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找一篇專業的電影觀後感
東京審判觀後感 經過一個小時五十分鍾,看完後,心裡不禁為這部片子暗暗叫好,就像每個看過《東京審判》而備受鼓舞的炎黃子孫一樣。你絲毫不用懷疑這部電影拍攝的動機,在一片混沌、缺乏鬥志的中國電影界,能有這樣一位香港導演站出來願意傾家盪產「為國家做些事情」,實在是難能可貴。 影片大部分劇情都是在遠東國際法庭和林熙蕾飾演的田芳子家裡展開,重頭戲毫無疑問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的法官和檢查官、胸有成竹據理力爭的中國律師團、咄咄逼人顛倒黑白的日本方面律師、神經緊綳的旁聽觀眾、職業敏感十足的記者,無不原汁原味還原了當時那個跌宕起伏、場面宏大的審判庭;而與之相映的是,田芳子家也在進行一場洗禮——由曾志偉扮演的日本老兵,也就是田芳子的哥哥從中國戰場回來天天酗酒度日,心裡充滿愧疚;小妹妹響應日本政府的號召去中國當了隨軍應征團,結果卻淪為自己國家軍隊的玩物,幸好逃了回來。家裡基本沒個家樣。 朱孝天飾演的《大公報》記者夾在民族利益、個人使命和與田芳子的愛情中,有些左右為難。《東京審判》真實記錄了一場殘酷戰爭帶給兩個國家人民的深重苦難。 最後中國理所應當贏了審判,日本家庭最終家破人亡。 不得不承認,這片子中飾演中國法官梅汝璈的劉松仁表演是相當出色的。他已經是我叔叔輩的演員了,從《八月桂花香》的年代走來的香港演員,我原來對他的出演是否合適將信將疑。等看完後,你就會佩服,他是毫無疑問的演技派。且不說大段專業的英語他「手到擒來」,關鍵是在沒有他戲份的時候,導演給了他不少特寫,你依然能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用我朋友的話說,「劉松仁眼神都會演戲」。在戰犯裝病企圖逃脫罪罰的時候,梅汝敖一言不發的望著他,眼神里滿是鄙夷和憤怒,在中國的證人上堂作證的時候,梅汝敖依舊是沒有講話,但是眼神里都是痛楚。他徹底顛覆了我對他原來奶油小生的印象。另外一個出彩的人物我認為是那位飾演首席檢查長的美國首席檢查官約瑟夫·季南的扮演者。雖說是一個老外,但是他為正義不懈奮斗的那種自然、堅定的表演讓我欽佩。也可能是因為他的戲份比較多,所以我對他印象也很深刻。說到演技,日本律師廣瀨一郎的扮演者把刻板的面孔下藏著冷酷的心的老奸巨猾演得也是入木三分。 然後我也不得不說我看見後英達的感覺,我自己都不明白,當時為什麼一看見英達我差點想笑場,到現在我內心還很歉疚。他的京腔十足的英語一上來我就在想,他在美國留學不會是才幾個月吧?除了這個英達白白胖胖顯得太富態了,不象解放初期的經歷過苦大仇深的人民。話說回來,他演技是值得肯定的,舉手投足有一股氣勢,正義神聖不可侵犯的恢宏氣勢。而曾江和曾志偉的表演也很到位,沒有港台演員拿腔拿調的習慣,就是鏡頭、台詞太少了。林熙蕾表現平平,剛好及格。讓我有些失望的倒是我們這一輩兒的朱孝天同志,除了會日語,他在裡面簡直是在夢游。此男披著一頭希臘美男子式的中長發,眼神迷離,在庭審過程中演繹一個記者速記的動作都那麼假,拿著一支筆在本子上大幅度塗鴉,或是每到審判關鍵時他馬上露出千篇一律眉頭緊鎖的呆滯表情,讓我不禁心口發堵,不知道《大公報》的老編看見了是否痛心疾首,有沒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的感覺呢? 最後決定冒著被廣大博友扔雞蛋的危險說說片子的缺憾,有些不吐不快。影片中出彩的部分不大,我先前看見的影片介紹長篇雲雲一概沒有記住,只記得四個字「力挽狂瀾」。沖著這個我懷揣滿腔熱情目不轉睛盯著大屏幕,可惜的是自始至終,除了開頭中國法官梅汝璈力爭讓中國在法庭上的座席排在英國之前,以及結尾,還是梅汝璈為了爭取讓這些千古罪人的日本戰犯被叛死刑,除此之外沒什麼特別曲折的審判情節。我相信歷史上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會拖了2年才最終定罪,可我看到的大多是非常順利的庭審過程,絲毫看不見「力挽狂瀾」的影子。這讓我有些意猶未盡。另外就如同一些網友的評價,「影片有些不流暢」,敝人也有同感。 不管怎麼樣,這部片子大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敝人雖然是學歷史出身,但其實自己對侵略事件的細節都不甚了解,而且早學也早忘了。在法庭上出現以真實的資料批露「皇姑屯事件」、「九· 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細枝末節的真相,藝術地再現了這一二十世紀最大的正義審判。 說起影片不足之處肯定也會有,盧迪以前文章也里寫道——「你不忍心指出它的缺點」。千篇一律的贊賞大家想必也見多不怪了,我今天稍微唱了半個黑臉,但是我還是從心底里感激和敬佩這些導演、演員,至少他們在為自己的祖國努力,為了這個我覺得也應該為他們叫好。各位沒有看過的,不妨去看看吧,不單單是為了一個電影,而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或者說,是作為一個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的子民,當你看見影片最後黑底白字寫的一
Ⅱ 電影《七彩夢》的觀後感
學校組織師生觀看了《七彩夢》這部電影,孩子們感受頗多,其實我覺得更應該讓家長看看這部影片,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與家長有著密切的關系,也令人深思。
一、關愛留守兒童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七彩夢」。影片中城市網癮少年和農村留守兒童的相遇,一定會產生"化學反應",因為他們有那麼多的不同,但他們又有共鳴,因為他們缺少陪伴,都是孩子,又是同齡人,都有著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班裡的留守兒童有十多個,他們的突出特點就是:特別調皮或特別膽小內向。皓皓同學反應靈敏,愛發言,但也愛說一些怪話,惹得全班同學鬨堂大笑。作業不認真完成,氣得他奶奶把手機都給他摔了。小馨同學特別膽小,就算是表揚她,在她臉上也看不到一絲笑容。面對這些孩子,對他們唯有多一些關愛,用足夠的耐心、愛心,和家長一起讓孩子認真起來、陽光起來。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們提出:影片的最後貝貝不玩手機了,可他的爸爸媽媽卻在玩手機。
孩子的眼睛就是錄像機,耳朵就是錄音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要求孩子不玩手機,自己首先做到沒有電話,沒有事情要聯系的時候不要去玩擺弄手機,更不要玩游戲。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是我們想讓孩子安靜,或像貝貝的爸爸媽媽一樣,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覺得虧欠,就想買個手機或平板來彌補。可等孩子迷上手機時,我們又開始抓狂、開始指責孩子。殊不知,作為家長的我們才是罪魁禍首。希望家長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多一些關愛,通過親子共讀等活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遠離手機。
三、讓孩子們在生活中獲得成就感
孩子們提出:貝貝一開始那麼喜歡玩游戲,最後為什麼不玩游戲了?
經過大家的分析,才發現貝貝以前是在游戲中獲勝時得到別人的點贊和鼓勵,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後來他發現,在幫助同學的時候,自己的那種成就感更加的真實。他的這種行為,既溫暖了同學,也改變了自己。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成就感。
學生的成就感其實也很容易獲得。比如:一次正確的回答,一次被表揚,一次作業被欣賞,解出了一道難題,會唱了一首歌,讀好了一篇課文,畫了一幅令自己滿意的畫……都會讓他們的內心產生莫名的沖動,這沖動是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喜悅帶給他的是對下一次課的嚮往。興趣和信心就是在這樣一次次成功和嚮往中累積起來的。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及時的鼓勵和真誠的贊美。
四、讓孩子們學會換位思考
影片中貝貝看到果果在山坡上吹口琴,因為自己沒辦法上網,就想拿果果的口琴來解解悶兒。但是因為這個口琴是果果的父親留給她的的唯一念想,所以果果拒絕給貝貝吹。貝貝生氣了,就把他的口琴一腳踢到山下去了,果果邊哭邊找,手指都劃破了也沒找到。後來貝貝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號召同學們一起幫果果找回了口琴,貝貝也因此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其實,在孩子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不經意。班裡的奇奇同學是一個活潑、積極開朗的孩子,平常愛說愛笑。但他唯一的不足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有事兒沒事兒就喜歡拍這個一下、撓那個一下,一時引起大家怨聲四起。看完這部影片,在大家積極談論自己感受的同時,我也趁機向大家提出這個問題。有時候我們覺得拍別人一下,是一種親昵的表現,有時候是想跟別人打個招呼或開個玩笑,但是卻沒有想這樣做別人有什麼樣的感受。有些同學可能對這些小動作不太在意,可大多數同學都不喜歡這種方式。那我們就需要改變一下了,我們要學會用別人喜歡的方式去打招呼。
《七彩夢》講述了孩子的心聲,讓我們切實感受到孩子對父母關愛和陪伴的深深渴望。同時,也呼籲廣大家長,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都請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因為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和陪伴。讓「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不僅僅是最長情的告白,還能成為伴隨我們每個人最美好的記憶。
Ⅲ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
要點:
1、大致敘述電影的內容
2、選取幾個經典的片段談談自己的感悟
範文:
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生於魯國一個沒落的貴族裡,但他堅持自己的思想,開班教學,創立了私學,改寫了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的歷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備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發生的故事,導致孔子受連累被逐出魯國。
孔子在諸侯各國游說講學,推崇仁政思想,企圖改變各國戰爭紛爭的局面,改變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後來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後,又被魯君召回國,在此期間創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孔子的幾條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名言對我們教育很多,比如說: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本身不喜歡學,不會學,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他,也沒有教他的必要。
這句話給我們的教義是十分大的,告訴我們,要主動學習,態度端正,要對學習抱著喜歡的態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這樣老師才會對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師見你學習態度好,必定會想:「他(她)是一個有希望的學生」,也會因此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會有更多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不會讓老師天天一副「苦瓜臉」對著你,豈不是一舉兩得!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我同樣記憶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這句話讓我終身受用,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講仁義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然後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這樣的人,以後必定會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們雖然談不上「千古流芳」,但這樣做至少不會「遺臭萬年」。
所以,《孔子》這部影片對我們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論是孔子的政治思想還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給了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發!
曾幾何時,他為了傳播這正確美好的思想而到處顛沛流離!為了改變這紛爭世界還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為了對後人的正確教育、啟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難、傾注了多少心血!
Ⅳ 抗戰微電影不朽的歌觀後感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Ⅳ 電影觀後感道士下山800字
道士下山對一個普通觀眾造成的痛苦,非回擊一場人參公雞不能平息。
沒有靈魂的角色本來也不需要演技,這些年演陳導電影那是且混且珍惜。奇怪到《道士下山》,已經發展到不是角色合不合適、演技夠不夠用的問題,而是在可以ABC選項演法、演錯重來的明顯需要下,他甚至都懶得NG。能理解嗲玲演金蓮風情有限,許三多特型演員,偶像卦有顏任性,但是范偉那種開口前先等三秒的領導式講話你作為一線大導你任由其拿突兀當個性嗎,你的老寶貝王學圻舉手投足做作勁,是在自我kuso一句話噎死老禪師嗎,張震這些年辛苦經營的逼格,能被同一個類型片劃分成冰火兩重天。
也沒有陳凱歌擅長的題材。他既不擅長「土」,更玩不轉洋。倒是市場風傳流行什麼,他都會馬上(試圖)跟上。世紀初玄幻盛行,他以為既踩上了熱點又躲開了當時大導們競相武俠的俗套,結果留下千古笑柄。那個《搜索》,五年前中式B級片都拍爛的題材,他是不是還暗自竊喜以為犀利挖掘了現代信息爆炸的社會熱點?樣樣都想秀,樣樣都出糗,全能展示無能。
選角浮躁,題材浮躁,倒是與影壇大風向融為一體,陳導的雪上加霜,是有區別於人更可怕的絕症——深刻控。
電影是一秒鍾24次裝逼的藝術。身為一個一線導演,不深刻怎麼行呢。故事本身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教給凡夫俗子人生道理,要每一事都關乎天地玄黃,每一句都讓人醍醐灌頂。要從或最質朴或最浮誇的事物表面,悟出佛,悟出道,悟出俗世解脫,悟出生老病死。大家說道士是無極2,主要是惡心在這里。
扯淡的種類太多了,沒有一種看著這么可氣。李安不愛搞「經典台詞」,護舒寶的京油子玩世不恭腔,都得拿自嘲打掩護。最愛批量生產裝逼句的王家衛,我都擔心鳳梨罐頭、先拒絕別人是唬弄90年代未成型小清新的小把戲,放現在未免太雷,結果《一代宗師》出來,說什麼話就創造什麼樣的環境烘托,99.9%的台詞寫手仍只能跪著。
沒有這金剛鑽,真的別攬這瓷器活。知道你一線導演放不下身段純粹搞笑,但是能力經過多少次血淋淋的驗證,唯獨就是不能放棄深刻。再多的佛道儒點綴,也抖不出你未曾有的機靈,這場讓大家一起笑場的運動,非要從電影青年普及到廣場大媽為止?
看字幕和credit翻譯那麼用勁,所以惡意揣測,當以為胡逼剪可以弄出一部看上去還有檔次的作品時,這些一坨坨自感哲理的台詞和念白都是本來打算去忽悠歪國仁的,因為國際喜歡「深刻」。而邊角細節里,全是陳導對於上映後引發網路「城震cp燃萌!」、「少林寶強笑容魔性」熱論的自信想像,以為自己兩手都很硬。忘了我們對於一部群星匯聚的大爛片容忍度比對草根爛片要更低。
還有那一手蹩腳的賣腐,我真是惡心說。霸王擦邊球歪打正著,熱點腐題材順理成章成了陳導重要迎合點,大概他特別樂於看到類似各種陳凱歌電影元素大盤點專題中能專門辟出兩個版來講他這個特點,好彩蛋,好trade mark。劉燁東健魔幻cp,小明大爺育兒cp,港台城鎮日月合一。
往極端里說,古老武俠片,黃金時代槍戰片,江湖恩仇多半腐向,腐的是肝膽相照,義薄雲天,少言寡語,拒絕拖泥帶水,隱匿在99%的鐵漢里,1%的柔情才有可能動人。而陳凱歌的腐,純粹男女俗套的變異,唧唧歪歪百般衷腸對視,一樣,沒有講故事的真情實意,滿滿都還是盼著形成話題點的心機。身為一個資深腐控,對於滾草坪這種情節都已經,用最近大家常說的詞兒,尷尬症晩期不治。
一個華語一線導演,都沒一部武俠作品,真是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管你看官是否閱打無數,反正你得照顧我開天闢地頭一次,冗長重復的打鬥,二十年前別人都玩剩的天馬流星拳,每一戰都是經典,每一招都捨不得剪。誰能告訴我張震和林雪是咋回事?小老婆作壽你砸場子,唱也就幾分鍾混了,你非打了我蝦兵蟹將好幾天,什麼仇什麼怨?
邏輯混亂比比皆是,前因後果語焉不詳,節奏詳略一鍋爛粥。古老的傳統時代大家希望你完整地講一個故事,寬容的現代人民連這個也不奢求了,段子集和腦殘傳都有市場,還有我這樣的惡趣味,一步之遙都看得我血脈賁張。可惜你既不好笑也裝不出逼格,拍了個扯里扯乎的題材,不妙就算了,連玄也不玄。
Ⅵ 寫一篇600字的電影影評
《阿凡達》觀後感
看過《阿凡達》有幾天了,一直沒有動筆寫點什麼,不是不想寫,除工作忙沒有時間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只要不是以挑刺為職業的人,剛看完《阿凡達
》心情肯定是激動的,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溢美之辭全部用盡估計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
心情,所以,先讓自己冷靜了幾天,要不然腦子一熱,指不定說出什麼來呢,君不見陸
川,把「下跪」都說出來了。
這年頭,大師很多,凡是能拍幾部能看得過去,叫座或叫好能挨一個邊的,都可
以稱為大師了,所以如果把詹姆斯.卡梅隆稱做大師都覺得委曲了,於是,網友們都稱他
為「卡神」以示崇拜。稱為「神」,且不是自稱,世間唯卡梅隆一人了。
這些天人人皆議《阿凡達》,見面打招呼都是:噯,看阿凡達了嗎?如果一方說沒有,
另一方若看過,肯定會說,趕緊看吧,好看,值得一看。說起講得什麼?因人而異了,
有人說,是一部釘子/戶反/抗bao力chai遷的故事,也有人說,是一部愛情童話,還有人說,是部科幻戰爭大片。到底是什麼片,去了電影院看完就知道了,不過不知道也正常,大部分人是被震撼得「暈菜」了。
《阿凡達》的故事情節是好萊塢一貫的風格,簡潔而緊湊。其實僅此一點就夠中國的「大師」們學習了,中國導演擅長講故事,擅長把電影拍成電視劇,其實能把電影拍成90分鍾電視劇讓觀眾看明白,觀眾就應該感恩戴德了,更多的導演是一個人在那跳大神般自彈自唱,故弄玄虛,陶醉得全然不顧觀眾死活,觀眾如果不懂,那是你們素質不行,欣賞水平不行,電影是一種藝術嘛,不是隨便拎個人就能看懂的,誰叫你們「不懂外語,沒有能力,還不神秘」來著?
《阿凡達》作為一部商業巨片是超級成功的,因為使觀眾花錢看了電影後感覺物超所值,而不是看了某國產大片後追悔莫及。《阿凡達》讓我們享受了兩個半小時的夢幻之旅,在銀幕前,自己彷彿重回孩提時光,夢想乘著想像力的翅膀翱翔在一個絢爛唯美的世界。
我想用一句話來評價《阿凡達》她讓我們重拾了本屬於自己但確被遺忘的兩顆心,一顆是童真之心,另一顆是悲憫之心
Ⅶ 電影《西楚霸王》觀後感
為了能寫下這一篇影評,我又再次重溫了這部歷史題材的電影。這部影片讓我對項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不僅僅是史書傳記中的亂世梟雄,而且還是一位有情有義的性情漢子。
說他有情,那是其對於自己深愛戀人之情。項羽與虞姬的戀情是這部電影眾多主線中最至關重要的一條,貫穿整部影片的始終。盡管項羽常年征戰在外,二人聚少離多,然而時空的距離並不能切斷彼此間的思念,項羽領兵與秦軍主力在巨鹿、棘原一帶血戰,槍林箭雨、血雨腥風之間心中猶時時牽掛遠在薛城的虞姬,虞姬更是不顧路途凶險,毅然千里獨身追尋項羽,而為了虞姬,項羽甚至可以拋棄個人的得失:兵入咸陽後,項羽輕信呂雉之言,說虞姬為秦二世所辱致死,於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縱火怒焚阿房宮,大肆屠殺秦宗室大臣及降兵;當呂雉對其坦露愛慕之情,並直言虞姬會破壞其霸業之時,項羽卻以寧可放棄天下,也不背棄虞姬斷然拒絕;楚漢對峙廣武山,項羽亦遵從虞姬心意,生釋呂雉,並同意與劉邦止戈息武,平分天下,即使是在兵敗垓下,身陷重圍之際,項羽慷慨悲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飽含深恐不能保全虞姬之憂。足見其處處以虞姬為念,以致將財富、霸業、天下、生死完全置之度外,這份對戀人的深刻眷戀,著實令人感佩!
言其有義,那是他對於生死兄弟之義。項羽對與其血戰沙場、生死與共的將士的兄弟之義也極令人印象深刻。秦楚棘原一役,部將鍾離昧力戰致殘,令項羽大受刺激,竟痛下殺手,下令將新降的二十萬秦兵全部坑殺!部將虞子期失手誤殺義帝,項羽卻不忍加罪,後子期為保全項羽,毅然自盡,項羽竟不惜與天下諸侯為敵,自承義帝是為其所殺,也不願委過於子期。項羽早年與劉邦結為異姓兄弟,然而,為了爭奪天下,二人逐漸反目。實力強勁的項羽曾幾次置劉邦於生死邊緣,但顧念兄弟情誼的項羽往往在最後關頭心慈手軟,縱放劉邦,也最終因這份兄弟情誼而成就了他悲情英雄的結局。茫茫烏江邊,項羽與誓死追隨的二十八騎部下,同緊追不舍的漢軍進行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最後決戰:先是那二十八騎江東子弟,在季布與項庄的帶領下,義無返顧地縱馬撞進了滾滾涌來的大隊漢軍陣內,死戰向前,最後全部力戰而死;後有項羽獨人單刀力戰漢兵,再現英雄本色!三進三出,卻似砍瓜切菜,殺得漢兵披靡,幾致敗退。最後在身負重傷,力竭不支之際,面對昔日盟兄的勸降,項羽一笑置之,最後含笑引劍自盡,成就千古絕唱!
古往今來,歷數多少文人墨客,感嘆項羽霸業不成,壯志未酬,但也許正如片中呂雉對其的評價:「項羽是女人心目中的男人,卻不是得天下的男人」,愛美人不顧江山,重情義不惜名節,他的有情有義成就了他的英雄之名,卻註定不能成就他的霸業,這也正是他的悲哀所在。然而,烏江之濱,他「生為豪傑,死為鬼雄,江東子弟,頂天立地」的絕唱,卻依舊縈繞耳際,供後人追思、景仰。
Ⅷ 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想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被擁立為秦王。八年後(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蘄年宮舉行加冕禮,親理國政。此後,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選賢任能、歷兵秣馬、富國強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歷經10年的統一戰爭,他先後消滅了韓、趙、燕、魏、楚、齊等諸侯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帝國。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軍政大權集於一身。他還下令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以秦小篆為全國通用文字,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並統一了全國的法規刑律。他拆毀戰國時各國邊鄰地區的城防工事,修築馳道,還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前無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鐵腕行動,對於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強化專制統治,嬴政在執政時,嚴刑峻法、橫征暴斂,又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此外,他還興師動眾,五次遠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書坑儒。這些作為大幅度摧殘並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嚴重社會危機。秦始皇去世才1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飛煙滅。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Ⅸ 電影孫中山觀後感 2000-3000字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孫中山先生為什麼會有改變歷史和進行歷史革命的雄心和志向。從他生活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我知道,當時整個中國社會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若有外患,中華民族每況愈下:清朝腐朽的封建統治既不能解決自身的腐敗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更不能外國列強瘋狂入侵中國並蹂躪中華民族的問題。甚至賣國求榮,替西方列強入侵中國。中華民族已經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人民要擺脫這種命運,重新恢復和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別無他法,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統治,驅除外國列強,建立真正屬於人民的政權,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孫中山先生就是誕生和成長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作為一個受到過良好教育的熱血青年,自然有挽救民族的強烈責任感。當然同時,他有自己的局限性,他只看到中國自身的問題――改革現有政府或創建新的政府,而沒有看到外國入侵的民族矛盾問題。我從他的成長過程還可探知到,他的這種雄心和志向是在十幾年的求學過程中逐漸樹立的,也就是說,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環境的影響。他能夠出國去求學,他能夠完成初等教育,他能夠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精力。如果他出生貧窮,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沒有出國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沒有精力去思考社會的問題,他是不可能形成這種壯志凌雲的抱負的。時勢造英雄,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英雄,而時有準備和這種意識的人才能成為英雄,才能鶴立雞群,如果換做是我,或許也有這個可能領導革命,也有這個可能成就偉業。當前提是我在那是就受到過同孫中山先生同樣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所以孫中山先生有那樣的志向和雄心完全是偶然。但是從整個社會的發展情況來看,出現孫中山式的人物又是必然。因為中華民族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國家是不會輕易就被外來勢力滅亡的(除了自己外)。
其次的問題就是怎樣來領導革命推翻腐朽的封建統治。這個問題其實是孫中山最苦惱也是探索革命的關鍵問題。早期他在日本創立了報社或團體之類的鬆散組織來宣傳和探討挽救民族問題。漸漸地思想成熟候,建立革命團體心中會。專門負責和領導具體地活動。團體成熟後就建立了同盟會,把各個革命團體組織和團結起來,形成同盟。這大大壯大了革命力量。同盟成熟後,就成立政黨。用政黨力量來挽救國家和治理國家。顯然他地這種思路在當時已經很先進了。因為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用政黨地形式來進行革命――一種有組織有紀律有綱領和武裝力量地形式。雖然和共產黨比起來,他領導的政黨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比較落後。
接下來他領導武裝力量發動武裝革命掀起了一系列反封建高潮,使得清朝政府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無法在十九世紀的中國立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中國看到了希望,人民開始有了思想的醒悟和革命的萌芽。這就是政黨的力量。他的革命形式。
再次的問題就是孫中山怎樣來治理和管理國家。當孫先生的辛亥革命成功後,起初他的治國思想可以說時極其幼稚的,他以為只要推翻了封建統治和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無論是誰掌握政權是誰治理國家,中國就都已經得救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推翻帝制後,由於他的妥協讓位給袁世凱造成革命的再一次失敗。袁世凱死後,全中國被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孫中山在這時還沒有意識到用什麼來治理國家。他有舉起反軍閥的旗幟。這時,國內和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共產黨的力量和影響力迅速在全國擴大,其嚴謹的紀律和革命的認識深深的感染了孫中山先生,在歷史上,這就是有名的「孫中山的偉大轉變」,他決定跟共產黨合作,改組國民黨。除軍閥,驅除外國列強,才能重振中華。他頒布法令和實行調節國家的政策,實行新的國家管理制度――多黨合作。按照中國的國情來治理和管理國家,他又頒布了外商法,對外宣布中華民國的獨立性和尊嚴。知可惜,當他探索出道路的時候,他已經無法親自實施了,1924年春,孫中山仙逝。他親自建立的國民黨在蔣介石手裡並沒有按照這位國父的遺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來做,1927年國民黨的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事件,進行反革命獨裁統治。孫先生泉下又知不知道會又何反映。
孫中山是中國一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其人之所以能夠如此轟轟烈烈的流傳千古,不僅是因為他以天下為公,更重要的是他與中國命運同呼吸,為中國革命鞠躬盡瘁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鬥志永遠鼓舞著中國的後世青年。
Ⅹ 優秀影視劇的觀後感 500字左右
剛剛看完了20年前央視版的紅樓夢,觀後感慨萬分.一方面因為其是20年前而拍攝的一部電視劇卻直到今天還能深深的打動我這個對於影視作品非常挑剔的人,還能被那麼的觀眾認可和喜愛( 湖北電視台近期還重播了,收視率還很高),另一方面也被劇中演員精湛的演技所折服,他們是真的用心在演,把自己完全的容入到了角色中.當能正因為他們的用心,才使的他們所演繹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在人們的心裡紮下了根,你可以不知道歐陽奮強,可以不知道陳小旭是誰,但當他們在你面前出現的時候你會很自能的認出他們來,那不是寶玉嗎,那不是林妹妹嗎.現在北京電視台正在熱超新版紅樓夢,並且聲稱為了選出大家心目中的紅樓夢中人,將在全球進行選秀活動並美其明曰: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姑且不論其最終結果將選出一些什麼樣的演員,但是光那份抄作就已經為這次新紅樓夢定下了失敗的基調.再看看他們的時間表只有一年的時間拍攝,沒有任何時間對演員進行培訓.我們再看看20年前是怎麼做的,雖能那時候資金緊張,但卻用了三年的時間選擇演員和對演員進行培訓,這才讓我們在電視劇中見識了我們的演員深厚的文化底蘊.那時候的他們是真正的為了把這部戲拍好,為了把紅樓夢這部傳世之作以影視的形式表現給大家,為了演繹好自己的角色.再看看現在的這幫」夢中人」,還沒開始就在做著明星夢,發財夢.演員是想靠這個出名,投資方則凈想著怎麼可以掙更多的錢,好好的一部傳世之作又面臨著被糟蹋的危險.
再談談劇中那些經典的形象:我認為不管以後怎麼拍這部戲中寶玉,林黛玉,王熙鳳,晴雯,湘雲的形象是難以超越的.歐陽奮強的寶玉把寶玉的精髓演繹到了極至,鄧捷的王熙鳳也演繹到出神入畫的地步,更不用說陳小旭的林妹妹更是從形象到氣質上都是最好的,還有張靜林的晴雯野蠻中帶有幾份嬌氣讓人愛不釋手.其中我最喜歡張靜林的晴雯她就是我心中的晴雯,她就是我的紅樓夢中!
這個版本中我唯一有點不贊同的就是它的結尾實在是太悲了,剛才看的時候眼淚在我的眼眶中打了幾次轉,看了這么多電影電視劇還真沒怎麼哭過,但這部電視劇的結尾卻讓我實在有了想哭的沖動.一個鍾鳴鼎食之家一下子落到家破人亡.再看看曾經無比風光的鳳姐竟落的個死時竟連一個棺木也沒有,竟被拋屍荒野的下場;再看看曾經錦衣玉食的寶玉竟被人認為乞丐;曾經天真無暇,豪爽大度的湘雲竟淪落到歡場賣笑.這樣的悲哀的結局實在讓我的心裡難受,還是比較喜歡高鄂續書中的結局,雖能賈府暫時衰敗但在賈蘭和賈桂(寶玉的遺腹子)還會使賈府中興.
紅樓夢不愧是千古奇書,它使我在看完小說感慨萬千後,再看電視劇後內心再一次的被觸動.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