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大白鯊觀後感
電影《大白鯊》生產於1975年,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E美圓的電影,布魯斯(片中大白鯊的名字)至今也有31歲了。為此,去年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海濱小鎮埃德加敦在「瑪莎葡萄園」迎來了第一屆「大白鯊節」。這部在當時以驚人的特技效果震撼所有觀影觀眾的商業災難驚悚片,鯊魚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公映之後,一度使美國的許多度假海灘變得冷冷清清,人們被大白鯊嚇壞了,震撼效果難以言表,甚至這部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長期被定性為一部恐怖片,它也掀起了美國災難片的「第三次狂潮」。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30年前的大白鯊,特技自然不可同日而喻,無怪乎近日再看影片,幾乎找不到驚悚的感覺,特技顯得簡單,請注意,我只用了簡單這個詞,而不是粗糙或者其他什麼形容詞,因為它雖然簡單,但並不粗糙,並不令人感覺不舒服,整個電影情節緊湊有力,畫面表現得十分流暢,並不因為它是30年前的作品,而顯得苯手苯腳,這一點令我由為嘆服,要知道今天的我們早已經歷無數特技大片的洗禮,可以充分想像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目瞪口呆,和黑暗的影院中鴉雀無聲的景象,這也足以證明《大白鯊》對當時人們神經的沖擊之強、之猛,一時間鯊氣來襲!令人們興奮、刺激、恐懼、尖叫連連,還戀戀不舍,至今津津樂道。因此,我也很為我們的一些國產特技電影感到羞愧。
故事很簡單,一條罕見的大白鯊來到了度假海灘的海灣吃人,一位美女、一個小男孩為此已經喪命,政府為了小鎮1年中難能可貴的旅遊收入,於是鎮長拒絕關閉浴場,要求警長閉嘴,昧著良心隱瞞真相,人們依然忘乎所以地在海水中嬉戲,卻不知道危險就在身邊,警長布朗對此痛心疾首,卻無能為力。這正反映出了政府和人性的貪婪,貪婪的兄弟是自私和冷漠,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平常人的性命顯得那麼弱小而無助,不會有誰會關心你,而關心你的人也不一定能保護你。雖然無助,但美國公民是愛憎分明的,這在影片中喪子的太太狠狠地扇了布朗警長一個耳光便是明證,即使是在70年代的美國。這位太太說的沒錯,追求利益我不反對,但你不能因此漠視生命,即便他平凡的象一滴水,弱小的象一棵小草。警長默默不語,因為他有著同樣的是非觀,他沒有理由,也沒有力量反擊,即使他比那位太太強壯10倍,手下有一批的巡警。而那位哈瑞鎮長也默默地接受了這一切,因為他也有是非觀,而最令我感嘆的是,哈瑞毫不猶豫地對警長說:「對不起,布朗,你沒有錯,他們錯怪你了。」他們雖然可惡,但卻也很可愛,試想ZG的哪一位官員能夠對自己的錯誤作出道歉(對上的時候除外)?唉,你可以貪婪,可以自私,可以冷漠,但你不能不正直。
昆特是小鎮上的撲魚能手,他驕橫狂妄,自以為天下老子第一,殺死鯊魚是手到擒來的事,不費吹灰之力。他帶人出海,捕殺了一條小虎鯊,以為大功告成,只等邀功行賞,四處炫耀。大白鯊還是來了,噩夢猶在,在他的臉上狠狠地來了一耳光。於是,典型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元素開始登場,警長、昆特和海洋學家馬丁三人出海捕鯊,而且在昆特的堅持下,只駕駛著一條中小型號的漁船,狂妄讓昆特喪失理智,無知更讓他判斷錯誤,他只盲目相信他的經驗和能力,當大白鯊帶著三個浮桶依然可以潛入深海,他才意識到他要面對的是多麼可怕的一隻怪物。當巨鯊開始攻擊漁船,他的腳觸及大白鯊牙齒的一刻,我想他一定才真正有了恐懼和後悔,但狂妄和無知足以將性命送掉。整個電影中其實並沒有出現大白鯊的全景鏡頭,導演只是通過具有威懾力的鯊魚背鰭和突如其來的攻擊節奏,來營造一種凝重而緊張的氛圍,使電影始終保持高度的懸念和刺激感。怪物不能橫行,它必須死掉,這是人民的呼聲,這是社會的需要,警長布朗終於幸運地擊中了氧氣罐,巨大的爆炸將鯊魚撕成碎片,鯊魚死了,人民得救了,世界安寧了,英雄終於產生了(雖然來的不那麼英勇高大:))!
這個結尾實在是元嘉草草,這也是我感覺影片頭重腳輕的地方,我想斯皮爾伯格先生一定是厭倦了海上生活,事實也證明影片拍攝過程極不順利,劇組成員吃盡了苦頭,光是操縱用機械裝置做骨架,再蒙上橡膠做成的鯊魚皮的「大白鯊」就讓他們練了好幾個星期。幾個月間,他們受夠了為了模仿「大白鯊」的從內部空氣壓縮機傳出來的哭泣般的噪音,他們曾經想過,一旦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就把斯皮爾伯格拋下船去。拍攝結束後好一段時間,斯皮爾伯格才清醒過來,只覺得神經好像剛剛經受了一次電擊,於是他甚至發誓再也不到外景地拍電影了。據說天生十分討厭水的斯皮爾伯格是把第一助手留下來完成最後的工作的,他自己坐著一條小船逃跑了。當船漸漸開遠的時候,他站在船上模仿著麥克阿瑟將軍宣布:「我再不回來了。」所以,我想當時的第一助手肯定是也想逃走了。:)
影片配樂由好萊塢著名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親手操刀。斯皮爾伯格想用一種舒緩的樂曲來緩和影片中的殘暴,或許可以用一段優美的鋼琴曲來表現大白鯊。但作曲家最後為《大白鯊》配上了伯納德·赫爾曼風格的陰森可飾的曲調,然後大致變化了一下,尤其在體現鯊魚的主旋律方面進行了一番調整,用上了一些迪斯尼影片《幻想曲》中斯特拉文斯基在「春天的慶典」一幕中為表現恐龍而譜的音樂,這也使《大白鯊》的音樂成為電影音樂中最震撼人心的音樂之一。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大白鯊》是部很不錯的片子。用30年前的眼光來看,《大白鯊》絕對是部經典之作,流傳了30年,不是經典由如何能夠做到?在這部電影中,斯皮爾伯格也展現了他出眾的導演才華,無論是結構的安排,還是收放的自如,電影始終以一種流暢的方式敘述,也為他在以後繼續執導《朱羅紀公園》等科幻巨制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一年,斯皮爾伯格29歲。
剛看了美國經典影片《大白鯊》,不禁有些許感想。
美國是一個電影大國,好萊塢出來的經典就很多,當然《大白鯊》就是其中一部。這類題材我國總是不能有所突破,大概跟咱國的文化以及思想觀念都有一定的關系吧,這還是放下來不說的好,畢竟不管哪國的電影,現在我們都能欣賞,好的我們照單全收,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魯迅老先生所提的「拿來主義」,呵呵,說笑了。
一直對那些臨危不懼,坦然自若的人們有一種崇敬之感。就像《大白鯊》中那個捕殺鯊魚的船長,在隨時都可能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仍能夠談笑風聲,是何等的一種氣度。但接下來他倒出了他;死過一次」的經歷--在執行任務之後,船遭到襲擊,落水又被鯊魚圍困,最後倖免於難。
是不是這樣呢:人在「死過一次」之後就會大徹大悟,生出一種無畏無懼的氣度來,以至能夠坦然面對生死。
我們一貫是很難能放得開手腳的,前怕狼後怕虎,以致不能坦然的面對成敗得失。一個老辣的情場高手必定經過一次痛徹心扉的打擊,然後頓悟,從而能夠拿得起放得下,瀟灑自如。
這些不能不讓我們有所反思,難道我們真的就要等到「死一次」才要明白過來嗎?可怕的是「死過一次」還活過來的幾率太小太小,我們不能奢望上帝給我們一次這樣的機會。
怎樣能夠拿得起放得下呢?自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要不隨便誰都是坦然自若的大丈夫了。我所能說的也只是,不要太看重結果,人生是個過程,而非結果,每個人的結果都一樣,而過程卻可以絢爛多彩,那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部分。
② 有關恐龍的電影
《恐龍帝國奇遇記〉啊,很好的
③ 我記得大約是在2010年左右在ccTv6上看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架飛機由於
《恐龍王國》(Dinotopia)。這部電影很長,分上下兩集。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奇怪的故事。兩個大男孩,坐在他們爸爸開的飛機上,在穿過暴風雨時,飛機失事了,掉到了大海里。兩個大男孩互相幫助,從海里逃生,他們從海灘上走進了一個奇怪的地方,叫迪諾托比亞,意思是恐龍王國。
在迪諾托比亞,人和恐龍生活在一起,恐龍和人一樣會說話,會讀書,有知識。人和恐龍平等、和平相處,他們的能源來自於一種能發光的太陽石。他們建造了一個大城市,叫瀑布城(Waterfall City)。
公共汽車是腕龍。
警察是騎著一種翼龍的飛行員。
當然,有文化,和人一起住在城市裡的是素食恐龍。人和恐龍一樣是素食的,人不對恐龍使用武器。
在電影中,也有肉食恐龍,但是它們住在鄰近的一個黑暗王國中,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侵犯迪諾托比亞,因為害怕哪裡的太陽石。
但是,當兩個大男孩到達這個世界時,迪諾托比亞發生了危機,太陽石不夠用了,發生了肉食恐龍襲擊迪諾托比亞村莊的事情。於是,兩個大男孩和迪諾托比亞的居民一起,為了找到新的太陽石,經歷了種種考驗。
④ 關於海洋的電影
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深淵》
劇情介紹:
美國核潛艇蒙坦娜號航行在加勒比海深水下面時,此時潛艇正在秘密跟蹤一個水下航速極快的不明物體,正當潛艇快要接近那個不明物體的時候潛艇上的所有設備突然失靈,隨後潛艇被捲入一股強大的亂流中,但是沒過多久潛艇上的設備又恢復正常了,潛艇上的士兵和指揮官都很吃驚,這時聲納探測儀居然顯示前方不遠處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海底斷崖!突然潛艇撞上了斷崖,指揮官最後決定釋放有求救功能的浮球,慢慢的潛艇沉入了萬丈深淵···········海軍軍方收到求救信號,立即派直升飛機來到出事海域附近的石油勘探船探險者號上。在探險者號定位飄浮的海下,高壓潛水鑽台深海之心號上的工長巴德接到電話,海面上的軍方負責人和石油公司負責人命令鑽台上的所有人員立即配合軍方營救核潛艇。接著,軍方派出由科菲中尉率領的搶救組和巴德的妻子、石油公司女工程師琳西一起來到水下鑽台。
巴德近來一直與琳西不和,兩人一見面就不斷發生爭吵,巴德十分不快。琳西與巴德等人分別駕駛幾艘工程潛艇找到失事核潛艇,科菲和巴德帶領各自人員進入失事潛艇,發現裡面已經灌滿海水,艙內到處飄著艇內官兵屍體。這情景讓巴德帶來的潛水員賈默驚慌不安。為了讓賈默鎮定下來,巴德讓賈默在原地等待,自己繼續向前搜索。不料,巴德遊走片刻,水下出現賈默從未見過的奇特物體,賈默被嚇得掉頭撞在艙門上,由於他太過緊張,背上的供氧器的氧氣氣量調節閥已經不知不覺的被調大了。巴德和科菲及時趕到,救出嗆昏過去的賈默。
幾乎與此同時,在核潛艇外駕駛工程艇的琳西也與那個奇特物體遭遇,物體遊走後,艇內的動力才重新恢復。搶險隊回到深海之心鑽台,琳西因為奇特物體的來歷與巴德爭執不下,科菲中尉則認為這是蘇聯人的陰謀。琳賽對科菲的看法不以為然,把情況匯報給海面上的軍官。軍官也認為這不像是蘇聯人所為。這時,科菲帶人擅自前往失事核潛艇,拆下一枚核彈頭秘密運回深海之心。海面上氣候越來越惡劣,狂風巨浪把探索者號雙體船上的起重機颳得倒塌下來,起重機鐵臂墜落入海,筆直向深海之心號砸來。鑽台里的人們眼睜睜看著有管道與鑽台相連的鐵臂向自己頭頂飛速墜落,最後幸而落在鑽台旁邊,卻又差一點把鑽台拖下深淵。
一場大難過去,鑽台被碰撞得四處進水,轉眼間鑽台上已經死傷數人。海面上的探索者號因為風浪太大已經開走,鑽台上的人們只有自己修復鑽台。琳西獨自潛水到鑽台外補修鑽台,隨身的電力又一次無故中斷。她發覺,那個藍色的神秘怪物又一次出現在面前,怪物遊走後又一個明亮物體游來,還伸出觸手與她的手互相撫摸。琳西欣喜地回到鑽台艙內,把自己剛拍下的照片沖洗出來給大家看,並認為這是某種並非人類的智能生物。琳賽看到的情形使科菲中尉萬分驚恐,他和手下人暗暗把核彈頭拆開,准備用這枚核彈頭和他認定的蘇聯特工部隊決一死戰。琳西得知情況去勸阻科菲,但此時的科菲卻似乎已經精神狀態不太正常。這天夜晚,科菲突然把巴德、琳賽等人扣押起來,獨自駕駛裝載了核彈頭的工程艇潛出鑽台。巴德等人沖出房間後追上科菲,同琳賽駕駛另一艘工程艇攔截科菲。雙方在海下展開一場生死搏殺,科菲的潛艇終被撞破,連同核彈頭一起葬身在無底深淵里。琳賽的潛艇也被撞破,幸而巴德身穿潛水服把琳賽救回鑽台。
巴德不顧生命危險,換上深水抗壓潛水服下潛到深淵底下,冒死找到科菲帶下深淵的核彈頭,並拆下了彈頭上的引信。就在巴德隨身攜帶的氧氣耗盡,生命垂危的時候,奇特物體再次出現,拉著巴德來到輝煌的外星人基地,挽救了巴德的性命。海面上風平浪靜,探索者號開回來尋找深海之心。海底浮上一個巨大物體,外星人基地帶著絕處逢生的巴德把深海之心和探索者號一齊托出海面!
⑤ 求一部電影,是一個孩子撿到一個龍蛋,貌似還有他姐姐,然後將龍養大,有一幕好像是男孩騎在龍上飛,老片了
《斯坦利和他的龍》。
《斯坦利和他的龍》是由Gerry Poulson導演的一部電影,於1994年上映。
電影主要講述了學生們去山洞考察探險,男孩斯坦利在洞穴探險中發現一隻被泥土包裹著的蛋狀物,回家後他把表面的土清理掉,發現這竟然似乎是只蛋,可是什麼蛋這么大呢,他去圖書館查資料,越看越覺得它像個恐龍蛋之後的故事。
(5)外國海灘恐龍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斯坦利把恐龍蛋的事情告訴他喜歡的女孩,女孩起初不信,直到這枚蛋孵化了。那是在一天放學回家時,幾乎不太抱什麼希望的他,突然發現蛋動了,但孵出的不是恐龍,而是一隻龍,龍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他和女孩開心地把恐龍藏在家裡,可小龍長的太快了,很快,他們的浴缸就裝不下它了。鄰居也因為樓上學生的奇怪舉動而起疑心,並時常聽到怪叫。終於他們報警了,小龍於是被當成稀世珍寶關進了動物園,每天吸引著眾多遊客,而斯坦利卻難見小龍一面,小龍因憂郁開始絕食。
一天,斯坦利實在忍受不了了,和女朋友一起在動物園關門後偷偷溜了進去。在花房裡,他們見到了精神不振的小恐龍,此時,動物園請來了一堆醫生教授給小恐龍看病,而小龍卻很不配合。兩個小主人公冒充工作人員,把龍偷運出了動物園。
⑥ 2010年國外有關恐龍的電影 我記得是一個小孩子無意中得到了一個可以在水裡游的恐龍 還養了它
是不是尼斯湖水怪?;看起來也很像恐龍的。;應該是2009年左右的電影。
⑦ 一個男孩在海上撿到了一隻蛇頸龍,後來被一個女記者發現,最後他們一起保護蛇頸龍的動漫電影
深海的童話
日本動畫片,景山民夫原作。主要講述12歲的少年洋助,年幼喪母,與海洋生物學家的父親,住在南太平洋裴濟群島的離島上的故事。
中文名
深海的童話
其他名稱
叮當小恐龍(台)
導演
今沢哲男
外文名
遠い海から來たクー Coo
原作者
景山民夫
出品時間
1993
集數
116分鍾
地區
日本
附註
40周年記念作品
語言
英語/日語/粵語
發行
鴻星影視發行有限公司 劇情介紹
一個台風過後的早上,洋助在上學的途中於海灘上拾獲一隻剛出生的小水中生物。帶回家後,父子二人細心的照料,並驚異的發現這只狀似無殼海龜的小傢伙,竟是被人們認為應在6500萬年前已滅亡的蛇頸龍(Pleiosaurus)的小寶寶。因小恐龍會發出c-o-o-的叫聲,洋助將之命名為"Coo"。
"Coo"在洋助悉心的照顧下,快樂的成長。然而這個可愛的奇跡,不但為洋助父子帶來一場正義與貪邪之戰,更引發了核爆實驗室護航艦與綠色和平艦的強烈沖突!這場地球與人類的危機要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