永恆的主題。在《老實人》中伏爾泰更注重於思想的表達,對於愛情並沒有作細致的描寫,但從對老實人的愛情的極稀疏的幾句敘述中也許就已經反映了人對於愛情和生活的真實態度。我以為,伏爾泰的愛情觀就是在責任與性靈之間尋找均衡點,頗有點中庸的味道。

㈤ 電影《郭明義》觀後感

鞍鋼一個普通養路工人郭明義,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家庭,十六年來只圖奉獻,不求索取,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觀望到積極參與,成為以實際行動學雷鋒的標兵,他圖的是什麼呢?並不是功名利祿,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國人的普通而偉大的情懷,一份平凡但生動的人生答卷,一記擲地有聲的迴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勝劣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承。同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嚮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奉獻。
電影《郭明義》觀後,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當年的雷鋒精神,少年時代曾唱著歌兒的學習,無論社會還是校園里一再提倡,不知幾何時,這種樂於奉獻的精神被歲月沖淡了顏色,經濟利益至上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還有些什麼?我們荒蕪了什麼?我們還會不會記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
人的渺小是相對的,精神的映射卻是無窮的。螺絲釘精神,哪怕在他人眼裡顯得傻、哪怕穿著不時髦,哪怕學問不高深,但其心靈的美是擋也擋不住的。
被譽為當代「雷鋒傳人」、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遼寧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用其內斂而摯熱的愛,彰顯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高尚情懷,他不說什麼,不圖什麼,不奢望什麼,但正是這些不介意,讓他無意中見證自己平凡中的偉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見證了「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這句話。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淡漠教育多少,我們將來的社會發展就會被貽誤多少,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前人曾經是歷史的主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後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關繫到社會的內涵和風氣,人文底蘊更是我們潛移默化中體現的一種本質。奉獻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的精神,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郭明義已成為當代人心目中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多幾個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的國家何愁不更加興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更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央視春晚,見到了郭明義充滿笑容的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國家對平凡人的重視。紅色,不但是中國國旗的顏色,不但是心的顏色,更是我們國家自強不息、努力發展的底色。《郭明義》這部電影,實為教育意義的大片,旨在激勵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熱情謳歌時代精神。不斷弘揚雷鋒精神和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楷模郭明義,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國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說雷鋒曾被喻為螺絲釘,那麼郭明義就是一隻為國不計個人得失的辛勤奉獻的小蜜蜂。國家對郭明義精神的大力提倡,是奉獻精神傳揚的最佳表現方式。只有國家高度重視,國民思想道德水準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相信,正因郭明義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

㈥ 寫三篇觀郭明義這部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左右,

只要視財如塵土就會覺得富足;只要保持對不幸的關注就能感覺幸福。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鞍鋼人給我們的全部。在這里沒有養路工人與宣傳幹事的差別,沒有英文翻譯與獻血志願者的差別,有的只是人。大寫的人。所有的頭銜與修飾都是蒼白的;所有的地位與功名都是虛無。當這樣的一個人完整的頂天立地的站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真應該覺得幸福,因為,面前的這個人是一個極其幸福的人。他身邊的人即使身處絕境,即使面臨不幸也仍然覺得幸福,幸福可以傳染擴散。生活真的值得慶幸,因為我們離這樣的人又是這么的近,一切是這樣的稀疏平常。

影片中講述了郭明義的幾個典型事跡,一個是他將自家的電視機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小學,讓在那裡上學的孩子能夠看到電視,能夠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夠看到自己的偶像。而且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把家裡的電視捐出去了。另一是為救治兩名白血病人而四處奔走,能夠醫治白血病的方法就是找到相配型的骨髓進行移植,郭明義就是為了幫助一位白血病人找配型骨髓,不辭辛苦,堅持不懈根據得到的一點點線索,找了三年終於找到了有配型骨髓的人,及時挽救了那名白血病的生命,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郭明義的事跡給我們做出了完美的回答,那就是多獻出一點「愛心」,多奉獻一些「公德」。只有獻出「愛心」,為社會做些事情,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感,換來人生的愉悅,獲得生活的幸福,得到社會的尊重。只有尊敬與愛戴別人,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這就是「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的道理。在當今追求文明的世界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的財富才能不斷增加,人類社會的文明才會得到發展,我們這個世界才會變成文明的天空,和諧美好的人間。
在影片中,郭明義的女兒問他一句話「爸爸,你怎麼總能發現比我們更困難的人」。郭明義回答是:「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是啊,在我們的身邊你可能也會發現需要你來幫助的人,但你會去做嗎?在郭明義的眼睛裡,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困難的人。然而,他送給與自己生活了二十多的妻子的節日禮物,卻是一枚價值二十八元的戒指。

幸福很小,小到簡單,簡單到一句暖話都能讓生者不再孤單,一個微笑都能讓面臨困境的人重燃脫離困境的信心,我們身邊像郭明義這樣的普通人很多,影片里那個不收餡餅錢的老媽媽,主動把自己幾年的血汗錢捐給需要它們的人。影片里那個主動同意為白血病患者捐助幹細胞的張老總。
幸福很小,細小到容易就夭折,須爭奪分分秒秒。當他費盡周折,只為了找到白血病者苗苗白細胞的合適配型的時候,當他為救治無望的苗苗向航空公司爭取一次地面服務機會的時候,當他利用休息日找遍整個鞍山市就為了找那個合適配型的人的時候,他就是在和一個生命的時間競賽,當生命在生死之間徘徊,幸福如懸於千鈞一發。我和很多觀眾一樣不禁潸然淚下。

。「無論做什麼,他都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這是一種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也是將愛灑滿人間的時代雷鋒精神。 幸福其實很微小,要有發現幸福的心。幸福其實很簡單。每一個普通人,只要他具有這樣的時代雷鋒精神,就能夠傳播這種幸福,就能夠體會這種幸福。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說雷鋒曾被喻為螺絲釘,那麼郭明義就是一隻為國不計個人得失的辛勤奉獻的小蜜蜂。國家對郭明義精神的大力提倡,是奉獻精神傳揚的最佳表現方式。只有國家高度重視,國民思想道德水準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相信,正因郭明義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
這樣可以吧,幾篇合成的精華呢!

㈦ 重慶歌樂山渣滓洞觀後感

渣滓洞、白公館監獄觀後感(範文)
2005年8月18日,借先進性教育的契機,我們來到了紅岩革命聖地,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浩氣長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氣勢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畫,烈士詩文碑林,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使我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記得少年時代,《紅岩》這本書曾使我愛不釋手,《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曾經看過幾遍,江姐、許雲峰、華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看著他們的先進事跡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我曾經向著少先隊旗宣誓,繼承先烈的遺志,踏著先烈們的腳印前進。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長大後要為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江山貢獻我們的力量。去重慶瞻仰、悼念烈士的英靈是我多年的願望,而今天,我終如願以償有幸瞻仰烈士們的牢房,略曉烈士的偉績,超越時空與烈士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好象天亦有情,這是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火爐山城難得有如此涼爽,緩緩行駛的汽車在「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贊歌聲中,把我們帶到了歌樂山。
歌樂山位於重慶西北郊,整個歌樂山由一種紅色岩石組成,這種岩石象鋼鐵一樣堅硬,當地的人們又叫這種岩石為「紅岩」。順著蜿蜒崎嶇的山路進入渣滓洞,呈現在眼前的是陰森、恐怖、帶有殺氣景象。四周的碉堡、暗哨、鐵絲網令人覺得陰森恐怖。在大院的牆上寫著反動標語,時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院中的牢房是3米見方的小屋,潮濕、陰冷。從牆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手指粗的鐵條插入其間。我久久的凝視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時,想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人民的幸福,願把牢底坐穿。他們中有許多是與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也有朋友,但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他們寧願犧牲自我。在二樓的一間牢房時,一面「五星紅旗」映入眼簾,這就是江姐綉的五星紅旗。當他們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廣場上的喜訊後,相互告訴給獄友。由於牢獄與世隔絕,他們憑自己的想像,綉了這面紅旗,並暢想未來,可以想像當時他們是多麼的激動,他們夢寐以求、為之奮斗的事業終於成為了現實,可他們卻仍處在暗無天日的監獄中,他們無法走上街頭匯入到歡樂的人海中,無法親眼看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而只能在心中歡呼,用眼神互相祝賀、傳達著喜悅之情。走過一條長廊,來到最恐怖的刑房。一種叫披麻帶孝的酷刑,聽起來就毛骨悚然。看到生銹的刑具,眼前浮現出敵人的獰笑和革命英雄面對酷刑一笑而過的坦然,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為了自己的信念,到最後一刻也要把笑容留給敵人。縱有多少酷刑摧殘的只是革命者的身體,想在精神上擊跨革命者是萬萬不能的。敵人的無奈,更堅定了革命者的信心。進入側面的二層小樓,一隻鉛筆吸引了我,下面是一幅畫著飛機的畫,原來這是小蘿卜頭學習的地方。由於牢內艱苦的環境,使他頭大身小,故大家叫他小蘿卜頭。在他該上學的年齡,在獄友們的幫助下,小蘿卜頭開始在黃顯生將軍的牢房裡上學了,識的第一個詞是「中國」。多麼可愛的孩子啊!多麼可憐的孩子啊!出生不久就來到了人間地獄,8年牢獄,最後還是死在敵人的刀下。仰看烈士的事跡和尊容,俯首他們的遺言和遺物,我的心被一種無形而偉大的力量所懾服。先烈的精神如陽光灑進心靈的暗房,像雨露滋潤著空虛和荒蕪的心田,靈魂上的一切灰塵和污穢全被滌盪。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面貌、道德風尚,都有著古往今來不斷繼承發揚的過程。昨天,烈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緬懷紅岩英烈,我做為一名***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應樹立創一流工作的意識,開拓創新,腳踏實地去實踐,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當好時代的尖兵、當好愛崗敬業的榜樣、當好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中堅、當好實踐黨的宗旨的模範,為把我國建成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用祖國的強盛,告慰英烈。

㈧ 電影《後會無期》觀後感

整部電影很輕松搞笑,也有很多深刻的地方。舉幾個例子,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馮紹峰夾蛋那個笑點,最讓我感到情節微妙的是旅館受騙那一段以及江河的愛情故事,最讓我覺得有深意的就是那一句:你從沒去看過世界,哪來的世界觀?!
我喜歡電影所表達的「後會無期」的思想。人生都是這么直來直往的,不會有跳躍和倒退,時間過去一秒就會到達下一秒,過去的人和事也就不會再重復,沒必要去為了所有在生命中出現過的事物都留下過多的情感,比如過多的惋惜、仇恨,更多的應該是和事物本身一樣轉瞬即逝,待重逢自會再見。就像電影里開頭的胡生,我不是我爸跟我媽亂生的,雖然我叫胡生。一開始大家肯定都以為他會是主角,誰又會知道中途就丟了呢?就算根據劇情會料到有這么一出,又有幾個人會想到韓寒的會直接讓他從電影里消失呢?這就是韓寒《後會無期》所要表達的一部分:後會無期,珍惜每時每刻,認真對待現在和未來

㈨ 八佰的觀後感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不能死,我娘還等著我回家呢。」這是劇中的一個人物端午說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他們所令人憤怒的「黑」其實是由每個人對團圓盡孝這一期望的「白」所產生的。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

影片中的蘇州河(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後被上海人稱為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栗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樑。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賓士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㈩ 渣滓洞觀後感

[渣滓洞觀後感]

2005年8月18日,借先進性教育的契機,我們來到了紅岩革命聖地,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渣滓洞觀後感。浩氣長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氣勢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畫,烈士詩文碑林,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使我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記得少年時代,《紅岩》這本書曾使我愛不釋手,《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曾經看過幾遍,江姐、許雲峰、華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看著他們的先進事跡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我曾經向著少先隊旗宣誓,繼承先烈的遺志,踏著先烈們的腳印前進。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長大後要為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江山貢獻我們的力量。去重慶瞻仰、悼念烈士的英靈是我多年的願望,而今天,我終如願以償有幸瞻仰烈士們的牢房,略曉烈士的偉績,超越時空與烈士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好象天亦有情,這是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火爐山城難得有如此涼爽,緩緩行駛的汽車在「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贊歌聲中,把我們帶到了歌樂山。

歌樂山位於重慶西北郊,整個歌樂山由一種紅色岩石組成,這種岩石象鋼鐵一樣堅硬,當地的人們又叫這種岩石為「紅岩」。順著蜿蜒崎嶇的山路進入渣滓洞,呈現在眼前的是陰森、恐怖、帶有殺氣景象。四周的碉堡、暗哨、鐵絲網令人覺得陰森恐怖。在大院的牆上寫著反動標語,時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院中的牢房是3米見方的小屋,潮濕、陰冷。從牆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手指粗的鐵條插入其間。我久久的凝視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時,想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人民的幸福,願把牢底坐穿。他們中有許多是與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也有朋友,但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他們寧願犧牲自我,觀後感《渣滓洞觀後感》。在二樓的一間牢房時,一面「五星紅旗」映入眼簾,這就是江姐綉的五星紅旗。當他們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廣場上的喜訊後,相互告訴給獄友。由於牢獄與世隔絕,他們憑自己的想像,綉了這面紅旗,並暢想未來,可以想像當時他們是多麼的激動,他們夢寐以求、為之奮斗的事業終於成為了現實,可他們卻仍處在暗無天日的監獄中,他們無法走上街頭匯入到歡樂的人海中,無法親眼看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而只能在心中歡呼,用眼神互相祝賀、傳達著喜悅之情。走過一條長廊,來到最恐怖的刑房。一種叫披麻帶孝的酷刑,聽起來就毛骨悚然。看到生銹的刑具,眼前浮現出敵人的獰笑和革命英雄面對酷刑一笑而過的坦然,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為了自己的信念,到最後一刻也要把笑容留給敵人。縱有多少酷刑摧殘的只是革命者的身體,想在精神上擊跨革命者是萬萬不能的。敵人的無奈,更堅定了革命者的信心。進入側面的二層小樓,一隻鉛筆吸引了我,下面是一幅畫著飛機的畫,原來這是小蘿卜頭學習的地方。由於牢內艱苦的環境,使他頭大身小,故大家叫他小蘿卜頭。在他該上學的年齡,在獄友們的幫助下,小蘿卜頭開始在黃顯生將軍的牢房裡上學了,識的第一個詞是「中國」。多麼可愛的孩子啊!多麼可憐的孩子啊!出生不久就來到了人間地獄,8年牢獄,最後還是死在敵人的刀下。仰看烈士的事跡和尊容,俯首他們的遺言和遺物,我的心被一種無形而偉大的力量所懾服。先烈的精神如陽光灑進心靈的暗房,像雨露滋潤著空虛和荒蕪的心田,靈魂上的一切灰塵和污穢全被滌盪。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面貌、道德風尚,都有著古往今來不斷繼承發揚的過程。昨天,烈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緬懷紅岩英烈,我做為一名***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應樹立創一流工作的意識,開拓創新,腳踏實地去實踐,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當好時代的尖兵、當好愛崗敬業的榜樣、當好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中堅、當好實踐黨的宗旨的模範,為把我國建成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用祖國的強盛,告慰英烈。
〔渣滓洞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閱讀全文

與電影荒蕪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北電影節張鈞甯頒獎 瀏覽:334
一部電影是靈魂飛升第一視角 瀏覽:894
電影推薦台灣喜劇電影 瀏覽:647
猜一猜誰來赴晚宴電影音樂 瀏覽:744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電影觀後感1000字 瀏覽:417
寒信古村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400
動漫電影中電影音樂的特點 瀏覽:457
粵語電影大帥哥26 瀏覽:913
免費國語電影完整版 瀏覽:743
微電影愛情來的時候 瀏覽:450
夢見電影院爆炸被救了 瀏覽:232
什麼是選修微電影 瀏覽:520
美麗人生電影專業英文影評 瀏覽:400
愛情電影學校那種 瀏覽:321
一直摸美女肚子的電影名字 瀏覽:187
奶茶和電影院合作銷售 瀏覽:339
什麼電影好看又可以學英文 瀏覽:646
一部外國電影犯法愛情兩個字 瀏覽:688
宮崎駿電影側耳傾聽音樂 瀏覽:283
夏威夷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