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認為最好看的文藝片莫屬《刺蝟的優雅》,你最喜歡哪一部,是什麼原因讓你痴迷
我心中覺得最好看的法國文藝片是《天使愛美麗》,第一次看覺得很無聊,全片講的就是一個奇怪的女孩子做著一些奇怪的事,個人感覺配不上豆瓣8.7的評分。
影片除了畫面構圖很棒之外,配樂也十分經典,片中出現的純音樂經常被運用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中,聽到這個腦海中就想起奧黛麗塔圖撲閃撲閃的大眼睛,她和愛人騎著摩托車穿梭在法國的大街小巷。
最好的文藝片就是這樣,看完後即使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能給人帶來樂趣,時刻准備著去發現美好。
2. 刺蝟的優雅的劇情簡介
在這所高級公寓里住的都是上層社會的人物,他們有著光鮮的外表和顯赫的社會地位,卻過著虛偽、荒誕的生活。而真正精神世界十分豐富的,卻是醜陋的門房米謝太太和十一歲的天才小女孩芭洛瑪,她們各自躲在各自世界的角落裡偷偷的享受著自己優雅的精神生活,對外界卻帶著刺一般的抗拒著。正是新搬進來的小津先生。用他的細膩和博學,發現了兩人刻意隱瞞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3. 刺蝟的優雅的影片評價
《刺蝟的優雅》是一部能發人深省的影片,它充滿著哲學性,讓人們反思自己,同時引發人們對藝術、美的思考。不管是過著秘密的文藝生活的門房,還是叛逆的天才少女,影片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讓人們在幽默、諷刺和溫情中,去發現每個人身上那個無形的小宇宙。(網易娛樂評)
影片用了簡單的生活做外殼,向人們展示了宏大的人們的精神內核主題,表現了法國人高尚的生活情操和生活態度,向人們闡釋了對生命價值的考量,以及對美與丑的外在和內在的判別標准。(網易娛樂評)
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以女性視角反映社會的不合理現實,又在對人類靈魂的孤獨性的關切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問過程中,傳達出了積極的人生意義,兼具社會現實批判性與關切性,相信不同的人在這能找到相似的自己,重拾對美好的期許與信任。(翁榮江評)
4. 刺蝟的優雅英文影評
刺蝟的優雅英文影評,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5. 《刺蝟的優雅》:卸下尖銳防護去追尋的愛,才是生命意義的所在,你怎麼看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於2009年7月上映,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塞繆爾·巴伯里的同名小說。小說本身出版後大獲成功,獲得了法國書商獎、扶輪國際獎等五項文學獎。
根據小說,同名電影也很精彩。電影以上流社會生活的巴黎左岸的一套豪華公寓作為故事的發展空間,通過交替的敘事手法構建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愛思考的有錢有才華的女孩,一個溫柔的日本男人和一個看起來孤獨低調卻愛看書、內心豐富優雅的門房女人的故事。
「從外面看,它長滿了刺。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從裡面看,它像刺蝟一樣精緻。它喜歡在無人的土地上閉關自守,卻有著超乎尋常的優雅。」
兩個富有、純潔、孤獨的靈魂相遇,彼此理解,彼此關愛,走向人生的出口。
帕洛瑪開始在刺蝟犀利的外表下看到優雅的內心,也看到了生活中不一樣的一種風景。兩個人走進彼此的世界,彼此信任,成為真正的朋友,也卸下了長久以來的保護,軟化了彼此的心,軟化了刺蝟一樣堅硬的外表。
影片中的兩個「優雅的刺蝟」以小津先生為重要媒介相互了解,這種打破隔閡,進入對方世界的方式也頗有意義。
作為影片中日本工筆文化精髓的代表,小津先生拋開了普通人固有的社會觀念和思維慣性的偏見,從與兩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超凡的精神世界。後來逐漸了解,進一步拉近關系,自然也就自然了。
在這里,電影為打破孤獨者之間的隔閡,搭建精神交流的橋梁提供了一條有益的途徑,既摒棄了「固有的社會觀念和思維慣性」的偏見。
「我們的眼睛在看,但我們不觀察;想,卻不問;接受,但不要去尋找——沒有飢餓或討伐,只有期待或無盡的等待。」
人常常會因為不被身邊的人理解或者認為沒有一個人與自己的靈魂相連而感到孤獨。其實世界上總有靈魂和自己的頻率相連。與其被困在自己的「魚缸」里,默默的死去,不如放下偏見,用細膩的心去嘗試接觸和理解,最終發現兩個孤獨的靈魂背後可能是相連的。
狹窄的魚缸外,只要有水,只要你按照你熱愛的方式生活,就可能是另一個新世界。遇到頻率相同的人,了解對方內心的豐富和優雅。
質疑生命的意義
影片中,小女孩帕洛瑪和門房萊尼在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孤獨和與世隔絕。他們的內心豐富而純凈,對社會現實都有批判的眼光和孤立的對待。
世界是我們相互交流的舞台。但是,由於地位、權力、金錢、政治、國籍、信仰等原因,我們無法為自己感受這個世界。我們只能走進去,互相理解,通過其他媒介來看待生活。
一個哲學家「看透」人生的命運和世界的荒謬,一個隱居的智者把自己偽裝起來,藏在平庸的面具下。他們是與周圍世界不同的刺蝟!
其實從深層次來說,他們是對世界有意識的文化精英的代表。
他們沒有在狹小的魚缸里放縱或放縱自己,沒有隨波逐流,沒有和無意識的平庸的社會大軍打成一片。
不同於被常識蒙蔽而沉淪於日常生活的人,他們對日常生活建立了「陌生感」,建立了「距離感」來反思,所以他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帕洛瑪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萊尼在偽裝之前所不了解的過去。從萊尼那裡,我們似乎看到帕洛瑪走出了她狹窄的藏身之處,為愛情的未來做准備。
兩個人可能都質疑過人生的意義。帕洛瑪認為生活是荒謬的,沒有意義的。蕾妮在偽裝和隱藏的過程中可能已經不再想這件事了。影片最後似乎間接回答了對生命意義的質疑。
蕾妮的死給影片帶來了人生無常的尷尬結局,也是對帕洛瑪的救贖,她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打算與死亡抗爭。蕾妮在愛和關懷中死去,讓愛她的人悲痛欲絕,但她的靈魂不再孤獨。
蕾妮做好了戀愛的准備,她的意外死亡讓帕洛瑪在這一刻突然明白,她要獨立,她要逃離金魚缸,她要詢問生命的意義,死亡不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就像電影里的這兩行: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我們在死亡的那一刻在做什麼。蕾妮,你死之前在做什麼?你准備好去愛了。」
「如何定義生命的價值?帕洛瑪,我希望你的未來和你的期望一樣。」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偽裝和躲藏中孤獨的死去,而在於擁有同一顆心的人的勇敢的愛,在於追求一個等於自己期望的未來,在於擺脫世界的枷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人會活著,愛會依戀,生命的意義會歸屬,會被展示。
孤獨並不可怕,「刺蝟的優雅」是值得欣賞的,但去除尖銳的保護,在孤獨的靈魂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努力勇敢突破,沖破狼牙和魚缸去追求愛情,積極追求人生的意義而不辜負人生,才是我們真正的期待。
《刺蝟的優雅》是一部優秀的電影。相信不同的人會在這里找到相似的自己,重拾對美的信任和期待。
6. 優雅的刺蝟 這部電影 最後是什麼覺悟改變了小女孩自殺 因為女孩開頭說要自殺又這么有氣質一直看完了
芭洛瑪把人看作魚缸中的金魚,一生都在那狹小的魚缸里,最後也死在魚缸里。她厭惡這些活得無意義的人。所以她信奉,認為死、自殺是偉大的,是有意義的,因為自殺代表了對魚缸地否定,對無意義的生活的拒絕。因此她准備在12歲生日那天自殺,期間她數次模仿死亡:裝心肌梗塞,模仿武士剖腹,翻出陽台站到窗外,都表現了她對自殺的嚮往。但是,她又知道:「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這句話的內涵直到影片最後看門人的意外車禍才被揭示出來:活得像金魚一樣,是悲劇。不想像金魚一樣而選擇自殺,同樣是悲劇。死亡是什麼,影片最後說了:「一切就像這樣,一下就結束了,你再也見不到你愛的人了,你也見不到愛你的人了。如果這就是死亡,那就是人們說的悲劇。」要注意這里的「人們」是指那些活的像金魚一樣的大多數人,按他們的理解,死是很可怕的,一切都沒有了,是悲劇。但對於活出意義的人來說,死亡並不可怕,也不是悲劇。就像看門人,雖然意外死亡(在那些一擁而上的圍觀群眾、鄰居們看來是悲劇),但對她來說,她戀愛了,她的生命已獲得重生。換句話說,她有資格死,她的人生最後階段發出的光芒,是那些活得像金魚一樣的人沒有的。影片最後,小津先生把原本送給看門人的書,轉送給芭洛瑪,芭洛瑪就明白了:自己還不能自殺,因為她還沒有遇到送她書的人,還沒有經歷過愛與被愛,現在自殺的話,沒有任何意義,就是悲劇。只有生前活著的那段日子是有意義的,死才有意義和價值。這樣的人隨時都能坦然迎接死亡,看門人的死,不是悲劇。無意義的人生的突然結束,才是悲劇,讓人同情。
7. 《刺蝟的優雅》讀後感演講3-5分鍾
《刺蝟的優雅》,剛開始是覺得自己應該會喜歡才狗急一樣的去買來,說實話,開頭的幾個篇幅沒有吸引我,寫的沒有什麼連貫性,是小說,更像隨筆,且裡面的人物給我感覺很亂,誰跟誰什麼關系都稀里糊塗。心裡還嘀咕著是不是又買了一本需要擱淺的書?(因為我已經買了好幾很贊但本目前看不懂,看不進去的書)後來,堅持著看了幾個篇幅,人物關系有些明了了,但文字的深層意思無法理解,只是覺得很美,僅僅憑著這一點,我又繼續看著。
不過書中一個十二歲半的90後的小丫頭,身處有錢有權的富貴家庭,准備在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自殺,並縱火燒自己的公寓,來懲罰她厭惡的家人(她的爸媽還有姐姐)也是讓我好奇並繼續閱讀的慾望。她天資聰明,思想敏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著,討厭她的家庭環境,喜歡茶品和漫畫,排斥報紙和咖啡,她在准備死前寫的一系列深刻思想和世界運動日誌,讓我很好奇,一個十幾歲的小屁孩怎麼會有這樣的「深刻思想」語言有些詼諧幽默,看著有時候忍不住捂嘴偷笑。她也是一個刺蝟,全身長著刺,外表冷漠,不喜歡跟人講話,家裡人都以為她有什麼精神上疾病,帶她去看心理醫生。而有誰會發現她明銳的洞察力呢?是勒妮,她被勒妮稱為「人類本性的判官」。
8. 《刺蝟的優雅》中充分體現了豐富自己的重要性,學會和自己相處有多重要
學會和自己相處非常重要,你會收獲很多,對人生有不一樣的感悟。你要習慣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時候,要學會享受那份難得的寧靜和自在,也要從心裡接受一個人的孤獨和時而的落寞,只要這樣,你才可以更好的和自己相處。
學會與自己相處,你會忍受孤獨,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能安然度過。從那以後,你的人生就再也不會有現在的生活狀態,再也不會有機會和自己獨處。一個人不是被迫的生活選擇狀態,而是你願意接受的生活模式。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才能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9. 如何解讀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孤獨而優雅,剋制而情深。
這個世界,像是被大多數人用詞語安全而細致地劃分出了很多類。出於本能,出於被理解,被懂得的渴望,我們總是尋找著和我們帶著同一標簽的彼此。
但社會固化的標准,給一部分人帶來了安全感的同時,同樣,也給另一部分人也帶來了孤獨。
當十多歲的天才少女早慧地參悟生死,並用自己的價值觀恣睢地抵抗這個讓她覺得荒唐的社會時,父母會覺得她需要看醫生。當臃腫粗糙的看門人舉止優雅,語出驚人,甚是擁有大智之感時,來往受過高等教育的優雅夫人卻從未認真與她有過對視。
這個社會匆忙,刻板。對她們來說,更是陌生與堅硬。敏銳的感知力下,是刺骨的無奈。於是,一個想到死,一個想要躲。
那麼,可怕的孤獨到底為何?是生而為人,孑然一身的常態?還是想要訴說時,卻雞同鴨講的無奈。
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在偌大的深海里,有一隻叫Alice的鯨魚,沒有任何同類能夠聽到她的聲音。
沒有家庭,沒有朋友,甚至不屬於任何部落,不得已的安靜與隱匿。
因為它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魚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
它的頻率一直是錯的。
不被理解,無從分享,無人同和,是謂孤獨。
高山流水的知音難覓,曲高和寡的悲涼之後,我們總是不禁長出尖銳的刺,抵禦嚴寒,抵制荒謬,抵禦規則,抵制侵蝕。
但人是終究是群居動物,認同感,愛,理解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於是,當小津先生出現後,勒妮的刺開始變得柔軟,她收起了武裝出的尖刻與粗糙,眉眼間開始變得明朗而有力。惺惺相惜的氣息里,兩個人愈來愈近,。而勒妮與帕洛瑪,帕洛瑪與小津,都在這次微震中,以著相同的頻率連接到了彼此。心照不宣的話語,默契十足的厚重安全感,皆因懂得。
勒妮放棄了剋制,在拒絕小津先生的矛盾中,抱著帕洛瑪嚎啕大哭。帕洛瑪也不再漠然,拍攝勒妮時,她的臉上有了少女該有的笑容。
不是刺蝟,只是沒人能聽到自己最柔軟的頻率。
結尾處,勒妮死於突如其來的車禍。意料之中,但鼻尖還是不禁一酸。一瞬間,三個主人公的命運好像從一個制高點極速墜落,一切欣喜,一切溫度,都在這一刻砰然蒸發。
這悲情美學,實在寫實得殘忍。
我們所處的現實社會,便利而簡易。大多數的我們,都急迫地為自己貼上標簽,快速地尋找可以聊以自慰的另一個人。
我們聊品味,聊理想,聊愛好。在速食的精神中選取相同的認知,將審美與情趣架空到一個高點,獲取安全感,消除孤獨,尋找「共感」。
無痛無癢,也難以鮮活。
標准實則是最荒唐的字眼,最柔軟的東西往往隱匿愈深,需要精力去了解,同樣,也需要時間。
不用急於尋求認同,不緊不慢,敏銳而自持,知音是自然而然下的產物。
願我們都能通過自由,找到值得讓我們變得柔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