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莫迪里阿尼電影觀後感

莫迪里阿尼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6-30 10:09:57

『壹』 關於電影《莫迪里阿尼》

茶,咖啡,多稀奇,
世界像你的笑聲一樣空洞。
盡管老牛知道不得到處亂走,
是時候了。
我曾期待我豐繞的大漠
窗外雨珠點滴落中,哈哈

『貳』 莫迪里阿尼的人物介紹

莫迪里阿尼生於義大利南方,1902年十八歲的莫迪格利阿尼入世界著名學府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次年轉入威尼斯美術學院。受同齡學藝青年的感染,他開始吸毒,開始嘗試波西米亞式的放盪生活。1906年,莫迪格利阿尼來到當時西方藝術的中心巴黎,先搞雕塑,受羅馬尼亞雕塑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的影響,他們是蒙巴納斯的鄰居和朋友。後來,因為喜歡印象派、後印象派、勞特雷克和畢加索,他轉入繪畫。由於酗酒和吸毒,加上賣不出畫,莫迪格利阿尼生活無著,健康情形每況愈下。而且,他那過份不羈的波西米亞生活方式,也不招人喜歡,他的朋友們便湊錢送他回義大利。1912年,他回到義大利的故鄉,重拾雕塑,卻不得鄉民喜愛,他忿而將作品拋入當地運河,發誓再不搞雕塑,並重返巴黎。很多年以後,莫迪格利阿尼名聲大噪,人們便下河打撈這些雕塑,卻一無所獲。也許,這是他的家鄉人為了吸引遊客而編造的淘金故事。
在莫迪格利阿尼的生活中,他對兩個女人用情最多,一是來自南非的英國女詩人碧萃絲·海絲汀絲(Beatrice Hastings),另一是他在巴黎學畫時的法國同學楊妮·艾布登(Jeanne Hebuterne)。碧萃絲聰明而有主見,給了不會生活的莫迪格利阿尼很多幫助,但莫迪格利阿尼認為她太過智慧,而碧萃絲卻認為他不爭氣,恨鐵不成鋼,二人最後吵架分手。1917年,楊妮進入莫迪格利阿尼的生活,二人育有一子,他為她畫的肖像,成為他最受稱道的作品。楊妮比莫迪格利阿尼小十一歲,雖然二人之間沒有碧萃絲那種精神交流,但楊妮對他十分崇拜,他們的感情生活非常和諧。1920年,莫迪格利阿尼的畫剛有了市場,經濟狀況開始好轉,不料卻因健康惡化、舊病復發而死,時年三十六歲。畫家去逝的當天,即將第二次臨產的楊妮痛不欲生,跳樓殉情。
莫迪格利阿尼是個自相矛盾的人,在他身上,既有義大利藝術傳統的深刻烙印,又有巴黎畫派的前衛精神;他既將埃及、黑非洲和東方古代雕刻視為自己的指路明星,又像波西米亞人一樣在內心中苦苦流浪;他既執著地追求藝術,生活在貧困之中,又沉迷於女人、酒精和毒品,過早摧毀了自己的健康;他既有豐富的精神與感情生活,又處在絕望的孤獨里。正是這些矛盾,造就了他這樣一位藝術家。

『叄』 莫迪里阿尼具有怎樣的創作風格

莫迪里阿尼是一位個性鮮明、充滿激情的藝術家,他常常任憑自己感情流露,他作畫時狂暴地工作,一氣呵成,整個作畫過程從來不為修修改改而中途中斷。他強調作品色彩的單純清雅,筆觸流暢奔放,有時將人物的比例拉長,以強調作品的感情力量。

『肆』 《莫迪里阿尼》 觀後感

關於影片
巴黎畫派才子莫迪里亞尼,出生之年比畢卡索晚三年,僅擁有三十六歲短暫的一生,他的一生,盡是充斥著酒精、大麻與女人的放盪生活,然而,他的繪畫或雕刻作品卻是完全兩樣的對比——穩定而精準的線條、沈著的色彩、簡潔的造形及有條不紊的表現手法。
莫迪里亞尼的一生,可以說是由一連串的「抗議」串成的——抗議中產階級的志得意滿,抗議他那寫生風景的繪畫老師,抗議不認同、不回饋他藝術才能的整個社會,抗議他自身久患的結核病。他在酒精與葯物中極端放恣,他在創作時也一樣狂野,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在絕望與貧病交纏之下,以瘋狂的速度創作,和時間之神艱苦地競賽,最後終於以三十六歲的短暫生命,為藝術綻放永恆的光芒。

關於演員
曾經憑借《教父3》而被影迷所認識的美國演員安迪·加西亞在新片《莫迪里阿尼》中扮演英年早逝的著名藝術家莫迪里阿尼,引起了影評家的廣泛關注。
對於安迪·加西亞來說,能扮演這位特立獨行的繪畫大師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也令他在演技上成功地飛越了極限。當時的莫迪里阿尼酗酒吸毒,放浪形骸,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安迪·加西亞說自己在表演時,如同靈魂出竅一般,不自覺地化身為這位行將就木卻又竭力與命運相搏的藝術家,他的全情投入可見一斑。

背景資料
20世紀初,現代繪畫的崛起衍生了多種藝術流派。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雖然受新印象主義、立體主義、原始藝術的影響,但他不像畢加家、馬蒂斯、勃拉克或戰後的康定斯墓、克利那樣,追求視覺上的繪畫革命,而是堅持著15世紀義大利藝術的傳統精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風格游離於所有時髦的藝術流派之外,又與新藝術觀念保持著緊密的關聯。他並不那麼出名,因為他在藝術上堅持做一個獨行者。
這個義大利帥哥的藝術生涯相當短暫,他21歲的時候來到巴黎,酗酒、吸毒、風流韻事不斷,過著藝術家特有的反傳統、反社會的豪放不羈的生活,35歲的時候死於肺結核。妻子在他葬禮的那天從六層樓上跳下來當場摔死。
喜歡莫迪里阿尼,是因為他不做作。在別人將他歸為立體派畫家的時候,他十分聰明地拒絕了這一歸屬。天生的高傲使他避免自己形成畢加索式的過分狂熱與放肆的畫風,他畫作里表現的文雅、脆弱和高貴,令人著迷。

『伍』 莫迪里阿尼的一生是怎樣的

阿米地奧·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年),義大利出生的畫家和雕塑家,以其優雅的線性作品聞名。靈敏的技巧和拉長的形式是他的繪畫和雕塑的標志。《懷抱孩子的吉普賽婦女》與《扎辮子的女孩》是他的特色作品。莫迪里阿尼出生於萊戈恩,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學習藝術。1906年,他定居巴黎,加入巴黎流派。他的作品受到了塞尚和畢加索等現代畫家以及非洲雕塑的影響。 在藝術大師及其流派層出不窮、交相輝映的20世紀初,莫迪里阿尼的名字算不上突出和響亮。但是回顧那一段光輝的歷史,他又有著不容忽略的意義。 莫迪里阿尼的一生宛如一顆光芒四射的慧星,一閃即逝。隨著時間的流逝,莫迪里阿尼的名字不但沒有被世人遺忘,反而更加光彩奪目。因為,在令人困惑的20世紀之初,他的藝術成功地履行了一個藝術家的使命,永遠地訴說著存在於人類命運之中的靈魂的永恆哀愁。 他是一個真正的獨行者,游離於所有時髦的藝術流派之外,又與新藝術觀念保持著緊密的關聯。所創造的獨特的藝術樣式並不居於某一時尚,而是超越了時空的限定成為一種恆定的美的形態。他的作品以詩人的氣質和雕塑家的眼光刻畫出人間的種種個性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風格。也正是那些線條精緻、色彩柔和、筆觸生動的作品,確立並且鞏固了他在現代藝術史上的地位。 莫迪里阿尼1884年生於義大利,父親出自富有的銀行家族,母親是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後裔。莫迪里阿尼從小多病,1902年-1905年曾先後就讀於威尼斯美術學院和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二十一歲來到巴黎,傳說他在巴黎酗酒、吸毒、風流韻事不斷,過著藝術家特有的反傳統、反社會的豪放不羈的生活,三十五歲死於肺結核。 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雖然受新印象主義、立體主義、原始藝術的影響,但他不像畢加家、馬蒂斯、勃拉克或戰後的康定斯墓、克利那樣,在視覺上成為繪畫革命的旗手,而是似乎不合時宜地堅持著15世紀義大利藝術的傳統精神。他獨具的詩人氣質和雕塑家的眼光,深刻地創造了一種特殊的藝術風格。 莫迪里阿尼利用後印象主義對繪畫空間的限定和立體主義對色彩的限制從事他的繪畫。人物與內部空間一體化,形成一種線條圖案或雕塑式的分枝。運用了原始人刻劃性格的技法,人物的輪廓線流暢而又准確,優美的拉長手法,並沒有怪誕變形的視覺感受。 莫迪里阿尼屬於二十世紀初在巴黎被稱為"該死的畫家"這個下層藝術圈。其繪畫風格源於義大利,並在巴黎這個藝術家的溫室中得到發展。他的作品題材極其有限,但易於理解,幾乎全是肖像和裸體畫。早期作品吸取了塞尚繪畫的整體形式,並接受了勞特累克用面部特徵嘲諷地刻畫人物的表現主義手法。1914年,立體派成為巴黎前衛畫室的時尚,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也反映出立體派的傾向,將構圖對角線和結構線條與素描分開,用線條表現面部特徵,將側面像中的鼻子植入正面肖像。晚期作品具有古典風格,畫法技巧更加有力,更為流暢,人物造型更自然。頭部前傾,姿式優雅,從中散發出寧靜、成熟和滿足的美感。其作品顯露出兩大特點:圓柱形的頸部和富有表情的眼睛。後者歸功於莫迪里阿尼善於組合面部特徵的非凡天賦,無論他採用何種變形,無論眼睛的瞳孔是否畫出人物的畫面特徵,象音樂的和聲一般各有自己的位置。 可以說他幾乎獨立於二十世紀的其他學術畫派。作品以人物肖像和人物空間為主。他那個人的、優美的拉長手法,總是使人物的輪廓線流暢而又准確,幾乎覺察不到層次的肉色調子,塑造豐滿而給人以美感的體積。軀干往往是被過份拉長的,但沒有怪誕變形的感覺,反而有種田園詩般的沉靜和優美。 盡管莫迪里阿尼沒有提出任何學術理論,也未創立任何學派,但他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用現代藝術的特殊的奉獻使他成為現代藝術的先驅,他既是現代的犧牲品,又是正在經歷各種變化的藝術表現的延續的象徵。

『陸』 莫迪里阿尼的悲慘一生是怎樣的

義大利阿米地奧·莫迪里阿尼(1884年—1920年)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出生在義大利北方濱海城市利沃諾。1906年,他來到歐洲美術異常活躍的中心巴黎。起先,他是作為一個雕刻家出現在巴黎畫壇的,後來他轉向了繪畫創作。他的創作以肖像畫為主,也畫過幾張風景,至於其他題材的創作從未涉及。他筆下的人物大都是他所熟悉的。甚至關系密切的朋友。他的肖像畫具有生動而又深刻的藝術感染力。代表作有《阿麗絲肖像》,《軍醫多威雷紐像》,《戴項鏈的洛羅特》等。

莫迪里阿尼是一位個性鮮明、充滿激情的藝術家,他常常任憑自己感情流露,他作畫時狂暴地工作,一氣呵成,整個作畫過程從來不為修修改改而中途中斷。他強調作品色彩的單純清雅,筆觸流暢奔放,有時將人物的比例拉長,以強調作品的感情力量。遺憾的是,這樣一位有作為的藝術家未完全發揮自己的才智,僅僅留下了為數不多的藝術作品,便在疾病和貧困中死去,年僅36歲。

『柒』 莫迪里阿尼的畫作究竟有什麼魅力怎樣才能正確的欣賞呢

魅力體現在兩方面:第一,莫迪里阿尼的畫作讓人感覺非常矛盾和糾結,而且能夠從畫作中感覺到有一些沖擊力的展現,在對於人像的畫作上,他一般採用的都是極不規整的畫作手法,讓人感覺到有一些輪廓鮮明的感受,但是也會從中迸發出很多擺脫世俗枷鎖的沖擊感,所以總是會帶給大家一種不斷深入探索的慾望。第二,莫迪里阿尼總是會用自己的內心感受去宣洩畫作背後的意境,並且從那些看起來有一些奇怪的展現方式上能夠發現莫迪里阿尼本身想要表達的意境。

在欣賞莫迪里阿尼畫作的時候,需要讓自己保持一份初心去看,而不是以世俗認同或者是歧義的方式去看待,在人物畫作之外,需要從色彩搭配和線條勾勒的方式里,認真發現能夠帶動畫家自身情緒和動力的因素,在那些看似隨性的細節里,都具有對人物詮釋的張力。

『捌』 關於莫迪里阿尼的簡介

一八八四年,莫迪格利阿尼生於義大利南方塔什肯尼地區一個小鎮。塔什肯尼陽光燦爛,在義大利美術史上,那裡產生過著名的塔什肯尼畫派,以色彩明亮著稱。莫迪格利阿尼家境不錯,父親是個有羅馬血統的猶太商人。十四歲那年,莫迪格利阿尼得了一場大病,險些喪命,由此埋下病根,也就此放棄學業。為了使他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兩年後,母親讓他學畫,沒想到他竟表現出藝術天份,其畫有塔什肯尼畫派的強烈色光。一九O二年,十八歲的莫迪格利阿尼入弗羅倫薩美術學院,次年轉入威尼斯美術學院。受同齡學藝青年的感染,他開始吸毒,開始嘗試波希米亞式的放盪生活。一九O六年,莫迪格利阿尼來到當時西方藝術的中心巴黎,先搞雕塑,受羅馬尼亞雕塑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的影響,他們是蒙巴納斯的鄰居和朋友。後來,因為喜歡印象派、後印象派、勞特雷克和畢加索,他轉入繪畫。由於酗酒和吸毒,加上賣不出畫,莫迪格利阿尼生活無著,健康情形每況愈下。而且,他那過份不羈的波希米亞生活方式,也不招人喜歡,他的朋友們便湊錢送他回義大利。一九一二年,他回到義大利的故鄉,重拾雕塑,卻不得鄉民喜愛,他忿而將作品拋入當地運河,發誓再不搞雕塑,並重返巴黎。很多年以後,莫迪格利阿尼名聲大噪,人們便下河打撈這些雕塑,卻一無所獲。也許,這是他的家鄉人為了吸引遊客而編造的淘金故事。

在莫迪格利阿尼的生活中,他對兩個女人用情最多,一是來自南非的英國女詩人碧萃絲?海絲汀絲(Beatrice Hastings),另一是他在巴黎學畫時的法國同學楊妮?艾布登(Jeanne Hebuterne)。碧萃絲聰明而有主見,給了不會生活的莫迪格利阿尼很多幫助,但莫迪格利阿尼認為她太過智慧,而碧萃絲卻認為他不爭氣,恨鐵不成鋼,二人最後吵架分手。一九一七年,楊妮進入莫迪格利阿尼的生活,二人育有一子,他為她畫的肖像,成為他最受稱道的作品。楊妮比莫迪格利阿尼小十一歲,雖然二人之間沒有碧萃絲那種精神交流,但楊妮對他十分崇拜,他們的感情生活非常和諧。一九二O年,莫迪格利阿尼的畫剛有了市場,經濟狀況開始好轉,不料卻因健康惡化、舊病復發而死,時年三十六歲。畫家去逝的當天,即將第二次臨產的楊妮痛不欲生,跳樓殉情。

莫迪格利阿尼是個自相矛盾的人,在他身上,既有義大利藝術傳統的深刻烙印,又有巴黎畫派的前衛精神;他既將埃及、黑非洲和東方古代雕刻視為自己的指路明星,又象波希米亞人一樣在內心中苦苦流浪;他既執著地追求藝術,生活在貧困之中,又沉迷於女人、酒精和毒品,過早摧毀了自己的健康;他既有豐富的精神與感情生活,又處在絕望的孤獨里。正是這些矛盾,造就了他這樣一位藝術家。

閱讀全文

與莫迪里阿尼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演員孫岩近況 瀏覽:812
我又開始相信愛情的電影 瀏覽:82
周星馳和劉德華拿酒瓶是什麼電影 瀏覽:805
愛奇藝好看電影大全 瀏覽:954
賭俠周星馳電影剪輯完整版 瀏覽:526
葉問電影插曲純音樂喜馬拉雅 瀏覽:976
電影原聲音樂獎 瀏覽:106
尚格雲頓全部電影完整版 瀏覽:501
勵志電影片段英文版 瀏覽:379
2020年度春節電影票房統計圖 瀏覽:472
流浪地球電影英文 瀏覽:520
來自電影院的嘲諷 瀏覽:968
2010年大眾電影百花獎視頻 瀏覽:216
豫劇農村新電影 瀏覽:768
手機微信電影網站 瀏覽:73
黑巷少女電影結局 瀏覽:933
第二次愛情電影免費 瀏覽:169
電影啟示錄觀後感 瀏覽:88
賽車電影男主角開帕拉梅拉 瀏覽:49
兒童中英文對照電影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