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流浪者結局

電影流浪者結局

發布時間:2025-04-04 03:47:36

⑴ 扮演流浪者電影的拉茲是什麼時候去逝的

扮演《流浪者電影》中拉茲的演員名叫拉茲·卡普爾,他去逝的時間是1988年6月2日。

中文名:拉茲·卡普爾

外文名:Raj Kapoor

別名:拉吉·卡普爾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14日

逝世日期:1988年6月2日

職業: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

代表作品:《火》、《雨》

拉茲·卡普爾,1924年12月14日出生,印度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

拉茲·卡普爾,生於白沙瓦電影世家。1946年編導並主演自傳體影片《火》和故事片《雨》,取得成功。1950年創建拉茲·卡普爾電影公司,自導自演《流浪者》,獲印度國家電影獎和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此後拍攝的多部影片都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感情與生活,並對社會弊端有所揭露。60年代後,主要致力於製片業。

1988年6月2日去世。

⑵ 印度電影流浪者裡面的拉子還活著嗎

這位男演員己去世多年了。他扮演拉茲。真名叫普利特維.拉茲.卡普爾。1988年6月去世。終年64歲。

⑶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1.《流浪者》是印度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自1951年上映以來,曾引起巨大反響,並在1953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榮獲大獎。
2.這部電影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傑作,描繪了在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後,社會中仍然存在的階級印記。
3.影片的主線圍繞大法官拉貢納特的兒子拉茲展開。拉貢納特堅信「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理論,錯誤地將強盜扎卡的兒子拉茲定罪。
4.扎卡越獄後,拉茲被迫成為強盜,並計劃報復拉貢納特。拉貢納特誤以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不明,將妻子逐出家門,導致拉茲與母親在貧困中長大。
5.拉茲後來與童年好友麗達重逢,兩人墜入愛河。拉茲渴望擺脫過去的陰影,但扎卡的逼迫、工廠的解僱以及父親的偏見使他感到絕望。
6.在麗達的辯護下,拉茲的故事得以公之於眾。拉貢納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對「血統論」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
7.影片通過法庭審判作為敘事起點和終點,由麗達作為辯護律師,向觀眾揭示了拉茲的身世和遭遇。
8.電影生動地展現了拉茲擺脫環境影響,以及法官父親和流浪者兒子之間的沖突。
9.影片深刻批判了「血統論」,並贊揚了愛情和人性的美好。
10.電影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心理描寫細膩,演員表演出色,引發觀眾的共鳴和義憤。
11.《流浪者》也展現了印度電影常見的主題:愛情與苦難。拉茲和他母親的不幸遭遇,以及他與麗達的愛情故事,都深深打動了觀眾。
12.影片中融入了印度民間歌舞,增強了電影的記憶點,展現了印度的文化特色。
13.雖然《流浪者》是一部老電影,但它對當今社會仍具有一定的啟示,提醒人們不要被舊觀念所束縛,要不斷進步和更新思想。
14.影片由拉茲·卡普爾自編、自導、自演,他的父親普里特維、弟弟薩西也參與了演出。女主角麗達由納爾吉司·杜特扮演。
15.《流浪者》於1955年在中國上映,由長春電影譯制廠翻譯配音,配音演員包括蘇庭石、張桂蘭、從連文和向雋殊等。

⑷ 印度電影《流浪者》結局

《流浪者》結局:男主人公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

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

官拉貢納特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荒謬的理論「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也不攻自破。

《流浪者》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普利特維拉·卡浦爾飾)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

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拉茲·卡普爾飾),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⑸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

⑹ 電影流浪者的劇情

男主人公叫拉茲,父親是和有威望的法官,因為法官錯判了一個賊的兒子有罪,他越獄後被迫稱為了賊,該賊懷恨在心。在法官中計將拉茲母親趕出家門後,拉茲誕生在街道上,少年拉茲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拮據,受同學歧視,好在拉茲班裡一女孩麗達對他很好心,但因父親反對,無法做朋友,後成為律師。就在拉茲母子拮據之時,賊找到了拉茲,因為法官所過「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致使他被錯判成為賊,賊故意教唆拉茲當賊來報復法官,雖然拉茲本性善良,奈何生活的壓力太大。
時空轉換,拉茲已是成年人了,熟識任何監獄的獄警,因為他已是慣犯,但與女同學的相遇,使他重燃了希望,想從新做人,後兩人熱戀。殘酷的現實是拉茲這回沒那麼走運了,他這次被抓後,正是由其生父審判,他的師父——那個賊再次出現,道破了拉茲身份,法官很驚愕。電影令人深思的地方就在於此,即所謂「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 。後拉茲女友麗達慷慨陳詞,但拉茲還是被判入獄三年。父親的理論使他絕望,但好在有愛情相伴。三年後的拉茲雖可能做不成法官,但一定還是個本性善良的人。

⑺ 印度電影《流浪者》結局

《流浪者》結局:男主人公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

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

官拉貢納特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荒謬的理論「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也不攻自破。

《流浪者》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普利特維拉·卡浦爾飾)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

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拉茲·卡普爾飾),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閱讀全文

與電影流浪者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80年代武打電影 瀏覽:334
四級病毒的電影大全 瀏覽:69
天堂電影院美景 瀏覽:842
黑白回憶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225
朴信惠電影電視劇大全 瀏覽:694
心理罪電影高清圖片 瀏覽:288
章子怡的電影吻戲視頻大全劉德華 瀏覽:563
21屆上海電影節評委都有誰 瀏覽:811
男主角叫童童是跟足球的電影 瀏覽:795
電影院服務員有工作服嗎 瀏覽:594
法國電影搞笑假扮神父 瀏覽:383
25個小時的愛情電影 瀏覽:457
大紅包電影背景音樂是什麼 瀏覽:396
侯震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684
老虎吃人恐怖電影大全 瀏覽:876
風暴法國電影 瀏覽:631
電影開放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664
上海電影院不讓帶吃的 瀏覽:365
蜜獾追著男主角跑的電影 瀏覽:119
電影動物世界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