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魅惑,每個女人都可以做到
最近迷上穿搭,發現只要漂亮的衣服和得體的穿搭都能夠吸引我,就如同我看這部影片,標簽很重要,女性發現自我必看影片之一--《情迷六月花》,劇情很精彩,雖然看完之後我不知道女主到底得到了她想要的沒有,但卻是一個從良家婦女(乖乖女)--成熟的欲女之間的轉變。內心的突破是一回事,但服裝和妝容卻讓電影的對人物的塑造更加突出了。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黑化,但這個是魅化。
魅是什麼?其實這個說不清道不明。是一種感覺,男性的第一個感覺是充滿了性誘惑力,女性的感覺其實也是。影片中的JUNE就是這么個角色,高大,豐潤,修長,舉手抬足之間讓你感覺強烈的荷爾蒙在空氣中飄動。
上圖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吧
中年禿頂感覺還精力不濟的潦倒作家在充滿了文藝氣息的巴黎吸引著左邊別人的老婆(女主一號安妮絲)右邊老婆(女主二號瓊),安妮有著古巴和荷蘭血統,身材均勻小巧,由於臉尖特別凸顯眼睛大。而瓊則是高大修長,半坐的狀態都比她矮不了多少。
初見的時候,安娜是這種感覺,雖然也是紅唇,但並不濃烈,
儼然是小白兔般清純的感覺,乖順的頭發,淡淡的眉毛,並不凸顯的眼線,唇色紅而不艷,服裝則選擇素雅和碎花這種,符合她家庭主婦的乖巧感。初遇瓊,她內心是驚艷的,瓊發色是金色,高鼻樑大眼睛烈焰紅唇,一套黑色的時裝配手套,腕上就是一個簡單的銀色手環,夾著女士煙,舉止大開大合。站在哪裡都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但是我覺得這個造型最多也就是媚而已,不是魅。
徹底讓女主動心的是,剛洗完頭發的瓊,整個人倚在窗邊,胸前的豐盈若隱若現,棉質的毛巾和浴袍就這么慵懶的搭著,慢慢地踱著步子,一步步走進了安娜的心裡。
安娜無疑也是明亮的,但她更像一個精緻的布娃娃,漂亮時髦被呵護的對象,也是她在遇到亨利和瓊之前的寫照
哪怕是這種紅唇,高檔的咖色絲絨大衣,像一片片花朵圍繞著她嬌艷的臉
彷彿被瓊注入了某種活力,這個時候眼妝變成大金色,這張我特別欣賞,2個美人同框,竟然難分搞下,同樣是白膚紅唇,2個人竟總是美得各有千秋。要說唇色的區別,一個就是亮光一個是亞光,而瓊的則是更有一種霧感。
這時的安妮就像戀愛中的小女生,對瓊的親近讓她光彩奪目。
瓊是一個非常追求自由和完美的女人,大膽狂野但也脆弱,她的金發總是一邊多一邊少,完美的修飾她長長的臉型。紅色的指甲油感覺和唇色同一色號,拿煙的姿勢總會讓人對這2個顏色一下子抓住眼球。比起安娜的珠寶,她的銀色大號的耳飾更顯大氣利落,稱得膚色更加亮。
純情的小女生打扮,淡淡的眉,略略與眼角平行,淺而細的眼線,輕輕勾勒眼型,紅色偏橘的唇色匹配一個明亮的相容,眼影則配合發色來點暈染。當當當當,最後看一眼安娜的純情模樣,立馬要魅化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瓊的離開說讓她照顧亨利,還是她自己原本就想靠近這個作家,她在舞會上跟亨利說要參與他的寫作,於是這樣的安娜出現了。
西班牙舞女造型,紅花,紅色貼身舞裙,深紅色的唇色,深色的眼影打重在眼尾,眉毛更彎,弧度明顯。腮紅打長,整個臉更尖。
明明是同一個人,出軌了之後,立馬感覺由內到外氣質大變,其實主要變的還是眉毛、眼線以及發型,成熟之感呼之欲出,簡直讓她老公都無法呼吸。
情慾一事,如果與享樂同步,過度的享樂就會喪失真正的情慾,慾望能滋潤一個人,也能黑化一個人,讓她痛苦。
安妮此時是痛苦的,她打開了猛獸的牢籠,卻無法真正駕馭它,於是她只好做了情慾的奴隸,當然,她是以女王的姿態出現的。
露出鎖骨和手臂的褐色裙裝,配著她一整套精緻妝容,眼窩更深邃一些,眉尾細長已超過眼尾,
配上這個眼神,說不上來的誘惑之感。一旦女人開始拿煙,抬起下巴,就有一種彷彿邀約的信息傳達出去。
特別有意思的是,這個在樂聲中搖擺的黑人,也在白色眼線,珠寶以及紅唇白衣的造型下,格外美。
每個故事都有終局,每段感情都有結束,要麼終於寂靜,要麼戛然而止。安妮這場魅變,起於瓊也終止於瓊,她做到了瓊的經歷,狂野,自由,但她終究讓她愛的女人傷心了,她無法面對這樣的自己。這個時候的安娜,眉色明顯更深,眼線的深度也增加,碎發讓她更迷離和嫵媚
瓊則已無氣場,她更像是一個被拋棄出局的人,感受到2個人的背叛,慵懶的碎發和橘紅色的唇色,讓她無辜而脆弱。
安娜說她最後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女人,離開亨利和瓊,結束了這場情慾的流浪,她這套絲絨的披風加頭罩,讓她又回到了之前把自己包裹的很好的世界裡面,眼神中的大寫的悲傷。也許每個女人都渴望自己擁有狂野的女孩時代,但也都不得不接受自己必然會被蛻變成一個成熟女性的結局。
❷ 電影「著魔」阿佳妮的那部到底講的什麼意思
《著魔》沒有外星人與克隆人。
影片一開始,丈夫從外面回家來,其實丈夫在外面已經干起了黑幫與警察之間交易的秘密勾當,他負責給黑幫送來來自警察那邊黑幫卧底獲得的消息。
他和幾個黑幫分子的談話時,他說他不想幹了,主要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然後他走出來時,箱子里裝滿了錢,這些錢就是黑幫給他的。
他回到家,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窗外有人在監視他,監視他的人就是警察,其實警察已經盯上丈夫了。丈夫幹了這種勾當,上帝就會懲罰他的,懲罰他的方式就是利用魔鬼去對付他。
你在影片里可以看到2個阿佳妮,一個是演妻子,一個是演幼兒園老師。妻子就是魔鬼為了對付丈夫所出現的,這個妻子和魔鬼做愛,成為魔鬼的奴隸,殺害了好幾個看到她的人。
那個幼兒園老師則是一個溫柔和藹的人,他也是深愛著丈夫。你會發現,丈夫更喜歡妻子一些,這正體現了丈夫的思想更趨於魔鬼那邊。
在妻子殺死好幾個人後,丈夫還是極力為她掩飾,其實這就是為自己掩飾。
緊接著,丈夫飛快的騎摩托車來到了旋轉樓梯,丈夫來到那的目的不是為了躲避警察,其實他是來和那個警察里的黑幫卧底接頭的,他爬上了樓梯。
妻子和魔鬼來了,魔鬼變化成丈夫的模樣,為什麼呢?很明顯,丈夫的心魔產生了魔鬼,魔鬼自然會變成丈夫的模樣。
警察早就盯著丈夫了,當然那個警察里的黑幫卧底也來了,丈夫舉槍瞄準魔鬼,其實就是丈夫想除掉自己的心魔,然後警察就把丈夫和妻子給殺了,魔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從上面跳下來也死了。
鏡頭一轉,你會看到,那個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一起,有人按門鈴,幼兒園老師去開門,門外很顯然是丈夫。
其實這里的丈夫是那個已經沒有心魔的丈夫了,也可以說前面的種種都是丈夫除自己心魔的過程,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這種處理有點「存在主義」的趨向。
然後,幼兒園老師沒有給丈夫開門,光忽明忽暗,映襯著幼兒園老師的臉。
影片最後告訴我們,心魔仍然在心中存在。
(2)電影安娜結局為什麼安娜禿了擴展閱讀:
該片被稱為是「祖拉夫斯基最人性化的電影」,影片營造出來的極度陰郁、恐慌和變態的氣氛,看得人無比沉重和壓抑。
片中含有比較濃郁的克蘇魯體系元素。不可名狀的怪物,有明顯的觸手,所有接近怪物或者目睹其相關事務的人會逐漸變得不正常,最終陷入瘋狂。
從最終完美轉化成人形的設定來看,應該是某個遠古支配者的眷族。不熟悉克蘇魯背景的人,初次觀影,可能會對背景設定產生一定的迷惑。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山姆尼爾多年後主演過另一部被克蘇魯粉絲奉為經典的電影——《戰栗黑洞》。
劇情簡介:
馬克(Sam Neill 飾)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貝爾•阿佳妮 飾)未留下任何原因離家出走,他一度認為安娜與一個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飾)的男人有染。
卻發現海恩里克也在尋找許久未見的安娜。馬克於是僱傭私家偵探調查。但隨著線索的逐一呈現,事實的真相反倒令馬克等人難以置信。
本片分別榮獲198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83年葡萄牙奇幻電影節觀眾大獎和最佳女主角獎、1981年西班牙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評論獎。
網路——迷戀(又名著魔)
❸ 美國恐怖片:關於一面鏡子的,忘記前面情節了,好像那面鏡子可以流很多血,甚至淹沒房間,
《鬼鏡》
劇情介紹
警探本•卡森(Kiefer Sutherland 基弗•薩瑟蘭 飾)因槍殺同事被迫從紐約警察局提前退休,他的婚姻也隨之破裂。落魄的本暫住在妹妹安琪(Amy Smart 飾)的公寓里,終日借酒澆愁。
一段時間沉淪過後,本重抖精神,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他所供職的五月花購物商場五年前曾被大火毀於一旦,令他倍感奇怪的是,在這座焦黑的建築物中,那一面面鏡子卻格外明亮。
數日後,本在商場的鏡子上發現奇怪的手印,而次日亦在妹妹家的鏡子上見到恐怖的景象。接下來的日子裡,恐怖事件接連發生。
(3)電影安娜結局為什麼安娜禿了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本·卡森
曾經是一位警察,後來因為在解救人質的行動中意外殺死同事而離開工作。迫於生計,他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而他的任務就是在夜間看管那座燒毀的商場。
然而,本卻漸漸發現了這里異常恐怖的一個現象,大火燒毀了一切,可是所有的鏡子卻安然無恙,不僅如此,任何一個照過鏡子的人,都會以極其可怕的方式死去。
2、艾米·卡森
本·卡森的妻子,與本育有兩個孩子。在本因為誤殺同事而失業並一蹶不振後,對本的「無能」忍無可忍,最終將其趕出了家門。
3、安吉拉·卡森
安吉拉·卡森是本·卡森的妹妹,在本·卡森被妻子趕出家門後,安吉拉收留了無處可去的本在她那裡暫住。當「殺人」鏡子開始在整個城市蔓延後,安吉拉受到了牽連。
❹ 好心給朋友推薦了部高分電影,他卻把我拉黑,還要和我絕交
前幾天重溫了部電影。
這片子豆瓣評分7.9,將近19萬人打分,還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看完後,我決定把它推給我的那個朋友。那個朋友是個不婚主義者。
第二天,他就拉黑了我。
我問他為什麼把我拉黑?
他說,因為你推薦了那部電影,是勸我結婚嗎?我以為你會理解我,沒想到還是和我父母一樣,逼著我結婚。
你管得太寬了。
我聽後並不生氣,因為我知道他誤會了。
我推薦給他這部電影,不是勸他快些結婚。
他選擇不結婚,那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尊重他的選擇。
我另有目的。
對了,我推薦的電影叫《在雲端》,今天藍叔和大家聊聊這電影。
市場不景氣,企業需要裁員,但又怕若到員工,怎麼辦?
這時你需要「賓漢姆」這樣的人。
賓漢姆是誰?
賓漢姆(喬治克魯尼飾演)是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骨幹。
他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其他公司的老闆們裁掉他們的員工,而且還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這是一件臟活累活。
所有做過人力資源的都知道,最不好做的工作就是裁員,幾乎是吃力不討好,又得罪人的事。
而我們的男主卻非常享受這份工作。
除了他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工作能力出眾外,他非常喜歡這種常年全國各地飛行的狀態。
他是全國各大高級酒店的VIP客戶,享受各種高級服務。
此外,他心中還有一個終極目標:把自己多年來的飛行里程積攢到1000萬英里。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天,賓漢姆回公司開會。
會上領導提出,以後為了節省開支,公司決定以後裁人用視頻的方式,不用派人去面對面裁人了。
這套遠程裁人系統的開發者正是本片的女主之一:娜塔莉。
在台下的賓漢姆心想:這下不妙啊,要是不用出差,我還怎麼積攢飛行里數啊!不行,我得反對。
於是,會後他跑到老闆辦公室,表示強烈反對隔著屏幕解僱人這種方式。
老闆說: 別鬧了,背後捅刀子和胸口捅刀子,都一樣是殺人,別裝聖母了。 對了,這幾個月把那小妮子帶出去歷練下。
說一不二。這種人就活該當老闆。
雖然賓漢姆說:我才不帶她!
「打工人」即使再威風,再嘚瑟,最終還是要聽老闆的。
就這樣,這一老一小,一男一女就這樣上路了。
娜塔莉是公司里新來的大學生。
像所有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
年輕,熱情,充滿干勁,雄心勃勃。
小鳥兒剛剛學會了飛行,就以為天空就是它的了。
娜塔莉來公司不久,開發了一套遠程裁員系統。
如果正能運用,它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極大地節省開支。尤其是員工們的差旅費。
對娜塔莉一個新人來說,建立這樣一個系統,可算是個人事業上不小的成就。
似乎她的未來就在眼前,只要一切按部就班的進行。
然而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
面對對面氣勢洶洶的被裁者,娜塔莉只會照搬學校和書本上的理論。
當對方告訴說,自己的女兒有哮喘,把我裁員了,她發病了怎麼辦?
看看娜塔莉是怎麼回答的?
她說:有研究測試表面,受過創傷的人學術上會更有成就,這是他們處理的方式。
對方一聽,直接開啟問候模式。
照搬理論,不顧現實,典型的剛畢業大學生的毛病。
王小波說:古往今來的讀書人,從經典里學到了一些粗淺的原則,覺得自己懂了春秋大義,站出來管理國家,妄斷天下的是非曲直,結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團糟。
當年藍叔也是這樣,多讀了幾本書,就不怎麼說人話。
說話理論一套套,引經據典,自以為很有學問的樣子。
直白點就是:說話不接地氣。
而娜塔莉是個好學的姑娘,幾番下來,她從賓漢姆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因此,娜塔莉想單獨試試裁人,賓漢姆只好同意。
娜塔莉終究還是太年輕。
當對方得知自己被解僱的消息後,反而表現得非常平靜。
平靜地說出,要跳河自殺時候,娜塔莉反而不知所措,自信心也遭到打擊。
賓漢姆雖然不喜歡娜塔莉開發的系統,但在工作上還是像老大哥一樣幫助她。
當娜塔莉遇到不順時,給她鼓勵,讓她重拾信心。
一來二往,兩人在工作上漸漸默契起來。
眼看工作幹得越來越順手,但娜塔莉卻遭遇感情危機:她被男朋友甩了,還是通過簡訊的方式。
小妮子娜塔莉原本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卻跟著男朋友來到這個城市。
聽了男朋友的花言巧語來到陌生城市,娜塔莉正美美得憧憬未來的愛情生活。
男朋友卻一條不痛不癢的簡訊,把她給甩了!
娜塔莉的前男友完全符合她的類型:
高大英俊,身高一米八;金發,長得帥,愛運動;是個金融才俊。
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會玩,長得帥!
試問,這不就是萬千少女夢寐以求的理想情人嗎?
屏幕前有多少年輕姑娘是這樣?
為了心中理想的愛情,犧牲更好的事業,遠離家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最後被渣男無情拋棄。
把愛情看做生活的一切,最後還是丟了愛情,也失去了世界。
娜塔莉代表了二十多歲女孩子的愛情觀:
過於理想化自己的婚姻和愛情。
片中另一位女主,亞歷克斯,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
代表了大多數30歲後女性的觀點: 更現實,更貼近生活。
亞歷克斯說:
當你34歲的時候,所有的身體條件已經不重要了。比如你默默祈求他比你高,不要是個混蛋就好了;他喜歡我的陪伴,還應該喜歡孩子,身體 健康 ,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耍;拜託上帝讓他掙得比我多,到時候你會知道這有多重要了。而且,最好沒有禿頂,當然,真要是禿頂也無所謂了。有一個可愛的笑容。
像不像那些到了年齡,最後不得不相親結婚的姑娘們呢?
身高也不用180cm了,臉不用多好看,只要不會讓人嘔吐就行了,矮點,胖點,禿點也沒關系。
身體 健康 ,賺錢多,有房有車。
重要的是對我好。
這樣的,就嫁了。
娜塔莉聽完什麼反應?
傷感和失望。
亞歷克斯的觀點,究竟是經歷慘淡失敗、傷痕累累的妥協,還是歷經風雨、千錘百煉後的坦然接受?
這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 , 這是大多數女人的選擇。
賓漢姆是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他的「背包理論」中,認為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累贅。
包括自己的親人,同事,朋友,愛人等等,這些都是前行的負擔。
一夫一妻的天鵝是弱者,死得快。
要想活著,就的做鯊魚。
賓漢姆也是這個理論的堅定執行者。
只約炮,不戀愛,會結婚,不生子。
妥妥的「三不」先生。
當娜塔莉問他:你為什麼不結婚?
他反問:你認為結婚有什麼好?
娜塔莉答: 為了愛;找一個可以依賴的人;找一個可以說說話,共度餘生的人;不會一個人孤獨死去。
賓漢姆答:為了愛?你見過多少穩定的婚姻?找人說話嗎?我周圍多的是人可以說話。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註定孤獨的死去,我爺爺奶奶被送去養老院了樣,我父母是這樣。
賓漢姆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出差途中,他遇到了一個非常合拍的「女友」,就是前面提到的亞歷克斯。
兩人「三觀」驚奇得一致,年齡相仿,貌似是可以走到一起的。
當娜塔莉問賓漢姆,有沒有考慮過和亞歷克斯的未來。
得到賓漢姆否定的回答後,娜塔莉怒了,直接開懟:
賓漢姆究竟的所謂理論和生活方式,他真的相信嗎?
還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借口?
他到底有沒有像他說的那樣,活得那麼通透和瀟灑?
我們先來看看他對待家人的方式吧。
妹妹和妹夫要結婚了,知道他到處旅行,希望他幫忙到個景點拍些照片。
賓漢姆即使百般不情願,也還是答應了。
後來,妹妹的未婚夫恐婚了,想逃避,姐姐要他勸勸准妹夫。
賓漢姆為了妹妹,也硬著頭皮上了。
想想看,一個不婚主義者勸另一個逃婚的人去結婚,這場面有多好笑。
其實,賓漢姆既是在勸他的准妹夫,也是勸自己。
妹夫說,自己昨晚一個人在想,一眼望的頭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結婚,生子,養大孩子;然後兒子也長大結婚,生子,自己和妻慢慢變老,最後死去。
難道人生真的就是這樣了嗎?
最後,賓漢姆一語道破天機: 有伴侶的生活更美好,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人扶持。
這句話揭示了 生活的本質:陪伴。
張愛玲也說過類似的話: 有人共享,快樂會加倍,憂愁會減半。
這里藍叔說些題外話。
記得有次孩子肺炎要掛針,當時我一個人陪著孩子。
當妻子忙完工作,來到我們身邊後,我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整個人也輕鬆了許多。
當時感到很奇怪,妻子只是過來坐在身邊,和孩子說說話,其他什麼也沒做,我的心情為什麼會感覺不一樣?
她來與不來,該掛針還是要掛針,孩子也不會馬上康復。
後來,我才明白,這就是陪伴的力量。
尤其當自己或家人生病時,此時身體和精神都處於脆弱的時候,更需要有人陪伴在身邊。
後來,再有孩子生病,哪怕是很小的感冒,我也會和妻子同行。
陪伴的力量看不見,摸不著,它卻很強大。
賓漢姆成功勸說妹夫結婚,他的姐姐對他說了句:「歡迎回家。」
這說明了賓漢姆那套:把所有人際關系拋開,輕松前行的理論,其實是自欺欺人。
娜塔莉說的沒錯,賓漢姆所謂不婚理論只不過是逃避責任的借口而已。
所有的理論,都是人們為合理化自己的言行,而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理論為言行而生。
言行變了,理論也隨之改變。
賓漢姆在重要的演講時,突然轉身離開,沖去找亞歷克斯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為他想和亞歷克斯結婚了,他的不結婚的想法改變了。
賓漢姆在雲端飛了那麼久,終於想落地了。
現實擺了賓漢姆一刀,其實亞歷克斯早已結婚生子。
賓漢姆一直以為亞歷克斯和他是同一類人。
其實,亞歷克斯早就「落地」了,她才是那個活得明白的人。
賓漢姆的愛情就這樣曇花一現了。
雖沒有收獲愛情,賓漢姆卻重視起自己的家人來。
他不再執著積攢飛行里程數,他拿起電話,用自己的里程數給妹妹和妹夫換了全球旅行的機票。
再聊幾句本片的選角。
好萊塢鑽石王老五,喬治克魯尼來演男主,真有點本色出演的意思。
據說,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就是照著喬治克魯尼來寫的。
本片的兩個女演員:安娜·肯德里克和維拉·法梅加。
兩人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並不算一等一的大美女,但看起來特別舒服。
不得不說導演選角的成功,兩人的外貌氣質非常符合角色。
兩人精彩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
最後。
真的有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嗎?
答案是 沒有。
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
比如移情別戀,疾病,中彩票,車禍,等等,所有這些增加了生活的不確定性。
這也是我們一定要認真生活的原因,即使眼前的生活再糟糕,有一天它依然可能變得無比美好。
娜塔莉開發的遠程裁人系統最終還是失敗了。
她離開前男友的城市,找到了新的工作。
賓漢姆又獲得老闆的器重,他開始重視和家人的關系了。
影片的最後,那些被解僱的人訴說自己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
他們每個人都表達了同一個觀點:因為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得以重新信心,燃起生活的鬥志。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我為什麼推薦這部電影給朋友。
我希望我的朋友,無論堅持不婚也好,或者以後又結婚了也罷,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家人。
因為,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