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大家幫忙概括電影《濟南戰役》的內容。(盡量短)
1948年9月16,中央軍委指示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
濟南,是津浦、膠濟兩鐵路的交會點和連結華東、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也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第二綏靖區所在地,津浦路中段戰役後,濟南已處在我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為了奪取濟南,華東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攻濟打援」的作戰方法,分別配置兵力在兗州、鄒縣及金鄉、巨野、嘉祥地區。24日全殲守敵,俘獲敵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解放濟南。
濟南戰役的重大勝利,開創了我軍奪取敵堅固設防和重兵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進一步削弱了敵軍士氣,從根本上動搖了敵人據守大城市進行頑抗的信心,振奮了廣大人民的斗爭精神。
參考資料:http://www.18year.net.cn/bvnews/shownews.asp?newsid=951
2. 關於解放戰爭老電影
南征北戰
3. 濟南戰役詳細情況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對國民黨軍重兵守備的山東省濟南市進行的大規模攻堅戰。
1948年秋,國民黨軍由於不斷喪師失地,被迫改「分區防禦」為「重點防禦」。在華東戰場,蔣介石為屏障徐州,隔斷華北、華東兩解放區的聯系,並遲滯華東野戰軍南進,令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所部9個正規旅、5個保安旅及特種兵部隊約10萬人固守濟南,將集結於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隊約17萬人編成3個兵團,伺機北援;濟南作為津浦、膠濟鐵路交會點,北靠黃河,南倚泰山,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第二「綏靖區」以濟南內城為核心防禦陣地,以外城和商埠為基本陣地,以濟南外圍縣鎮及制高點構成外圍陣地,各陣地內均構築眾多的永備和半永備型工事,形成能獨立作戰的支撐點。集中兵力約11萬人。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根據戰局發展,命令華東野戰軍集中全力舉行濟南戰役,並確定了「攻濟打援」的作戰方針,即「攻城打援分工協作,以達既攻克濟南,又殲滅一部援敵之目的」。並強調指出,此戰目的在於攻佔濟南,但必須集中大部兵力於打援、阻援方向,力爭殲滅援敵一部。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決定組成攻城、打援兩個兵團。以參戰兵力的44%、計6個半縱隊約14萬人組成攻城兵團,分東、西兩個集團對濟南實施鉗形突擊,由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兼山東兵團政治委員譚震林、副司令員王建安統一指揮。東集團由第9縱隊、渤海縱隊及渤海軍區一部組成,西集團由第3、第10、兩廣縱隊和魯中南縱隊4個團及冀魯豫軍區一部組成,第13縱隊為攻城總預備隊;以參戰兵力的56%、計8個半縱隊約18萬人組成打援兵團,於巨野、兗州等地夾運河而陣,擔負對徐州北上援敵的打援、阻援任務,由野戰軍司令部直接指揮。
攻城兵團於9月16日晚發起攻擊後, 迅速突破濟南外圍防線。至17日,西集團襲占匡李庄、雙山頭、長清等據點,進逼飛機場、臘山一線;東集團攻佔城東屏障茂嶺山、硯池山等要點,直撲外城。18日,西集團以炮火控制飛機場,使濟南空運聯系中斷。19日,守衛城西的整編第96軍軍長吳化文,在華東野戰軍敵軍工作部門和中共濟南地下組織的政治爭取下,率3個旅2萬餘人舉行戰場起義。攻城兵團抓住戰機,即調預備隊第13縱隊加入西集團作戰。各部乘勢擴大戰果。至22日,西集團佔領商埠,東集團直逼城垣。當日晚,攻城兵團開始攻擊外城,至23日,除個別據點外,攻佔外城。當日晚,攻城兵團對內城發起總攻。各部浴血奮戰,連續突擊。第9縱隊第73團於24日2時從城東南角突入內城;第13縱隊第109團於拂曉前從城西南角突入。戰後,第73、第109團被中央軍委分別授予「濟南第一團」「濟南第二團」的榮譽稱號。隨即各部迅速向縱深猛攻,激戰至24日黃昏,全殲內城守軍,濟南解放。王耀武等化裝潛逃,被民兵俘獲;徐州地區的國民黨援軍雖經蔣介石再三督促,但懾於華野打援兵團兵力強大,不敢冒進,直到濟南被克,第7、第13兵團尚在集結之中;第2兵團進抵城武、曹縣地區後,聞濟南守軍已被全殲,即倉皇回撤。戰役期間,中原野戰軍嚴密監視中原戰場國民黨軍,有力保障了攻濟作戰。
濟南戰役中華東野戰軍經8晝夜激戰,以傷亡2.6萬餘人的代價,共殲國民黨軍10.4萬餘人(內起義2萬人),俘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和國民黨山東黨部主任委員龐鏡塘等國民黨軍高級將領23人,繳獲各種炮800多門,坦克、裝甲車20輛,汽車238輛。濟南戰役的勝利,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軍堅守大城市的信心,鍛煉和提高了人民解放軍攻堅作戰能力。 濟南戰役的勝利,同時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國民黨軍重兵堅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中共中央在賀電中指出,濟南的攻克,「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一個國民黨城市都無法抵禦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就連為蔣介石撐腰的美國人似乎也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說:「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濟南戰役的勝利,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華東野戰軍會同中原野戰軍南下隴海鐵路以南舉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周恩來後來說過:「三大戰役的序幕是濟南戰役」。
4. 東北野戰軍的相關電影
大決戰:遼沈戰役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英文名: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別名: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
Da Jue Zhan I: Liao Shen Zhan Yi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語言:漢語普通話
時長:中國:222分鍾
國家地區:中國
上映信息:1991年8月1日 中國
導演:
李俊 (Jun Li)
韋廉 (Lian Wei)
翟俊傑 (Junjie Zhai)
蔡繼渭 (Jiwei Cai)
楊光遠 (Guangyuan Yang)
趙繼烈 (Jilie Zhao)
景慕逵 (Mukui Jing)
編劇:
李平分 (Pingfen Li)
史超 (Chao Shi)
王軍 (Jun Wang)
主演:
古月 ....毛澤東
蘇林 (Lin Su)....周恩來
趙恆多 (Hengo Zhao)....蔣介石 孫海英
吳志遠 (Zhiyuan Wu)....宋美齡
類型:戰爭
製作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 / August 1st Film Studio
劇情介紹
1948年3月,已經在東北站住了腳的解放軍,在林彪的領導下,已經發展為近50萬大軍。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離開西北來到河北與劉少奇、朱德等會合,並討論了當時形勢,毛、朱等及時把握戰略決戰時機,命令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強攻錦州,切斷東北蔣軍退華北的路。以徹底殘滅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林彪為了有把握,提出先打長春,以圍點殲滅沈陽援敵。經過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決定按毛澤東意見辦,南下攻擊錦州。此期間,蔣介石對東北蔣軍的撤、守,也猶豫不絕,出於政治利害考慮,終於沒有下從東北全部撤至華北的決心。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終於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打響了。10月14日,東野主力向錦州發起總攻,31個小時便克錦州。接著,長春宣告解放。未幾,沈陽、營口亦相繼解放。在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同時,華東野戰軍勝利舉行了濟南戰役,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淮海戰役。 影片從史實出發,深入挖掘了歷史人物深刻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了毛澤東、林彪等人的軍事才能和解放軍的歷史功績,並對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和政治腐敗也進行了描述。電影相較於以往革命戰爭題材電影,在場面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屬於經典之作,在問世時便以其宏大的戰爭場面而引起強烈反響,加之影片對於人物的細膩刻畫,使該片在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均取得較高水平。
5. 關於 三大戰役~快快
大決戰遼沈戰役
大決戰2淮海戰役
大決戰3平津戰役
全面、翔實的紀錄了解放戰爭中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全過程。1988年拍攝完成後,曾獲巨大的社會反響。軍事科學院與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由鄧小平同志生前題寫總片名,陳雲、聶榮臻同志分別寫分集片名。
[戰爭][三大戰役合集][RMVB/2.2G]
【影片名稱】: 三大戰役(Three campaign )
【影片格式】: RMVB
【檔案大小】: 2.2G
【影片字幕】: 繁中、簡中或無
【做種期限】: 5個種子出現 或 3天(自torrent檔發布起,30k bytes/Sec 全天候做種3天)
【影片截圖】:
【影片簡介】:
國共內戰時三大戰役中遼沈戰役,造就了***戰勝國民黨的有利條件。一九四八年三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東北來到河北省與劉少奇、朱德等相討目前形勢。及時把握住戰略決戰的時機,並決定首戰殘擊已處處於困境的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命令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並封閉蔣軍後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長春,來殘滅沈陽援敵之戰役計劃,四八年七月,林彪致電軍委,決定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南下北寧線作戰。在此期間,蔣介石對東北蔣軍的撤與守,曾反復研究。出於政治利害的考慮,最後決定將主力撤至錦州,等待國際局勢變化。九月十二日,遼沈戰役開始。十月十四日,東野主力向錦州發起總攻,僅用三十一小時便攻克錦州,殲敵十萬餘人。接著,長春宣告解放。未幾,沈陽、營口亦相繼解放。在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同時,華東野戰軍勝利舉行了濟南戰役,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淮海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