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一部講2戰時期的電影,很經典的
《珍珠港》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夏天挾雷霆萬鈞之勢上映,勾起了人們對二戰電影的又一次狂熱。不過好萊塢在過去五十年拍過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太多,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也有好幾十部,實非這篇短文所能容納。
《戰場》 (Battleground)1949
??
導演:威廉・A・韋爾曼 (William・A・Wellman)
??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 (Bastogne)發生遭遇戰的故事。當時,德軍元帥馮德倫斯特企圖在歐洲的西部戰線進行最後一次大反撲,不料在巴斯涅鎮被美國空降步兵師奮勇阻截下來。德軍包圍小鎮,脅逼美軍投降,但美軍寧死不屈,終於獲得最後勝利。此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來飾演片中要角,編劇刻劃個性鮮明,導演韋爾曼也拍得細膩,因此能生動地重現戰時氣氛。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雲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透過傑出的攝影更加強了戲劇張力。壓軸的戰爭場面處理得十分緊湊刺激,堪稱一流的戰役電影。
《隆美爾傳》(Desert Fox)1951
??
導演:亨利・哈撒韋(Henry Hathaway)
??
有「沙漠之狐」稱號的艾爾溫・隆美爾(Rommel)將軍,是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的陸軍元帥,他所率領的北非軍團行兵如有神助,看似不可戰勝,令同盟國備感困擾。在1942年6月的利比亞圖卜魯克(Tobruk)戰役中,德軍以15,000名的弱勢俘虜了33,000名英軍,令隆美爾聲名大噪。英美同意聯合進行北非大反攻,由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Montgomery)率領比德軍多五倍的坦克車於1943年5月在大沙漠進行摧毀性的決戰。此時,隆美爾知道希特勒(Hilter)的氣數已盡,個人無力可回天,乃返回德國,在聯軍保證其家人生命安全之下自殺殉國。詹姆斯.梅森演得出色感人,如今被公認為好萊塢最出色的戰爭英雄傳記片之一。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
導演:戴維・里恩 (David Lean)
??
戴維・里恩執導的反戰電影經典作,堪稱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劇情描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上校尼柯遜率領的六百官兵在新加坡被俘,日軍將他們運往緬甸叢林中的戰俘營囚禁,並逼令他們在該營所在的桂河建築一座橋梁,藉以接通曼谷與仰光之間的鐵路運輸。尼柯遜根據日內瓦條約堅拒軍官從事勞動工作,不惜被單獨囚禁暗室亦不屈服。營長齋藤大佐逼於無奈退了一步,讓尼柯遜取回對手下的指揮權,豈料當英兵將橋築好時,從戰俘營逃出生天的美軍少校希斯卻奉命回來突擊炸橋。全片製作嚴謹,劇力逼人而來,跟一般戰俘逃亡電影不同一個層次。此片更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七項大獎。
《最漫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 1962
??
導演:安德魯・馬頓 (Andrew Marton)
??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布局和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恍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網羅了多位在六十年代走紅的一線巨星參與盛舉。流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1965
??
導演:肯・安納金 (Ken Annakin)
??
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間盟軍與德軍的一場坦克大戰,德軍由羅伯特.肖飾演的希斯將軍率領,企圖在聖誕前夕對盟軍作全面反擊,但計劃功敗垂成,被亨利・方達飾演的凱晨將軍發現,因而雙方發生殊死戰。原來的寬銀幕電影頗能表現出這部巨制的戰爭氣勢,在小屏幕上欣賞當然會打點折扣。不過,導演肯・安納金的敘事手法仍算流暢,加上一群老牌演員也演出賣力,使影片維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空軍大戰略》 (Battle Of Britain)1969
??
導演:Guy Hamilton
??
這部大型戰爭片由英國影壇精英空群出動拍攝而成,為重現他們祖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段重要歷史而賣力。影片以紀實戲劇的風格描寫德國納粹在1940年空襲英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使英國損失慘重,但也激起了英國人民同仇敵愾對抗德國,尤其英軍的飛行員更是爭先上陣反攻不甘後人。片中戰機蓋天的空襲場面拍得十分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在眾多熠熠紅星中,邁克爾.凱恩、肯尼思.莫爾占戲較多,飾演龐瑪妻子的蘇珊娜.玉則表現浪漫。此外,勞倫斯・奧立弗飾演戰術高明的爵士令人印象深刻。
《巴頓將軍》(Patton: Lust for Glory)1970
??
導演: 富蘭克林・J・沙夫納 (Franklin J. Schaffner)
??
影片一開場,畫面填滿了一面美國星條旗,身穿戎裝的巴頓步上國旗前的講台,正對鏡頭發表一篇《美國軍人最偉大》的演說,一股名將氣魄不言而喻。片中有一段爭議頗大的場面,描述巴頓進傷兵醫院巡視時掌摑懦弱士兵,其創作靈感應來自寇比力克的反戰名片《光榮之路》(Path of Glory)。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個大獎,但最佳男主角喬治・C・斯科特竟然公開拒絕了這項榮耀。他說他不是為了競爭奧斯卡獎而演出的,真是與巴頓個性如出一轍的一條硬漢。
《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
導演:理查德・弗萊舍 (Richard Fleischer)
??
在二戰結束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愛貓撲,愛生活,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本片由美國與愛貓撲,愛生活電影界合拍,日方原想請大師黑澤明負責掌舵,後來日軍部分的戲由深作欣二執導。全片從美日雙方的發展狀況同時呈現珍珠港事變的歷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麼富有戲劇性和沖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歷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面亦拍得逼真可觀,曾獲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中途島戰役》(Midway)1976
導演:傑克・斯米特 (Jack Smight)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東西方兩大戰場,好萊塢拍了很多以西方戰線為背景的戰爭片,但是發生在東方戰線的影片拍得很少,這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片的劇情焦點是美國與愛貓撲,愛生活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在當年的一批同類電影之中,以傳統戰爭片風格處理的本片不算是很突出之作,編導刻意加入美國將軍之子愛上愛貓撲,愛生活女孩的通俗劇情節也相對比較平庸,但超級明星陣容卻可以令今天的觀眾重睹上一代巨星風采,而海戰的場面也實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斯皮爾伯格其實在此之前拍過好幾部戰爭片,包括:《1941》、《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辛德拉的名單》等,似乎他對二戰歷史始終情有獨鍾。此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賴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只剩小兒子瑞恩仍在歐洲大陸作戰,萬一也死了就會全家絕後。盟軍司令馬歇爾(Marshall)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遣湯姆・漢克斯率領的一支小分隊去法國戰場搜救他。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則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這是反映二戰時期比較經典的十部電影,你回憶一下看有沒有,僅供參考。
不是很好找啊,因為我也沒看過。你在咨詢咨詢別人吧!!
2. 論文達人進!求救!關於電影的畢業論文!
相關資料:
從產業特徵看韓國電影振興
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產生的社會背景
經濟領域,韓國接受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自60年代以後,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金大中政府採取一系列務實性對策,不僅迅速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經濟發展還出現了新的局面。韓國成功地從一個農業國進入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所謂「漢江奇跡」。現代化是和都市化、工業化、教育的普及、職業分工的專業化、通信的發達等經濟發展現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和特定的社會政治變革聯系在一起的。在這個過程中,韓國城市的發展顯著,都市化率從1950年的21.4%,發展到1995年的81.3%。
政治領域,80年代韓國進入政治解凍期,1980年的光州事件和1986年的民主運動(註:以大學生為核心發起的兩次民眾民主運動,抗議軍人專制政權,曾得到韓國社會各界響應,但最終被軍政府血腥鎮壓。前者亦稱光州民眾斗爭,後者亦稱六月抗爭。)使韓國獨裁政府惡名昭著。1988年通過國民投票實現了向民主政權的過渡;1993年文人政府上台;接著1998年出現了堪稱韓國政治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野黨交接政府」(註:1997年12月18日金大中在總統競選中獲勝,標志了韓國建國起第一次「政權交替」,在野黨第一次成為執政黨,少數黨第一次戰勝多數黨。)的政治發展進程。長期以來在韓國社會上爭論不休的政治不穩定進入90年代開始銷聲匿跡,整個社會慢慢進入民主化、多元化的發展進程中。
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不僅導致家庭結構的變化,而且引起了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中產階級形成並穩步擴大,文化消費在消費支出中所佔比例逐漸上升。有線電視的開通、錄像市場的擴大、衛星電視的前景,一方面爭奪著電影觀眾,一方面因播放高品位電影節目而培養了觀眾,且它們都是以電影為核心的影像產業,這使得政府和大企業開始注意電影市場的價值。
大眾文化開始盛行。流行音樂樂隊等開始流行,消費人群年輕化,產品包裝要求提高,對大眾偶像的消費需求增強。
在現代韓國社會的變化過程中,青年群體又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是經濟現代化的主力軍,在社會意識方面則是歷史變革的動力。截至1995年的統計,14-24歲的青少年人口略超過900萬,占總人口的20.2%。韓國政府的世界化政治戰略和提倡國際競爭力的經濟戰略,使得整個社會普遍認為,韓國的未來命運掌握在「一個背包就能周遊世界,懂電腦,會利用先進通訊設備,處變不驚,有堅強毅力,主張男女平等」的「新世代」身上。(註:金鎮旭(韓):《80年代至90年代的韓國電影》,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生論文,第27頁。)特別是大學生(占青少年總人口的約54.5%)(註:君冢大學(日)、吳魯平(中)、金哲秀(韓):《東亞社會價值的趨同與沖突》,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44頁。),他們在80年代經濟繁榮的環境下成長起來,有機會享受1988年奧運會以後的經濟富裕和政治穩定。他們將成為韓國電影的主要消費者。
在造成韓國電影振興繁榮景象大的社會背景中,有一個因素不得不指出:韓國民眾強烈的愛國心和罕見的民族凝聚力。韓國電影票房的奇跡,與韓國觀眾對本土電影非理性的熱愛,蜂擁而上的參與行為是分不開的。許多影片如《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的上映,媒體一律不能有批評聲音,普通百姓如果不去看會被認為是「不夠愛國」。當政府放寬「電影進口限額制度」時,電影人立刻示威遊行,而韓國大眾媒體一律給予最大的支持,結果迫使政府對電影人和民眾做出妥協。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民族特質的原因有多種:一、有史以來,韓國即為單一民族國家,沒有像中國、美國等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他們認為自己的血脈最純潔,最干凈,在韓國最常見的標語是「身土不二」(註:「身土不二」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筆者根據所閱資料整理出以下兩層意義:其一,它是熱愛本民族的象徵,對生養自己的土地抱有依戀與敬畏的復雜情感。體現在微觀的經濟領域上,韓國出產的商品上多印有「身土不二」,尤其是農副產品一律如此,其意類同於中國的「提倡國貨」。其二,它從人與土地(自然)的關系應和諧共處而延伸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精神,與我國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處。「身土不二」不僅是韓國傳統,還是自70年代起由政府發起的「新生活運動」的具體內容,包含有城市民族化、鄉村現代化的意味。);二、20世紀屈辱的被侵佔、被分裂的歷史,使現代韓國人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三、地理生存環境——如金大中所說,韓國為美、日、中、俄四大列強所包圍,本身又是山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小國(註:李立緒:《韓國啟示錄——韓國經濟危機實錄》,企業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385—386頁。);四、經濟領域內的「漢江奇跡」所賦予的自信心;五、韓國儒教傳統影響(註:中國儒教傳統中,有以道德之有無來作「華夷」之辨的言論,韓國儒教繼承了這種說法,甚至在某些歷史階段,把受西洋沾染的中國也視為夷。)。
了解這種民族特質或者說民族文化心理現象,對於解釋某些韓國電影現象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民族文化特質不是始自90年代的電影振興現象,而是一以貫之於包括韓國電影在內的韓國民族文化當中。
「從20世紀中葉以後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在朝鮮戰爭的危機中生存問題成為絕對的問題,從60年代到70年代,國家成為支配性的生產主體,以『民族文化』為中心形成了『國家主義意識形態』。相應地,韓國的現代化就意味著『獨裁下的開發』,接下來就出現了到70年代與80年代為止仍舊是『政治問題』獨佔主導性言論的現象。換言之,60年代以後,文化主要是在『理念上』被消費,而沒有確保其大眾性這種狀況。
「從這點上來看,應該說韓國文化論作為『大眾性消費品』而被生產和消費的條件具備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至進入90年代這一時期。在民主化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就後,『政治言論』的影響力下降,人們有了一點可以說說『文化』的空閑和『自信感』。國際化的迅速進行同時也成為一種壓力,因而對自我與他人關系的設定也越發顯得重要。」(註:權淑仁:《大眾性韓國文化論的生產與消費》,《當代韓國》2000春季號,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61頁。)
漢城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權淑仁教授在《大眾性韓國文化論的生產與消費》一文中,探討作為大眾文化研究的「韓國文化論」缺失的原因。筆者借用這段話是想說明:韓國電影作為「大眾性消費品」具備被生產和消費的條件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至90年代這一時期。
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的出現,正在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外圍環境的成熟,和電影產業內部製作、發行、放映諸環節的合理營造——其中電影製作人對類型片的有意識的推進和發展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大資本的介入改變韓國電影產業格局
電影資金傳統上有兩大來源,但進入90年代,製片投資發生了兩次大變化,極大程度地影響了電影產業及電影形態。
1.產業背景
自50年代至90年代初,韓國電影工業基本上是以美國好萊塢電影消費市場為演變主導的。1986年韓國電影市場開放進口外國影片,迅速成為繼日本之後的亞洲第二大市場,一年即發行400部以上影片。其中100部影片為本土影片,300部是進口影片。其中僅好萊塢和香港兩地的娛樂片即佔70%多(註:全陽駿(韓):《韓國:電影工業、美學、新潮流》,李蓮英譯,《新亞洲電影面面觀》,焦雄屏編,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第101頁。)。80年代,韓國大電影公司將利潤由對本土電影的投資全面轉向進口好萊塢電影。政府雖然制定了「電影放映限額制」,但好萊塢利用美韓貿易談判的機會,強制韓國政府採取自由化的電影政策。美國電影公司不須經過壟斷進口的韓國電影公司,長驅直入韓國市場。
忠武路(註:忠武路是漢城市中心的一個地名,上世紀20年代韓國電影開始以來,主要電影製片公司和主要電影院都集中於此,既是韓國電影的搖籃,在90年代中期之前也是韓國電影製作方的代名詞。)是自20年代以來韓國電影製片公司的主要集中地。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以中小資本對抗好萊塢電影,勉強維持生產。電影資金的兩大來源,一是地方發行人的預付款,二是錄像版稅。80年代末期的「電影自由化」政策打破了20家電影公司壟斷本土電影的局面,一時間有一百家電影公司成立,活潑多姿,自由競爭,但規模既小,秩序全無,根本無力回天。
韓國的電影文化也深受好萊塢電影模式影響。忠武路電影街製片模式下的商業片,多運用好萊塢的敘事策略,來服膺儒家思想,一方面取悅觀眾,一方面不觸犯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類型基本是通俗情節劇、古裝歷史劇、B級動作片和軟性色情片。
2.大企業涉足電影業
財閥體制是韓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特色,現代、大宇等等大企業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對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同樣支持它們對文化事業的擴張。90年代初期每年都有一部絕無僅有的高票房電影,1991年是李明世執導的《我的愛,我的新娘》,1992年是金義錫執導的《結婚的故事》,1993年是創造了100萬觀眾人次的《西篇記》。這三個由新導演創造出的票房神話,賦予了大企業信心。他們相信只要方式得當,投資電影一定可以盈利。
韓國大財團紛紛投資電影業。他們首先買斷版權,繼而染指影院的運營、製作、流通、配送等相關環節,參與步驟比較有序。如三星、大宇、鮮京都從錄像帶的營銷開始,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大部分主要國外電影公司的錄像帶版權,在製作領域,他們則首先以購買韓國電影的錄像帶版權的方式來參與。
大企業為迎接多媒體時代而忙於興建新劇場或租賃已有劇場。三星、大宇、鮮京和壁山等大企業在大城市裡買入主要電影院,或是建立新的復合電影院,來形成連鎖的放映系統。以1997年為例,剛剛成立電影事業公司的現代集團就租賃了漢城名寶劇場的5個電影館。
有的大企業則通過與國外的電影公司聯手來進軍電影業。第一製糖公司向美國的夢工場投資三億美元,得到其出品影片的亞洲地區版權;並和香港的嘉禾電影公司合作,在韓國設立了JACOM電影製作公司。
大企業的介入對於只有好的創意卻沒有足夠資金的新導演和獨立製片人來說,無疑相當於雪中送炭。以前忠武路製片體系中「論資排輩、熬年頭」的慣例被打破,那些從電影學校畢業或者留學歸來的新導演,獲得了一顯身手的機會,懷才不遇的副導演、商業廣告的導演們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機會。李光熏由此導演了《封大夫》——1995年票房最高的國產影片;李民勇導演了《炎熱的下午》——一部風格獨特的女性主義影片。
1994-1996年間,大企業在電影業的投資蓬勃發展,完全激活了電影市場(也為日後的不穩定埋下隱患)。電影製作體系迅速分化,出現了四種不同的電影製作體系:原有忠武路製片方式,獨立製片人制,大企業直接製作方式以及獨立電影。不少年輕的導演和製作人脫離了忠武路製作系統,建立了以導演為中心的獨立製片人制度,如朴光洙製片、企劃時代、張宇錫製片等公司。
大企業都喜歡票房價值高的電影,注重迎合年輕一代觀眾的興趣,對這樣的電影不僅投入資金,並且要造成良好的土壤,使製作以創意為主的新電影的獨立製片人能夠紮下根來。他們既製作出了相對高投資的商業電影,也促使獨立製作方式的低成本電影向商業領域邁進。這三年間電影面貌為之一新,既有大製作、高票房的動作喜劇片《兩個警察》(Ⅰ、Ⅱ姜禹石)、浪漫喜劇片《封大夫》(李光勛)、以特技製作聞名的《銀杏木床》(姜齊奎)、科幻片《木槿花開》,也有票房評論雙豐收的低成本之作《時間長久持續》(金應壽)、《豬掉進井裡的那一天》(洪尚秀)、《鱷魚》(金基德)、《恐怖分子》(金永斌)、《千年的愛》,也有藝術電影如《黑土地白百姓》(裴庸均)、《花瓣》(張善宇),女性電影如《像犀牛角一樣一個人走》(吳丙哲)、《炎熱的下午》(李民勇)、《媽媽有了男朋友》(金東斌)。大企業的進入,最重要的後果是,直接促成了韓國製片人制度的形成。
3.風險投資進入電影業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大企業自身難保,對電影的投入迅速減少,很多大企業紛紛退出電影業。只有三星是個例外,在1998年投資了6部影片,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金融危機後,財閥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下降,政府積極扶植中小企業。尤其是在風險投資中小企業的政策引導下,中小企業逐步開始取代財閥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以高科技密集為特徵的風險投資中小企業給韓國以往比較臃腫與僵化的產業結構注入新的活力
1997年11月,通商事業部宣布電影業及相關產業屬於風險投資產業。這意味著電影融資比較容易,並且可以享受減免稅等優惠待遇。風險投資公司迅速占據了大企業撤資後的空缺。他們帶來全新的投資概念,同時引導獨立製作公司製作題材更集中的片子,並加強營銷概念,電影市場日趨專業化。
日信創投是忠武路上最知名的投資公司。它不僅作投資還充當投資管理者的角色。它的收益分配比例相當優惠:5∶5,而一般大企業都是6∶4。僅在1996年到1998年間,他們投資的電影就有《銀杏木床》《上網》《哈利路亞》《八月聖誕節》《安靜的家庭》《驅魔錄》。
電影政策及電影文化對電影的影響
1.電影政策
電影審查制度
韓國電影審查制度形成於20年代日佔期。八九十年代嚴格的審查制度嚴重阻礙了電影的健康發展。1996年10月4日,法庭宣布電影公映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違反憲法。這結束了70多年的電影審查制度,同時提出了新的迫切問題:建立等級分類制度。1998年,圍繞新的電影法(1994年制定的《電影振興法》),年輕一代和保守派的分歧越來越大,問題焦點在於等級外電影專用館和電影振興委員會的設立。
對於韓國電影來說,目前的等級分類制度畢竟提供了更寬廣的題材空間和表現空間。《兩個警察》系列揭露警察的違法勾當,《美麗青年全太一》批判70年代的軍事獨裁體制,《花瓣》揭示了80年代群眾遭到鎮壓的「光州事件」。1999年有兩部影片《黃頭發》和《謊言》(張先禹),因暴露鏡頭被禁,引起廣泛爭議。但是影片經修改勉強通過審查後,卻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
電影放映限額制度
朴正熙的軍政府在1966年開始施行限額放映制度,本意是過濾掉西方的某些影響,但在以後的數年中,它卻成了保護民族電影的一張安全網——政府立法規定每家電影院每年至少放映146天(具體天數後有變化)的本國電影,這就是所謂「電影季節制度」(Screen Quarter System),本文譯為「電影放映限額制度」。
90年代中期以後,韓國國內幾度出現主張縮小甚至取消電影放映限額制度的論調。1998年12月2日,韓國外交通商部提議,參照與美國的雙邊投資協議,從2002年起將106天的限額降至92天。電影界擔心,如果這項提議獲通過,好萊塢洪水猛獸般的商業大片將逐漸淹沒本土電影。由此爆發了一場知名導演、明星發起的電影界大規模遊行示威。1999年6月電影界又兩次舉行示威活動。韓國政府被迫讓步,暫定在本土電影佔有市場40%的份額之前,維持限額制度。
盡管限額放映制度一定程度上損害韓國電影業的利益——韓國的電影放映量從1993年的640部降至1997年的502部,生產量從1993年的63部降至1997年的59部。但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性極強、國家民族特性濃厚的特殊文化產品,電影應獨立於自由貿易協定之外,似乎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已達成一種共識。
經濟政策調控
為振興民族電影,韓國政府在90年代至少三度啟動政策調控。90年代初期為鼓勵大財團進入電影界制定了減免稅收的電影振興政策。1997年後實行抵押版權融資制,比如1998年,國有的電影振興公司為10部電影作抵押版權融資,共提供30億元韓幣。這10部電影其中就有林權澤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春香傳》。第三種舉措同樣重要,即是在1997年將電影業列入風險投資行業。
2.電影文化的普及
前文已簡要提到,90年代上半期大眾文化及其他娛樂媒介對電影的雙重影響。流行音樂、電視劇等大眾流行文化日益繁盛,觀眾普遍的文化素質提高,明星制初步建立等等,對電影呼喚與支持的一面畢竟大於搶奪電影觀眾的一面。從1995開始,韓國電影文化迎來充滿活力的時期。借紀念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機會,進入90年代後一直在上升的熱情終於爆發出來。
1995年3月大鍾獎電影節上放映了7部國外藝術電影。同年11月,電影製作公司「白頭大桿」設立藝術電影專業館,放映了前蘇聯電影《犧牲》、伊朗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橄欖樹下的情人》等國際一流的藝術電影。僅僅《犧牲》一片,在一個月內就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觀眾。電影發行商開始注意「藝術電影」商業化的可能。這一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等三部影片在韓國上映,每部電影的觀眾人次都達到十萬以上。同時期開始,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通過有線電視進入了千家萬戶。藉助於這些積極的市場引導與開發,以前只熟悉好萊塢和香港商業片的觀眾,對電影的印象和理解開始改變。
大眾媒體開始積極報道電影新聞和介紹電影知識。就在這一年,電影月刊《KINO》和電影周刊《CINE21》創刊,他們把韓國和國際電影界的最新消息以一種雅俗共賞的方式介紹給韓國民眾。《KINO》目前已經成為韓國最權威的電影雜志。
90年代中期以後在韓國掀起的電影熱演變成一種電影文化熱,韓國各大學相繼開設了四十多個與電影相關的專業。大學里的電影講座擠滿了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韓國國立綜合藝術學院設立了電影學校,購買了完備的電影製作設備。
電影節
在短時期內韓國還舉辦了釜山和富川兩個大型的電影節以及數十個小型電影節。其中釜山電影節至今已舉辦6屆,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釜山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96年,由釜山藝術學校、中央大學二校的電影系提議,在釜山電影界和釜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獲成。1996年10月的第一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就達到18.4萬觀眾人次的良好效果。(註:金東虎(韓):《亞洲電影發展的後盾——記釜山國際電影節》,(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24頁。)
在諸多亞洲國家的電影節中,釜山電影節與眾不同的戰略值得重視。第一是它最初就定位於「非競賽性電影節」,避開了與其他電影節(如國際一流電影節和同時間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之間不必要的競爭,而專注於作為亞洲電影展台和展映國際最優秀電影的作用。第二是它推出的兩項特別計劃。「新浪潮電影」及其扶持制度:選擇亞洲新導演的第一二部作品展映,把它們推向國際舞台,並為保障這些影片在韓國境內的發行放映,給予發行商3萬美元的資助;釜山振興計劃(PPP計劃,開始於1998年第三屆釜山電影節):為有電影製作計劃的亞洲導演和世界級的發行公司、製片人、贊助商創造合作機會,促成合作投資或共同製作或對影片後期製作提供贊助。香港的陳果、台灣的林正盛、日本的筱崎誠、中國大陸的賈樟柯、張元、王小帥等導演都從PPP計劃中獲益。釜山電影節對亞洲電影新人的成長,作出了切實的貢獻。
釜山電影節不僅為韓國電影和亞洲藝術電影提供了製作機會、拓展了電影市場,還和眾多的國際電影節達至溝通,使韓國電影大批進軍國際展台。僅1999年就有80部韓國電影計150次在73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包括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此外,釜山電影節本身產生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為釜山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釜山市政府選擇影視業為戰略產業,組建釜山電影委員會,推動了釜山文獻電影館、數家多功能影院的相繼建成,陸續籌建影視信息城、主題公園、動畫片中心,並對與釜山相關的電影行政和財政的支持。(註:金東虎(韓):《亞洲電影發展的後盾——記釜山國際電影節》,(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29頁。)其中包括以釜山為影片背景的《朋友》。
總體來說,電影節最根本的作用在於它成為韓國大眾文化生活中的一個「事件」。與報刊、電視、流行音樂等大眾傳媒一起,它們構築了韓國電影振興現象得以發生、發展的意識形態背景。
3.紀錄片與短片的繁盛
短片和紀錄片的發展,是90年代韓國電影界一個異乎尋常的重要現象。截至1999年,韓國年產短故事片300多部,並通過國內外各種電影節上映。
紀錄片
80年代韓國曾出現一批源自大學校園的電影團體,他們標榜「獨立」和「進步」,既反對官方和商業電影,也反對實驗電影和作者電影,而是試圖與進步的文化團體、工人階級聯合起來,拍攝紀錄片,並以錄像帶的流通來代替商業電影發行。
政治動盪的80年代末,他們在政治活躍團體、進步工會、學生會等群眾團體的支持下,製作出了一批反映韓國社會矛盾的影片。「電影製作所」(1987年成立)和「勞動者製作團」(1989年成立)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地下電影團體。前者拍攝的《理想國》(16mm,110分鍾),第一次以劇情片方式處理光州事件;1990年的《罷工前夕》(16mm,100分鍾)則是以忠實刻畫工人運動為內容的劇情片,成為獨立電影的里程碑。因政府禁映,該片通過校園和工會禮堂自辦放映,而警方甚至出動直升機投擲催淚彈來驅散觀眾。「勞動者製作團」則是進步紀錄片的突破,他們製作了十數集每集1小時的《新聞電影》,專注於韓國工人運動的最新話題。事實上,這些電影團體建立了校園、工廠放映和錄像帶流通的獨立發行渠道。
如果說80年代的獨立影片內容上著眼於工人運動,政治導向上具有強烈的反政府性,價值取向偏於集體價值、共同空間優先個人、日常空間。那麼自90年代開始的獨立電影則遠為多元和復雜,嘗試著以多種方式去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
在紀錄片方面,邊英珠的《囁嚅三重奏》(1994-1999)用二戰期間淪為日軍慰安婦的婦女證詞來揭露性暴力和軍國主義問題;李慶順的《蒲公英》(1999)表現一位父親在民主化斗爭中痛失愛子的悲傷和勇氣;洪亨淑的《本名宣言》(1998)描寫一位旅日韓僑的流浪經歷;朴基福的《別管我們》(1999)則以離家出走的少年和家庭暴力為素材,描寫體制和反體制勢力都漠然無視的社會邊緣階層。這些紀錄片普遍不再以旁白或采訪來引導觀眾,而代之以客觀紀錄的方式來試圖還原生活本身。
導演金東元自80年代末一直追蹤城市開發區拆遷戶的居住權問題,已拍出《上溪洞奧林匹克》(1988)、《杏堂洞的人們》(1995)和《另一個世界》(1999)三部曲。《另一個世界》拍攝了拆遷戶爭取到開發區居住權之後的生活,關心的焦點從特權化的意識形態轉向日常生活的政治學,其關注的核心問題乃是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認識與溝通。筆者認為,不了解這些信息,就不可能充分認識韓國電影振興現象,不可能細致讀解韓國的類型片,如作者化的黑幫片《綠魚》、《搏動》。
短片
短片的繁榮是90年代另一個重要的電影現象。80年代的年均產量不超過50部,而90年代卻達到300部以上(註:南仁英(韓):《差別美學,日常生活的政治學——評90年代韓國電影短片和紀錄片》,(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30—35頁。),其中大部分出自電影專業學生和業余電影愛好者。90年代初由三星公司出資舉辦的漢城短片電影節,既是短片的盛會,也是商業電影公司挖掘新人的地方。(2002年4月三星出資在北京舉辦了DV短片電影節。)90年代後期,韓國短片電影節增多,主要有獨立電影論壇、獨立短片電影節、釜山亞洲短片電影節等,很多韓國短片還參展戛納等大量國際短片電影節,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韓國90年代的紀錄片和短片具有三個層面的重要意義:1.為主流電影業提供新的電影人才和活化電影氛圍,一定程度上直接催生了韓國電影振興現象並刺激其發展;2.在題材和表現領域上有效彌補了商業影片不敢涉足的領域,與主流商業片互為補充,並成為新的電影美學的催化劑;3.使電影產業和社會文化、藝術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平衡著電影作為產業、藝術和意識形態的三重功效,是韓國電影能夠健康發展的深層原因之一。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3. 請大家推薦一下好看的美國青春電影 06到09年的
暮色Twilight (2008)
導演:
凱瑟琳·哈德威克 Catherine Hardwicke
編劇:
斯蒂芬妮·梅耶 Stephenie Meyer ....novel
Melissa Rosenberg ....screenplay
主演: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Kristen Stewart ....Isabella Swan
羅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 ....Edward Cullen
邁克·韋爾奇 Michael Welch ....Mike Newton
妮基·瑞德 Nikki Reed
賈斯汀·松 Justin Chon
彼得·費辛利 Peter Facinelli
伊麗莎白·瑞瑟爾 Elizabeth Reaser
凱蘭·魯茨 Kellan Lutz
攝影 Cinematography:Elliot Davis
影片類型: 愛情 / 動作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製作成本:
$37,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8年2月 - 2008年4月
上映日期:
2008年12月12日 美國
劇情
貝拉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孩,她不熱愛虛榮,不會像其他女孩一樣追求時髦,也不願偽裝自己刻意去和合不來的同學搞好關系。因為母親再婚的緣故,貝拉搬去和父親同住。在新學校里,貝拉遇到了一個名叫愛德華的男孩,他跟貝拉遇見過的所有人都不一樣,不僅英俊、聰明、幽默,而且跟貝拉非常有共同語言。兩人很快就陷入了愛河。然而愛德華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個吸血鬼,自從1918年後他就沒有變老過,他可以空手制止一輛飛馳的汽車,跑起來快過獅子,但和其他吸血鬼不一樣的是,愛德華本人和他的家族選擇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並不喝人血。隨著交往的深入,愛德華因為貝拉與自己的過分接近,必須強力控制自己嗜血的本能,同時,愛德華家族的死敵也前來挑戰,面臨種種困難,愛德華和貝拉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嗎?
貝拉·斯旺從繁華的鳳凰城搬到偏僻且終年陰雨不斷的福克斯,她原本認為往後的日子恐怕會很無聊,但當神秘又迷人的愛德華·卡倫出現,不僅生活變得有趣,而且她的心也深深受到吸引。金發帥氣的愛德華事實上是秉持素食主義的吸血鬼,為了不讓伊莎貝拉發現,他辛苦壓抑對伊莎貝拉的愛。互相傾心的兩人,在愛情與危險間擺盪,新鮮又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違的陽光,灑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歌舞青春1
中文名稱:歌舞青春/高校音樂劇
英文名稱:High School Musical
發行時間:2006年
電影導演:肯尼·奧特加 Kenny Ortega
電影演員:扎克·埃夫隆、凡妮莎·哈金斯、Ashley Tisdale ,Corbin Bleu、Monique Coleman、Lucas Grabeel、
Bart Johnson、Malinda Money、Alison Reed、Alyson Reed、Ryne Sanborn、Andrew Seeley、Chris Warren Jr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長度:98 Mins
主演:
扎克·埃夫隆 飾 Troy
凡妮莎·哈金斯 飾 Gabriella
Ashley Tisdale 飾 Sharpay
Lucas Grabeel 飾Ryan
Corbin Bleu 飾 Chad
Monique Coleman 飾 Taylor
Olesya Rulin 飾 Kelsi
Kenneth Ortega 執導/於猶他州的鹽湖城拍攝
內容梗概
故事主角Troy Bolton是個籃球天才,自小以籃球為目標,他的父親兼教練,指引著他。Gabriella Montez 則是難得的理科奇才,又有「愛因斯坦」的稱號,而且她取得了不少驚人的成績而且心地善良。他們兩人本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聖誕假期的一個卡拉OK比賽中,將重唱發揮的淋漓盡致。假期結束後,他們更發覺由於Gabriella的媽媽調換了工作環境,Gabriella和Troy就讀於同一學校!學校音樂劇角色的選拔也即將開始,於是 Troy 及 Gabriella 打算參加試音,希望成為學校最新音樂劇的男女主角。由於籃球比賽和學術比賽漸漸逼近,這都關繫到學校的榮譽。為了能讓Troy一心投入籃球比賽,讓Gabriella認真准備學術全能比賽,籃球隊成員和學術社成員聯合起來勸阻他們退出音樂劇的選拔。Gabriella 新認識的朋友 Taylor McKessie 及 Troy 的好友兼支持者 Chad Danforth 知道消息後均表示不贊成,Chad 不希望見到自己的籃球偶像登上舞台,而 Taylor 則擔心自己帶領的學術比賽隊伍將失去一個重要的隊員。一向都是學校音樂劇主角的 Sharpay Evans 及 Ryan Evans 亦擔心自己在學校的地位將受動搖千方百計地策劃計謀阻止他們參加角色選拔。雖然如此,但 Troy 及 Gabriella 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更積極追尋自己的夢想,亦影響到其他同學向別人展示一些他們一直隱藏起來的才華!後來,隊友們體會到了扼殺朋友的夢想是殘忍的,於是重新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Troy的父親也清楚地了解到兒子的倔強和夢想,於是對他說:「只要你快樂就好!」這給了Troy很大的動力,Gabriella也開始有了信心。
Sharpay 和 Ryan 將音樂劇選拔賽時間惡意更改,使籃球賽、學術全能比賽和音樂劇選拔賽同時舉行。出乎意料的是,隊友們信誓旦旦地向他們保證一定會讓他們參加比賽,並設計了策略使籃球賽的計分器發生故障,學術比賽中化學物品產生毒氣從而讓兩項比賽暫停。當 Troy 和 Gabriella 趕到劇場,音樂劇選拔已經結束,在兩人和鋼琴家的懇求下,他們終於獲准參賽,所有的隊友都到場為他們鼓勵。
Gabriella 和 Troy 唱出了令人驚嘆的水平,最終獲得了冠軍。在籃球賽和學術比賽中他們因為勇氣再次獲勝。 Sharpay 和 Ryan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真誠祝賀他們, Gabriella 和 Troy 原諒了他們並和他們成為朋友,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英文簡介
This is a Disney Channel Original Movie.While on a New Year's Eve vacation,high school hoops star Troy and brainy Gabriella - two teens who are worlds apart - meet.
During a karaoke contest they discover their love for singing and an interest in each other.After vacation,Troy finds out that Gabriella is the new girl at his school.Troy and Gabriella decide to audition for the upcoming high school musical.Troy's new friend Chad and Gabriella's new friend Taylor discourage them from moving forward with their plans.But it's Ryan and his sister Sharpay - who really try to thwart their efforts.Find out how Gabriella and Troy's decision to audition turns their world and their school upside down!
歌舞青春2
電影概況
英文名稱:High School Musical 2
播放時間:2007年8月17日(美國地區)
電影導演:Kenny Ortega
電影演員:Zac Efron、Vanessa Anne Hudgens、Corbin Bleu、Monique 、ColemanLucas Grabeel、Bart Johnson、Malinda Money、Alison Reed、Alyson Reed、Ryne Sanborn、Andrew Seeley、Ashley Tisdale、Chris Warren Jr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長度:104 Mins
電影劇情
野貓隊又回來了,在這出現代音樂劇續集中,學校放假了,而東高中的籃球明星特洛伊‧波頓,資優生凱碧,‧曼提茲以及其它野貓隊成員准備好迎接美妙的暑假羅。
但這一切卻在心機皇後夏培‧伊凡斯利用她父親的影響力幫特洛伊在自家經營的豪華俱樂部中弄到一份工作,和藉機讓他獲得大學籃球獎學金的機會而走調。
而她的條件是什麼?特洛伊必須放棄死黨們並和夏培搭檔參加俱樂部一年一度的才藝比賽。
可是,當凱碧和野貓隊成員開始把特洛伊排除在外時,特洛伊面臨了到底該選擇哪一邊的關卡。
歌舞青春3
歌舞青春3片名:High School Musical 3: Senior Year
譯名:歌舞青春3
導演:肯尼·奧特加Kenny Ortega
主演: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
瓦妮莎·安妮·哈金斯 Vanessa Anne Hudgens
阿什麗·提斯代爾 Ashley Tisdale
科賓·布魯 Corbin Bleu
類型:喜劇/劇情/家庭/浪漫/音樂
片長:100分鍾
級別:美國G級
發行:迪士尼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8年10月24日(美國)
劇情簡介:
在前兩集中經歷了風風雨雨的高中戀人Troy和Gabriella在這一集中即將面臨著畢業。和所有戀愛中的少男少女一樣,這種時候兩個人的感情將受到巨大的考驗。他們在高中畢業,上了大學之後不得不面臨著各奔西東的命運。年輕的愛情本就脆弱,在遙遠的距離面前大多數人都只是在傷心過後選擇了放棄。不過,對於Troy和Gabriella來說,至少他們還擁有最後的一段在一起的時光。面對未來也許他們無可奈何,可是他們擁有的現在卻是真正值得把握的。於是,在接下來Troy的籃球冠軍賽、畢業舞會以及音樂劇演出中,他們二人真正珍惜著擁有彼此的每一天,讓畢業前這最後的快樂變得無比美好。他們一起參加了學校的畢業歌舞會,放飛的歌聲和華麗的舞步讓他們陶醉在音樂的狂想之中,一時忘我。而不久,Gabriella接到的斯坦福大學的榮譽課程通知書,課程的日子正好與畢業舞會的日期相沖突,面對選擇,Gabriella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她甚至想留下來不去斯坦福大學了,因為她知道他們兩個人都不能忍受阿爾伯特與斯坦福之間一千零五十三公里遠的思念。Troy知道這個消息後,雖然很不情願分離,但他還是勸說Gabriella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不要埋沒自己的人生。Gabriella最終決定離開,而且她也沒有在畢業舞會的前夕趕回來,因為她好不容易忘記了一些,她不願意再傷痛一次,然而,在畢業舞會的當天,Troy卻趕到斯坦福大學,並對Gabriella說:「若要在東方高校與誰最後共舞,那麼,非你莫屬。」,跳動的音符和多彩的節拍隨他們一起跳動,Troy最終也選擇了一所能夠讓他獲得籃球與音樂雙學位的學校,最後的歌舞也表達著他們年輕的激情與樂觀。
啦啦隊夏令營
英文名:Fired Up
中文名:拉拉隊夏令營
導演:威爾·格拉克
上映日期:2009年02月20日(美國)
美國 USA 2009年2月20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9年5月7日 英國 UK 2009年5月2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9年5月28日 德國 Germany 2009年6月11日 巴西 Brazil 2009年6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2009年7月3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9年7月8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9年7月23日
主演:薩拉·羅默爾 尼古拉斯·阿古斯托 艾瑞克·克里斯蒂安·奧森
級別:美國PG-13級
出品:Screen Gems
片長:94分鍾
類型:喜劇
地區:美國
配音:英語
劇情簡介:
肖恩和尼克是高中橄欖球隊的明星,然而他們兩個卻對橄欖球並沒有多麼瘋狂的熱愛,他們打球的動機更多的還是因為橄欖球場上女孩子們的尖叫。然而每年夏天的橄欖球夏令營卻是個美女稀少的地方,而且在那裡還有著高強度的訓練和酷暑的折磨。兩人今年說什麼也不想去夏令營受罪了,於是他們想方設法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啦啦隊夏令營。在這里遍地都是經過學校挑選的活力四射的火辣美女,兩人來到這個地方彷彿遁入天堂一般逍遙自在。再也沒有了艱苦的訓練,取而代之的是花團錦簇的漂亮女孩。而且由於兩人在橄欖球隊的名聲,他們在女孩中也很受待見。兩人的日子是越過越滋潤。不過肖恩很不幸的為一名漂亮的啦啦隊長卡麗所深深的吸引,墜入了愛河,從此逍遙快活變得無影無蹤,相思的愁雲卻湧上了心頭。肖恩從此不再朝三暮四,一心想要贏得卡麗的芳心。而一旁的尼克見兄弟為愛所苦,也答應配合他一起幫忙出謀劃策。雖說肖恩是個風流校草,可對方也同樣身為頂級校花,常規的招數恐怕是難以奏效,而更麻煩的是——卡麗已經心有所屬,男朋友是個開著跑車風流倜儻的博士,看來這次兩人必須得想出點新鮮的辦法才行。而且他們必須要抓緊時間,因為像現在身處同一個夏令營這樣的好時機可是千載難逢的……
青春愛欲吻
【英文名】Angus, Thongs and Perfect Snogging
【又名】吻辣妹日記/安格斯、索恩斯和正面的吻/辣妹日記
【片類型】劇情 / 喜劇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導演 Director】顧倫德·查達哈 Gurinder Chadha
【主要演員】
喬治婭·格洛梅 Georgia Groome .....Georgia Nicolson
艾莉諾·湯姆林森 Eleanor Tomlinson .....Jas
亞倫·約翰遜 Aaron Johnson .....Robbie
Alan Davies .....Bob Nicholson
Georgia Henshaw .....Rosie
Liam Hess .....Peter Dyer
Karen Taylor .....Mum
Manjeeven Grewal .....Namita
Ingrid Oliver .....Miss Stamp
Tamara Notcutt .....Salsa Woman
Eva Drew .....Libby
製作公司:
Nickelodeon Movies [美國]
派拉蒙影業公司 [美國]
電影劇情介紹
根據英國喜劇天才露意絲·任尼森創作的八本日記體小說的第一本改編而成,以主人公十四歲女孩喬治婭·尼爾森日記形式展開,把青春期女孩子的煩惱、心痛、沮喪和調皮描寫得入木三分,裡面的無處不在的英國式幽默更是讓人爆笑不已,堪稱更加低齡版的《BJ單身日記》。小「恐龍妹」喬治婭(喬治婭·格洛梅飾)養了一隻名叫安格斯的瘋狂滑稽的貓,還有一對古怪的父母和一個常在她的床上撒尿的三歲小妹妹,她最好的死黨傑絲(艾莉諾·湯姆金森飾)竟然愛上了水果店老闆的兒子。然而喬治婭已經管不了這些,因為她意外邂逅了夢中的白馬王子、綽號為「Sex God」(SG)的男孩羅比(亞倫·約翰遜飾),她該為每天該穿什麼衣服上學而發愁,同時必須趕快學會接吻……
設想一下
英文名稱:Picture This
◎片 名 Picture This
◎年 代 2008
◎上映日期 2008.1.1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喜劇
◎語 言 英語
◎片 長 92 Min
◎導 演 斯蒂芬·赫瑞克 Stephen Herek
◎主 演 Lauren Collins .....Alexa
辛蒂·巴斯畢 Cindy Busby .....Lisa Cross
Robbie Amell .....Drew Patterson
Shenae Grimes .....Cayenne
Maxim Roy .....Marsha Gilbert
Marie-Marguerite Sabongui .....Blair
阿什麗·提斯代爾 Ashley Tisdale .....Mandy
凱文·波拉克 Kevin Pollak .....Tom Gilbert
Justin Bradley .....Mickey
Vanessa Matsui .....Make-up Girl
◎簡 介
18歲女生mandy在學校本來是一位無名小卒, 用著那種在古董市場的破手機,還時時幻想著學校的明星——drew patterson,可是lisa總是和mandy過不去。在她18歲生日時,她爸爸送了她一個她夢寐以求的視頻手機,開心之餘,mandy忘了自己的爸爸也有一部,這部手機相當於是mandy的枷鎖。
一次落水的意外,讓drew patterson認識了mandy,他好像迷上mandy了。可是這完全沒有說服力!他邀請mandy去他 的party,可是由於lisa的阻撓,mandy被禁足了。同時,mandy的朋友又發現了patterson家族的秘密,怕drew是想利用mandy,所以勸她不要去。mandy會作何選擇呢?
「反」芭比
電影bratz簡介:
本片正是基於這款風靡全球的布拉茨娃娃的真人版。布拉茨娃娃一改芭比娃娃端莊、高貴的完美造型,用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娃娃配以高底皮靴,熱褲背心等前衛裝扮打造出一個個流行時尚的活力女孩。這種風格也在影片中四個少女主人公身上得到延續。傑達,薩沙,克羅和雅士米是四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女孩,她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希望做獨立的自己,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並且去實現自己的各個夢想。四個女孩拒絕各自學校里的小圈子而組成了她們自稱為布拉茨娃娃的集體,由此開始了她們的夢想旅程。影片中融合了各種音樂、舞蹈、時裝等時尚元素,不失為今夏票房的一道靚麗的青春風景。
中文名稱:「反」芭比
英文名稱:Bratz
發行時間:2007年
電影導演:肖恩·麥克納馬拉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片 長 97 Mins
搖滾夏令營
中文名稱:搖滾夏令營
英文名稱:Camp Rock
別 名:搖滾青春
片 長:98min 35sec
發行時間:2008年06月20日
電影導演:Matthew Diamond
電影演員:Joe Jonas ... Shane Gray
Nick Jonas ... Nate
Kevin Jonas ... Jason
Demi Lovato ... Mitchie Torres
Meaghan Jette Martin ... Tess Tyler
Anna Maria Perez de Tagle ... Ella
上映日期:2008年6月20日 美國
製作公司:
Alan Sacks Proctions
發行公司:
The Disney Channel[美國](2008) (worldwide) (all media)
美國廣播公司[美國](2008) (USA) (TV) (broadcast premiere)
Disney Channel(2008) (Japan) (TV)
其他公司:
Mosquito Proctions[美國]script clearance
MICDI Proctions Inc.[美國]music editorial
Movie Moverscast trailers
Walt Disney Records[美國]soundtrack
地 區:美國
語 言:英語
影片內容
電影以Connie (Maria Canals Barrera), Steve (Ed Jaunz) 和 Mitchie Torres (黛咪·洛瓦特)— 一個懷有大志,希望成為歌手的年輕音樂家 (Who Will I Be)在家吃早餐的情節作為開始。Mitchie希望能夠參加搖滾夏令營,但因為報名費昂貴而被母親拒絕。但之後Mitchie的母親獲得一個機會讓她在夏令營里擔任飲食服務;而Mitchie能夠以優惠價參加搖滾夏令營的活動——前提是Mitchie需要到廚房幫她母親的忙。
Mitchie到達夏令營不久便認識了Caitlyn Gellar (Alyson Stoner), Lola Scott (Aaryn Doyle), Barron James (Jordan Francis), 和 Sander Loyer(Roshon Fegan)等人;並遇上搖滾夏令營的天後:Tess Tyler (米格納·傑特·馬汀)——流行天後T.J. Tyler (Jennifer Ricci)的女兒,以及Tess的兩位"好朋友"—Peggy Warburton (Jasmine Richards) 和 Ella Shang (Anna Maria Perez de Tagle)。
被寵壞的小天王Shane Gray (Joe Jonas)因為他惡劣的態度和不好的名聲,而被他的同伴Jason (Kevin Jonas) 和 Nate (Nick Jonas)在到達夏令營時趕下車,並被指派到當營里的舞蹈導師,為期一個月。當車子正要駛開場地時, Nate通知Shane需要與夏令營閉幕會里的冠軍錄制一首合唱歌曲,夏令營閉幕會是每個營友演出、比賽,希望爭取冠軍的音樂會。當Shane到達營地不久,就受到歌迷們熱烈的追求,他躲在近食堂的灌木叢里。 Mitchie 看到食堂沒有人,於是在鋼琴前自彈自唱自己創作的歌(This Is Me 鋼琴版),恰巧被躲藏在灌木叢里Shane聽到。這首歌的內容給了Shane的啟示、激勵了他...正當Shane希望下決心希望能認識她時,Mitchie 已經離開了食堂。
在開幕音樂會上,Mitchie對Lola的表演 (What It Takes) 贊佩不已,並無意中遇到Tess。在極度渴望能夠溶入大家的情況下,Mitchie向Tess謊稱母親是中國版勁歌金曲的主持。Tess、Peggy和 Ella 感到驚訝,並邀請Mitchie搬遷至她們的地方。次日早上,Mitchie偷走出來到廚房幫母親的忙時遇上Shane。為免被Shane認出,Mitchie用麵粉掩飾自己的臉。Shane對早餐一事作出投訴,Mitchie感到不滿。下午,Shane擔任Mitchie的舞蹈堂導師,並教他們Hip-pop(Start the Party) 。
Shane期後開始在營里找尋那把女聲,但並不成功。Caitlyn曾經向Mitchie提過Shane尋找女聲的活動,但Mitchie以Shane從未聽過自己唱歌而認定Shane要找的女聲並不是她。Tess意外地發現她與Shane的關系,並發現Mitchie是廚師女兒的秘密。就在Connect's 3表演完他們的新歌後(Play My Music),Tess向全場人揭發了這個秘密,令Shane當場感到心碎。
之後,Tess無意中聽到Shane與Brown的談話,並知道Shane找尋的女聲正是Mitchie,所以她想避免Mitchie參加夏令營閉幕會。利用她母親送給她的手鏈,Tess預先把它放在廚房裡,並向Brown謊報她相信是Caitlyn和Mitchie偷了她的手鏈。當Brown在廚房裡找到Tessh的手鏈時,他禁止Caitlyn和Mitchie參加期後夏令營的所有活動,包括閉幕會。
就在夏令營閉幕會開始之前,Tess、Peggy和 Ella正進行最後一次的綵排。當事情搞糟後,Tess指責她們,Peggy忍不往退出了組合,Ella其後也跟蹤退出。在閉幕會里,Ella加入了Barron 和 Sander 表演的歌曲 (Hasta La Vista)。第二個出場表演的Tess看到母親來了,Tess便充滿自信地表演;可惜到了表演的中段,Tess看到母親只顧聽電話而忽略她的表演時,因為分心,Tess差點跌倒在台下。Tess期後沖到後台痛哭。
最後一項臨時的項目是由Margaret Dupree( Peggy)表演。當 Peggy表演完她的歌曲(Here I Am)並回到後台時,Tess向她和Ella作出道歉,並對Peggy的表演作出贊賞。正當Shane、Nate和Jason三位評判在為參賽者評分時,Mitchie在台上演唱(This Is Me)。Shane聽到後才明白原來他一直尋找的女聲就是Mitchie,並與她一起合唱了一小段的(Gotta Find You) 。Peggy贏得夏令營閉幕會的冠軍,Tess也向Mitchie和Caitlyn承認她對手鏈不翼而飛一事說了謊、並道了歉。最後,全部演員同唱We Rock。
在DVD里的加長版本中,加插一段了夏令營完結三個月後,Caitlyn在她家的車房裡起了一個錄音室,她邀請了 Mitchie, Tess, Peggy, Ella 和Lola一起錄制一首歌(Our Time Is Here)的片段。
迪斯尼頻道的最新原創電視電影《搖滾青春》,收視成績頗為不俗。與該電視台很受歡迎的系列電影《高校歌舞劇》一樣,這部電影不僅捧紅了新的青春明星,也為迪斯尼的原創電影事業又立下了汗馬功勞。
美好的普通人
◆原 名:Remember The Daze
◆譯 名:美好的普通人
◆導 演:Jess Manafort
◆編劇: Jess Manafort
演 員:克里斯·馬奎特 Chris Marquette .....Felix
莉頓·梅斯特 Leighton Meester .....Tori
科里奧·托馬斯 Khleo Thomas .....Dylan
Sean Marquette .....Mod
Lyndsy Fonseca .....Dawn
艾梅柏·希爾德 Amber Heard
Katrina Begin .....Sylvia
Charles Chen .....Thomas
梅羅妮·迪亞茲 Melonie Diaz .....Brianne
Sunny Doench .....Mrs. Turner
Caroline Dollar .....Kiki
Shahine Ezell
Robert X. Golphin .....Boy 1
Aaron Himelstein .....Riley
Maxwell Hoffman .....Zack
Thomas Holmes III .....Ponte
衛斯理·喬納森 Wesley Jonathan
Belinda Bizic .....Mrs. Cherry
Taylor Kowalski .....Andrew
Bill Ladd .....Mr. Shapiro
布瑞·拉爾森 Brie Larson .....Angie
Stella Maeve .....Lighty
Marne Patterson
Elizabeth Roberts .....Miss Evelyn
約翰·羅賓遜 John Robinson .....Bailey
Eric Santiago .....Boy #1
克里斯托佛·山德 Christopher Shand .....Clifford
Foster Solomon .....Mr. Cooter
David Temple .....Mr. Ford
亞歷克斯·維加 Alexa Vega .....Holly
Ed Wagenseller .....Mr. Turner
Josh Waters .....Hanky
Michael Welch
Ashley Caison .....Extra (uncredited)
Kellan Rhude .....Boy #2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Eric Davies ....line procer
Jim Dominello ....executive procer
Judd Payne ....procer
Matthew Rhodes ....procer
Amanda Van Sickle ....executive procer
Tracey Perry ....associate procer
◆片 長:101min 15sec
◆上 映:2007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簡 介:
影片的背景設定在1999年,主要講述了一群少年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裡,用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度過他們在高中的最後一天。