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英文電影觀後感1500字

英文電影觀後感1500字

發布時間:2025-04-09 22:59:16

⑴ 電影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1500字

《觸不可及》其實生活和電影一樣,有很多點點滴滴的感人故事,他們或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付出總能點燃生活,帶來溫暖。這一部源自於真實故事的電影。影片講述的事情也很簡單,就是這簡單的情節,簡單的畫面,一次次帶給我們的確實精神的沖擊。在這個仍然存在種族歧視的社會,在這個仍然存在地位偏差的社會,我們的人,世俗人類,選擇怎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由這部影片我想到了專業課老師的話。這部影片的取材很簡單,因為一次跳傘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魯塞 Fran?ois Cluzet 飾)癱瘓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由於薪酬高,應聘者雲集,個個舌燦蓮花,卻無法打動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奧瑪·賽 Omar Sy 飾)的出現才讓他作出決定。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而且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於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還是一眼相中了這個小夥子。於是,德希斯開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雖然舒適的豪宅環境讓他倍感虛榮,但是他仍面臨很多挑戰:不僅要為菲利普作身體復健,還得給他洗浴、灌腸、拆信、穿絲襪等。起初,兩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大相徑庭,但是,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他們成為了朋友…… 簡單的題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缺乏,缺乏的恰恰是使它們成為經典成為典範的手段和技巧。在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里,空談創新是不行的,既然在思想上難以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新的手法讓平淡的事兒變得引人深思。這對我們今天的影視創作很有借鑒意義。

窮人也也有同情心,窮人也有良知,即使是曾經的罪犯,他們的人性依舊存在。這是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觸。從Driss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放縱的快樂,從他的身上我也意識到了什麼是自我的陶醉,陶醉於自己的藝術中,享受著內心深處帶來的渴望與追求。我羨慕Driss,這個黑人,這位物質上的窮人,精神上的富人。影片的音樂配合也是很不錯的,喜歡這樣的高雅清幽的鋼琴配樂··更喜歡那些富有表現力的動感音樂···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一部影片如果缺少愛情這個環節,我想是很難談上成功的,影片的最後,Driss的舉動,再配上Philippe愛情的喜悅,我想這樣的結局是我們大家都所希望的吧···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我想,像Driss和Philippe這樣無所強大利益驅使下的朋友關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吧……

⑵ 求一個泰坦尼克號電影的觀後感要求1000-1500字

每到暑假,我總是隱藏不住愛看電影的心靈,打開電腦,開始搜索暑假期間最熱門的電影……

打開最新電影的網頁目錄,便可以看到許多最新火熱的大電影,每一部新電影都吸引著我前去觀看、去猜測裡面的精彩劇情。這時,我看到了一部以前放映的美國電影,海報上是一個男孩抱著一位正在伸著雙手正面向要落日的女孩,兩位主人公站在一艘豪華客輪的場景。大家猜得沒錯,這就是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對於這部電影,雖然很久以前有觀看過,但是每當想起裡面那客輪沉沒的驚人場面,我還是決定回顧這部電影,回顧裡面最溫暖、最振奮人心的愛情故事……

《泰坦尼克號》主要講述兩位主人公傑克·道森和露絲·戴維·凱特在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上相識,准備從英國駛向美國,在旅途中2人也收獲了愛情。但是露絲的未婚夫卻從中挑釁,使他們的愛情受到巨大考驗,最後客輪又因為撞到冰山,導致沉沒的悲情故事。

在整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傑克和露絲一幕幕愛情的體現。當我看到了露絲和母親已經坐上救生船下降時,露絲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勇敢地跳上泰坦尼克號的窗口,她選擇了和自己最愛的人傑克一起共度生死。他們再一次相見時,我剎那間感受到了「愛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愛讓他們一起面對人生最危險的考驗,我為他們的之間勇敢和愛情而感到震撼!

在影片中,我還看到了一些感人淚下的細節片段:在三等艙中,一位母親知道自己和孩子的生存希望已經非常渺茫,母親便講著那美麗的童話來使孩子安然入睡;一對年老的夫婦,躺在床上相互擁抱,平靜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而船上拉著各種樂器的音樂家們,在船即將淹沒的時候,一起拉著那一曲曲哀傷的樂曲,結束生命中最後一次精彩的合作……看到眼前的這些細節,無時無刻讓我感受到死亡並不可怕,在死亡面前,他們所表現的對死亡的從容和鎮靜,使我有所感觸,這或許是影片中「最溫暖」的一面。

然而這部影片除了帶給人們最溫馨、最溫暖的同時之外,還讓我們看到許多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陰涼、寒冷」的一面。

在影片中,人們為了存活,有的利用了金錢買通船員;有的甚至將別人的頭往水裡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有的舍棄了親人,獨自一人逃離……這也反映了當今社會人性自私、黑暗的一面。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後,傑克和露絲被寒冷的海水凍得精疲力竭,奮力爬到一張竹筏上,傑克在海面上用自己剩餘的熱度為露絲驅走寒冷,用低微的語氣鼓勵露絲要堅強勇敢活下去,不能放掉一絲生的希望。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而救生船始終沒有回來營救。海面上那營救之聲也逐漸消去,許多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寒冷的海水凍死了。最終,遠方一艘救生船回來營救,探照燈在海面上來回尋找活著的人。已經凍得瑟瑟發抖的露絲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滿心希望地想努力喚醒傑克,可是無論怎麼呼喚,傑克最終還是沒有醒來。此時,救生船正向遠方駛去。露絲想到了傑克對她的承諾,將傑克投入冰冷的海里之後,游向一位凍死的船員旁,取過他掛著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氣吹響了它,吹響了她對傑克,對生命的熱愛。救生船聽到了響亮的哨聲,向露絲駛來。探照燈的燈光明亮地照在了露絲的臉上,她終於被救生船營救,在溫暖的毯子里安靜入睡了……

觀看完《泰坦尼克號》之後,我覺得什麼電影都有各自獨特的表現魅力去感化作者,在這部片中,我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之間堅定的愛情,體會了人世間善與惡,諷刺了那些唯利是圖的貪婪者以及珍惜生命在每一刻的價值……影片以《我心永恆》為結束曲,不僅使我們感受到傑克和露絲2人的心是永恆的,還讓我們在這一曲中收獲更多的感悟和體會。

⑶ 求美國電影《公主與青蛙》觀後感,1500字左右

時代真的變了,而且已經變了不止一兩年了,想當年,迪斯尼一部《獅子王》讓多少人看的如痴如醉,那經典傳統的好萊塢故事模式簡單、純真,讓人在溫情的放鬆中,獲得些情感的激勵。而如今,迪斯尼一部《公主與青蛙》進入奧斯卡動畫長片提名都要惹來罵聲和陰謀論揣度,認為這是不是照顧迪斯尼的面子,列舉幾部落選的動畫,認為頂替迪斯尼這部才是正道。大家的口味變了,要惡搞,要解構,要動畫以更接近現實的姿態去圓夢。所以,當迪斯尼落寞之時,一方面,解構和黑色幽默式的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評不斷,而另一方面,基於真實圓夢式的《飛屋》早已在皮克斯品牌慣例性的如潮好評中,慣例性的拿下了奧斯卡。

在我看來,《公主與青蛙》以製作和其定位來看,是一部製作精良,故事有趣的動畫電影。迪斯尼在試圖做些改變,但是一些純真、古典的氣質依然貫穿始終,你很難說這是堅持,還是固執。在這部動畫中,迪斯尼也玩了些解構,它將青蛙王子的童話故事作為載體,卻只是以此為引子,講述了一個有些反傳統童話的故事。但是,本質上,這個故事還是迪斯尼式的童趣無限,溫情脈脈,當然,迪斯尼式的載歌載舞也是少不了的。如今,故事簡單和大團圓常常成了一部電影被抨擊的理由,《公主與青蛙》同樣受到了這樣的責難。其實,「簡單」與「復雜」只是兩種風格,並無褒貶之分,更不能說,啥「三段式」、「平行解構」、「環形敘事」就比「簡單」高明,它是一種風格,一種態度,簡單並不意味著山寨和粗製濫造,這是個落寞王子和灰姑娘式的女孩的愛情故事,中間也有經典誇張的惡人形象,當然也少不了那隻大鱷魚但當搞笑角色,但是這個簡單的故事下,有趣的橋段、細膩的畫面都透著一種真誠,是對喜歡簡單風格的觀眾的尊重。而「大團圓」更是一種態度而已,這是迪斯尼的圓夢方式,哪怕片中螢火蟲死去,也要在天際與「心上人」永遠在一起。前幾年,那部在北美票房不俗的迪斯尼電影《魔法奇緣》曾經讓我有個有趣的發現,即喜歡的和討厭的涇渭分明,我當時也認為這是「爛片」,但是進而也想,為什麼王子和公主就不能簡單的相愛,就不能從此在一起?迪斯尼的堅持也是對一類觀眾的尊重,畢竟,總要有人為他們築夢。

與《公主與青蛙》相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更像是將一部出色黑色幽默劇情片的角色換成了動物角色,保持了讓此中愛好者喜愛的劇情模式和風格,同時再帶上定格動畫的風格,兩相結合,就更容易激起影迷贊賞。這部動畫依然有濃濃的韋斯安德森風格,哪怕一場動物與農場主的生死爭斗都節奏慢慢的,淡淡的,同樣有不為他人理解的帶著些性格缺陷的追夢人和一種一根筋的精神,讓我想起《水中生活》中尋找虎鯊的海洋探險家,《青春年少》中瘋追老師把情敵也搞瘋的少年;而家庭關系和親人間的隔閡又和《穿越大吉嶺》中兄弟三人間的互不理解,《天才一族》中「天才家庭」的壓抑與分裂情形暗合。狐狸爸爸同樣有著一根筋的精神,他的個人嗜好顯得帶著一些「自私」,不顧家庭,不顧兒子感受,更給社區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而安德森繼續其溫情逆轉的風格,最後依然帶給我們充滿餘味的韋式情感,沒有完全的大團圓,但是總會有帶著妥協味道的和解和理解。其實,說到追夢與理想,《公主與青蛙》中的那隻我非常喜歡的大鱷魚倒是與狐狸爸爸有相通之處,狐狸爸爸不甘於在一個屋子裡過上悠閑的「專欄作家」生活,這對他來說太無趣,所以他寧肯去做些偷雞摸狗的事兒。不聽老婆言,吃虧在眼前,狐狸爸爸的一次次惹禍讓他顯得像個孩子一般的幼稚,卻也表現出了他生活的精彩和刺激,當其終於透出「成熟」之相,很難說這是一件好事兒。而大鱷魚可比狐狸爸爸幸運不少,他也是鱷魚界非主流,不好好曬太陽找活物吃,偏偏愛上了爵士樂,想擠進人類音樂圈,卻只能把人們嚇的屁滾尿流,可謂孤獨而無奈。直到純真遇上純真,夢想遇上夢想,與落難的青蛙情侶一起,它才成為一隻可愛的音樂鱷魚。

無論是狐狸爸爸,還是爵士樂鱷魚,身上體現的都是一種率性而為和現實世界的沖突與調和。狐狸爸爸的故事借的是動物的本性,如狐狸偷雞摸狗本是本能,只是在人類社會標准下,才成為了非主流和惡行。藉此,表現的實際上是人類現行社會秩序下,我們的純真與夢想是如何一點一滴的被吞噬,直到成為一個好好工作的顧家成熟人。而爵士樂鱷魚則是借的人類的本性,將人類的特性附著在一隻鱷魚身上,他熱愛音樂的熱情與率真,同樣在人類社會標准下被看作異端,因為它是一隻吃人的鱷魚,搞音樂幹啥?他人的純真與夢想也常常被我們視作天外來物一般嘲笑和逃避,接著吞噬,直到他成為一個好好游水的成熟鱷魚。殊途同歸,兩部電影都透著些純真之夢,只不過《了不起的鱷魚爸爸》的姿態更戲謔和接近現實,而《公主與青蛙》是直接築夢,在「消逝的童年」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們也加速成長到不再喜歡童話的階段,所以,《公主與青蛙》面臨的情況很尷尬,觀眾群急劇萎縮,但是它對一些古典傳統的堅持卻令我愈加欣賞,我也曾經在看《怪物史萊克》大笑之際,認為迪斯尼土的掉渣,但是有時候,卻也希望在這種純真的故事中休息下大腦,在看過這部有革新,卻保持童心的動畫,我也在反思,所謂保守未必就是貶義,而當我認為迪斯尼也該像皮克斯、像夢工廠一樣的分隔去作動畫時,其實本身或許就已經陷入了一種保守的心態。

⑷ 電影《死亡詩社》觀後感

1959年,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它凝重的風格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尊敬。在那裡,教育的模式是固
定的,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John Keating 反傳統

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

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

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

這時發生了……

【影評一】

勇敢的死亡,不顧一切――《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要比《放牛班的春天》好看。其實最後故事可以有兩個結局。叛徒說,大家救

不了老師,但可以救自己。這句話頗有邏輯性。然後那個叫查理的富家子弟就把他打的流鼻血。按一

個影片的處理,這時候這個叛徒要很得意,就像片子中演的一樣,然後大家壓抑著心中的憤怒,做出

兩個眼睛要噴火的氣勢,攥緊了的拳頭又放下,好像渣滓洞里對反動派一樣。這在電影里叫調情緒,

然後當叛徒要離去的時候,再也抑止不住的情緒爆發,一個人沖上去打了第二拳,然後第三拳,第四

拳。各位看客這時心裡一定舒坦。當然配以前後的鋪墊和音樂,風味更加獨特。

而第二個結局就是電影這般,安德森好幾次要沖起來,可是還是平復了,我用腳晃了一下鼠

標,大概還有3分鍾的樣子。然後基丁老師回到教室,大抵也只有這最後一個可能了,所有的人站起來

,一個,又一個,音樂,結束。而且沒有像一般的美國片和美國廣告片一樣,在影片高潮之後再來一

小段。沒有,很乾脆的結束了。

片子好就好在他的循規蹈矩上,羅賓威廉斯演過好爸爸,好老師,他的臉好,表情多,跟金

凱瑞不是一個路線的,倒是那個自殺的孩子,方方的臉很像金凱瑞。他的死很突然,我以為他脫了衣

服是跳到雪裡,然後父母發現他,他已經昏迷,父母痛不欲生,然後他活過來,喊一句 「美國夢萬歲

」之類的話,然後大團圓結尾。最後他的死有些突兀,即便我們都知道不是基丁老師的錯,可是必定

自己的學生死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倒也難再輕松。

編劇不錯,攝影不錯,很多景色都拍的很美,可是片子還是有些悶,可能是文化詫異的原因

,那些詩讀起來讓我昏昏欲睡,也不知道就那幾句怎麼可以讓那個白凈的小子橫刀奪愛。這點上我倒

覺得沒有《放牛班的春天》自然。不過也可能是俺的俗氣。文學修養太差,梭羅的還湊合聽的懂,惠

特曼,雪萊就有點雲里霧里了。

影片的結尾有些像《聞香識女人》,勇敢正直的美國人民終於認識到忠於自己的靈魂是多麼

可貴,他們發揚1776年美利堅建國所秉承的執著精神。藐視權貴。最終獲得靈魂的救贖,可所不同的

是,《聞》中,將軍的話最終打動了董事會,這也是正義的勝利,而《死亡詩社》中,這些學生站起

來的代價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很清楚的,而這跟電影的主題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其實大抵半個小時之後我就有偏見,因為如果一個片子前半個小時很悶,結局即使激

動人心都很難說服我認為這是個好片子。前面提到的《聞香識女人》還有《放牛班的春天》,《肖申

克的救贖》都是一眼就看到的好片。不過,估計這個觀點的確是太過偏激,《悲情城市》因為畫面太

糊,我看了幾分鍾就刪了,可我決不敢說這是個濫片。不過同類的片子《你那邊幾點》我卻很喜歡。

【影評二】

在死亡中醒來——《死亡詩社》

看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死去了好久,從某個不經意間被打破的清晨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太過純凈的故事。我說的太過是因為它沒有被商業化得很濫

情,所以也成就了它票房毒葯的性質。一群青春年少的男孩們,一個對生命有獨特理解的老師,還有

他們生活其中的一所刻板嚴格的名牌中學。

影片主要講了一群學生在基丁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反抗給予他們壓抑和束縛

的教學體制,但又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和基丁老師的被辭為結尾。 情節的安排行雲流水,沒有任何花哨

,只是在喜劇式的上半場走到沉鬱的結局時,多少讓人有點心情黯淡了,但正是這種被現實挫敗的感

覺,和著最後一個場景里抑鬱中的高潮,升華了該片的寓意。回過頭細細品味時,影片豐富的內涵甚

至會讓人分不清,究竟誰是該片的主角,基丁老師?學生?還是如鐵屋般禁錮人的心靈的體制或者說

是這個現實的世界?

在基丁的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育人者如何在體制和教條下成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說,這

部片子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象徵著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了自由和激情

的夢想的世界,那麼,基丁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系點。他是現實世界裡的老師,是擁有現實世界裡諸

多光環的人,但他更是指引著學生發現並珍視內心夢想的舵手(船長?),幫助學生坦然面對自己,

面對生命的友人。他教會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己,挑戰那些在別人眼裡是金科

玉律的教條,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無論是讓學生撕掉權威關於詩歌的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品讀,還是

讓他們看到自己是如何隨著別人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

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嚮往飛翔的激情。但,屬於基丁自己的結局是被校

方因為「毒害」學生思想為名趕走了,似乎和遙遠切近的時空里,那些個挑戰者,背叛者的悲劇式命

運無奈地呼應了。

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己卻永遠只能背負著盜者的惡名,默默走開。

在尼爾的世界裡,展現的是一個人如何從別人生命陰影里走出來,看看陽光灑在自己身上的光輝

,做在想要走的路。尼爾在基丁老師的課堂上被點燃尋覓生命意義的激情,重組了死亡詩社,瞞著父

母參與他夢寐於求的話劇的演出,他飛揚的生命在「仲夏夜之夢」里的精靈身上光芒萬丈。然而當帷

幕落下,他還得回到現實,面對父親嚴厲冰冷的目光。在父母和夢想之間,尼爾無路可逃,終於,在

一個飛雪的寒夜,他最後一次帶上精靈的荊冠,踏著冰涼如水的夜色,了結了自己短暫的生命以一個

自由而鮮活的生命的姿態發出他最後無言的憤懣。在他的身上既能看到一個尋夢者的浪漫和激越,也

能看到背負著現實生活壓力的被束縛者的無奈和呻吟。

而片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那就是托德。膽小,懦弱,發奮學習,沉默少語,看著他的時

候,總覺得自己體內有某些部分和他共鳴著。在他無能平凡的外表下依然是隱藏著激情的,但他的激

情總是默默流淌,直到影片的最後才有了一次無發抑制的爆發。基丁老師的走,他無能為力,甚至無

奈地充當著指責人,在基丁離開教室的瞬間,他站在了課桌上,呼喊著:「船長,我的船長!」這是

基丁教的方式,一種換種眼光看世界的方式。現在,這種方式成為公然嘲笑現實世界可悲束縛的武器

,雖然對於這個麻木了太久的世界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導演還是讓我們看到在托德的帶動下,班裡

的同學幾乎都陸續地站了起來,場面有點煽情,也不是很真實,但這確實給了我們每個人繼續前行的

希望。基丁走了,但沒有人會懷疑,青春張揚的烙印永遠留在了這些剛剛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心

靈深處。

整部電影充滿張力詩意和激情。其中有兩個場景意象讓我刻骨銘心。

一次是表現秋野上黑壓壓的鳥群驚飛的空鏡頭,從未見過這么多 鳥在一瞬間飛起,其漫天之

勢宛如一股掙扎著奮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計代價不計後果的飛騰,它們撲翅的聲響驚起秋野廣袤的

寧靜,即使是短暫的,但也讓這個世界聽到了它們自己的聲音。

還有就是黑夜裡穿行於迷霧間的那幾個嚮往自由的身影,寂寞的靈魂,向詩歌取暖,在詩歌的激

情里顫栗。看不清他們的樣子,只是覺得,不經意間,心隨著他們奔向某個山洞,在那裡傾泄所有的

憤懣,在亢奮的目光里尋覓生活的力量。

一片關於詩歌的電影,當然是俯仰皆是的如詩般的妙句警言,如

「只有在夢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從來如此,並將永遠如此。」

「兩條路在森林裡分叉,我選擇走的人少的那條。」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著。」

遙遠的日子裡,米蘭昆德拉如是說。

而在這里,在托德稚嫩的臉頰上寫著,在尼爾紫荊冠上刻著,

在基丁悵然的微笑里流露著的是這樣的詩句: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
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同樣的勵人自勵的文字。

影片名為死亡詩社,也許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義,只有讓不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

靈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屬於心靈的那部分生命。開始真實的生,清醒的生,有意義的生!而割捨

和死亡都是伴隨著痛苦的,所以有了月光下走向生命終結的尼爾,有了被迫離開學校的基丁,但,痛

苦的背後是新生的孕育,所以,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托德,看到滿教室的托德們,這就是延續和未來!

【影評三】

縱情聲色:死亡詩社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很早注意到這部片名,大概是因為有個詩歌網站如此命名。對名字來源一無所知,只是憑了那些

天生對死亡、墳墓、女巫和鮮血此類詞彙偏執狂般的癖好,對文字後面隱藏的某些內容不由自主地傾

心。 以為影片該在講述普拉斯那樣的女人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會熱中於陰冷刺骨的文字,喜歡和

自己幻想的干屍舞蹈,美要到極致,那種審美,是以冰冷的墳墓為終結,如同普拉斯最終選擇的煤氣

爐盤。

然而,我看到了一個和自己預期完全相左的故事。你可以稱它是校園青春片,因為它講的正是校

園青春的故事。刻板的老師,青春懵懂的男孩們俊美如阿波羅,他們眼中好奇的光芒,對愛和異性的

憧憬,秋野上黑壓壓的鳥群驚飛,其漫天之勢宛如一種掙扎著奮起的力量,在嚮往一次不計代價的飛

翔。秋野寧靜而廣袤,那也是暫時的,暴風雨正在悄悄醞釀。

暴風雨來臨時,這些鳥兒又該怎樣?



也許我們都曾經暗暗盼望過生命中出現基丁這樣一位老師,他熱愛文學、人生,熱愛詩歌、夢想

,鼓勵年輕人張揚個性,告訴他們『Seizing the day』.(把握今天)。所以當那個男人哼著小曲在

教室里露面時,那些孩子的眼睛裡隱藏的光芒閃耀了。他在第一堂課上,就撕去了庄嚴的教科書上對

詩歌的規定,告訴孩子們青春的激情原可以和動人的詩句如蜜糖般從唇邊滑落。他讓孩子們稱他為『

船長』。

這個徹頭徹尾的詩人,不合時宜的船長,他的到來是為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貫徹教育的目的:教育

是為了教會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詩歌無法以理性坐標的方式去度量,人類充滿著激情!醫學、法律、

經濟、工程,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詩歌、美、浪漫和愛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告訴他們不要墨守成規

,要學會站到桌子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告訴他們不要一味服從,因為,那對採摘真正的

生命的花蕾是有害的。

他的到來,是早春的第一滴雨水。



每一次地提到Neil Perry的名字,我都會隱隱疼痛。那樣一個可愛的少年,他學業優異,他

俊美、聰明、順從,寬容,他是每一個老師都會喜歡的標准好學生,父母的好兒子。在嚴厲的父親命

令下,他退出了校報編輯,他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操著手術刀,精確地度量著病人腐爛

的軀體,他會生活無憂,成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豐祿的中產階級。這些早早設定好的路徑正擺在他

面前,鮮花和屍骨放在他的道路兩旁,一切都十全十美,他將是社會的棟梁,生活得平靜而絕望,在

某個午夜夢回之時,偶爾回望月色,想到青春時有過的夢想….然而,那樣的路中斷了。他遇見了

Keating。從第一堂課,撕碎了第一本教科書開始,就註定了他將與那樣的路分道揚鑣。他太過於早慧

,第一個明白了Keating提出的『卡配匹亞』。Keating帶領他們站在一百年前的校友照片前,看那樣

青春的軀殼,盛載著夢想和渴望,而如今,都已化為蛆蟲的食物。

他重組了Keating年輕時組織過的死亡詩社,帶領同伴,在夜裡奔行向那個印弟安山洞,夜的

迷霧間,蘇格蘭風笛響起,那些年輕的身影奔行的步伐如舞蹈,正奔向自由和幻想的世界。那種激情

飛越的時分,Neil真正體味到了幸福,他通過詩歌尋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

義者,美麗、脆弱、高貴得一塌糊塗。

而這樣的浪漫註定走向死亡。在精神父親Keating與現實父親的較量中,精神在現實的蹂躪下

,不堪一擊。Neil的人生愈顯出其苦痛和孤獨,他的生活一直是一場演出,演出一個好學生,乖兒子

的角色,他演技高操,贏得一片贊許。所以,當有一天他要放棄父親為他劃定的軌道,選擇另一個不

可知的,可能充滿荊棘與艱難的道路時,父親震怒了。在強權的父親面前,他的靈與肉處於分裂的狀

態之中:是順從傳統父親的強勢?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年輕的他無力承擔這種重負,他選擇了

死亡。把《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花冠放在窗檯旁,他用那把父親長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術刀打開通

向墳墓的道路。

他死得很美。在現實和理想的掙扎中,理想總成為祭品,庄嚴地放在了祭台上。他們非如此不可

,在嚴酷的成人世界裡,在一切以現世利益為准則來判斷是非對錯的社會中,理想主義者往往無力對

抗現實,他們的尖銳、脆弱與唯美都那麼觸目驚心,如煙花閃過,在夜空里刻下創痕。

Neil的死亡是一種永不消失的疼痛,讓我思考:怎樣在夢想與現實之中尋找一種合適的平衡?我

的這種思考屬於理性的那一半我,而另一半的我在想:其實這無可挽回的結局本身是一種必然,與其

看到多年後的Neil平靜而絕望地生活在庸常的世界裡,也許,在鮮花盛開時突然遭遇風雪而凋零,不

是最壞的事…

很多人,他們原可以不死的,如海子,普拉斯。柯本說,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痛快燃燒!那

些邁向鐵軌或伸向煤氣盤的頭顱里盛放著怎樣的決絕,對現世的毫不留戀,剩下的,只有些溫暖而寂

寞的句子。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Todd Anderson,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更准確地說,他近乎於本片的主角。因為Neil那樣

的絕對理想主義者的故事畢竟太激烈,太悲壯,一個故事裡,更需要一些普通人物的故事。他們不一

定是那種人群中的領導者,最有天份,最引人注目,頭上戴滿花環。他們常常保持沉默,面色蒼白,

在現實世界中膽怯地行走,唯唯諾諾,惟命是從。然而,從他們偶爾投過的眼神里,你仍然能看見一

些光芒。只是,那樣的光芒太微弱,隱藏得太深了,需要有良師益友在旁,把它們如抽絲剝線般,一

點一點地引發出來,最終引發熊熊大火。

因為,那樣的靈魂,往往才最堅韌,最有力量。只是,它需要時間打造和證明。

Todd剛出場時,他的眼神羞怯不安,在第一堂課上,他寫下了Seizing the day,課後又把它撕去

了,表明他內心對傳統訓誡與新鮮的Keating老師灌溉的思想之間的沖突。在交那篇詩歌作文時,他苦

苦呤誦,如完成作業般抓耳撓腮,不得要領。在死亡詩社的幾次聚會上,他害怕當眾朗誦詩歌,都只

作為記錄者存在。

他也是幸運的。擁有了Neil這樣的良友和Keating老師。他們都同時注意到了他眼裡的光芒。Neil

鼓勵他扔掉生日的文具盒,Keating在那堂英文課上,看出了Todd的恐懼,讓他大聲喊叫,釋放自己壓

抑的情感。Keating蒙住Todd的眼睛,讓他緊閉雙眼,描繪惠特曼的形象:「這些景象浮現在我的周圍

,一個瘋子緊盯著我令我精神緊張。他伸出手掐著我。他一直在喃喃自語,好像說一條毯子總是會蓋

不住你的雙腳。無論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遠不夠大…….從我們開始哭泣到我們死去,它僅僅能夠

在我們悲痛,哭泣和尖叫時蓋住我們的臉。」安份守已的Todd把惠特曼描繪成了一個『牙齒流汗的瘋

子』。他腦中的熱情與想像力正一點一點被激發出來,閃閃發光。然而,與Neil的絕對的浪漫與激情

不同,Todd認識到僅有激情是不夠的,「無論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遠不夠大…….它只能在我們悲

痛,哭泣和尖叫時蓋住我們的臉。」激情是生命的精髓和花蕾,但它的力量有限,無力保護我們面對

嚴酷的現實世界,光靠它我們將無法生存。

在Neil死後,Todd一個人踉踉蹌蹌走向空寂的雪地,對Neil的死亡,他的父母有著血肉相親的疼

痛與不解,Keating老師也會有終身的內疚與自責,唯有Todd,只有他,才徹頭徹尾地明白他這種行為

的前因後果,所有的意義,明白那褪去了塵世衣物的年輕靈魂的決絕與非如此不可。如果說從前,

Todd的精神一直處於Neil和keating的籠罩之下,他也心甘情願地站在他們身後,而摯友逝去,

Keating老師被放逐,Todd一下子成長起來,他在雪地里的嘔吐讓人心碎,他從此是孤獨的,再沒有精

神上的支柱,他從此將獨自面對那個大雪紛飛的冰冷世界。

他和那兩個人是不同的。Keating和Neil都是骨子裡的詩人,對美,對激情有著天生的把握與熱愛

,並有著殉道者般,不計後果的浪漫。他是現實的,生活原本是需要歷練艱難和忍受平凡的乏味。他

眼含熱淚,一樣地和其他孩子一樣在那份給Keating老師定罪的文書上簽了字,將靈魂擲於火中,順從

於已定的命運。然而,他會小心呵護心靈和頭腦中如星閃耀的火花,那最後喊出的一聲『oh Captain,

My captain』,那站在桌子上與Keating告別的姿勢正是Todd面對成年世界做出的第一個發自內心,並

願意去承擔後果的選擇。



我不得不提這個人,Cameron(卡梅隆)。他的出現正是為了證明生活里確實存在著的這樣廣泛的

人群。從第一節課開始,在Keating老師在黑板上畫坐標時,他立刻一字不差地記錄了下來,撕教科書

時,他撕得工工整整,第一節課下課,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這些內容要考嗎?他參加死亡詩社,不過

是因為其他人都去參加。在最為桀驁不遜的Charlie和學校鬧惡作劇時,他面如土色。所有的這些表現

一點一滴地累加,所以,在Neil死後,他是第一個向學校簽字證明Keating老師罪過的人,他從內心裡

也相信那是Keating老師的罪過,毫不猶豫地出賣了他,以保全自己。在最後一幕里,他也是那幾個沒

在站上桌子,為Keating送行的人。他屬於人群中的不小的那部分:對權威無比順從,沒有個性,在利

益面前會很快放棄原則,犧牲別人,保全自己。他不具備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他將來最大的

可能會上哈佛等名校,畢業後,成為一個銀行家,律師,或者其他。他將生活優越,頤養天年。

某種意義上,他已經是一個死人。他的心靈從出生那一刻就死去,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那些暗夜

朗讀詩歌的時刻,那心靈曾有一度的復活跡象,而隨著Neil逝去,他立刻回到現實狀態,毫不留情地

把心靈丟進了垃圾堆。他和很多其他的人一樣,行走在街道上,人群中,如死人群舞,面無表情。

我無權指責他,按照死人的邏輯,也許他是對的。心靈何用?夢想何用?詩歌何為?終究,人要

在現實的世界裡苟延殘喘,看浪漫化為齏粉。我也有過懷疑Keating的時刻,在5月14日夜,第三次看

完這部影片後,我走在校園里,反反復復地想:Keating他究竟錯了嗎?也許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激情都

已冷卻,我開始用正常人的思維來考慮這問題。這種思維讓我痛苦,我走在朋友身旁,神思恍惚。

夜裡,朋友用衣服蒙住我眼睛,說:向前走。

我遲疑不敢前行。

朋友說:不怕,我看著呢。不會讓你掉溝里去的。

我仍然猶豫著,終於伸出了腳步,一點一點,十米的路程用了近十分鍾的時間來完成。在黑暗裡

,在我的目力失去力量的時刻,我害怕,害怕每一個未知的溝壑,害怕跌倒。我必須眼睛能看清楚前

方的路程,才能夠從容地去邁出腳步。那蒙在黑暗裡的時刻是一種折磨,我為恐懼折磨。也許,我正

在成為一個喪失勇氣的人,不再有年少時,那種一往無前,哪怕天塌下來又如何的莽撞與熱情。

這種認識讓我酸楚,生活需要的歷經艱難與忍受平淡乏味,這些我從前不屑一顧地屏棄的東西,

如今,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心中的光芒正日益黯淡,日常的幸福正慢慢地屏蔽住感知的毛孔,在日

復一日的勞作中,我正在伸手,猶豫著,是否與生活妥協。

我在伸手、猶豫中,正一步一步變成一個死人。



兩條路在森林裡分叉,我選擇走人少的那條。

浪漫的詩人keating走了,被放逐,如普羅米修斯,盜火者承負了盜火的惡名,他是一個被放逐的

游吟詩人。浪漫的詩人Neil去了,走向死亡。他被點燃的生命激情無法再回到鐵屋般禁錮的體制,如

魯迅先生描繪過的那個沒有窗的大鐵屋子,他醒來,無法接受這現實,只能把自己骨骼捏碎,為維護

精神的自由選擇了毀滅。鬥士Charlie離開了,他的命運是一個未知數,他將始終是體制的一個反叛者

,蔑視傳統與成規。理性的Todd存留了下來,他是他們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那

些夢想和詩意的火花,獨力承擔起自身的命運。

那是一條人少的路。

⑸ 我能幫我找一篇1994年《小婦人》的觀後感呢要英文的,1500詞~啊,萬分感謝

I』ll miss the little women
Pure from the movie this form to see, 94 version of "little woman" (not seen it in the original) can and 2005 editio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shelves WeiNuoNa, rhett, Joe has become almost Keira version of Elizabeth past, see nearly novelist thought wall Keira from posters came down, I'm a little dizzy, some consistent tone, some similar atmosphere, think carefully, it is two different story
Beginning March home four sisters to neighbors Laurie are born yearning heart. Story progressed Meg married Laurie mentor, two people are truly in love, this is one of the first to happiness, should also be the most successful the perfect couple. Joe is the author of personal incarnate, for ideals, and resolutely abandoned knowable results of love Laurie, she know this isn't she wanted, he left home pursue the outside world, until destined to man appeared, but I was still smarting from professor yu uncle some age... The ultimate again around a circle returned home, because this origin of Bath of disease, Bath like ship under the anchor, only she will keep the ship, waiting for them, that a box of regression memories of the past days, is triggered Joe inspiration, I find myself sparks, The sentence "why do you want to leave", is a unanswered questions. Amy should be lucky a clearly defined objectives become beauties the lady, she got it, and your growth changes, eventually got Laurie love, my conclusion is never say that what matter is certainly not going to happen
WeiNuoNa, rhett's performance was excellent, see the surprised feeling before four hundred years "she is just a beautiful, here she and Joe directness, those abstruse black eyes, full of faith for a future life, know yourself, the firm faith to pursue Johnny Depp (to know and Damon had fell into this'm double eyes), As for the family, and sell long hair, with short hair cushite in, I was shock, this is a won the best actress Oscar nomination. Why not WeiNuoNa slightly regret now have bestseller, only the severe competition exclamation
Laurie Christian, bell then although still very young, but dedicated I think after into after the second good performance and from pure feeling to romantic, let me have to look again and again on him that he forgot the batman, he is the man, made a knockout. Just sino-italian little sister's speed too over it, Amy grew up actor is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 itself is full of artistic breath, endowed with noble state, but in my opinion is not enough jing is colourful, once so deep love Joe...
Amy's exploratory wattenberg, DengSi te, knew she was child stars, meet here. See little spider female has star temperament, the literal lines listen from her mouth out is so natural, Assyria performance. Don't selous The relevant nose joke, should be out of plot considerations, and the very real appropriate her then that little nose
Now look at 94 movie, the picture is backward, but a layer have obscured rendering, again and conform to the entire movie atmosphere, this is a suitable for women to see the film.
In the 18th century England, America in the 19th century, Jane Austen, Louis sand, mei, Alcott, two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utstanding female tandem nursing brought us two classic, for love, for the pursuit of truth, are fighting for freedom warriors.
Regret a bit so late see "little women" this film, congratulating ultimately have not missed

不好意思第一次沒看清楚要英文的。

⑹ 永不放棄觀後感不少於1500字

昨晚一口氣看完了《永不放棄》這部電影,總長86分鍾,展示了皮爾·波特42年的職業生涯。現在讓我會想起來,都有許多震撼。他,比爾:堅強、自信、自立、善良、固執、永不放棄。
熒屏里他是一個天性腦癱的人,無法站直,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一隻手只能永遠地反背在身後,連打領帶、系鞋帶、扣袖口這樣的事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行的人。一直以來他都是頭戴禮帽,身穿西裝,胸前很仔細的別著一根假領帶,沒有換過。正裝雖然穿在身上,卻完全無法掩飾住他異樣的手,異樣的步伐,走起路來踉踉蹌蹌的樣子讓我想要發笑!他,就是Bill,比爾。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常常聽到比爾和認識的人或初次見面的人大聲的說「HI,你好」,「HI,早上好。」
這部片子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比如那個了不起的媽媽,如果不是她始終如一地鼓勵自己的兒子;如果不是她堅信自己的兒子像他已經去世的父親一樣優秀;如果不是她用各種方式告誡兒子(包括在給兒子帶的午餐麵包上寫上「persistence」的字樣):「讓人們對你感興趣需要時間,你要有耐心、耐心,再加上恆心」;如果不是她始終如一地捍衛兒子做人的尊嚴,包括在別人嘲笑她兒子時她挺身而出……比爾說,母親叫我永遠不自卑。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句台詞就是 他在照顧他母親的時候 他們的對白她看著兒子為了她 換了好多家養老院。在整理的東西的時候。她說:「負擔,我真是你的負擔!」 比爾說:「不,我們扯平了!」
此外,比爾在對人的關心和幫助中所體現出的情商以及他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表現出的機智,還有他不惜賣房子以捍衛他的道德觀的選擇,以及他作為一個孝子對後來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母親所表現出的種種溫情、體貼和照顧……
還有,為比爾做鍾點助手的雪莉,是個溫柔善良的女人,她早已融入到了比爾的生活中了。可是當比爾沒有經濟實力,無法僱傭她時,她卻仍然從細節中透露出對比爾的關懷。但是她不知道,這些細微的關懷,卻深深的打擊比爾用自己的手和信念組成的脆弱的自尊了!雪莉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欣賞的人,她對比爾的尊重,她向比爾提供的種種社會支持,她在比爾以過分的自立捍衛自己的尊嚴時提出的善意批評:「你總想獨立,總想做正常人,你知道嗎,正常人都是互相幫助的!你總不靠別人,以為自己像正常人,其實那是變態!」雪莉對待殘疾人的態度非常的健康,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閱讀全文

與英文電影觀後感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